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共有十个单元20集,以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真实的人物和故事为基础,从普通老百姓的视角、以单元故事的形式讲述了抗击新冠病毒时一个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
一、致敬伟大时代,致敬平民英雄
2020年初,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冠病毒肆虐华夏大地,在中国的各个角落里,上演了一幕幕感动而又震撼的景象。医护人员白衣执甲,毅然选择逆向而行奔赴一线;志愿者们不顾被感染危险,奔波在空荡荡的城市。
这些普通而平凡的小人物,虽然彼此不相识,却为了同样的目的凝聚在一起,为了抗击新冠病毒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为了致敬抗疫英雄,记录这个伟大的时代,《在一起》集合了国内多位知名编剧、实力派演员倾情演绎。
二、十个故事,十种平凡人生的英雄瞬间
《在一起》共10个单元剧集,聚焦抗疫期间的人间百态和真情流露。
《生命的拐点》讲述防疫之战打响后,医护人员奋不顾身冲在第一线,与病毒做生死决斗。
《摆渡人》记录武汉因疫情严重被迫封城后,一位外卖小哥挺身而出。
《救护者》讲述上海专家挺身而出驰援武汉。
《同行》讲述两位身在外地的武汉医生,想尽一切办法回到武汉加入防疫战斗中。
《决战火神山》记录了疫情期间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医院的建设奇迹。
《搜索24小时》讲述了疾控人员与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们并肩战斗,在24小时内排查确诊病例。
《武汉人》讲述了武汉封城初期,社区工作者们克服困难,保障社区居民生活。
《方舱》讲述援鄂医疗队在方舱医院里,不畏辛苦、不畏病毒带领病患战胜新冠病毒。
《我叫大连》讲述一位大连小伙因为疫情被困武汉,积极加入到防疫队伍中,成为一名志愿者。
《口罩》讲述了一位口罩厂长不顾家人反对,返回工厂赶制口罩捐献给武汉,为疫情出分力量。
三、最深的敬意,最大的感动
《在一起》的十个单元故事,都是根据抗疫期间的原型人物故事创造,因为真实,更加令人感动。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些普通岗位的平凡小人物,用行动书写了全民抗疫、共克时艰的伟大事迹,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这部剧不仅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更激发了全民的凝聚力,在感动中前行,在感动中奋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不是,是虚构的。
这只不过是影视中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已。小女孩撒娇要口罩,她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口罩扯了下来,体现了医务工作者温暖柔情的一面,也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她被感染以后,她父亲救了那么多人却没有救活自己的女儿,用这种方式来感染观众,在观众中引起共鸣,因为观众各方面的层次都会不一样,感动的点也会不一样。
要想同时感动各方面层次都不一样的观众,最好的点就是亲情。所以最后父亲就不会自己的女儿,用亲情来宣传医务人员的伟大、努力、牺牲。
最美逆行者剧集评价:
《最美逆行者》首先,从主题表现来看,虽然每个单元剧的题材不同,有援鄂医疗队、夫妻医生、婆媳关系、货车司机、志愿者、社区工作者、方舱医院等,其叙事表现自然各有侧重。
其次,从情感叙事层面来看,每个单元剧对人物情感素材多有开掘,讴歌了抗疫情势下的人间真情与人性美好。《最美逆行者》多有关于家国背景下家庭伦理及其情感的故事叙述。
再次,从时空叙事的角度来看,全剧在时间上展现了从疫情暴发、武汉封城、全国医疗队援鄂、方舱医院建设、救治病人直到武汉疫情被控制的全过程;在空间上,涵括了医院、社区、家里、路途、方舱等重要的抗疫场景。
通过宏大背景下的时空叙事,对原型人物或新闻事件进行了颇具纪实主义风格的现实主义审美创作,令观众在观剧审美体验的同时,也激发起寻找新闻原型的阅读感动(《光明日报》评) 。
这些可爱的人就是辽宁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当初72岁的武汉老人被疫情感染之后,正是在这些医疗人员的精心照料之下才能够康复,所以现在疫情得到了控制之后,这个72岁的武汉老人便带着当地的一些特产,跨越了1000多公里前来寻找自己的救命恩人,并且准备答谢自己的救命恩人。老人寻找救命恩人的这段视频,其实也是被发布到了网络上,很多网友则是表示这位老人的举动,特别的让人暖心。
