黎巴嫩是什么人种?

黎巴嫩是什么人种?,第1张

欧罗巴人种

黎巴嫩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多为北欧和阿拉伯人混血。另外有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和希腊人等少数民族。语言: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和英语。通用阿拉伯语,属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

黎巴嫩人指居住在黎巴嫩的居民。黎巴嫩古代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统治。黎巴嫩人的民族来源可以上溯到远古讲闪米特语的腓尼基人,以及来自西方的爱琴部落(即海上民族)和来自叙利亚的胡里特人。黎巴嫩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多为北欧和阿拉伯人混血。另外有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和希腊人等少数民族。

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和英语。通用阿拉伯语,属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宗教:居民54%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禁忌:穆斯林禁忌**,同时注意在大庭广众面前要衣冠整齐,避免吃猪肉和喝酒。妇女禁忌裸露肌肤,禁忌给妇女拍照禁止侮辱公务员、国旗和宗教信仰。政治:黎巴嫩宪法规定黎巴嫩是议会民主共和国,具有阿拉伯属性。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任何有悖于各教派共处原则的权利均属违法。

由于黎巴嫩历史上曾被腓尼基、古罗马、拜占庭、拉丁帝国、阿拉伯帝国统治过,因此黎巴嫩人文化极为多样性,宗教也是错综复杂。黎巴嫩各地既有宏伟的清真寺,也有基督教堂。黎巴嫩人有很多奇特的婚俗,有一种叫做当面灌水。男方到女方家中相亲,姑娘要当着男方父母的面往水壶中灌水,灌水时必须小心翼翼,避免把水灌到壶外。如果男方父母感到满意,再替儿子求婚。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

中文名: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外文名: Tagore,Rabindranath

国籍: 印度

出生地: 印度加尔各答市

出生日期: 1861年5月7日

逝世日期: 1941年8月7日

职业: 作家,诗人

主要成就: 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 《吉檀迦利》,《戈拉》

目录

简介

大事记

个人创作一 主要作品

二 思想发展与艺术成就

相关作品《泰戈尔传》

代表作《飞鸟集》

《园丁集》

《新月集》

《游思集》

《吉檀迦利》

《采果集》

《爱者之贻》

《渡口》

《随想集》

《再次集》

《最后的星期集》

《叶盘集》

《流萤集》

家族

个人名句名句:

高寿秘诀综述

[排遣法]

[超脱法]

泰戈尔与中国

泰戈尔的爱情故事

音乐简介

大事记

个人创作 一 主要作品

二 思想发展与艺术成就

相关作品 《泰戈尔传》

代表作《飞鸟集》

《园丁集》

《新月集》

《游思集》

《吉檀迦利》

《采果集》

《爱者之贻》

《渡口》

《随想集》

《再次集》

《最后的星期集》

《叶盘集》

《流萤集》

家族

个人名句 名句:

高寿秘诀 综述

[排遣法]

[超脱法]

泰戈尔与中国

泰戈尔的爱情故事音乐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反现代民族主义者,生于加尔各答市一

个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1913年他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英文版,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个亚洲人)。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著名诗集有《故事诗集》(1900)《园丁集》(1913)《新月集》(1913)《采果集》《边缘集》(1938)《飞鸟集》(1916)《吉檀伽利》(1910)《爱者之礼物》《流萤集》(1928)《岐道》《生辰集》(1941);剧本有《牺牲及其他》《邮局》《暗室之王》《春之循环》;论文集有《生之实现》《人格》;小说有短篇《还债》(1891) 《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1894),中篇《四个人》(1916),长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妹》(1932);重要剧作有《顽固堡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夹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等。 曾经到中国教学。 在孟加拉文里,据印度人说:他的诗较英文写的尤为美丽,他是我们圣人中的第一人:不拒绝生命,而能说出生命之本身的,这就是我们所以爱他的原因了。 他的散文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同时,他所表达的爱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都是使用泰戈尔的诗歌。其中印度的国歌就是《人民的意志》,孟加拉国的国歌是《金色的孟加拉》。 他的散文诗《金色花》被选入初中一年级人教版语文课本,短篇《金香木花》被选入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新月集》中的《对岸》、《职业》,也入选了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的课本五单元中。 泰戈尔不仅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作家、诗人,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画家。他一生共创作了二千余首激动人心、优美动听的歌曲。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创作的不少热情洋溢的爱国歌曲,成了鼓舞印度人民同殖民主义统治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人民的意志》这首歌,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泰戈尔70高龄时学习作画,绘制的1500帧画,曾作为艺术珍品在世界许多有名的地方展出。

