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在哪里,介绍一下。

洋县在哪里,介绍一下。,第1张

陕西汉中洋县

朱鹮产地

我是汉中人

洋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盆地东缘,北依秦岭,南靠巴山,东接佛坪、石泉县,南邻西乡县,西毗城固县,北界留坝县、太白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1′~108°33′,北纬33°02′~33°43′之间,东西宽约56公里,南北长约76公里。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其中,西汉高速、108国道,阳安铁路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3206平方公里。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四通八达,开发前景广阔,古为“汉上明珠”,今称“朱鹮故乡。”

就在陕西省内吧!经济危机爆发了,该省点花。

陕西名胜古迹

西安市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西安碑林 慈恩寺大雁塔 陕西历史博物馆

水陆庵 西安城墙 关中书院 秦始皇陵 杨虎城将军陵园 阿房宫遗址 蔡文姬墓 大明宫遗址

高冠瀑布 华清池 荐福寺小雁塔 蓝田猿人遗址 临潼博物馆 楼观台 南五台 秦王宫

青龙寺 唐代艺术博物馆 西安半坡遗址 西安事变旧址 西周丰镐遗址 兴庆宫公园 终南山 回民小吃街

书院门古文化街 化羊庙 鼓楼 钟楼 翠华山 关中八景 骊山 草堂寺

大清真寺 广仁寺 宝庆寺塔 三阳寺塔 灞桥 城隍庙 华严寺 秦陵蜡像馆

曲江旅游度假区 扁鹊墓 杜公祠 沣西车马坑 汉长安城遗址 鸿门宴遗址 户县农民画展览馆 嘉午台

鲸鱼沟 莲湖公园 汤峪温泉 仙游寺 香积寺 兴教寺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大兴善寺

八仙庵 寒窑 广新院民族村 朱雀森林公园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 白鹿原 泾渭湿地

铜川市

玉华宫 福地湖 香山寺 药王山 耀州窑遗址 香山 姜女祠 耀州窑博物馆

宝鸡

法门寺 汤峪温泉 钓鱼台 关山草原 太白山森林公园 天台山 炎帝陵 雍城遗址

张载祠 岐山箭括岭 凤翔东湖 红河谷 秦公一号大墓 民俗博物馆 青铜器博物馆 大散关

扶风城隍庙 金台观 九成宫遗址 龙门洞 五丈原风景区 太平寺塔 周公庙 周原遗址

吴山 嘉陵江源头 苏文忠公祠 渭河公园

咸阳市

茂陵景区 乾陵景区 阳陵 昭陵景区 大佛寺 北杜铁塔 开元寺塔 崇文塔

中国大地原点 于右任纪念馆 汉高祖长陵 五陵原 三原城隍庙 咸阳博物馆 咸阳古渡 杨贵妃墓

旬邑泰塔 周陵 彬塔 昭仁寺 后稷教稼台 凤凰台 陕西医史博物馆 爷台山 秦郑国渠遗址 汉甘泉宫遗址

渭南地区

少华山 风陵渡 大禹庙 慧照寺塔 寇准墓 蒙汉合文碑 明潼关城遗址 桥上桥

唐玄宗泰陵 蕴空禅院 潼关 鼓楼 玄武青石殿 毓秀桥 三河湿地 北寺宋塔 三连木牌坊

白居易故里 苍颉庙和墓 杜康泉 岱祠楼 庆安寺塔 李十三墓 张仁愿墓 来化塔

延安市

黄帝陵景区 宝塔山 瓦窑堡革命旧址 延安革命纪念馆 壶口瀑布 “四八”烈士陵园

凤凰山革命旧址 九龙泉 刘志丹烈士陵园 沙地植物园 王家坪革命旧址 王家湾毛主席旧居

杨家岭革命旧址 枣园革命旧址 谢子长陵园 清凉山景区 万花山 富县塔 石宫寺石窟 万凤塔

石宫寺 万佛寺 延安民俗文化村 洛川民俗博物馆 安塞文化文物馆 南泥湾革命旧址 钟山石窟

汉中市

洋县朱鹮保护区 蔡伦墓祠 红寺湖 洞阳宫 定军山 武侯墓 佛坪自然保护区 天台山

张岩沟风景区 王富沟溶洞群 江神庙 古汉台 南湖风景区 武侯祠 张良庙 石门

山河堰 勉县温泉 拜将台 褒斜栈道 天台寺 灵崖寺 张骞墓 五门堰

长青自然保护区 午子山 南沙河 李固墓 鸟山 大佛洞 五龙洞森林公园 兴元湖公园

榆林市

统万城 红碱淖风景区 凌霄塔 白城台古城遗址 悬空寺石窟 易马城遗址 榆林城郭 榆阳桥

戴兴寺 古城界古城遗址 归德堡桥 红石峡 新明楼 莲花池公园 盘龙寺 钟楼

金刚寺 开光古城遗址 明长城遗址 秦长城遗址 二郎山 扶苏墓 蒙古木华黎王墓

青云寺 双山堡遗址 万佛楼 西夏罗兀城遗址 镇北台 毛乌素沙漠 佳县白云观 李自成行宫

商洛地区

二龙山水库 柞水溶洞 丹凤花庙 武关 龙潭瀑布 莲湖公园 丹江漂流 三台叠翠

龙山晓日 熊耳山 商山 秦岭 大云寺 戴云山 贾平凹故居

二郎神庙 四皓古墓 仙娥峰 东龙山遗址 古镇漫川关

安康地区

兴安公园 狮王溶洞 九连洞 南宫山森林公园 八公岩 双龙溶洞群 白云寺 巴山秋池

巴山神田草原 龙王山 牛山 岚河漂流 笔架山 香溪洞景区 奠安塔 天柱山 瀛湖风景区

华山

苍龙岭 长空栈道 西岳庙 华岳仙掌 南峰落雁峰 玉泉院 大高崖瀑布 仰天池 黑龙潭

聚仙坪 迎客松 东道院 镇岳宫 纯阳观 大上方 中峰玉女峰 回心石 千尺幢百尺峡 仙姑观 柏抱槐

下棋亭 金天宫 翠云宫 华陀墓碑 七十二自长廊 希夷祠 藏龙寺 东峰朝阳峰 西峰莲花峰 北峰云台峰

华山日出 苍龙行云 北斗红叶 莲台佛影 燕子衔表 雨雾弧光 云崖神灯 地球阴影 中方仙桥 莲峰雾淞

文庙 三清殿 灵官殿 炼丹炉 群仙观 马仙庙 南天门 金锁关 天台山古庙 华山峪 张超谷 黄甫峪

窟窿岔 瓦门沟 猩猩沟 文仙峪 十八盘 飞龙梯 老君犁沟 放生池 玉泉 玉井 响水瀑 水帘飞瀑

白龙飞瀑 祝寿崖 全真岩 日月岩 罗带石 寿山石 混元石 石仙人 斧劈石 二仙下棋 希夷峡 车箱谷

秦峪 猢狲愁 鹞子翻身 青龙潭

韩城

党家村 司马迁墓祠 文庙 大禹庙 西猴山 普照寺 圆觉寺 龙门古渡

龙门风景区 魏长城 朝阳洞石窟 清水温泉 法王庙 庙后村遗址 七佛洞石窟 合阳黄河湿地

洋县贴吧:http://tiebabaiducom/fie=utf-8&kw=%E6%B4%8B%E5%8E%BF

进入贴吧的方法:

1,进入百度;

2,点击右上角“贴吧”;

3,输入喜欢的贴吧名字,并点击搜索即可。

古洋县”它属于陕西省汉中市的一个县。

洋县位于陕西南部,汉中盆地东缘,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江横贯其中,古为“汉江明珠”,今称“朱_之乡”。 总面积3206平方公里,人口433万人,全县辖26个乡镇,362个行政村,6个社区管委会。

洋县历史悠久,人文昌盛。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已有先民在这里定居。西晋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开始在境内置洋州,明洪武三年(公元 1370年)改洋州为洋县。从唐宋起,大批文人墨客在此驻足,杜甫、白居易、苏轼、文同等名士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和名传千古的故事,成语“胸有成竹” 便出自洋县。境内有唐代开明寺舍利塔、元代觉皇殿、明代智果寺藏经楼等重点保护文物19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封葬于此。傥骆古道是唐代以来穿越秦岭最便捷最繁忙的交通要道。洋县先后有宋代闵文叔、明代李遇知、清代张勇、岳震川等历史名人,现在许多洋县籍人成为省内外政界精英、商界巨子和学界先锋。

洋县生态良好,风景优美。洋县是汉中乃至陕南唯一建有朱_和长青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区,被誉为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地区,是世界珍禽“东方宝石” 朱_的唯一野生栖息地和人工饲养种源地。位于傥骆古道上秦岭腹地的华阳古镇被誉为秦岭第一古镇,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曾设于此。紧靠古镇的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景观十分独特,特别是被誉为“秦岭四宝”的朱_、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同现一处,全国罕见。位于秦巴之间的以滩多势险、风光旖旎著称的90里黄金峡被誉为汉江第一峡。境内青武山、丰都山、朝阳山、两角山等集宗教与自然风光于一体,景色亦为迷人。

大熊猫是9出生的。



熊猫

熊科大熊猫属哺乳动物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仅有二个亚种。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1]

中文名

大熊猫

拉丁学名

Ailuropoda melanoleuca

别名

猫熊、竹熊、银狗、洞尕、杜洞尕、执夷、貊、猛豹、食铁兽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亚纲

真兽亚纲

食肉目

熊科

亚科

大熊猫亚科

大熊猫属

大熊猫

亚种

大熊猫指名亚种

分布区域

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保护级别

易危(VU)IUCN标准

物种学史

进化

大熊猫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迄今所发现的最古老大熊猫成员——始熊猫的化石出土于中国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地质年代约为800万年前中新世晚期。

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中,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处于优势,生存至今成为“活化石”。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猫的标准中文名称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

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

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生活中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

中国人对熊猫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文字产生初期就记载了熊猫的各种称谓。《书经》称貔,《毛诗》称白罴(pi),《峨眉山志》称貔貅,《兽经》称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貘,等等。

1869年3月,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德神父(Armand David [31] 182697-19001110),在中国四川雅安宝兴县的邓池沟(穆坪)教堂附近科学考察时,发现了当地人称为白熊、花熊的踪迹。

通过当地猎人的帮助,4月1日,他采集到白熊标本,毛色有黑有白,脚掌底部多毛,样子像熊,这是他从未见过的奇异动物。它的标本和骨骼运到法国。

经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家阿尔封斯·米勒·爱德华兹鉴定,“黑白熊”是一个新物种,定名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猫熊),鉴定报告发表在1869年《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之新文档》第五卷,从此,匿居荒野的猫熊进入人类文明的视野。

命名

大熊猫的近代名称(即中国国内通行的名称),最初定名本叫猫熊或大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隶属于熊科。由于在20世纪50年代前,汉语的书写方式是直书,认读是自右到左,而改为横书后则从左到右,当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馆展出时说明标题用横书,名猫熊,而当时参观者习惯了直书自右到左的认读,误认为熊猫。

自此,首先在主产它的故乡(四川),长此以往向传讹误,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的把猫熊更名为熊猫了。以后,它通用的中文名叫大熊猫,也就被人们所公认。它的地方名,在它的故乡里多叫白熊、或白老熊,也有叫花熊的、;在岷山藏族地区叫荡或杜洞尕(gǎ),平武白马达布人则叫洞尕;凉山彝族叫峨曲。

所有这些地方名,虽称呼不同,而其含义与古籍中叫的貔貅或貘,无非都是说明它的体色白,或黑白,或体型似熊。

大熊猫的别名还有华熊、竹熊、银狗和大浣熊等。银狗,这是因为小熊猫的地方名和商品名叫金狗,相对应的熊猫体色白而叫它银狗。竹熊则以它主要食性为竹子而似熊命其名。华熊说明它是中华民族所特产的珍奇异兽。

西方世界认识它后,最初将它翻译成“大猫熊”或“猫熊”,但又一传说,在20世纪报上初次发表新闻时,偶然被颠倒成“熊猫”,未料到竟成为通用的名称了。若沿着这些名称为线索,可以追溯出许多充满神奇的记载。

发现

宝兴县位于中国四川西北部的雅安市,该地山峦重叠、溪泉甘美、树木参天,四季景色宜人。处于盆地向高原高山的过度地带。蕴藏着全中国近四分之一的动物物种,其中许多是珍禽异兽。1862-1874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在中国居住期间,得知四川宝兴一带动物种类很多,有一些是人们尚未知晓的珍稀物种,便从上海到达宝兴,担任穆坪东河邓池沟教堂的第四代神父。

1869年的春天,戴维在途中路过一户姓李的人家,突然,挂在墙上的一张黑白相间的奇特动物皮深深地吸引了戴维。主人告诉他:当地人叫这种动物是“白熊”、“花熊”或“竹熊”,它很温顺,一般不伤人。戴维异常激动,他估计这种动物“将是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这次发现将填补世界动物研究的一个空白。为了得到这种奇特的动物,戴维雇佣了20个当地猎人展开搜捕。3月23日,猎人们送来了第一只小“白熊”,遗憾的是他们为了便于携带,把它弄死了。

1869年5月4日,戴维捕到一只“竹熊”,他给“竹熊”取名“黑白熊”,那只憨态可掬的“黑白熊”毛茸茸、黑白相间的外貌,以及又圆又大的脑袋和滑稽可笑的动作倍受戴维的喜爱。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喂养,戴维决定将这只可爱的“黑白熊”带回法国。这只可爱的“黑白熊”经不起长途山路的颠簸和气候的不断变化,还没运到成都就奄奄一息了,戴维只好非常惋惜地将这只“黑白熊”的皮做成标本,送到法国巴黎的国家博物馆展出。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竟然就这样产生了。

法国巴黎国家博物馆将这张兽皮展出,经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兹充分研究后认为:它既不是熊,也不是猫,而是与中国西藏发现的小猫熊相似的另一种较大的猫熊,便正式给它定名为“大猫熊”。

形态特征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

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则个体较小,体毛也较前者为细,腹毛棕色不明显,但凉山的个体并不偏小。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相对锋利的爪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大熊猫能快速爬上高大的乔木。

