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录尚书事高阳王雍、尚书令李崇、侍中侯刚、尚书左仆射元钦、侍中元叉、侍中安丰王延明、吏部尚书元修义、尚书李彦、给事黄门侍郎元纂、给事黄门侍郎张烈、给事黄门侍序卢同等奏曰:"窃闻汉立南北单于,晋有东西之称,皆所以相维御难,为国藩篱。今臣等参议,以为怀朔镇北,土名无结山吐若奚泉,敦煌北西海郡,即汉、晋旧鄣,二处宽平,原野弥沃。阿那瑰宜置西吐若奚泉,婆罗门宜置西海郡。各令总率部落,收离聚散。其爵号及资给所须,唯恩裁处。彼臣下之官,任其旧俗。阿那瑰所居既是境外,宜少优遣,以示威刑。计沃野、怀朔、武川镇各差二百人,令当镇军主监率,给其粮仗,送至前所。仍于彼为其造构,功就听还。诸于北来在婆罗门前投化者,令州镇上佐,准程给粮,送诣怀朔阿那瑰,镇与使人,量给食禀;在京馆者,任其去留。阿那瑰草创,先无储积,请给朔州麻子乾饭二千斛,官驼运送。婆罗门居于四海,既是境内,资卫不得同之。阿那瑰等新造藩屏,宜各遣使持节驰驿,先诣慰喻,并委经略。"明帝从之。
十二月,诏安西将军、廷尉元洪超兼尚书行台,诣敦煌安置婆罗门。婆罗门寻与部众谋叛投嚈哒。嚈哒三妻,皆婆罗门姊妹也。仍为州军所讨,禽之。
三年十二月,阿那瑰上表,乞粟以为田种。诏给万石。四年,阿那瑰众大饥。入塞寇抄。明帝诏尚书左丞元孚兼行台尚书,持节喻之,孚见阿那瑰。为其所执。以孚自随,驱掠良口二千并公私驿马、牛羊数十万北遁,谢孚放还。诏骠骑大将军、尚书令李崇等率骑十万讨之,出塞三千余里,至瀚海,不及而还。俟匿伐至洛阳,明帝临西堂引见之。五年,婆罗门死于洛南之馆,诏赠使持节、镇西将军、秦州刺史、广牧公。
是岁,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反,诸镇相应。孝昌元年春,阿那瑰率众讨之。诏遣牒云具仁赍杂物劳赐。阿那瑰拜受诏命,勒众十万,从武川镇西向沃野,频战克捷。四月,明帝又遣通直散骑常侍、中书舍人冯俊使阿那瑰,宣劳班赐有差。阿那瑰部落既和,土马稍盛,乃号敕连头兵伐可汗,魏言把揽也。十月,阿那瑰复遣郁久闾弥娥等朝贡。三年四月,阿那瑰遣人巩凤景等朝贡。及还,明帝诏之曰:"北镇群狄,为逆不息,蠕蠕主为国立忠,助加诛讨,言念诚心,无忘寝食。今知停在朔垂,与尔朱荣邻接,其严勒部曲,勿相暴掠。又近得蠕蠕主启,更欲为国东讨。但蠕蠕主世居北漠,不宜炎夏,今可且停,听待后敕。"盖朝廷虑其反覆也。此后频使朝贡。
建义初,孝庄诏曰:"夫勋高者赏重,德厚者名隆。蠕蠕主阿那瑰镇卫北藩,御侮朔表,遂使阴山息警,弱水无尘,刊迹狼山,铭名瀚海。至诚既笃,勋绪莫酬,故宜标以殊礼,何容格以恒式。自今以后,赞拜不言名,上书不称臣。"
太昌元年六月,阿那瑰遣乌勾兰树升伐等朝贡,并为长子请尚公主。永熙二年四月,孝武诏以范阳王诲之长女琅琊公主许之,未及成婚,帝入关。东、西魏竞结阿那瑰为婚好。西魏文帝乃以孝武时舍人元翌女称为化政公主,妻阿那瑰兄弟塔寒,又自纳阿那瑰女为后,加以金帛诱之。阿那瑰遂留东魏使元整,不报信命。后遂率众度河,又废后为言,文帝不得已,遂敕废后自杀。
元象元年五月,阿那瑰掠幽州范阳,南至易水。九月,又掠肆州秀容,至于三推。又杀元整,转谋侵害。东魏乃囚阿那瑰使温豆拔等。祖武以阿那瑰凶狡,将抚怀之,乃遣其使人龙无驹北还,以通温豆拔等音问。始阿那瑰杀元整,亦谓温豆拔等不存,既见无驹,微怀感愧。兴和二年春,复遣龙无驹等朝贡东魏。然犹未款诚。
