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兰两次遭遇替嫁但是盛老太太的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两次替嫁的人不同,其次是两次替嫁的夫君不同,最后是老太太看姑娘们看得很清楚。
01、两次替嫁的人不同《知否》中明兰虽然两次遭遇替嫁,但是两次替嫁的人不同。第一次她是替墨兰嫁到梁家,而且是嫁给梁家的第六个儿子。这个要求也不是盛家定的,而是梁家大娘子定的。梁家大娘子一开始也是看中了明兰,因为她觉得明兰的性格和自己很像,梁家大娘子认为明兰有手段治理好自己家儿子的后院。
但是梁家这个小儿子却不喜欢明兰,而被墨兰吸引了,两个人暗通款曲,最后被抓住,这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在两家交涉的时候梁家大娘子就提出让明兰来做大娘子让墨兰来做小妾。在这种情况下盛老太太是肯定不同意的,因为这就相当于让明兰去给墨兰的错误擦屁股,甚至会赔上明兰的一生。至于替代如兰出嫁则是盛家上下商量之后共同得出的结果。
02、两次替嫁的夫君不同这两次替嫁的夫君也不同,第一次替嫁是要嫁给梁家的第六个儿子,而替如兰出嫁则是嫁给顾廷烨。在明兰设计墨兰和梁六郎私会的时候她就已经知道梁大娘子为什么这么着急给梁六郎娶妻了,因为梁六郎房里有个女人已经有孩子了,但是在当时没有办法不娶妻就娶妾,所以为了孩子只能快点娶妻,这也就是为什么梁大娘子会那么快看上明兰的一部分原因。从这就可以看出梁六郎不是一个专心的人。梁六郎虽然是正室嫡出的孩子,但是他排行第六,很难继承爵位。
替如兰出嫁嫁给的人是顾廷烨,虽然顾廷烨之前的名声不怎么样,但是求娶盛家的时候已经是当朝新贵并且已经袭爵,地位很高,能看上盛家的女儿对盛家来说是天大的高攀。顾廷烨不仅地位高人也好,顾家二哥那么正直的一个人对他都赞不绝口可见顾廷烨的人品,而且顾廷烨很会做人,在明兰家可谓是给足了他们面子,所以盛家自然会同意明兰嫁过去。
03、老太太看姑娘们看得很清楚老太太对姑娘们都看得一清二楚,尤其是对明兰。明兰是盛老太太从小带在身边的姑娘,而且明兰几乎什么事都会和老太太说,明兰之前也明确的和老太太说过梁家的各种事情,老太太也知道梁六郎不是什么梁配,梁家更是一个坑,明兰嫁过去不一定会有好日子过,而且就算两个人同时嫁过去墨兰也不会让明兰有好日子过,因为梁家的要求是明兰为正室墨兰为妾。
至于第二次替婚,老太太也知道如兰确实不想嫁给顾廷烨,明兰和顾廷烨还有些交情,顾廷烨也一而再再而三的示好,这才让明兰嫁了过去。
《知否》中,顾廷烨想娶的人从来都是明兰,却要向如兰求婚,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方面的原因,是顾廷烨担心直接向明兰求婚,不但很难获得盛家的同意,也会让明兰陷入困境。顾廷烨当时已经是皇上面前的红人了,加上当时顾廷烨自己也取得了军功,获得职位上的晋升是非常容易也是明确可以预期到的。以顾廷烨目前的身份和家世背景,对于已经没落的盛家来讲,即使是嫡女的如兰尚且不能完全配得上顾廷烨,何况是庶女出身的明兰呢。而且对于这么好的对象,盛大娘子也肯定会优先给如兰的,所以贸然向盛家提出要娶明兰,盛家很可能不会同意,而且明兰也会被盛大娘子另外相待,让她在盛家过得不如意,这显然是顾廷烨不愿意看到的。
第二个方面的原因,顾廷烨家的王氏也不会轻易同意明兰嫁到顾家。顾廷烨的婚事也不是顾廷烨一个人能说了算了,也要考虑到王氏的意见。作为当家主母,王氏肯定不愿意娶盛家一个庶女的,所以如果要想娶明兰,还需要想做通王氏的思想工作。另外,明兰当时和顾廷烨的关系也没有多亲密,加上顾廷烨的名声也不算特别好,明兰本人以及疼爱她的祖母也不会同意这门婚事的。
