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彦文:江山才女的爱与伤

毛彦文:江山才女的爱与伤,第1张

文:莲花香片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自古以来,美人的命运多舛,才女往往也不例外,若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那命运的曲折度更是要高于普通人好几倍,毛彦文便是这样一位女子。

第一次见到毛彦文的照片,有点惊为天人的感觉——照片中的女子清雅知性,气质出众,令人过目难忘。

这张照片大约摄于1931年,毛彦文刚从美国密西根大学留学归国,执教于上海的两所大学。彼时毛彦文已三十三岁,却仍单身,在上海没有住处,因做女生指导住在学校的女生宿舍。民国时期,女子三十多岁尚未婚嫁可算是很不寻常了,何况这样一位有才有貌有能力的现代女性。

那么,这样一位优秀的女子,为什么这个年纪还待字闺中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初恋——最爱的人,最重的伤

1898年,毛彦文出生于浙江江山县,家中经营布庄,母亲是一位大家闺秀,容貌秀美,温柔聪慧,年轻时有“江山美人”之称。毛彦文有个青梅竹马的表哥朱君毅,年长她四岁,从小对这个小表妹爱护备至,毛彦文也对这个在清华学堂求学的表哥敬爱有加,认为他是世上最有学问、最可靠的人,对他的话奉若圣旨。

而也正是这位朱君毅表哥深刻影响了毛彦文的一生,从学业到婚姻,乃至一生的情感走向,带给毛彦文的是刻骨铭心的爱与伤。

1911年春天朱君毅考取北京清华学堂,十月份辛亥革命爆发,北京的学校停课,在北京读书的江山学生纷纷回乡。这些接受了新式教育的青年学生看县里没有女校,女孩子无处求学,于是在毛氏宗祠的协助下办了一所 “西河女校”,当时收了二十几个女生,毛彦文便是其中之一。第二年,毛彦文因在县里天足会大会中的机敏表现给县知事留下很好的印象,因此被保送到专为栽培小学教员的杭州女师讲习科学习。

九岁时毛彦文的父亲做主将她许配给了好友方耀堂的长子方国栋为妻。在西河女校上学时,表哥向她讲述婚姻的意义,鼓励她反抗包办婚姻,并许诺“尽所有能力破坏方家婚约。”然而毛的父亲坚决不同意,执意要信守对好友的承诺,将毛彦文嫁过去。于是在方家迎娶的当天,毛彦文在亲友和同学的帮助下成功逃婚。

之后,朱君毅提出与毛彦文订婚,并在信中发出誓言:“须水郞山亘古不变。”两人在江山举行完订婚仪式后的第二年,朱君毅赴美留学,毛彦文则去了表哥为她选定的一所教会学校湖郡女校上中学,目的是多读点英文。两人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越洋通信,约定两星期一封信,前四年朱君毅尚能遵守诺言,最后两年朱的信常常一个月一封,甚至两个月一封。而毛的信则不止两星期一封,要多得多。

1922年,朱君毅回国受聘到南京东南大学任教,毛彦文也于秋天从北京女师转学到南京金陵女子大学。谁知不到一年,朱君毅就提出了退婚,他在数月前就拟好的退婚信中列出了三条理由:没有真正的爱情;近亲不能结婚;性情不合。而真实的原因则是:他爱上了一个女中学生,如他事后所坦白的:“我的择偶观已变,现在要的是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毛彦文对他来说已经老了,而且他还发现这个接受了高等教育的表妹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好驾驭。

其实在美国留学的后期,朱君毅对毛彦文的感情就已经发生了变化,他衣袋里常放有不同的年轻女子照片,不时同身边人进行评论,他还向朋友流露过对之前婚约的矛盾心理,甚至有过和毛彦文结婚,婚后纳妾的想法——这个获得了教育学博士学位的留洋学生,当年鼓励表妹拼命反抗旧婚姻的启蒙者,择偶观却可笑地回到了传统中国男性的封建老路上去了,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收到退婚信的毛彦文像是挨了当头一棒,彻底懵了。从幼年到青年二十多年间,表哥朱君毅一直都是毛彦文所有的情感寄托,她的全部精神与爱都为表哥一人所占据,从未想到会有这样的结局。

毛彦文与朱君毅的婚变在当时的南京教育界闹得沸沸扬扬,惊动了不少名流,陶行知、朱经农都曾出面调解,后来在张伯苓等人的见证下召开了一个双方亲友和同事参加的会议,会议长达五个小时,最终签属解除婚约协议,从此两人成为路人,再没有见过面。