阿那瑰女妻文帝者遇疾死,齐神武因遣相府功曹参军张徽纂使于阿那瑰,间说之。云文帝及周文既害孝武,又杀阿那瑰之女,妄以疏属假公主之号,嫁彼为亲。又阿那瑰度河西讨时,周文烧草,使其马饥,不得南进,此其逆诈反覆难信之状。又论东魏正统所在,言其往者破亡归命,魏朝保护,得存其国,以大义示之。兼诈阿那瑰云:近有赤铺步落坚胡行于河西,为蠕蠕主所获。云蠕蠕主问之:"汝从高王为从黑獭"一人言从黑獭,蠕蠕主杀之;二人言从高王,蠕蠕主放遣。此即蠕蠕主存大国宿昔仁义。彼女既见害,欺诈相待,不仁不信,宜见讨伐。且守逆一方,未知归顺,朝廷亦欲加诛。彼若深念旧恩,以存和睦,当以天子懿亲公主结成姻媾,为遣兵将,伐彼叛臣,为蠕蠕主雪耻报恶。
徽纂既申齐神武意,阿那瑰乃召其大臣与议之,便归诚于东魏。遣其俟利、莫何莫缘游大力等朝贡,因为其子庵罗辰请婚。静帝诏兼散骑常侍太府卿罗念、兼通直散骑常侍中书舍人穆景相等使于阿那瑰。八月,阿那瑰遣莫何去折豆浑十升等朝贡,复因求婚。齐神武请遂其意,以招四远。诏以常山王骘妹乐安公主许之,改封为兰陵郡长公主。十二月,阿那瑰复遣折豆浑十升诣东魏请婚。三年四月,阿那瑰遣吐豆登郁久闾譬浑、俊利莫何折豆常侯烦等奉马千疋,以为聘礼,请迎公主。诏兼宗正卿元寿、兼太常卿孟韶等送公主自晋阳北迈,资用器物,齐神武亲自经纪,咸出丰氵屋。阿那瑰遣其吐豆登郁久闾匿伏、俊利阿夷普掘、蒱提弃之伏等迎公主于新城之南。六月,齐神武虑阿那瑰难信,又以国事加重,躬送公主于楼烦之北,接劳其使,每皆隆厚。阿那瑰大喜,自是朝贡东魏相寻。四年,阿那瑰请以其孙女号邻和公主妻齐神武第九子长广公湛,静帝诏为婚焉。阿那瑰遣其吐豆登郁久闾譬掘、俊利莫何游大刀送女于晋阳。武定四年,阿那瑰有爱女,号为公主,以齐神武威德日盛,又请致之,静帝闻而诏神武纳之。阿那瑰遣其吐豆发郁久闾汗拔姻姬等送女于晋阳。自此东魏边塞无事,至于武定末,使贡相寻。
始阿那瑰初复其国,尽礼朝廷。明帝之后,中原丧乱,未能外略,阿那瑰统率北方,颇为强盛,稍敢骄大,礼敬颇阙,遣使朝贡,不复称臣。天平以来,逾自踞慢。汝阳王暹之为秦州也,遣其典签齐人淳于覃使于阿那瑰。遂留之,亲宠任事。阿那瑰因入洛阳,心慕中国,立官号,僣拟王者,遂有侍中、黄门之属。以覃为秘书监、黄门郎,掌其文墨。覃教阿那瑰,转至不逊,每奉国书,邻敌抗礼。及齐受东魏禅,亦岁时往来不绝。
天保三年,阿那瑰为突厥所破,自杀。其太子庵罗辰及瑰从弟登注俟利、登注子库提,并拥众奔齐。其余众立注次子铁伐为主。四年,齐文宣送登注及子库提还北。铁伐寻为契丹所杀,其国人仍立登注为主。又为大人阿富提等所杀,其国人复立库提为主。是岁,复为突厥所攻,举国奔齐。文宣乃北讨突厥,迎纳蠕蠕,废其主库提,立阿那瑰子庵罗辰为主,致之马邑川,给其廪饩、缯帛。亲追突厥于朔方,突厥请降,许之而还。于是蠕蠕贡献不绝。
五年三月,庵罗辰叛,文宣亲讨,大破之。庵罗辰父子北遁。四月,寇肆州。帝自晋阳讨之,至恒州黄瓜堆,虏散走。时大军已还。帝麾下千余骑,遇蠕蠕别部数万,四面围逼。帝神色自若,指画形势,虏众披靡,遂纵兵溃围而出。虏退走,追击之,伏尸二十五里,获庵罗辰妻子及生口三万余人。五月,帝又北讨蠕蠕,大破之。六月,蠕蠕帅部众东徙,将南侵,帝帅轻骑于金川下邀击,蠕蠕闻而远遁。六年六月,文宣又亲讨蠕蠕。七月,帝顿白道,留辎重,亲率轻骑五千追蠕蠕,躬犯矢石,频大破之,遂至沃野,大获而还。
是时,蠕蠕既累为突厥所破,以西魏恭帝二年,遂率部千余家奔关中。突厥既恃兵强,又藉西魏和好,恐其遗类依凭大国,使驿相继,请尽杀以甘心。周文议许之,遂收缚蠕蠕主已下三千余人付突厥使,于青门外斩之。中男以下免,并配王公家。