早就知道第三个方面的原因,顾廷烨向如兰求婚,其实已经想好的对付盛家的方法。顾廷烨其实早就知道如兰和文敬炎两人关系亲密,他们两个才是情侣,所以只要他想办法让外界知道这件事,盛家为了如兰的名声,就必须把如兰嫁给文敬炎了。而他娶盛家女儿的事已经获得皇帝的同意,这门婚事肯定是不能更改了,盛家也只能同意将明兰嫁给顾廷烨。
这部电视剧我看了不下三遍。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 今天我就来说说我对《知否》某些细节的深刻印象。
辩不明黑白时候的隐忍策略故事一开始,明兰的生母卫小娘,因为不得宠,连家里的下人都欺负她,但卫小娘深知盛家大宅院的生存法则,忍气吞声,从不声张受过的委屈,但明兰见母亲身怀六甲还要这样被欺负,一时气不过,在父亲来看卫小娘之时全盘托出,但不受宠就是不受宠,三言两语就让贼人将黑的说成白的,还栽赃嫁祸给卫小娘屋里婢女小蝶姑娘。可怜人微言轻,说不上话的卫小娘深知被诬陷的小蝶是洗不清罪了,于是跪下恳求主君主母饶她一死,这一幕戳中了泪点,也看清了什么叫黑白不分。
主仆连心,只是无奈人微言轻之后小蝶被卖到洗衣房,卫小娘差小桃给她送去仅剩的一件还可以值点钱的嫁妆可以傍身,然而小蝶只问小娘是否信她,小娘是聪慧之人(不然明兰为什么那么厉害)知道其中的蹊跷,让小桃带话,是因为跟着她受的连累,是信得过她的,小蝶知道自己没跟错人,不要钱,只把小桃赶走了。主仆一场,一个爱护有佳,一个忠心不二,天可怜见。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然而最终卫小娘还是没能保住孩子,也没能保住自己,只在临终前,让明兰记住一句话“凡事,活着最大。”因明兰叫自己阿娘打了明兰,逼明兰叫自己小娘,也是让明兰知道自己的位置,摆正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活在这个深宅大院里。这也是为娘为保全孩子,最后能留给孩子的技能了。
打在身上,疼在心里深宅大院里,没了母亲庇护的小明兰,幸得祖母疼爱,养在身边,勉强可以平安的生活,但也不敢有丝毫的冒尖出头,后来得知母亲当年死亡的真相,明兰就在寻找机会,设下陷阱,瞒天过海,事成之后对祖母坦白,不仅吓坏了祖母,更让祖母心疼,虽责怪明兰,打了明兰一下,但随后便揽入怀中,心疼的说着:怪我怪我,是我没有替你做主,没有替你出头,让你一个人,做出这等险事来。”
感情这东西,看不见,也摸不到,你说它没有,是因为不能遇见,你说它存在,可是很难抓得住,最难得的是人心,最可贵的也是人心
《知否》电视剧里有个激动人心的场景:明兰答应了顾廷烨的求亲,顾廷烨笑得非常开心,说这是这么多年来最高兴的一天。
明兰说她也高兴,两个人春风满面地回到马球场上,准备联手打赢下一场马球赛,拿到皇后娘娘准备的好彩头。
华兰看到这一幕,手舞足蹈地说“成了”。她是给明兰和顾廷烨牵线搭桥的红娘,这桩好姻缘成了,自然也是非常高兴。
明兰的亲事定下来了,真的很不容易。
有句老话说“一家有女百家求”,明兰虽然是小官家的庶女,但她在盛老太太膝下长大,养得如花朵一般,而且聪明通透,知书达理,待人和善,是妻子的上好人选,在婚恋市场上自然大受欢迎。
可明兰的婚事却是“一波三折”,为了给她找到一个如意郎君,盛老太太可以说是操碎了心。
她对孙女婿的基本要求是人品好、有前途、家人好相处、心中只有明兰一人等等,而明兰的夫君候选人——齐衡、贺弘文、顾廷烨等人,没有一人符合以上所有要求。
同时明兰又是个在婚姻上绝不将就的人,那么她最后为什么会选择顾廷烨呢?
