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老建筑——大德寺

昆明的老建筑——大德寺,第1张

       有次查阅资料的时候读到昆明市区现存有几处古塔,除了众所周知著名古塔的东寺塔与西寺塔之外,还有一处就是五华山上的大德寺双塔了,大德寺曾经是昆明市区内著名古刹之一,不过现在只有双塔遗存。虽然知道寺庙在历次战火和动乱中毁坏严重,但我一直很想去实地看看,看看那两尊屹立了500多年的佛塔。

      周六去红会医院看病,看完医生正好临近中午了,就索性在医院旁边的节孝巷吃了碗牛肉面,然后就可以顺节孝巷往西前去华山东路平政街去探访一下大德寺双塔。

      塔(Pagoda)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缘起于古代印度,称作窣堵坡,但是随着佛教传入古代中国,窣堵坡这种外来建筑形式与中国本土的楼阁建筑形式结合后,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发展,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交融之后发展形成了在佛教中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塔”这种东方传统建筑。塔根据形式又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宝箧印式塔、五轮塔、多宝塔、无缝式塔等多种形态结构各异的塔系,建筑平面从早期的正方形逐渐演变成了六边形、八边形乃至圆形,其间塔的建筑技术也不断进步结构日趋合理,所使用的材质也从传统的夯土、木材扩展到了砖石、陶瓷、琉璃、金属等材料。在14世纪以后,塔逐渐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因此按照经律系统,现存的塔可以分为佛塔和文峰塔,一个和宗教有关,一个与人文风景有关。

       节孝巷不长,大概也就200多米,东西走向,东头接青年路,一路顺应山势爬升之后西头连接华山东路。小巷子最宽的地方就4-5米,窄的位置估计只有3米。慢慢爬坡,发现沿途还残留着几栋老房子。居然还有典型的一颗印民宅被保留在昆明最繁华的闹市一隅。巷子中段有一所修葺过的青瓦白墙的一层四合小院,门口贴着文保标识,原来这里是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开放日是周一周三,准备下次找个机会进去看一看。

       穿过节孝巷来到华山东路,因为在路边是看不到大德寺的,所以借助百度地图我边走边找才找到了隐藏在一片老住宅区里的大德寺双塔。那是一片90年代初期的住宅区,门口没有任何标识,进入住宅区你才能看见住宅楼的空地中间有两个包着围网的古塔。据说是因为周围建筑地基开挖等原因,塔身出现倾斜了所以在加固,不过双塔这样包裹在绿色的围网里有四五年了,也不见有人修缮,只是用脚手架包围起来,挂上绿色围网而已,脚手架也是锈迹斑斑,一看就是很久没有开工过的样子。

       史料记载昆明大德寺始建于金代,原名“极乐宫”,在元朝大德年间大修并更名大德寺。到明成化己丑年(1469年),何永清于殿前建左右两尊浮屠,即大德寺双塔。大德寺双塔建成至今已经五百余年,塔的形制仿小雁塔,是13层密檐实心砖砌方塔,塔身每层四面均有佛龛,供奉佛像,并嵌有碑记。两塔高21米,东西相距27米。塔身本色为浅米**,因为历经沧桑,雨水侵袭,所以塔身留有很多斑驳的黑色印记。虽然围挡起来了,但透过缝隙还是可以看出古塔质朴庄严的本色,层层紧密的叠涩砖砌显示出古代匠人修造时的用心和虔诚。两个塔的须弥座很有特点,与此前我见过的类似密檐实心砖砌方塔都不太一样。整个塔的造型简洁大方,自然庄重,朴实无华。

      古代的昆明城北边有大德寺双塔与城南的东寺塔与西寺塔双塔遥遥相望。四尊古塔都是昆明古老文明的象征。据记载大德寺双塔下曾经有大、小绿水河,双塔与水相映生辉,有“绿映双塔”之誉,书中云“双塔云中,一楼天际”,明清时更是被誉为昆明十景之一,可惜楼(松子楼)已毁坏无踪,只有双塔依然矗立。清人朱筱园曾在《双塔寺》诗云“古寺嵌螺峰,出奇五华外。干霄两浮图,俯受乱山拜。城市几劫灰,矗立终不坏”。

       不过目前的“保护”现状让人堪忧。隐藏在住宅区的两尊古塔和残败的周围环境,让人有些感伤。很多东西就是这样被遗忘掉,然后毁掉的。5年前曾经有个名叫东盟图书城的楼盘据说要修整开发大德寺,形成市民公园,大张旗鼓的开工仪式结束后,已经鸦雀无声的沉积了快7年没在动过工。部分拆迁之后的空地变成临时停车场,残垣断壁,冷清破败,只有角落里一棵年代久远的大树还透露着勃勃生机。

