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城的佗城历史

陀城的佗城历史,第1张

佗城是广东省最古老的县城之一,至今已有约2200年的历史,关于佗城,历代史籍有详细记述: 据《史记主父偃传》记载,在秦军第一次南平百越时,赵佗屠睢同为秦军主要将领。公元前218年,秦军第一次进军岭南。秦主将屠睢的军队,在西线的西瓯地区惨败,屠睢被杀,“伏尸流血数十万”。东线的赵佗一路大军,实行剿抚结合政策,得到越人支持,在闽越一带建立稳固基础。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派任嚣为主将,赵佗辅佐之,南平百越,置南海、桂林、象郡,任命任嚣为南海郡尉,赵佗为龙川令。因赵佗是东线一路军,进军路线很可能是从西江进入龙江,即东江上游(今龙川东北部),顺江而下,直至龙川老隆建立军事营寨,在今之龙川佗城筑土城设治所。龙川旅台学者近年编修的《龙川县志》载黄勋著《南越王赵佗龙川老隆行辕考》一文云:“赵佗率军最初抵达老隆设营寨顶、指挥设防部署,得川安谧后随之开邑龙川(龙城),建筑城池,以龙川令侯霸业自主。”今老隆寨顶的古堡残垣仍隐约可见,相传是南越王营寨处。老隆寨堡的南面约10公里处就是龙川佗城。佗城,三面环山,山峰秀丽,东临东江,江水如龙。赵佗选择此地筑土城为县治,是有道理的。更为重要的是,佗城处于东江、韩江分水界附近,西南可顺东江而下控制龙川南部,东南可顺韩而下控制龙川东部,战略意义十分突出。

唐宰相李吉甫所修《元和郡县志》(卷三十四)河源县条目中记:“龙川故城在县东北水路一百七十五里,秦龙川县也。秦南海尉任嚣疾,召龙川令赵佗,授之以政,即此处也。”按今之龙川佗城的地理位置,适为河源东北水路一百七十五里,这与元和志所说正好相吻合。 宋乐史撰的《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五)龙川条目中记云:“旧雷乡县广南刘 伪号乾亨六年改为龙川县,仍移就县,古赵佗城,西接嶅山,南临 水。在西北五里,龙川江旧名 溪,自虔州安远流至县界。”龙川江(即东江)源头从江西省安远县流入广东的第一个县即龙川县。今之龙川佗城西北正接嶅山,南临龙川江。这与《太平寰记》所说的地理位置正好相一致。

王象之撰《舆地纪胜》引《循阳志翁韶序》云:“宋绍兴十五年,知州韩京迁于城东,即尉佗之故宅,有台有井。”又说:“龙川故城在循州治三十步。”当年循州治所即在今佗城镇府的右侧一带。 唐《元和郡县志》(卷三十四第八九页)河源县条目记云:“龙穴山今名龙川山,在(河源)县东北三百四十里。”这是迄今的见最早记载龙川“龙穴山”的古籍。再查考明嘉靖《惠州府志舆图惠州府境总图》中所画的“龙穴山”的方位,正是龙川县的广信都、十一都毗邻的地方。这也是迄今所见最早画有“龙穴山”的舆图。据龙川县文化名城调查组的同志亲自到实地考察,证实了今之龙川广信、十一都毗邻处(今龙川东北部,即麻布岗、岩镇等地)就“龙”取名山水8处,其中有一处“即穴流泉”十分形象地如颜师古等所说的景观相似。经查考,“即穴流泉”处同元和志所记和惠州舆图所画的方位相吻合。查考明嘉靖《惠川府志舆图龙川境图》记云:“(佗城)西至柳城村河源界20里,西南到允下村河源界20里。”同书的《惠州府志舆图河源县境之图》记云:“(河源)东北到龙川允下村界一百五十里。”据此可证,赵佗故城愉好在今之龙川佗城境内。 根据龙川县博物馆考证有关史料,秦时建龙川县城限于人力、物力、财力,筑的是方形土城。佗城出土的秦汉时期的墓葬,其墓室均为土坟墓,没有砖室墓,直至隋唐时代才有砖墓。由此说明,考古发掘的情况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历经二千多年的变迁,古龙川县城今已不存在,但许多文物遗迹仍保存完好,如位于龙川县佗城光孝寺内(今佗城中山街何屋侧面)的越王井,是秦县令赵佗的汲井,后赵佗为南越王,故曰:“越王井”。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重修,邑贤韦昌明作有井记,勒之于石。《越王井记》云:“南越王赵佗,昔令龙川时,建治于嶅湖之东,阻山带河,四面平旷,登山望景,惟此为中,厥土沃壤,草木渐苞,垦辟定规制。北距嶅山十里,东距五马峰五里,南距河里许,相对即海珠山也(现佗城东坝对岸案下山下江中有石,光圆如珠,故名)。凿井于治之东偏,曰越井。”《越王井记》所指的正是今之龙川佗城的地理位置。井记又曰:“昌明祖以陕中人来此,已几三十五代矣!实与越井相终始。”昌明是循州第一个进士,在唐僖宗时,官至御史翰林学士,治学严谨,加之其祖与赵佗是同辈人,从陕中跟赵佗同来,故城之事,祖辈相传,可信。

