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熊和小熊猫有什么区别?

浣熊和小熊猫有什么区别?,第1张

一、科属不同

浣熊浣熊是浣熊科浣熊属的动物。

小熊猫小熊猫是小熊猫科小熊猫属的动物。

二、大小不同

浣熊:浣熊的体长为40-70厘米,体重在35-9公斤之间。

小熊猫:小熊猫的体长为40-63厘米,体重一般约为5公斤。

三、头部不同

浣熊:浣熊的头部眼睛周围有一圈深色皮毛,耳朵略圆,上方为白色毛。

小熊猫:小熊猫的头部短宽,鼻上部、两颊、眼眉上都有白斑。

四、尾部不同

浣熊:浣熊的尾部有黑白环纹,也有少数为黄白相间,大约5-7个。

小熊猫:小熊猫的尾部粗长,不能缠绕物体,尾上带有深浅相间的环纹。

-浣熊

                        -小熊猫

小熊猫和浣熊属于不同科属的两种物种,两者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外形特征、分布范围、生活特性等方面,详细信息如下:

1、外形特征:小熊猫外形像猫,但较猫肥大,全身红褐色。圆脸,吻部较短,脸颊有白色斑纹。耳大,直立向前。四肢粗短,为黑褐色。尾长、较粗而蓬松,并有12条红暗相间的环纹;尾尖深褐色。蹠行性;前后足均具5趾;无性二型。而浣熊最大的特征是眼睛周围的黑色区域,与周围的白色的脸颜色形成鲜明对比。耳朵略圆,上方为白色毛,通常颜色深浅的灰色,也有部分为棕色和黑色、淡**,及罕见的白化种。浣熊尾长,有黑白环纹,也有少数为黄白相间,大约5~7个。

2、分布范围:小熊猫原生种主要分布在不丹、中国、印度、缅甸、尼泊尔等地。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藏(喜马拉雅山南坡)、云南、四川等省。而浣熊原产于伯利兹,加拿大,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美国等北美地区。

3、生活习性:小熊猫主要生活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中有竹丛的地方。这些地区常年气温夏季一般在25℃以下,而冬季则在0~10℃之间。活动区域较大,在夏季小熊猫多在阴坡有溪流的河谷活动,而到冬季则在阳坡河谷盆地,在降雪后甚至下到村庄附近的草坡、灌丛活动。尤其喜好在向阳的山崖或大树顶上晒太阳。

而浣熊喜欢栖息在靠近河流、湖泊或池塘的树林中,它们大多成对或结成家族一起活动。浣熊白天大多在树上休息,晚上出来活动。 经常在树上活动,巢也筑在树上。白天它们在空心树和岩石或地面上的洞中睡觉,当受到黑熊追踪时,它就会逃到树梢躲起来。到了冬天,北方的浣熊还要躲进树洞去冬眠。

4、繁殖方式:小熊猫一般在早春3~4月间发情,妊娠期为117~122天,于5~7月产仔,每胎2~3仔,偶有4仔的。由于小熊猫繁殖力较强,所以在自然情况下,种群的比例往往是幼体多于成体,年青的多于年老的。

而浣熊的交配季节为1或2月,妊娠期是63~65天,每年生产一次,在4或5月产下幼子(受天气影响),一胎3~7个,但通常是4个。

扩展资料

小浣熊别称的由来:

小浣熊干脆面曾伴随很多人度过难忘的童年,包装袋上的小浣熊憨态可掬,形象各异,令人喜爱。鉴于小浣熊干脆面超强的“群众基础”,于是不少人又将小浣熊称之为“干脆面君”。

但包装袋上的小浣熊形象更像是小熊猫,与浣熊形象有差距,属于食肉目小熊猫属,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以及不丹、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等周边国家,以竹笋、果实和昆虫为主食。由于它的长相与浣熊相似,而且也有吃东西之前洗一洗的习惯,所以经常容易被误认为是浣熊。

参考资料:

:浣熊  :小熊猫

浣熊学名也叫Procyon lotor,事实上字面意思就是Washing bear,其实它的中译名也同样有这个巧思,浣这个字在中文的意思也是洗涤的意思  在人们看来,浣熊好像是个严重的洁癖症患者,只要它在有水源的地方进食,都会把手里的食物放到水里左搓搓右搓搓,好好洗干净了再吃掉   其实早在1961年的英国伦敦,当地的伦敦动物园的研究人员把浣熊爱清洗的食物的事情做了研究,他们想知道,浣熊是否和人类真正的通过以清洗食物的方式来减少寄生虫和细菌感染的风险。      在这次的研究中发现,浣熊洗肉类食物比洗植物的频次更高,但右个很奇怪的事情是,浣熊不会洗蚯蚓(干脆面是怕蚯蚓会在洗的过程中溜走咩)。

