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去世后匈奴单于冒顿就向吕后求婚,而且言辞轻佻,更是提出了很多不平等的条约。吕雉可以说是历史上非常强势的女强人,不过在刘邦去世后,汉朝大乱,正处于比较衰弱的时期,所以吕雉也因此被人羞辱。为了羞辱吕雉,不仅写来了“情书”,而且更是想要压榨汉朝。
说起刘邦人们也不陌生,本是市井出身的刘邦,最终建立了汉朝,将汉朝发展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但是汉朝虽然强大,继承人的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在刘邦去世后汉朝就陷入了混乱,而吕雉虽为女子但也只能撑起汉朝的天下。毕竟汉朝群龙无首,因为窝里斗又导致国力大幅度衰退,所以吕雉虽然能力强,但也不能立马解决。
当时的匈奴看到了汉朝的衰退,所以便想要趁虚而入。所以匈奴单于冒顿就给吕雉写了一封“情书”求婚。信中的大概内容就是说吕雉死了丈夫一定非常寂寞,所以自己可以迎娶吕雉,甚至可以帮助吕雉管理国家。其实冒顿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要趁火打劫。不过吕雉自然也看懂了冒顿的意思,她虽然内心无比愤怒,但是汉朝确实出于比较衰弱的状态,所以也不能得罪匈奴。
于是吕雉只好跟冒顿说自己年老色衰,可以让年轻美丽的公主嫁给他,之后便将这件事应付了过去。虽然说历史上对于吕雉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觉得她残暴滥杀无辜,有的人觉得她为汉朝的发展和稳固做了巨大贡献。但无论功过如何,吕雉确实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女政治家。
吕后是中国古代 历史 上最伟大的女政治家,他的丈夫是汉高祖刘邦,而促成这段婚姻的则是吕后的父亲——吕公,是他的坚持,造就了中国 历史 上最强大的一对夫妻。
此时的刘邦还不是汉高祖,只是一个泗水亭长刘季,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未婚男子,不出意外的话,他一生都娶妻无望,而且刘季的名声很丑。反观吕后,年龄不满二十,妙龄少女一枚,家庭富裕有地位,是一位真正的白富美。她嫁给刘邦时,除了吕公以外,所有人都觉得刘邦配不上吕后。但是吕公是铁了心的要把吕雉嫁给刘邦,谁劝都不管用。
而且,吕公和刘邦仅仅一面之缘,当天晚上,就向刘邦提出嫁女的要求,是什么让吕后对刘邦爱不释手,生怕错过了这个机会的呢?
吕公是山东单父县人,是当地德高望重的乡绅。但是由于得罪了人,不得已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去投奔好朋友。
这个好朋友就是沛县县令,老友长期不见,沛县县令非常热情的接待了吕公一家,其衣食住行都安排妥当,吕公一家人就暂时在县令家里住下了。没过多久,吕公觉得沛县是一个安家落户的好地方,便正式迁居于此。
吕雉之父
为了庆祝乔迁之喜,吕公举办了盛大的宴会。因为吕公与县令的特殊关系,这场宴会便成了沛县的一场盛事。沛县的乡绅,公务员纷纷参加,生恐怠慢了 县令大人 的贵客。
当然,宴会可不是免费的,参加需要交钱。由于宾客众多,吕公便拜托萧何帮助排座次,主持宴会大小事宜。萧何设下规则:“交钱一千钱的,为贵客,在堂上坐,一千钱一下的,便委屈其在堂下坐。”
这种沛县的大事自然瞒不过沛县的混世魔王——刘季,他也大摇大摆的来参加这次宴会,虽然他一个子都没有。
刘季在沛县是出了了名的混吃混喝,游手好闲,沛县人没有几家没被他蹭过饭,但这次可是县令的贵客,身份与寻常人家可不同沛县人对此的感受——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因为萧何定下的规则,进宴会得交钱,而刘邦这个人长年负债在身,身无长物。所以很多人都等着看他的笑话。但刘邦不紧不慢,大声喊道:“ 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万 。”
