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王氏家谱的资料吗??

有王氏家谱的资料吗??,第1张

你浙江的,属于江左世系 。

江左世系的介绍

王氏金陵祖导公,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当晋元帝为琅琊王时,公知天下将乱,劝王招纳贤俊,豫充心腹,共图国事。元帝即位,论功行赏,公拜为丞相。导公为政,务在清静,公忠体国,朝野倾心,号曰仲父。元帝崩,受遗诏辅明帝;后明帝崩,又受遗诏辅佐成帝。历事三朝,均司宰辅,时人称为“江左夷吾”。自是王氏一姓,盛于江左,世称望族。与谢安一门,号为“乌衣巷世家”。自东晋至宋、齐、梁、陈四朝,除帝室的金枝玉叶而外,“王谢”两姓被尊为最上的贵族世家。河南王侯景,想为其子向“王谢”两姓求婚,梁武帝签曰:“王谢门高,可于朱张以下求之”。可知其时王谢门阀之高贵。咸康五年(339年)导公卒,时年六十四。帝举哀于朝堂三日,遣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及葬,至为隆重。中兴名臣,莫与比焉。谥文献。此后江左王氏位列公卿将相,代不管人。导六子:悦、恬、洽、协、劭、荟。悦,字长豫,弱冠有高名,事亲色养,导甚爱之。悦初仕侍讲东宫,历吴王中书侍郎,先导卒,谥贞世子;恬,字敬豫,晋中军将军;洽,字敬和,晋中领军;协,字敬祖,晋元帝抚军参军;劭,字敬伦,晋车骑将军;荟,字敬文,晋卫将军。六子俱显贵,以洽为最知名。

洽公,字敬和,历仕为散骑中书郎,中军长史,建武将军。东晋穆帝与论文章,帝甚爱之,敬礼怊友。征拜中书令,固辞。生子三:珣、王合、珉。

珣公,字元琳,官至尚书令、前将军,谥曰献穆。生五子:孺、弘、柳、虞、昙首。

昙首公,字光耀。幼有素尚,兄弟分财,惟取图书而已。生平以廉洁自持,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苟非禄俸之所当取,一毫不取于人。先为宋文帝镇西长史,少帝被废,徐羡之等欲迎帝入奉大统,议者疑之,公独劝帝行。及帝即位,以为郎中,迁太子詹事。元嘉七年(430年)卒。孝武帝立,追封豫宁侯,配飨文帝庙庭。生子二;僧绰、僧虔。

僧绰公,中书侍郎,袭封豫宁侯,元嘉二十六(449年),除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究识品流,任举咸尽其分。二十八年,迁侍中,深沈有度,不以才高骄人。孝武帝立,追谥愍。生子二:俭、逊。

俭公,字仲宝。二岁丧父,为叔父僧虔公收养。少好礼学,尤善春秋,才华横溢,人皆敬之。宋明帝以阳羡公主妻之,拜驸马都尉,历官秘书丞。依汉刘向、刘歆《七略》,撰《七志》四十卷传世。及齐高帝代宋,迁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封南昌县公。武帝即位,进号卫将军,掌选事。齐武帝永明七年(489年)领中书监,同年卒。生子二:骞、日柬。

骞公,字思寂,梁给事中,南昌县侯。生子规。

规公,字威明,八岁居母丧,有至性,称孝童。年十二,明五经大义。既长,博览群书,辩才无碍。初举秀才,袭封南昌县侯,晋中书黄门侍郎。后至左户尚书,迁太子中庶子,辞疾不拜。筑室钟山之侧,以乐余年。著有文集二十卷,注《续汉书》二百卷。生子曰褒。

