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风俗习惯

满族风俗习惯,第1张

满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富取博收外来文化并善于融汇创新的民族。满族的风俗习惯很有特点。

服饰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过去,满族男人冬季穿长袍,有的加外衫,套马褂,穿皮、棉、毡单脸厚底鞋,戴毡帽头,三块瓦狐皮或羊皮皮帽,春、夏、秋三季穿长衫,外套单夹马褂,内穿汗褟、背心。女子冬穿棉旗袍、套坎肩,春、秋穿夹旗袍,罩坎肩,普遍加绦子(右开襟)襟上,袖口镶五颜六色的双绦子。梳旗头、戴耳套、穿棉、单带脸勾云、绣花厚底鞋。满族姑娘临出嫁前绣门帘、枕头顶,做许多绣花鞋。

居住 满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适应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满族农村房屋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均在东端南边开门,形如口袋,俗称“口袋房”,便于聚暖。东西各有厢房,配以门房,这便构成通常所说的四合院。房屋多为起脊砖瓦房,俗称“海青房”。房柱皆插地,门向南开,高大宽敞。房内正对门一间谓堂屋,又称外屋,设厨灶锅台、水缸,灶通西内室火炕,火炕,满语称“土瓦”。从堂屋西墙开门为里屋,为南、北、西三面构成“万字坑”或“蔓枝炕”。满族尚右,西墙供祖宗牌位,不住人,下通烟道。南北对面炕。上铺炕席,或糊炕纸刷油。炕梢置衣柜,柜内装衣物,柜上叠置被褥、梳妆用品。夜间长辈居于西屋南炕,北炕分居兄弟子媳。为御北方寒冷,有的还建有火地。屋外西山墙头砌有圆形烟囱(满语称为呼兰),高出房檐数尺。烟囱根底有窝风窠,以挡逆风。南北墙上有窗,窗户纸糊在窗棂外,窗棂及门上亮子窗棂构成各种图案。窗户分上下两扇,上窗可用棍支起通风。

礼仪 满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满族人见面或拜见客人,有各种礼节,其中有打千礼、抚鬓礼、拉手礼、抱见礼、半蹲礼、磕头礼等。其中,打千礼、抱见礼、磕头礼主要为男人所用,其他则用于妇女。打千礼用于晚辈对长辈、下属对长官,抱见礼是平辈之间用,晚辈对长辈也可用,不过晚辈要抱长辈的腰,长辈抚晚辈的背,等等。现在,有些繁琐的礼节已被简化。 满族尊老敬上的传统更为明显。晚辈每日早晚要向父、祖问安,途中遇长辈人要让路,吃饭时长辈先坐先吃。满族重感情讲信义,对宾朋真诚相待,有客人必设宴招待,所允诺之事必全力去做。

婚姻 满族传统的婚姻仪式较为复杂,大致经过通媒、放定、纳彩、过箱、迎亲、拜堂、拜祖、分大小、回门等程序。 通媒即由男方家请媒人向女方家求婚,两家都同意后便放小定,即男方家赠如意或钗钏诸物为定礼。然后是定婚,即选择吉日,男方家及其亲戚往女家问名,女家设宴款待,男方家长致辞求婚,女方家同意后,才算定下婚事。此时男方要拜女方家神位及其长辈。定婚后要过礼,也是选择吉日,男方家送衣服、绸缎、羊、鹅等礼物。男方家还要赠银两钱财。此时要议定婚期。进入迎亲阶段,女方家在婚期前一天陪送嫁妆,俗称“过箱”,新郎要往女家致谢。迎亲时,新郎在迎亲队伍的陪伴下赶着彩车迎亲,在途中两车相错时,新娘的哥哥将新娘抱上新郎家的彩车,俗称“插车”。新娘至新郎家,换车乘轿,花轿落地,新郎要虚射三箭。新娘蒙红盖头下轿,与新郎站在事先摆在院中的天地桌前,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即拜天地。拜完后撤天地桌,新娘进入临时搭的帐篷,谓之坐帐。坐帐时“开脸”,换头型。坐帐后,新娘跨过马鞍进洞房,新郎用秤杆揭去盖头扔到房檐上。夫妻饮交杯酒,吃合喜面、子孙饽饽,众人闹洞房。在婚日当天晚上,新郎新娘要拜祖宗。婚后第一天,新娘给夫家亲戚装烟敬茶,拜宗族,认明辈分,谓之分大小。一般在结婚三日之后,夫妻同回女方家,拜见娘家人并拜祖宗。婚后一个月,新娘回娘家住一个月,谓之住对月。到了这时,婚娶仪礼乃告结束。

