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狱庙为什么叫东岳庙

东狱庙为什么叫东岳庙,第1张

东岳庙又名东狱庙,位于重庆铜梁安居古城景区内,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由赵俭创修,正德元年(1506年)赵福琦重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至1946年又经多次修葺。东岳庙内供东岳大帝、三清、泰山奶奶、送子娘娘、婚姻和合二仙等。今东岳庙除神像外,庙宇保存较好,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县文物管理所直管。2014年进行了抢救性维修。东岳庙为穿斗木结构建筑,由山门、两廊、正殿、后殿组成,前后成四合院格局,坐南朝北。正殿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屋架,面阔三间,进深30余米,面积520平方米。正殿祀东岳大帝神像,庙门原有戏楼,两廊有十殿,明末被毁,改戏楼建为山门。1946年由合川工匠肖和尚和本县凉水(今太平镇)民间艺人周均安、张述全师徒在两廊重塑十殿,雕塑造型精美,人物栩栩如生,尤其七殿所塑“岳飞立于马前,斥责跪地的奸相秦桧夫妇”,神形兼备,令人叫绝,堪与丰都名山鬼城媲美。

碑文《登泰山铭》 系唐玄宗李隆基撰文并书。

金党怀英撰书的《谷山寺记》

《秦泰山刻石》秦丞相李斯篆书

汉《衡方碑》、《张迁碑》、元《天门铭》。

山高望远 彭真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

海岱纵目 黄苗子

保护世界遗产,建设东岳泰山 李鹏

五岳独尊 泰安府 王构

昂头天外 辛耀文

岱庙是泰山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岱庙在泰安主干道:东岳大街路北,渿河以东,通天街北首,红门路南首。从泰安红门路一直向南就是岱庙北门:厚载门;南门为正阳门。

4路、6路、K39路、15路东环等公交车可直达。从岱庙里游览完可沿红门路一直北上到达泰山盘道,由此登山。

岱庙的中轴线与泰山顶的南天门一线贯通,红门就是登泰山的起点,从红门往南直走15公里就是岱庙。

岱庙,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坐落于山东省泰安市区北,泰山的南麓,俗称“东岳庙”。始建于汉代,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都充分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同宫殿建筑一致,只是建筑体制略有简化,色彩上也不能多用金**,是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标志性建筑。

岱庙城堞高筑,庙貌巍峨,宫阙重重,气象万千。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修建天贶殿等,更见规模。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最佳季节

四季皆宜。

建议游玩

3-4小时

门票

3000元

开放时间

9月1日~10月31日:08:00~17:30 11月1日~2月28日:08:00~17:00

创建历史悠久,有“秦即作畴”、“汉亦起宫”之载。唐开元十三年(725)进行增修,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再次进行大规模的扩建,据《重修泰岳庙记碑》所载,时有“殿、寝、堂、阖 门、亭、库、馆、楼、观、廊、庑八百一十有三楹。”金代部分建筑被毁 ,元时又有增修,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庙内大部分建筑遭到焚毁,清代修缮。岱庙城堞高筑,庙貌巍峨,宫阙重叠,气象万千。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 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天贶殿等,更见规模。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 ,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

东岳庙。又名东岳行宫、东岳行祠、泰山庙、天齐庙等,是道教的重要道场。东岳庙最早起源于对泰山的崇拜。后来经过不断传播,发展成影响全国的信仰。隋唐以后,凡是有泰山信仰的地区几乎无不建有东岳庙,所以历史上有“东岳之庙,遍于天下”的说法(明孝宗《重修东岳庙碑》)。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保护力度的加大和泰安地区申报非物质文化的重视,泰安地区民俗文化的研究,更成为广泛意义上的泰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泰山东岳庙及东岳庙会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泰山东岳庙(岱庙)创始于汉,为泰山信仰的祖庭。是随着对泰山的崇拜各地修建泰山神的行宫或行祠。有史可查的是隋唐时期,特别是唐玄宗封禅泰山告成后,首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对全国各处修建东岳庙起到重大推动作用。许多碑记都记载全国郡县普建东岳庙始于盛唐封禅。如元孟淳《长兴州修建东岳行宫记》曰:“自唐封禅 郡县咸有之。”