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体背部厚于腹侧,体外侧厚于体内侧,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5毫米,并且色白而富有弹性和韧性。

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这是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于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猫一样是纵裂的。因此,当夜幕降临的傍晚,它们还能活动。

栖息环境

大熊猫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

大熊猫生活的6块狭长地带,包括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几大山系,横跨川、陕、甘3省的45个县(市),栖息地面积达20000平方公里以上,种群数量约16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内。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

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

大熊猫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野外大熊猫的分布和密度:竹子、地形、水源的分布,是否有藏身处和哺育幼仔的巢穴以及山势等。人为的干扰是现今影响大熊猫分布的主要因素。

大熊猫具有不惧寒湿,从不冬眠的性格。哪怕气温在-4-14℃它们仍然穿行于被白雪压得很厚的竹丛中。它们也不怕潮湿,总爱在湿度80%以上的阴湿天地里生活。

生活习性

行为特点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

在动物园里面,饲养员每天两次定时给它们喂食,所以大熊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休息。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大熊猫看起来也很可爱。它们非常的灵活,能够把它们笨重的身体摆成各种各样的姿势。最喜欢的姿势便是腿撑在树上,并用手遮住眼睛。

大熊猫最可爱的特点是它那胖嘟嘟的身体和他那内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这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里面,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没必要行动很快。但是,正是它这种慢吞吞的动作使它能够保存能量,以适应低能量的食物。它们有时候也会爬树侦察情况,逃避入侵者,或是打盹。

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熊猫有时还下到山谷,串入到山村小寨或住宅,把锅盆桶具,尤其是圆形的器皿当成玩具,玩耍后弃置山野。有时它们还和羊、猪等家养的牲畜亲善,随着同吃同住。

通常情况下,大熊猫性情总是十分温顺,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露真容。它们很少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时,总是采用回避的方式。

但一旦当上了妈妈,其小宝贝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便是关怀看望,也会惹怒母亲大动肝火,张牙舞爪,动手动脚。有时它们还爱作一些修饰及其他一些求适活动。可以像猫一样把身体伸直,前是伸开,后半身抬起,让身躯灵活舒展,或睡醒以后,前肢直伸打哈欠。如果被水沾湿或过河涉水后,也可以像狗一样把身上的水抖掉。

在野外,大熊猫通常在发情季节发生冲突,特别是当三到四只雄性追求一只发情的雌性时。有时候,雌性和雄性也会发生争斗。在动物园,它们的争斗通常是因为水,食物或某只大熊猫占据了好的地盘。

气味标记

对大熊猫种群来说,可以看见的信号对它们来是毫无意义的:它们的圆脸缺乏表情,尾巴很短,没有冠部或棕毛来展开,耳朵可以竖起放下但也不够灵活。这都是因为熊猫常年生活在高山上茂密的薄雾弥漫的竹林里面、看不见彼此而造成的。

大熊猫大多数的交流都是通过留在栖息地的气味标记来实现的。当它们想见面的时候,通常是发情季节,就会通过气味标记找到彼此。一旦它们见面以后,就转为声音交流。大熊猫依靠它们丰富的“语言”来表达从多情到生气的情绪。

沉默是另一种交流方式。当大熊猫在玩,或是简单地表示友好,没有交配或好斗的想法的时候,它们不会发出任何声音。这种声音规则可以帮助人们判断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大多数熊猫的行为。

用气味来标记领土是它们在竹林里保持和平的秘诀。大熊猫将肛周腺体的分泌物涂在柱子,树桩,墙上,地上以及它们经常经过的地方。这些气味标记能让它们互相回避或聚到一起。

在非发情季节的时候,一闻到陌生熊猫的气味它们就会走开。发情季节的时候,一只雌性大熊猫的气味可能就表示她已经做好交配的准备,并且希望吸引雄性前来。

大熊猫有好几种做标记的方式。它们经常用尿液,或尿液和肛周腺分泌物的混合来做标记。当它们做标记的时候,它们会晃动头部,嘴巴半张。做了标记以后,它们会在做标记的地方剥掉树皮,或留下抓痕,以引起其他熊猫的注意。

食性食物

大熊猫的食性是其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因为它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在野外自然采食的50多种植物中,竹类就占一半以上,而且占全年食物量的99%,其中最喜欢吃的有大箭竹、华西箭竹等7种。

它的前掌上的5个带爪的趾是并生的,此外还有一个第六指,即从腕骨上长出一个强大的籽骨,起着“大拇指”的作用,这个“大拇指”可以与其他5指配合,就能很好地握住竹子,甚至抓东西、爬树等。

大熊猫的食物营养低劣,不能有过多的能量贮存。为了保存能量,必须控制能量消耗过大的活动。因此,它喜欢在平缓的地方行走,避免爬坡。平时也只在一个小范围里活动,利用气味、声音等传递信息,相互之间并不直接接触。

大熊猫虽然也具有食肉动物吃肉的潜力,但它很少捕食动物或动物的尸体,这并不是它不喜欢吃肉,而是缺少机会。因为在大熊猫的分布区里,大型的食肉兽很少,没有多少残尸剩首供它食用。

如果它自己经常去捕捉鼠类等小动物,所得到的营养却常常不足以抵偿消耗掉的能量。因此,大熊猫只能偶尔吃到一点肉食,大部分时间则按部就班地依靠竹子维持生命,成为一辈子循规蹈距、依竹而生的动物。

圈养大熊猫主要以某一种或几种低山平坝竹为主食,辅食是以谷物类为主所调制的精饲料。

竹类是大熊猫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和正常繁育的关键所在。随着大熊猫饲养技术的提高,逐渐认识到为大熊猫提供喜食的高山或亚高山竹类对于其身体健康和正常繁育的重要作用;加上交通条件的改善。圈养条件下,也能人工为大熊猫提供大量高山或亚高山的喜食竹类。

不同山系的大熊猫主食竹类不同。大熊猫的食谱随山系和季节而有变化,在不同的季节采食不同种类的竹子或同种竹子的不同部位。春夏季最爱吃不同种类的竹笋,秋季多以竹叶为主食,冬季以竹秆为主食。

野外大熊猫常见的食用竹种类包括:冷箭竹、八月竹、实竹子、筇竹、大叶筇竹、箬竹、少花箭竹、短锥玉山竹、北背玉山竹、峨热竹、巴山木竹、糙花箭竹、缺苞箭竹、华桔竹等。

圈养大熊猫常用的食用竹种类有巴山木竹、刺竹、白夹竹、箬叶竹、淡竹、苦竹、阔叶箬竹、毛竹又名孟宗竹、冷箭竹、拐棍竹、矢竹、三月竹笋、方竹笋等。圈养大熊猫除了主要采食竹类外,还可获得少量的精饲料、水果以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

进食方法

大熊猫每天需要花费将近一半的时间来进食。大熊猫的消化道保留了祖先的特性,与肉食类动物相似,如相对较短的消化道、锋利的犬齿、单室胃,没有盲肠以及相对锋利的爪和较发达的肉垫。

在慢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以高纤维竹为主食,并演化一些适应以竹为生的结构特点,如咬肌、齿冠齿突发达,前爪除有五趾外还演变出一伪拇指组成对握结构以便于握竹。