育儿 满族的育儿习俗比较特殊。生男在门左挂弓箭,生女在门右挂彩色布条,娘家送一个悠车。生儿三天时,亲朋送贺礼,俗称“下奶”。并举行洗礼,称“洗三”。满月时要请客人来“做满月”,并将弓箭或布条取下挂在“子孙绳”上。百日时,要用从各家要的彩布条编成锁,称挂锁。周岁时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仪式,让孩子“抓周”。至今在一些满族聚居区仍然保留“下奶”、“洗三”、“做满月”、“抓周”等传统习俗。

丧葬 满族的丧葬以土葬、火葬为主,土葬和火葬历史都很久远。在满族入关前以火葬为主,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经常迁移。另外,八旗将士在清初战死较多,尸骨不便送回故里,所以多用火葬。满族入关后逐渐发生变化,从火葬与土葬并用发展为以土葬为主。丧葬仪式是,死者临终前穿寿衣,多为长袍、马褂,为单数。屋内停灵,一般在7日之内。用木板做成灵床,头西脚东。灵幡用3尺左右的红布制成,上缀以黑穗,悬挂在院中高杆上。满族人用的棺具形状特别,上部隆起,上宽下窄,称“旗材”。 停灵期内合家举哀,举行祭奠。入殓时棺内放金银等物,贫者用金银箔元宝代替,口含铜钱或玉器,灵具放在院内灵棚内。出殡多选阴历单日,抬灵有16杠、32杠、64杠之分。出殡后要感谢帮忙的人并请吃饭。下葬后,每7天到坟上烧一次纸,连烧7次。百日时要烧百日,周年时要烧周年。满族烧纸是将纸叠成口袋状,俗称烧口袋。清明节要上坟,烧口袋和插佛托。近30年来,满族的丧葬又改为火葬为主。但祭奠亲人的仪式仍然保留了许多古老传统。

禁忌 满族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比如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种不敬行为。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他们长期生活在气候寒冷的漠北草原,社会风俗与汉人截然不同,入主中原后,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互相吸收、融合,虽然蒙古人的社会风俗有了一些变化,但是大体上仍保留着本民族的特色。

  一、饮食

  蒙古族的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1世纪以后,蒙古族的饮食便大致形成三大类,即肉食、奶食、粮食。

  蒙古人生活在漠北草原,马、牛、羊、骆驼是他们的生活必需,肉食为常餐,因此他们的饮食生活自然与此有关。肉类食品主要是羊肉,平常很少宰牛,因为牛要产奶,向人们供应奶制器。而马除了供人骑乘外,也可提供最富营养的奶,除非大祭,他们不再杀马。他们也没有养猪的习惯,因此不吃猪肉。蒙人的一匹壮马,可养三人。凡有一匹马者,必有羊六七只;有百匹马者,必有羊六七百只。在出征中原时,将羊吃尽后就射兔、鹿、野豕为食,所以即使出师十万之众也不用携带粮食。据说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将士在行军途中,用铁支架,烧烤整羊吃,这或许就是现在烤全羊的雏形。而且他们的食肉方法最初不甚讲究,肉多以半熟充饥。

  蒙古的奶制品主要是忽迷思,即马奶子,这是蒙古人夏天的主要食品。此外,还有用鲜奶经过加工制成的奶酪、奶油、奶干。这些加工产品,有的像粮食一样储存,以供常年食用。蒙古人以白为尊,而奶食色白,象征纯洁,故他们视乳为高贵吉祥之物,称奶食品为白食。以奶制作的饮品主要为奶茶、酸奶和奶酒。奶酒是蒙古人的主要饮料,以马奶酒为最好,营养价值也最高。

  另外,兀良哈三卫蒙古各部牧民则以粮食为主要食物,之前牧民们饮食不用筷子,用手和木盆饮食以及盛饭菜,而到后来三卫则开始使用粗制的木碗和木勺了。由此也可看到,蒙古牧民的生活习俗与汉族民众的生活习俗已日益融合。

  二、服饰发型

  蒙古人的发型与众不同。据盂珙的《蒙鞑备录》记载,从成吉思汗至普通百姓,都剃“溶焦”。蒙古人大部分都不长胡须,但有些人在上嘴唇和颌部长有少量的毛发,并且他们很注意保护,不肯剪掉。