编辑本段大事记

  1861年5月7日,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戴宾德纳特·泰戈尔是闻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哥哥、姐姐也都是社会名流。泰戈尔在这样一个文坛世家环境的薰陶下,8岁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5岁发表了第一首散文诗《野花》,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才华横溢的泰戈尔从小就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 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 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 泰戈尔

1886年,他发表《新月集》,成为印度大中小学必选的文学教材。这期间,他还撰写了许多抨击美国殖民统治政论文章。 1901年,泰戈尔在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从事儿童教育实验的学校。这所学校在1912年发展成为亚洲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 1905年,泰戈尔投身于民族独立运动,创作了《洪水》等爱国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今日印度的国歌。 1910年,泰戈尔发表长篇小说《戈拉》。 1916年,发表长篇小说《家庭和世界》。 1912年,泰戈尔以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1913年发表为人们所熟知的《飞鸟集》和《园丁集》。 20世纪20年代,泰戈尔曾多次出国访问,并与世界各国文化名人一起组织反战的和平团体。 30年代,当德、意、日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泰戈尔拍案而起,向全世界大声疾呼:“在我离去之前,我向每一个家庭呼吁——准备战斗吧,反抗那披着人皮的野兽。”  1941年,泰戈尔与世长辞,享年80岁。

编辑本段个人创作

一 主要作品

  在长达近70年的创作活动中,泰戈尔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大量关于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还创作了1500余幅画和2100余首歌曲,其中1首为印度国歌。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13年后,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1881~1885年,出版抒情诗集《暮歌》、《晨歌》、《画与歌》,还有戏剧和长篇小说。戏剧和小说多取材于史诗和往世书,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1886年,诗集《刚与柔》出版,标志着他在创作道路上进入面向人生与现实生活的时期。诗集《心中的向往》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他的独特风格开始形成。这一时期还写了剧本《国王与王后》和《牺牲》,反对恢复婆罗门祭司的特权和落后习俗。19世纪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时期。从1891年起,在他主编的《萨塔纳》杂志上,发表《摩诃摩耶》等60多篇短篇小说,主要是反对封建压迫,揭露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现象。他发表了《金帆船》、《缤纷集》、《收获集》、《梦幻集 泰戈尔

》、《刹那集》5 部抒情诗集,1部哲理短诗《微思集》和1部《故事诗集》。收入《缤纷集》的叙事诗《两亩地》是作者民主主义思想的最高表现。从《刹那集》起,他开始用孟加拉口语写诗。他的第二部英译诗集《园丁集》里的诗大多选自这一时期作品。 20世纪初泰戈尔遭遇到个人生活的不幸,丧偶、丧女、丧父的悲痛与伤感在诗集《回忆》、《儿童》和《渡船》中有真实记录。他另有两部长篇小说《小沙子》和《沉船》。1910年,长篇小说《戈拉》发表,它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战士形象;歌颂了新印度教徒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必获自由的信心,同时也批判他们维护旧传统的思想;对梵社某些人的教条主义、崇洋媚外也予以鞭挞 。这期间还写了象征剧《国王》和《邮局》及讽刺剧《顽固堡垒》。1910年,孟加拉文诗集《吉檀迦利》出版 ,后泰戈尔旅居伦敦时把《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献集》里的部分诗作译成英文,1913年《吉檀迦利》英译本出版,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进入另一创作高潮,发表诗歌《歌之花环》、《颂歌》、《白鹤》、《逃避》,中长篇小说《四个人》与《家庭与世界》。20世纪20 年代泰戈尔仍坚持写作,发表剧本《摩克多塔拉》、《红夹竹桃》,长篇小说《纠纷》、 泰戈尔像

《最后的诗篇》及一些诗作。30年代他又陆续出版长篇小说《两姐妹》、《花圃》、《四章》;戏剧《时代的车轮》、《纸牌王国》 ;诗集《再一次》、《边缘集》和政治抒情诗《礼佛》等。1941年4月 ,他写下最后遗言、有名的《文明的危机》,对英国殖民统治进行控诉,表达了对民族独立的坚定信念。 其中《金色花》,《告别》,《榕树》被选入七年级教材。

黎巳嫩人喜欢喝什么茶

黎巴嫩人

黎巴嫩人指居住在黎巴嫩的居民。黎巴嫩古代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统治。黎巴嫩人的民族来源可以上溯到远古讲闪米特语的腓尼基人,以及来自西方的爱琴部落(即海上民族)和来自叙利亚的胡里特人。自公元前2000年之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的统治,更增加其民族成分的复杂性。