大熊猫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手脚并用地收集、准备食物和进食。它们并不在乎它们在什么地方——坐着、平躺、侧倚——它们只是不停的剥竹竿,吃竹叶。大熊猫食物的99%都是竹子,有时候也可能是一些野花,藤蔓,野草,蜂蜜,甚至是一些肉。

大熊猫主食竹子,也嗜爱饮水,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就近便能畅饮清泉。大熊猫每天至少饮水一次,有的地方虽然食物很丰富,缺了水,也难以找到大熊猫的身影。

到了冬季,当高山流水被冰冻结以后,有的大熊猫也可能因为留恋自己家园的隐蔽条件和食物基地而不惜长途跋涉,沿沟而下,到谷中去饮水,然后返回家园。

随着气候和食物分布的变化,大熊猫有垂直迁移习性,夏季上移高山、撵笋觅食,秋冬高山积雪则下移到中低山地区。

大熊猫对竹类的消化利用率较低,食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短,因而采取大量进食、快速排出的方式,来获得足够能量以满足其需求。

根据不同季节大熊猫采食竹子部位的不同,其每天的采食量大致如下:竹笋23-40千克;竹叶10-18千克;竹秆17千克。大熊猫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这表现在它们优良的采食策略上。它们不但选择区域内营养价值最好的竹子种类,而且还优先选择营养价值最高的部位。采食的顺序为竹笋,嫩竹,竹秆。

分布范围

现存: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灭绝:中国(湖南和湖北)。

大熊猫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地区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留坝、宁强等。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

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九寨沟县、松潘、茂县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州、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州、康定、泸定等。

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

繁殖方式

野生熊猫栖息于密林之中,它们生长到一定阶段要进行婚配和生育,即发情、求偶、交配、妊娠和育幼。熊猫平时孤居,到了繁殖季节,雌雄互相吸引,在稠密的竹林里,开始进行各种求爱活动。

熊猫是属于多雄争配制。它们一生中产仔数量少,且幼仔不易成活。由于熊猫生殖能力和育幼行为两方面的高度特化,使熊猫的种群增长十分缓慢。

圈养条件下雌性大熊猫4岁左右,雄性大熊猫6岁左右进入性成熟,野外大熊猫性成熟稍晚。大熊猫除发情配种季节外,其他时候一般是单独生活,各有其活动的区域。

雌性大熊猫每年发情一次,每次只有短暂的2-3天,发情时期通常在每年的3-5月。成年雌雄大熊猫相互间主要通过气味嗅觉(通过留下气味标记和嗅闻标记)的通讯方式逐渐聚集在一个地方并相互了解、相互吸引,到发情高潮时相互间通过连续不断的咩叫和鸟叫声以及待配姿势等听觉、视觉通讯方式表达爱意并达成配对交配。

在大熊猫交配场地有时有多达2-5只雄性大熊猫通过打斗竞争并先后都与同一雌性大熊猫成功交配的情况,也有仅一只雄性与一只雌性大熊猫交配的情况。交配多在地上,也有在树上进行。在交配现场也有亚成年以及交配能力弱的大熊猫在旁观摩学习。雄性大熊猫的发情行为随雌性大熊猫的发情行为发生而发生,也随其达高潮而达高潮。

在同一发情季节,一只雄性大熊猫可与多只雌性大熊猫交配,同样一只雌性大熊猫也可接受多只雄性的交配,因此在大熊猫世界的婚姻是多雄多雌制。交配完成后雌雄大熊猫再次分开单独生活,妊娠、分娩和育幼等工作由雌性大熊猫独自完成。

产仔当妈妈的大熊猫,为了下一代的生命安全,一改过去的温顺脾气,戒备心很重,不允许任何动物(包括人)接近它那神圣不可侵犯的小宝贝。

大熊猫妊娠期为83-200天,幼子通常在8月左右出生,出生的巢穴通常是一个隐蔽的树洞,或天然的岩洞,里面有大熊猫妈妈精心铺垫的树枝和干草。

大熊猫繁育最奇特的一点是它的新生儿在出生时发育相当的不成熟,体重仅仅是它母亲体重的01%,初生幼仔体重很轻,初生重平均为145克左右,约为成年大熊猫体重的千分之一,最轻的为51克,最重的为225克。照顾孩子对于雌性大熊猫来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通常历时18个月,有时甚至长达两年,直到她的下一个孩子出生。

刚出生的大熊猫皮肤是粉红色的,带有稀疏的白毛。在它刚出生的几周里,大熊猫妈妈会一直将孩子抱在怀里,温暖它、保护它,几乎寸步不离,移动的时候就把它衔在嘴里。在这一点上,圈养大熊猫和野外大熊猫是相同的。如果看到大熊猫妈妈舔它的孩子,很可能那是在帮助孩子排便。

大熊猫育幼期间,幼仔的叫声是母仔间联系非常重要的通讯工具,幼仔想吃奶、想排便、受冷或过热或其他原因的不适,幼仔都通过不同叫声提醒母兽满足其不同需要。在1-2周后,长黑毛的地方开始变深。在一个月内,它们慢慢长出黑色的耳朵、眼眶、腿和肩带,变的更像妈妈了。当幼仔6-8周大时,它们可以睁眼了,并开始长牙;三个月后就可以慢慢的爬动了。

在野外,如果出生的是双胞胎(圈养下,大熊猫产双胞胎比例近50%),大熊猫妈妈通常会忽视或拒绝较弱的一个,这能保证至少一只成活。在圈养情况下,会进行人工饲养,并采用换崽技术,尽量使所有的大熊猫幼仔都能成活。

所属亚种

大熊猫秦岭亚种

大熊猫指名亚种

白色大熊猫

棕色大熊猫

种群现状

2015年2月28日,国家林业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375只,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258万公顷,潜在栖息地91万公顷,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17个市(州)、49个县(市、区)、196个乡镇。

有大熊猫分布和栖息地分布的保护区数量增加到67处。

大熊猫的分布区已经相当狭小,实际上它的分布地点仅限于中国陕西秦岭南坡,甘肃、四川交界的岷山,四川的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彼此分割的6个分布区域,栖息于海拔为1400-3600米之间的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中,总面积为29500平方公里。

每个区域又由于高山、河流或公路、耕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再被分离成更小的单位,所以栖息地实际面积不足总面积的20%,仅有约5900平方公里。总计全中国有30个小的种群,总数为1000只左右。其中除四川卧龙外,每个种群不足50只,有的仅有10余只。

支离破碎的栖息地和孤立分布的生存状态对于大熊猫的繁殖和抵抗自然灾害都是十分不利的。

由于近亲繁殖不可避免,使得大熊猫致隐性基因的纯合,后代生命力降低,甚至畸型或致死。这种现象在动物园内人工饲养的大熊猫中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绝大多数个体是来自于同一野生地区,使很多在动物园中繁殖的幼仔在出生后出现畸型或者发育不良,大部分早期夭亡,种群难以得到维持和发展。

因为大熊猫是世界上极其宝贵的自然历史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其生存和保护现状,为世人所关注。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促进野外和饲养大熊猫的繁殖,完善和强化管理手段,采取科学的方法,为大熊猫的生存创造必需的条件,稳定进而发展大熊猫种群数量,发展和恢复大熊猫的潜在栖息。

截止2011年底,全世界圈养单位共圈养熊猫333只。能够经常维持10只以上饲养种群的单位仅有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和北京动物园4家。大熊猫属于高度濒危的物种。截至2013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1864只,增长了168%。

截至2019年11月,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00只。

截至2021年1月,中国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

2021年7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介绍,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保护级别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8年ver31——濒危(EN)。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易危(VU)。[2]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Ⅰ级。

参考资料

1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上)·维普官方网站

2熊猫(大熊猫:由濒危降为易危)·环球信息网

1子午谷怎么走

河谷:在昌陕西省安县,是关中到汉中的一条谷道,全长300多公里。

2子午谷现在还能走吗

魏延为什么会因为这两个字向诸葛亮求婚伍兹谷?

