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剧的成功离不开剧组的工作人员,包括导演原著编剧摄像和演员等等的共同努力。顾清明这个角色的人设非常完美,而霍建华又把这个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从细微处淋漓尽致的表现出这个角色表面冷傲,内心炙热,有礼有节,气度非凡的个性。几度让我忘记是了是演员在表演,而是真真切切的顾清明在微笑,在落泪,在奔跑,在流血。而他的眼神,让我难以忘怀。这里要感谢懂霍建华的导演和摄像,给了华哥很多特写。而华哥又是特别适合大的特写镜头。让你仿佛能透过他的眼睛,看到整个世界。我忘不了清明第一次见湘湘时眼神冷峻而略含傲气,忘不了他救湘湘时眼中的关怀和安慰,忘不了面对湘湘时眼中饱含的深情和爱恋,忘不了在战场上对敌作战时眼神中的坚毅和斗志;忘不了姐夫和小穆倒下那一刻他眼中的悲愤与烈火……太多太多的情感浓缩在华哥明亮的眸子里,不用太多的语言,你都能真切的感受到顾清明周身散发的无尽魅力。 而令我惊喜的还有这部剧用了华哥原音,大家都知道,华哥声音温润软糯,却又不失力度,剧中他很少提高音调讲话,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温文尔雅,不卑不亢,语调平和,但是又极富感染力和亲和力,正好充分展现出顾清明的人物特点。剧中顾长官也有发火的时候,但他不是逼你就范而是让你由衷的折服,几句貌似不经意话语,几个浅显的道理,就能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作为。不得不说,文武双全的顾长官,你让我们怎能不爱你。
孔笙作为国产电视剧导演中的金字招牌,目前共导演了15部作品,基本个个都为精品。
最差评分没有跌出过8分,而最好的作品《父母爱情》,豆瓣评分高达93分,但是在他的所有作品里,有一部却备受争议,那就是《战长沙》,很多人不明白,一部披着抗日战争剧外壳的偶像剧,是怎样拿到92得高分的呢?
孔笙的作品里,感觉最有思想最有深度的就是《战长沙》,这部作品没有直接去描写战争有多残酷,而是通过一个家庭的起伏变迁,展现了在特定历史情况下的中国百姓骨子里的家国意识,没有直接的说教,但是每一个追剧的人都会感动。
《战长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战争剧虽然有不少的战争场面,但整部剧的切入点却放在了长沙城内大户人家胡家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起起伏伏。战争带来的打击,家庭的抵抗以及最后家庭的重生,都被用非常扎实的**语言实实在在地进行了重现。这样一个特殊的切入点,将重点放在普通人民百姓在战争中的悲欢,却给了观众比战争中打打杀杀血流成河的场面更真实的体会,更具共情力。
另外,现在的战争剧,很容易进入到两个误区:不然歌颂祖国歌颂党,人物们不顾个人只为民族大义;不然将抗日队伍过度英雄化,其中就有了“手撕鬼子”的场景。
《战长沙》贵在真实男儿拿起枪,可能并不是为了什么英雄梦,而是希望能够让家园不被炮火袭击。男儿冲上战场,可能并不是为了洒热血,而是希望能够在战争结束后回到自己温馨的家,面对战争,有人惊慌,有人懦弱,有人直面,有人抗拒。
这部剧真实地揭露了战争中的人间百态,不刻意去编造或掩盖一些可能丑陋的真实,有着一种难得的成熟大气。
《战长沙》中霍建华饰演的顾清明,让观众眼前一脸,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霍建华,冷峻造型及沉静走心的表演方式,可称为霍建华转型之作。
同样,杨紫饰演的胡湘湘,彻底打消了观众对她能否从“小雪”角色走出来的顾虑,让人随着角色而进入内心,很好的诠释出了那个年代,那种人所具有的特征。
作品没有直接去表现战争的残酷,而是很聪明地选择了从小人物的生活入手,这样的细腻更能打动观众。看完下来发现,他俩的确是这个角色最适合的演员。
所以,《战长沙》可以获得92的高分,实至名归,是一部真正引发人思考的好剧,也是在回顾历史,铭记教训,珍惜现在,砥砺前行。
