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求婚时,求婚戒指应该戴在女孩的哪个手指上 在我们中国,新郎和新娘就和国外的传统不一样的了。新娘把结婚戒指戴在右手上,新郎把戒指戴在左手上,因为我们的习惯“男左女右”。国人相信,女人负责家庭的全部事务,所以她的结婚戒指应戴在右手,因为右手更有力,象征着女人能施加给家庭更大的影响力。古罗马和古埃及人认为,每个人都一条“爱”的静脉,这条静脉就在左手的无名指上,这条静脉直接通向你的心脏,把戒指戴在这根手指上,就能离心更近。虽说现代医学无情地证明这只不过是古人的一个美好想象,但现在很多新人还是很相信这点的。
问题二:求婚戒指要戴在女朋友哪个手指上? 男左女右!
无名指是结婚戴的!
中指是订婚戴的!
求婚呢?
你自己衡量一下!如果结婚时还是这个戒指不变的话!就戴无名指!
如果结婚是想再买一个对戒的话!那就戴中指喽!
祝福你!求婚成功!
问题三:结婚戒指应该戴在哪只手的哪个手指? 右手和左手都有不同的意义。
右手小指:不谈恋爱。
右手无名指:热恋中。
右手中指:名花有主。
右手食指处单身贵族。
左手小指:不婚族。
左手无名指:结婚。
左手中指:订婚。
左手食指:未婚。
大拇指都是代表权势的意思,也可以做自信的意思。
据说左手的无名指有一根血管直接与心脏联系,所以新人一定要把结婚戒指亲手戴在对方的左手无名指上。
爱你到心里!情愿为你的爱而受戒!
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戴法是:食指―――想结婚,表示未婚;中指―――已经在恋爱中;无名指―――表示已经订婚或结婚;小指―――表示独身。
若是不婚就应是:左手小指的不婚族
问题四:求婚戒指戴哪个手指 右手小指:不谈恋爱。
右手无名指:热恋中。
右手中指:名花有主。
右手食指:单身贵族
。
左手小指:不婚族。
左手无名指:结婚。
左手中指:
订婚。
左手食指:
未婚。
大拇指都是代表权势的意思,
也可以做自信的意思。
追求订婚离
按照我国的习惯,
订婚戒一般戴在左手的中指,
结婚戒指戴在左手的无
名指;
未婚姑娘应戴在右手的中指或无名指。
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戴法是:
戴在拇指――自我、率性;正在寻觅对象。
戴在食指――已有情人;想结婚而尚未结婚。
戴在中指――处于热恋之中,订婚。
戴在小指――表示单身或离婚或决心独身。
无名指上――已订婚或结婚。
右手无名指――表示具有修女的心性。
戴设计性比较强的戒指时,可以和表搭配。
对女士来说,
喜爱粉红者,感情丰富而浪漫。
喜爱红者,热情似火。
喜爱蓝者,较内向冷淡。
喜爱绿者,情感纤弱。
。
对男士来说,
戴纯银戒指表示性情温和,易迁就他人,容易沟通。
戴金戒指者较重视利益,往往会有精明的生意头脑。
戴翡翠玉石者有实力,注重品味素质,处事严谨。
不喜欢戒指有纹饰者,是个坚信爱情的人。
戒指戴在不同的手指上,能体现与性格有关的心理含义。
喜戴在食指者,性格较偏激倔强。
喜戴在右中指者,心理平衡,态度客观;崇尚中庸的人生观念。
喜戴在左中指者,有责任感,重视家庭。
喜戴在小手指者,有自卑感。
喜戴在无名指者,无野心,随和,较不计较得失。
戴戒指应该注意:
戴在食指上的戒指,要求有立体感的造型。
戴在中指上的戒指,要求大气、有重量感,能够给人以较正式、积极的感觉。
戴在无名指的戒指,适合正统造型。
戴在小指上的戒指,适合可爱、秀气的造型,因为小手指给人以女性化的感觉。
手指修长,适宜宽戒和有体积感的戒指
肥胖型的手适合戴螺旋造型的戒指,这样能使
手指稍显纤细。
短粗型的手可选择流线造型的戒指。
指上心愿:
小指:小指传达的是一种媚惑性感的讯息,戒指戴在其上将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
无名指:相传无名指与心脏相连,最适合发表神圣的誓言;
中指:戒指戴在中指上最能营造自由爽朗的气氛,能让人灵感涌现,变得更有魅力、有
异性缘;
食指:而把戒指戴在食指上个性会变得开朗而独立;
拇指:戒指戴在拇指可助你达成心愿。
指甲戒,则是戴在手指尖上的,专门修饰你的指甲和指尖。
为什么结婚戒指要戴在无名指上――奇妙的生理现象
将两手中指向下弯曲,背跟背对靠在一起,其它
4指指尖对碰。
下面开始游戏的正题:
1请张开你们那对大母指,大母指代表我们的父母
2请大家合上大母指,再张开食指,食指代表兄弟姐妹
3请大家合上食指,再张开小母指,小母指代表子女
4那么,请大家合上小母指,再试着张开无名指,无名指怎么也张不开――夫妻。>>
问题五:求婚戒指戴哪个手指 30分 求婚一般还只是处于订婚的状态吧,应该戴左手中指!
下面介绍下戒指的戴法~
右手小指: 不谈恋爱。
右手无名指: 热恋中。
右手中指: 名花有主。
右手食指: 单身贵族。
左手小指: 不婚族。
左手无名指: 结婚。
左手中指: 鼎婚。
左手食指: 未婚
问题六:结婚戒指带哪只手指 戴戒指是有讲究的。按西方的传统习惯来说,左手显示的是上帝赐给你的运气,因此,戒指通常戴在左手上。 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戴法是:食指―――想结婚,表示未婚;中指―――已经在恋爱中;无名指―――表示已经订婚或结婚;小指―――表示独身。 至于右手,在传统上也有一个手指戴戒指时是有意义的,那就是无名指。据说戴在这里,表示具有修女的心性。 在古代,戒指在最初并不是作为装饰品用的,而是宫廷中的嫔妃们每月避忌君王“御幸”时的一种特殊标志,故称为“戒指”。在今天,戒指已不仅是美化生活的装饰品,还成为了爱情的信物。国际上有一种约定成俗的戴法: 戒指决不戴在大拇指上,双手其他的各个手指都可以佩戴。 戒指戴在食指上,表示本人已有情人,想结婚而尚未结婚。 戒指戴在中指上,表示本人正在寻求对象或正处于热恋之中。 戒指戴在无名指上,表示本人已经订婚或已经结婚。 戒指戴在小指上,表示本人决心过独身生活,也就是表示本人终身不嫁或终身不娶。 不过在不同的地方,戴戒指的学问也不尽相同。比如意大利、法国等许多欧洲人都把结婚戒指戴在左手中指上,因为他们认为,人的十指中,唯有这个中指的血是同向心脏的,专司感情,称为心指。结婚戒指只有戴在这个手指方能“心心相印”。英国人的结婚戒指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而波兰人的“心指”则是戴在左手的小指上。 上述虽是约定成俗的规则,并不是法律条文,不必严格遵守,但是如不了解这种戴戒指的常识,任意乱戴一气,可能会闹出笑话。 还有一种戒指,当你戴它的时候,无论你戴在哪里都不具备任何意义,这种戒指就是一般的花戒。这种戒指是起一种装饰的作用,可以戴在任何你想戴的手指上。 戒指戴在拇指上是十分奇怪的,因此不推荐。戒指戴在食指上,感觉是比较有个人主张。最正式的戴法莫过于戴在中指上,如果不想有太正式的感觉,可以在左或右指再加一个简单的指环。无名指上的戒指通常是结婚戒指,无名指长得比较纤细,因此不管什么戒指,戴起来都是标准的秀气。最新鲜的戴法,莫过于把戒指戴在小指头上了。一枚小小的、简单的尾戒,让女性的手莫名其妙地可爱起来,一般代表“我现在只想单身,请不要浪费时间追求我”的意思。 戴设计性比较强的戒指时,如果想更有个人风格,可以考虑搭配另一个材质相同、线条较简单的指环在另一指上。如果戒指的材质属性可以和手表搭配,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例如你戴的是枚可爱的花戒指,就可以配一只皮质金框的表。如果你并没有太多可以变换的表或戒指时,不妨考虑把戴戒指的手和戴手表的手错开,不要让不协调的两件配饰在同一只手上出现。 在同一只手上戴两枚戒指时,色泽要一致,而且一枚戒指复杂时,另一枚一定要简单。此外,最好选择相邻的两只手指,如中指和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或无名指和小指,千万不要中间隔着一座“山” 儿童常带在无名指上表示了订婚或已婚。基督教继承了古代罗马人的传统,认为左手的无名指上友谊条血管直通心脏,戴在上面的戒指可以是心心相印,通常把戒指带在左手上也是因为左手一般较少的劳作,不会碰坏戒指。因此婚戒一般都是戴在左手上的,男女一样,没有什么分别。 提示:在婚礼上,戴结婚戒指的手上一般只戴一枚戒指,戴两枚以上的戒指是不适宜的。戴戒指时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弄掉了,西方人认为婚礼上掉了戒指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选择戒指要考虑到适合自己的肤色和手指的特点,,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华美气质和魅力。再有一点,结婚戒指不适宜合金的,应该尽量选择纯金、白金或银质的,表示爱情的纯洁。镶嵌一颗适合的钻石,寓意了婚姻的永恒。千万别忘了,把两个人的名字刻在戒指上,这是永久性的纪念。
问题七:戒指一般戴在哪个手上,每个手指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右手小指: 不谈恋爱。
右手无名指: 热恋中。
右手中指: 名花有主。
右手食指: 单身贵族。
左手小指: 不婚族。
左手无名指: 结婚。
左手中指: 订婚。
左手食指: 未婚
大拇指都是代表权势的意思,
也可以做自信的意思。
追求订婚离
按照我国的习惯,
订婚戒一般戴在左手的中指,
结婚戒指戴在左手的无名指;
未婚姑娘应戴在右手的中指或无名指
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戴法是:
戴在拇指――自我、率性;正在寻觅对象
戴在食指――已有情人;想结婚而尚未结婚。
戴在中指――处于热恋之中,订婚
戴在小指――表示单身或离婚或决心独身
无名指上――已订婚或结婚
右手无名指――表示具有修女的心性。
戴设计性比较强的戒指时,可以和表搭配
对女士来说――
.喜爱粉红者,感情丰富而浪漫。
.喜爱红者,热情似火。
.喜爱蓝者.较内向冷淡。
.喜爱绿者,情感纤弱。
对男士来说――
.戴纯银戒指表示性情温和,易迁就他人,容易沟通。
.戴金戒指者较重视利益,往往会有精明的生意头脑。
.戴翡翠玉石者有实力,注重品味素质,处事严谨。
不喜欢戒指有纹饰者,是个坚信爱情的人。
戒指戴在不同的手指上,能体现与性格有关的心理含义。
.喜戴在食指者,性格较偏激倔强。
.喜戴在右中指者,心理平衡,态度客观;崇尚中庸的人生观念。
.喜戴在左中指者,有责任感,重视家庭。
.喜戴在小手指者,有自卑感。
.喜戴在无名指者,无野心,随和,较不计较得失。
戴戒指应该注意:
戴在食指上的戒指,要求有立体感的造型。
戴在中指上的戒指,要求大气、有重量感,能够给人以较正式、积极的感觉。
戴在无名指的戒指,适合正统造型
戴在小指上的戒指,适合可爱、秀气的造型,因为小手指给人以女性化的感觉。
手指修长,适宜宽戒和有体积感的戒指
肥胖型的手适合戴螺旋造型的戒指,这样能使手指稍显纤细。
短粗型的手可选择流线造型的戒指。
指上心愿:
小指:小指传达的是一种媚惑性感的讯息,戒指戴在其上将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
无名指:相传无名指与心脏相连,最适合发表神圣的誓言;
中指:戒指戴在中指上最能营造自由爽朗的气氛,能让人灵感涌现,变得更有魅力、有异性缘;
食指:而把戒指戴在食指上个性会变得开朗而独立;
拇指:戒指戴在拇指可助你达成心愿。
指甲戒,则是戴在手指尖上的,专门修饰你的指甲和指尖。
为什么结婚戒指要戴在无名指上――奇妙的生理现象
将两手中指向下弯曲,背跟背对靠在一起,其它4指指尖对碰。
下面开始游戏的正题:
1请张开你们那对大母指,大母指代表我们的父母
2请大家合上大母指,再张开食指,食指代表兄弟姐妹
3请大家合上食指,再张开小母指,小母指代表子女4那么,请大家合上小母指,再试着张开无名指,无名指怎么也张不开――夫妻
问题八:结婚对戒应该戴哪个手指 可以看看下面结婚对戒时尚戴法
1、一般情况下是新郎新娘都将结婚对戒带在左手无名指上。
2、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新郎和新娘分别戴在不同的手上,一般是新郎左手新娘右手,遵循男左女右的传统,这样的好处是当两人牵手时戒指也会在一起。
3、结婚钻戒与结婚对戒同时佩戴:
(1):钻戒戴在中指,因为钻戒一般都比较大戴在中指比较漂亮,无名指戴对戒。情侣对戒款式比较简单,并且是一对戴在无名指代表的是你已经结婚。建议你将两个戒指分开戴不要同时佩戴哦
(2):将对戒与钻戒戴在一个手指上,钻戒在下面,对戒在上面。这样的佩戴方式一般是要求对戒要细小的款式佩戴才好看,如果你的对戒没有那么细小的话,建议你用第二种方式来佩戴。
现在您了解了吧,建议:戴设计性比较强的戒指时,如果想更有个人风格,可以考虑搭配另一个材质相同、线条较简单的指环在另一指上。