其实顾廷烨娶明兰是费了老大的劲儿,回顾一下顾廷烨与明兰的感情史:
他曾几次救了明兰,但明兰对他只有感激之心,并无男女之情。
而顾廷烨为了曼娘,想要娶温柔善良的余嫣然为妻时,曼娘把这桩婚事搅黄了,后来明兰提醒顾廷烨“曼娘不是好人”,说他不该去祸害嫣然。
顾廷烨说“我当时不应该去祸害余家姑娘,而是应该来祸害你们盛家姑娘。”
明兰则回应说“我这辈子做比丘尼也不会嫁给你”。
明兰当时说这句话是在赌气,但后来是狠狠地“打脸”了,而顾廷烨说的话并不是开玩笑,而是真心话,因为他早就看上了明兰。
只是当时见明兰与齐衡两情相悦,想要成全他们,后来又见齐衡扛不住事,辜负了明兰,这才下定决心要娶明兰。
不过光想没有用,行动才能让梦想成真。毕竟娶明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好好规划。
他见明兰要与贺家定亲,而他要去前线打仗分不开身,于是设计让曹表妹去缠住贺弘文。
后来贺弘文果然被缠住了,但是顾廷烨衣锦还乡后,也不敢直接去盛家提亲,因为担心盛老太太脾气硬,不肯答应,于是声东击西,先放出风声求娶盛家嫡女。
人人都以为他要娶的是盛如兰,可是当如兰与文炎敬私会的事情暴露,顾廷烨又改成求娶明兰。
对顾廷烨来说,文炎敬是老天爷送来帮助他的,而他自己凭努力创造出了“天时地利人和”。
此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明兰答应,这桩婚事就“大功告成”了,可是明兰为啥迟迟不肯答应呢?
不仅是因为顾廷烨曾经品行不端、顾府人情复杂,更是因为他为了这门亲事,连兵法都用上了。
明兰知晓他的全部策略后怒骂道“你当我是个什么东西?陷阱里的野猪,还是网兜里的青鱼?顾廷烨,你就是个泼皮无赖!”
明兰的心情很复杂,可以说是千肠百转、五味杂陈,经历了这样的变化:
首先是惊讶和窃喜,因为他这样费尽心机要娶她,也是一番诚意,说明她在他心里很重要,所以明兰是感到开心和得意的。
然后是恼怒,因为明兰转念一想,自己和家人都中了他的奸计,就像傻子一样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
何况因为他的计谋,差点赔进去五姐姐如兰的名声和整个盛家的脸面,万一出个差错都全完了,明兰怎么能不气?恨不得扇他一巴掌。
最后是担忧,因为这般费尽心机要娶她的人,如果真的娶了她,以后若是厌弃了她,又不知道会费尽心机做些什么。
综上,明兰对这门亲事很是担心,而盛老太太则心疼她说“只要你不愿意,就算官家赐婚,我也不会将你交出去”。
有了祖母的这番话,明兰就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这门亲事自然也就搁浅了。
明兰一直没答应,连二哥长柏都等急了,顾廷烨却不慌不忙地说“再等两天”。
他知道明兰心里怨他,自然不肯答应他的提亲,但是这样等下去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主动出击才会有胜算。
于是他灵机一动,请皇后娘娘办一场马球赛,到时候只要明兰能来,就可以实施他的“釜底抽薪”计划了。
也就是说,他要使出“绝招”了,最后全力一搏,一旦成功,皆大欢喜,即使失败了也不遗憾。
在马球赛上,明兰看到顾廷烨向皇后娘娘讨要彩头后向她走来,以为他要逼着她答应婚事,生气地跑开了。
而这时顾廷烨拦住她说“我不是个死缠烂打的人,今日,我把心里话都对你说了,你若还不肯点头,我便不再纠缠。”
顾廷烨知道明兰很有主见,认定的事情不会动摇,所以纠缠和强迫都是没用的,只有“攻心”才会有胜算。
他没有用官家赐婚来压迫明兰,而是以诚相待,这是对明兰的尊重,于是明兰答应了,两个人开始了单独交谈。
顾廷烨问她为什么不愿意嫁给自己,明兰先是说“我怕我成不了一个好娘子,既不贤惠,也不温顺,又没见过什么世面,会给你丢人的。”
这番话,也许能瞒得了别人,但肯定瞒不了顾廷烨,果然他一语道破“这听着不像实话”。
明兰只得透露心声:“你们顾府人情复杂,多有矛盾,我一个小门小户的女儿,又没见过什么世面,我斗不了那么一大家子人。”
顾廷烨说“这倒有几分真了”,他告诉明兰,婚后可以分府别住,不用担心这些污糟事。
他还向她承诺“我不敢说你嫁给我有千般好万般好,就一句话,从此不再让你委屈憋闷。”
可明兰此时自尊心作祟,又争辩说“我自小锦衣玉食,何曾委屈憋闷?……”
顾廷烨又说“你就是一个巧言令色的小骗子!