褒公,字子渊。学识渊博,志怀沈静。七岁能文,广览史传。初仕梁,梁武帝喜其才,以其弟之女妻之。“侯景之乱”,元帝嗣位江陵,拜褒为侍中,累迁吏部尚书左仆射。迄西魏灭梁,乃入长安,是为“王氏咸阳祖”。

http://wwwchinawang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268

得姓始祖是太子晋,为周灵王姬泄心的太子,姓姬,名晋,字子乔,又称王乔、王子乔或王子晋,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时晋平公使师旷见太子晋,师旷问以君子之德,太子晋侃侃而答曰:“如舜的为人,仁德配于天道,虽固守其岗位,却处处为天下人着想,使远方的人,都。能得到他的帮助而受他的仁政。仁而合于天道。此谓之天。如禹的为人,圣劳治水而不自居功,一切以天下为本,取予之间,必合于正道,是谓之圣。再如文王,其大道是仁,其小道是惠,三分天下已有其二,依然是无比谦恭,服事于殷商。既拥有拥戴的群众,而反失其身,为暴纣囚禁,不动干戈,此谓之仁。又如武王,义杀暴纣一人而以利天下,百姓各得其所,是谓之义”。师旷称善不已。灵王二十二年(前551年),谷、洛二水泛滥,将毁及王宫,灵王决定以壅堵洪。太子晋进谏曰:“不可。曾听自古为民之长者,不堕高山,不填湖泽,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约之道。”并提出聚土、疏川、障泽、陂塘等方法,来疏导洪水。同时以“壅堵治水”而害天下的鲧和周室历史指出灵王所为“无过乱人之门”,“皆亡王之为也”。

太子晋的直谏,触怒了灵王,被废为庶人,由是郁郁不乐,未及三年而薨。师旷朝见太子晋时,见太子色赤,不寿。太子晋说:“我再三年之后,将上天到玉帝之所。”果然不到三年,讣报的使者就到了晋国。因太子晋能预卜生死,后人便说他成了神仙。《列仙传》记载,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生引上嵩山,三十年后见到恒良,太子晋说:“可告我家,七月七日会我于缑氏山麓”。其时,果然身乘白鹤立于山巅,可望而不可达,数日方去。太子晋卒后不久,灵王驾崩,太子晋的弟弟贵嗣位,是为景王。太子晋的儿子宗敬后来仕为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便请老致仕,避居猴山。时人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成为王氏得姓始祖,也是我派始祖。

武则天登封改元,封禅嵩岳时封太子晋为仙太子,别为立庙。圣历二年(699年)再幸,立制御书《升仙太子碑》。现河南偃师县缑氏山升仙太子庙,亦称仙君观。两千多年来,太子晋成了正义的象征。屈原在《远游》诗中表达了他对太子晋的景慕“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李白亦写道,“吾爱王子乔,得道伊洛滨。”新加坡当代学者王秀南先生礼赞道:年少册立,辅政英明,诸侯慑服,万方狄听,为因谷洛,水利民生,极谏堵塞,有违君命,竟遭父王,贬作庶民,裔迁太原,王家频称,因以王姓,代出群英,簪缨相继,为国干城,本支百世,独负盛名,钦水思源,我祖德馨。太子晋公年十七而卒。周灵王驾崩,其弟贵继位,是为景王。晋公长子宗敬仕周为司徒。其时诸侯争霸,王室日衰,宗敬知国事已不可为,遂上表致仕,避乱于晋阳(一说居河东城都乡唐版里)。世人以之为王者之后,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是为太原王氏之始祖,后人并尊晋公为王氏“系姓始祖”。

宗敬死后,葬于晋阳城北五里,其墓地称“司徒冢”。宗敬的后裔,瓜瓞绵绵,人才辈出,成为王姓之著姓。其后子孙蕃衍,遍布各地。

十八世孙王翦公及其子王贲、孙王离,祖孙三代,俱为秦之名将,翦公为大将军,贲公封典武侯,离公称武陵侯。秦兼并六国、一统天下之时,翦公北征燕国,东平楚地,南下百越,攻无不克,战功显赫。始皇论功行赏,翦公与大将蒙恬共执牛耳,王姓与蒙姓同居天下之先。始皇驾崩,二世胡亥继位,矫诏赐公子扶苏死,又夺蒙恬兵权,遂令离公为大将军。二世胡作非为,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项羽起兵响应。离公率军与项羽战于巨鹿,离公兵败自殉。

