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绣球的由来?

有谁知道绣球的由来?,第1张

  ·抛绣球的由来

  姑娘抛出的绣球,代表着姑娘的心 用彩绣做成的绣球,是中国民间常见的吉祥物

  在古代,有些地方有一个风俗,当姑娘到了婚嫁的娘领,就预定于某一天,这一天一般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让求婚者集中在绣楼之下,姑娘抛出一个绣球,谁得到这个绣球,谁就可以成为这个姑娘的丈夫 当然,姑娘一般会看准意中人,把绣球抛到他身上,以便他捡到在很多地方,太新娘的花轿,轿顶上要结一个绣球,意图吉庆瑞祥

  ·壮族的抛绣球

  抛绣球概述

  抛绣球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兵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飞砣也逐渐发展成现在的绣花布囊即绣球。绣球是姑娘们用手工做成的彩球,以圆形最为常见,也有椭圆形、方形、菱形等。绣球大如拳头,内装棉花籽、谷粟、谷壳等,上下两端分别系有彩带和红坠。人们在茶余饭后互相抛接以娱乐身心,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

  抛绣球是广西壮族人民在歌圩开展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每年春节、三月三、中秋节等传统佳节,壮族人民都要举行歌圩。在歌圩中男女青年相邀聚集在地头、河畔,他们分成男女两方,拉开适当距离,互相引吭高歌,用歌声来表达问候和增进了解,歌词内容广泛,涉及理想、情操、农事等。对歌有问有答,丝丝入扣,声音此起彼落,娓娓动听,姑娘们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精致的绣球,向意中人抛去,小伙子眼疾手快,准确无误地接住绣球,将它欣赏一番后,又向姑娘抛回去。经过数次往返抛接,如果小伙子看上哪一位姑娘,就在绣球上系上自己的小礼物(例如银首饰或钱袋),抛回馈赠女方,馈赠愈重说明小伙子对姑娘情意愈深。姑娘接住小伙子的礼物时,若收下,就说明她接受了小伙子的追求。这时,两人或继续对歌表达情意,或相约到僻静处聚会。

  抛绣球的另一种民间形式是男女分为甲、乙两队,甲队选出两名歌手抛绣球至乙队并唱一首壮歌,乙队接到绣球后派两名歌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球送还甲方,并回歌一首,如此循环往复。参加“送球”、“还球”的歌手一般都是七步成诗的民歌高手。另外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在场地上立一高10m左右的木杆,杆顶钉有中间挖成圆洞的木板,男女分列两旁,将球投向圆洞,以穿洞而过者为胜。

  抛绣球作为壮族人民的传统体育活动,在广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一定的社会性、民族性、实用性及趣味性,这无形中增强了此项目的吸引力,而美丽的绣球和其乐融融的歌声更使人有一种心动不如行动的感觉。抛绣球技术动作简单,易于掌握,它能促进人们的友谊,起到以球传情、以球传神的作用,其中的奥秘是不可言喻的,只有加入这项活动中才能体会到它的魅力所在。抛绣球不但具有社交娱乐的作用而且能锻炼人的体力、意志,提高人的灵敏性和身体素质,能培养果断、坚毅、自信和积极向上的高尚品质和情操。

  抛绣球的基本技术

  一、 抛绣球的技术分析

  抛绣球比赛时,将绣球抛过9 m高的杆上直径为1 m的彩环就可得分,因此抛绣球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抛绣球比赛是在无防守、无进攻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要抛过规定的高度,运动员除了具有很好的个人技术之外,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准确的判断力。抛绣球时通过手握提绳转腕,使球获得一定的初速度,速度由慢到快,当达到最快的匀速状态时,手臂大绕环一周,顺着球的惯性,根据自身与木杆间的距离、位置,选择合适的出手角度,伸臂,抖腕,送球出手,绣球只有获得合适的速度及角度才能以抛物线的轨迹,顺利准确地穿过所设置的彩环。