  蒙古人的帽子不但有男女之别,还有冬夏之分。冬帽有皮帽和毡帽,分圆顶与尖顶两种,其中圆顶带后檐,如箕形。夏天戴毡笠,其形状如钹,亦名钹笠,帽檐甚宽,可遮挡阳光,后部缀上布条护颈,以防风沙蚊蝇,帽顶有顶珠或雉尾。起初蒙古人戴的帽子没有前檐,忽必烈因日光强烈而无法睁开眼睛,多有骑射之苦,便告诉给察必皇后,皇后在帽子上加缀前檐(《元史·后妃传》)。蒙古的女性则冬戴皮帽,夏披纱巾。 蒙古人无论男女,服装都根据同一式样裁缝。“他们至少要做两件皮袍过冬,一件的皮毛内向身子,另一件皮毛向外抵御风雪。后一类经常是用狼皮、狐狸皮或狒狒皮制成。但他们坐在屋里时,他们穿上另一件轻便的袍子。穷人用狗和羊皮来制作外面的袍子。”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近取金、宋,远法汉、唐,开始对服饰方面进行规定,参考了汉人的服饰,但也只是皇帝及国戚贵族、王公大臣们的服饰有了一些变化,一般蒙古人的服饰大体上仍保留着原来的样式。

  三、居住

  元朝的刘秉忠为元朝设计规划了两座都城:元上都与元大都。元上都一般被称为草原城市,元大都的总体设计则基本上遵循了《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的原则和《周易》中象天设都、阴阳八卦的理念。“匠人营国”的王城规划完全采用了井田制的方格网系统,是以“夫”为基本网格,“井”为基本组合网格,经纬涂(阡陌)为坐标,中经中纬为轴心的城市规划方法。大都城的街道都有统一的标准。南北与东西街道相交形成一个个棋盘格式的居民区。连马可波罗都忍不住赞美:“其美善之极, 未可言宣!”

  而传统的住所便为我们熟知的蒙古包了。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住所,呈圆形尖顶。通常用羊毛毡子一层或二层覆盖。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蒙古包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牧区夏季用的,为转移式,一种是冬营地半固定式的。蒙古包的顶端有个口就是天窗,可以通烟通气,又可以采光。

  

中国传统婚礼是华夏文化的重要部分。古时于黄昏举行,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故称。古代婚礼有六: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在《礼记·昏义》篇对中国古代的昏礼的形式及意义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婚礼是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身穿"凤冠霞帔、状元服"的中式婚礼,"追寻文化根源、重视传统民俗"成了现代人的新“时尚”,这就是中式婚礼

扩展资料:

婚嫁习俗

相亲相爱交杯酒

1、喝交杯习俗:酒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喝“交杯酒” 是婚礼上重要的仪式之一。习俗起源于秦代,据史料记载,新郎,新娘各执半瓢饮酒,属意两人合二为一、相亲相爱、百事和谐。到了唐代才将容器换成酒杯,属意还是一致,象征着永结同好,同甘共苦的深意。

2、切婚礼蛋糕习俗:新娘和新郎要隔着糕饼接吻。将各种糕点混在一起,在加盖一层雪白的糖霜,就成了现代的婚礼蛋糕。新郎和新娘必须一起切下第一块蛋糕,不能一个人切;面包屑幸运,单身需把蛋糕的屑带回家,放在枕头底下预示吉祥

3、抛洒彩色纸屑习俗:抛洒彩色纸屑风俗起源于意大利,凡参加婚礼的人,要向新人撒一把五彩缤纷而细小的糖果,祝福新人过着甜蜜的生活。而后,改为撒彩色纸屑。

4、送菜和抬嫁妆 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家要请宗亲将红单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妆奁、家俱等带回男家。

参考资料:

婚嫁

郑俊英

《我们结婚了 第五季》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MPQBfI7ODoQXrO-p3Wl6w

pwd=29rp

 提取码:29rp    

《我们结婚了》,是以艺人“结婚假想”为卖点的实境综艺节目。始于2008年2月6日韩国MBC电视台制作的新年特别节目,之后发展为固定节目,于2008年3月16日正式首播。

服饰礼仪

瑞典的传统民族服装是,男子上身穿短上衣和背心,下身穿紧身裤子。少女一般不戴帽子,已婚的妇女则戴式样不一的包头帽。在正式礼仪场合,男子一般是西装革履,加上一件长外套;女子一般是西服上衣配短裙,或穿低胸露肩的长裙。

仪态礼仪

瑞典人在与客人交谈时,一般保持12米左右的距离,他们不习惯靠得太近。他们喜欢在交谈时直视对方,认为这是尊重对方的表示。

相见礼仪

在瑞典,熟人见面时都会主动打招呼,并互相问候。与外国客人相见时,通常以握手为礼,有时也行接吻礼,在一般情况下,互不相识的人初次交往时要作介绍。其介绍的原则是把男子介绍给女子,把年幼者介绍给年长者。