       看着这两尊在围网下默然矗立的古塔,忽然觉得若古塔有灵,估计在它们眼中这500多年的历史更迭,兴衰荣辱都是过眼云烟吧。只希望两尊古塔经过维修能长久屹立下去,真正的可以“城市几劫灰,矗立终不坏”。而不是变成只存在照片里或者画里供人回味和凭吊的遗迹。

       回家之后我参照网络上找到的一张双塔没有被围挡之前的照片绘制了一张双塔的钢笔画,至少在画里双塔依旧保有“双塔云中,一楼天际”的样子。

Ps:大德寺双塔位于昆明五华山东路畜牧站宿舍区里。1983年3月28日列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据说大德寺所在的祖遍山,曾经是景致极幽奇之地。山上曾经是古柏森森,翠荫蔽日,登临其上,可看昆明古城城郭千家,山林秀色,滇池碧波,一览无余。明清两代是当时昆明市区较大的佛寺之一。寺西有个盐龙祠,寺祠相连,前来烧香拜佛者及游览观光者终年不息,是当时香火甚旺的古刹之一。

您好,根据我所了解的信息,昆明双塔已经在2012年关闭,目前已经无法前往。而对于楼层收费具体情况,由于该问题缺少明确的背景和细节,一些情况可能还需要确认,因此不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有需要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资讯,祝您生活愉快!

昆明双塔设计为地上67层,地下3层,南北双塔底板各浇筑约15万方混凝土,其总量足以填满12个奥运会标准泳池,而这一工程在50个小时的时间内不间断完成,创下昆明市混凝土连续施工的新纪录

妙湛寺金刚塔(妙湛寺双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妙湛寺双塔

妙湛寺前有十三层密檐方形实心砖塔两座,始建于元泰定四年(1327—1335年间)。多次重修,于明成化年竣工,原建两塔。西塔于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地震被毁,尚存东塔。

原东西两塔对峙,每值冬秋夜晚,玉兔东升,两塔倒影似笔尖,阴影移动,犹如神人大师挥动大笔,书写诗篇,赞美天地、祝福人间,故称“笔写苍穹”。

妙湛寺金刚塔又名“穿心塔”,座落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昆明市东郊的官渡镇,它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一处砂石构筑的典型-式佛塔。

妙湛寺金刚塔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和1982年曾进行过两次修葺。该塔全部以沙石砌筑,塔基呈方形,高48米,边长104米。基台下有东、西、南、北4道券门十字贯通,可供人通行。基台上建有5座佛塔,属于金刚宝座式塔。基台中部为主塔,通高1605米,塔座为方形折角须弥座,四角各雕有力士像1尊。四面石上均雕刻有反映佛教内容的狮、象、孔雀、迦楼罗等形象。须弥座上为7层石雕莲瓣的覆莲座,上承覆钵形塔身。塔身四面均开有壶门,内刻石佛像一尊。塔身之上有方形须弥式塔脖。塔刹上有十三天相轮、伞盖、垂八铃铎和四天王像。再上为石制圆光,四面有小铃铎。刹顶为宝瓶、宝珠。整座石塔典雅壮观,主塔与小塔之间布局协调,雕工细腻。

元明时期(公元13~17世纪)出现了一些为简化礼佛而兴建的过街塔和门塔,反映了佛塔逐渐世俗化的趋势,妙湛寺金刚塔就是其中的典范,对研究-式佛塔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文物局)