问题九:女人结婚戒指戴哪个手指? 婚礼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完美的结婚戒指将在这一天完成它最重要的使命,在交换戒指的这一仪式上,新郎新娘将为相爱的彼此戴上结婚戒指,见证一段婚姻的诞生。但即将步入浪漫婚礼的新娘,你了解结婚戒指的戴法吗女人结婚戒指戴哪个手指如果确实不知道,看看下面的文章,一定能找到答案。 国外结婚戒指的戴法 在西方的传统文化中,结婚戒指戴在左手无名指上,这一习俗大致在11世纪后期发展形成。这枚戒指象征爱情和婚姻,在现代医学发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如何工作之前,人们认为左手无名指上的血液是流向心脏的,因此把这条静脉称为Vena Amori,意思是爱情静脉。尽管现在看来这不过是古人一厢情愿的浪漫想象,但现在很多新人还是延续着这一说法。 另一个说法是,在欧洲中世纪的婚礼上,新人将交换结婚戒指,神父这时会说主啊,戒指将代表他们发出的誓言的约束,而新人则会说我给你这枚代表爱的象征的戒指,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给你我的一切。天主教认为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代表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和圣灵。所以天主教徒的婚礼,新郎要说一声:以圣父的名义,然后摸一下大拇指;说一声:以圣子的名义,摸一下食指;再说一声:以圣灵的名义,摸一下中指,最后随着一声阿门把戒指戴在无名指上。 中国结婚戒指的戴法 国内的结婚戒指的戴法稍有不同,男左女右这一传统渗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婚戒指也不例外。在国内,结婚戒指一般是新郎戴在左手无名指上,而新娘戴在右手无名指上。一个有趣的说法是我们中国人给每个手指都定了特别象征含义,据说我们的拇指象征着父母,食指象征着兄弟姐妹,中指代表你自己,无名指代表着你的生活伴侣,小指则代表了自己的孩子。 女人结婚戒指戴哪个手指如果是西方教堂婚礼,那么新娘最好把结婚戒指戴在左手无名指上,如果是中式传统婚礼,那么就戴在右手无名指上,这不仅仅事关婚礼礼节的问题,更是新人对婚姻是否郑重的态度表现,因为从那一刻开始,你们就不再是两个人,而是一个家了。
问题十:当男人向女人求婚的时候,戒指带在那个手上那个手指上? 每个手指戴戒指的含义
戴戒指是有讲究的。按西方的传统习惯来说,左手显示的是上帝赐给你的运气,因此,戒指通常戴在左手上。
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戴法是:食指―――想结婚,表示未婚;中指―――已经在恋爱中;无名指―――表示已经订婚或结婚;小指―――表示独身。
至于右手,在传统上也有一个手指戴戒指时是有意义的,那就是无名指。据说戴在这里,表示具有修女的心性。
还有一种戒指,当你戴它的时候,无论你戴在哪里都不具备任何意义,这种戒指就是一般的花戒。这种戒指是起一种装饰的作用,可以戴在任何你想戴的手指上。
戒指戴在拇指上是个性的体现,感觉很自我,率性。戒指戴在食指上,感觉是比较有个人主张。最正式的戴法莫过于戴在中指上,如果不想有太正式的感觉,可以在左或右指再加一个简单的指环。无名指上的戒指通常是结婚戒指,无名指长得比较纤细,因此不管什么戒指,戴起来都是标准的秀气。最新鲜的戴法,莫过于把戒指戴在小指头上了。一枚小小的、简单的尾戒,让女性的手莫名其妙地可爱起来,一般现在只想单身,“请不要浪费时间追求我”的意思。
戴设计性比较强的戒指时,如果想更有个人风格,可以考虑搭配另一个材质相同、线条较简单的指环在另一指上。如果戒指的材质属性可以和手表搭配,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例如你戴的是枚可爱的花戒指,就可以配一只皮质金框的表。如果你并没有太多可以变换的表或戒指时,不妨考虑把戴戒指的手和戴手表的手错开,不要让不协调的两件配饰在同一只手上出现。
在同一只手上戴两枚戒指时,色泽要一致,而且一枚戒指复杂时,另一枚一定要简单。此外,最好选择相邻的两只手指,如中指和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或无名指和小指,千万不要中间隔着一座“山”。
大拇指:
据古罗马文献记载,将戒指戴在此指可助你达成心愿,迈向成功之路。
食指:
指示方向的手指,把戒指戴在此指个性会变得开朗而独立,最适合从事自由业的人戴。
中指:
次于无名指最适合戴婚戒的手指,戒指戴在其上最能营造自由爽朗的气氛,能让你灵感涌现,变得更有魅力、有异性缘。
无名指:
从古罗马时代以来习惯将婚戒戴在其上,相传此指与心脏相连,最适合发表神圣的誓言。而无名指上有重要穴道,戒指戴其上可以适度按压肌肉,有安定情绪之效。
小指:
小指传达的是一种媚惑性感的讯息,戒指戴在其上将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特别推荐给直觉敏锐、从事流行时尚相关工作者。
戴戒指是爱的语言。戒指一般戴在左手(戴右手做事不太方便)
按照我国的习惯,订婚戒一般戴在左手的中指,结婚戒指戴在左手的无名指;若是未婚姑娘。应戴在右手的中指或无名指,否则,就会令许多追求者望而却步了。
在国外,不戴戒指也表示“名花还无主,你可以追我”。 按西方的传统习惯来说,左手上显示的是上帝赐给你的运气,它是与心相关联的,因此,讲戒指戴在左手上是有意义的。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戴法是:
食 指――想结婚,表示未婚;
中 指――已在恋爱中;
无名指――表示已经订婚或结婚;
小 指――表示独身。
至于右手,在传统上也有一个手指戴戒指时是有意义的:那就是无名指。据说戴在这里,表示具有修女的心性。
大拇指上一般不戴绩指,如戴即表示正在寻觅对象;戴在食指上表示想求婚;戴在中指上表示已订婚或已有对象;戴在无名指上表示已订婚或已结婚;戴在小指上表示独身主义或已离婚。有人用更简单的“追、求、订、婚、离”五个字说明将戒指分别戴在5个手指上的含义和暗示 。
若是未婚姑娘。应戴在右手的中指或无名指,否则,>>
歌德,这个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并称世界四大文豪的德国大师,一生虽只有一位妻子,却和无数女人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他的129部作品多以自己的爱情生活为背景,且有亲笔所写的15卷日记可供索引。爱情之绚烂,与作品之浩淼,相映成趣。周国平就曾说:“没有爱情,就没有歌德。”
全世界研究歌德的学者不计其数,对于他背后的女人,却至多评说一句:“歌德一生不停地爱上新的女人,可又在每次情欲汹涌时逃开了。”
如今,一位笔名“虎头”的中国教授,把歌德身后的女人示于人前。发表在《当代》上的一篇文化随笔《她们的歌德》,讲述了大师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情史:他为初恋写过生平第一部诗集,以情人之一夏绿蒂为原型写出《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最后一位情人合写过《西东合集》。“每个女人的来到和离开都会给歌德带来灵感,结出文学的硕果。”
“虎头”本名冯晓虎,是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的德语教授。这个一年有三个月呆在德国的“文学老青年”认为,大师也有七情六欲,儿女情长。而自己的文字,是把大师“拉回人间,观察组成他们光辉生命的细枝末节”。于是,从歌德到席勒,从黑塞到尼采,从爱因斯坦到巴赫,这些平日里让人敬仰的圣贤,在冯晓虎笔下却成了痴汉、狂人、情种、浪子。
才子多风流
歌德让冯晓虎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爱情中总上演不辞而别的戏码”。而失恋,刚好也是催生《少年维特之烦恼》、《意大利游记》这些名篇的主因。
1772年,歌德到威兹拉帝国法院实习。在一次舞会上,他邂逅了十九岁的夏绿蒂。夏绿蒂是个一顾倾城的惊世美人。歌德明知她已是别人的未婚妻,仍不可救药地爱上她。而夏绿蒂叹服的仅仅是歌德的才华。年少的歌德深受打击。每到晚上,他都拿着一把短剑在胸膛上比比划划,体会剑锋投进胸腔,一了百了的痛快淋漓。
当然,歌德并没有把剑刺进去。他只是选择了逃离,且不辞而别。他托人捎给夏绿蒂一封信:“我爱绿蒂。我是幸福的。您知道我的爱情是不会变的。”之后,歌德还以自己跟夏绿蒂五个月的交往为素材,写出《少年维特之烦恼》,面世之后一炮而红,成为德国第一部真正获得世界声誉的作品。
然而,少年成名的歌德并没履行“永不变心”的誓言。没过多久,他在《新爱情和新生活》一诗中写道:“爱情,爱情你放开我!”而这个爱情的对象早不是夏绿蒂,而换作另一位美丽姑娘薛丽莉。
薛丽莉是法兰克福银行家的女儿,也是世上唯一与歌德订过婚的女人。歌德十分依恋这位美女,但正是这种依恋使他恐惧,他深怕自己就此沉溺在薛丽莉的浓情蜜意中。于是,他借由当时创作的剧本《斯台拉》表露心事:“这种环境会窒息我所有的力量,夺走我灵魂的全部勇气。我必须离开。”于是,订婚不过半年,歌德就提出与薛丽莉解除婚约。宣布时,他未敢露面。而是逃离了法兰克福,再一次不辞而别。之后,他写下了《丽莉之歌》和《丽莉的公园》。
在歌德的众多逃离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为期两年、隐姓埋名的意大利之行。歌德研究史称之为“歌德潜逃意大利”。国内很多研究歌德的文章都会提及“潜逃”的结果——写就经典散文《意大利游记》,却对“潜逃”缘由含糊其辞。
在阅读德文资料时,冯晓虎发现,潜逃意大利的歌德除了厌倦“鄙俗的德意志”,厌倦“懦弱的资产阶级”,他还想逃开一个女人夏露笛。夏露笛比歌德年长七岁,是典型的宫廷贵妇。她精通法语,喜好钢琴、绘画和诗歌,然而她的丈夫,一位整日侍弄宫廷马匹的掌马大臣却对她的才华毫不在意。
就在这时,夏露笛遭遇了歌德的狂热追求。两人虽日日见面,可仍热烈通信。在他们交往的日子里,歌德给夏露笛写了一千八百封信,不乏华彩之章。歌德研究者们认为,在结识夏露笛后,歌德的文学风格开始向平和澄净发展。代表作有《汉斯萨克斯的使命》、《哈尔茨山东游记》、《渔夫》、《魔王》等。
老年时,歌德虽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夏露笛对他的影响堪比“莎士比亚诗歌”,但他还是在与之相识后的第六年,秘而不宣地逃到了意大利。原因是,这个像妈妈一样的情人,开始让他喘不过气了。之后,歌德把他在意大利写给夏露笛的信一同编入了《意大利游记》中。
歌德虽对大多女人无情,对妻子伍碧丝的态度却大相径庭。伍碧丝出身低微,歌德则身处魏玛上流社会,两人的爱情一直受到贵族圈的非议。面对歧视,面对歌德时不时的感情出轨,伍碧丝始终忍耐,她让歌德明白:身边的情人随时在变,但真正能使之惦念的,只有妻子一人。在共同生活了十八年后,伍碧丝终于和歌德有了夫妻之名。
二人的结合,也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传奇:德法战争中,法军一度打进魏玛,士兵们闯入歌德家中,险些将这位大师打翻在地。此时伍碧丝站出来高呼:“你们不能打他!他是德国最伟大的诗人!”据说,就是这一刻感动了歌德,使他下定决心,迎娶伍碧丝。当时参加婚礼的,还有他们年满十七岁的儿子。
作为歌德的挚友,席勒虽不像歌德那样滥情,却因为同时爱上冷莎露两姐妹而出名。而他做的最不可思议的事,就是在一封信中向姐妹俩求婚:“我的佳琳和露卿能彻底满足我的所有欲求。”
之后,虽然席勒只娶了妹妹冷莎露,姐姐冷佳琳却在多次恋爱结婚后,最终回到席勒身边,以一个已婚贵妇的身份,与席勒夫妇生活在一起。而席勒当初所构筑的“三人世界”也没有落空。他去世时,冷家姐妹双双守在床前。
虽没能披上婚纱伴随席勒走上红毯,冷佳琳却以另一种方式诠释了她对席勒的忠诚。席勒过世后五年,冷佳琳出版了第一部席勒传记。为保持这位才子的完美形象,她在书中闭口不言席勒的风流韵事,为此不惜篡改三人的通信。也正是冷家姐妹,为席勒和歌德牵线搭桥,成就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精神同盟”。
可能是写了太多“八卦事”,有人不免怀疑冯晓虎文字中“戏说”的成分。同为德国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在上海复旦大学德语系教授宋健飞看来,很多人之所以不把冯晓虎的文章称作学术著作,理由恰好是没有“革命性”的发现和评价。“作者是在大量的细节中,重组资料,用独有的角度切入,并以个人化的语言呈现大师的浪漫与才情,个性与尊严。”
天才难免被误解
冯晓虎对于德国文化名人的写作并不限于作家。在搜集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时,他发现世人对爱因斯坦的评价,太过神化了。
爱因斯坦教书时是个“蹩脚教授”。当时留下的资料记载,他授课时思维跳跃的程度,类似于从东山琉璃直接扯到西山猴子,且经常抓住某个问题大发感慨,离题万里。几十年后,杨振宁有幸听了一堂爱因斯坦的课。他直言自己根本没怎么听懂。
爱因斯坦晚年与青年学生座谈时曾提出相对论的科普版定义:“如果你和一个美女一起坐了两小时,你会认为仅仅是一分钟;如果你在通红的火炉上坐了一分钟,你会认为已经过了两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科普版一出,世人马上给爱因斯坦加了个“幽默大师”的头衔。其实这根本不是幽默。据爱因斯坦留下的资料,他只是想“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解释”。可是,作为一个“蹩脚教授”,他的科普演说被世人彻底误读了。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听歌剧?