晚年的毛彦文在听说朱毅群去世的消息后,写下《悼君毅》一文,文中说:“你是我一生遭遇的创造者,是功是过,无从说起,倘我不自幼年即坠入你的情网,方氏婚事定成事实。我也许会儿女成行,浑浑噩噩过一生平凡而自视为幸福的生活。倘没有你的影响,我也许不会受高等教育,更无论留学,倘不认识你,我也许不会孤零终身,坎坷一世。”

错爱——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遭受了感情重创的毛彦文从此对男人失去信心,此后十年间,她身边虽不乏追求者,但都被她一概拒绝。在众多追求者之中,有一人最有名,也最高调,这个人就是大学者吴宓。

吴宓和朱君毅是清华时的同窗好友,同在美国留学,回国后又一起在南京东南大学教书。在清华上学时,朱君毅把毛彦文的信都拿给吴宓阅读,吴宓对毛彦文的印象很深。当年有同学介绍其姊陈心一给吴宓,吴宓写信给朱君毅,请毛彦文帮忙去陈家实地考察。

毛彦文很负责,特地乘暑假之便去杭州访问陈心一,事后如实将她对陈心一的印象函告朱君毅:“陈女士系一旧式女子,做贤妻良母最为合适。皮肤稍黑,但不难看,中文清通,西文从未学过,性情似很温柔。倘吴君想娶一位能治家的贤内助,陈女士似很适当,如果想娶善交际、会英语的时髦女子,则应另行选择。”朱君毅将原信寄与吴宓,不久,吴、陈便越洋订婚。

吴宓第一次见到毛彦文时是新婚不久,“神采飞扬,态度活泼”的毛彦文让吴宓十分倾心,只是佳人有主,而他也有妻室。然而几年后,朱君毅突然移情别恋与毛彦文解除了婚约,吴宓立即开始追求毛彦文,并以诗言“志”:“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说起来,像吴宓这样直白地将爱恋写在公开发表的情诗中的追求方式也真是绝无仅有的了。为了追求毛彦文,吴宓不顾亲友的反对,决然与发妻离了婚,抛下家中三个年幼的女儿。

对吴宓的追求,毛彦文一开始当然是拒绝的,朱君毅对她的伤害太重了,以至于她想尽办法避免接触与朱有关的人和事。不过面对吴宓的死缠烂打,毛最后似乎也有所动心,两人甚至一度走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然而,吴宓这个人学问才气是没的说,可处理个人情感方面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他字雨僧,学生们私下里称他为“情僧”——盖因他对女生太多情。他一生钟爱《红楼梦》,自比为贾宝玉,可贾宝玉的多情到他这里变成了滥情。他苦追毛彦文,眼看着要得手,却犹豫起来,又洋洋得意地向别的女人示爱。毛彦文大怒,再不理他,不久嫁给了大她30岁的熊希龄,吴宓又后悔不迭。

几年后,熊希龄去世,吴宓又燃起追求毛的希望,写了不少深情感人的长信给毛彦文,却没有得到任何回音,后来毛彦文托沈从文将他的信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

晚年,毛彦文在她的自传《往事》中有一篇她在1970年“有关吴宓先生的一件往事”,篇幅很短,似有所回避或保留,只是冷静客观地分析说吴宓对她的情感是将心目中一不可捉摸的理想女子错放在她身上。

后来有人拜访已经百岁的毛彦文,提到大陆出版的《吴宓日记》中有很多内容是吴宓对她表达的爱慕之情,毛彦文面无表情,冷冷地回了一句:“好无聊。他是单方面的,是书呆子。”苦恋一生的吴宓若地下有知,该有多惆怅。

奇缘——此爱绵绵无绝期

1935年2月9日下午三时,一场基督教仪式的婚礼在上海西藏路慕尔堂举行,新郎是六十六岁的熊希龄,新娘是小他三十岁的毛彦文。

熊希龄是前国务总理,社会活动家、慈善家、实业家,社会地位显赫;毛彦文是留洋新女性,白发配红颜,这场婚礼成了当时轰动一时的大新闻,引来众多媒体竞相追逐报道。

婚礼上众宾客送贺联,其中有一联颇为有趣:“旧同学成新伯母,老年伯做大姐夫”。这一绝妙对联可算得上是两人奇缘的最好注解。

熊希龄是毛彦文昔日湖郡女校同学朱曦的姑父,当年毛彦文以第一名被北京女师录取,在北京上学期间,朱曦带毛彦文去她姑父家,结识了熊氏夫妇,尊为长者。熊氏夫妇对毛一直关怀有加,早年毛彦文与朱君毅解除婚约,就是熊夫人朱其慧女士牵头主持。几次时局危急时刻,熊还给毛发去电报表示关切。

