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行藏着一个石头镇,“扁担精神”堪比“红旗渠精神”!

南太行藏着一个石头镇,“扁担精神”堪比“红旗渠精神”!,第1张

太行山,北起北京西山,南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绵延八百余里,俗称“八百里太行”。习惯上把太行山分为三段,即位于河北省境内的叫做北太行,位于山西省境内的叫做西太行,而位于河南省境内的叫做南太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曹操《苦寒行》

南太行,巍巍莽莽,峰峦叠嶂,壁立谷深,道路行艰。艰苦的自然环境,历练出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谋求出路、团结奋斗、勇于奉献”的太行精神。其中尤以林州“红旗渠精神”、辉县“郭亮精神”、“回龙精神”最为突出。其实,在河南省林州市,能够媲美“红旗渠精神”的还有“扁担精神”。

“扁担精神”发源于林州市石板岩乡。

石板岩,位于林州市西部大约25公里,地处太行山腹地,听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里是石头的世界。不用去太远,只在石板岩乡上转上一圈,就会发现,这里的农家、商铺、街道、政府机关、新建的宾馆清一色以石头为原材料建成。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石梯、石楼、石板房,石地 、石柱、石头墙,石街、石院、石板场,石碾、石磨、石谷洞,石臼、石盆、 石水缸, 石桌、石凳、 石锅台,石庙、石炉、石神像”只读这些文字,就已经陷入了石头的世界,石头的海洋。走在石板岩街上,会感受到这种建筑的神奇,奇妙就在于这种石头建筑符合了现代都市人的审美--纯天然、返璞归真。

其实,石板岩老百姓将石头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不是为了所谓的美或者自然,而是因为当地山路崎岖,在 历史 上交通闭塞,几乎与外界隔绝,外面的建筑材料运不进来,太行山的石头倒是取之不尽,老百姓只要花些力气把石头采出来、凿成方方正正形状,垒砌起来,就是一栋完全融入太行山大背景的石头房子。

从林州市区过来,驶过穿镇而过露水河上的石板桥,就到了石板岩中心区域。“扁担精神纪念馆”、“扁担情购物中心”的大牌子首先映入眼帘。

什么是“扁担精神?”,“一根扁担两个篓,肩挑货担绕山走。”从扁担精神纪念馆的陈列展览中讲述了扁担精神的来龙去脉和精髓。

解放前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板岩连接外界的只有一条条险峻的鸟道,例如“阎王鼻子”、“手扒崖”、“蒙眼道”、“鬼门关”等令人不寒而栗的道路。1946年7月,尹兴德、李林洹、杨太凯等4人,从5间石板房,4种商品,1821元冀南币起家成立石板岩供销合作社,成为“扁担精神”的起源。

“一根扁担创家业”,从此,供销社职工靠着一根扁担、两个篓,一副铁肩膀,一双铁脚板,走在充满危险的羊肠小道,翻山越岭,走村串乡,“一分一厘细打算”、“一心为着山里人”。上山时挑着百十来斤的日用物品和农资,下山时挑回老百姓的农副产品,架起山里群众和山外沟通桥梁,解决太行山深处老百姓自给自足不能解决的生活用度。

“扁担精神”就是“艰苦奋斗、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精神。岁月变迁, 社会 发展,然而,“扁担精神”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过时,精神的内涵会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活力,“艰苦创业、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服务三农”,正是我们国家永远保持生生不息昂扬发展的保障。

如今的石板岩镇,是红色教育基地,写生基地,太行大峡谷 旅游 中心地带,桃花谷、王相岩、太行天路等景区围绕镇中心,距离不超过三公里范围内。在镇区,太行特色宾馆、民宿在露水河两岸星罗棋布,“太行风情”、“鲁班故事”“山楂树”等招牌名字风味独特,引人想入非非,咖啡馆、英语、韩语招牌和炫目的夜景灯光昭示了山区乡镇的现代节奏,这也是勇于创新的“扁担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

