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和酒多少度啊?

武陵和酒多少度啊?,第1张

武陵酒的度数分别有53度,52度、48度三种类型。

武陵酒为酱香型大曲法白酒,酒液色泽微黄,酱香突出,幽雅细腻,口味醇厚而爽冽。

产品涉及酱香、浓香、兼香三大体系。以川南地区种植的糯红高粱为原料,用小麦培制高温曲,以石壁泥窖底作发酵池。

一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全年分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以“四高两长”为生产工艺之精髓,采用固态发酵、固态蒸馏的生产方式,生产原酒按酱香、醇甜香和窖底香3种典型体和不同轮次酒分别长期贮存(3年以上)精心勾调而成。

扩展资料:

酿酒历史

常德古称“武陵”,武陵人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代,这里已有“元月元日饮春酒”的习俗。 五代时,以崔氏酒家产的酒著称,有诗云:“武陵城里崔家酒,地上应无天上有”。在 宋代此地又酿有“白玉泉”酒,并以“武陵桃源酒”闻名。

武陵酒产自湖南省常德市,其是酿造大曲酱香型白酒的品牌,1989年,其与茅台、郎酒一道,荣获全国第五届评酒会金质奖,成为三大酱香型国家名酒之一。

武陵酒厂诞生于1952年,原名是“常德专属酒类专卖处酿酒厂”,其是在常德市众多小糟坊的基础上组建出来的,1955年7月,酒厂划归湖南省酿酒总厂,为“常德分厂”,1957年改名为“湖南常德酒厂”。早期的常德酒厂主酿小曲酒,1958年,酒厂开始试制大曲酒酿造方法,并酿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浓香“德山大曲”酒。

酱香武陵酒是酒厂于1971年初开始研制的,其源于在上世纪60年代末,毛主席两度回湖南常住,由于各地来客数量陡增。而作为接待专供的茅台酒,每年却只有1000斤供应湖南省的配额,因此供不应求,于是湖南省革委会决定在当地酿造一款口感及品质与茅台相当的酱酒,作为接待用酒。

这一重任交给了“湖南常德酒厂”,因为常德酒厂自然环境、纬度与茅台酒厂接近,而时任厂长的鲍沛生与时任茅台酒厂技术副厂长季克良同为苏州轻工业学院同班同学,由于有了这些条件及关系,常德酒厂扛起了研发湖南酱香酒的大旗,而这也得到了茅台酒厂的大力支持。1973年,酱香武陵酒研制而成,湖南人自己的酱香酒由此诞生!

湖南常德,旧时称武陵,武陵酒的名字就是这样而来。1981年7月,常德市政府决定将常德酒厂武陵酒生产车间析出,另成立“常德市酒厂”(同时称“常德武陵酒厂”),由此,武陵与德山分开,武陵开始单独酿造酱香酒。

酱香武陵酒品质优良,在1979年、1984年第三届、第四届评酒会上,武陵酒均获银质奖,然而酒厂并不满足于此,第四次评酒会后,酒厂工人再接再厉,在1989年的第五届白酒评酒会上,武陵酒以酱香最高分荣获金奖,与茅台、郎酒一到,成为中国三大酱香名酒。

-武陵酒

人口:约53万人

人口密度:1967人/km2

武陵区位于湘西北的常德武陵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又是镶嵌在洞庭湖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秦蜀郡守张若在此筑城,迄今已有2280余年的历史,史称张若城。这里既是古代南北的交通枢纽,又是上溯黔东,下达苏皖的运输要道,“左包洞庭之险,右扼五溪之要”,素有“荆楚唇齿”、“滇黔咽喉”之称,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开发西南的门户,又是江南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基本概况

1949年8月,常德武陵建立县级常德市,治常德城。1988年6月撤销县级市建立武陵区。撤市建区后,武陵区以城市为依托,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交通便捷、通讯发达、经济基础雄厚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发展成湘西北的最大城市,常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武陵区总面积269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

武陵区居沅水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65°C-175°C,年降雨量1400毫米,日照时间长,无霜期256天以上,年均相对湿度在68-89%之间;冬季盛吹东北偏北风,夏季盛吹东南偏南风,春秋两季为季风转换时期,以偏北风居多。城区交通便捷,319、207国道纵横贯穿全境,紧邻的桃源机场已开通与全国主要大城市的航线,石长铁路、长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强了武陵与长沙、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联系,年内开工的常张高速公路建成后,将使武陵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距离缩短一半。城区供水、供电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备,邮政电信网络功能齐全,道路纵横交错,商业广场、文化娱乐、一应俱全,安居小区整齐如一。城郊的柳叶湖度假区烟波浩渺,河_森林公园林木苍翠,名闻遐迩的福地洞天桃花源、钟灵毓秀的夹山寺也近在咫尺,是城区居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2021年3月,武陵区上榜2021中国县域网络购买力百强榜第65名。