汉初三杰萧何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秦朝的县令的俸禄一年也就几千钱,而他一个亭长,俸禄最多上千,相当于刘邦十年的工资。刘邦敢说出此话,可谓惊世骇俗。
刘邦的此话一出,犹如一道晴天霹雳,一下子震惊了整个宴会,虽然沛县的所有人都知道刘季在撒谎。吕公哪种老谋深算的人恐怕也知道,人的地位是财富相对应的,万钱,就是沛县县令都拿不出来。这无疑是一个可以被轻易识破的谎言。
但吕公听到这句话后的表现也很奇怪《史记》记载:“ 吕公大惊,起,迎之门”。 这是迎接非常高贵的客人才有的礼节。此时的他非常好奇,是什么样的人能如此胆大妄为呢?不看不知道,一见吓一跳。吕公有一个特别的爱好,特别爱相面,并且对此深信不疑。他一见刘邦的面相,极好。当即恭敬的把刘邦迎上堂去。
同时,萧何还提醒吕公: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他在进一步提醒吕公,刘邦是在吹牛。但吕公毫不介意,这些他都知道,他只是对刘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这个人。
但是更让他想不到的还在后头,他把刘季请进去,刘季在宴会上的表现更是让他大吃一惊,刘季做什么了呢?史书记载: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 他二话不说,就挑了宴会最好位置坐下,因为他自认为:“我交的钱最多,我就该坐最好的位置。”虽然他一个子都没给,他已经达到了撒谎的最高境界——自欺欺人,我相信我说的就是真的,以假乱真,假就是真。说了谎他脸不红,心不跳,还就真以为自己就真的给了万钱,心安理得的享受着最尊贵的待遇,这脸皮的厚度令人汗颜。
不但如此,他不已撒谎为耻,还在宴会上,将沛县大大小小的官员戏弄个遍,他认为:他一个混吃混喝的人要远比这些人有才,他从心底里就瞧不起参加宴会的这些人溜须拍马的庸人。刘邦真的很狂的。
大言不惭,说的就是刘邦吧!
而这一切都被吕公收入眼底,对此,他不但没有反感,还让他对刘邦越看越喜欢。他看中了刘邦,便使眼色给刘邦,刘邦虽然不知道吕公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有一点他可以确定,这位县令的贵客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在宴会结束后留了下来。
吕公对刘邦说“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原季自爱,臣有息女,原为季箕帚妾。 ”(原通愿)
这句话非常有意思,首先,德高望重吕公称自己为臣,无论何时,这都是低位者对高位者的谦称,意味着他是以下位者对上位子说话的态度和刘邦对话的。言辞极度谦卑,完全不符合两人的身份,这足可见吕公对刘邦有多尊重。同时还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刘邦面相好,是大富大贵之相。二是表达自己愿意嫁女于刘邦,这个女儿就是吕后。
刘邦白吃白喝还捡了一个老婆,对于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自然不会拒绝。
感觉就是在送卖不掉的商品一样,但吕后真的是没人要吗?很明显不是,前面就说了,吕后是个正宗的白富美,是个待字闺中的妙龄少女 更是吕公的掌上明珠,疼得不得了。
吕媪
从吕公父亲的对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吕后的妈妈是第一时间跳出反对的:“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这句话含义丰富,一,吕媪反对这门婚事,对吕公做法非常不满。二,吕公夫妻非常看中吕后,是真正的掌上明珠。三,吕公认为,只有贵人才配娶自己的女人,也就直接证明,吕公认为,刘邦就是她女人的贵人。四,吕后绝对不是嫁不出去,相反,还非常受欢迎,他的好朋友沛县县令就曾求婚于吕公,却被拒绝,即吕公认为沛县县令没有这个资格。(沛县县令,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是刘邦的老板)同时也证明吕公的眼界极高。
