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有爱有温暖(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
——武汉守望相助的故事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荆楚大地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一所所医院筑成堡垒,一个个普通人化身为战士,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
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隔离病毒,不隔离爱,他们正用心中的爱温暖彼此、点亮希望。
“等我出院了,一起看樱花!”
“今天,又是一个阴雨天。不过,心情好了很多。”2月14日,在江汉区方舱医院,白梦(化名)又在手机上写起了日记。
“今天早饭吃了吗?要多吃一点,才有抵抗力。”正写着,男朋友发来一条微信。白梦今年27岁,和男友相识相爱已经两年多。去年这个时候,两人正在黑龙江的雪乡旅游。而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白梦2月10日住进了方舱医院。
刚进来时,她有些焦虑。没想到,男朋友一会儿一句手机问候,变着花样开导她。“说真的,我以前生病的时候,可没见他对我这么好过。”
“我吃过了,你就放心吧!等我出院了,一起看樱花!”白梦回复。过了一会儿觉得还不够,她又发了一枝“玫瑰”过去。
“纪念日一定补给你”
2月14日凌晨2点,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火神山医院维保水电工刘涛走出病房。为了确保医院正常运转,他已经在病房污染区连续工作了12个小时。刘涛没有回宿舍休息,而是开车一个多小时,回到位于武汉黄陂区的家门前。妻子和刚满周岁的孩子早已睡下,他给妻儿带了一袋口罩和一封信。为避免传染的风险,悄悄把东西放进门口的信箱后,他咬咬牙扭头离开。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今天是我们结婚两周年的纪念日,我可以看着你甜美的微笑,可以抱着肉嘟嘟的儿子。但国家需要我,抗击疫情需要我,我不能当逃兵,谢谢你支持我的决定,待任务结束,这个纪念日一定补给你。”刘涛写道。
从大年三十主动请战奔赴建设工地,到2月2日志愿加入维保组,他已经连续奋战22个日夜了。对着自家门口的“福”字,刘涛暗暗许愿:望疫情早日过去,全家平安健康。
“这些爱心菜,来得不容易”
2月13日下午4点,满载新鲜蔬菜的3辆卡车从湖北天门开进武汉,匆匆驶向东湖高新区左岭街以及火神山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等抗疫一线。“这是天门农民昨天从田里现摘的,自发捐给我们,这些爱心菜,来得不容易!”接运蔬菜时,左岭街干部告诉等候的居民,让大家感动不已。
2月11日,天门市蒋场镇的乡亲想捐蔬菜到武汉,但他们没有合适的交通工具。“找毛春华试试!”有人想到,当地有个在武汉创业的青年毛春华。一听这事,毛春华二话没说,立即行动!他通过武汉大学多位校友联系上了东湖高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2月12日,指挥部紧急调度三辆货车前去天门。
单程就有270公里,为了不耽误时间,张志军师傅他们凌晨3点就起床,连夜出发,下午4点就把爱心菜运回武汉。天黑之前,社区完成了蔬菜的分发。
“我们辛苦点,居民就能少跑点”
武汉市武昌区徐家棚街水岸星城社区,社区书记彭婧说,自2月9日实行封闭管理后,给社区老人买药成了她每天上班的头等大事。
社区里65岁以上的老人就有621人,其中一些还是空巢、独居、残疾老人。“不少老年人有慢性病,他们的药每天不能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彭婧要求网格员将他们的电话号码告知每一户居民,“只要居民打电话需要药,不管什么时候,不管跑多少药店,我们都要去买。”
前几天,一名80岁的老人开了1000多元钱的药单子,既有治疗心脏病的,也有治疗糖尿病的。“跑了辖区内的三家药店都没有买到胰岛素,后来在徐东大街一家药店才找到。”当天,彭婧从早上一直忙到下午才将老人的药配齐。至今,她已经给社区的老人送了200多次药。“我们辛苦点,居民就能少跑点。”彭婧说。