事实上今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从去年的年底开始,国内很多地区就已经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在武汉,影响的范围是更加的大,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又或者是年轻人,随时都有可能被感染的风险。而这位72岁的武汉老人,由于年龄比较大,在被确诊了之后,其实内心是比较彷徨比较无助的。
但就在这个时候后,这些可爱的医疗人员们一边鼓励着武汉老人,一边想尽一切方法来为老人治愈,最终在所有医护人员的努力之下,虽然老人已经72岁的高龄,但还是治愈出院。所以老人对此也是感恩在心,但是说疫情还没有过去的时候,老人没有办法做出太多的表示,而现如今疫情已经过去了,老人则是想要去寻找自己的救命恩人。
但人们通过视频看到老人对着医护人员下跪的那一刻,我相信很多人的眼眶应该都是湿润的,这位老人年龄虽然已经大了,但是他的举动相信也是感动着数以万计的网友。老人不远千里的过来,其实就是想要当着自己救命恩人的面说一声谢谢,老人回忆说,当初自己住在医院的时候,这些医疗人员每天都会鼓励自己,每天都会陪伴自己,甚至比自己的家人还要亲。
白大褂上党徽闪耀 ——驰援黄冈的湖南医疗队党员群体素描
“我是党员,我不上谁上”“作为一名党员,奔赴防控一线责无旁贷”“我们党员就应该在一线”……在湖南医疗队驰援黄冈防控疫情一线,总能听到这些朴素而充满力量的话语。
连日来,在黄冈疫情防控一线,274名援鄂湘军在党员干部引领下,用行动践行初心,用生命守护生命。
支部,建在抗疫一线
1月25日、28日深夜,两批湖南援鄂医疗队抵达黄冈。下车时,90名党员医护人员白大褂上别着的党徽格外耀眼。
这两支医疗队由衡阳、株洲、怀化、邵阳28家医院274名医护人员组成。到黄冈的第二天,医疗队成立“临时党委”,按地域设立党总支。
“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口罩,这些医疗物资当前都很缺乏,大家商量一下怎么解决?”1月31日21时,衡阳市中心医院临时党支部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这次深夜召开的支部会议明确,党员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充分认识当前的困难,增加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衡阳市中心医院医疗队共有16名医护人员,其中党员5名。目前,这个支部已经召开了两次支部会议。
在湖南援鄂医疗队中,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正在充分发挥。第一批医疗队临时党委成立以来,已收到53份入党 申请书 ,其中22份来自年轻的90后队员。
党徽,闪耀隔离病房
“忙!每天都特别忙!”
忙碌、奉献,是医疗队队长刘军身上最闪亮的标签。
2月1日,一个确诊病例突然病情加重。这是一名六旬老人,本来就呼吸衰竭,一直靠无创呼吸机维持生命,本身还患有慢性肾炎和尿毒症。这一天,老人突然出现尿少现象,导致血肌酐明显上升,血中毒素排出困难。
刘军团队临时准备床边血液透析治疗。但在准备透析管路中行股静脉置管时,陷入两难境地:患者平躺,呼吸困难加重,难以忍受;
坐起,股静脉又难以定位。
刘军团队前后诊疗了1个多小时,才放好管道,终于上了床旁血滤机。目前患者病情平稳。
“这次承担危重症患者救治任务,情况复杂,任务艰巨,我们一定不负厚望,竭尽全力完成任务。”刘军充满信心。
担当,造就更多勇士
1月30日深夜11时50分,王嘉铭和几位从医院回来的同事才吃晚饭。从下午1时走进黄冈南湖隔离点,他们已近10个小时没吃没喝。
“以前90后被保护,在疫情面前,我们要拿出90后党员的担当来。”有7年党龄的株洲市中心医院28岁男护士王嘉铭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
王嘉铭说,他一直很关注武汉疫情,农历腊月二十九,正在值班的他得知湖南要组织医疗队支援湖北,他第一个报了名。当晚下班回家,王嘉铭就清理行李,准备随时出征。作为家中独子,那天晚上妈妈知道后,哭肿了眼睛。
到达黄冈第二天,王嘉铭毫不犹豫剃了光头,这是自他记事起第一次剃光头。他说,光头虽然没那么好看,但可以减少污染,节约时间,更好地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为病人输液、换药、打针、雾化、送饭,4个小时测一次体温,接新入院的病人,帮治愈的病人办理出院手续……王嘉铭和同事们每天像陀螺转个不停。
“儿子,爸妈知道你的决定是对的,我们为你骄傲。”这是王嘉铭父母在他微信上的留言。
“无论多苦多累,我都会坚持到疫情防控阻击战胜利的那一刻。”王嘉铭坚定地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