乍一看到“战长沙”这三个字,估计很多人会第一时间联想到1959年八一**制片厂拍摄的经典战争片《战上海》。那是一场惨烈的攻坚战,是一段战斗英雄编制的壮丽诗篇。不过在50多年过去后,我国拍摄战争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思路、视角选择、叙事手法都有了很多变化,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鉴赏空间。与以往的战争题材相比,《战长沙》另辟蹊径,让观众看到了一场历史著名战役背后更加真实的一面,让观众体会到原来战争不是属于那些英雄的,战争中更多的是一个个小人物的选择与成长。 战争题材一向是内地影视作品的最爱,其中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受限于**的时长,在八一厂大五星的闪耀下,我们看到的大都是高大全战斗英雄。李向阳、董存瑞、王成都成了信念影像化后的符号。随后内地电视剧产业高速发展,为塑造更丰富的角色性格提供了空间。战争题材影视作品里的主人公,渐渐从高大全变得更有血有肉,甚至是有缺点有毛病的人。比如划开战争题材新时代的《亮剑》,以及已经成为吸金招牌的“英雄无敌”系列中陈宝国所饰演的某些军阀。 这些个性更鲜明,事迹更多样的“英雄”不仅能在战场上往来冲锋,保留血性视觉,还能在生活文戏中,惹出很多有趣的事儿来。这种变化和差异,令观众看到了新意。不过这种创作有时也会适得其反。如果掌握不好度,主人公的个性就会变得喧宾夺主,显得做作、刻意、本末倒置。当娱乐性高过了对战争的思考,那么战争剧的艺术价值便大打折扣了。战争剧毕竟不同于偶像剧、穿越剧那么纯商业纯娱乐,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不择手段。
于是战争剧发展到《战长沙》这个时期,创作思路上再次颠覆----主角已经不再是战役中的将军或士兵,而是这场战役发生地的一户普通的居民。改编自同名小说的本剧,以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长沙会战”为背景,借由长沙城一户普通的“胡”姓人家,展现出命运的浮沉、战火的无情、不屈的精神。这户人家被战争卷入,却不是那些足以改变战争成败的“英雄”。这种无英雄式的战争描写,在国外同样有成功的先例----被业内人士推崇为最佳战争**的《细细的红线》。泰伦斯-马利克当年手上有十几位国际巨星,却没有让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在自己的这部**里充当英雄。相反,每一个明星都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每一个明星都演出了战争中的一个生命。
《战长沙》中的“胡家”是极具代表性的长沙家庭。胡十奶奶是个慈祥和蔼的老人,胡父是个懦弱的知识分子;姐姐胡湘君庸碌勤恳,妹妹胡湘湘天真烂漫,弟弟胡湘江好高骛远;全家人没有一个看上去有成为英雄的潜质。况且他们在经济上颇为倚重的姐夫薛君山还是个地头蛇,是个敛财手段一流的反面教材。可正是这群非英雄,在剧中一步步成长起来。关键时刻胡十奶奶主掌大局,救人救己;胡父面对日本人的羞辱有气节地说了不;弟弟和姐夫都走上了战场,也并非那种以一当十的英雄,而是拼尽了性命。即便是本剧第一男主人公,穿上军服帅气无边的霍建华,所饰演的顾清明也在最后因为战事不利而接受调查。
仅从成败结果上来看,这些人没有一个人称得上“英雄”。但是看着《战长沙》一集一集过来的观众,都愿对他们竖起拇指。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宏观战争中的微观情感,他们不是英雄,却给我们带来了英雄所没有的感动。
其实,战长沙男主的原型是张静江,张静江有两个儿子,其中有名的只有张乃昌,是第二妻子朱逸民所生。1902年,张静江随孙宝琦出使法国,在途中结识了孙中山,并成为了其坚定的支持者,长期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筹资捐款,并联合吴稚晖等人在巴黎创立了“世界社”,发行新世纪周刊,与孙中山在东京创办的民报遥相呼应。1906年三月,在胡汉民等元老的主持下,张静江在新加坡加入了同盟会,此后他大力介绍湖州富豪加入同盟会,为孙中山等人的革命活动提供了不少经费。
民国成立后,张静江又按孙中山的安排到上海成立了证券交易所,为革命事业筹措经费,由于贡献卓著,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成为当时国民党内显赫一时的人物,被孙中山称为“革命圣人”,张静江简介的整个历程可以说伴随了孙中山的整个革命岁月。孙中山去世后,张静江依靠自己在党内的影响力,一步一步将蒋介石推上党内的领袖地位,可以说蒋介石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张静江的扶持。后来,由于张静江致力于国计民生的政治理念与蒋介石一心剿共大权独揽的理念分歧越来越大,于是逐渐被蒋介石排挤出政治中心。抗战爆发后张静江先避居武汉,后经香港赴美,于1950年病逝于纽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