魏延之所以向诸葛亮提出伍兹谷,就是因为这两个字。首先,让让我们看看魏延当时提出这一战略的历史背景。据史书记载,他提出这个方案大约是在公元228年春天。

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是诸葛老师第一次北伐。那么当时为什么要发动北伐呢?我们得从魏国说起。公元226年,他们的开国皇帝曹丕去世,曹操继位,也就是当时的魏明帝。

从各方面来看,明帝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皇帝。他刚继位时,大臣们建议他发兵攻打汉中,以便逐步实施灭蜀计划。那么,魏延为什么会提出这个看似胜算不大的策略呢?

事实上,它总的来说,这是一次侥幸。为什么这么说?接下来,让让我们看一看。首先,第一个方面是当时的行军问题。我们知道,其实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子午-谷道之路是非常危险的,相当于蜀道在李白的诗。

所以这里其实很难打通,险恶的又需要小心翼翼,不是什么随机应变的计谋能对付的。当时魏国的将军曹真想去这里攻打蜀国,但是他没有去没有成功,但损失惨重。

当时因为道路被暴雨冲毁,他们被迫撤退。曹真作为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精兵,在正史记载中是一个伟大的军人,或许甚至比魏延还要优秀。既然他能过不去,魏主怎么过得去?

所以如果它能工作,它这可能只是侥幸。看运气了。当时还有口粮问题。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军队再强大,也是没东西吃没东西喝的。

它没有不用多久你就会又饿又渴,而且你两天后我们都会饿的。这里的环境很危险,走路都很困难。哪里还能有其他的精力和地方去搬运大量的口粮?然而,魏大人是人他们家里的食物将被军队使用。但是它想到他的计划纯属偶然。

3子午谷有多难走

当然是骑自行车了。如果你是骑行爱好者,也可以考虑。只需要推一段,整体难度不大。

伍兹谷,古称谷,是从常南面的一个。伍兹古道从北到南,穿过秦岭,到汉中,然后到成都。又名荔枝路,因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命人修四川涪陵至常安。今天的子午路,还有一些遗迹,大部分应该已经被破坏了。

从昌一条大道。走到环山路,开始进山。约4公里水泥路,至进贤关。

4现在的子午谷道能走吗

不在洛阳,岐山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东部汉水河北岸。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西汉水北侧,西起北郊(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潞城(今严观镇)。绵延50余里,山清水秀,群峰巍峨,地势颇高。它被称为九州世界是壮丽的。而祁山是蜀(陇)的咽喉要道,控制着攻守要地,也因此成为三国时魏、蜀的必争之地。

在岐山附近,如果沿着山路走,可以出川直接入蜀,正是如此。这条山路也叫岐山路。这条路虽然崎岖不平,但如果与从汉中穿越秦岭的陈仓路、公协路、罗虎路、伍兹谷路等其他四条路相比,岐山路还是比较宽阔平缓的。所以很明显,诸葛亮肯定会在这几条路中选择岐山路。

正是因为岐山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诸葛亮六次选择离开岐山,对外扩张。因为这不仅有利于粮草的运输、军队的行军,而且也迎合了诸葛亮北伐是为了复兴汉朝,扩大蜀汉的版图,增强蜀汉的实力。所以诸葛亮非常重视岐山,把它作为北伐的首选也就不足为奇了。况且正史中诸葛亮五次北伐,其中两次走的是陇西古道,可见他对岐山的重视。

所以诸葛亮才会重视这个地方。历史上诸葛亮五次北伐,两次出兵祁山。根据《三国志》:

1第一次出祁山是在建兴6年(228)。

2第二次出祁山是在建兴九年(231)。中的短语蜀国人畏之如虎,天下人笑之,就发生在这次北伐中。

5子午谷有成功的吗

《三国演义》记录:每次放映都想请千军万马。与光不同,就在潼关相会,如韩信的故事,却不准点灯。

它人们常说,你害怕变得聪明,但你可以不要用它,直到你恨你自己。所以魏延伍兹谷的智谋大致是韩信的翻版的战略。

6子午谷在什么地方

第68集:魏延贤奇迹发生在伍兹山谷,诸葛亮没能接受他的战略。

蜀汉宰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一个计划:跟随韩信的例子明处建栈道,暗处建仓库。魏延亲自率领五千士兵从子午谷赶到常安,和嬴昌俺一举拿下潼关,而诸葛亮美军出进犯常安与潼关,两军在潼关会师。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认为此计太过凶险,难以得逞,遂弃之不用。后人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不用魏延伍兹谷这是一个巨大的失误,错过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也有人认为诸葛亮没有因为诸葛亮没有用它。师打算攻打常一点也不。他的目标应该是先取凉州,再逐步蚕食曹魏。

7子午谷路线图

子午谷,位于西安西南部安,是战国时期从这里通往汉中的一条重要栈道,即子午道。现代子午谷已经通车。

:海拔800-1200米。

伍兹谷,也被称为伍兹谷,位于西安陕西省安市,海拔800-1200米。峪口村位于昌县伍兹街道办事处伍兹西村(简称西村安区,距离旅游公路约1公里,环绕群山。峪口以东的山梁上有小五台山,山谷中有进贤关和小五台山。伍兹谷和宝龙谷之间有五道梁和地梁。

8子午谷很难走吗

伍兹流域,从昌西南的秦岭山脉开始,南北长约330公里。北至陕西省安县,南至石泉县;北出口叫做子口南边的出口叫做中午出口。

:今天010-10点10分它位于陕西省秦岭山区,是川陕交通要道。根据《三国志魏延传》年,山谷长六百六十英里,北部的口被称为子曰,它位于西安的南部百里安郡。它这是汉中洋县以东一百六十里的南口。一条小而崎岖的小路通向常安:但山路难行,一人守之,万人不得。明朝末年,明朝第一任国王高迎祥曾经率军直取西安安于是选择谷,到周至黑水谷,被陕西巡抚孙传庭伏击俘虏,几乎全军覆没。他被带到北京,并在农历新年被处决。这个失败的故事里只有魏延,没有诸葛亮。

文明路。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文明路,是陕南小城洋县最为热闹繁华的道路,这条路上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有423户。洋县位于陕西南部,汉中盆地东缘,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古为“洋州”,今称“朱鹮之乡”。