民族: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多为北欧和阿拉伯人混血。另外有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和希腊人等少数民族。

语言: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和英语。通用阿拉伯语,属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

宗教:居民54%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

禁忌:穆斯林禁忌**,同时注意在大庭广众面前要衣冠整齐,避免吃猪肉和喝酒。妇女禁忌裸露肌肤,禁忌给妇女拍照禁止侮辱公务员、国旗和宗教信仰。

政治:黎巴嫩宪法规定黎巴嫩是议会民主共和国,具有阿拉伯属性。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任何有悖于各教派共处原则的权利均属违法。

历史

公元7世纪时,黎巴嫩人迎来了最深远的一次文化变革:阿拉伯人大批进入,同化当地民族,遂形成黎巴嫩阿拉伯人。阿拉伯人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和社会制度,阿拉伯帝国宽松的宗教政策为今天黎巴嫩的文化多样性奠定了坚实基础(阿拉伯帝国规定,非穆斯林只要比穆斯林多缴纳一些人头税,

黎巴嫩人传统服装

他的信仰就可以得到保护)。黎巴嫩16世纪起受奥斯曼帝国统治,一直到奥斯曼帝国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

1943年黎巴嫩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

经济

农业:黎巴嫩人多从事农业,种植小麦、大麦、柑橘、苹果、油橄榄、玉米、马铃薯等。近年来黎葡萄种植业发展很快,大量葡萄酒出口。贝卡谷地为黎主要农业种植区,也曾是叙利亚重要的防空导弹火力网基地。

工业:黎巴嫩的工业欠发达,主要行业有非金属制造、金属制造、家具、服装、木材加工、纺织业等。

旅游业:黎巴嫩为中东旅游胜地,主要旅游点有腓尼基时代兴建的毕卜鲁斯城、古罗马时代兴建的巴尔贝克城和十字军时代兴建的赛达城堡,中世纪时伟肃穆的清真寺。此外,北部的雪山有很多滑雪场,吸引了大量游客。但是在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战争后,黎巴嫩的旅游业遭遇了重大打击。

财政金融:贝鲁特曾是中东金融中心,外汇和黄金可自由买卖。黎巴嫩的第一大银行是黎巴嫩中央银行,由政府控制,负责货币的发行。黎银行多为私人所有,其中较大的有奥狄银行、黎巴嫩-法国银行、毕卜鲁斯银行等。

对外贸易:外贸在黎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实行对外开放与保护民族经济相协调的外贸政策,制定配套措施,提供充分保障,开展经济外交,引进资金。出口商品主要有蔬菜、水果、金属制品、纺织品、化工产品、玻璃制品和水泥等。主要贸易对象是意大利、美国、法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叙利亚和中国。

文化

由于黎巴嫩历史上曾被腓尼基、古罗马、拜占庭、拉丁帝国、阿拉伯帝国统治过,因此黎巴嫩人文化极为多样性,宗教也是错综复杂。黎巴嫩各地既有宏伟的清真寺,也有基督教堂。黎巴嫩人有很多奇特的婚俗,有一种叫做当面灌水。男方到女方家中相亲,姑娘要当着男方父母的面往水壶中灌水,灌水时必须小心翼翼,避免把水灌到壶外。如果男方父母感到满意,再替儿子求婚。

  戴维.本-古里安(1886—1973)是以色列第一任总理,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他凭借敏锐的直觉和务实的精神,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犹太民族的领袖。他领导创建以色列国,是现代以色列当之无愧的国父。

  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 17岁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者

  1886年,戴维.本-古里安出生在波兰普朗斯克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在具有浓厚犹太复国主义的氛围中,他从小就开始学习《圣经》和希伯来语。14岁时,他组织周围的孩子讲希伯来语。3年后,加入犹太复国主义政党锡安工人党,成为一名犹太复国主义者。

  20岁时,戴维来到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属地巴勒斯坦———他心目中的“以色列地”,决心用定居的方式来实现犹太复国主义的理想。戴维坚信,希伯来人在希伯来的土地上劳动是犹太民族恢复权利的惟一途径。艰苦的环境和艰辛的劳动对身体羸弱的戴维是个巨大的挑战。他后来回忆说:“我发烧和挨饿的时间超过工作的时间。工作、疟疾和饥饿对我而言都是全新的,也很有趣。毕竟,这就是我来以色列地的原因。”