你一直憋闷,你生出来到现在都在受委屈,你看不惯那些嫡庶的礼节,却不得不遵从,你明明事事优秀,可却处处都要低就,你一直不敢冒头,所以才找了个不上不下的贺家”。
可见顾廷烨早就把明兰的心思摸得一清二楚了。正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对明兰的经历和品性都了如指掌,明兰自然招架不住,只能把心事给说了出来。
她承认说自己因为冒头,闯出不少祸事来,于是不喜欢的东西都只能装着喜欢,这皆是形势所迫,总得先活下去呀!
她平时在别人面前不敢说出真心话,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面对顾廷烨,发现自己被看穿了,瞒不住,也没有必要瞒,索性就袒露自己了,而自我暴露就是敞开心门,给顾廷烨走进内心的机会。
顾廷烨又说“你就是太明白了,你聪明,你通透,你事事都看得清楚,所以你不敢越雷池一步。
可你心不甘,气不平,你委屈,你憋闷,你就只能装傻充愣,处处赔小心,逼着自己做一个无可挑剔的盛家六姑娘。我不愿看你再这么委屈地过一辈子。
我不敢说你嫁给我有天好地好,总之,我指着天对着地说一句,从此以后,我在男人堆里是老几,你在女人堆里便是老几……”
这短短几句话,全都说到了明兰的心坎上,她怎么能不心动?可见顾廷烨的“攻心术”用得极妙,一步步攻破明兰的心理防线,走进了明兰的内心深处。
而明兰不仅卸下了防御,打消了顾虑,还扭转了对顾廷烨的印象,对他动心了,觉得他非常懂她,也许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这么懂她了。
爱情中“懂”这个字非常重要。顾廷烨不仅为了娶明兰撒了一个大网,更是懂得明兰的内心世界,而后者才是敲开明兰心门的钥匙。
明兰从小失去生母,无依无靠,只有祖母垂怜,可是祖母年纪大了,不能护她一世周全,所以明兰处处谨小慎微,免不了忍气吞声,藏着锋芒,只为了好好活下去。
而顾廷烨跟她有类似的苦闷。他从小没有亲娘,父子之间有隔阂,后来被赶出顾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还看透了曼娘的黑心。
相比之下,在顺境中长大的齐衡和贺弘文,都不可能比他更了解明兰。
而且顾廷烨早已不是那个品行不端的花花公子了,他现在浪子回头,一心求娶明兰,不仅欣赏她的品行,也与她有灵魂上的契合,更愿意做她的靠山,与她结为夫妻,生儿育女,白头偕老。
这样的好郎君到哪里去找?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可以说顾廷烨懂明兰,这种懂,是其他任何人都给不了的。
而且他为了明兰,费尽心机,一路披荆斩棘,迎难而上,更是愿意护着明兰,让她不再委屈憋闷,这不正是明兰此生最大的心愿、最大的需求吗?
他能如此待她,明兰自然也不会辜负这一片真心,即便嫁给他要面对再多的困难,她也心甘情愿。
在马球场外,《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女主明兰,终于答应顾廷烨求婚了。为什么会这么快答应下来,只因顾廷烨说了一句话:
你心不甘,气不平,我不愿看你在这么委屈地过一辈子!