可想而知,当朱曦代自己的姑父向毛彦文提亲时(那时朱夫人已去世),毛彦文有多震惊,她立刻以辈分不同回绝了。谁知第二天熊希龄本人亲自来了,并且以后每日来信,信中附上情真意切的诗词,同时发动亲友团来当说客,其中一位竟然是自己的女儿熊芷。熊芷挺着五六个月的身孕专程从北平赶到上海,代父求婚,这场景颇有些戏剧性。于是在众人的不懈努力下,大龄女青年毛彦文终于将一生的归宿交付给了熊希龄这个原来她称之为老伯的慈爱长者。

经历过负心汉和花心男带给她的惨痛情伤之后,毛彦文对感情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她认为:“长我几乎一倍的长者,将永不变心,也不会考虑年龄问题。况且熊氏慈祥体贴,托以终身,不致有中途仳离的危险。”

在婚礼上,宾客要求新人报告恋爱经过,熊希龄坦然承认:“与毛女士的结合完全为事业。”熊所说的事业,是指他一手创办的香山慈幼院,他看重毛彦文曾留学美国学习教育,可以协助他的慈幼院事务。当然,完全为事业而结合的理由似乎有些堂皇,毛彦文的性情和品格也是熊希龄所欣赏的,毛的温和多情、坚强独立,富于牺牲精神(毛彦文一直负担三妹一家的生活),这些都让熊希龄十分敬重。

因为香山慈幼院的事业,熊希龄和毛彦文夫妇和青岛还有过一段未了的缘分。他们曾经两次来青,一次是1936年夏天,中华慈幼协会在青岛开年会。第二年春天,他们应青岛市长沈鸿烈之请来青岛筹建青岛婴儿园事宜,这一次他们打算在青岛长住,并在福山支路十二号租下住宅,于6月初将家从沪迁青。然而卢沟桥战事忽起,沈鸿烈担心熊希龄夫妇的安危,再三劝说他们离青返沪,刚刚起步的青岛慈幼项目也付之东流。

毛彦文的情感归宿虽然来得晚,所幸的是老夫少妻,琴瑟合鸣。婚后,熊希龄和毛彦文互称“彦爱”、“秉爱”,从熊题赠给毛的大量诗词中可看出他对这位新婚妻子深厚缠绵的爱意。他们“整天厮守在一起,终日缱绻不腻,彼此有说不完的话,此种浓情蜜意少年夫妻亦不过如此。”在青岛时,他们经常步行至海滨去观海赏月,两人坐在海边礁石上,依偎私语,“水声潺潺,明月如镜,天地之大,一似仅吾二人为最有存在之价值。”

然而命运弄人,这段美满婚姻不足三年便因熊希龄在香港的骤然离世而匆匆结束,留给毛彦文是无尽的哀思和一生的牵念。

在《往事》里有一篇毛彦文于他们结婚十周年纪念日时写下的长文“十年流水帐”,深情回忆了她与熊希龄相知相伴的短暂而幸福的时光,以及熊希龄去世之后她的孤苦无助,令人动容。

此后毛彦文继承先夫遗志,将全部心力投入到香山慈幼院的运作中。

一九四九年风雨飘摇之际,毛彦文仓皇离开上海来到台湾,后为谋生又在美国漂泊多年,直到1961年回到台北定居。之后的三十多年间,毛彦文动过五次大手术,看着身边亲人和好友一个个离她而去,留下她孑然一身,寂寞独居。毛彦文在自传中说“我平生最爱家”,可她平生拥有的最完整幸福的家庭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她半生致力于慈幼事业,却没有自己的儿女,不得不让人感叹命运的残酷。