相由心生,古人认为一个人的命运可以通过面部表现出来。(有一点可以肯定,长得帅天上就比长得丑的人俱有优势。)而吕公恰恰是相面高手,并且对此深信不疑。刘邦相貌,除去神迹,即:“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 。”隆准即 鼻梁提拔 ,龙颜即指刘邦的额头突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天庭饱满 ,美须髯即指刘邦 胡子很好看 。在我们看来,刘邦是一个帅气的中年大叔,而古人认为,这是大富大贵之像。这是原因之一。
刘季
相面毕竟虚无缥缈,仅仅以此就嫁女,未免过于草率。吕公如此珍视吕后,肯定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让他坚持的嫁女更多的是他从刘邦身上看到的闪光点。
刘邦一个子就没有,就敢在县令的贵客吕公这里撒谎说:贺万钱,并混吃混喝。撒下弥天大谎,撒谎是需要胆识的,没胆识的人说出谎言后马上就心虚了,谎言不攻自破。
而刘邦撒下弥天大谎后,不但没有任何心虚表现,还心安理得,不仅如此,他后来的坐首坐,羞辱众宾。更进一步说明撒谎对于刘邦来说,已经是本能了。说得不好听就是脸皮厚。说得好听一点就是有胆识和强大的心理素质,这是成为一位优秀政治家的重要资本。吕公也恰恰看中了这一点。
刘邦在吕公这里的种种做法,有种作秀的味道,身为一位政治家,非常需要包装自己,为自己贴上让人过目不忘的标签。刘邦的行为就是作秀,他这样做后,别的不说,沛县人谁不知道刘邦的大名,他直接就收获了名声,虽然是恶名,但那今天的话说“黑红也是红,网上被人骂的,被人夸的,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他们都可以吸引你的眼球,而这些是可以直接转化为金钱的。”刘邦以此虽然有人骂,但是难道就没人佩服他吗?肯定有,这就收获了威望,这些,都为他日后成为沛公打好了基础,沛县谁名气最大,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季。这也是为什么会推举他做沛县起义军的首领。不是他运气好,他早就为以后做准备了。吕公对这点也是洞若观火。
樊哙,屠狗人,刘邦的妹夫。
还有一点,就是识人,刘邦在沛县的好朋友我们就不用说了,基本上个个是万里挑一的人杰,而刘邦在沛县侮辱的人看不起的人,基本没啥出息。在宴席上,他与萧何友好的关系就可以看出。他为什么来吕公家混吃混喝,为什么没钱却敢说自己贺钱万,因为萧何是宴会负责人,萧何肯定会关照他。而对其来客,刘邦嘴里就没什么好话了。
吕公老谋深算,久经世故。识人的本事是不下于刘邦的,沛县哪些宾客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来,他都一清二楚。他也知道其中除了萧何,其他的都没啥本事。而识人是做人做事极其重要的一个素质,更是优秀政治家必须的本领。刘邦很明显具备这一点。
面相好又有才,吕公怎能不爱。他认为刘邦是个好苗子,虽然现在是粗糙了点,但经过雕琢,必成大器,因此才如此爱不释手。急着做他的老丈人。
吕公是对的, 历史 已经证明了。
刘邦年近五十才起义,七年定天下,建立国祚200多年的西汉,在位期间,仍不失为一位好皇帝,吕后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垂帘听政加上临朝称制直接统治汉帝国十余年,两夫妻共定天下,再造中华,这是无法否定的事实。
刘邦并非善人,但 历史 和人民选择了他,对于老百姓来说,刘邦就是救星,给他们过日子的希望。事物有两面性,有时候我们认为的缺点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说法的优点。
一家之言,如有错误或不当之处欢迎指正,不胜感激。对于吕公的行为,各位怎么看?