明兰是个非常非常非常优秀的女孩,所以天之骄子的小公爷才会为了她绝食;狂放不羁的顾廷烨才会为了娶她花尽心思,温文尔雅的贺公子会为了她和曹家划清界限,永昌伯爵府的大娘子才会想让她做儿媳妇…
但是,在那个嫡庶分明的年代,她只能将这些优秀和才华藏起来。因为她的身份不是皇亲贵胄,也不是嫡女,她只是一个五品官家的庶女。
明兰将“庶女”这一人物设定的利害关系,看得太透彻了:一旦她这个庶女冒头了,想为自己争取点什么东西了,就马上会有世俗的声音指责她“痴心妄想,丢尽了祖母和盛家的脸”。
明兰心有不甘,但又能如何呢?她只能告诫自己:既然以庶女的身份出生了,就好好的活下去,哪怕要憋屈一辈子。
以憋屈的状态,明兰已经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女时代。不出意外,嫁做人妇之后还是要继续以这种状态过活的。即使是在祖母为自己挑选的贺家,虽然不会受什么大委屈,但是展现得贤良淑德的状态还是必须的,而贤良淑德并不是真实的明兰啊。
其实,从小到大,明兰最羡慕的是如兰。虽然如兰在盛家,光芒都被其他姐妹所掩盖,但是如兰有嫡女的身份。凭借着这个身份,如兰从小到大都有大娘子的疼爱,不需要装得懂事、能发脾气、万事顺心、自由自在。
如兰的这些表现和待遇,明兰都看在眼里,她觉得这是上天对如兰的垂爱,是如兰命好。
而明兰认为自己没有获得上天的垂爱,所以出生为庶女,是命不好。
所以,即使自己后天条件再优秀,也无济于事;即使有再多的不甘心,也只能憋在心里。
而这时,一个顶天立地、纵情肆意、被其他嫡女争抢的男子,对自己说:
你心不甘,气不平,我不愿看你在这么委屈地过一辈子!
这如何不叫明兰心动!
从此以后,她可以从幕后走到台前,不必再隐藏自己,可以在女人堆里肆意挥洒自己的才华,不用再被庶女这个头衔压着,活出如兰在盛家的样子!
这是多么诱人的条件!
所以明兰一口就答应了顾廷烨的求婚,可以说是大大地扬眉吐气了,心情特别舒畅!
之后,两人走入马球场,顾廷烨大笑着说,他很高兴,从来也没有这个高兴!而明兰也立马回应,她也高兴,并且发自肺腑地也笑了。估计这也是明兰从小到大第一次这么高兴吧。
从此以后,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了,可以肆意地过日子了!
最后,想说一句,虽然顾家很乱,但也只有乱,才有空间让明兰去发挥才干。
明兰的心中住着李娘子,她是想和男子一样,干一番事业的。
现在,顾廷烨给了她侯府大娘子的头衔,她终于能够真实地过下半辈子了。
从2011年至今,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出台不同程度的“限古令”,在如此严格的调控政策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下称《知否》)这部古装架空剧却突围而出。其原因正在于,这部剧摆脱了古装剧同质化、类型化乃至低俗化的藩篱,另辟蹊径,在观众在剧中诗意地栖居,以小人物、平常事彰显喜剧精神,为电视剧艺术价值导向和消费文化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参考,这也使其播放量遥遥领先其他同类型剧目。具体言之,这部的魅力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否》以日常化、世俗化的方式书写了一副古代家庭社会画卷《知否》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化庙堂为日常,通过五品通判官员盛紘的庶女盛明兰和宁远侯顾家嫡子顾廷烨的主线脉络,围绕盛家、顾家、齐家等几大家族的家庭生活和人物命运,以世俗化、伦理化的表达方式书写了一副古代家庭社会悲欢离合的优美画卷。