  二、 抛绣球的技术动作

  1� 侧位站立上抛法

  动作方法:(以右手为例)侧位站立,左肩对着木杆方向,两脚左右开立约与肩同宽,重心在两脚之间。右手握住绣球的提绳,手腕按逆时针方向做2~3次的绕球预摆动作。绕球时要屈肘、手腕放松、运转柔和,使球速均匀。当球绕到最低点与地面垂直时,身体重心前移,转体面对彩环,同时蹬地,伸臂侧绕到最高点,顺着球的惯性,以合理的角度用力抖腕送指,把球抛出。

  动作关键:手腕摆球为逆时针方向摆球,动作要连贯、柔和、匀速;抛球时,移动重心,转体,蹬腿,伸臂,抖腕,送指,让球的运动轨迹成抛物线。

  动作关键:手腕摆球为逆时针方向摆球,动作要连贯、柔和、匀速;抛球时,移动重心,转体,蹬腿,伸臂,抖腕,送指,让球的运动轨迹成抛物线。

  2 背向抛球法

  动作方法:身体背对木杆,两脚左右开立,距离约与肩同宽,让重心落在两脚之间。右手握住绣球的提绳,手腕带球做2~3次“8”字绕环的预摆,当球获得一定的速度后,上体后仰成反弓形,当球提绕到右侧最高点时,伸臂,抖腕,送指,把球抛出去,两眼注视球的走向,球在空中的走向为大抛物线。

  动作关键:右手在身体两侧绕“8”字,出手瞬间,上体后仰成反弓形,倒头,眼看着球抛出去。

  三、 抛绣球技术的教学与训练

  (一) 动作教法建议

  1� 教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讲解和看、录像等相结合。练习时,两人一组,相距5 m进行摆球、对抛、对接练习。

  2� 采用对墙瞄准抛球的练习方法。侧位站立,左肩对着墙,在墙上画一个相当于比赛时彩环直径的圆圈或画一个直径更小的圆圈,进行抛球练习。掌握技术动作后再增加难度,背对抛球方向进行背向抛球练习。

  (二) 动作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常见错误:在做动作时,手腕不放松,出球时勾指,球的走向太直。

  纠正方法:应注意多做手腕绕球练习、原地绕球练习等动作。同时要注意直臂绕球到最高点时的抖腕、送球出手瞬间的用力体会。球抛出去后,人的重心要跟上,不要球出手后人的重心还落在两脚之间,重心要移动到前脚。

  抛绣球的比赛规则与裁判法

  一、 队员

  每队运动员10人,由男、女各5人组成,队员上衣必须有明显的号码。

  二、 工作人员

  1� 工作人员由裁判长1人、裁判员10人、记录员1人组成。

  2� 裁判长职责:负责检查、核定所有设备,包括裁判员、记录员使用的表格、用具,比赛用的绣球,掌握比赛时间等。

  3� 裁判员职责:2名裁判员为一组,每组裁判员备好3只同一颜色的绣球。赛前定好自己负责的一名运动员,并发给一个比赛用球。在比赛时间内,分别登记自己负责的运动员的投球数、命中数和违例数。如果在比赛中绣球出现破裂或挂在架上,裁判员应及时补发一个,以免耽误比赛。

  4�记录员职责:事先将比赛队员的名单列好,将每次参加比赛的队员名单列给裁判员。比赛结束时,登记队员的投球数、命中数、违例数,计算出队员的得分数,排列出名次。

  三、 比赛规则

  1� 比赛分团体赛和男、女个人赛。团体赛每队由男、女各5人参加;个人赛每次比赛5人,计个人成绩。

  2� 比赛时间:团体赛比赛时间20 min,分两段进行,每段10 min,第一段为5名女运动员上场抛绣球,第二段为5名男运动员上场投绣球。

  3� 比赛时由裁判长带领比赛的运动员与裁判员认识,由裁判员发给运动员绣球,练球1 min后,队员分别站在两边的投球区内,待裁判员、运动员做好准备,裁判长鸣笛开始比赛。运动员投圈后飞快捡起自己专用的球反向投圈。中圈一次得1分,如果投球时运动员踩到控制线、越出投球区或拿别人的球投,一次扣1分。