吕后,(公元前241~公元前180) ,汉高祖刘邦结发之妻,名雉。秦时单父县(今山东单县)人。其父吕公因避仇家,移居沛县,在一次宴会上认识刘邦,遂以吕雉许配。楚汉战争开始不久,吕雉和刘邦父母被项羽俘虏,置吕后军中以为人质。汉王四年(前203),项羽因形势失利,被迫与刘邦讲和,吕雉和刘邦父母获释。次年,刘邦称帝,立吕雉为后。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封吕雉为皇后。吕后为人有谋略而性残忍,在刘邦翦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高帝十年(前197),陈豨谋反,刘邦率兵亲往平定,吕雉留守长安,听说韩信阴谋诈赦诸官徒奴发兵策应陈稀,遂与萧何商议,骗韩信入宫后处死,并夷三族。刘邦击陈豨,至邯郸,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不往,被刘邦废为庶人,徙居蜀地。吕后认为不可遗患,又指使人诬告彭越谋反,夷灭其宗族。
吕后生汉惠帝刘盈及鲁元公主。刘邦嫌刘盈柔弱,生前曾打算另立宠姬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由于大臣反对,吕后又多方设法为刘盈辅翼,废立太子之事未成。
刘邦死后,吕雉以惠帝年少,恐功臣不服,密谋尽诛诸将;后畏惧诸将拥有兵力,不敢下手。后来她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挖眼熏耳,用药使之变哑,置于厕中,名曰“人彘”。对其他刘氏诸王,亦加残害。惠帝为人仁柔,不满吕后所为,弃理朝政,吕后便执掌大权。惠帝七年,刘盈忧郁病死后,吕后,“临朝称制”掌握朝政大权8年。成为中国皇朝历史上第一个独揽国家大权的女人。
吕后称制期间压制功臣势力,大封诸吕为王,拔擢亲信,专擅用事。但其称制的八年期间,继续执行汉高祖以来与民休息的政策,奖励农耕,废除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对外通过和亲保持和匈奴的和平,因此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残破的社会经济也得以恢复,为汉初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享年62岁。她死后,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联合刘邦的旧臣,杀掉相国吕产、上将军吕禄,灭吕氏家族,恢复了刘氏政权。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一命归天,与他相濡以沫半生的皇后吕雉就此孑然一身。
然而不久之后,吕后却收到了一封来自千里之外的“求婚信”:
“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这封简短的书信赤裸裸地表达了匈奴王冒顿单于的热情,但是引起了高后吕雉的强烈不满。《史记·匈奴列传》的作者司马迁甚至深以为耻,在讲述事件经过的过程中对这封书信的内容只字未提。
后人都以窥见这封情书的全貌得益于《汉书·匈奴列传上》,班固在文中完全抄录了全文。《汉书》中的这一段可以说引起了轩然大波,历朝历代的史学家和文人都和汉武帝的观点一样,认为这是“极悖逆”的文辞。
吕后是何等人物,刘邦死后,说她是一个王朝之主也不为过。中国人对于操守尤为看重,丈夫刚死就受到这番侮辱,这怎么忍?于是就“召诸将议之”。
樊哙是一个暴脾气,再加上他可是吕后的妹夫,自然嚷嚷着要率军10万攻打匈奴,吕后也谓之“然”。
不过这一行动最终被中郎将季布打消了。季布认为当年高祖刘邦率领40万大军都被匈奴围困,如今樊哙竟然妄图用10万兵力打败匈奴?并且当年秦国就是将主力用作抵挡胡人而无法支援关内,导致国内的叛乱无法镇压而亡国。
吕后也不是一般的女子,被季布这么一说也是明白了利害,安奈心中的愤怒,委婉地拒绝了冒顿单于的要求,回信曰:“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声称自己年老色衰,配不上。
按照一般的剧情走向,匈奴王冒顿单于要么羞愤难当低头认错,要么就是恼羞成怒发兵攻汉,但历史就是这么超现实。冒顿单于实际上对于吕后的拒绝是一头雾水的。
因为历来站在汉朝立场批驳冒顿单于的文人没有搞清楚一个问题:弟弟(非血亲儿子)娶嫂子(继母)在匈奴中是一种传统,并且这种传统在匈奴以及众多游牧民族中还具有特殊的正面意义。