匈奴宇文莫槐,出辽东塞外,其先南单于之远属也,世为东部大人。其语与鲜卑颇异。人皆翦发而留其顶上,以为首饰,长过数寸则截短之。妇女被长襦及足,而无裳焉。秋收乌头为毒药,以射禽兽。莫槐虐用其人,为部下所杀,更立其弟普拨为大人。盖拨死,子丘不勤立,尚平帝女。兵不勤死,子莫廆立。本名犯道武讳。莫廆遣弟屈云攻慕容廆,慕容廆击破之。又遣别部素延伐慕容廆于棘城,复为慕容廆所破,时莫廆部众强盛,自称单于,塞外诸部咸惮之。
莫廆死,子逊昵延立,率众攻慕容廆于棘城。廆子翰先戍于外,逊昵延谓其众曰:"翰素果勇,必为人患,宜先取之,城不足忧也。"乃分骑数千袭翰,翰闻之,使人诈为段末波使者,逆谓逊昵延曰:"翰数为吾患,久思除之,今闻来讨,甚善。戒严相待,宜兼路早赴。"翰设伏待之。逊昵延以为信然。长驱不备,至于伏所,为翰所虏。翰驰使告,乘胜遂进,及晨而至。廆亦尽锐应之。逊昵延见而方严,率众逆击战,前锋始交,而翰已入其营,纵火燎之,众乃大溃,逊昵延单马奔还,悉俘其众。逊昵延父子世雄漠北,又先得玉玺三纽,自言为天所相,每自夸大。及此败也,乃卑辞厚币,遣使朝贡于昭帝,帝嘉之,以女妻焉。
逊昵延死,子乞得龟立。复伐慕容廆,廆拒之。惠帝三年,乞得龟屯保浇水,固垒不战,遣其兄悉跋堆袭廆子仁于柏林。仁逆击,斩悉跋堆。廆又攻乞得龟克之,乞得龟单骑夜奔,悉虏其众。乘胜长驱,入其固城,收资财亿计,徙部人数万户以归。先是,海出大龟,枯死于平郭,至是而乞得龟败。
一、千古江山
公元280年,晋朝名将王浚的水军攻近建业城,东吴主孙皓在进行一番几乎是徒劳的抵抗后出城投降,这标志着辉煌的三国时代终于告一段落,大晋一统天下,后人称之为“三国归晋”。
完成一统天下这一伟业的是司马炎,司马懿之孙,司马昭长子,司马一家三代,都是精明强干之辈,祖父司马懿,与诸葛亮周旋多年,终于拖死这一千古名相,并夺取魏国大权,而他父亲司马昭,不单掌控魏国大权,还南征灭了蜀汉,刘姓江山传了这么多年,终于彻底断了。到了司马炎这代,他终于取魏而代之,并一统天下。
中国几千年历史,分而合之,合而分之,但是这一统天下的君主实在没几个,而司马炎和其他几位相比,唯一值得一说的也就是他的“仁”了,司马炎取曹魏代之,但是却没有杀魏帝曹奂,而是封其为陈留王,而且准许他用皇帝仪仗,上书时不必称臣,这种事也就晋朝出现,而原来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被封为安乐公,现在东吴主孙皓投降被封为归命侯,都得善终。或许是因为司马家出身士族的关系,司马炎和身边大臣关系不错,大臣说话也是很随便,即便说他坏话也是一笑了之,仔细看。晋朝一代都是如此,君弱臣强。大臣比皇帝横多了。
司马炎不能称之为明君,全因他只打下了江山,却没有为这个江山打好基础,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而他选的白痴皇帝和藩王领兵在外的制度为西晋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假如他的皇帝儿子不是白痴一般,而藩王即便想作乱也没机会,假如没有藩王领兵这样的制度,那朝政再乱也不会象八王之乱这样。
八王之乱象一个搅肉机,中原的力量全部耗尽于此,中原形成了真空,原本臣服于中原的游牧民族便以各种借口进入中原,这便是后世常称的五胡乱华。
中原乱成一片,先是匈奴,后是羯,鲜卑,一窝蜂的进来,先是对晋朝,后来是自己内部也打,乱糟糟一片,司马睿,这个和司马炎已经算是很远很远的远亲慌慌张张跑到当年被司马炎打下的东吴都城建康,在王导的鼎力支持下,过起了小朝廷的日子。