地址:昆明市官渡区官渡古镇内

类型:历史建筑古塔

游玩时间:建议10-20分钟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输入面积,免费获取装修报价

很多人都会问,昆明最高的楼是在哪里叫什么有多少层很多游客来到昆明旅游都会去看看这个最高的楼。不过还是很多人都懂的,就是万达双塔。那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昆明双塔有多少层。\r\n \r\n\r\n昆明双塔有多少层\r\n \r\n\r\n昆明的西山万达广场,是万达第100座广场,投资将近一百亿。万达广场最让人吸引眼球的不是万达的商业,而是万达中的双塔。万达双塔一共68层,建筑高度达300米,是目前昆明最高的楼。\r\n \r\n \r\n\r\n中国最高双塔\r\n \r\n\r\n昆明双塔每栋塔楼高达300米,是目前昆明的第一高楼,也是全国最高双塔建筑。300米的高度在一线城市并不算高,但是对于这种超高层的建筑来说的昆明,占据了在建项目中第一高楼的位置。这几年昆明市场中高度超过250米的写字楼逐渐增多,已经接近10个。\r\n \r\n \r\n\r\n双塔的底板是一次性浇筑了3万方混凝土,3万方混凝土等于12个奥运会的泳池容量。双塔设计68层,地下3层,南北双塔底板各浇筑约15万方混凝土,这一工程是在50个小时的时间内完成,创下了昆明市混凝土连续施工的一个新的记录。\r\n \r\n \r\n\r\n抗震等级标准,抗震设防烈度是85度,昆明属于云南地震带的东段侧缘,是地震多发的地区。对于这个超高层的建筑而言来说,可不可以在地震中经得起考验,说到底与建筑自身的抗震系数,有着很大的关联。大部分的项目抗震设防可以做到8度的底线,但是双塔的抗震设防烈度85度。\r\n \r\n \r\n\r\n文章总结:昆明双塔有68层。昆明的西山万达广场是万达的第100座广场,投资将近一百亿。万达广场最让人吸引眼球的不是万达的商业,而是万达中的双塔,建筑高度达300米,是目前昆明最高的楼。

算一算你家装修要花多少钱

  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渊源流长。 昆明是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在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滇池地区(今呈贡龙潭山一带)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楚将庄蹻开滇,在今晋宁一带筑城置都,建滇王国,延续300年之久,昆明成为我国西南地方政权较早的古都。公元前109年 (西汉),汉武开滇,拓疆至云南,以滇池地区为中心设置益州郡,昆明为该郡所辖二十四县之谷昌县。蜀汉时期,诸葛亮率兵南征克益州郡并更名建宁郡,至隋改为昆州。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地方政权在此筑拓东城,设鄯阐府,并辟为“东京”、“上都”(陪都),长达490年。公元1275年,元朝设云南中书省,设中庆路,昆明县为中庆路首府,将云南的统治中心由大理迁至昆明,昆明由此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一直延续至明清,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壮丽的大城”。 明朝改中庆路为云南府,沿至清末。明清时期,清兵入关攻占北京,张献忠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余部退至昆明,推行一整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左右全国局势达12年。南明时期,昆明成为桂王永历政权的“滇都”。清朝,昆明辟为商埠,随后滇越铁路开通,昆明“以丛山僻远之省,一变而为国际交通路线”,对外商贸往来日渐增多。 近现代,在民主、科学和争取国家、民族自由解放的旗帜下,昆明屡次成为国内反帝反封建爱国民主运动和革命斗争的发端。“护国首义”、“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等在昆明历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1919年辛亥革命,昆明爆发“重九起义”,推翻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废除云南府,昆明县仍为省会所在地。1928年,昆明正式建市。民国初至抗战前期,进行了教育、社会风尚、金融、财政等一系列改革和城市建设,促进了昆明城市近代化发展。

  抗战时期,云南和昆明各界积极拥护抗日,全市人民踊跃支前,滇军奔赴抗日前线,屡建奇功。由于大片国土沦陷,内地和沿海许多工厂、机关、高校、科研单位、金融机构南迁昆明,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昆明成为抗日大后方和“民主堡垒”。借助荟萃昆明的各类人才和技术、资金,这一时期,昆明的经济、社会文化事业迅速发展,城市近代化发展加快。1949年云南和平解放,在中国***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昆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昆明是我国西南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三千多年的历史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绚丽多彩的文化瑰宝。始建于唐代的东西寺塔,至今仍然屹立在市区;城中的古幢公园有被尊为滇中艺术极品的大理国经幢;官渡的明代金刚寺塔称为中国最古老的金刚宝座塔;明清时代,规模宏大的金殿铸造,筇竹寺五百罗汉的雕塑、《滇南本草》的出版,都反映了昆明在当时所达到的科学、文化、艺术水平。近代,昆明以富于民主科学精神而名扬四方,人民音乐家聂耳在这里锻炼成长;1905年云南留日学生数十人先后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以昆明讲武堂为中心,培养和传播民主共和思想,成为反帝反封建的一个重要活动中心;抗日战争期间,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的数百名学术界的精华,徒步千里,于1938年4月抵达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直到1946年联大结束的8年中,毕业学生2000余人,培养了一批中国现代学术大师。成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9661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2
下一篇2023-07-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