王离公长子王元为避战乱,迁往琅琊(今属山东省),是为“琅琊王氏始祖”。

王离公次子王威随兄避难,刘邦打败项羽建立西汉,任扬州刺史,其子孙亦散居各地。九世孙霸公迁居太原,是为”太原王氏“始祖。霸公生于东汉,屡聘不仕,隐居读书。霸公二子,长曰殷,东汉中山太守,食邑祁县,其后裔称祁县分支。次子咸,随父居晋阳,其后裔晋阳分支。殷四世孙述,生三子:隗、懋、允。允公,东汉献帝时居官司徒,董卓篡权乱政,允公与吕布诛杀之。懋公,东汉侍中,幽州刺史。其六世孙光,北魏并州刺史。光子冏,北魏度支尚书、护乌丸校尉,其裔孙称乌丸王氏。王霸之后裔王琼,字世珍,北魏镇东将军,有四子;遵业、广业、延业、季和,号“四房王氏”。

王元公嫡裔 王祐(谱牒学者杨修骏先生认为非“王祜”) ,祖籍莘县(宋时属大名府,今属山东省),以文学见长。五代时先仕晋,后及汉、周,北宋立国,宋太祖赵匡胤拜其为监察御史,颇得赏识,官职不断升迁,以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乃举家迁来京城,落户开封。时在宋乾德三年(965年)至开宝二年(969年)之间。