  即便在这种条件下,戴维也没有停止他毕生的爱好:读书。一次,他赶着耕牛边走边阅读,等读完抬起头,才发现牛早就到别处吃草去了。

  梦想建立国家

  1910年,本-古里安被锡安工人党调到耶路撒冷,担任新创办的党刊《团结》杂志的编辑。杂志出版第二期的时候,他才鼓起勇气在自己的文章上署上新起的希伯来语名字———本-古里安。24岁的本-古里安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这时本-古里安已经明确,犹太人要建国只有一个方法:不是空谈,而是实干。他坚信只有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才能决定自己的道路。他一度希望获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籍,在帝国内部争取犹太人的权益。为此他学习了土耳其语,并到帝国的首都学习法律。为了使自己更像一个奥斯曼帝国公民,他还戴上了土耳其式的圆筒帽,蓄起了土耳其式的胡子。但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担心,本-古里安于1915年被驱逐出境。不久,他经埃及亚历山大到达美国纽约。

  在纽约,本-古里安结识了年轻护士保拉。他向保拉求婚时提出,如果她同意嫁给他,那就得准备离开美国,去一块“狭小而贫瘠的土地,那里没有电,没有煤气,也没有电车”。1917年12月5日,保拉匆匆离开手术室,来到纽约市政厅,和在那里等她的本-古里安一起步入婚姻登记处。随后新娘立即赶回医院,那里有一个紧急手术正等着她,而新郎则去参加锡安工人党执委会的一个会议。

  1917年,英国发表《贝尔福宣言》,对犹太复国主义表示支持,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之家。英军随即开始组织犹太军团。1918年,本-古里安加入军团,跟随英军回到巴勒斯坦。但军团还未参战,奥斯曼军队就已经溃败。本-古里安从犹太军团退役后,从事巴勒斯坦犹太工人联合的工作。1921年夏,他当选为犹太工人总工会的书记,并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4年。

  在紧张的政治活动之余,他既不与朋友结交,也不理会自己的家庭,而是抓紧一切时间读书。长年的奔波劳碌使他的身体状况极差,不到40岁就开始歇顶,40出头已头发花白,过度的兴奋和烦躁都会使他发高烧。

  在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本-古里安所倡导的劳工运动并不是主流,但他凭着自己的执著和坚定,开始用自己的主张改变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1933年,在布拉格举行的犹太复国主义

  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本-古里安当选为执委会委员。这次大会被视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史的转折点。

  把美国变成新的保护人

  1935年,本-古里安当选为犹太复国主义执委会主席和犹太代办处执委会主席,与日后担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统的哈伊姆.魏茨曼一道成为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两巨头。

  犹太复国主义者曾经一度认为犹太人回巴勒斯坦是“一个没有土地的民族回到一片没有民族的土地”。这种乌托邦式的空想已经被本-古里安摒弃。从基层一步步走上来的本-古里安态度务实,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巴勒斯坦“存在着真正的冲突,我们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政治冲突。我们都想成为多数”。因此,他把工作重点放在向巴勒斯坦进行犹太移民上,他要在巴勒斯坦使犹太人成为多数。

  1937年,英国为了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第一次提出了分治的想法,即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国家。本-古里安凭借自己的政治嗅觉,捕捉到“国家”这个词所包含的重大意义,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他立刻对分治的想法表示支持。本-古里安指出:“犹太复国主义不是走在一根结实的绳子上,而是在一根头发丝上。”

  但两年后英国政府发表白皮书,压缩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限额,禁止犹太人购买巴勒斯坦土地。面对英国立场的转变,本-古里安决定发展犹太人的地下武装。二战爆发后,面对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和英国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压制,本-古里安权衡利弊,提出了贯穿二战的著名政策:“我们将帮助战争中的英国,就像没有白皮书一样;我们将反对白皮书,就像没有战争一样。”

  1940年夏天,本-古里安在伦敦度过。英国人在纳粹德国的狂轰滥炸之下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和勇气给他以强烈的震撼。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二战将摧毁旧的秩序,建立新的秩序。在战争结束时,西方世界的领导权将从英国转到美国,而犹太人也需要把美国变成自己新的庇护人。

  1941年11月12日,本-古里安来到了纽约,得到美国犹太社团的广泛支持。1942年5月,在纽约比尔特莫尔饭店召开的犹太人会议接受了他的主张,通过了八点纲领,宣告“巴勒斯坦将作为一个犹太国而并入民主的新世界”。