或许是一下子成了皇帝,要享享清福,或许是江南的风光太好,舍不得离去,司马睿不想回到那个兵荒马乱的北方去了。
南方还算稳定,但是北方就苦了,能走的都走的,留下来的老百姓只能受胡族的欺压,即便不欺压,这兵荒马乱的,日子也不好过。人每到痛苦的时刻,最大的希望便是从天边降下一个神灵,至少是英雄来拯救自己。
祖逖尝试过,他以中流击楫的英雄气概北伐,在无比艰难的情况下与后赵作战,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领土,而且毫无私心,实在是一位大英雄,但是他没有完成北伐的使命便去了。
于是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号称项羽转世的冉闵身上,但是这希望被慕容恪的连环马扼杀了。
然后大家又把希望转到南方,一个叫桓温的将军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可是当这个将军来到长安城下,大家才发觉这位将军更重视的是南方的权力,所以他转了一圈便回去了。
曾经一度,那个仁和的苻坚和摸虱子的王猛给大家带来了希望,不过王猛早早便逝去了,而那个仁和的苻坚一下子好象失去了主心骨,一意孤行发动了南征。可惜,人心还是向着东晋,运气还是在南方这边,淝水一战,东晋大胜,虽然没有收复全部失地,但是前秦却土崩瓦解了。
或许慕容家族才是希望所在?这个一家都英俊非凡的家族有慕容恪、慕容垂这样不世出的名将,一统天下或许不是什么难事吧。可惜世事难料,参合陂一战,慕容家族从此衰落。
大家并不知道,这样的痛苦还要过上几百年,直到一个叫隋的朝代建立才会暂时结束,在这段时期里,所有的人只是匆匆过客,在历史书上留下几笔便走了,只是有些人留的多些,有些人留的少些。
我们总是崇拜那些留的多的人,即便那是虚名,但是至少能留给后人无尽的话题。而其中的一些人,我们称之为英雄,像祖逖。而在英雄之中,有些人创造了一个时代,他们制造了历史。
请先记住这位创造了一个时代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刘裕。
二、英雄出身自寒门
公元363年,东晋哀帝兴宁元年,刘裕出身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他的祖籍是彭城(今江苏徐州),即那位西楚霸王项羽的都城,当年传说上天会让西楚霸王项羽转世,大家认为是冉闵,但是要说刘裕也未尝不可。当然,刘裕和项羽的关系还不如和项羽的死对头刘邦那样密切。
或许是两汉过于辉煌的关系,那时反正是姓刘的总能和刘邦这位老祖宗扯上关系,于是真正光复汉室的刘秀说自己是汉室宗亲,三分天下的刘备也说自己是汉室宗亲,这位日后成为一朝之主的刘裕也说自己是汉室宗亲。
不过,他的汉室宗亲可就比较远了,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怎么也能算是刘邦直系子孙,而刘裕的祖先是楚元王刘交,乃刘邦之弟,虽然也是汉室宗亲,但是却是旁系的旁系。而且此时已经不是汉朝末年了,而是东晋了,他这个汉室宗亲的身份,却不能为他得来半点好处,他的汉室宗亲的身份,只能作为谈资罢了。其实硬要说的话,那位匈奴人刘渊也称自己是汉室宗亲,还建立了汉国呢。或许也是因为这样,刘裕没有以重建汉室,而是取了一个暧昧的“宋”作为自己的朝代称号吧。
那是后话了,公元363年,我们这位日后的帝王还刚出生,面临随时会夭折的危险。
