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生是许维恩旗下的艺人,两人因此相识。
在5月20号这一天,许维恩晒出了和自己的男朋友王家梁的照片。照片当中的她非常幸福的模样,而一旁的男生也非常的阳光大气。许维恩更是大方的晒出了自己手上面戴的戒指,并且还配文:我愿意,我们一起走下去。而39岁的许维恩感情终于落下帷幕,在此之前她有过一段非常刻骨铭心的恋爱,但是由于丈夫的去世对她造成了很大的打击。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走出来,所以这一次的王家梁也算是把她从这种情绪当中拯救出来。两人虽然是上下级的关系,但许维恩丝毫不介意。
两个人才认识两个月就结婚。
不得不说,许维恩的性格跟她的身材一样火辣。两个人的速度之快,让她很多好友都没有想到。而王家梁也在许维恩的ins下面留言:谢谢你的出现,让我拥有更加完整的人生。毕竟在娱乐圈打拼了这么久,许维恩的家底也是有点厚的。在2020年她选择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经纪公司,而王家梁就是她旗下的一个艺人,所以两个人坠入爱河的速度非常快,但也算是遇到了那一个正确的人。
两个人准备什么时候办婚礼?
因为台湾疫情的原因,所以只能推迟。但跟网友们公布这个好消息,说明也是好事将近了。而她的老公比自己整整小了6岁,虽然不被周围的一些人看好,但许维恩却坚定地要跟王家梁走下去。而在感情这一方面,她其实也受到过伤害。在跟台湾主持人kid谈恋爱期间男方却多次被曝出出轨,在两个人事业不相匹配的情况下,许维恩还是选择跟他在一起,但最后也是遍体鳞伤,失望而归。
李荣浩和杨丞琳的爱情特别甜蜜。李荣浩求婚杨丞琳的视频被曝光了,大家看到那段视频都觉得特别甜蜜。在视频里面,杨丞琳在工作的酒店里休息,然后李荣浩让自己的亲朋好友去敲门,给正在休息的杨丞琳来了一个求婚的惊喜。杨丞琳当时非常的感动,但是说自己没有化妆,觉得好害羞。我觉得李荣浩的这一波操作特别的让人措手不及,但同时杨丞琳应该非常吃李荣浩的这一套做法,因为虽然没有化妆,感觉自己有点丑,但其实是非常开心的。
李荣浩的这个行为也让杨丞琳觉得他特别贴心。李荣浩是一个特别有才华的人,他的很多歌都是自己一个人包办的。说到李荣浩和杨丞琳,大家可能会觉得他们俩根本就搭不上边。其实他们是因为音乐而相识的,李荣浩是一个音乐才子,他的音乐很动听,而且给很多人都写过歌。我觉得杨丞琳之所以喜欢他,也是被他的音乐吸引。他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我觉得这也是他的一种特有魅力。
杨丞琳之前演了很多甜蜜的偶像剧,但我觉得这些偶像剧都不如和李荣浩的爱情来的甜蜜。李荣浩有一次在自己的演唱会上邀请了杨丞琳作为自己的嘉宾,唱歌的时候忍不住亲了亲了杨丞琳。我觉得这是特别喜欢一个女孩子才会做的行为,因为一般的明星即使是对方是自己的女朋友,也不会在很多粉丝的情况下做出这种亲密的行为。他一定是因为特别喜欢杨丞琳,所以才做这个动作的。当时粉丝看到这一幕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还觉得他们的爱情特别感人。
所以综合上面所说,我觉得李荣浩和杨丞琳两个人的爱情非常甜蜜。他们两个人就算是现在因为疫情的关系,没有时时刻刻黏在一起,但是两个人不管是微博上的互动,还是在各自接受采访时候,表达对对方的思念都让人觉得特别感动,在这里要祝福他们长长久久。
求婚现场的规模非常的大,很是奢侈。
4月27日,杭州一男子花30万,放近5万鲜花向女友求婚的视频在网上传开,网友纷纷表示:“佩服!偶像剧的情节实现了!”4月28日,据策划这场求婚仪式的婚庆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场仪式是该公司今年在杭州承办的规模最大的一场。因为涉及客户隐私,不方便透露具体金额,但和网友猜测的30万元相差不大。不仅如此,男方还在求婚现场布置了灯光,请了群演,给女友十足的仪式感。这只是一个求婚仪式,现场的工作人员说没多久仪式就结束了。
这样超出常人认知的事情,自然会引起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这样的现场求婚仪式如此感人,男人一定非常珍惜自己的女朋友,女孩一定会沦陷。有人说完全没有必要,花这么多钱准备的仪式在短时间内就结束了,真是浪费!甚至有人说,这个男人就是在炫富,求婚这么热情,结婚后未必幸福!也有人说,就算不缺钱,这样的形式也太普通了,没有新意。还不如去有花海的地方,比较划算!