因此,匈奴王冒顿单于对吕后求婚并非是侮辱,恰恰相反这是一种极度重情义的表现,是汉匈关系紧密的证据。
汉高祖刘邦在与匈奴作战失败之后,曾经与匈奴签订了两方面的内容:“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就是历代和亲的肇始,而第二项内容则是“约为昆弟”,意思就是刘邦和匈奴王结为兄弟。
这两项内容在《汉书》中被称为“和亲之约”,其中第二项“结为昆弟”是匈奴王向吕后求婚最重要的原因。游牧民族匈奴人的传统和汉地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匈奴人主动提出要娶嫂子实际上一种格外照顾的意思,冒顿单于的本意是相当正面的。
匈奴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史记》、《汉书》、《后汉书》中不仅有匈奴人娶嫂子的例子,还有更大尺度的“父死,妻其后母”,最有名的例子就要数我国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了,她经历了让汉朝人难以接受的婚嫁经历,她反反复复嫁给了单于的兄弟、儿子、侄子乃至是孙子,这在汉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在匈奴人看来是一种表示重视以及负责任的表现。
以游牧为主的匈奴男性必须要保护好家族的弱势一方,而婚嫁这种形式是保护她们最好的方式,这与农耕定居的我们有着非常大的差别。
正是这种差异使得冒顿单于和吕后之间产生了非常大的误会,而冒顿单于与吕后这层叔嫂关系也使得那封求婚信写得轻佻戏谑,这也是后代人误会匈奴王的重要原因。汉朝虽然没有像宋朝理学产生以后的“男女之大防”,但传统的男女关系还是比较保守,叔嫂之间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
匈奴人和汉朝人在这一点上又有重要的差别,蒙古人之中的叔嫂关系是没有限制的,相反在哥哥去世之后嫂嫂或者小叔子还会故意挑逗对方,以试探再次婚配的可能性。在冒顿单于的价值观里,无论是给吕后写一封请婚书也好,还是用戏谑的语言挑逗吕后也好,在匈奴都是司空见惯的习俗。
但是到了汉朝这件事就显得离经叛道,尤其是两国之间的最高权力中心产生这样的交流,更是一种侮辱人格乃至国格的事件。
在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之下,吕后出现暂时的“怒不可遏”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汉朝毕竟还有明白人,以季布为首的大臣向吕后说明攻打匈奴的坏处。
吕后给匈奴王的回信细心品味之下也是颇具戏谑效果的,她并没有的一本正经地叱责单于,而是首先称自己为“敝异之主”,而后又说自己不是看不上单于,为而是自己太老了,怕配不上单于这样的英雄,吕后还是相当宽容的。
不得不说,这段时间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还真是“亲密”。
而冒顿单于在收到了吕后的回信之后明白了汉匈之间的差异,他的复信就显得老实多了:“未尝闻中国礼义,陛下幸而赦之”。
这或许是他发自内心的歉意,汉匈之前的关系并未因为这次闹剧而变僵,反而继续维持和平的局面。可惜的是,汉朝以后的帝王乃至史官,大都咬文嚼字死抠不放,硬生生地将这次事件描绘成丧权辱国的代表,在愤懑之余大书特书。
说起刘邦和吕后,网上常常有一种论调,认为刘邦特别对不起吕后,因此,刘邦死后,吕后对刘邦子孙的屠杀、对刘邦姬妾的幽禁,也在情理之中。他们的论据是,刘邦穷得叮当响时,吕后下嫁给刘邦,但刘邦当上汉王后,却找了「小三儿」戚夫人,自己在封地搂着戚夫人享福,却任由吕后在项羽的监牢中受苦。
刘邦不但在逃跑途中多次把吕后的一双儿女踹下马车,还是多次要废了吕后唯一的儿子,改立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然而,这种论据是断章取义的,很片面。刘邦远没有想象中那么渣,如果硬要说他们夫妻俩谁对不起谁,恐怕是吕后更对不起刘邦。
吕后嫁刘邦,并非想象中的下嫁。一种观点认为,吕后嫁刘邦时,吕后的家境非常好,刘邦的家境非常差,刘邦的年纪又远大于吕后,所以吕后嫁刘邦,是下嫁。但从《史记》的相关记载来看,这些记载,怕并不是事实。刘邦和吕后的传记中,都没有讲刘邦和吕后的家境,我们只能从两家的行为来推测各自的家境。