在电视剧里通过婚嫁、寿宴、丧礼等日常生活事件来塑造人物和推进情节,丰富了这些日常生活事件的审美意味。《知否》通过盛家长女华兰出嫁、白家老爷丧礼、盛维长女淑兰和离到后来的侯爷丧礼答谢宴、平宁郡主生日、墨兰出嫁、盛老太太寿宴等架构起整部剧的情节脉络。
整部电视剧将叙事落点回归到日常生活家长里短,一如现实生活般平铺直叙,但又借助多层级的人物冲突对剧中人物性格和家国关系的发展变化进行立体勾勒——盛明兰与顾廷烨的命运羁绊、王氏林氏的水火不容、各大家族之间的关联冲突、国家政权和社会动荡的因果缘由,特别是通过盛明兰与小公爷齐衡的感情线索,由“求婚”(齐衡向母亲征求与明兰婚事)到“逼婚”(嘉贵妃逼迫齐家娶妻)折射皇族亲眷家庭巨变与朝廷政变。历史变革在不动声色的日常叙事中被悄然书写。
《知否》的日常生活叙事的特点让电视剧就像生活一样,缓缓流动,娓娓道来,契合了生活在当今快节奏生活方式和高强度工作压力下受众的消费需求。这部剧对诸如“皇帝”等大人物进行了消解,对其惯有的“崇高”进行解构。“皇帝”在剧中成为明兰夫妇的生死之交,其在朋友层面的情感价值甚过君臣之礼。大臣以死相迫请求立储、因杨无端事件于众臣前向顾廷烨道歉的行为都折射出“皇帝”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威权者,更像是受制于群臣的龙钟老人。而其上位后大量篇幅描写的其热衷于在宫中种植稻麦等场景也将“皇帝”起居日常化。
此外,宁远侯府顾堰开位处三品,乃上一任宁远侯,作为一个祖上拥有御赐丹书铁券,世代功勋的高官将领,在剧中却是一位对“逆子”不断斥责和惩罚、恨铁不成钢、最终吐血身亡的家父形象。全剧借一桩桩家庭风波将这位侯爷的生活日常化。还有地位显赫的襄阳侯独生女、皇帝亲封的平宁郡主,她在理论探索剧中呈现的形象不过是一位替儿子前途操碎了心、为家庭琐事忙碌操劳的严母。作为皇室贵族,生辰寿宴也凸显的是三口之家的小家情怀和温馨。
《知否》中,除上面提到的婚嫁和喜宴,还有纳征、投壶、斗茶、打马球等具有典型狂欢特点的活动,不仅象征着日常生活的仪式感,而且铺垫其喜剧特征,同时也在关键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打马球这一共同爱好成为明兰与张大娘子日后交好的关键因素,以至衔接了后续明兰为张大娘子持剑救人的剧情。同样是因为一场马球比赛,荣飞燕和嘉成公主产生了对齐衡的爱慕,也成为日后齐衡和明兰感情夭折以及容妃和邕王妃日后冲突的重要标记。
该剧还以修缮和打整家宅、家庭成员聚会为完结,字幕落在“吃饭”这一最为日常的事情上,镜头中的孕妇、小孩都象征着新生命新天地和自由祥和。这些日常琐事成为叙事中不断抛出的钩子,带出剧情,也不断重复,令观众不断熟悉其场景,并进而成为标志性叙事表征。
另外,《知否》采取网络式叙事结构,以“家”为叙事落点,通过对家、家庭、家族之间关系变迁的深度撰写勾勒出整个社会人生的流变和发展。在家族之外利用亲朋好友的社交圈子捕获和反映大环境下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知否》采用平行和交叉蒙太奇多种叙事手法扩大内容张力,将几大家族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使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韵味和多元化的价值导向。
《知否》将人物角色设计变中心式为群像式《知否》人物角色设计变中心式为群像式,性格塑造和形象搭建复杂、真实,在跌宕起伏的王位更替背景下,再现了小人物的喜剧精神和生活智慧,在遵循历史文化背景的前提下观照现代理念,时代与个人、古代与当代,相互映射和交叉,使观众渐入剧情,产生代入感和共鸣。
《知否》围绕着亲情、友情、爱情,将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的故事内容分层次、多角度叙述,避免个性单一、毫无生气的类型化,塑造立体、多元的人物形象,挖掘人物性格深度,将情感和命运紧密衔接,赋予人物鲜活的审美现代性特质。