石板岩,以颠扑不破的“扁担精神”、雄伟太行风光、清澈潋滟的露水河,是游览南太行之旅的重要一站。

建议路线

910 公里,2 小时 2 分钟

S22南林高速

河南省安阳

1 从文峰大道向西方向,前往中华路

300 米

2 向左转,进入中华路

29 公里

3 向右转,进入文昌大道

39 公里

4 在彰德路处调头

11 米

5 向右转,进入彰德路

44 公里

6 向左转上匝道,前往S22南林高速

180 米

7 在交岔路口继续向右,前往S22南林高速

部分收费路段

650 米

8 在交岔路口继续向右,走S22南林高速

部分收费路段

460 公里

9 下出口

150 米

10 继续直行

250 米

11 稍微向左转,进入301省道

34 公里

12 向右转进入228省道/太行路

62 公里

13 向右转,进入228省道/太行路

继续沿228省道前行

59 公里

14 向左转

45 公里

15 稍向右转,前往观光大道

750 米

16 向左转,进入观光大道

180 米

17 在第一路口向右转,朝林石线行进

112 公里

18 向左转,进入圣相路

目的地在右侧

69 米

林州太行大峡谷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石板岩乡

上GOOGLE或搜狗,按地图选项搜索

林州市有四大景区,有分水苑景点、红旗渠青年洞区、石板岩景区(包括桃花谷景点和王相岩景点)、城郊桃园天平山景区,这四个景区是我们林州最具代表性,游客自助来时可坐乘车到林州市市区,视你的行程安排食宿,除分水苑景点、城郊桃园天平山景区没有食宿设施外,其它景区内都有食宿设施,当然你也可以住在林州市区,开车去景区。分水苑景点、红旗渠青年洞区在林州市北部的任村镇范围内,先过前者,后到后者。前二景点结束后,你可以从任村露水河大桥南头向西走,进入林州太行大峡谷,约40分钟车程后到达石板岩乡政府所在地,右拐即可到桃花谷景点,左拐即可到王相岩景点。石板岩游览结束后,你可以出石板岩乡政府所在地东上过太行隧道后下山到林州市市区,从市区南环路向西走过电厂后一直走,再过城郊桃园村后再向西走即可到达天平山景区,那里风景很不错,但后勤设施不太发达,需自带水和食物及交通工具。

4月28日,记者从安阳市相关部门获悉,目前共有283家全国艺术高校和学生机构在林州市石板岩镇挂牌写生基地。

近年来,林州市以创建全国特色写生名镇为契机,以打造“中国画谷·石板岩”品牌为抓手,努力建设“国际写生名镇”,其品牌影响不断提升。

作为写生圣地,该镇具有以下四大亮点:

底蕴深厚。五代时期著名画家荆浩曾隐居太行大峡谷,作画千幅,留下传世名作《匡庐图》,创立了墨笔勾皴法“北方全景山水画派”。上世纪九十年代始,国内许多知名大家长期在大峡谷采风创作。

风光秀美。石板岩是国家 5A 级旅游区太行大峡谷所在地,也是南太行山最高处——太行屋脊所在地,境内峡谷长约100华里,相对高差1000米,断崖高起,群峰竞秀。连接林州市与石板岩镇的林石公路,也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公路。

设施完善。石板岩有苍溪美术馆、太行山美术馆、孟新宇美术馆等高端美术馆,承办大型写生活动百余次,年均接待能力百万人次。境内还有12个国家级、省级传统保护村落,为写生创作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为进一步提升写生服务能力,还规划了总投资2亿元的中国画谷项目和总投资6000万元的石板岩写生基地提升项目。

产业配套。石板岩设立了专门的写生产业协会,建立了写生、保险、信贷等一站式服务体系。此外,石板岩紧紧围绕生态立镇、旅游强镇、开放兴镇、民生福镇四大目标,规划实施了精品民宿综合体、高端民宿、露水河河道治理等一批项目,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据悉,2020年,全镇共接待各类写生、摄影、旅游、休闲、运动体验人员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亿元。

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围绕打造“中国画谷”目标,安阳市将出台相关政策,从发展环境、硬件设施、服务能力、宣传推介等方面入手,致力于将石板岩镇打造为国内一流的艺术写生圣地。

编辑:李林宇

石板岩风景区一般指石板岩镇,地处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西部,东与林州市姚村镇相依,东南与林州市城郊乡为邻,北与林州市任村镇相连,西与山西省平顺县接壤。

全镇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总面积约114平方公里。石板岩的自然风光很美,著名的王相岩和桃花谷等景区就位于此地。

境内的太行大峡谷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这里群山拱翠,流水碧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三九严寒桃花开的桃花谷,三伏酷暑水结冰的太极冰山,千古之谜猪叫石三大奇观。

有太行之魂王相岩,幽深谷幽仙霞谷,晋普龙洞小洞天,酷暑结冰太极山,亦真亦幻仙台山,鬼斧神工鲁班门,华夏一绝桃花瀑,太行平湖南谷洞八大景观。

林州市概述:

林州市,河南省直辖,由安阳市代管。位于河南省最北部的太行山东麓,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是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发祥地。林州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16个镇、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置县,1994年撤县设市。林州市境内的林虑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更有千古之谜猪叫石、三伏酷暑结冰的冰冰背、三九严寒桃花开的桃花谷、黄华流水颠倒颠的黄华山等自然奇观。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旅游区是国家5A级风景区。

-石板岩,-林州

桃花谷自然风景区位于林州市石板岩乡境内,最具特色的有自然生态景观大型溶洞景观和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距县城40公里,距209国道14公里,景区总面积1940公顷,林地面积681公顷。 交通路线:从郑州客运北站坐汽车45元到林州,然后找到王相岩或桃花洞或石板岩的车,到石板岩住下,可尽情租车旅游。

自驾:走京珠高速快到安阳时,转安林高速,然后到林州下高速直走然后到石板岩。

门票价格:160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064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