泰山祭祀极盛于赵宋,宋真宗封禅泰山,加禅帝号后,泰山神的信仰渐渐扩大,各地兴建东岳行祠。大中祥符三年(1011),宋真宗降敕称:“越以东岳地遥,晋人然(虽)备蒸尝,难得躬祈介福,今敕下从民所欲,任建祠祀 ”此敕颁行,促使东岳庙在北宋国境普遍兴建。宋人陆周在为海盐东岳庙所作碑记中称“章圣皇帝东封,申严帝号 以彰洪德,允答元功,顺天休命,典册具存,是于今日尤为尊崇,非诸祠庙所得拟议也。”赵室帝君对泰山崇祀始终不替,促使东岳庙祀在南北进步普及,真正发展成为全国性祠庙,因此在两宋期间东岳庙是一个发展的大高峰期。

元蒙入关,继承了宋代这一庙祀传统,且由于元代疆域开阔,也使东岳庙的分布更加广阔。元至正年间《重修东岳庙碑铭》(山西蒲县)所言:“今岱宗之庙遍天下,无国无之,无县无之,虽百家之聚,十室之里,亦妥灵者 ”形象地展示了当时庙祀状况。

明初改制祀典,东岳行祠被正式纳入“会典”(《明会典·祭祀》),并与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城隍庙、文庙、关王庙、火神庙、马王庙等合成一整套官方祭祀系统,在各府州县普遍推行。这一体制于清朝入立中原后仍在延续。于是形成了凡设州立县,几乎均建置有东岳庙的格局。故有研究者认为:明清两朝是东岳庙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期,各地之庙在总数上已远逾宋元。

学者王克煜认为,东岳庙主要有三大地域特性,一是东岳庙在地域上的传播首先起源于今山东,唐代《元和郡县图志》所载之鱼台(今属山东)泰山府君祠,为最早见于官修地志的东岳庙。此后庙祀渐及北方各州县,唐代的河南、河北、河东等道——即今山东、河南、山西、河北等地都较早建置东岳庙的地区。这一地域,也是泰山信仰的传统地区。早在汉代“泰山主死”信仰便盛行于此。

二是中国的南方地区几乎与北方兴建东岳庙同时,南方一些都会开始建起此类行祠,如蜀地灌口的泰山府君祠,至迟晚唐王经出现,此外江南、闽中的部分东岳庙,也于唐五代时肇建。但东岳庙在南方的普遍兴盛,则托始于两宋时期。特别是宋室南渡,将东岳崇祀大力在江南地区推广,更使南方一跃成为泰山信仰的重镇。

三是中国的边疆地区,宋元以后,随着历代王朝对边疆的开发,东岳庙祀也开始向边境各地传播。元代东岳庙首先构建于汉南蒙古,明立国后,云南、贵州、广西、宁夏等地先后纳入其版图,包含有东岳庙的官方祭祀体系在上述地区推行。明清之际,南明郑成功部收复台湾,建东岳庙于台南,将庙祀远播至台湾。清廷入关,满汉文化日益融合,东岳庙遂大兴于东北,此后清朝平定新疆等地,政令行于边陲,促使东岳庙祀又推广到这些地域

豆腐宴

大概始于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祭祀时,“食素斋,整洁身心”。经过历代厨师的挖掘整理,泰山豆腐宴现已成为鲁菜中的 一枝奇葩。宴会时有多达150多道豆腐菜可供选择。以豆腐为主料烹制的名菜有:一品豆腐、八仙瑶池聚会、佛手豆腐、人参豆腐、芙蓉豆腐、荷花豆腐等,色香味形,美轮美奂

药膳宴

泰山层峦叠嶂,气候适宜,水分充足,深山密林中生长着品种繁多的中草药。通过发掘利用泰山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泰安的厨师们研制推出了泰山药膳宴。药膳对于防病治病、延年益寿有良好的功效。主要菜点有灵芝蒸鸡、灵芝蒸鸭、何首乌炖羊肉、四叶参蒸鸡、冰糖黄精汤、银杏猪肘、杏仁豆腐等。

野菜宴

泰山野菜食用历史悠久,大概也始于古代帝王来泰山封山祭祀时“食素斋,整洁身心”。另外泰山山高林密,也为各类野菜生长提供了自然条件。泰山野菜宴可分为冷盆类、油炸类、蛋炒类、腌制类、汤羹类等,尤以姜汁荠菜、炸荷香、炒山鸡等最有名。

赤鳞鱼

赤鳞鱼为泰山独有珍品,清代为宫廷"贡品"。赤鳞鱼生长于海拔270米至800米的泰山山涧溪流中,一般长不足20厘米,它与云南洱海的油鱼、弓鱼、青海湖的湟鱼、富春江的鲥鱼并列为国内“五大名鱼”。赤鳞鱼形体虽小,但光彩熠熠,美丽动人 赤鳞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刺少,无腥味,营养价值高。以赤鳞鱼入菜 可清氽,可干炸,最有名的是“龙凤宝珠汤”,喻赤鳞鱼为龙,鱼元或肉丸为珠。成品后色泽艳丽,口味清爽。常见名菜有:干炸赤鳞鱼、清氽赤鳞鱼、凤尾赤鳞鱼等。