大凡帝王出生,大家都会给什么吉兆,比较梦见吞红日啊,龙凤下凡啦,总之是很特别的事,那刘裕出生有什么吉兆呢?可惜,假如真有这个吉兆,我们也无从得知了,因为刘裕的娘亲赵氏已经在刘裕出生后便已经死去了。
刘裕的家境并不是很好,生父刘翘只是做一个无油水的小吏,安葬妻子便要花去一大批钱,而抚养婴儿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古代人还没有象现代这样用奶粉喂养的习惯和条件,只能用母乳喂养,而这样就要请奶水足的女子做奶妈,可是这样是要花钱的,古代小说里说到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抱着孩子四处求人,吃百家奶,而且大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刘翘估计也没这样的时间和脸皮,何况想到这孩子克死了妻子就气不打一处来,就准备抛弃刘裕。
要是按照古代演义的说法,这刘裕被抛弃后一定是被哪位达官贵人的下人拣到,带回去,然后这达官贵人家里又无小孩,便当做亲生孩子养,长大之后继承家业,日后与亲生父亲相认,那是喜剧,与亲生父亲反目成仇,那是悲剧,与亲生妹妹相爱,那是雷雨了。要是按照西方历史的写法,刘裕会被狼收养,最后成为一个英雄,建立起一个叫罗马的国度。要是按照武侠小说的写法,那刘裕会被哪个和尚道士收养,或者是深山中的高人,长大学成一身武艺,日后发觉自己的身世扑朔迷离,原来自己是某个……
打住打住,刘裕的身世还没这么戏剧性,在千钧一发之际,他被自己的族中叔叔刘万和叔母杜氏所救,杜氏做他的奶妈,并且寄住在他家中。作为一个叔母和奶妈,杜氏对他极好,甚至为了他,连自己的次子刘怀敬的奶也顾不得喂,据说之后刘怀敬智力有点问题,便是因为断奶太早的关系,刘裕日后对刘怀敬一家也甚是照顾,恩宠有加,也是为了报这一恩情吧。不过假如要说是杜氏看出刘裕日后的成就,那也夸张了些,当年刘备被刘元起看重,那是因为刘备已经成年,显出一定潜质。要说杜氏能看出婴儿的刘裕有帝王之相,也不可思议了些。杜氏这样做,完全是一种同情吧。
刘裕在叔母家两年,才回到家,然后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说,茁壮的成长着。成为一个“雄杰有大度,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事廉隅小节”的奇男子了。
不过这位奇男子可没什么好风评,此时刘裕的生父刘翘已经病逝,他续娶的妻子,也便是刘裕的后母萧氏独自抚养刘裕和他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刘裕对待继母很是孝敬,只是他的职业不是很好,以卖履为生,这和他的前辈,刘备到是很象。说起来也奇怪,当时刘家并不是没有人才,刘备那时刘表刘璋的个人条件都比刘备要好得多,而刘裕时期也有刘牢之这位北府名将。但是却总是刘备刘裕这样出身贫寒成就一番伟业。
不过说起来,刘家最出名的四位君主,刘邦刘秀刘备刘裕,年轻时都没什么好习惯,刘邦被自己的父亲看不起,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刘秀年轻时喜欢包庇收留不法分子,显然就是地方一霸,刘备虽然还求求学,也喜欢拉帮结伙,做个小混混,看他打督邮的那脾气,火气还挺旺,到了刘裕这代,也没什么改进,也是不爱读书,游手好闲的紧,而且更进一步,还有爱赌博的超级坏习惯。甚至因为欠钱,还被人绑起来打,要不是好友王谧帮他还债,我们在史书上也只能见到一位姓刘名裕的赌徒因为欠钱不还而被活活打死,以此告诫世人的例子了。当然,这个例子只会出现在一些笔记中,不会出现在帝王本纪里了。