此文是我爱人在武汉的一篇日记,爱人属于新疆自治区援鄂医疗队的一员,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所有医护人员平安回家! “春天已至,英雄可归”
出发前,把头发四周都剃了, 防护起来,就没有头发漏出来了
加油,一定平安归来
黑夜终将过去 明媚的阳光终会照亮这片土地 芬芳旖旎的樱花雨定会如约而至 我们会摘去口罩,不再恐慌
凌晨三点夜幕下寂静的武汉街道
凌晨三点下楼上夜班,走出酒店大门,迎面而来的风,让人不禁打个哆嗦,走在湿漉漉的街道,路上没有行人,只有闪着灯的交通车在夜幕下等着我们,车窗外的霓虹灯光依然不知疲倦地诉说着属于武汉的繁华,寂寥的街道真实地感受着现实的武汉转眼已来武汉25天,不同于初进病区时那的紧张害怕心情,现在每天上下班,变得自然、习惯,恍惚间,就好像这里一直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主任和护士长根据疫情将接诊收治、生活照顾、病情观察、急症救治、心理疏导、病区内保洁、终末消毒、出院转诊……这些流程与职责,工作人员安排、物资管理在日复一日的临床实际工作中,不断地的完善与健全更新。
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觉得我们隔离病区很可怕,其实我们都在严格落实标准和制度下工作,所有的操作按照标准进行消毒和防护,这里并不可怕。 隔离病区被划分为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自觉遵守各个区的要求,在病房里,医护人员戴防护口罩、护目镜,身穿防护服,隔离衣,全身层层包裹严实,充足的装备为我们自己筑起最严密的“盔甲”。这身“盔甲”,将我紧紧的包裹在里面,每每想要拼命的吸进空气,却又不敢大口喘气,否则护目镜就会惩罚你更多的雾气。组员之间也时刻相互监督提醒,再憋闷也不能用手触碰口罩和护目镜,皮肤发痒必须忍着,鞋套,口罩脏了掉了赶紧换掉,出入病房时,动作幅度也要避免太大、太快,加紧小心不要被椅凳、门把手等刮破防护服。尽量不要下蹲,即使必须蹲下时也要超慢速完成,否则蹲下的瞬间会秒变充气宝宝,这些都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在病房清洁区正在穿戴防护用品
刚开始的几天,“盔甲”下的我们找东西全凭手感和形状,护目镜也总是起雾,核对医嘱时就从护目镜的边边角角找各种视线清晰的角度,戴着四层手套打针抽血觉得自己的手笨的像熊掌。针管包装打不开,连胶布头也摸不到,一挂液体就把手套勾在输液架上…… 经过这二十几天,慢慢已经习惯了这一切,做任何操作静下心来告诉自己,不要急,别着急。护目镜的雾气在各种小妙招的处理下已经影响不到我的操作,打留置针、抽血、查血气的速度由刚开始的二、三十分钟慢慢提速到十分钟左右,甚至有时更快一些;很感谢为我们全程防护的感控老师,在我们更换防护用品时,目不转睛紧紧的盯着我们每一个动作,像妈妈似的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唠叨我们,使我们不再惧怕,无比安心。也感谢组长每天耐心的叮嘱,促使我们之间互相监督,注意事项时时刻刻铭记在心。
感控老师认真仔细的给我们做进隔离区前的检查
刚开始每次消毒、处理患者排泄物,大小便混着高浓度消毒剂的刺鼻气味能让我恶心一天,连饭都吃不下,现在处理这些得心应手,我们干着护士、护工、卫生员三重活儿,防护服下的我们,真的是每次呼吸都需要那么认真和用力,更别提日常消耗体力的工作,那种快吸不上气的恐惧感更甚,感觉大脑缺氧的更上头了,头上脖颈湿了,汗水混合着眼罩的雾气顺着脸颊再浸入口中,哇……咸涩……鼻子和脸颊也有点隐隐的疼,但想想能为患者提供舒适的诊疗环境,能在这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上帮到他们,这不就是最好的回报么?几个小时没有停歇,前面几天的自己还每班标配尿不湿,怕尿憋,跑出来浪费防护服,但慢慢也发现,穿着尿不湿有点太浪费,因为喝的水都“蒸发”在贴身的手术衣上了……有收获的是好像慢慢摸索出了呼吸憋闷时的“解药”,就是尽量少说话,均匀呼吸,原地不动稍作调整,之后就会感觉满血复活了!