  缔造现代以色列,为生存而奋斗

  二战结束了,但英国并不打算在巴勒斯坦实行分治。这时的本-古里安已经预见到英国的撤离和犹太国的建立,并且预见到新生的犹太国家必定会与阿拉伯邻国发生冲突,于是他一方面组织巴勒斯坦犹太人的秘密反英军事行动,一方面竭力筹措资金购买军火。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英国的委任统治将于1948年5月14日结束。这一天,在纽约、巴勒斯坦以及所有犹太人居住的地方都举行了庆祝会,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之间的交通中断,人们载歌载舞直到清晨。但本-古里安在这一晚却异常冷静。他回忆说:“那一晚,人们在街上跳舞,但我不能跳。我知道,我们面临着战争。在战争中,我们将失去最优秀的青年。”

  喜悦中的犹太人认为最大的威胁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暴动,但本-古里安却意识到,有可能到来的是阿拉伯邻国正规部队的进攻。他一边派果尔达.梅厄去美国筹款,一边打着埃塞俄比亚的旗号通过秘密渠道从捷克斯洛伐克购买军火。

  1948年5月14日下午4点,在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本-古里安宣读独立宣言。他宣告:以色列国成立了!在场的人纵情欢呼,全国各地的犹太人通过广播收听了独立仪式,无数人失声痛哭。本-古里安担任临时政府总理,并在随后的议会选举中成为正式总理兼国防部长。

  建国的兴奋无法掩盖以色列严重的生存危机。建国次日,埃及、外约旦(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在东、南两翼节节败退的以色列处于崩溃的边缘。是联合国主持下的第一次停火挽救了新生的以色列。本-古里安利用停火的4周时间全力购置军火、招募新兵。当7月8日战争重开时,以色列已经掌握了主动,在10天的战斗中夺取了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本-古里安的军事战略是占领尽可能多的土地,造成既成事实。

  1949年,本-古里安策划了“魔毯行动”,动用上百架次的飞机,把近5万名犹太人从也门接回以色列。1950年的“以斯拉-尼希米行动”则将12万犹太人从伊拉克运回以色列。建国初期的4年时间里,以色列的人口增加了一倍。

  本-古里安曾于1953—1955年去职,但他实际上仍然掌控着以色列的大政方针,并于1955年再次当选总理。本-古里安一直奉行与西方结盟的政策,在1955年埃及向东方阵营靠拢之后,他更是不遗余力追随西方。1956年,埃及实行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侵害了英法的利益。经过秘密磋商,本-古里安与英法结成同盟。10月29日,以色列进攻西奈,为英法出兵埃及制造借口。虽然以色列取得了胜利,但由于美国和苏联的介入,本-古里安不得不将西奈归还埃及。表面上以色列遭到了失败,但这场战争为以色列赢得了10年宝贵的和平。

  1963年,本-古里安因为一次失败的间谍行动引发的风波而辞职,1970年最终退出政坛。1973年,在以色列刚经历了“十月战争”的急风暴雨后,87岁高龄的本-古里安辞别人世。根据他的遗嘱,他的葬礼没有颂词,只有无声的默哀。他的去世被以色列看作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http://cachebaiducom/cword=%B1%BE%3B%2E%3B%B9%C5%C0%EF%3B%B0%B2&url=http%3A//jewcn%2Ecom/printpage%2Easp%3FArticleID%3D1551&b=0&a=39&user=baidu

爱情是不分国界的,只要双方彼此互存爱意,无论他是来自

亚洲(48个国家)

东亚:日本、中国、韩国、蒙古、朝鲜(5)

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 (11)

南亚: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5)

西亚: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20)

欧洲(46个国家)

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5)

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7)

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8)

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6)

东南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10)

西南欧: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摩纳哥(8)

非洲(53个国家)

北非:埃及、利比亚、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6)

东非: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塞舌尔(10)

中非: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布)]、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圣多美和普林西比(8)

西非: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尼日利亚(17)

南非: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15)

大洋洲(16个国家)

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帕劳、瑙鲁、基里巴斯、图瓦卢、萨摩亚、斐济群岛、汤加、库克群岛、纽埃

北美洲(23个国家)

北美:加拿大、美国、墨西哥(3)

中美洲: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7)

加勒比海地区:巴哈马、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多米尼克、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格林纳达、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3)

南美洲(12个国家)

北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5)

中西部: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3)

东部:巴西(1)

南部: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4)

不论哪里,你们都可以结婚

楼主给我分吧,你的问题我最关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560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