元公四传至吉公,字子阳,初仕汉昌邑王刘贺,为中尉。昌邑王日以*乱为乐,不理政事,吉公屡上疏谏争。昭、宣二帝时, 吉公均被拜为谏议大夫,匡救时弊,裨益甚多。初家于皋虞,致仕后徒居临沂都乡南仁里,是为琅琊王氏“临沂祖”。  琅琊王氏自吉公始,人才济济,日益兴盛。吉公子骏公,字子山(亦作伟山),先仁汉成帝为司隶校尉,后官至御史大夫,宪府端严,行狱明决,终封明义侯。生二子:长曰崇游,次曰崇礼。  崇游公,字德艺,汉哀帝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以河南太守征入为御史大夫,继迁大司农,又徒卫尉左将军。平帝即位,王莽秉政,授为大司空,封扶平侯,岁余乞归以远莽。元始三年(3年)卒,生子遵。  遵公,字伯业,少豪侠,有辩才,初仕隗嚣为大将军,后嚣将背汉光武帝而自立,遵公数谏不听,乃携眷潜归洛阳。光武帝嘉其忠义,拜太中大夫,封向义侯。生子二:曰旹、曰音(仁)  音公,字少玄,大将军掾。生四子:曰谊、曰浚、曰典、曰融。  融公,字巨伟,官至南康尹。初娶贾氏,生子祥(二十四孝之一);继娶朱氏,生子览。  览公,字玄通。其母朱氏待兄虐,览公辄抱持泣谏其母,母虐少止,孝友恭恪,与兄齐名。生六子:裁、基、会、正、彦、琛。  裁公,字士初,以世爵为晋抚军长史。生三子:导、颖、敞。  公,导字茂弘,为扶助帝业,乃举族南渡,相东晋元帝于金陵,是为“王氏金陵祖”。自江左以至开闽一脉,俱览公所传,其兴旺昌盛,为世人仰慕  王氏金陵祖导公,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当晋元帝为琅琊王时,公知天下将乱,劝王招纳贤俊,豫充心腹,共图国事。元帝即位,论功行赏,公拜为丞相。导公为政,务在清静,公忠体国,朝野倾心,号曰仲父。元帝崩,受遗诏辅明帝;后明帝崩,又受遗诏辅佐成帝。历事三朝,均司宰辅,时人称为“江左夷吾”。自是王氏一姓,盛于江左,世称望族。与谢安一门,号为“乌衣巷世家”。自东晋至宋、齐、梁、陈四朝,除帝室的金枝玉叶而外,“王谢”两姓被尊为最上的贵族世家。河南王侯景,想为其子向“王谢”两姓求婚,梁武帝签曰:“王谢门高,可于朱张以下求之”。可知其时王谢门阀之高贵。咸康五年(339年)导公卒,时年六十四。帝举哀于朝堂三日,遣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及葬,至为隆重。中兴名臣,莫与比焉。谥文献。此后江左王氏位列公卿将相,代不管人。导六子:悦、恬、洽、协、劭、荟。悦,字长豫,弱冠有高名,事亲色养,导甚爱之。悦初仕侍讲东宫,历吴王中书侍郎,先导卒,谥贞世子;恬,字敬豫,晋中军将军;洽,字敬和,晋中领军;协,字敬祖,晋元帝抚军参军;劭,字敬伦,晋车骑将军;荟,字敬文,晋卫将军。六子俱显贵,以洽为最知名。  洽公,字敬和,历仕为散骑中书郎,中军长史,建武将军。东晋穆帝与论文章,帝甚爱之,敬礼怊友。征拜中书令,固辞。生子三:珣、王合、珉。  珣公,字元琳,官至尚书令、前将军,谥曰献穆。生五子:孺、弘、柳、虞、昙首。  昙首公,字光耀。幼有素尚,兄弟分财,惟取图书而已。生平以廉洁自持,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苟非禄俸之所当取,一毫不取l于人。先为宋文帝镇西长史,少帝被废,徐羡之等欲迎帝入奉大统,议者疑之,公独劝帝行。及帝即位,以为郎中,迁太子詹事。元嘉七年(430年)卒。孝武帝立,追封豫宁侯,配飨文帝庙庭。生子二;僧绰、僧虔。  僧绰公,中书侍郎,袭封豫宁侯,元嘉二十六(449年),除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究识品流,任举咸尽其分。二十八年,迁侍中,深沈有度,不以才高骄人。孝武帝立,追谥愍。生子二:俭、逊。  俭公,字仲宝。二岁丧父,为叔父僧虔公收养。少好礼学,尤善春秋,才华横溢,人皆敬之。宋明帝以阳羡公主妻之,拜驸马都尉,历官秘书丞。依汉刘向、刘歆《七略》,撰《七志》四十卷传世。及齐高帝代宋,迁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封南昌县公。武帝即位,进号卫将军,掌选事。齐武帝永明七年(489年)领中书监,同年卒。生子二:骞、日柬。  骞公,字思寂,梁给事中,南昌县侯。生子规。  规公,字威明,八岁居母丧,有至性,称孝童。年十二,明五经大义。既长,博览群书,辩才无碍。初举秀才,袭封南昌县侯,晋中书黄门侍郎。后至左户尚书,迁太子中庶子,辞疾不拜。筑室钟山之侧,以乐余年。著有文集二十卷,注《续汉书》二百卷。生子曰褒。  褒公,字子渊。学识渊博,志怀沈静。七岁能文,广览史传。初仕梁,梁武帝喜其才,以其弟之女妻之。“侯景之乱”,元帝嗣位江陵,拜褒为侍中,累迁吏部尚书左仆射。迄西魏灭梁,乃入长安,是为“王氏咸阳祖” 。