从刘邦曾和卢绾一起读书、刘邦四弟拜荀子弟子浮丘伯为师的记载来看,刘邦的家境应当不差,远超当时的一般家庭;从刘邦曾给张耳做门客,养有外室,结交县内豪强王陵、和县里有头有脸的萧何等人来往密切、经常请客吃饭的行为看,刘邦应当不至于穷得叮当响,甚至是小康水平。而吕后家,也未必是什么大户,《史记》中只记载了,吕后的父亲跟沛县的县令交好,为了躲避仇家,举家搬到沛县。跟沛县县令交好,并不能证明吕后家多富贵,如果可以这么证明,我还说刘邦跟萧何、王陵交好,所以刘邦也是大富大贵之人呢!、
刘邦欲易太子,并不是对不起吕后。反倒是吕后,在刘邦生前擅杀韩信、蒙骗彭越,有些对不起刘邦,在刘邦死后,吕雉先是幽禁了所有得到刘邦宠幸的姬妾,而后鸩杀刘邦三子刘如意,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后又意欲毒杀刘邦长子刘肥,几年又杀了刘邦的两个孙子(刘盈的儿子和刘建的儿子),同时幽杀刘邦第六子刘友,逼死刘邦第五子刘恢,差点让刘邦断子绝孙,这算是对的起刘邦吗
说到刘邦一生最爱的女人会是谁,我估计很多人都会回答当然是戚夫人!但,事实的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
汉高祖刘邦画像
说刘邦一生最爱的女人是戚夫人,这可以举出很多例证,比如刘邦晚年几乎都是和戚夫人生活在一起的,戚夫人完全占据了刘邦晚年的情感空间。不仅如此,刘邦还多次流露出要以戚夫人所生之子刘如意为太子的念头。只不过,在群臣的反对下,刘邦才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是所有这些证据,都只能证明刘邦晚年最爱的人是戚夫人,这能说他一生最爱的人是戚夫人吗?
汉长安城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一生都只有一个伴侣,所以我们无法理解帝王们的情感生活。帝王们肯定可以极大地满足其生理性需求,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经常说,帝王并不是一头配种机器,他也要被看成是一个人。比如刘邦,他曾经豪情万丈地临幸了薄姬,当时完全是机缘巧合,刘邦的一时冲动。但事情过后,刘邦可能很快就把薄姬抛到了脑后。要不是薄姬非常幸运地怀了刘邦的龙种,薄姬的一生肯定也就是在宫廷里继续毫无存在感地一直到老死为止。不过,即便薄姬后来生了儿子,刘邦毕竟和薄姬是没有什么感情的,所以刘邦对薄姬以及薄姬所生的孩子并没有太多的关注。虽说薄姬的儿子刘恒也按照惯例被封为诸侯王,但也只是被封到了相对偏僻的北边做了代王而已。
后人想象中的吕后画像
刘邦早年在结婚之前也曾经有过情人,他和情人还生过一个儿子,这就是他的长子刘肥。但是,文献中几乎没有什么关于刘肥母亲曹氏的记载。估计也是刘邦早年出去鬼混之后所生出来的孩子,刘邦本人也未必会有多少情感的投入。
那么刘邦本人一生当中最爱的女人会是谁呢?在我看来,综合评价刘邦一生的情感生活,我们发现刘邦最爱的还应该是他的结发妻子吕后!首先,他们两个是结发夫妻,这一点和其他所有的女人都不同。当时刘邦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亭长,县令的朋友吕公竟然主动将女儿嫁给他,他的感激之情可想而知。而且当时刘邦已经四十左右了,到这会儿他才有了一个真正的家,这个家以及这个家里的女人和孩子对刘邦的意义就特别重要了。
影视作品中的吕后
其次,他们两个是患难夫妻。吕后嫁给刘邦之后,吕后就没有过几天太平日子!常言道:加焊娶妻,吃饭穿衣。刘邦当时的家境并不能给吕后带来幸福的生活,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在当时的社会里,因为忍受不了丈夫的贫穷而离去的女人也并不罕见。吕后则是对刘邦不离不弃。刘邦婚后不久,刘邦就因为没有完成押送刑徒的任务而被迫逃亡到了芒砀山一带。从此,吕后又开始过上了提心吊胆的日子。刘邦在芒砀山落草之后,吕后经常给他送饭,给他送去山外的消息。陈胜起兵之后,刘邦也拉起一支队伍,投入到反秦的战争之中。而兵荒马乱的日子里,吕后不仅要照顾他和刘邦的两个孩子,还要照顾刘邦的父母。其间可谓九死一生!而且,从刘邦起兵之后不久,刘邦就与吕后离别。刘邦后来带领偏师入关,消灭了秦朝。然后被封为汉王,接着又和项羽争夺天下。而刘邦的老家丰沛一带是项羽的领地,刘邦的家眷自然也就成了项羽的俘虏。在项羽军中,吕后也度过了四年囚徒的生涯。这段艰辛更是一言难尽。一直到刘邦和项羽议和之后,吕后才和刘太公一起从新回到了刘邦身边,他们已经整整五六年没有见面。在这个过程中,吕后有足够的理由舍刘邦而去!作为丈夫的刘邦在见到吕后的时候,难道就没有一丝愧疚?难道就没有一丝感激?