在病区两个小时后的护目镜
护理工作原本就是琐碎繁杂的,这里更是有数不清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床铺脏了、解大便了,连翻带抱,更换床单;叫醒起床、督促吃药,打开窗户告知通风的必要;地面脏了桌子太乱,打扫清洁消毒那必是一条龙“固定套餐”;肚子饿了、饭菜凉了,发放三餐,按需给餐还得来个微波加热;暖瓶空了,杯子凉了,起锅烧水,放心吧每位一定保持无限量续杯;垃圾满了,纸篓溢了,回收垃圾,扎紧袋口勿忘双层打包,全部收集还得放在指定地点!这些关乎吃喝拉撒的琐碎的小事会占据大部分时间,不了解的人可能会问:why?why?因为这里是隔离病房,出入这里只有两种人:医护和患者,一开始在病区我们看到很多病人对确诊的现实压力很大,情绪或低沉暴躁或迷茫焦虑,我们要像哄孩子一样,鼓励他们多吃一口饭,多喝一口牛奶,耐心的安抚他们,和医生及时沟通,反馈患者的各种信息。 但后来,病区建立的患者医护群打破了这个瓶颈,有问题可以第一时间直接在微信群里询问,医护人员也会及时的给予解疑答惑,及时、个体化、互动化、专业性、真实性的群内交流沟通,极大地消除了患者的迷茫,缓解了紧张情绪,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也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与配合。
4个小时, 全部湿透,尿不湿根本没用,哪有水分啊,都蒸发了
我们和病区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也相处的更融洽了,逐渐能听懂一些他们的家乡话,了解他们每个人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当然,还有他们的口服药种类用法,做到心中有数,。病区的患者们也渐渐变的开朗乐观,常常可以听到病房内爽朗的笑声和阿姨们的欢歌乐舞声。让我们欣慰的是,病区中大部分重症患者比我们刚来时好了很多,有些核酸检测连续几次由阳性转为阴性,有几位患者已经出院,一切都在慢慢的变好。 真正打动我们、给我们勇气的,也恰恰是这些病人,一个个暖心的瞬间,这也是我努力前行的动力。当你递上一杯热水,送上一份简餐或是一句轻声的询问、抚慰,听到最多的还是“谢谢”,也有患者会聊:“姑娘,你们新疆的姑娘都是这么豪爽的撒?”“护士,你看我的新疆舞动作标准不?”“护士,我们武汉的天气阴冷的很,要穿厚一点”“护士,等阿姨出院了来阿姨家给你做正宗的热干面,豆皮给你吃”热情的武汉人果然像传说中一样,自来熟,有几次我负责采咽拭子,因为已经是很多次的复查,解释来意后,患者们都会把嘴巴挡好,口罩整理戴好,有很多次,被釆患者都反复的叮嘱我,“护士,你不要正对着我,放心,我会忍着不打喷嚏,釆完赶紧出去啊,我怕我喷到你的面罩上”那一刻心里都是感动。
护士会百变,此刻变门神
8床的爷爷,82岁,阿尔茨海默症,因为我的原科室是老年科,类似的患者护理过很多,所以他也是我在病区里最关注疼惜的人,爷爷话语不多,喂饭,喂药也从刚开始的发脾气拒绝,到现在笑呵呵的配合,口味苦涩的中药从开始尝了一口不喝,到慢慢只喝一小杯,再到现在一大袋皱着眉头也可以坚持喝完,昨天早上夜班,喂他吃饭吃药的时候,他微笑的拉着我的手说,“吃,你也吃点!”透过护目镜望着被雾气模糊的脸庞,心里的难过一下就翻涌上来了,热泪盈眶,不知道他又把我认做了家里的谁?但我知道爱由心生,叔叔阿姨,谢谢你们!老爷爷,谢谢你,这一份份感动值得我铭记和感谢,让我觉得在这里即使再辛苦,付出的再多,有你们带给我的温暖,一切值得! 因为我们照顾守护的不仅仅是你们每一个人,也是你们身后千千万万的家庭,更是守护着这座传递希望与坚强的城市,一想到这些,身体上的不适似乎也烟消云散了,就只想为他们再做的更多。这些瞬间鼓舞着我们要努力去做的更好,让我们的隔离区里不隔爱,我们就是一家人。