王褒公西入咸阳,传四世至綝公,綝有十子,第三子曒公为潞州刺史,曒公八传至言公,为唐滑州黎阳令,言公生彻,为后唐进士,官至左拾遗,彻公生祐,是为三槐王氏始祖。

王祐落户开封的具体地址,明李濂的《汴京遗迹志》说在仁和门外,清周城的《宋东京考》说在望春门外。这仁和门和望春门实际指的都是曹门,即今曹门关中街偏北一带。

宋开宝二年(969年),有人密告魏州节度使符彦卿谋叛。魏州即大名(大名县亦名魏县),宋太祖乃派王祐权知大名府。那个时候,莘县一带归属大名府,宋太祖要王祐衣锦还乡,许以“便宜”行事,并以赵普(一说王溥)相位相许的真实用心在于除符,王祐自是心知肚明。但王祐至大名接任后,明察暗访,却查无实据,数月无闻。宋太祖乃驿召面问,王祐直言禀报,符彦卿无谋叛事实,并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担保。甚至直谏太祖吸取晋、汉(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滥杀无辜的教训。太祖听后很不以为然,乃把王祐改派知襄州。如此以来,王祐升迁宰相的许诺当然是落空了。王祐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内,手植槐树3棵,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以我们今人的思想揣度王祐当时的心情,很可能对自己当不成宰相有点生气,可能是“别看我不能位列三公,我的子孙一定有能担任宰相,位列三公的”气话。当然,也可以认为王祐这句话是他的自信或远见。但他以三槐比拟三公确是无疑的。后来的事实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儿子王旦在宋真宗时做了宰相,使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三槐堂不仅成了王祐一支的堂号,而且成为整个王氏大家族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三槐王氏。

王祐公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后晋天福年中,以书见桑维翰,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至后周,仕为魏县、南乐二县县令。宋太祖即位,擢拜监察御史,后加集贤院修撰,转户部员外郎。至宋太宗时,知河中、开封二府,以病请告,拜为兵部侍郎。佑公生逢五代战乱,历事后晋、后周和宋朝,皆以文武忠孝而显名。祐公宦居于汴梁城东时,筑室于仁和门外,尝手值三槐于庭院中,言称其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来王祐裔孙因之而称为“三槐王氏”。山东省巨野县张表村北邻闫河村有三槐王氏支派。

百花洲

位于东湖湖心。原有三洲,其中两洲现在八一公园内。“百花洲”一名出自宋代文学家吟诵豫章的诗篇。南宋绍兴年间,豫章节度使张澄在此建“讲武堂”以习水军。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江西布政使彭家屏书“百花洲”碑。“豫章十景”中的“东湖夜月”、“苏圃春蔬”二景均在此间。

水观音亭

位于南湖湖心,始建于唐代。明正德年间,曾为宁王朱宸濠之妻娄妃的“梳妆台”;万历年间,一度为相国张位别墅,称“杏花楼”。汤显祖在此曾有吟咏。清时,因祀娄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时改称“观音亭”,又称“水观音亭”。1919年民间募捐重修。1983年底重加修缮。现南昌画院设在此。

佑民寺

位于南昌市民德路中段,始建于南朝梁代,初称为上蓝寺,1929年起称为佑民寺,1997年重建,是目前市内仅在的一座完整寺院;寺内供奉的巨大铜佛高98米,重36000斤,是一座享誉东南亚的古刹。

滕王阁

位于沿江北路,叠山路口南,赣江与抚河的汇合处。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洲都督时所创建。后因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名满天下。滕王阁在历史上曾迭废迭兴达29次之多。现在重建的滕王阁主阁系1989年10月8日竣工落成。共九层,台高12注,净高575米,南北配有回廊连接的两个辅亭,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北城临江,滨邻南浦,面对西山,视野开阔,距唐代阁址仅百余米,主体建筑为宋式仿木结构,碧瓦丹柱,雕梁飞檐,斗拱绮户,宫灯高悬,书画满堂,不失王勃《序》中的美妙意境,且能纵览现代城市的丰采。

鄱阳湖候鸟保护区

鄱阳湖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珍禽候鸟的第二故乡。每年十月,大量的候鸟,包括白鹤、天鹅、白头鹤、白枕鹤、白鹳、黑鹳、大鸨、鹳嘴鹭和大雁等陆续从西伯利亚等地,飞行五千公里南下,到这里越冬,翌年三、四月才北归。其中白鹤是一种大型迁徒性涉禽,体长约一点五米,体重可达10公斤,全身羽毛纯白,神话中谓之仙鸟,历被人们作为吉祥、长寿、和平与安全的象征。白鹤是世界上已濒临绝迹的珍禽,但近年来在鄱阳湖发现大群白鹤之后,引起了世界的瞩目。由于鄱阳湖良好的生态环境,珍禽鸟类又受到国家保护,鄱阳湖现已成为白鹤等珍禽的乐园。