2020年9月,武陵区上榜2020年中国百强区,名列第43。

2020年9月,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出炉,武陵区位列第43名。

2019年3月,武陵区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湘鄂西片区)。

2018年9月,赛迪顾问发布了2018年中国百强区排名,武陵区名列第34位。

2016年2月,武陵区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武陵在湖南北部、常德中部偏北,地处洞庭湖西部,是位于湘西北的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武陵是属于常德市。

武陵位于湖南北部、常德中部偏北,地处洞庭湖西部,是位于湘西北的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是常德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常德市乃至湘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秦蜀郡守张若在此筑城,迄今已有2280余年的历史,史称张若城。

武陵是古代南北的交通枢纽,又是上溯黔东,下达苏皖的运输要道,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开发西南的门户,又是江南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境内主要有柳叶湖、常德诗墙、滨湖公园、笔架城、常德博物馆、河洑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点。

常德地理环境:

常德武陵区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常德中部偏北,地处洞庭湖西部,地形以丘陵平地为主。是古代南北的交通枢纽,又是上溯黔东,下达苏皖的运输要道,"左包洞庭之险,右扼五溪之要",素有"荆楚唇齿"、"滇黔咽喉"之称,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开发西南的门户。

武陵区总面积28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90平方公里左右。武陵区大部分位于常德市区,地形以丘陵平地为主,西部的河洑山为境内唯一大型山区。

刘备不是不还 他自借了荆州就不打算还 荆州 战略要地 兵家必争之地 吴魏蜀三国皆有争端 荆州这么一个好地方 自然谁都想要 荆州在三国时期是位于中原 江南和四川之间的交通要道 又是繁华都市 人口众多 物产丰富 刘备久占荆州 又多次说了不算 自周瑜时便想夺回荆州 一直未能成功 直道吕子明时才将荆州重掌东吴手中 刘备之所以令关云长守荆州 还一直不换人 是因为荆州是一个重要的地方 刘备又不想还 又看到东吴那边多次明显想用武力夺回 所以就让最信任、最佳人选的关云长驻守 关羽遭人暗算 不是我说 那是关羽自找的 他不仅不联合东吴 还多次触怒东吴 孙权要结亲关羽不答应就算了 还骂孙权的儿子是“犬子” 致使深陷东吴 诸葛亮当年就和他说过“北拒曹操 东和孙权” 孙权是他们的盟方 谁都能看出吴蜀外亲内疏 稍加离间便可瓦解 吴国若打蜀国 必先打刘备久借不还的荆州 关羽再不和孙权搞好点关系 到时吴魏夹攻 其势可知。

西汉置,属汉中郡,治所在今湖北竹溪县东、竹山县西北。清《统一志》:“武陵故城在竹溪县东”。《寰宇记》:谓上庸古城在竹山县东四十里,即武陵故城,误。《方舆》云:“(竹山)县西五十里”,是。后汉省入上庸,三国魏复置,属上庸郡,南朝梁又废,唐武德元年(618)又复置,属房州,贞观十年(636)废入竹山县。

“武陵”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西汉武陵郡治,历来有二说。 一曰治索县,二曰治义陵。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已发现该城遗址。关于武陵郡设置的时间,《水经注·沅水》记为“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新莽时期曾将武陵郡改为建平郡,临沅县改为监元,孱陵县改为孱陆,仍属荆州治。

《汉书·地理志》记载:“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属荆州。(领)县十三:索(今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汉寿县地,故城今常德市东北六十华里)、孱陵(今湖北公安县与湖南南县、华容、岳阳、安乡、澧县等县地)、临沅(今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大部和桃源县地)、沅陵(今沅陵、沪溪、吉首、麻阳等县地)、镡成(今洪江市和黔阳、靖县、绥宁、会同、通道、怀化等县地,错入今贵州省境)、无阳(今芷江、新晃、怀化等县地,错入今贵州省境)、迁陵(今保靖县地,错入今四川省境)、辰阳(今辰溪、麻阳、花垣、凤凰等县地)、酉阳(今永顺、龙山、古丈等县地,错入今四川省境)、义陵(今溆浦县地)、佷山(今湖北长阳县地)、零阳(今澧县、慈利、石门、临澧等县地)、充(今大庸、桑植县地)” 。武陵郡又称“义陵郡”。其来历据晋人常林《义陵记》云:“项羽弑义帝于郴,武陵人缟素哭于招屈亭,高帝闻而义之,故曰义陵。”郡治义陵县(一说治索县)。建置时间,据《后汉书·郡国志》武陵郡下原注:“秦昭王置,名黔中郡。高帝五年(前202)年更名。”[《水经注·沅水》记为“汉高祖二年(前205年)]