女儿的涂鸦让妈妈更加坚定信心
下班时,已是清晨,层层消毒后终于脱掉了防护服,护目镜取了,眼前光明重现,口罩摘了,呼吸瞬间顺畅,哈哈……原来最珍贵的,都是曾经不被我们在乎的。望着镜子里被护目镜“毁容”的脸,皱巴巴的双手,空气中弥漫的消毒水的味道,一步步的清洁消毒后,小组伙伴们迅速的轮换冲澡更换衣服奔往楼下。
下班新疆蓝和山东蓝的医护人员们坐车同回酒店
酒店门口,准备好的消毒液喷雾器,转身,旋转,抬脚……细密的水珠落在身上可真像一场香水雨呐……这时才感觉全身乏累,指尖触来冰凉。彼时,回房间一碗暖暖的热干面下肚,温暖又治愈。看着柜子上小山般的物资,这是一次次被“投食”的成果,后勤的老师们一次次投递在门口的惊喜包裹也总像在告诉我们:嗨,姑娘,总有人在默默爱着你呢!暖心又抓胃的后勤老师,润物细无声的医院团队,手机屏幕里来不及一一回复的亲友留言信息,视频里女儿有趣童真的涂鸦,思念满溢的稚语……碰触到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这都是让我义无反顾的铠甲,也是我最坚强和骄傲的后盾。
老公画笔下的“我”
刚刚在微信里看到了武汉大学官微发表的 #早樱花开# 的视频,全民进行了“云”赏花,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但樱花依旧低调地竞相绽放,优雅、与世无争地屹立在枝头,小组伙伴们说,没有看过樱花,也不知是否能感受一下樱花雨?应该快了吧,你看那雨水一点点浸润了嫩芽与花骨朵,揭去了枝上霜与老树皮,细细磨亮了灰冷的天空,风的吹拂也已经变暖了,太阳也已经开始北归,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小伙伴们,我们再耐心的等一等吧!待疫情退去,我们去看那满眼望不尽的樱花,去吃那可口的热干面和辣到冒火的周黑鸭,可好?
逆行这场疾风暴雨的我们,将不再是原来的我们。 惟愿,远方的你们,平安无恙,喜乐自由,心存坦荡。 更愿,烟消云散后,春满大地,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疫情不除冬未尽 白衣归来始为春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 4月8日,超级月圆夜 武汉离汉离鄂通道解封 武汉市75个离汉通道管控卡点 统一撤除 这一天,距离1月23日 武汉关闭机场、火车站等离汉通道, 大武汉按下暂停键 过去了整整76天 从凛冽寒冬到春暖花开 我们终于等来重启的武汉
4月8日更是满城欢庆的日子 陕西援鄂医疗队 胜利完成了 在武汉长达55天的医疗救治任务 驰援武汉的白衣战士 回家了……
因为无私,所以无畏 因为无畏,所以勇敢 因为勇敢,所以逆行
白衣执甲,千里驰援,海棠花开,英雄凯旋 千里驰援,不辱使命,天暖花开,英雄归来 春天如约而至,天使平安回来 山河无恙,幸得有你,欢迎回家
你们为我们逆行而战 我们接你们平安回家 迎接白衣战士的自发组织的上汽大众车主迎接车队 亟待出发 并为白衣战士们准备了鲜花和贺卡
现场一片欢腾 白衣战士们回家的路上 交警铁骑一路为他们保驾护航 道路两旁的市民也热情的 鸣笛致敬 挥手行礼 高喊“欢迎回家” 欢迎白衣战士们凯旋
疫情发生后 他们奔赴抗疫一线 疫情之下 在被认为最危险的地方 他们,是不容出错的“战士” 他们,是病人们心中的“天使” 他们更是心怀使命的最美“逆行者” 请记住他们 他们曾为武汉,为这个国家 拼过命!