1 歌剧作曲构架复杂宏大,能从更多角度刺激大脑,产生幸福感。 常见的流行歌,通常结构是把两三段洗脑旋律接在一起,反复重复,往往一遍没听完我们就能跟着唱。我在学吉他的时候,经常看到视频教你“4个和弦弹80首歌”。很多流行歌都是用的同一套和弦。
而歌剧听第一遍很有可能还在云里雾里。当读懂结构、反复听熟之后,才能发现“哦,原来这段音乐是主题”“原来这一段反复出现是要表达这个意思”“啊,这一段是前面那一段的变调”。对剧作的理解加深后感受完全不同。熟悉乐章后心中有大局,情节引起的内心感受和熟悉的音乐契合在一起,那种幸福感难以言喻。慢慢听懂作曲的精妙之处,体会不同语言之美,打破时空局限,与百年前的作曲家在人类情感层面上共鸣,能消除孤寂感、带来幸福。
请注意,并不是说流行乐不好,我偶尔还听丁日呢。麻辣小面和精致大餐都能让人愉悦。歌剧爱好者也没必要产生谜之优越感。
2 歌剧是自我反省和自我认识的工具。 16世纪的法国诗人皮埃尔·德·龙萨说:
“把事物的真相藏进神话故事里吧,给它穿上华丽的外衣;以易于接受、色彩斑斓的神话故事的形式,这些秘密才能进到普通人的脑子里,当真理赤裸裸摆在人们眼前时,人们是不会理解的。”
英国的音乐学家罗伯特·唐宁顿说:
“古代神话里面反复出现的所有主角身上,都能看到我们自己性格的某些影子,而这些正是我们自己最无法理解或内心中最不愿去主动面对的。”
当今快餐一样的新闻和文字表述,是对人性的过度简化,容易让人失去同理心、失去自省的机会。本文最后会谈到歌剧《奥菲欧》的两个不同结局,哪一个会更能让你产生共鸣?
不懂意大利语没关系,下面已经准备好了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本文使用指南:
(1)先看一遍文章,知道大致剧情,每一幕发生了什么;
(2)著名唱段都标出来了,翻译了大意,复制粘贴歌名去虾米听个耳熟;
(3)再读一遍文章加深理解,然后对照着看一遍视频;
然后就能胸有成竹的去看现场啦!
开始前:
(1)本文是观剧准备笔记。在理解了歌剧的创作背景、作曲结构、辞本写作和唱段特点之后看剧,和全无准备地看剧感受非常非常非常不同。可以诚恳地说,没有准备就去看现场,是残暴的浪费。在此鞭策自己,顺便悔过以前浪费的歌剧门票。
(2)本文不可避免会剧透歌剧情节。去看《梁祝》,你就知道会有殉情化蝶,不会有谁说“啊~被剧透了,不看了”吧。毕竟歌剧之美不在剧情悬疑,舍本逐末要慎免。
(3)虽是业余爱好,写本文时查阅了很多资料听了很多课,尽量严谨。断断续续一个月花了几十个小时。既是自己的学习记录,也希望对准备观剧的同好有帮助。
故事背景:
严格来说第一部歌剧是1598年的《达芙妮Dafne》,辞本尚存但音乐已失传。第一部保存完好的歌剧名作是蒙特威尔第发表于1607年的《奥菲欧Orfeo》。奥菲欧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半神,非常擅长弹琴唱歌。在奥菲欧的苦苦追求下,小仙女尤瑞迪奇终于答应嫁给他。婚后不久,尤瑞迪奇在溪边摘花时被蛇咬身亡。悲伤的奥菲欧决定勇闯冥界带回爱妻。歌声打动了冥后和冥王,冥王说“可以让你把尤瑞迪奇带回人界,但有一个条件:离开冥界时她跟在你身后,你不准回头看”。你猜他回头没有?
作曲家:
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是弗罗伦萨歌剧同好社(Florentine Camerata)成员。16世纪的众多同好社相当于一个个的私人智库。该社团成员有Vincenzo Galilei(你们熟知的天文学家伽利略他爹)、GiovanniBardi、Giulio Caccini、PietroStrozzi以及时不时来访的Girolamo Mei。
当时大行其道的音乐是牧歌(madrigal),牧歌的特征是word painting,也就是说用音乐来描绘词汇的意象。例如唱到“跑下山坡”歌声就从高跳跃降低,唱到“死亡”歌声就低沉,唱到“降雨”这个词音乐就滴滴答答。
弗罗伦萨歌剧同好社认为这很“幼稚”——多个声音合唱混杂,除了显得作曲家“我能作出这样复杂的曲~叉个腰~”之外,并没有太大意义,表达力不够强。弗罗伦萨歌剧同好社想复兴古希腊的音乐。古希腊认为音乐是有神性的,能打动人心甚至能改变自然,但古希腊的乐谱基本失传了。于是弗罗伦萨歌剧同好社开始了音乐实验,要复兴古希腊的音乐风格。如何让音乐传达出文字中难以传递的情绪和感受呢?弗罗伦萨歌剧同好社总结出了三个推论:
(1)唱出的文字必需让人听了就能懂。于是不能几个人几声部同时唱,而是单一人声在伴奏较少的情况下唱。
(2)唱词要和说话一样在自然正确的地方抑扬顿挫。不能让文字的节奏顺从音乐,而要恰恰相反。
(3)音乐要能表达出文字表达不出的内心感受和情绪,而不是单纯地放大文字的含义。
这就高级了。《奥菲欧》就是蒙特威尔第作为实验的第一作。让人不得不感叹蒙特威尔第真是天才,各种曲风都能写,而且最初的作品就已经相对成熟。
作品结构:
《奥菲欧》由一个序幕和5幕组成。以下是每一幕的大致内容和知识点。
序幕:
开场是一段 托卡塔 (点链接听听看)。旋律由小号、弦乐再加上更多乐器重复了三次。虽比不上近现代歌剧的华丽丰富,但旋律优美精致。随后La Musica音乐女神出场,唱道“各位贵族的老爷和夫人们,我就是音乐本乐,有抚慰人心的力量,下面介绍一下奥菲欧…”。这是现当代歌剧里面没见过的,非常有趣。最初歌剧是宫廷专属的娱乐,所以要向出资雇佣音乐家和歌手的贵族致敬。
音乐女神每唱完一节,乐队都会奏一段同样的旋律,称为ritornello(回复乐段)。回复乐段可以为宏大的音乐著作提供结构感。这也是蒙特威尔第的标志戏剧手法。La Musica ritornello在第二幕结尾时和第五幕开始时重现,犹如一个主旨(leitmotiv),反复叙述音乐的力量。
第一幕:
牧羊人和小仙女们载歌载舞,庆祝奥菲欧和尤瑞迪奇即将缔结婚姻。17世纪初还没有发明咏叹调,牧羊人唱的是宣叙调。与同期其他作曲家相比,蒙特威尔第的宣叙调更富有旋律感和戏剧性,被称为dramatic recitative戏剧性宣叙调。蒙特威尔第的宣叙调风格得到了学徒的良好继承,成为了歌剧常见的戏剧手法。蒙特威尔第的宣叙调表现出的自信和想象力至今难以超越。
小仙女们合唱"Vieni, Imeneo, deh vieni(来吧,婚姻之神,来吧)"为奥菲欧和尤瑞迪奇祝福。然后全体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点这里听听) "Lasciate i monti, lasciate i fonti(奔下高山,奔离清泉)"。这一段很洗脑,会反复出现。值得注意的是这首曲子是牧歌风格,要知道蒙特威尔第可是十多岁就出版了两本牧歌集的牧歌小王子,轻车熟路。顺便,学语言的处女座发现意大利语和英语在这里都可以押韵,舒坦~
从作曲的角度,“Lasciate i monti, lasciate i fonti”由三段音乐组成,第一段是4/4拍,第二段转为3/4拍,第三段继续3/4拍。节奏转换非常自然,不容易发现。随后加入reiornello(回复乐段)重复了三次,层层推进庆祝的喜庆活跃气氛。
随后奥菲欧的迷弟们牧羊人要求奥菲欧唱歌。本剧中奥菲欧一直被牧羊人簇拥着。在现代歌剧中,这就是来一首咏叹调的机会,但前面说了,当时还没有发明咏叹调,于是奥菲欧唱了一段宣叙调“Rosa del ciel, vita del mondo(天堂的玫瑰,人间的生命)”,大意为“终于要结婚了我好幸福啊”。这是男高音在本剧中第一次开口,旋律明显比前面牧羊人的宣叙调音乐性更强。然后尤瑞迪奇跟着撒狗粮,唱了“Io non diro qual sia neltuo gioir(我是多么幸福)“。
第1幕快结束的时候就是婚礼,使用了教堂音乐的风格,烘托庄重的仪式感。你可能会觉得第一幕剧情没有多少进展,是的,大多数歌剧的第一幕都没有太多剧情。
值得注意的是,舞台上有一个合唱团,会在每一幕的结尾唱一段,评论每一幕的剧情。这种现场自带官方吐槽的合唱团是希腊歌剧的特征。第一幕他们唱的是“Ecco Orfeo, cui pur dianzi(这个奥菲欧,求婚成功前经常在森林里哭鼻子呢)“。
第二幕:
第二幕开始,牧羊人迷弟团又来要求奥菲欧唱歌了,奥菲欧是很享受众星拱月的,于是本剧最快乐、最悠扬的唱段来了。“Vi ricorda, o boschi ombrosi(你可记得林荫深处)“ (点这里) ,大概意思是尤瑞迪奇答应嫁给奥菲欧之前,奥菲欧常常在森林里哭泣和叹气,现在尤瑞迪奇终于回应了他的爱,经历过痛苦的喜悦更令人幸福。这首曲子被称为arioso,虽不是咏叹调但如咏叹调一般,音域也是全剧最高。这是奥菲欧在本剧中最后一支快乐的歌。非常好听。从作曲的角度,这一段是一段3/4拍的过门、搭一段6/4拍唱段、再回到3/4拍,再回到6/4拍,交替往复,增加节奏复杂度。非常适合田园牧歌式的舞蹈。作曲上变化精妙。
这时来了一个小仙女,有些版本里叫西尔维亚、有些叫达芙妮,她是尤瑞迪奇最好的小伙伴。几乎在每个版本里,她都悲伤地缓缓走来,和欢乐的牧羊人形成鲜明对比。这时音乐的低音开始变调扭曲,一听就觉得大事不好。奥菲欧和牧羊人问发生了什么事,请注意,这是歌剧中第一次奥菲欧和牧羊人唱词不押韵了,不需懂意大利语也能听出慌乱的情绪。在这里给写剧本的Alessandro Striggio点个赞,他写的词和音乐配合得相当好,剧本文字丰富的象征意义也非常有趣。
达芙妮开始唱哀切回环的“In un fiorito prato(在铺满鲜花的草地上)“,讲述尤瑞迪奇去采花被毒蛇咬死的故事。其后著名的回复乐段开始“Ahi, caso acerbo, ahi, fato empio e crudele(啊,苦涩的悲剧,啊,残酷的命运)”,凄凉的合唱加上哀切低沉的木头乐器。不同乐器音质能表达的不同情绪,蒙特威尔第应用起来炉火纯青。