一曰治索县,持此说者、如:宋欧阳忞《舆地广记》、清段长基《历史沿革表》、同治《武陵县志》。他们持此说,或许是据《汉书·地理志》,武陵郡所领十三县,索县置于诸县之首。按该书惯例,郡治亦多置于辖境各县之首,故以索县为武陵郡治。 

二曰治义陵。持此说者,如:唐魏王泰《括地志》、唐颜师古《汉书注》、《嘉庆常德府志·舆图考沿革表》、《湖南省通志·地理志》,新编《常德县志》、《常德市志》。笔者亦同意此说。理由是:西汉武陵郡为汉高帝改原秦黔中郡地所置。据《元和郡县志》云,秦黔中郡治,在今辰州沅陵县西二十里。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已发现该城遗址。秦黔中郡,本是在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伐楚,取巫郡及江南地为黔中郡。在此之前为楚黔中郡。秦置黔中郡,主要是从军事、政治上加强对巫、黔中及江南地区的控制。把郡治设置在沅陵县,是因沅陵处于沅水中游,上溯可达贵州牂牁,下游可迳入洞庭,沅、澧二水及湘西、北地区都在掌握之中。从经济方面讲,贵州丽水的黄金、湘西的竹木、油茶、苞茅、生漆,尤其是辰溪的丹砂和麻阳ˆ等县丰富的铜、锡、铅等矿产,都是一个国家发展中亟需的重要物资资源。黔中郡设置在此,对经营整个西南具有重要经济和战略意义。汉取黔中郡后设置武陵郡,把郡治设置在离沅陵县不远的溆浦,其用意不言而喻,是对前朝在这里所作的一切,都将取而代之。颜师古注《汉书》,汇集了在他以前的二十多家注释。他学识渊博,又有秘书省藏书可资利用,所注《汉书》,深为学者所重。他在《汉书》注释中说:“旧治义陵,非郡名义陵也。”肯定是有依据的。或许是他对前面所讲的此中奥秘有深刻理解,故而作出“武陵郡旧治义陵”的论断。不过,我又认为索县改汉寿县作荆州刺史治所之前,可能作过一段武陵郡治,时间也许是在义陵县作郡治之后。因为它若未作过郡治,不具备设置较大军事、政治、经济中心的条件,刺史治也不会迁移在那里的。

新莽时期曾将武陵郡改为建平郡,临沅县改为监元,孱陵县改为孱陆,仍属荆州治。 东汉监元县复称临沅,孱陆复称孱陵,建平郡复称武陵郡。领十二县:临沅、汉寿[西汉索县,阳嘉三年(公元134年)更名,移荆州刺史治至此]、孱陵、零陵、充、沅陵、辰阳、酉阳、迁陵、镡成、沅南[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分临沅县南境置,即今桃源县地,故城在今桃源县西南70华里]、作唐(分西汉孱陵县置,今安乡县地,故城今安乡县北)13。郡治临沅(即今常德市城区。《水经注·沅水》云:“临沅县,县南临沅水,因以为名”)。此后,临沅一直为历朝郡、州、路、府治。

“武陵”一名的来历,据梁刘昭注《先贤传》曰:“晋太守赵厥问主簿潘京曰:‘贵郡何以名武陵?’京曰:‘鄙郡本名义陵,在辰阳县界,与夷相接,为所攻破。光武时移东出,遂得见全,共议易号。《传》曰:止戈为武,《诗》注:高平为陵,’于是改名焉。”(见《方舆览胜·常德府》)“武陵郡”之名取之于《左传》与《诗经》,始于汉初,后改“义陵郡”’;东汉时复称“武陵郡”。潘京的对话没有说完全。也许是仓促间对话,忘了说出最初取名,经过改名又复名的全过程。故有本末倒置之嫌。

荆州刺史治汉寿,清顾祖禹《读史书舆纪要》载,汉寿,今常德府东四十里有汉寿故城。(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徙治襄阳,旧领郡国七,今领郡七(即: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长沙郡),相当于今湖南、湖北和河南南部及广东、广西、贵州省一部分广大地区。清同治《武陵县志》记载:“汉寿城,县东北六十里,本汉索县城,武陵郡治焉,汉顺帝更名汉寿,移荆州刺史治于此,俗名“崆巄城’,悉为居民田业,遗址尚存”。据《常德文物志》记载:索县汉代城,位于常德市东门外30公里处的断港头乡城址村。城址遗迹至今犹存。城由大、小二城组成,总面积54万平方米,城垣残高3—4米,宽12—18米,有东、南、西、北四门,城四角有高7—10米的暸望台,城外四周有宽30米左右的护城河,城内残存汉砖汉瓦,遍地皆是。城外东南方有汉墓群14。唐刘禹锡《汉寿城春望》一诗,即写此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9755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2
下一篇2023-07-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