长治长子县有那些旅游景点

1、长子县法兴寺座:落于山西省长子县东南翠云山上,始建于北魏神鼎元年,堪称三晋之名刹。搬迁复建后的法兴寺,占地60亩依山势布局。

2、崇庆寺座:落于长子县东南紫云山坳,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寺内现有千佛殿、大士殿、地藏殿等五殿,殿内所塑彩塑中,宋元丰二年塑像21尊,确为至珍之品。

3、长子木化石自然保护区:位于长子县南陈乡壑则、东峪、西峪、南苏村、高家村、谢村、西沟、团城、南陈村及张店乡的南陈村总面积为2047公顷。

请问洋县都有哪些旅游景点

1、朱_梨园景区

陕西朱_梨园景区是汉中市重点旅游景区“四园”之一,始建于2008年,景区紧依洋县县城,毗邻京昆高速和108国道,西成高铁从景区前方横空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长青华阳景区

华阳景区地处秦岭南麓的洋县华阳镇,距县城76公里,平均海拔1700m,山水风光以“高、寒、奇、险、秀”为特点,“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其气候变化多样的生动写照。“四大国宝”——朱_、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同一区域繁衍,世所罕见。

3、蔡伦墓祠

国家AAA级景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城东10公里的龙亭镇。这里古柏参天,殿宇栉比,碑石林立,风景秀丽而幽静。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就长眠在这里,千百年来在这里接受着子孙的顶礼膜拜,是海内外一切追求文明与进步的人们参观朝拜的圣地。 蔡伦墓冢巍峨高耸,壮观异常。

4、朱_生态园

国家AA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城北3公里,与108国道、西汉高速公路洋县县城出口相接。是集自然保护区与科研、朱_保护与观赏、游览、会务、水上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区。

5、洋县黄金峡

黄金峡,是汉江第一峡,系汉江流经本县东南部金水、桑溪和黄金峡镇的一段河谷,全长47公里。黄金峡自古以滩多势险著称,自环珠台入峡,有24个险滩,出峡口即渭门,最为险阻的有九斗米滩、拘滩、鳖滩,大、小瓦滩和大、小唐兴滩,不仅滩险,而且景奇。

6、 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汉中市洋县华阳镇红石窑村。

7、智果寺藏经楼智果寺藏经楼位于城西12公里处的谢村镇智果村。

8、华阳古镇是历史上有名的古道驿站(傥骆古道),古军事要冲,古经济政治重镇。

9、良马寺觉皇殿良马寺觉皇殿位于城西17公里处的胥水镇庞家店村。建于元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殿长18米,宽15米,高12米,面阔5间,双层假昂斗拱,歇山顶,建筑精良,雕刻别致,是汉中地区唯一的一座元代建筑。

洋县旅游景点有那些

洋县旅游景点

智果寺藏经楼

位于城西12公里处的谢村镇智果村。建于明万历14年(公元1586年),古有“汉上名刹”之称。楼长217米,宽183米,高12米,属典型的宫殿式建筑,现藏有明“慈圣宣明肃皇太后所赐”佛经3000余卷、4178册,属唐玄奘西天取回的真经的手抄本,是研究中国佛教文化乃至欧亚佛教的重要史料。其经卷装帧以具有地方特色的红、黄、蓝、绿织锦缂丝为封面,纹饰繁多,图案各异,印刷考究,图文并茂,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兼有,实属罕见。

蔡伦墓祠

蔡伦墓祠位于洋县城东8公里的龙亭镇龙亭村。祠内古柏参天、殿宇栉比、碑石林立、风景秀丽而幽静,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就长眠在这里。墓祠分为南北两部分,墓区居北,墓冢高约7米,长30米,宽17米。

墓园原占地25亩,现为6亩。园内有建筑设施13处。其南为祠,祠的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拜殿、献殿,正殿大门上高悬有唐代德宗皇帝的御书“蔡侯祠”匾额。殿中有蔡伦塑像。右侧壁上绘有“蔡伦纸”制作工艺流程图,左侧壁上绘有蔡伦于公元114年封为龙亭侯的谢恩图壁画。在蔡伦祠中轴线两侧还有钟楼、鼓楼、厢房、戏楼等古建筑和近代书法名家于佑仁为蔡伦墓祠所题草书真迹。

蔡伦纸文化博物馆

蔡伦墓西侧有蔡伦纸文化博物馆,占地十余亩,建筑物3000平方米。是全国首家蔡伦纸文化博物馆。博物馆融纸文化与蔡侯抄纸工艺为一体,建有茶厅、娱乐房、纪念品堂等配套设施,兼顾休闲与游乐于一体。建馆以来,央视《华夏文明》《走遍中国》《秦岭探访》栏目组多次赴洋对古蔡伦造纸工艺进行摄制,《蔡伦造纸术》《秦巴汉中》《人杰地灵》和《留住手艺》等专题片在中央4套、10套等频道进行播映引起了较大的轰动。

开元舍利塔

位于洋县县城中心开明广场。建于唐代开元盛世,宋曾修葺过一次。1957年,被列为陕西省重点保护文物。塔的所在地原来有座很大的寺院叫“开明寺”。因而此塔亦称“开明寺塔”。

舍利塔呈荸荠状,玲珑典雅,亭亭玉立。塔高约30米,13层。其塔结构精巧别致,中空,须弥座,各层高度和直径自下而上渐次缩小。第二层以上,每层每面均有佛龛和小塔,龛内有石佛雕像。共有佛龛50个,小塔100个。各层四面皆垂有风铃。

洋县有那些好玩的地方?

洋县地处汉江之滨,青山碧水,风景秀丽。境内可开发的旅游项目繁多,现已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有:世界珍禽朱_生态园游览区,古柏环绕的龙亭蔡伦墓祠和蔡伦纸文化博物馆,金碧辉煌的智果寺藏经楼,松青竹茂、四季如春的石关青武山(青山观浏览区),群峰竞秀、层峦叠翠的华阳森林公园(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古朴雄伟、结构精美的开明寺塔。傥滨公园正在筹建之中,还有风光旖旎的两角山、金鸡山,“宫殿锁烟霞,流泉万壑幽”的丰都山,“雷向江中驱乱石,水从天上倒狂澜”的黄金峡奇观等待开发的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和自然风光旅游项目。 [编辑本段]特产小吃 特产

黑米,洋县种植黑稻米,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自西汉汉武帝时代开始,直到清朝末年,洋县黑米均是向帝王进献的贡米。 洋县黑米色泽乌黑,内质色白,煮成粥为深棕色,味道浓香,营养价值甚高。据1981年陕西省粮油检测站化验分析:黑米含蛋白质85%,比普通大米高17%;含赖氨酸等8种氨基酸,比普通大米高15%。另据商业部有关部门化验分析:黑米每百克内含维生素B1021mg,B2016mg,含脂肪28%,另外含磷、钙、铁、锌等无机成分也比较高。

魔芋,英文名:Konjac,别名__(jǔruò),多年生天南星科草本植物,有小毒,用途广泛。魔芋是一个大家族,全世界大约有130种,我国就有30多种, 魔芋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大量提供葡甘露聚糖的经济作物,在食品医药方面魔芋的应用价值将不断地被开发出来。魔芋因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而受到人们普遍欢迎,其主要成份是葡甘露聚糖,它不仅含有人体所需的10多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更具有低蛋白、低脂肪、高纤维、吸水性强、膨胀率高等特性,药用功效方面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排毒、减肥、美容、保健、通便润肠胃等多种疗效。