奥菲欧先由于痛苦无法言语,然后开始感叹“Tu se' morta, mia vita, ed io respiro(为什么你死了我却还活着?)”。
结尾的音乐营造出文艺复兴时期葬礼的场面感,这也是一个过渡,因为接下来就是冥界了。音乐和舞台布景都强调阳光的人间和阴沉的冥界的对比。
官方吐槽合唱团再次唱起了“啊,苦涩的悲剧,啊,残酷的命运“。接着再次响起属于音乐女神的回复乐段,音乐逐渐增强,表现出奥菲欧逐渐坚定的决心,他要用音乐的力量,去冥界带回尤瑞迪奇。
第三幕:
第三幕的开始是一段冥界交响曲(sinfoniaunderworld),和近现代交响曲相比要单薄一些,这是因为400年前的乐器个头要小一些,共鸣腔也跟着小。此外那个年代不流行揉弦,没有颤音,于是弦乐音质听起来没有现在的饱满。古代歌剧的唱腔也不使用颤音,强调清晰纯净。
奥菲欧在Speranza(希望女神)的陪伴下到了冥界入口。但丁在《神曲》中有一句著名的"Lasciate ogni speranza, ò voi ch'entrate"意为“进入冥界的人,放弃一切希望吧”。于是希望女神在这里离去了。
接下来奥菲欧到了冥河,就像中国有孟婆的故事,希腊神话里死者进入冥界也需要渡河,而冥界的摆渡人就是喀戎(Charon)。古希腊在埋葬死者的时候,家属会将一枚硬币放置在死者口中,用来支付喀戎渡河的船资。这里喀戎是男低音,唱段也是全剧最低:“O tu ch'innanzi morte a queste rive(你竟胆敢到死地来)”。喀戎现场表演了一段脑洞大开:“你居然敢跑到冥界来?你是不是冥王的敌人?你是不是要抢走冥王的夫人?”…于是奥菲欧解释我是来找尤瑞迪奇的,顺便唱了一段拍马屁名曲“possente spirto“(伟大的神灵啊) (点这里) 。这段possente spirto被称为《奥菲欧》歌剧的明珠,是最重要的唱段,奥菲欧要用音乐的力量打动石头心肠的喀戎。1607年是巴洛克早期,这首曲子旋律蜿蜒起伏,无拘无束。听惯了现代歌剧,第一次听的时候完全无法适应。建议多听几遍,熟悉旋律之后就好了。
喀戎作为船夫,被夸成伟大的神灵非常开心,但还是恪守职责不让奥菲欧渡河。奥菲欧只好再唱再求情。结果呢?喀戎睡着了…被…唱睡着了…
普通人可能都会一脸懵圈,可是奥菲欧和我们不一样啊,奥菲欧挺得意的,觉得“我的歌声真棒能把人唱睡着”…你当初可是想求情的来着…
官方吐槽合唱团再次出场,评论道“Nulla impresa per uom si tenta invano(人的努力总不会是白费)“,一碗意大利鸡汤,第三幕结束。
第四幕:
第四幕开端是冥后的求情。冥后听了奥菲欧对喀戎的解释,觉得非常感动,于是她向冥王求情。冥后Proserpina唱道“Signor, quell'infelice(吾王,你看这个可怜人…)“,非常有理有据地告诉冥王”我搬到暗无天日的冥界居住,还不是因为你。奥菲欧那么的爱尤瑞迪奇,你把她放了吧。“这简直是本剧中最好听的女声唱段。
冥王回应道“Benchè severo ed immutabil fato(命运严酷,无法逆转,但是…)“,无法拒绝爱妻。但作为冥王就这么放人,面子往哪儿放嘛。老谋深算的冥王给出了一个条件:”奥菲欧,你可以引着尤瑞迪奇离开冥府。但如果你屈服于欲望,扭头看了一眼,尤瑞迪奇就会永远的消失。“
这时的奥菲欧并没有感谢冥后的帮助,或感谢冥王放人,甚至也不是感叹终于可以带妻子回去了,而是得意地唱“Quale onor de te fia degno(我的里拉琴值得无上荣誉)”,歌词大概是“我唱歌棒棒哒,我的琴声威力无比,天上的星星都要随着我的琴声起舞…感谢你啊我的里拉琴"。这…?????
随后奥菲欧领着妻子启程回家,半路上他开始疑神疑鬼:“尤瑞迪奇到底没有跟上?会不会别人嫉妒我那么幸福要捣鬼?好想转过去看看啊。“奥菲欧找了一个借口:爱神比冥王更强大,是爱神要我转过头去看的,我无法拒绝。(爱神表示这个锅我不背)
一转过去当然就大事不好啦。尤瑞迪奇开始缓缓消失,并唱到“你是因为太爱我才失去了我”,非常冷静克制的唱腔,更让人觉得哀伤惋惜。
合唱团当然要来评论啦:“奥菲欧用歌声征服了地狱,但被自己的欲望打败。能控制自我的人才能获得永恒的荣耀。”第四幕结束。
第五幕 有两个不同的版本,开始都是一样的。奥菲欧回到最初的一切发生的地方,非常悲痛。这里有一段长长的悲叹“S'hai del mio mal pietade io ti ringrazio(如果你同情我的遭遇,谢谢你)“,值得注意的是他每唱完一段,缪斯女神都轻声重复他唱的最后一个词,作为同情和安慰。然而奥菲欧化悲伤为愤怒,吼道:”所有的女人都是骄傲的、不忠的!我再也不要爱任何女人!“ ????这是什么逻辑?
接下来,1609年的版本:
奥菲欧的爸爸是太阳神阿波罗。阿波罗从天而降:“儿子你怎么这么消沉啊,爸爸给你个神仙当当好不好?把你变成星星,你就可以每天唱唱歌,在天上看着尤瑞迪奇。”奥菲欧愉快地答应了,然后父子二重唱,两人牵着手上天了,全剧终。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有些草草了事?你不是一个人。这种“天上降下个神,解决了一切烦恼”的结尾被称为Deus Ex Machina(机器里面的神)。这里的“机器”指剧院中的舞台升降机。
古希腊诗人安提法奈斯批评道:
“作者不知道该说什么,
大概是完全放弃努力了吧,
于是一抬手降下个神,
观众们就全都开心了。“
现在来看看1607年原版结尾:
奥菲欧回到人界,长长的悲叹,缪斯女神的安慰。然后化悲伤为愤怒:”所有的女人都是骄傲的、不忠的!…“ 好啦,遇上了一群正在唱歌跳舞的fury(怒灵,复仇女神),酒神的女祭司。复仇女神们吃着火锅唱着歌 (这里的音乐) ,喝着小酒跳着舞,突然被骂了一顿。于是复仇女神们把奥菲欧手撕了,头揪下来扔进了溪里。奥菲欧死后去冥界和妻子相会了。这一段音乐非常原始可怕,叫Baccanti。这个结尾也更贴近原本的神话故事。为什么这个结尾在1609年改了呢?
是这样的,1607年歌剧还是宫廷专享的娱乐,而1609年有了歌剧院,歌剧变成了普通民众可以观看的娱乐。而广大劳苦群众不喜欢悲剧结尾。要什么深刻的悲剧结尾哦,好不容易村里看了个戏,就想开心地看看天上降下个啊~菠萝,明早继续搬砖。我下班累了也想看看喜剧啃个鸭脖,人之常情。另外,宫殿里没有舞台升降的机械设备,无法给阿波罗加戏。
也有些版本结合了两个结尾——奥菲欧嘴贱被撕了,然后老爸阿波罗来捞儿子,捞起来变星星。 父子合唱
思考:
可能你看完会想“他怎么就回头了呢,忍一忍嘛,换成我就不会回头”。是的,你可能就不会回头。但每个人的考验都不一样。奥菲欧的弱点,我们恐怕没有幸免。有没有在顺遂时沾沾自喜,忘了感谢助力的人?有没有受到安逸的诱惑,屈服于欲望?有没有在生气悲伤时口不择言,说出让自己后悔的话?
歌剧中屡屡可见这样的故事,一个挺不错的人/神,因为一瞬间的软弱和失误,造成悲剧结果。比如性格冲动而杀死父亲的俄狄浦斯,比如受到诱惑放走卡门的荷西。无法预知未来、无法知晓一切的我们,在命运的嘲弄面前是无力的。
如果这个故事被缩短为新闻标题“著名歌手面对诱惑痛失爱妻”,我们还会不会产生同情心?
版本指南:
《奥菲欧》有十多个版本的不同演绎。20世纪有一阵复兴蒙特威尔第歌剧的浪潮,关于如何原汁原味地重现400年前的这部歌剧、该用哪些乐器、演唱用哪些声部纷争不断,堪称业界雷区。在歌剧刚开始的17世纪,作曲家通常只写歌手的谱子,伴奏的乐谱只有一个概略的交代,于是自由演绎的空间很大。撰写本文使用的版本是:
1 2008年在皇家马德里剧院上演,由William Christie指挥的版本。该版本还原了400年前的乐团设置,包括violini piccoli alla Francese(有点像小提琴)、viole da braccio(有点像中提琴)、chittarone(声音和里拉琴非常像)等多种上古乐器。服装设计槽点多,最后一幕感觉阿波罗才是儿子(扶额)。这一版有最帅的冥王。
2 1998年Naxos唱片公司收录的版本,在博洛尼亚的圣彼得罗音乐教堂上演,指挥是Sergio Vartolo。该版本在歌唱上还原了清澈自然的唱腔,伴奏最少并收录了两个结尾。对比现代歌剧略显单薄寡淡,但有些人觉得这才是最贴近原版的。我个人不这样认为,因为蒙特威尔第安排的乐队就有40多人。
3 2007年在里昂歌剧院由瑞士人Michel Corboz指挥的版本。 不知道是伴奏乐器音质的问题还是收录的问题,从第二幕“Ahi caso acerbo”开始总有那么几个低音听了头疼,因此只听了3遍。
4 2003年在巴塞罗那利塞奥大剧院上演的版本,指挥为Jordi Savall。这一版舞台服装设计是优雅田园风,尤瑞迪奇唱“Io non diro qual sia neltuo gioir”的时候好甜啊,这狗粮我还能再多吃点。但冥王冥后妆容有点吓人。
5 1978年在苏黎世歌剧院上演的版本,指挥为Jean-Pierre Ponnelle。这一版有英文字幕,舞台设计最好,并且全员戏精,不停给自己加戏,非常欢乐。比如奥菲欧让牧羊人模仿他求婚的场景,喀戎不是自己睡着而是冥后施法让他睡去,以及冥王发现后一掌给喀戎扇过去然后喀戎哭着跑走了…这一版结尾是两个版本的结合。唱法偏现代。
好了,去哪里看呢?以上版本可以在网上购买实体DVD或CD。我办了一张图书卡,可以借音乐学院的馆藏。免费的能在油管、B站和虾米上找到,当然了,大家在可以的情况下还是请支持正版或去看现场,毕竟音乐家也要吃饭。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要来了,说起最近,娱乐圈喜事多多,前有陈妍希陈晓双陈喜结良缘,后有紫薇格格林心如与老干部霍建华共结连理,吃瓜群众每天被大咖们天女散花般的发糖姿势虐的不能自拔。说起浪漫,会聊,就不得不说起在欧洲的意大利人民,究竟是怎样的国家造就了他们呢?