他们夫妻再度见面之后,刘邦当然已经不再是昔日的亭长,贵为天子的他身边肯定不缺女人。这会儿的吕后已经人到中年。从人之常情来看,陪伴在刘邦床笫之间的女性肯定都是一些年轻女子,戚夫人也是其中之一。刘邦和戚夫人日久生情,也属于很正常的。但绝对不意味着刘邦就会无情到彻底把吕后废掉的程度。
再有,我们还要注意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作为皇帝的刘邦,他还是一个政治性人物。在政治性人物的世界里,情感不仅包括床第之间。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之后,吕后已经从一个普通的女性历练为一个有着丰富才干的女政治家。趁着刘邦外出作战的时机,吕后设计将刘邦的功臣韩信除掉。刘邦回到朝廷之后,闻知韩信的死讯,且喜且怜。刘邦非常清楚,韩信无罪。但为了自己的江山,韩信必须死。而自己不忍动手,吕后却毫不留情。这件事已经使得刘邦对吕后刮目相看。其次,在处理刘邦著名功臣彭越的问题上,刘邦仅仅是将彭越流放,而吕后则是主张斩草除根。并且在半道上将流放途中的彭越送到了刘邦面前。
西汉初年的异姓诸侯王
西汉初年政治形势极不稳定。当刘邦晚年,刘邦深知自己的孩子们都无法处置自己身后的复杂局面。至于戚夫人,那么不过是一个花瓶而已,根本不具备丝毫的政治才能。主少国疑之际,需要一个能镇得住局面的人。而这个人就是吕后。刘邦非常清楚,自己身后虽然太子刘盈即位为帝,但实际的政治权力必然是掌握在吕后手中。于是,我们看到刘邦在临终之际也曾经向吕后交代后事,刘邦告诉吕后,萧何之后丞相的最佳人选是曹参。吕后接着问,曹参之后呢,刘邦说王陵和陈平吧,还要加上周勃。吕后接着问,他们这些人之后呢?刘邦说,他们这些人都死了的时候,你也管不着了!由此可见,刘邦临终在政治上最相信的人,还是他的老婆吕后。
刘邦吕后合葬的长陵
当然,刘邦也担心吕后太过强势,会不会出现吕氏夺权的局面呢?要知道在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吕家也有好多人建功立业,其势力也不可小觑。于是,刘邦在临死前约定白马之盟,非刘姓不得封王,非立功不得封侯。试图对吕后进行限制。
从整体上来看,假如我们非要说刘邦一生最爱的人是谁,我以为这个人就是吕后!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吕雉是手段狠辣的一代权后,但是两人之间到底是爱情还是利用?刘邦到后来为何独宠戚夫人了呢?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吕后,原名吕雉,是吕公的女儿,吕公和家乡的人结了仇,来到沛县定居。吕公和沛县的县令是好朋友,所以人们都要巴结他,刘邦也是其中之一。
当时的规定是礼钱少于一千钱的,堂下就坐,刘邦就谎称自己礼金一万。
于是吕公亲自出来迎接,一看见“人模狗样”的刘邦喜欢的不得了,于是刘邦不但白吃了一顿饭,还捡了个便宜媳妇。
但是我们看史书,刘邦其实是一个“好酒及色”的小人,刘邦与吕雉老夫少妻,新鲜感过了之后感情就淡了。吕后为刘邦生了一儿一女,就是汉惠帝和鲁元公主。