刘裕日后有没有改掉这坏习惯,不得而知,不过看他日后作战用兵,甚是行险大胆,而且每每成功,不知是不是赌博练出来的,不过他的将才可比他的赌才厉害的多了。
其实刘裕不但爱赌博,还喜欢吹牛,一次在竹林寺,众僧说他有龙光在身,还有射箭伤蛇,传为王者的传说,这和他前辈刘邦那个斩白蛇的故事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估计是刘裕书读的少,编故事也不圆,不过刘裕成事后,这些故事便堂而皇之的进入正史了。
我们还是把眼光再放到整个天下吧,此时的西方,罗马帝国的首都已经迁移到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很快就要分裂成东西两边,罗马城不久将被蛮族攻克,东方的中国,北方前秦帝国就象那个传说中的大秦帝国一样蒸蒸日上,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王猛辅佐在仁和的蛮族君王苻坚身边,一统北方后逝去,而此时的苻坚正在事业高峰期,中原、塞北、西域、辽东、巴蜀,汉晋原有的疆域已经大部在其手,只有南边的东晋,还是守着汉人正统的名号,实在是他的眼中钉。
然而这个眼中钉又实在太难啃,东晋政权虽然偏安,但是还算得人心,而且也出了几个将才,当时的汉人也极为善战,苻坚按压不住一统天下的野心,终于不顾劝阻,率领百万大军南下,然而,淝水一战,东晋士族中那位白面书生一般的名将谢玄,大败苻坚,前秦帝国内部的矛盾集体大爆发,转眼间,那个一统北方的大帝国便土崩瓦解了。而东晋也无力北进,天才名将谢玄不久便染病逝去。
再回到刘裕那,淝水之战时刘裕才21岁,历史上没有记载他参与了这次百年罕见的大战役。事实上,此时的他还没有参军,或许是淝水之战北府军的骁勇引发了他的豪心吧,或许是想出头,他准备参军。
东晋时期还没有科举制度,当官主要途径是推荐,而且实权大官职大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象刘裕这样没有背景,家世背景贫寒的平民充其量象他父亲那样做个小吏,或许命运好还可以做一任地方官,但是要做大官是不可能的。
不过两晋承袭汉制,军功受封赏极多,一般平民要成就事业,最好的办法也只有参军一途。当时并没有后世那样“好男不当兵”的习惯,虽然一般平民大都以务农为生,但是对参军也没有什么歧视,朝廷也不会在小兵脸上刻字,尤其晋朝兵制此时已经由府兵制度向募兵制度发展,赫赫有名的北府军,也是以招募北方流民组成的。
但是,参军易,要成就伟业难,晋朝士族势力强大,掌握实权的大都是世家大族,象桓温,谢玄,都是出自名门望族,才能掌握实权,象刘裕这样的寒人,要成就伟业,掌握大权,并不容易。
不过,这也是唯一的路了,刘裕参军,或许是自身条件不错,他就任冠军将军孙无终司马,开始了他的辉煌的军旅生涯。
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不过有人推测是高洋及孝静帝后。
娄昭君当生产过一次龙凤胎,但是未见明载是何二人。
娄昭君共生六子二女,所以可从女儿推断。
《北史卷六·齐本纪上第六·齐高祖神武皇帝》:“孝昌元年,柔玄镇人杜洛周反于上谷,神武乃与同志从之。”