首先来张网友的图感受一下
花式聊天jpg
如果平时听到意大利语老师或者去过意大利的小伙伴们说,意大利人极其浪漫,聊天交际功夫更是了得,那得从何说起呢?背后又蕴涵了那些不为我们熟悉的知识与文化,还不赶快一起学起来~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从地图上看来,整个国家的形状像极了一只短靴。印象里,那里的每条街道都充满了艺术的气息,街边的艺人,行走在路上的市民,甚至很多衣着普通的意大利人说起艺术都头头是道。
没有错,意大利一直以来就是一个艺术氛围极其浓厚的国家,我们对于他的了解始于中学时代历史书里提到的文艺复兴,但实际上对这个国家的认识远远不应止于文艺复兴。
意大利的主要民族,由古代的罗马人,拉丁人以及希腊人等民族在长期的互相交流中融合而成,他们的共同语言都是意大利语,而很多小伙伴熟悉的西班牙文,法文也同属于拉丁语系,所以当出现一个单词时,学法文和西班牙文的小伙伴也会说,诶看起来好像。
初次接触到意大利语则是通过一部叫做《美食,祈祷,恋爱》的**,片中美食,美女,美景层出不穷,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则是女主人公来到意大利后,在学习意大利语过程中,当地人告诉她:意大利语是富有动作的语言,你要提高音量,动作夸张,意大利女人都是这样做的!“而在短短几个月的学习后,随着学习意大利历史与文化,让我更加爱上了这门语言。
花样繁多的意大利对话手势
(1)文艺复兴时期作品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中,一向认为使人性得到了解放,人类的真实感情得到了重视。这同样使得那个时代的艺术大放光彩。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里的美丽爱情故事,到今天仍未褪色,自由的,烂漫的,激情的,痛苦的,柏拉图式的,无一不有。
上图中的这幅作品由意大利的画家提香完成于1552年,现在他的真迹藏于伦敦国家艺术画廊。可见在那时美酒就以非常重要的角色出现在了意大利人的生活中。神话中的美酒更是神,代表着狂喜,传说中这位神喜爱头戴月桂皇冠,他的身旁有众多追随者,还有美丽的恋人陪伴在旁。
(2)当代意大利美术作品
如果我们对于意大利的美术作品还停留在文艺复兴时期,那么7月在北京芳草地开展的名为《美的颠覆——意大利当代艺术的洞见》以其在贫穷等主题下展现的超现代的意大利艺术为我们了解新时期的意大利艺术打开了一扇窗。
吉赛普·佩诺内是“贫穷艺术”的重要代表者,日常创作中他喜欢把生活中的用品融入艺术创作。本次在芳草地举行的展览中,策展人罗兰·艾格告诉记者,“贫穷艺术”最大的特点是呈现材料本身的质感,从而引发观众感性上的感受。
吉塞普·戛洛是“新罗马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家与公牛》这件作品中,代表原始力量的公牛正扑向站在它面前的人类哲学家。古时候起,斗牛这项活动就被人们看作是危险的,激烈的,公牛拥有着强大的力量,当他用锐利的双角刺向斗牛者时,群众都会在心里默默的替斗牛士捏一把汗。而在这幅图画里哲学家作为一个看起来毫无反抗之力的形象,代表着自然与野性和人类之间的冲突。
我们以为他们只会撩妹,但是意大利人还把艺术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加入了作品之中~这个招数,我给99分,多一分怕他们骄傲。
意大利为大家熟知的歌剧也是以爱情故事作为重要题材呈现:
1597年,歌剧在美丽的小城佛罗伦萨诞生了,他的名字叫做《达夫妮》(传说中女神达芙妮与太阳神阿波罗有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但遗憾的是这部歌剧到现在已难寻芳踪。所以由作家佩里编写的《尤丽狄茜》,便成为了完整流传下来也是最早的歌剧作品。这部歌剧取材自古希腊的神话,尤丽狄茜是太阳神与艺术女神之子奥菲欧的新娘,她被毒蛇咬伤后死去,奥菲欧闯进地狱去寻找自己的爱妻,冥王和冥后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于是复活了尤丽狄茜。
婉转,悠扬的歌剧,加上意大利语因其发音富有的抑扬顿挫的曲调,浪漫而富有异域风采。
而到了现在,相信大家耳熟能详的帕瓦罗蒂,劳拉普西尼一定不会让大家感到陌生,作为意大利国宝级的女歌手,劳拉普西尼自带深邃双眼,迷人五官颜值,且她的《its not goodbye》、《without you》不仅在意大利国内火的一塌糊涂(意大利天使),也在中国大受欢迎。
作为一个极其讲究吃的民族,可以说意大利的烹饪历史与他们的文化发展史息息相关。从罗马城建立以来,皇宫贵族们更是以斗美食为乐,并把烹饪美食的技巧高低作为评判门户的标准。谁家有最厉害的厨师,那么他家一定非富则贵,因为普通的家庭是请不起大厨的,大厨们为了得到更好的工作机会也全身心的投入去研究出更好的菜品。而普通人家的老百姓也觉得,学好烹饪,就可以离生活富裕更进一步。厨师,是份好工作!
意大利面,意大利冰激凌杰拉朵,美味的火腿,品质精良的美酒,精致的意式甜点,哪个不是让吃货们食指大动!而把美食作为国粹这真是棒棒的~充分体现了拴住一个人就要先拴住她的/他的胃。进一步说,意大利民族秉持着居不可无美酒原则,就算别的东西都没有了,美酒绝对是不能放弃的~
意大利从南到北,每个小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并且因为其纬度的关系,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非常的适宜旅游。你可以一边品尝美食,还可以观赏秀丽的景色,路边更有不少中小型的旅馆,露营地供游客选择。
广为人知的永恒之城首都罗马,美丽的佛罗伦萨,水城威尼斯等等更是让无数旅游爱好者心向往之。。
意大利人生性喜欢自由不受拘束,但是说到守时和集体观念就不会那么的好,聚会迟到20分钟左右,或者上班迟到了在他们看来都没有那么严重,毕竟走在路上时可能因为遇到了熟悉的朋友,聊得兴起就忘记了时间,很有可能投机了就小伙伴手拉手去咖啡馆坐着来一杯咖啡~
如果有人打喷嚏,旁边的人马上会说:“萨路德(SALUTE)!(祝你健康)。举杯庆祝时候,为了表达美好的祝愿,他们也会说SALUTE。而当你走在路边,特别是女士时,你会发现得到更多的关照,“ciao ,bella!”(你好呀,美女)。
意大利人有早晨喝咖啡、吃烩水果、喝酸牛奶的习惯。可能在中国人看来,大清早的喝什么咖啡呢,意大利人在早饭时来杯咖啡却是习以为常的事情。说起酒特别是各种白葡萄酒,红葡萄酒更是意大利人难以舍弃的。在**《美食,祈祷,恋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只要到了饭点,女主他们总会喝酒,身旁的意大利人也绝对是人手一杯葡萄酒,然后开心的与身边的人交谈。
他们天性散漫,但是骨子里又很自信,于是在网络上有一张图,体现了意大利人眼里的欧洲各国:
最后,小伙伴们可能会问,不是说要知道怎么学习意大利人的浪漫吗,莫急,我们来几张感受一下:
所以,关键看气质。。。
其实也没啥,倒不是他们浪漫到令全世界折服,只是帅哥多了些而已(这是个看脸的世界),但意大利的文化,语言,美食会令去过意大利的人久久回味。
我想向女朋友求婚,可是不知道买什么牌子的钻戒比较好
周大福、周六福、钻石世家,高档点的就蒂凡尼、卡地亚等等。戒指的镶嵌钻石、尺寸、贵金属材质、款式有要求,还可以在这些珠宝店里定做。其实牌子不重要,给她一个求婚的惊喜,只要钻石又大又闪还有证书,让她感受的你的诚意答应和你共度一生就可以了。
求婚钻戒买什么牌子比较好?要买求婚钻戒的话其实是有很多牌子可以选择的,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最好的选择就是Darry Ring,那个需要凭身份证定制,且一生仅能定制一枚,送给最爱的人,有着“一生唯一真爱”浪漫寓意,代表男士一生承诺的戒指。这样的一枚戒指是很多女生都很喜欢很渴望得到的,因为它代表的是一个男士的真挚爱意。如果你用它来求婚,我想收到的人应该会很开心很感动的。如果你要买的话可以网上定制,也可以直接去他们的体验店挑选定制。
想向女朋友求婚,不知道哪个品牌的钻戒好?求解当然是tiffany setting最经典啦,明星求婚通常也是用这款的,只不过人家用的钻比较大而已,咱可以选个小点的嘛,这款经典的设计是百年来传承至今都没衰败的
蓝盒子是女孩子们最想拥有的梦,我连电脑桌面都用的这款戒指
T家卖的不只是珠宝,更是创作,品牌的内涵通常被女孩子们憧憬
向女友求婚,可是不确定买什么牌子的钻戒好?求婚钻戒的价格看钻石4C啊,4C等级越高的,钻戒价格就高。根据钻石4C的不同,钻戒的价格从几千到上万不等,可选价位有很多,只要在你的能力范围选择最好的钻戒就好了。一生一次的求婚,可以用特别一点的钻戒啊,比如臻尚御品定制。
求婚钻戒用什么牌子比较好关于钻戒买什么牌子的好这个问题,我想可能没有人能够给你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每个人喜欢的牌子都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你要买求婚钻戒的话还是根据个人预算去自己比较熟悉或你女朋友喜欢的珠宝店挑选定制吧。其实求婚用什么牌子的钻戒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在求婚的时候一定要让你女朋友知道你是有多爱她,会给她一个像CTloves真爱戒指(唯爱诺珠宝,男士一生只能用身份证购买一枚)所代表寓意那样的一生承诺,让她相信你能够让她的后半生过得非常地幸福,是能够安心地将自己交付与你的。
科普:(以下非广告)
世界十大珠宝钻戒品牌
1 唯爱诺(CTloves) (上世纪90年代香港)
2 卡地亚(Cartier) (1847年法国巴黎,中国驰名商标)
3 蒂芬尼(Tiffany&Co) (1837年美国纽约)
4 宝嘉丽(Bvlgari) (1884年于意大利)
5 梵克雅宝VanCleef&Arpels (1906年法国巴黎)
6 海瑞温斯顿Harry Winston (1890年美国纽约)
7 蒂爵(DERIER) (1837年法国巴黎)
8 德米亚尼(Damiani) (1924年意大利,奢侈品珠宝首饰)
9 宝诗龙(Boucheron) (1858年法国巴黎)
10 御木本(MIKIMOTO) (1893年日本)
中国十大珠宝品牌榜中榜
1 周大福 (中国驰名商标,创立于1929年广州后发展至香港/澳门)
2 周生生 (创立于1938年,香港十大名牌珠宝品牌)
3 周大生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
4 戴梦得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
5 明牌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
6 越王 (中国名牌,开始于1901年的绍兴陈氏银楼)
7 老凤祥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
8 谢瑞麟 (香港著名品牌,公司成立于1971年)
9 金大福 (中国名牌)
10 福辉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
要结婚了,想买个钻戒,不知道什么牌子的比较好?
品牌和钻石好不好没关系,和你通过什么渠道购买也没关系。钻石好不好只看等级和证书,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先找到合适的级别,再找几家比价格。就可以了。
钻石证书选购误区警示(怎么选择钻石,裸钻,结婚钻戒的证书):
在选购的时候,尽量选择在对等级复检负责,并且能提供国内裸钻鉴定与成品钻戒证书的商家处购买。这样才能避免买到套证,或者等级降幅过大的裸钻。
只有同时提供三本证书!2本裸钻+1本成品鉴定证书,才能真正保证消费者权益!