1999年10月,这位见证了一个世纪的家国变迁、经历了坎坷情路的老人走完了她漫长的一生,那些往事,那些曾经的爱恨情伤成为后人口中永远的传奇。

我们上次说到了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求婚仪式,今天婚礼纪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最浪漫的求婚仪式是什么样的,不同样式的求婚仪式,各种风格的浪漫,总有你喜欢的那一种。一、最浪漫的求婚仪式——惊喜1、秘密相册求婚平日里喜欢记录二人世界美好细节的话,那么在经过时间的沉淀后,相信你的相机和手机里应该已经有许多关于恋人的照片了,在情人节的时候,整理一组有个性、搞怪、搞笑、可爱的照片,洗出来送给她,在最后一页加上钻戒的照片,在她疑惑之时,送上那枚真正的钻戒。2、后备箱求婚情人节的时候在汽车的后备箱中布置一些鲜花彩灯,然后去接她下班的时候,请她去后备箱帮忙拿些东西,在她掀开后备箱的那一瞬间,就是世间万千美好绽放之时。后备箱求婚3、花园告白求婚如果你比较有钱的话,也可以布置一场梦幻的花园告白求婚,这个求婚方式之所以需要钱,是因为你首先得有一块地,然后在上面种上一些玫瑰花,或者是女友喜欢的花种,按照求婚告白的话语来布置播种的位置,然后精心培育,等到它们开花之时就是你求婚之际。二、最浪漫的求婚仪式——感人1、登山日出求婚情人节可以和心爱她一起去爬山,相扶上山顶,最终看到日出的感觉,就好像两个人一起经历了万千磨难,笑看风风雨雨。趁着看到日出,赶紧掏出准备好的求婚钻戒向她求婚,相信她一定十分感动。2、公园花海求婚现在很多公园会设计大片的花海,可以在花期的时候,邀请她一起赏花,在花的海洋之中,单膝跪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戒指,梦幻求婚,就这样简单。

你好,浪漫求婚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视频表心意  两个人一起窝在沙发上看电视,应该是不少情侣们的日常。在这样温馨甜蜜的日常中加入一些惊喜,通过现在智能电视的投影投屏功能,播放男生们早就制作好的求婚告白视频,相信也会给女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动。 

2、送她回家的路上求婚  当你在送你的女友回家时,可以临时去路边买一束玫瑰花,然后再把这束玫瑰花拿到女友的面前。此时的你千万不要忘了单膝下跪,然后拿出钻戒和她求婚。也许这个时候你的女友会感到很奇怪,但是你只要向她表明你的心意,就可以得到她的认可。 

3、精灵般的求婚  夏天也是萤火虫的季节,如果你的城市有萤火虫,一定要带着她一起去看一看这属于大自然的浪漫,像上海最近在周浦举办的萤火虫节,虽然更多的是灯光点缀,但是也显得格外的浪漫,作为求婚之地也非常的适合,当然,如果你们找一片幽静的森林,静静的在树荫下一起散散步,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呼吸一下最清新的氧气,迎接你们爱情新的旅途,两者都显得特别清新 

4餐厅求婚很多人觉得在西餐厅里面求婚是不是太俗气了,这种方式在电视剧里面出现太多次了,不过我们在中间加上一些创意就会变得非常的独特。你可以提前到西餐厅和他们负责人沟通一下,让他们可以帮忙一下把氛围给烘托起来,比如突然在投影中出现你的求婚小视频之类的。5旅行途中求婚,很多害羞的女孩不喜欢搞大阵仗的求婚仪式。所以你可以选择在两个人旅行的时候,在一个房间里进行求婚。这个房间当然要布置得非常浪漫,播放着浪漫的音乐,背景也可以是星空或者日出日落,总之就是看你对象喜欢什么样的就选择那种场景。然后变魔法般地拿出玫瑰花和求婚钻戒。这个方法虽然简单,也不乏浪漫创意。  

6、情人节求婚  浪漫的求婚不一定是在一个高档的豪华餐厅,也不需要去风景特别优美的户外,只要男生的心意到了,有时候在家里求婚,更容易营造一种浪漫的氛围,也容易打动女友。可以在情人节期间,男生可以策划一场小型的宴会,邀请几个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和家人一起参加,然后再宴会期间突然向女友求婚,包括女友在内的其它人都不知道你的想法。这种惊喜不亚于任何一种求婚方式。

  古代风俗百图

  http://tiebabaiducom/fkz=457902430

  背冰亮膘是流传在山西南部永济县境内的一种奇特的民间风俗活动,当地人给它起的名字就是“背冰亮膘”。

  “背冰亮膘”是由一百零八个小伙子组成八卦阵的队形,踏着鼓点,不断地变换队形并进行表演。这些小伙子,身着短裤,头裹红色绸巾,手敲铜锣,光着脊梁背着从黄河里捞起的大冰块。小伙子们胸部、胳臂、腿上的肌肉都裸露着,丰满的肌肉,健壮的体魄造成了一种特有的、罕见的健美气氛。