泰安煎饼

煎饼是有名的山东小吃,但泰山的煎饼更有特色。泰山的煎饼与山东其它地方不同,一是主要原料采用小米或玉米,以小米原料的为上品。二是泰山煎饼加工前多了一道发酵的工序。三是泰山煎饼薄如蝉翼,几乎透明。煎饼吃起来略带酸味,香软可口。煎饼最迟在明代已成泰安人的家常便饭。以煎饼为主料的小吃有油煎饼(煎饼加葱油、豆腐或白菜等馅烙制)、糖酥煎饼(小米面加白糖烙制)等。煎饼卷大葱更是妇孺皆知的街头小巷大众美食。

壁画传说

宋真宗封禅泰山以后,龙颜大悦,为了感谢“天书”,下旨要在泰山下修一座天贶殿,并在殿内墙上画一幅巨幅壁画,表现泰山神出巡的宏大场面。

泰安县令接旨后,精心组织施工,大殿很快就建好了。可是,殿中的壁画却让他费尽了心机。当时,县令把附近有名的画师都找来了,让他们设计出草稿请皇上审定,结果反反复复送了五六次,真宗仍是不满意,并下旨道:十天之内不设计出好的画样,就拿县令问罪。

县令本想借建造大殿的机会立上一功,以便升迁做大官,不想这下却惹怒了皇帝,眼看升迁的事就要泡汤,他十分气恼,于是把气出在画师身上,下令五天之内,如果画不出皇上满意的画稿,将重打八十大 板,打入死牢。

县令在公堂上大发雷霆以后,回到家中,夫人见他一脸的哭丧样,便知又遇上了麻烦事,问清缘委后,对县令说:“老爷真是糊涂。如果把那些画师都打入死牢,你还想不想活命?”

“此话怎讲?”县令神情紧张地问道。

“你想,如果把这些画师都打入死牢,老爷再去请谁来设计画稿呢?以妾愚见,作画是需要灵气的,你这 样粗暴地对待他们,他们还有什么作画的心情?不如对他们以礼相待,给他们好吃好喝,让他们安心画画,或许能帮老爷度过这一关。”

县令闻听此言,也觉得有理,便又下令对画师酒肉相待,精心侍候。

却说那些画师只想画画,如果画不好,皇帝老子怪罪下来就要丢了性命,早就吓得七魂六魄都没了,谁还能安心下来画画。就在他们走投无路的时候,县令的夫人传出话来说:“皇帝不是嫌你们画得不够气派威风吗?皇上来封禅的时候你们都见过了,照着那场面画下来,皇上准满意。”一句话提醒了众画师,他们连夜赶制,第二天便把画稿送到了县令手中。县令呈给宋真宗,果然赢得了皇上的欢心。于是,岱庙就有了这样气势宏伟的壁画

岱庙石坊是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山东布政使施天裔创建,通高12米,宽98米,深3米,总体略呈方形 造型端正,为四柱三门式。坊起三架,重梁四柱。近观则可见石坊通身几乎都有石雕装饰。从石坊的屋脊开始 檐下的斗拱、横梁、立柱到柱两边的抱鼓石,石坊下的基座,处处布满各式花纹浮雕,内容有8个石狮,姿态各异 重梁四柱刻有“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群鹤闹莲”、“天马行空”、“麒麟送宝”等20余组形象逼真的祥禽瑞兽和大量植物花卉纹样。

整座石坊造型别致,刻镂透细不凡,为清代石雕艺术中之珍品。坊柱南北两面都刻有楹联,南面为施天裔所题“竣极于天,赞化体亢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北面是清山东巡抚、兵部侍郎赵祥星题的“为众岳之统宗,万国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掺群灵之总摄,九州待命荡荡乎功孰于京?”。两副楹联扣人心弦,先声夺人,把泰山的崇高地位和泰山神的显赫声威做了高度概括,使人未进岱庙便生敬仰之情。

其它相关

景点级别:AAA

自然景观:丘陵,江河,乡野,泉潭,保护区,珍稀植物

适合人群:家庭,公司,朋友,白领,商务

最佳时间:二月,三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出游方式:参团,火车

岱庙庙会 每年大年初一至初三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7433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8
下一篇2023-07-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