盛明兰是全剧表达女性形象建构的关键人物,其坚韧隐忍、勇敢正直的性格在礼教制度下自强不息,怀揣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现代意识传递了正直的价值观念。这一人物的设计脱离了古装剧程式化和模式化下的“大女主”窠臼。
剧中丰富的支线叙事使这个人物鲜活立体;在书塾课堂里,明兰被迫对关于“立嫡长乎,立贤能乎”的论题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丈夫当忠君爱国,不如做个纯臣,何必无谓争执”,不仅体现了其善于独立思考的精神,也是剧中思想意蕴的积淀。在和老太太回老家访亲的支线故事中,明兰不顾老太太劝阻,为解救淑兰大胆献策,彰显其独特的女性意识。此外,明兰对美食的喜爱也契合当代社会的兴趣热点,如此主线与支线的穿插运用,还原了人物的本真形态。
《知否》剧中所有角色都是比较完整的,非边缘化的。主角盛明兰和顾廷烨不是唯一的中心人物,剧中其他人物也不是作为情节推动的简单工具或衬托主角的孤立产物,尽管他们的戏份和镜头仍有主次、轻重之分,但观众看到的是一张关系错杂又杂而不乱、充满矛盾和纠葛的人生百态图,是一群拥有性格魅力的人物群像。
在文学创作中,常把那些笔触不多、情节很少的人物称为过场人物。他们偶尔出现,很少有人能贯穿整个作品。《知否》中的过场人物很多,但都以激烈尖锐的矛盾和戏剧性的冲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小公爷齐衡身边的贴身书童不为,主要戏份便是作为明兰和主子间的传话人,台词甚少且情节不多,但通过故意揭穿小公爷常留盛家缘由、挡住主子偷看明兰视线、在马车上与其斗嘴以及平宁郡主以性命威胁拷问时依然维护主子等故事情节,展现了他机灵有趣、贴心忠诚的性格特点。这些过场性的人物丰满了电视剧的剧情内容,增添了电视剧的趣味性、可看性。
在电视剧中,人物无疑是故事的行动者,正所谓“性格即命运”,《知否》中群像人物丰富饱满的性格特征贯穿始终,成为一系列变量的重要因素,构成了多元化的人物众生相。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故事戏剧性且合理发展的源动力。《知否》通过剧中阡陌纵横的复杂关系铺展情节,强化性格。该剧采用传统叙事文体的叙事视角,通过盛、顾、齐等几大“典型家庭/家族”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各自兴衰搭建故事网络,再细渗到家庭内部的典型人物组建和搭配产生典型意义。
电视剧以收复“燕云十六州”、皇帝立储换位为背景框架,用盛家长女华兰出嫁东京伯爵府为切入点,铺垫顾盛两家日后关联,又因公爵府齐家小公爷借读盛家私塾并与顾家祖上有亲埋下家族之间日后渊源。家庭内部围绕祖辈、妻妾、婆媳、嫡庶、性别等多组关系呈现中国伦理道德。上到皇亲国戚、高官贵族,下至市井细民、男佣女仆,在看似多重烦琐的矛盾冲突中,情节鲜明、主旨清晰,从人物关系逐级引向事件内核。
值得注意的是,《知否》中人物之间的戏剧性矛盾冲突极为明显。盛明兰和顾廷烨以及余府大姐嫣然皆在早年丧母,经历了同一创伤的三人可谓在身世上相互参照,为其后来的马球场争夺遗物和顾廷烨欲娶嫣然的合理性与戏剧性提供了有力依据。顾廷烨和奶妈常嬷嬷虽名义上为主仆关系,但剧中呈现出的是他俩介乎于亲缘和主仆之外的情感。顾廷烨早已将她视为家中长辈一样对待,而常嬷嬷对公子一方面谨遵主仆之分,事无巨细地操持家中杂物,从不逾越,另一方面又予以胜似亲人的关切和照料,是一种突破了非血缘关系的情感纽带。