  “背冰亮膘”的传统民间文艺活动在山西南部的永济县由来已久。这种活动,原本是一种祭祀活动,一八五三年五月,太平天国将领林凤样、李开芳率部两万余人从扬州出发北伐,一路上突破清军的堵截,经过安徽、河南等省来到山西的南部。一天,北伐的太平军遇到险情,前有清军的火龙阵阻挡,后有追兵逼近,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永济县首阳长旺村的村民相福禄自告奋勇,率领二百名精兵,化装成绵羊,将冰块投入火阵,为北伐的太平军打开了通路。为了纪念,长旺村每年正月十五前后举办“背冰亮膘”活动。而且,这种“背冰亮膘”活动都要沿着黄河边行进。一边是汹涌澎湃的黄河,河床中滚动着冰凌,岸边是踏着鼓点、光着膀子的“背冰亮膘”队伍,真可谓是有趣之极,令人咋舌。这种风俗代代相传,一直至今。如今,已成为这里的传统民间活动。而且,这种活动已经注入了现代体育锻炼的色彩。

  据说,凡是参加“背冰亮膘”活动的人,一年四季都不会生病。可以想象得出,冰冻的冰块放在人的背上,而且又在每年正月十五这尚未解冻的黄河岸边,可见这些小伙子们的体魄是何等健壮。

  “背冰亮膘”,是对当地年青人体质、力量、抵抗寒冷能力的严峻考验。如今,“背冰亮膘”活动仍在晋南地区的永济县境内流传着,每逢正月十五,这种活动就加入了“闹红火”的行列中。http://baikebaiducom/view/928580htm

  山西婚礼习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自古以来,山西的婚姻礼仪要合八字,求婚、定婚、成亲,仪式繁多,其中不乏有浓郁地方色彩的礼俗。 结婚要选定良辰吉日,男女双方亲家各自设筵席招待亲朋好友其中有几个有趣的习俗:

  鸳鸯饺:

  婚礼当天,出嫁的女儿要在家吃一餐饺子这饺子的形状很特别,饺子的两头再对折,形状像一个元宝我们当地俗称"鸳鸯饺",饺子必须要由儿女双全的亲戚邻居来包,取意吉祥而女儿吃饺子的数量,必须大于自己的年龄数

  上头与开脸:

  出嫁前夕,女家还要给女儿“上头”和“开脸”。“上头”,即改变头发式样,把辫子盘成发髻。“开脸”又叫“开面”,其实是新娘进行美容修面,并以此表示少女时代的结束。一般是请一个“全福人”,即公婆、父母和丈夫俱在,儿女双全的年长妇女,由她用细丝线绞去姑娘脸上的汗毛,并修细眉毛,剪齐鬓角。“上头”,“开脸”之后,女方要宴请本族尊长和邻里乡亲,同时款待即将出嫁的女儿。民间认为,女儿一上头,就是人家的人了,娘家须以客相待,所以筵席非常丰盛,女儿也被安顿在筵席的首位。尊长、邻里除对待嫁的姑娘表示祝贺外,还要嘱咐她一些尊敬公婆、侍候丈夫以及处理好妯娌、姑嫂关系的道理。

  洗脚不带土:

  女儿吃完饺子后,要由女方的姐姐或长辈洗脚,并坐在闺床上母亲缝制的新褥子上,不再下床,直至新郎来迎娶女儿出嫁离家时,山西各地都有不带娘家土的习俗。民间认为“土能生万物,地可产黄金”,怕带走了土会带走娘家种庄稼的好运气。这自然是农业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女儿出嫁时,要在炕上换上新鞋,然后由哥哥或舅舅背上或抱上轿;或者坐在椅子上,由人抬上轿不管怎样出门,反正是脚不沾地。

  哭婚:

  女儿在出嫁前,山西各地大多有“哭嫁”的习俗,人称“媳妇哭,娘家富”。据民俗学专家研究,这一习俗的起源与远古时代的“抢婚”有关,后来女子被掠夺时的哭诉才逐渐演化为婚俗中的“哭嫁”。这不是乐极而悲,往往有其真实的内容。一般是感叹无忧无虑少女生活的结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眷念兄嫂弟妹及与女友的友好相处之情,同时对为人妻、媳的人生转折甚感惶惑不安。如果对婚事不太满意,感到委屈,更要借机发挥,大哭而特哭一场。新娘的母亲、女友与家族中的女眷,一般都要陪哭。