小吃

猪白血,雅称芙蓉白血。其以猪血清、鸡蛋清为原料,搅拌蒸制,用玉兰片,菠菜叶为辅料,加鸡汤稍煎制成。白血洁白光滑,鲜嫩可口,营养丰富。含粗蛋白931%,氨基酸总和957%,VB21%,VA3%,并含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优质高蛋白营养食品。且风味素雅,不腥不腻,清补气血,适应于大病初愈或老弱、孕妇食用,尤其适应于化疗癌症、矽肺病、妇女白带病患者食用,具有保健康复功效。1981年被中国食品协会录入《中国菜谱》。食用时,可按口味爱好配制成高、中、低档菜谱食用,如高档的“团鱼白血”、“白血艮肚汤”、“白血海参”等。中档的,如“白血肉丝”、“鹌鹑蛋白血”、“白血豆腐”等。低档品,辅以豆粉丝、黄花、木耳、浇上高汤,佐以姜沫、葱白沫、香油、胡椒粉、细盐等,供顾客自我选用或由美食家调配制做成各种新的菜谱。

枣糕馍,唐宋以来即为地方风味食品,以纸坊枣糕著称。用优质面粉为主料,大枣、菜油和白糖为辅料,面粉发酵后又反复和搋,面坯偏硬成形,两侧各塞2块碎枣,旺火蒸制而成。熟后顶部两侧各印红梅花点,以显其特色。其馍食之味甜,绵软可口,回味馥香,耐贮存,不走味,不发霉变形,为款待宾客之佳品,亦可馈赠亲友。据县志载,明代起洋县枣糕馍就也驰名汉中地区内外。

洋芋糍粑,洋芋糍粑以洋县本土坡地洋芋为原料,经文火蒸煮至烂熟,晾凉,放在枣木碓窝用木锤反复捣杵数时,至能拉成一条线后取出,佐以特制调味料食用。入口爽滑细腻,珍馐美味,别具风格。以洋县华阳镇洋芋糍粑最为地道。 [编辑本段]民俗文化 洋县传统社火社火,洋县社火,起源于元末明初,以明清最盛,它是以装哑剧的表现形式开展的一项娱乐活动。最初多以高跷、竹马,以后逐渐发展成单台、悬台社火。按类型可分为抬社火、地社火和骡马社火三种。现主要以抬社火和地社火为主,抬社火分为三种有悬台、转芯和小芯三种,小芯即为平台社火,轻便易装,选10岁左右儿童2—3人。画脸谱、着戏装,三至四人一抬,可游街转乡。转芯装有铁制或木制转轴。曲拐处精做“扇面”或古兵器样。备站“角色”,行走旋转,别有情趣。悬台有中型和大型之分,中型悬台一般组装二至三层,大型悬台一般组装四至五层,悬台社火有的高达10米以上,一般选8—16儿童若干名,装扮成全本戏角色,由数十名青壮年男子用木杠肩抬表演,近年来悬台社火已将人抬改为人力车、拖拉机或汽车运载,运行更加方便,表演更为精湛。其融生活与艺术于一体,富有原始、质朴、粗犷、热烈的艺术个性,极具渲染力,是洋县古代舞蹈艺术发展延伸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他新的内涵,使其富有坚实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基础,所以经久不衰。

烟火,俗称“放花”。烟火生产品种达数百余种,主要有“竿子花”、“簸篮花”、“马花”等。施放烟火,多在盛大节日节庆进行。放花之夜,人群簇拥,争相观赏各式各样的冲天火花。1959年,曾代表陕西赴北京参加建国10周年大庆,在天安门广场成功施放烟花,受到周总理等国家***的接见,从此洋县烟火斐声海内外。

廉江旅游景点介绍

廉江旅游景点介绍

想要去廉江旅游的小伙伴怎能不了解廉江旅游景点以下是廉江旅游景点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鹤地银湖旅游风景区

鹤地银湖是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广东省第二人水库,由其引发修建的雷州青年运河闻名全国。水库面积140多平方公里,汇水面积达1440平方公里,号称“人造海”。极目远眺,天水茫茫,美称“鹤湖烟雨”。其两岸青山似黛,湖水如蓝。几十座形状各异的小山有如几十颗仙女散落湖中的明珠,把鹤湖点缀得更加徇丽多彩。库坝是全国闻名的土坝水利工程,工程结构独特,宏伟壮观。不少伟人来到这里,留下不朽的墨迹,有***亲笔题写的“雷州青年运河:真迹、董必武的题诗、文学巨匠郭沫若挥毫题写“青年亭”的匾,此外还有陈毅元帅夫妇亲手种植的云杉一元帅柏。

二、谢鞋山旅游风景区

谢鞋山野生荔枝林旅游风景区坐落于石城镇谢鞋村,距市区仅5公里,其因明朝永乐翰林编修杨钦感恩圣上赐一双鞋而得名。该山主峰108米,面积1500多亩,现有原始野生荔枝林500多亩,山内树林茂盛,素有“天然氧吧”美称。山上有蕨类、裸子和被子三人植物400余种,是中国内陆现存唯一可考证的连片野生荔枝群落。翰林石椅、棋盘石亭、仙女石、铁拐李脚印石、九龙塘、观音寺、藤石大王庙、杨钦书屋、文秀塔、谢鞋山泉等景观别致,杨钦进士的传奇故事和许多民间传说引人入胜。该景区目前建起了门楼、游客中心、演出广场、九层文秀塔、美食广场、购物中心、大型综合性四合院、农家文化馆、登山曲径、皇帝贡园、贵妃贡园、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基础设施,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已吸引众多游客到此游览、观光、娱乐和消遣保健。

三、高桥红树林旅游风景区

位于廉江高桥镇,地处广东与广西交界的北部湾英罗港上,东距廉江市区60公里,南距湛江市区80公里,西距广西北海市75公里,区位独特,交通便利。

高桥红树林生态旅游区是全国大陆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面积达到37万亩,是粤西地区著名的“海上森林乐园”、“海洋天然湿地乐园”。区内的红树林是我国大陆海岸线的典型代表,林相好,结构独特,有的树龄高达数百年。野生红树有木榄、秋茄、红海榄、桐花树、白骨壤、海桑、榄李、老鼠勒、白蕨、节槿、杨叶肖槿、水黄皮、海芒果等26种,引进的外国红树有无瓣辛海_桑、木果楝、海莲、正红树等5种,还有其他罕见高等植物19种,浮游植物97种,底栖硅藻159种,鱼类85种,贝类91种,虾、蟹62种,浮游动物27种,林中鸟类有老鹰、天鹅、白鹭、乌鸦、红嘴鸥、海鸥、海燕、官翠、白鹤、了歌、斑鸠、鹧鸪、水鸡、水鸭、毛鸡等170种数十万只。