疫情之下,有的人生活艰难,为一日三餐发愁,有的人花钱大手大脚,花30万只是为了求婚。不得不说,这个现实社会真的很残酷!再者,男人花了30万,也算是或多或少带动了当地经济,为当地花店和工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值得表扬。我想说的是,别人的钱,怎么花,别人是无权指责的。然而,爱情是浪漫的,婚姻是现实的,求婚只是一场婚姻的前奏。如何经营好一段婚姻,需要彼此的包容和负责。当初我以为很多名人都是这么轰轰烈烈的求婚结婚。几年之后,他们还是悔各奔东西,真正的婚姻终归只是平淡琐碎的生活。
人生是一次没有回程的行进,风起时不停留,大雨中继续向前,在温暖的地方不憧憬。每对恋人都有一场属于自己的此起彼伏的爱情故事,当然也需要一场专属于自己的爱情仪式。 我的假期已经过半,从五一后到现在我先后留转了三个城市,终于也要完成这个假期最重要的一件事,为弟弟筹备求婚以及婚礼。 疫情影响,让弟弟原本的求婚搁置了三个多月。作为家里唯一的大姐姐,自然这些事责无旁贷。再远也要回去送上自己的祝福。
看过了无数场爱情,发现爱情的真理就是在于欢喜,而不是无奈的合适。如同这美丽的探界者一样,有距离才能与美景才能相辅相成,看起来才够美,恰如恋人之间的关系。
爱情并不是彼此的禁锢,而是自由与给予。大概就像这背景与车的距离,可给予近距离的美感。
社会的浮躁感和**宣扬的主旋律,让太多的年轻人对爱情充满了怀疑感,但其实不必要怀疑,大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恰如这般需要有所规避
恋人之间的安全感,大概就是这样可以做自己,可以直面面对对方,优点抑或缺点吧!
爱,是同行,是齐头并进,是携手探界。
两个契合的人大概就如这探界者与环境,无论怎么展示,在对的人眼里都是完美的。
从重庆出发回来日照的前两天,就在网上跟弟弟沟通好了求婚的流程以及细节,网上订花,买了很多求婚的小东西,气球之类的,可以说我是煞费苦心。
一千多公里的路程,走走停停,总算是到了,“御姐“很给力,一路畅通,一切顺利,送你一朵小花吧!
去不同的城市,闻不一样的味道,遇形形色色的人,去听讲不完的故事。
婚姻大概就是选择步伐一致的人同行,加上你,组成我们去探界。
还好在自己家表姐开西餐厅,场地是不用辛苦找了,提前约好跟表姐,回来当天晚上等着店里打烊了,我抓紧集合大家在姐姐餐厅搞了个通宵。
风里雨里的可算是到了表姐店门口
觅未。WE ME。已经要打烊的小店,外景来一张。开启我们紧张的筹备工作。 细雨绵绵的北方天气一扫南方的闷热,让我感觉到极度舒适。空气中散发着雨水与美食的芬芳,突然有点饿了。。。
姐姐简单下厨做了一份简餐,我囫囵两口解决战斗,果真,美食会让人满血复活,哪怕已是凌晨1点了!
中间省略辛苦的筹备吧,人手不够,光吹气球就已经让我有点崩溃,确实赶时间没有来得及拍照记录下来这全部的过程。等我们忙完准备好已经是凌晨5点了,匆匆忙忙的就回家了。
香薰与蜡烛,是氛围中必不可少的。
这是进门的第一眼的位置 ,造型已经出来了。
大概,可能我没有一个这样浪漫的仪式,才想给未来弟妹心里对爱情,对踏入婚姻留下一个完美的仪式感。
包房的布置,99朵玫瑰花礼盒装多了几份雅致。大家觉得可好?!
包房一角
走出店门口,天空已经开始泛红,等不到看这轮朝阳了,抓紧回家休息
弟弟的女朋友与我素未谋面,大家统一好口径跟说辞,聚会的理由就是因为我回来了,家里姐妹们聚个会,带她过来认识一下,极其自然的就把未来弟妹约过来了。。。。 浅浅的睡了一下,中午就过来餐厅了
温馨的走廊,布置的也很诗意,可想而知昨晚的工作量有多大
包房里也布置好了
没错,弟妹的表情,我觉得再累与辛苦都是值得的,能让一个人觉得幸福与开心,同时,我也觉得好幸运。
接下来就是一顿丰盛的午餐了,之前我有发过一篇帖子,写的有关于美食的,很多车友应该看到了我的手艺,实不相瞒,就是怀孕那段时间在表姐店里蹭吃蹭喝,偷偷学了一手。 表姐是个文艺女青年,这些变废为宝的小物件,经过表姐的改造,你们还能看出来本来面貌吗?
婚姻里的生活是琐碎的柴米油盐,平淡是常态,而我们就负责把平淡过的浪漫一些
生活需要调剂,有美食相伴的每一天都是晴朗的
我们负责把好吃的东西装进肚子里。而可爱的人要放进心里。
生活本无趣,那就和喜欢的人去做有趣的事吧!
吃吃喝喝的假期,简单有快乐!
芝士就是力量,不愁治不好你的小确丧
理想的假期,是生活按下的暂停键。回到北方的日子才觉春至忙碌的求婚仪式,就在这告一段落了!愿我们每人都得遇良人,从弱冠到年华,到鬓生白发
2020抗击疫情先锋人物感人小故事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 心得体会 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心得体会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