研究还发现如果浣熊没有临近水源的情况下,会以干搓的形式将食物倒饬-遍再吃,所以对于研究人员来看,浣熊并不是有意识的去清洁食物。

不过并不表示这个实验是没有意义的,科学家有提出另一个假设,那就是浣熊唾液腺分泌不发达,它们需要通过将食物浸湿的方式增加水份来帮助进食。

当然这个假设也被推翻,最终的研究结果表示清洗食物只是帮助浣熊在爪子的触感上得到提升从图上可以看到,浣熊的前爪在掌部没有毛发的覆盖,和灵长类动物一样,上面布满了敏感的神经,感知冷暖疼痛。通过前掌的触摸可以知道物体的大小、温度、质感等信息。在之后的一个研究中,科研人员选取了136只浣熊来进行实验,实验的目的就是测试浣熊的触觉神经的敏感程度,当皮肤在湿润的情况下,神经的敏感度会显著上升。做个类比就让你们更容易理解,比如在你摘下太阳眼镜时,周围的光线会刺激你的眼睛,让你的眼睛更加敏感。而浣熊就是通过洗手的方式让水来刺激掌部神经,可以加强它对即将要吃的食物的感知。浣熊的触感比视觉要敏感得多。

研究还发现浣熊在抓取物体时会双手并用,不会像人类一样只用单手抓取,而且每个手,指也不会灵活的单独活动。

从图上可以看到,浣熊的前爪在掌部没有毛发的覆盖,和灵长类动物一样,上面布满了敏感的神经,感知冷暖疼痛。通过前掌的触摸可以知道物体的大小、温度、质感等信息。

在之后的一个研究中,科研人员选取了136只浣熊来进行实验,实验的目的就是测试浣熊的触觉神经的敏感程度,当皮肤在湿润的情况下,神经的敏感度会显著上升。

做个类比就让你们更容易理解,比如在你摘下太阳眼镜时,周围的光线会刺激你的眼睛,让你的眼睛更加敏感。而浣熊就是通过洗手的方式让水来刺激掌部神经,可以加强它对即将要吃的食物的感知。浣熊的触感比视觉要敏感得多。最终的结论就是浣熊洗东西为的就是帮助它提高手(爪)的灵敏度,帮助浣熊来感知食物。不过洗手的习惯也顺带降低了各类感染的风险~

首先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浣熊是臭的,这种动物的屁股附近的会分泌一些有强烈气味的物质,浣熊用这个方法来区分自己的领地,这种物质对浣熊来说没什么,可是对人类来说是超级臭。其实浣熊非常的聪明,你可能会说,要是养个宠物,肯定是越聪明越好,聪明才能跟人类有互动有交流。但其实聪明的动物一般来说好奇心都很强,喜欢到处钻,到处乱翻,一刻都停不下来,所以聪明和破坏性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而且这种动物就算不在家里饲养,破坏力也是很强的,野生的浣熊其实是非常适应人类城市生活的,因为这里有食物,人类丢弃的食品还有垃圾,都是它们的乐园,在这一点上浣熊和蟑螂老鼠这些动物倒是非常的像。

浣熊还会携带狂犬病毒,大家都知道,狂犬病毒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病毒,它会让人类患上狂犬病,而且一旦患上,几乎是没有办法医治的。浣熊这种动物在中国不太常见,要是有也是被当作经济动物或者是宠物来饲养,经济动物就是指那些有一定的经济利用和开发价值的动物,比如猪可以用来卖猪肉,这个就是经济利用。而在饲养浣熊的过程当中可能有少数浣熊会逃跑,所以在中国偶尔也能见到浣熊,但是它们实际上是生活在美洲的,主要是在北美洲,后来引进到了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地方。浣熊在英语里叫raccoon,raccoon最初是美洲原著民族的语言,最初的意思是抓握、洗涤的意思。

这个名字其实很好的抓住了浣熊的特征,那就是它那双特别厉害的手,浣熊的手指很长,所以它们手部的动作都很灵活。其次浣熊的手指触感非常的敏锐,不过这个敏锐并不全是手指的功劳,手指只是去收集信息,真正去处理这些信息,感受到触觉的是浣熊的大脑,浣熊的大脑里负责感觉区域有多达2/3的部分是专门用来分析感受的。真的是很难想象他们触碰到万物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应该是比我们人类的触感更丰富,更细腻。浣熊名字包含的第二个特点是洗涤,洗涤是浣熊另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行为,中文当中浣熊的名字也是根据这个特点取的,浣熊中的浣字也是洗的意思,因为人们观察到浣熊的总是先把食物放在水里洗一洗再吃。

长期的和人类生活在一起的浣熊甚至会随便拿个东西就往水里放,比如拿到了棉花糖也会放到水里洗一洗,洗过之后就没有了,再比如拿到了手机也会洗一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9585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1
下一篇2023-07-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