四、杨桃沟生态旅游区

杨桃沟位于廉江市河唇镇东部,总面积1 2平方公里,有水果11 000多亩,主要品种有红杨桃、黄皮、番石榴、荔枝、龙眼、红橙、芒果、木菠萝、木小瓜、杨梅、香蕉、果蔗等,其中红杨桃8000多亩。杨桃沟生态环境良好,所产的水果晶质优良,其中红杨桃通过了国家绿色食晶A级认证。目前,杨桃沟已建起了“百果之乡一一杨桃沟”牌楼、综合服务楼、观光亭、品果亭、农家乐园等基础设施;从县城廉江到杨桃沟仅10公里,杨桃一沟里的农家乐能为游客提供更方便的游览、娱乐、饮食和住宿,其杨桃鸭、果园鸡、水库鱼头汤、全猪宴、烤羊、山珍和农家菜都别有一番风味。

五、佛香山观音寺旅游风景区

观音寺位于廉江市市区塘山岭(佛香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据廉江市《石城县志》记载,观音寺始建于清朝光绪九年(公元1884年),历经沧桑,几经兴废。2006年经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准重建,根据规划设计,观音寺的群体建筑主要有大型仿唐牌坊、太子广场、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伽蓝殿、藏经楼、钟鼓楼、五座宝塔、生态公园、博物馆、图书馆、医院、停车场等,整体建筑全部为仿唐古建筑群,集东方文化、佛教文化教育、创意、养生、旅游、度假、休闲中西文化风格合璧于一体。首期工程占地1 25 1亩,大雄宝殿、三圣殿等投资约2亿元人民币,预计总投资达50亿元人民币。其整体工程完成以后,将成为粤西地区大型旅游经济文化产业园,成为粤西地区旅游强项和一大亮点。

六、红湖农场生态旅游区

广东省红湖农场,地处廉江市河唇镇,距廉江市区21公里,是1958年修筑水库时为就地安置库区移民而兴办的国有农场。

红湖农场位于风景优美的鹤地水库风景区东西两岸,四面被鹤地水库的湖水包围,成为岛屿,农场有土地面积455万亩,总人口176万人,下辖8个管理区、34个生产队。

建场以来,农场利用地处鹤地水库库区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水果生产和水产养殖环境,大力发展以龙眼、荔枝、番石榴为主的水果种植业,以罗非鱼为主的水产养殖业,以赏绿、品果、垂钓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业,倾力把农场打造为水果生产基地、水产养殖基地、观光休闲旅游基地。全场现有荔枝4743亩,龙眼6010亩,红杨桃、番石榴、香蕉、黄皮、木菠萝等杂果4686亩,鱼塘4000多亩。

2001年农场被广东省环境保护局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场”。

七、塘山岭森林公园

塘山岭,又称谢建嶂,横亘在廉城北部,绵延数公里,气势雄伟,主峰海拔190多米,像一条绿色的巨龙护卫着廉江城。

塘山岭森林公园山顶矗立着118米高的广播电视发射塔,发射半径120公里,覆盖湛江、茂名、广西玉林、合浦及海南省海口地区,称为粤西第一塔;山脚周围有大小山塘、水库10多个,恰似镶嵌在姑娘绿色裙边的'明珠;南麓有一口远近闻名的古井,叫仙人井。《石城县志》载:“仙人并在谢建嶂之南,壁深约3尺,阔过之,井口略圆,底多碎石,中有石块凸起如凳。水由上注而下泻,搅之不浊,以之烹茶味特佳”。在山脚边已建设好7公路长6米宽的绕山硬底化绿道,与此连成一体的城北公园正在建设中,预计在2016年建成开放。每天早晨和傍晚,不少市民到此散步健身、休闲娱乐。

观音寺始建于清朝光绪九年(公元1884年),历经沧桑,几经兴废。2006年经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准重建,根据规划设计,观音寺的群体建筑主要有大型仿唐牌坊、太子广场、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伽蓝殿、藏经楼、钟鼓楼、五座宝塔、生态公园、博物馆、图书馆、医院、停车场等,整体建筑全部为仿唐古建筑群,集东方文化、佛教文化教育、创意、养生、旅游、度假、休闲中西文化风格合璧于一体。首期工程占地1251亩,大雄宝殿、三圣殿等投资约2亿元人民币,预计总投资达50亿元人民币。其整体工程完成以后,将成为粤西地区大型旅游经济文化产业园,成为粤西地区旅游强项和一大亮点。

八、塘蓬仙人双峰嶂旅游区

双峰嶂旅游区位于廉江市西面,距廉城50公里,海拔382米,是湛江第一高峰。

双峰嶂分东西两峰,东邻海拔367米的仙人嶂,西靠婆髻嶂,峰脚西面为鹿鸣吭水库,东面为鸭姆河。登峰远眺,可见东面的鹤地水库与天一色,西面的长青水库绿水青山;南面的雷州半岛,百里原野,郁郁葱葱;北面广西的六万群山,莽莽苍苍。双峰嶂山势雄伟,奇岗怪石漫山遍野,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半山腰,长8米,宽10米的照镜石。

双峰嶂因为群山连绵,森林蔽日,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刘田夫曾在此驻军,留下了许多故事和传说。

九、廉江市博物馆

廉江市博物馆1985年成立,是一所国有综合性博物馆,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有3300平方米的展览厅、452平方米的文物库房,馆藏文物有:出土的犀牛、龟等古生物化石,出土的石斧、石锛等新石器时代石器,出土的汉和唐代铜鼓,各时期陶瓷器,近现代民俗文物,颇具粤西特色。基本展览有:陶瓷陈列、革命文物陈列、党史陈列、民俗陈列(清朝民国家具、清朝木雕、近现代文物),每年举办各类临时展览10期次以上,在2013年红橙节,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与廉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廉江红橙奖”全国书法作品展览在本馆隆重举行,展期内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达十万人次,所有展览一律免费开放。

自战国以来,广东和广西地区的古越族,就已广泛地使用铜鼓,廉江古属百越族聚居之地。在石城、营仔、车板、塘蓬、长山等乡镇已出土铜鼓11面,主要类型属北流型,博物馆现藏4面铜鼓。汉云雷纹六蛙四耳大铜鼓是1982年8月21日,在廉江石城镇出土。这个大型铜鼓,鼓重175公斤。鼓面宽121厘米,高70厘米。鼓的体形巨大,造型精美,花纹繁缛,在同类型的铜鼓中较为罕见,是目前出土的十大铜鼓之一,是廉江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十、茗上茗茶文化休闲旅游区

广东茗上茗茶文化休闲旅游区位于廉江市良垌镇后塘村,是湛江市第一家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区,占地总面积2000亩,按国家AAAA级景区规划,分两期建设。现已建成第一期工程(茶家乐)。

旅游区距离湛江市区35公里,距离廉江市区30公里,距离遂溪县城仅13公里,景区交通方便,207国道距景区5公里,柏油路直通景区。景区茶山丘陵起伏,茶园四季常青,生机勃勃,池塘碧波荡漾,果园四季飘香,是一个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茗上茗茶家乐占地总面积900亩,其中生态有机茶园600亩,果园200亩,旅游配套设施100亩。开设的旅游项目有:生态茶园观光、自助摘茶、自助手工炒制绿茶、观看茶艺表演、品茶、保健茶膳餐饮、茶家客栈住宿、钓鱼、烧烤、特产购物等,是城市人体验茶文化的绝佳去处。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7493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8
下一篇2023-07-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