佗城内筑有赵佗故宅、赵佗台、赵佗弩营处,城郊有赵佗训练军队的马箭岗等,遗址至今尚存。

佗城至今仍留下众多古迹和古建筑,秦时古城基、越王井、赵佗故居、唐代的正相塔;宋代的循州治所;明清时代的城隍庙、越王庙、孔庙、东河、仙塔桥、新塔、考棚等旧址及古建筑。 嶅湖秋月嶅湖位于佗城西北一公里,古代湖面纵横有两公里多,水深可行舟。宋代端平初年循州(龙川古时一度称循州)太守宋翊筑堤蓄水成嶅湖,从城濠开闸,灌溉堤下千余亩田。湖口有山叫湖山,湖内有湖光亭、飞跃亭、台隐堂、苏陈堂、关帝庙、嶅湖书院,有东桥、西桥、北桥、龙津桥、白云桥。宋元符二年苏辙被谪为化州别驾,安置在龙川,居湖上白云桥西闭门著述,曾在湖东筑堤抗旱。后人为纪念他,将他所筑的堤命名为“苏堤”。嶅湖风景优美,特别是在月明如昼的秋夜,湖水清彻碧绿,波平如镜,湖光月色,交相辉映,使人流连忘返。苏东坡曾赋诗赞美嶅湖景色:“嶅湖湖水水澄清,最喜秋来月漾金,夜静问渠天在水,嫦娥推倒玉轮沉”。元末至顺二年,嶅湖湖堤崩毁,后屡筑屡崩。明、清以来,湖水逐渐干涸,淤而为田。湖上亭、阁、寺庙虽不存,但湖内秋月潭、苏堤故迹仍在。

东山暮钟东山寺位于今佗城镇东瑶村的东山,离镇东约两公里多,建于隋大业年间,因寺位于东山,故名东山寺。寺四周松篁交翠,环境幽静。寺内有大钟,钟声洪亮,黄昏时敲钟,十里内可闻。

梅村横舟在佗城镇东北两公里的渡船头(地名,系东江渡口),与对岸梅村遥遥相望。两岸农舍栉比,人烟稠密,是佗城镇通往老隆镇的必经之路。由于东江中隔,古时南北两岸载客渡江的小舟数十艘,满江帆影,一片篙声,渔歌互唱,此唱彼和。苏东坡曾写有“梅村渡口看横舟,水自清清江中流”的赞美诗句。从前梅村一带,河边遍植梅花,故名梅村。每当梅花盛开季节,花影波光,汇成巨海,人游其中,几不觉身在舟中抑在梅林。近三百年来,由于屡遭兵燹,梅林被毁。1936年,横跨东江的“大江桥”建成后,来往不用舟楫,“梅林横舟”一景已不复存。有人建议此景改为“长桥卧波”。

龙台晚眺佗城至老隆水路之间河岸半山上,有一寺院,名曰“龙台寺”。寺院门前一方宽阔石台,名“龙台”。登临其上,老隆、佗城一带尽收眼底。每当红日衔山,霞光映石,景色奇诡,周围山树,凝绿聚翠,附近村落,炊烟袅袅,宛如一幅天然图画。

合溪温泉合溪在佗城镇西约五公里。溪床有几股温泉从地穴涌出,温度颇高,游人到此多洗澡,洗时可引冷泉调整水温。洗澡后,披襟当风,身心愉快。周围野花遍山,百鸟啼鸣,尤使人心旷神怡。温泉含硫磺质,可治疗皮肤病。

佗城,原称龙川城,是“世界客家古邑、岭南文化名城”,是秦朝岭南四大古邑唯一一个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也是岭南历史上建制最早的一个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百粤首邑”、“岭南第一县”,也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有着“中华姓氏之最”、“中华古祠堂博馆”、“中国科举文化之窗”之美誉,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之美称,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佗城越王井建于秦代,位于佗城镇中山街光孝寺内,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龙川首位县令赵佗的汲水井,后赵佗为南越王,故此井被为“越王井”。佗城考棚是广东省唯一遗存的古代科举考试设施,在全国可查考的204 座学宫和14 处考棚中,目前只有河北定州、广东龙川(佗城)、云南建水、安徽绩溪、台湾台北等地还有学宫和考棚并存,相当罕见,是了解孔子儒家文化的圣地,也是展示中国科举文化的窗口。

第一集

民国时期,时局动荡,许多不法之徒干起掘坟盗墓的勾当。英国伯爵珍妮杜从监狱里提出了重刑犯王绍仪,誓要挖出整个东陵的旷世财富。金毓泽追踪文物贩子乔老三来到佗城,从赌场恶霸手下解救了风靡赌场的孙殿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036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