西山万寿宫

西山万寿宫,坐落于距南昌市西南三十公里的西山逍遥山下。公元1520年(明正德十五年),皇帝题额《妙济万寿宫》对宫内建筑作了重大修葺。至清代增建关帝阁、万寿宫门,这时是万寿宫极盛时期,占地三万一千平方米,红墙琉璃瓦,雕梁飞檐,金碧辉煌,气势宏伟。远眺西山万寿宫,万顷绿海中,琉璃瓦黄绿相间,绚丽多彩,飞檐串串铜铃,金光闪烁,层层斑澜的宫顶,突兀鹤立,地氤氲、万物化淳,疑是天上宫阙。

交通:南昌市八一桥下乘117次直通班车可直达景区。

梅岭风景名胜区

位于南昌市境内的梅岭风景名胜区,是一座城郊结合、丘陵和山地结合的国内大中城市内罕见的多功能型风景名胜区方园150平方公里的梅岭风景区,处在江南最大的“飞来峰”上,是著名的避暑胜地,中国古典音律和道教净明宗的发源地。自古以来,“洪崖丹井”、“西山秋翠”、“铜源三群”(瀑布群、梯田群、水碓群),就是文人骚客争相题咏的著名景观。幽深的谷壑,蜿蜒的溪涧,奇异的岩石,旖旎的峰峦,缠绵的云雾,如梦的佛光,腾泻的瀑布,星罗的湖泊,构成了梅岭风景区“雄、秀、奇、幽”的自然特色。

井冈山

井冈山位于江西西部,山势挺拔,景色俊秀。人们说井冈山“又红又绿”,“红”在于1927年,毛泽东、朱德在此创造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绿”在于井冈山是良好的亚热带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高达64%,有“绿色宝库”之美誉,全境有原始森林四处,面积近7000公顷,是亚热带植物的原生地之一,植物种类有3800多种,其中珍稀植物2000多种,木本植物800多种。其中包括中国特有和世界珍稀树木:现光木、鹅掌楸、香景树、银枵、黄杉、冷杉、铁杉、台湾松、福建柏、银钟花等上百种。经济林类有杉、樟、柏、槠、槭、油茶等,山区还盛产茶叶、香菇、木耳、竹笋、王兰片、弥猴桃、生梨、金桔、生姜、茶油、棕、漆、山巷子等土特产。井冈山还是天然动物园,840种动物栖息于山林,属于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有:黄腹角雉、髭蟾、白鹇、短尾猴、华南虎、云豹、大兔猫、马鹿、毛冠等20多种,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66平方公里。

1 中国古代最有创意的招女婿 打一成语

乘龙快婿

chéng lóng kuài xù

[释义] 乘龙:好比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称誉别人的女婿。

[语出] 晋·张方《楚国先贤传》:“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

[正音] 乘;不能读作“chènɡ”。

[辨形] 乘;不能写作“成”或“趁”。

[近义] 骐骥才郎

[用法] 含褒义;誉称别人的女婿。一般作主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谁都知道他是李市长的~。

2 古文古诗翻译

雀屏 词目雀屏

读音que ping

解释比喻选定佳婿。

出处1,《新唐书太穆窦皇后传》载:窦毅为其女择婿,于屏上画二孔雀,求婚者使射二箭,暗中约定中目则许之。李渊两箭各中一目,遂得窦后。后因以“雀屏”为择婿之喻。

2,唐玉《翰府紫泥全书婚礼聘定》:“幸雀屏之中选,宜鬼筮之叶谋。”

3,高明《琵琶记奉旨招婿》:“丝牵绣幕,射中雀屏。”

坦腹东床 词目 坦腹东床

发音 tǎn fù dōng chuáng

释义 旧作女婿的美称。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女婿

后用“坦腹东床” 指女婿。

明·沈受先《三元记·议亲》:“ 国柄佐圣明,我是九棘三槐位里人,要择个坦腹东床,岂无个贵戚王孙。”

也指做女婿。

明·高明《琵琶记·金闺愁配》:“书生愚见,忒不通变,不肯坦腹东床。”

也指择作女婿。

《隋唐演义》六一回:“弟想姑夫声势赫赫,表弟青年娇娇,怕没有公侯大族坦腹东床?”