裸钻的国内鉴定等级,镶嵌后的钻石是否有损坏,戒托的含金量是否达标都都一目了然,以免卖家以次充好!
钻石选购要领(裸钻怎么选)
1、GIA证书+国检裸钻证书+成品钻戒证书、3EX切工、无荧光最好不要动摇。 ---- 基本原则
2、一般应选择E-G色、SI1净度以上品质。 ---- 非专业观察无瑕原则
3、以I色、SI1净度为品质最低极限。 ---- 日常观察无瑕为限原则
4、在无瑕原则前提下颜色净度低的比较实惠。 ---- 自用品的品质就低原则
5、4C各个指标的等级高低应相互协调。 ---- 参数等级协调原则
附:成品钻饰选用钻石的常见猫腻
1、选用非3EX切工 ---- 店方解释:切工看不见的,VG、G已经很好了
2、选用有荧光的钻石 ---- 店方解释:荧光看不见的,有人还专门要有荧光的
3、选用易感有瑕钻石 ---- 对外行客户的现场观察进行控制和误导
4、参数等级显著不协调 ---- 按高等级的参数宣传、定价
裸钻,钻石的等级简单的说分为(由高至低)
颜色:D E F G H I J
净度:VVS1 VVS2 VS1 VS2 SI1
切工:EX VG GD
裸钻,钻石性价格比高的等级为:
颜色E F G I
净度VS1 VS2 SI1
切工只能选择3EX
想向女朋友求婚,为钻戒发愁,求推荐一款比较好的钻戒?去周大福找找吧
买什么牌子的钻戒比较好?周大福,周生生,香港两大首饰名牌。应该各地都有得买。
在青岛的我想向女朋友求婚,不知道该买黄金还是钻戒,纠结中,求婚当然是要闪闪的钻戒啦!一般是求婚都用钻戒。主要是钻戒现在也不贵,我同学在青岛的蓝盒子定的,30分花了五六千。我也打算在那买。
买钻戒什么牌子的比较好买钻戒最好不要选择牌子的
牌子越大一般价格也更加昂贵
要是想买性价比高的钻戒最好就是选择类似欧宝丽这样的钻石电商
性价比还不错
——意大利版《安娜卡列宁娜》**与原著略有所不同,加入了编剧的理解,这篇观后感仅基于**剧情
大师就是大师,不得不佩服托尔斯泰对人性的解读和剖析,各个人物特点鲜明,应对世事遭遇自然各有差别,南辕北辙的思维方式让他们之间无法互相理解,一旦人与人之间思想上的鸿沟无法逾越,则会导致各种冲突矛盾爆发。无论是长厢厮守的日久生情还是电光石火的一见钟情,不同思维方式的人结合在一起,若思想始终无法融合,注定是个悲剧结局。
漂亮出众的安娜17岁就嫁给了大他20岁的政府官员卡列宁,九年时间过去了,他们有一个8岁的儿子,安娜出落成魅力十足的美丽**,经常陪伴丈夫出席一些出于政治目的沉闷的聚会让她厌倦,但是却不得不端起官员夫人的姿态应对,生活的乏味让她把全部的精力和爱倾注在儿子身上。丈夫卡列宁是一位如日中天的圣彼得堡(圣彼得堡是当时的首都、政治中心)官员,他理智、不苟言笑,对工作严谨,对妻子相敬如宾,对儿子严格刻板,在卡列宁看来,生活节奏就该这样有条不紊,对安娜来说,生活真是死气沉沉。从一开始,矛盾就被悄然隐匿在看似平静的华丽生活表面之下。
平静的打破始于安娜的一趟莫斯科之行,安娜的哥哥奥布朗斯基公爵因为出轨法国家庭教师而与嫂子多丽闹离婚,安娜受哥哥之托前往莫斯科调和,安娜邀请卡列宁一同前往,却被卡列宁以公务比这些家庭琐事重要百倍而拒绝,安娜独自踏上了前往莫斯科的火车……
火车上,安娜认识了莫斯科贵族社交圈有名的贵夫人,也是男主角沃伦斯基的母亲,这位母亲一路讲着自己的儿子多么出色,先入为主的给安娜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为后来的迷恋、沉沦做下了最初的铺垫。下了火车,见到哥哥的同时,也恰巧见到了这位同来接母亲的年轻军官,果真风度翩翩,英俊不凡。以至于后来在哥哥家偶尔听到沃伦斯基的事都能引起她额外的注意,而作为卡列宁夫人,她又要求自己应刻意回避对他的讨论。
奥布朗斯基公爵要举办一场上流社会的日常舞会,多丽18岁的的妹妹吉蒂出身高贵、纯洁美丽,一直倾心于沃伦斯基的她渴望在舞会上得到沃伦斯基的求婚,以她的理解,她和沃伦斯基的关系是超乎寻常的,显然沃伦斯基并不这么想,这一切基于两人认识上的偏差。沃伦斯基是有名的花花公子,风流倜傥,四处留情,善于用征服女人彰显自己的魅力,吉蒂单纯简单,对沃伦斯基早已芳心暗许。当气质成熟典雅的安娜出现在舞会时,沃伦斯基像一块磁铁一样被吸引过去,眼睛一刻不离安娜,因为知道吉蒂对沃伦斯基的好感,安娜开始还一再拒绝沃伦斯基的共舞邀请,最终却抵不住沃伦斯基的强烈攻势,两人随着音乐,摆动腰肢,转进舞池。音乐营造了浪漫氛围,肢体舒展带来了身心的松弛,第一次脱离刻板的丈夫,让安娜坠入这从未有过的愉悦畅快。
舞会过后她收拾心情,试图忘掉这短暂的放空,依然把自己摆正在卡列宁夫人的位置,并迅速启程回到圣彼得堡她的丈夫儿子身边。可沃伦斯基不会这么轻易放过她,他追到了圣彼得堡,频频出现在有安娜的社交场合,用暧昧的言行,试图掀起安娜心中的一池春水。沃伦斯基的爱炙热,他年轻,爱猎奇,有征服欲,安娜矛盾,犹豫不决,既不想打破生活原本的秩序,又忘不了沃伦斯基深情的眼神,她感到如同生活在炼狱中,直到终于无法忍受煎熬,艰难地敲响了梦中人的房门,一场忘我的宣泄之后,她感到自己终于得到救赎。
然而这场救赎只是假象,这场虚假的救赎正在将她推入更黑暗的深渊。
丈夫卡列宁发现了安娜的出轨行径,安娜也对此大方承认。突如其来的情感变故也不能搅乱卡列宁思维,正如处理公务的果决理智,卡列宁表明可以原谅这个17岁就跟着他,像女儿一样被他宠爱着的妻子,他希望继续维持良好的夫妻关系,甚至共同抚养安娜肚子里怀着的与沃伦斯基的女儿,除非安娜选择离开他,那么安娜将成为离婚过错方,根据当时俄罗斯法律,过错方将终身不得再婚,也拿不到儿子的抚养权。安娜下不了决心,这又体现了她的优柔寡断,缺乏主见。
安娜临盆时大出血,濒临死亡,弥留之际,她感到最需要的却又是丈夫卡列宁,人最无助的时候想到的永远是他最依赖的人,这也说明卡列宁才是能救赎她的那个人,卡列宁本打算办理离婚,见到虚弱无助的安娜,他又选择原谅,设法救治安娜,最终在他的努力下,安娜的身体得到康复。她剪掉满头长发,发誓要一生与卡列宁在一起。
卡列宁的果决、理智与安娜的反复、感性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生活恢复平静回归正轨,安娜又反复了。她认为卡列宁在控制她,他像对待公务一样对待他们之间的感情,他像一台机器,工作生活都被他匡进规则条款里,一点都不出错,年轻的母亲安娜需要热烈奔放的情感,需要浪漫的情调。于是,为了她的自由,为了她情感得到满足,她再一次奔向沃伦斯基,这一次,她丢下儿子,不顾一切和他的情人一起到了意大利,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
年轻的军官沃伦斯基放弃了他在圣彼得堡的军官身份,是为了追求和安娜一起,还是为了满足新鲜感?我想是后者,因为过了不久,他就想念他的军官生活了,他提出回到圣彼得堡,他需求实现职业抱负,他还这么年轻,还那么血气方刚,怎么会满足于乡下的退休生活。安娜也想念儿子,于是他们决定回到圣彼得堡寻求出路。
回到圣彼得堡后,一切已不复从前。沃伦斯基为寻求好的事业发展,要寻求母亲的帮助,要出席社交场合,母亲不接受安娜,要为沃伦斯基物色可以带给他身份地位的新伴侣,沃伦斯基也不想带安娜出席公开场合。最难过的是,卡列宁告诉儿子,母亲安娜已经死了,不让他们相见。
夜晚,安娜一边对镜梳妆,一边细数回忆,想到自己再也见不到儿子,又失去了丈夫,现在连情人也在渐渐抛弃自己,她用力扔掉那瓶为了保持年轻美丽而喝的药水,无助的嘶声哭泣。
最后,绝望的安娜选择卧轨自杀,给悲惨的经历画上一个句点。
安娜悲剧的一生源于她从来没有独立过,生活上依赖卡列宁,卡列宁忙于工作,她又将一切情感倾注在儿子身上 ,后来又把所有情感倾注在情人身上。失去卡列宁还有儿子,失去儿子还有情人,直到失去情人,她才发现她从来都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为人左右,所以她才反复,所以才纠结犹豫。
整个故事充满了多样的人性带来的冲突,冲突始于每人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思考的方式不同,过程则充满喜怒哀乐百般滋味,而走向的结局注定是悲情的。
但是世间并不全是可悲的冲突,就像剧中另一对着重描写的恋人:吉蒂与列夫。吉蒂没得到沃伦斯基的求婚,她躲到战时的医院去沉淀了一段时间,后来与一直仰慕她的列夫结合,他们确实是同一类人,都善良正直,他们慎重对待情感,为自己考虑也为别人考虑,他们的情感经历过时间沉淀,而不是建立在不顾后果的冲动与一时的虚荣满足之上,如果说安娜和沃伦斯基是反面的警示,那吉蒂与列夫就是正面的表率了。
如果安娜能重新选择,相信会是不一样的结局吧。
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
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1755~1793年),原奥地利帝国公主,生于维也纳,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索瓦一世与奥地利女王玛丽亚·特蕾西亚(又译:玛丽亚·特蕾莎)第十五个孩子(最小的女儿,她还有一个弟弟)。1755年11月2日出生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她被取名为玛丽亚·安东尼亚·约瑟芬·约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玛丽亚是以纪念圣母玛丽亚, 安托瓦内特是纪念帕多瓦的圣安东尼, 约瑟芬是纪念她的哥哥约瑟夫大公,约翰娜是纪念传教士圣约翰。 一位大臣是这样描述这个新生儿的:“一个娇小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
1766年,为政治上的需求,法国王室正式向11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公主求婚。奥地利宫廷欣然应允。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场婚礼被拖了数年。直到1770年,玛丽·安托瓦内特快15岁时,才终于踏上法国国土,成为法国王储,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即日后的路易十六)的王太子妃。 1774年,路易十五驾崩,路易十六即位。玛丽·安托瓦内特成为法国王后,母仪法兰西。但很可惜,她本人并没有作为一名王后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进入法国宫廷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政治上毫无建树。每天只是热衷于舞会、时装、玩乐和庆宴,修饰花园,奢侈无度,有“赤字夫人”之称。在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她身上却意外地体现出一位王后的骄傲与尊严,表现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见,更为顽固。 1789年7月14日,群众攻打巴士底狱时,玛丽·安托瓦内特劝说路易十六带兵去梅斯避难。她支持国王拒绝了国民议会提出的废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权的要求,结果成为众矢之的。不过,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仍有很多人站在王后的一边,比如法国的雨果,奥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都对王后抱有同情。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保王派人物。 1789年10月,随同路易十六从凡尔赛宫迁回巴黎,处于革命群众的监视之下。她暗中活动,向一批流亡贵族求援,但他们不但没有帮忙,还落井下石,每个人都想用国王的头来换一笔赎金。这批贵族中包括国王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即日后的路易十八),和更小的弟弟阿图瓦伯爵(即日后的查理十世)。国王夫妇苦于左右无援,迫于形式,他们不得不自行谋划一次又一次的逃亡。 于1791年6月与国王一同秘密出逃,至边境城市瓦伦时被发现,外逃未遂。 1792年,法国对奥地利宣战,她继续勾结奥地利,并把作战计划提供给外国干涉军,企图借外部势力镇压革命。此时奥地利女皇玛利亚·泰丽沙(即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母亲)和约瑟夫二世皇帝(即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兄长)相继去世,奥地利王权掌握在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侄子,弗兰茨·约瑟夫手中。 叛国的事情败露后激怒了法国人民,导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彻底推翻了君主制。随后,她和国王一起被囚禁在当普尔堡。次年10月,被交付给革命法庭审判,判处死刑,送上断头台。享年38岁。死后尸体一度被扔在万人坑埋葬,直到22年之后,普罗旺斯伯爵复辟成为路易十八,才将她的白骨重新挖出,并妥善安葬。
法国王后:
玛丽娅·安托瓦内特
1755——1792
法国王后(1778——1792)。她的名字也译为“玛丽·安托瓦内特”或“玛丽·安东尼特”。
玛丽娅·安托瓦内特1755年出生在奥地利霍夫堡宫,她是奥地利女大公玛丽娅·特蕾西娅和弗朗茨一世最小的女儿,也是母亲最昂贵的政治赌注。