不辱使命,载誉而归 等待他们的将是家人最热切的拥抱 同事最真挚的微笑
曙光在前,你们的付出 人们永远铭记心头 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不畏艰难,用无畏守护大众的平安! 一个个不畏艰险挺身而出的身影, 一次次精疲力尽的咬牙坚持 …………
奋战在战疫第一线,全力拯救生命 他们配得上所有荣耀!!! 令人肃然起敬 更是他们一块块不朽的功勋
可当见到亲人的那一刻,他们还是红了眼眶 平凡却最温暖的天使们 一个个深深相拥的怀抱 一句句简单的“回家”
幸得有你,山河无恙 你守护大众 大众守候每一个你 我们向所有参加 湖北抗“疫”的医护人员致敬
感谢有你,未来 让我们带着温暖与爱继续前行
2020年12月31日,湖北武汉。同济医院门口的一座天桥上,刻满了全国援鄂医疗队的队名和人数。一名大一新生专程来看,他是从山东来武汉上学,看到山东队名很自豪。一名72岁老人路过时看到这些队名,瞬间哽咽落泪,对着栏杆上的队名鞠躬致谢。他说,这些医疗队在武汉疫情战役中起到关键作用,武汉感谢他们。
这代表着武汉人民对援鄂医疗队的感谢,代表整个城市感谢这些素未平生的医疗人员。这是武汉首座抗疫主题天桥。该天桥招标信息显示,该天桥位于同济医院生殖中心大门东侧,主桥横跨解放大道,呈工型布置,主桥长597米,宽5米。主桥两端分别设置自动上行扶梯和混合梯坡道,其中,自动上行扶梯总长314米道路南、北侧各长157米,宽16米,混合梯坡道总长632米道路北侧长30米,道路南侧为折返式,总长332米,宽25米,梯道坡度1: 4。工程同步实施防护栏杆、桥面铺装、装饰、电气等配套工程。
目前该抗疫主题天桥还只是试通行,目前扶梯正在办理特种设备检验手续,并未正式对外开放,但是已经有很多网友和路人上去拍照留念了。这座桥上修建有玻璃顶,桥两边的安全栏杆上安装有大量玻璃,每块玻璃现场测量高约79厘米,宽约140厘米。每相隔一块的玻璃上,写着各个省市和人民解放军援助湖北医疗队名称、医疗队人数、支援过的城市,并配有一幅各个省市的地图。
该天桥不仅能满足广大市民到同济医院就医及周边单位、居民的过街需求,使行人更加安全、方便、快捷地穿行解放大道,还能让周边群众和居民记住这些援鄂的医疗队伍,记住这些恩人,让武汉人民记住:“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这口号让武汉变得更美。
生活如此平淡,我们跑得又如此匆忙。
还嫌弃它如此无聊。
其实,生活就在那里,不好不坏。
至于你眼中的生活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怎么看。
有人急于赶路,生活死板无趣。
可也有人,生活生动而精致。
他们的“作”让自己的生活在无意义的重复中变得有意义起来。
也就是《小王子》中小狐狸对小王子说的:“如果你说你下午四点钟来,从三点钟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感到快乐。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发现了幸福的价值,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准备好迎接你的心情了。要有一定的仪式。”
这就是仪式感。
我们不喜欢生活中太多的条条框框,却需要仪式感?
因为我们忙于生活,却忘了生活的本质就在于生活本身。
这就需要一些仪式感的东西来提醒我们,其实生活除了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儿子出生的那天需要纪念,因为那是自己有生以来身体疼痛最最厉害的日子,也是一个小生命由于自己而来到这个世界的日子。
自己的生日需要纪念,那是母亲承受巨大的身体疼痛,把自己带到这个世界的日子,也是自己睁眼看世界阳光的日子。
与老公相识的那天值得纪念,因为从那天起从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到今天的三个人,生活有了以前从未有过的体验。
生活就是由这些充满仪式感的日子组成的。
如果没有这些,就如一条连起伏都没有的直路,路边没有风景,这样的人生是该多无趣呀。
虽然我们希望自己的人生之途平坦,但如果真的如我们期望的那样没有起伏,没有风景,这样的人生不要也罢。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我们老祖宗几千年来留下的值得纪念的日子。
也就是说,几千年来,人们是在这种具有仪式感的节日里,一步一步延续到了今天。
如果没有这些纪念,没有这些基于仪式感的日子,那我们的历史就称不上悠久且丰富。
为什么我们需要仪式感?