餐饮礼仪

瑞典人习惯于欧式西餐,以面食为主,爱吃烧卖,面包,对香肠,牛肉等也乐于食用。参加瑞典人主办的宴请活动时,要按主人排定的座次入席,同时要注意帮助座位旁的女伴入座。用餐时不要发出响声。一定要等到主人,年长者或比你级别高的人向你敬酒后才能向他们敬酒。

喜丧礼仪

瑞典人婚礼有宗教婚礼和非宗教婚礼两种形式。宗教婚礼一般按福音路德教的礼仪进行,非宗教婚礼则由法官或其他有权主持婚礼的人主持,同时要有两位证婚人。

瑞典的节庆活动很多,主要有圣诞节,元旦,仲夏节等。

商务礼仪

瑞典人办事沉着冷静,计划性强,与外国人交往时很重礼仪。进行商务活动的最佳时间是2-5月,9-11月,由于当地冬季漫长,大家格外珍惜夏季,7,8月往往休假,所以在此期间不宜找他们洽谈生意。

旅游礼仪

瑞典人喜爱安静幽雅的环境。他们养成了自学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即便马路上没有来往的车辆,但只要亮着红灯,他们也决不会横穿马路。

在瑞典坐出租车,电车时,如携带了行李,需另缴行李费,行李费根据行李大小而有区别,车子小费是10-15%

免税政策

入境时最多可免税携带价值1700克朗商品。游客可以携带旅途中使用的药品。20岁以下游客禁止携带酒,18岁以下游客禁止携带烟。

酒:最多可免税携带1公升白酒和2公升葡萄酒或2公升啤酒。

香烟:最多可免税携带200支香烟,或100支细长雪茄,或50支雪茄,或250克烟丝。

货币政策:携带货币数量没有限制。

退税

在瑞典,商品的增值税为25%,如果在任一家全球回报集团成员商店购买价值200 克朗或更多的商品,最多可得到18% 的退税。

商品和纪念品

水晶器具: 科斯塔-博达和奥雷弗斯的水晶制品世界闻名。

达拉纳马: 19世纪40年代达拉纳地区的第一只木制雕刻马艺术品问世。

其他: 诺贝尔巧克力、绝对伏特加和小龙虾在夏季很受欢迎,国际家具店宜家业举世闻名。

瑞典旅游:风俗习惯

第3楼 2006-04-30, 23:58

禁酒

瑞典是禁酒的国家。在家饮酒需持特许证去指定地购买,并交纳可观的税款。

宴请

在瑞典乡村,每逢大型集会,村民们往往把所有的菜肴摆在长条桌上,来宾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各取所需”。这种宴会一般安排在傍晚。应邀赴宴的客人,准时入室后,需给女主人献上一束鲜花,进餐时,有一套规矩。

离婚

关于离婚,多数瑞典人信奉的路德教派不反对再婚,加之结婚手续简便,离婚手续也简便,所以瑞典人视离婚和再婚为寻常之事,无可非议。久而久之渐成传统,延续至今。

节庆

新年到来之际,瑞典人于除夕之夜要唱祝寿歌、守夜。元旦清晨,每家都由最年轻的妇女穿上白色衣裙,系上红色腰带,头顶点上蜡烛的冠冕,专门用食物招待光临的宾客。

每年4月30日~5月2日是春天的庆典。瑞典人在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备下丰盛的餐点,围坐在一起,开怀畅饮,共庆春天的来临。入夜后,人们在涂以红色的木桩上缀满色彩斑斓的花朵和一片片绿叶,大家围着这象征着春天来临的“五月树”,跳起欢快的舞蹈。

每年6月24日是瑞典传统的仲夏节。这一天昼长夜短。太阳高悬天空,迟至午

夜时分方徐徐落下。时过不久,朝阳又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这就是奇妙的“白

夜”。在促夏节,青年男女围绕着鲜花、彩带装饰起来的木桩,欢歌起舞,通宵达旦,庆祝光明和万物繁茂。

12月13日又是瑞典传统的露西亚女神节。瑞典人传称露西亚女神在每年12月13日夜晚降临人间,给人们带来光明。在斯德哥尔摩,这一天,太阳直到上午9点钟才迟迟升起,而到下午3点钟便早早落下,但从此以后,漫漫长夜便日见缩短,而光明的白昼则一天长似一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799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0
下一篇2023-07-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