  比赛用球

  正规用球

  4� 比赛结束后,按得分多少排列团体(10人得分相加)和个人名次,得分高者名次列前。如果投球得分相等,再用1 min时间给相等分数的运动员复赛,投中多者为胜;如果仍相等,再赛1 min,直至决出胜者为止。

  抛绣球的场地与器材

  一、场地

  长方形的场地,长26 m,宽14 m,必须有明显的界线。在中线两侧7 m的地方,各画一条与中线平行,与两条边线相接的线,这两条线叫投球控制线。投球控制线到端线之间的地区为投球区(图2_3_1)。

  (图2_3_1)

  二、投球圈

  在中线的中点竖一根高9 m的杆,杆顶安一个直径1 m的圆圈,为投球圈。(图2_3_2)

  三、绣球

  用绸布或花布制成,直径5~6 cm,内装细沙石,重150 g。球心系着一条长90 cm的绳子。绳子的尾端系着3片长4 cm、宽0�5 cm的布条,球下部缝上5片长5 cm、宽05 cm的布条为球穗,这样就制成了比赛用的绣球。比赛时需备5种不同颜色的绣球各3个。

  详见:http://wwwgxuneducn/jpkc/ty/courseware/biaoyan/3_1htm

可以结婚的游戏有《想不想修真》、《 青云传》、《蜀门手游》,具体讲一下《蜀门手游》。

仙侣之间根据情感阶段发展,分三步推进:约会、求婚和婚礼庆典。玩家通过约会可以不断的积攒好感,当好感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求婚,被求婚的一方同意后就可以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庆典。

同时,婚礼庆典包揽了一系列特色小玩法,包括迎宾、宣誓&拜堂、抛绣球、婚宴、撒糖等,玩家可以等游戏更新后与仙侣去体验具体的细节,相信大家会收获很多喜悦和乐趣。

配合着仙侣系统的开启,游戏还将同步开放双人坐骑等功能,仙侣之间的互动玩法更多样。同时,游戏中的跨服玩法也列入了开发计划,例如跨服云台竞技、跨服攻城战等。而且玩家原有社交类的功能也会持续优化,使玩家获得最佳体验。

台上比翼神仙侣,席间把酒众佳朋。在游戏中完美们牵挂的人有许多,并肩作战的盟友、同舟共济的好友,更有生死相依的恋人。偶然地一次相遇,或是同下一次本,或是同打一次战场,或是同过一个任务,就此你我相识。

当缘分将临时,一切刻意的迎合,都是多余的。添加了好友、进同一个帮会、组一个不散的队伍,每一个动作只为让彼此在游戏中的距离变得更近!《蜀门手游》结婚玩法,以仙侣之名定今生今世之缘分,许三生三世之诺言!

  传说古代宜山县下涧河边的壮族山村,有一个聪明伶俐、年轻美丽的农家姑娘,因她排行第三,所以就叫三姐(是否源于客家人的刘三妹有待考证)。她自幼失去父母,与二哥相依为命,打柴种田过日子。刘三姐从小爱唱山歌,心灵手巧,插秧、打柴、编竹器、织壮锦,活路样样会,勤劳艺又精,口唱山歌手不停。刘三姐的歌才出众,歌声动人,远近闻名。每到中秋佳节,青年男女都聚集在河边草坪上,抛绣球,对山歌,没有哪一个唱得过她。刘三姐才貌双全,方圆百里的后生纷纷慕名而来,一心要向她求婚。她落落大方地以歌相对,表明要依歌择配。她开口唱道:

  三月瓜花朵朵开, 三妹讲歌不讲财。 谁能唱歌胜过我, 不用花轿走路来。

  求婚的人络绎不绝,酬唱的歌声四时不断,就是没有一个能对倒刘三姐,只好怀着敬佩的心情,恋恋不舍地告辞而归。 其实,刘三姐的心里,早已悄悄地爱上了同村的李小牛。他们从小就一块儿放牛、打柴,在一起唱山歌,小牛也是一名出色的歌手哩。在共同的劳动和歌唱中,他们建立了真挚深厚的感情。三姐用柔美的歌声向小牛倾诉衷情:

  妹相思, 妹有真心哥也知;

  蜘蛛结网三江口, 水推不断是真丝(思〕。

  三姐给小牛送了绣球,小牛给三姐送了丝线,寄物定情,以终身相许。他们唱道:

  风吹云劫天不动, 河里水流石不流;

  刀切莲藕丝不断, 我俩连情永不丢。

  这件事被当地有权势的财主莫海仁知道了,硬说刘三姐和李小牛私下定情,有失礼教,伤风败俗,要拿他们治罪。一天,三姐和小牛到河边的高山上砍柴,狠毒的莫海仁指使家丁窜到山上,乘人不备,把他们两人推下河去。小牛当场被淹死了,刘三姐被藤蔓托挂在岸崖上。财主家丁砍断藤条,三姐掉进湍急的河水平。恰巧,有一根木头飘来,三姐急忙抓住木头,顺水飘流到了柳州。一位老渔翁发现了,把她救上岸来。老渔翁很同情刘三姐的遭遇,毅然把她收为义女。

  刘三姐来到柳州不久,她能歌善唱的名声又很快传扬开了。财主莫海仁闻讯后,暴跳如雷,坐立不安,恶狠狠地说:“刘三姐呀刘三姐,我没有把你杀死,也一定要让你名声扫地!”于是,莫海仁托人用重金从外地请来三个秀才,装了满满的一船歌书,专程到柳州和刘三组赛歌,一心要唱倒刘三姐。

  那天,刘三姐正在河边洗衣服。三个秀才乘船靠岸;就忙着打听刘三姐在哪里,说是奉莫海仁之命,要找她对歌,非唱赢她不可。刘三姐见他们趾高气扬,又有满船歌书,来头不小,便随口唱道:

  江边洗衣刘三妹, 你要对歌快唱开。

  自古山歌心中出, 哪有船装水载来?

  这一唱,秀才们象是吃了当头棒喝,相对默然,无词以对。当刘三姐问明他们三人的尊姓是陶、李、罗之后,接着又唱道:

  姓陶不见桃花发,

  姓李不见李花开,

  姓罗不见锣鼓响,

  三位先生哪里来?

  三个秀才被刘三姐这一反问,不能继续装聋作哑,赶快翻出歌书,勉强凑几句对答。然而,不到几个回合,就被刘三姐犀利的山歌压倒了。刘三姐见他们这副狼狈相,又气又恼,用歌声讽刺:

  风打桃树桃花谢,

  雨打李树李花落,

  棒打烂锣锣更破,

  花谢锣破怎唱歌?

  唱得三个秀才瞠目结舌,只好上船逃走。从此,刘三姐的声誉更高了,来向她学歌、请她去传歌的人更多了。

  莫海仁得知秀才败阵,一计未成又生一计,他派遣两个打手,乘夜深人静将刘三姐捆绑起来,放入猪笼,丢下河去。等到乡亲们闻讯赶到,把刘王姐打捞起来,已经救不活了。那天正是中秋节,大家用传统的葬礼,把刘三姐遗体洗净,打扮得家生前那样漂亮,埋在柳江河边,坟前供祭着两条大鲤鱼,大家含悲唱歌悼念。忽然间,坟墓裂开,只见复活了的刘三姐闪跳出来,骑在一条鲤鱼背上,跃然而起,飞升上天去了。另一条鲤鱼来不及起飞,就化成了屹立江边的鱼峰山。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刘三姐,每当中秋之夜,四乡歌手都云集在鱼峰山下举行一年一度的山歌盛会。这样代代相传,八月十五便成了壮族人民的传统歌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6720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8
下一篇2023-07-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