为了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
仪式感能唤醒我们对内心的倾听,更好地尊重生活。因为仪式,很多时候是给自己一个契机去迎接一个全新的开始,或是郑重告知自己正式与一段过去决裂。
开学要有开学典礼,毕业要有毕业典礼,结婚要有结婚典礼。
来到世上,叫做出生,出生要有出生证明。
这些仪式感的事件就是证明自己是在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也如王小波所说的“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虽然我们知道明天早上醒来一切还是一样:
不愿早起,想赖床;
上班拥堵,想骂娘;
工作繁杂,想撂脚;
受到批评,想跳槽。
仪式感对于生活的意义就在于,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里看似无趣的事情,不管别人如何。
对呀,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你要先是一个有趣的人,才能有有趣的生活。
在这个人人都急着往前赶路的忙碌时代,我们更需要仪式感。
这不是作,更不是矫情。
而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感受。
我们出于对生活的热爱,让自己觉得生活值得我们如此庄重地对待自己,才是幸福。
如果缺乏必要的仪式感,让生命中那些特别的瞬间被错过,算不算是对生活的敷衍?
你心不在焉,生活也自然不会留给你美好瞬间。不享受当下,又哪来的美好回忆?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喧嚣,杂乱,无序,甚至沉沦,这时候,请慢下来,给它加入一点仪式感,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
把生活中单调普通的事变得不一样,更专注地体味日常中的趣味与美好,不正是生活的真谛吗?
仪式感,让生活慢一些、庄重一些、色彩丰富一些、体验多样一些。
心理学中有一种锚定效应,当因事物的不确定性而产生恐惧时,可以通过一段预测、设想的过程来降低内心的不安。仪式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心理锚定,给人以确定感和秩序感。
当然,仪式感不是形式上的热闹,物质上的华丽,而是就那一刻,那件事,因为你的重视变得与众不同。
美学家说,“神话虽然不存在了,可是仪式的圣洁性还在。”
再小的事,只要带着仪式感去做,就会成为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活。
武汉一天桥刻满援鄂医疗队队名,我觉得这样做能让我们永远记得这些抗疫英雄所付出的一切,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
一:武汉的抗疫英雄们2019年12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侵袭了我们的国家,而武汉则是身处其中感染人数最多的城市。一瞬间,举国上下陷入了很恐慌的情绪,全国人民无一不时刻关注着新闻,关注着疫情,共同祈祷着疫情能早日消失。各个地方的医疗人员自发的去往武汉支援疫情,他们有的是家里的妈妈,有的是刚刚步入20岁的年轻人,有的是已经年过50的医生,虽然年龄不相上下,但大家却有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抱着一颗炙热的心,用自己最真诚和敬业的温度来融化已经冰封的武汉,然后大家一起齐心协力的消灭新冠肺炎病毒。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而援鄂医疗队的全体人员,每一个人都是英雄中的一部分。我还记得当时在网上有这么一句话,说:“03年你们保护我,现在换我来守护你们”。当时看到的时候我忍不住热泪盈眶,是啊,在很多逆流而上的白衣英雄中,有很多都还是家里的孩子呢。但是他们却不畏疫情,只求在战场上能从死神手里多救回一个人。
二:英雄的名字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于心在新闻的画面上,我们总是只能看到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们忙碌的身影,全身上下包裹着严严实实的医疗服,他们总是默默的做着事情,我们总是无从知晓他们所有人的名字,无从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敬意和感谢。而现在,我们把全国援鄂医疗队英雄们的名字全都刻在了武汉同济医院门口的天桥上,我认为这是我们对抗疫英雄们致敬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将这场与新冠病毒的斗争永远铭记于心的一种方式。虽然工程尚未完工,但我从新闻上看到已经有很多人自发的前去桥上致敬,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最高的敬意和感动的泪水。
2021年现在才刚刚开始,我们由衷地希望我们的医护人员们都能够健康平安,也希望我们能够早日全面战胜疫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