《知否》将日常生活的不同喜剧元素杂糅共存,营造出了独特的喜剧风格《知否》中“斯文败类”孙秀才把“有辱斯文”常挂嘴边、盛家王氏动则“泼天”的夸张动作形态、林氏的屡教不改遇事装晕、曼娘自以为是大闹余府偷卖家财,甚至于明兰对顾廷烨所言“是我们太笨、太蠢”的情感自嘲,还有顾廷烨救驾立功后回顾府取枪、官家群臣合谋“演戏”等颇多情节时,无不彰显出讽刺、幽默、不和谐、偏离常轨等喜剧效果,不同喜剧元素的杂糅共存为该剧营造出了独特的喜剧风格和氛围。
日常叙事的精髓在于将日常生活中琐碎、冗长、常被忽视的细微之处进行艺术的提炼加工,将生活常态进行戏剧化呈现,直抵人性的隐蔽处,以平淡朴实的“家常饭”靠近观众,使其滋生出一种感同身受的审美,从而引导和感动观众。以家庭为叙述落点的电视剧《知否》不仅反映出了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也让观众获得诗意的栖居。
剧中百态的人物形象为观众提供了各类“他者”身份建构,正反面人物各自脾气心思、日常起居、点滴嫌隙无不照应着现实生活,增强了认同感和贴合度。插花、茶道、焚香、刺绣,投壶、马球、围棋、倚猎等日常休闲活动贯穿其中,借以抒写剧中人生哲理:盛紘因拾不起白棋子哭泣预示着领悟到自己对女儿的亏欠,明兰和老太太焚香畅谈人生感情观念,盛家三姐妹学茶艺引争执等等,与观众形成心理互动,进而让观众产生更为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和喜剧精神,既对古代生活抒发见解,又能联系当今现实生活,使电视剧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青春化叙事语态表现生活乐趣。故事以主人公总角之年说起,重笔描绘了从读书学习、成家立业到生儿育女的青春韶华间的成长和困惑。剧中家族里头少男少女对懵懂爱情的追求向往、姐妹弟兄之间的义薄云天、人生观念和生命感悟的成熟稳固、朝廷内部满腹诗书一表人才的新晋进士、血气方刚救驾立功的热血男儿都流露出青春化的叙事语态,而其他人物如祖母的纯真、盛紘的脆弱、王氏的喜感,也都弥漫着与明兰等主人公相呼应的青春气息,明兰父亲在妻妾前的儿女情长、在子女前的故作威仪和在朝廷中的胆小怯懦与王大娘子的直言快语、狐假虎威、憨态百出相互映照,消解了扮演的复杂角色,化为纯粹的生活味道,青春化的视角和戏谑般的表达给予观众一种轻快的观赏体验。
狂欢的笑是一种推陈出新,是对自我的解构和建构,是内心矛盾冲突的质疑和扬弃。电视剧《知否》的美就在于借日常里的喜剧精神倡导和宣扬全片主导的经验和道理,使观众敢于对世事陈规发出质疑,在诙谐幽默的影像中检验自身。“既不仰仗父亲兄弟,也不仰仗丈夫儿子,一样能抵挡百万雄兵于阵前。”卫小娘留给明兰的《李娘子镇守娘子关》刺绣图是“独立自强”的人生信条。
剧集终了时,明兰对相公所言的“这就是日子,这样平平淡淡的日子,最好什么都不要发生”则为该剧倡导的另一种生活态度:“不愿女子读书,那是短见,历朝历代,世家大族的女子,哪一个不是从小读书明理”道出了读书无用论的荒唐。“与人相守几十年,最终还是要看对方品行的最低处能不能忍得下去”是对当下年轻人择偶观念的参考,“既入穷巷就应该及时掉头才是,不可等一世消磨,悔之晚矣”则为釜底抽薪的生活智慧,“生活是过给自己看的,不是给别人看的”更是一种价值观念的导向和输出。剧中所表达的观点和道理全以一种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形式递给欣赏主体。
总而言之,电视剧《知否》敏锐地洞察到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和行为模式,创新性地将承袭着诙谐幽默、乐观自信的喜剧精神和风骨植入古装剧,以喜中掺悲的美学特点突出了其作品的审美张力。该剧兼顾主流和个性的处世态度和现实启迪依然散发着独特的美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