政治伙伴
刘邦起义,吕雉独自在家带着一双儿女还要看护刘邦的父母,其实是受了不少苦的,这个女人如蒲草般坚韧又如磐石般坚强。
后来刘邦建国,吕后地位的稳固,主要是因为她是刘邦不可缺少的政治伙伴。吕雉的娘家人大都是刘邦的开国功臣,刘邦的政治核心人物也都是他和吕后的朋友。
像刘邦这种现实的人,自然知道,美人易得,而能与自己稳固江山,可靠又有能力的女人唯有吕雉!而在后来除去韩信一事上更体现了吕后不一般的政治手腕。
独宠戚夫人却不能换太子
刘邦独宠戚夫人是因为刘邦好色,戚夫人善舞,比吕后要柔弱,要惹人怜爱的多。
但是吕后是有强硬后台的,而戚夫人的娘家除了给了她一张好看到足以迷惑刘邦的脸蛋,别的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戚夫人只是恃宠就想挑战吕后的权威简直就是蚍蜉撼树。
刘邦一提出换太子,群臣反对,其中包括刘邦及其信任倚重的张良,还有叔孙通周昌等人态度十分坚决。所以刘邦只能替他的小美人擦一擦眼泪,刘盈的太子之位依然固若金汤。
而吕后,此时大权在握,地位坚如磐石,就算她得不到刘邦的宠爱,但是红杏出墙这种事情刘邦也没管。
伺机报复
刘邦死后,戚夫人可谓是毫无靠山了,自己与儿子只能任凭吕后处置,犹如板上鱼肉,一个被毒杀一个做成人彘。
看吕后这种恨之入骨挫骨扬灰的态度,不知她对刘邦是爱还是不爱呢?
你们更喜欢哪一版的吕后呢?
喜欢文章内容吗?关注说历史的小七,小七在等你呦!
提到匈奴,很多人都会想到一群勇猛的游牧民族,他们勇猛无敌,骑着战马多次侵犯中原。由于影视剧的影响,许多人对匈奴有片面错误的印象,认为匈奴是一个只知道厮杀的民族,他们打仗没有任何战术,而且武器装备非常落后,我想说,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估计早就被中原王朝灭掉了。
匈奴最强盛的时期,要数匈奴冒顿单于所统治的时期。那个时候的匈奴,地盘非常广阔,从长城以北直到贝加尔湖,新疆、中亚一带也在他们的统治下,至于甘肃,河套地区以及内蒙,更是匈奴人的根本地区。
除了地盘广阔,他们还非常猖狂,在汉文帝刚刚继位的时候,匈奴就率军破关直逼长安,但此次前来并不是占领,而且来“祝贺”,在此期间烧杀抢虐,汉国的步兵根本追杀不及。
后来,冒顿单于还写信给汉文帝,蔑视汉文帝,汉文帝顿时火冒三丈,想立马出兵北伐,但是想到刘邦的遭遇,最终还是选择和亲。因为汉文帝没有一点办法,只能选择妥协。
匈奴固然强大,那冒顿单于向吕后求婚是为何呢?
其实,这跟匈奴的习俗有关系,白登之围后,匈奴跟刘邦签订条约:
第一、双方以长城为界,彼此不得闯入对方领土;第二、汉朝定期与匈奴和亲;第三、汉朝每年赠送大量礼品,以换取匈奴不再侵扰边界;第四、汉朝与匈奴约为兄弟;第五、双方进行通关互市。
合约里的和亲、约为兄弟,是冒顿向吕后求婚的原因。因为冒顿在白登之围中已经与刘邦结为兄弟,所以兄长去世后,依照习俗向嫂子求婚是正常的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