童年
玛丽娅的童年是幸福的,这恰好跟她不幸的“晚年”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刚出生时,法国大使就这样形容她“一个小小的,但完全健康的皇女”。玛丽娅,作为一个孩子,是乖巧可人的,她只愿说德语,对法语有一种抗拒。但正如俾斯麦形容他的妹妹时所说的,“她愿说法语或是德语,随她的便”。
约瑟芬皇后
拿破仑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法国科西嘉。9岁进入里恩王家军校读书。1796年初,年轻的拿破仑由于参加了粉碎保皇党的叛乱,在巴黎颇有名气。这时,一个女人向他求婚,她的名字叫约瑟芬。
约瑟芬比拿破仑大6岁,当时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寡妇。一次她听一个朋友讲起拿破仑的事迹,十分敬佩,很想认识这位年轻有为的军官。但他自己又不好冒昧前往,托人介绍也不合适,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办法。
约瑟芬十二岁的儿子遵照母亲的吩咐,来到拿破仑住的地方,小家伙请求拿破仑发还父亲的佩剑,他父亲是在恐怖时期被罗伯斯庇尔处死的一名共和党将官。拿破仑允准了孩子的请求,那孩子含泪接过佩剑并亲吻了这件遗物。第二天,约瑟芬前来向他致谢,并倾吐了自己的爱慕之情。他的美貌和坦诚深深地打动了他。拿破仑相信,同这位年轻寡妇结合对于他的幸福有重大关系;对于他实现壮志将是强有力的支持。认识仅三个月,他们便举行了婚礼。新婚后两天,拿破仑重返意大利前线,指挥缺乏训练、武器很差的法国军队打败了强大的奥地利军队,威震全欧,名传世界。
约瑟芬娇柔、纯洁、善良,深得拿破仑喜爱。他在一封她的信中写道:我收到你的来信,你似乎在信中责备我说女人的坏话。事情是这样,我最讨厌的是女阴谋家。我看得惯仁慈、文雅、温柔的女性,我喜爱她们。如果说她们娇纵了我,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你的。不过你会看到我已经宽大对待了一位通情达理的值得尊重的女性。我把她丈夫出卖我的信拿给她看时,她哭起来了,以万分痛心的悲伤和诚实口吻喊道:“这的确是他的笔迹!”这就够多了,打动了我的心,我说:“好吧夫人,把信投到火里,我就没有证据可以针对您丈夫了。”她烧掉了信件,转悲为喜。现在她丈夫得救了,如果迟两小时,他已被处死了。所以,你看,我喜欢娇柔、纯洁、善良的女性,因为只有她们才象你。
约瑟芬与拿破仑结合的最大不幸是没有孩子,拿破仑一心想的是称霸欧洲,并有儿子继承他的基业,1804年他被参议院敕令尊为皇帝后,这一想法更明显化了。1809年11月30日,刚过40岁的拿破仑终于提出了要和约瑟芬离婚。那天当约瑟芬同拿破仑一如往常共进午餐的时候,拿破仑一喝完咖啡就令左右退下。他走近她,拿起她的手按在他心上,凝视了片刻说:“约瑟芬,我亲爱的约瑟芬!你知道我爱过你,我在人世得到的仅有的幸福时刻都是你一人赐给的。但是,约瑟芬,我的命运要高过我的意志;我最珍贵的爱情必须让位给法国的利益。”1809年12月16日,拿破仑与约瑟芬正式离婚。
1810年4月1日,拿破仑与奥地利女大公玛丽一路易莎成婚。次年3月得子。
离婚后,约瑟芬一直居住在马尔梅松寝宫,拿破仑经常看望她,但她的精神一直处在抑郁中。约瑟芬死后,拿破仑曾到她坟前去痛哭。
1814年拿破仑兵败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时,玛丽一路易莎带着她的儿子回维也纳老家去了,她离开时没能获准去见拿破仑一面。
1815年,拿破仑复位再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年仅51岁的拿破仑病死在圣赫勒拿岛。拿破仑临终时还在喊着“约瑟芬!”
由于篡夺王位、遭到人们痛恨的拿破仑遗弃了她,由于她也是拿破
仑狂妄野心的牺牲品,复辟王朝和联军终于宽恕了她。出于敬重,大概也出于好奇,因为二
十五年来欧洲经历了一场噩梦,而这个女人同这项令人不可思议的冒险事业是紧密相连的,
俄国沙皇还特意去马尔麦松拜访了她。紧接着,普鲁士国王也带着儿子来登门拜访了。这之
后,普鲁士、英国、俄国和德国的皇亲国戚也都纷至沓来,冷落多年的门庭,顿时出现了一
番热闹景象。连不共戴天的波旁家族如今也显得雍容大度了,他们叫人转告她,她可以在余
生之年继续占用纳瓦尔城堡。这样,她总算在马尔麦松城堡平安无事地呆了下来。后来,路
易十八的弟弟也来向她表示他的敬意了。这些保皇党人当年狼狈地逃往国外时,曾得到过她
的有力帮助,他们对此至今记忆犹新。再说她本来不就是他们的人吗?她不是也同许多从国
外归来的人一样,在恐怖年代遭受过牢狱之灾吗?对于这意外的情况,她很快便适应了下
来。她一如既往,毫不吝啬地招待着各方慕名而来的人士。其中有皇帝、国王、王子和流亡
归来的贵族。她的沙龙成了当时上层社会最热闹的场所。那种盛况实在是古往今来所绝无仅
有,仅俄国沙皇每星期就要光临两次。即使在她最得意的时期,也没有受到过这样大的殊
荣。更有甚者,国王路易十八也表示要见她一面。因此,她应邀将于5月26日回到阔别四
年半之久的土伊勒利宫去拜见他。
但终未如愿。25日,她忽然感到喉间不适,四天后,她离开人间。
谁也没有想到把她的死讯告诉拿破仑。他是从报纸上得悉,他青年时代曾经为之丧魂失
魄的约瑟芬已经撒手尘寰了。
玛丽·安东尼特 (Marie Antoinette)(1755年-1793年),法国王后。生于维也纳。是玛丽亚·特里萨(Marie Theresa, 1717-1780)与弗朗茨一世之女,利奥波德二世之妹。 1770年与路易十六结婚,以加强法奥联盟。她对路易十六的影响很大。 她任性轻浮,不遵守习俗,倍受非议。 她维护奥地利的利益,反对革命。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有拒绝君主立宪派的劝告,使得君主制脱离人民。1791年6月企图同路易十六一起逃离土伊勒里宫回奥地利,但在维洛那被捕,押回巴黎囚禁。在国王被处斩后,她被交付审判并被送上断头台。
孩童时代
玛丽·安东尼特是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里萨和弗朗茨一世的第十五个孩子(最小的女儿,她还有一个弟弟)。1755年11月2日她出生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她被取名为玛丽亚·安东尼特·约瑟芬·约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玛丽亚''是以纪念圣母玛丽亚, ''安东尼特''是纪念帕多瓦的圣安东尼, ''约瑟芬''是纪念她的哥哥约瑟夫大公,''约翰娜''是纪念传教士圣约翰。 一位大臣是这样描述这个新生儿的:“一个小小的但完全健康的皇女。”
玛丽·安东尼特在比她大两岁的姐姐玛丽亚·卡罗莱纳和比她大一岁的哥哥马克斯陪伴下长大。她其它的哥哥约瑟夫二世, 利奥波德二世和Ferdinand-Karl - 已经在哈布斯堡帝国里扮演重要的角色。
有个关于她孩童时期的传说:玛丽·安东尼特遇见了还是幼儿的天才莫扎特。 他为皇家表演了一个短的音乐会。 当女皇问他想要什么作为奖励时, 莫扎特这样回答,他希望能在婚礼上与女皇最小女儿牵手(更多的是对女皇的调侃。)
玛丽·安东尼特的姐姐们很快与欧洲各个皇族联姻。 大女儿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嫁给了荷兰摄政王, 玛丽亚·阿玛丽亚与帕尔马王子结婚,玛丽·安东尼特最喜爱的姐姐玛丽亚·卡罗莱纳和那不勒斯国王Ferdinand结婚。
作为孩子,她是迷人和守规矩的,玛丽·安东尼特几乎没有受过真正的教育。 她反复无常,在艺术和阅读方面几乎什么也不懂。 她的法语很差,而且只愿意说德语。但是 当她的姐姐Johanna-Gabriella1762年死于天花后,玛丽·安东尼特成为了下个介入在她的母亲的政治游戏中的孩子。
奥地利和法国签订了一个新的和平条约,这使从1494年开始的间歇性的战争有希望结束。路易十五的继承人是他的孙子Louis-Auguste,计划中, 他应该与玛丽亚·特里萨的女儿之一结婚。由于Johanna-Gabriella的死亡, 就决定了玛丽·安东尼特会送到法国与王储结婚。
当玛丽亚·特里萨问预言家她的女儿在法国是否会幸福,他回答:“有十字架来保证。” 1770年4月玛丽·安东尼特离开维也纳,此时她十四岁。女皇对她呜咽的女儿的告别词是:“别了, 我最亲爱的孩子。 要对法国人民非常好,让他们能说我为他们送来一个天使。”
玛丽·路易丝
奥地利公主,法国王后(1810——1814)。神圣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之女,出生在维也纳。1810年奥地利和法国交战失败,弗朗茨二世被迫将女儿下嫁给拿破仑一世,为此,拿破仑与约色芬皇后离婚(皇后无嗣)。
作为奥地利公主,玛丽娅受到的一直是反对法国、憎恶拿破仑的教育。1810年她被迫嫁给法皇,据说当时她痛不欲生。事实证明她后来的生活并不像料想的那么坏。皇帝视她为掌上明珠,1813年她还为皇帝生下了独子“罗马王”拿破仑二世(来西斯塔特公爵)。据皇帝本人说,皇后是个“贤妻良母”,天真单纯,“她想要什么都会直言不讳的说出来,但她很少有需要”。
1814年,拿破仑退位,玛丽·路易丝被掳到奥地利,从此再没见过丈夫,她的儿子在奥地利宫廷长大,并染上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遗传病。1832年,莱希斯塔特公爵英年早逝。图为玛丽王后及其子
法国王后:
玛丽娅·安托瓦内特
1755——1792
玛丽娅·安托瓦内特1755年出生在奥地利霍夫堡宫,她是奥地利女大公玛丽娅·特蕾西娅和弗朗茨一世最小的女儿,也是母亲最昂贵的政治赌注。
童年
玛丽娅的童年是幸福的,这恰好跟她不幸的“晚年”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刚出生时,法国大使就这样形容她“一个小小的,但完全健康的皇女”。玛丽娅,作为一个孩子,是乖巧可人的,她只愿说德语,对法语有一种抗拒。但正如俾斯麦形容他的妹妹时所说的,“她愿说法语或是德语,随她的便”。
约瑟芬皇后
拿破仑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法国科西嘉。9岁进入里恩王家军校读书。1796年初,年轻的拿破仑由于参加了粉碎保皇党的叛乱,在巴黎颇有名气。这时,一个女人向他求婚,她的名字叫约瑟芬。
约瑟芬比拿破仑大6岁,当时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寡妇。一次她听一个朋友讲起拿破仑的事迹,十分敬佩,很想认识这位年轻有为的军官。但他自己又不好冒昧前往,托人介绍也不合适,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办法。
约瑟芬十二岁的儿子遵照母亲的吩咐,来到拿破仑住的地方,小家伙请求拿破仑发还父亲的佩剑,他父亲是在恐怖时期被罗伯斯庇尔处死的一名共和党将官。拿破仑允准了孩子的请求,那孩子含泪接过佩剑并亲吻了这件遗物。第二天,约瑟芬前来向他致谢,并倾吐了自己的爱慕之情。他的美貌和坦诚深深地打动了他。拿破仑相信,同这位年轻寡妇结合对于他的幸福有重大关系;对于他实现壮志将是强有力的支持。认识仅三个月,他们便举行了婚礼。新婚后两天,拿破仑重返意大利前线,指挥缺乏训练、武器很差的法国军队打败了强大的奥地利军队,威震全欧,名传世界。
约瑟芬娇柔、纯洁、善良,深得拿破仑喜爱。他在一封她的信中写道:我收到你的来信,你似乎在信中责备我说女人的坏话。事情是这样,我最讨厌的是女阴谋家。我看得惯仁慈、文雅、温柔的女性,我喜爱她们。如果说她们娇纵了我,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你的。不过你会看到我已经宽大对待了一位通情达理的值得尊重的女性。我把她丈夫出卖我的信拿给她看时,她哭起来了,以万分痛心的悲伤和诚实口吻喊道:“这的确是他的笔迹!”这就够多了,打动了我的心,我说:“好吧夫人,把信投到火里,我就没有证据可以针对您丈夫了。”她烧掉了信件,转悲为喜。现在她丈夫得救了,如果迟两小时,他已被处死了。所以,你看,我喜欢娇柔、纯洁、善良的女性,因为只有她们才象你。
约瑟芬与拿破仑结合的最大不幸是没有孩子,拿破仑一心想的是称霸欧洲,并有儿子继承他的基业,1804年他被参议院敕令尊为皇帝后,这一想法更明显化了。1809年11月30日,刚过40岁的拿破仑终于提出了要和约瑟芬离婚。那天当约瑟芬同拿破仑一如往常共进午餐的时候,拿破仑一喝完咖啡就令左右退下。他走近她,拿起她的手按在他心上,凝视了片刻说:“约瑟芬,我亲爱的约瑟芬!你知道我爱过你,我在人世得到的仅有的幸福时刻都是你一人赐给的。但是,约瑟芬,我的命运要高过我的意志;我最珍贵的爱情必须让位给法国的利益。”1809年12月16日,拿破仑与约瑟芬正式离婚。
1810年4月1日,拿破仑与奥地利女大公玛丽一路易莎成婚。次年3月得子。
离婚后,约瑟芬一直居住在马尔梅松寝宫,拿破仑经常看望她,但她的精神一直处在抑郁中。约瑟芬死后,拿破仑曾到她坟前去痛哭。
1814年拿破仑兵败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时,玛丽一路易莎带着她的儿子回维也纳老家去了,她离开时没能获准去见拿破仑一面。
1815年,拿破仑复位再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年仅51岁的拿破仑病死在圣赫勒拿岛。拿破仑临终时还在喊着“约瑟芬!”