  藏鞋:

  迎娶的队伍到来后,女方的家门往往由新娘的妹妹或女友们紧闭、关锁。一方面显示女方家族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亲者。迎亲者怕误了时辰,只有付“开门钱”了事。吕梁柳林一带,迎娶队伍到女家门口时,要把一只羊赶在前头进门,俗称“撞门”。在浮山,有一种叫做藏鞋的习俗在新郎来迎娶之前,女眷要将新鞋藏在隐秘的地方,以拖延新娘出门的时间,表现对新娘出嫁的不舍新郎要在闺房中寻找鞋子,一般都找不到,所以只有付"红包"给女眷喽

  跨门槛与踩火盆:

  这个习俗很多地方都有,不多说了!

  "枣生贵子":

  在新娘跨进新郎家门时,亲戚朋友要将红枣,花生,大豆麦粒,红豆等撒向新娘取意"五谷丰登,红红火火,早生贵子"红枣代表"早",花生就代表"生"啦新房的枕头中一般也藏有这些东西,并且还会有面蛇娃,面兔娃据说面兔娃代表女孩,面蛇娃代表男孩 在我家乡晋南浮山一带,求子迫切的人家,讲究在别人结婚时,索要和偷取新房枕头中象征男孩、女孩的面蛇娃、面兔娃

  抹黑与抹红

  在运城地区的运城市、永济县、芮城县等地,流行着一种奇特的风俗,那就是儿子结婚时,要给父母抹红和抹黑。 在儿子生下小孩以后,也要给小孩的爷爷、奶奶抹红或者抹黑。这种抹红或者抹黑,带有一种喜庆色彩。

  一般抹红或抹黑时,都由同辈人去完成,而不是由下辈、晚辈去给抹。同辈人抹时,男子给男子的同辈抹,女子给女子的同辈抹。

  这种红的或者是黑的颜色,一般都比较随意。比如黑色,常常是用手在黑烟熏成的黑锅底上抹一把,为了避免被抹者马上洗掉,还常常要在手上沾些油,在黑锅底抹一把,再给同辈的脸上抹上去。

  这种抹,常常是对方不太防备的时候进行的。比方说,张大爷的儿子结婚,李大叔前来贺喜,李大叔对张大爷说:“大哥,添喜了,你们家添人进口,喜事喜事。”就在说话中间,李大叔已经伸出带着黑的掺了油污的手,给张大爷抹了上去,趁张大爷不防备时已经完成了任务。

  在我们这里,不仅要给男方父母抹黑抹红,并且要让父亲装扮成女人的模样,而母亲装扮成男人的模样这种化妆也颇为有趣简单母亲系个白头巾,就很像个男人了,父亲则带上红纱巾,描了眉,涂红了嘴,把红辣椒串成串,戴在耳朵脖子上,就是耳环和项链了

  无论是抹红和抹黑,都有着开玩笑、添彩、增加喜庆的意味。这种民情风俗,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http://bbsajhjcomcn/viewthreadphptid=109154

  明熹宗册封“龙凤面”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else/1100671693_dijiangandmeishi/85shtml

  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

  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做“重九”。据三国时的曹丕在《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出题日月并应,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上朔至汉初。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戚夫人身边—位姓贾的宫女也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她对乡里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百姓们听了纷纷仿效起来,自此,重阳节成为习俗,每年到了重阳节,都要开展几项活动。

  重阳节插茱萸。古人以为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灾消难。唐代王维在《九月九日忆东山兄弟》一首七绝中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诗人于少年重阳登高时,怀念故乡蒲(今山西永济县)地的亲人而作的名诗,记载了古代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风俗。朱放在《九日与杨凝崔叔登江山上有故不往》一诗中也有:“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的诗句。至于储光羲在《登戏马台作》一诗中所云:“天开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写南朝宋武帝刘裕在重阳节宴群僚于戏马台,把茱萸当作犒赏。

  重阳吃“重阳糕”。重阳糕就是用粉面蒸糕,辅料有枣、粟或肉。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高,象座小宝塔,上面还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的意思。

  http://wwwchaofengorg/article/detailaspid=6026

  山西永济http://hibaiducom/%D3%C0%BC%C3guotian/blog/item/89527d1fa6f6a109314e1523html

  永济旅游网http://yongji-tournet/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575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