孝昌元年,即公元525年,此时高欢方才开始追随起义,“西出讨师”必定无从说起。而长子高澄诞于公元521年,此时已4岁,所以高澄不可能是孪生。
接本条下:
“(神武)丑其行事,私与尉景、段荣、蔡俊图之,不果而逃,为其骑所追。文襄及魏永熙后皆幼,武明后于牛上抱负之。”
“魏永熙后”即孝武皇后,可见此时高欢有高澄及孝武皇后两个子女,皆为娄昭君所生,而此二人必不可能为孪生。
除去孝武皇后,娄昭君只有孝静皇后一女。
《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上》:“孝静皇后高氏,齐神武之第二女也。天平四年,诏聘以为皇后,神武前后固辞,帝不许”
天平四年,即公元537年。
接本条下:“兴和初,诏司徒孙腾、司空襄城王旭等奉诏致礼,以后驾迎于晋阳之丞相第。五月,立为皇后,大赦。”
《北史卷五·魏本纪第五·东魏孝静皇帝》:“兴和元年……五月甲戌,立皇后高氏。”
兴和元年,即公元539年。
自537年到539年,时隔三年,孝静帝依然立了高欢之女为后。而之前“神武前后固辞”,为何而辞?最通情达理说得过去的理由,莫过于其女年纪尚幼。而两年之后,必无法再辞,所以仍被立为皇后。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生于524年,其于537年向高欢求亲之时,也不过年仅13岁而已,据此推断高欢之女此时应小于13岁。
而彼时高欢长女已出嫁,此女为“第二女”,高欢此时即使有其他女儿,也必定年幼于此女。
鲜卑向来有早婚之俗,往往十二三岁间便可议论婚嫁。如高澄十二岁尚冯翊长公主,长孙皇后十三岁嫁李世民。孝静帝于此时求婚,也合情理。
再来看娄昭君诸子的年纪,高澄已排除,高洋生于529年,而之后的高演生于535年,两人相差了六岁。
而537年时,高洋8岁,高演仅仅两岁,若孝静帝皇后与其是孪生,孝静帝又怎会求娶一个两岁的女孩,于情于理皆不合。所以孝静帝皇后最有可能与高洋是孪生,彼时年方八岁。
至539年立后时,孝静帝15岁,皇后10岁,倒也并无不妥。
又,娄昭君所生诸子,高洋为高欢第二子,至高演已是高欢第六子,其中相隔529年-535年间,正是高欢开始显赫广纳妾媵之时,其中还包括一度有宠的孝庄皇后尔朱氏,生了高欢第五子。这一段时期内娄昭君想必曾受冷落,自然也是没什么机会生孩子的。
再来从年份上看,高洋生于公元529年,这一年正是孝庄帝永安二年,这一时期也恰是高欢征战最为频繁的时期。
《北史卷六·齐本纪上第六·齐高祖神武皇帝》:“孝庄帝立,以定策勋,封铜鞮伯。……后与行台于晖破羊侃于太山。寻与元天穆破邢杲于济南,累迁第三镇人酋长。”
再看娄昭君所生二女,皆为魏后。齐受禅后,长女未确定有无封号,而次女孝静帝后则封为“太原长公主”。历来封号,也可见亲疏之别。北齐起于代北,娄昭君家又世为代人,太原实为代地重镇。
《北史卷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二·娄昭》:“娄昭字菩萨,代郡平城人也,武明皇后之母弟也。……父内干,有武力,未仕而卒。昭贵,魏朝赠司徒。齐受禅,追封太原王。”
以及本条下:“齐受禅,诏祭告其墓,封太原王。”
娄内干为文宣外公,娄昭为文宣母舅,亲以至此,所封即“太原王”。
而孝静帝后封号亦为“太原”,文宣眷顾可见一斑,若非同胞孪生,焉得亲顾至此。
由此,娄后所生孪生一男一女,实应为高洋及孝静帝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