由于篡夺王位、遭到人们痛恨的拿破仑遗弃了她,由于她也是拿破
仑狂妄野心的牺牲品,复辟王朝和联军终于宽恕了她。出于敬重,大概也出于好奇,因为二
十五年来欧洲经历了一场噩梦,而这个女人同这项令人不可思议的冒险事业是紧密相连的,
俄国沙皇还特意去马尔麦松拜访了她。紧接着,普鲁士国王也带着儿子来登门拜访了。这之
后,普鲁士、英国、俄国和德国的皇亲国戚也都纷至沓来,冷落多年的门庭,顿时出现了一
番热闹景象。连不共戴天的波旁家族如今也显得雍容大度了,他们叫人转告她,她可以在余
生之年继续占用纳瓦尔城堡。这样,她总算在马尔麦松城堡平安无事地呆了下来。后来,路
易十八的弟弟也来向她表示他的敬意了。这些保皇党人当年狼狈地逃往国外时,曾得到过她
的有力帮助,他们对此至今记忆犹新。再说她本来不就是他们的人吗?她不是也同许多从国
外归来的人一样,在恐怖年代遭受过牢狱之灾吗?对于这意外的情况,她很快便适应了下
来。她一如既往,毫不吝啬地招待着各方慕名而来的人士。其中有皇帝、国王、王子和流亡
归来的贵族。她的沙龙成了当时上层社会最热闹的场所。那种盛况实在是古往今来所绝无仅
有,仅俄国沙皇每星期就要光临两次。即使在她最得意的时期,也没有受到过这样大的殊
荣。更有甚者,国王路易十八也表示要见她一面。因此,她应邀将于5月26日回到阔别四
年半之久的土伊勒利宫去拜见他。
但终未如愿。25日,她忽然感到喉间不适,四天后,她离开人间。
谁也没有想到把她的死讯告诉拿破仑。他是从报纸上得悉,他青年时代曾经为之丧魂失
魄的约瑟芬已经撒手尘寰了。
玛丽·安东尼特 (Marie Antoinette)(1755年-1793年),法国王后。生于维也纳。是玛丽亚·特里萨(Marie Theresa, 1717-1780)与弗朗茨一世之女,利奥波德二世之妹。 1770年与路易十六结婚,以加强法奥联盟。她对路易十六的影响很大。 她任性轻浮,不遵守习俗,倍受非议。 她维护奥地利的利益,反对革命。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有拒绝君主立宪派的劝告,使得君主制脱离人民。1791年6月企图同路易十六一起逃离土伊勒里宫回奥地利,但在维洛那被捕,押回巴黎囚禁。在国王被处斩后,她被交付审判并被送上断头台。
孩童时代
玛丽·安东尼特是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里萨和弗朗茨一世的第十五个孩子(最小的女儿,她还有一个弟弟)。1755年11月2日她出生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她被取名为玛丽亚·安东尼特·约瑟芬·约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玛丽亚''是以纪念圣母玛丽亚, ''安东尼特''是纪念帕多瓦的圣安东尼, ''约瑟芬''是纪念她的哥哥约瑟夫大公,''约翰娜''是纪念传教士圣约翰。 一位大臣是这样描述这个新生儿的:“一个小小的但完全健康的皇女。”
玛丽·安东尼特在比她大两岁的姐姐玛丽亚·卡罗莱纳和比她大一岁的哥哥马克斯陪伴下长大。她其它的哥哥约瑟夫二世, 利奥波德二世和Ferdinand-Karl - 已经在哈布斯堡帝国里扮演重要的角色。
有个关于她孩童时期的传说:玛丽·安东尼特遇见了还是幼儿的天才莫扎特。 他为皇家表演了一个短的音乐会。 当女皇问他想要什么作为奖励时, 莫扎特这样回答,他希望能在婚礼上与女皇最小女儿牵手(更多的是对女皇的调侃。)
玛丽·安东尼特的姐姐们很快与欧洲各个皇族联姻。 大女儿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嫁给了荷兰摄政王, 玛丽亚·阿玛丽亚与帕尔马王子结婚,玛丽·安东尼特最喜爱的姐姐玛丽亚·卡罗莱纳和那不勒斯国王Ferdinand结婚。
作为孩子,她是迷人和守规矩的,玛丽·安东尼特几乎没有受过真正的教育。 她反复无常,在艺术和阅读方面几乎什么也不懂。 她的法语很差,而且只愿意说德语。但是 当她的姐姐Johanna-Gabriella1762年死于天花后,玛丽·安东尼特成为了下个介入在她的母亲的政治游戏中的孩子。
奥地利和法国签订了一个新的和平条约,这使从1494年开始的间歇性的战争有希望结束。路易十五的继承人是他的孙子Louis-Auguste,计划中, 他应该与玛丽亚·特里萨的女儿之一结婚。由于Johanna-Gabriella的死亡, 就决定了玛丽·安东尼特会送到法国与王储结婚。
当玛丽亚·特里萨问预言家她的女儿在法国是否会幸福,他回答:“有十字架来保证。” 1770年4月玛丽·安东尼特离开维也纳,此时她十四岁。女皇对她呜咽的女儿的告别词是:“别了, 我最亲爱的孩子。 要对法国人民非常好,让他们能说我为他们送来一个天使。”
玛丽·路易丝
奥地利公主,法国王后(1810——1814)。神圣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之女,出生在维也纳。1810年奥地利和法国交战失败,弗朗茨二世被迫将女儿下嫁给拿破仑一世,为此,拿破仑与约色芬皇后离婚(皇后无嗣)。
作为奥地利公主,玛丽娅受到的一直是反对法国、憎恶拿破仑的教育。1810年她被迫嫁给法皇,据说当时她痛不欲生。事实证明她后来的生活并不像料想的那么坏。皇帝视她为掌上明珠,1813年她还为皇帝生下了独子“罗马王”拿破仑二世(来西斯塔特公爵)。据皇帝本人说,皇后是个“贤妻良母”,天真单纯,“她想要什么都会直言不讳的说出来,但她很少有需要”。
1814年,拿破仑退位,玛丽·路易丝被掳到奥地利,从此再没见过丈夫,她的儿子在奥地利宫廷长大,并染上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遗传病。1832年,莱希斯塔特公爵英年早逝。图为玛丽王后及其子
1DR
以爱情定义的DR求婚钻戒,注定成为风靡世间的最珍贵信物。Darry Ring(DR钻戒)自品牌第一枚诞生至今,一直坚守着一个独特规定,男士凭身份证一生仅能定制一枚,寓意一生唯一真爱。这就是最美的求婚钻戒,一生只爱一人。
2蒂芙尼
一抹知更鸟蓝至今仍是女性心动的色彩。蒂芙尼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也凭着简单自然的设计风格,传承了许多经典的传奇作品。而它的六爪钻戒在全球长卖达150年之久,一直蝉联销售榜榜首,被称为“戒指中的戒指”。今天蒂芙尼出现了两次呢,证明小编是有多爱它,小编是少女呀哈哈哈。
3卡地亚
卡地亚起源于法国,有着浓厚贵族的浪漫气息。卡地亚的TRINITY是其经典代表作,三个指环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分别代表着爱情、友情、亲情。成为承载永恒的珠宝系列。精雕细琢的做工,令无数情侣陶醉其中。
4宝格丽
宝格丽为意大利品牌,至今已有130年的历史,也是众多恋人必选的求婚钻戒品牌。Bzero1系列戒指具备宝格丽风格的所有基本元素,是宝格丽珠宝的必备单品,可按压弹动。从1999 年上市以来,自此系列问世以来已售出1,400,000多件产品,每年都是销售排行榜前 3 名之一。
5梵克雅宝
梵克雅宝源于VanCleef和Arpels真挚动人的爱情故事。其中,梵克雅宝的手镯、花卉或蝴蝶胸针、求婚钻戒等各类首饰,运用多种钻石和宝石进行镶嵌,尤其是其高级订制珠宝系列,高贵华丽,体现出梵克雅宝设计师的超凡创意。
6海瑞温斯顿
有“钻石之王”美誉的海瑞温斯顿开创无数卓越不凡的传奇,贵族气质是该戒指品牌荣登排行榜的最大理由,不少红毯明星更是以佩戴一枚Harry Winston求婚钻戒为一份莫大的荣耀。
7格拉芙
格拉夫 (Graff) 是高级珠宝的翘楚,没有预约无法进店,动辄百万,虽然Cartier、Tiffany已经算是赫赫有名的奢侈品,但却完全不能和格拉夫相比。在高级定制珠宝这个绝对奢侈的,钻石级的珠宝品项里,格拉夫就是钻石中的钻石。
8戴比尔斯
曾经一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将钻石和爱情从此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戴比尔斯集团于1939年为消费者引入4C标准,并于1947年巧思出闻名于世界的品牌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这是戴比尔斯钻石珠宝的自豪和荣耀。
9伯爵
伯爵以“永远做得比要求的更好”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