故事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年轻时很有才华,太尉郗鉴很器重他,想把女儿嫁给他,于是派人向王羲之伯父王导求亲。王导领来人到东厢房去看,只有王羲之独自敞着衣服,露着肚子躺在东床上吃东西。来人回去向郗鉴汇报说东床坦腹的就是王羲之

入赘婚姻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 词目:入赘

拼音:rù zhuì

释义:

字面理解即“入”——进入、加入等,“赘”——累赘。所以指的是男方到女方家里落户,俗称“倒扎门”。

基本解释:

[marry into and live with one's bride's family] 上门女婿,男子到女方家落户

今夜要来入赘,没奈何,只得允从。——《杨家将演义》

详细解释:

男子就婚于女家并成为其家庭成员。

《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玉英 女儿有如此美才,后日不舍得嫁他出去;访一个有才学的秀士入赘家来,待他夫妇唱和,可不好么?” 清 李渔 《凰求凤·媒间》:“ 乔老爷 无子,只有这位**,不肯嫁他出门,要你过来入赘的。” 丁玲 《夜》:“他也曾离开过这里,挟着一个小包卷去入赘在老婆的家中,那时他才二十岁。”

想必楼主明白了这三个典故之后,应该大概了解这句姻缘签的意思了。

应该是说楼主曾经就被选为女婿,而且是佳婿(东床坦腹),从来这个姻缘就非常好,您作为女婿那是再好不过了!

3 东床快婿的文言文的意思

东床快婿:亦可称“东床驸马”“东床娇婿”“东床姣婿”“东床佳婿”“东床之选”( 佳婿的人选)“东床坦腹”“东床娇客”。

指为人豁达,才能出众的女婿。是女婿的美称。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第19则。原文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王氏谱曰:“逸少,羲之小字。羲之妻,太傅郗鉴女,名璿,字子房。”

译文 郗鉴太傅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派门生给王导丞相一封信,(说想从王家公子中)寻找(一位做)女婿。丞相对郗鉴的信使说:“您往东边厢房(去看吧),任意选择。”

门生回去后,禀告郗鉴说:“王家的几位公子,也都是值得称赞的,(但是)听说(太傅)来寻找女婿,咸都变得不自然了。唯有一位公子,在床上坦露胸腹躺着,好像没有听到这事一样。”

郗鉴太傅说:“这个正是最佳人选!”(于是派人去)打听,才(发现)是逸少,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王氏的族谱上记载:“逸少,是王羲之的字。

王羲之的妻子,是太傅郗鉴的女儿,名叫郗璿,字子房。” 注释1、郗太傅:即郗鉴(269-339),字道徽。

高平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人。东晋书法家、将领,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

少年时孤贫,但博览经籍,躬耕吟咏,以清节儒雅著名,不应朝廷辟名。晋惠帝时曾为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

洛阳陷落后,聚集千余家,避难于峄山。后司马睿以朝廷名义,命其代理龙骧将军、兖州刺史,镇守邹山。

任职三年,治绩卓著,加辅国将军、都督兖州诸军事。永昌初年,拜为领军将军。

后拜安西将军,假节镇合肥,以抗王敦,为其所忌,征还为尚书令。太宁二年(324),被明帝任为假节行卫将军、都督从驾诸军事,参与讨平王敦之乱,事后以功封高平侯。

寻迁车骑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军事,与王导、卞壸等同受遗诏辅成帝。成帝继位,迁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

苏峻之乱,郗鉴与陶侃等共同率军讨平。事后,升任司空,加侍中,封南昌县公。

咸康四年(338),进太尉。拒绝庾亮废王导建议,阻止了朝中的士族斗争。

咸康五年(339)卒,年七十一。成帝遣御史持节护丧事,追赠太宰,谥文成。

葬于微山湖东岸郗山之上。郗鉴工于书法,现有《灾祸帖》存于《淳化阁帖》中。

又有文集十卷(《唐书经籍志》)传于世。2、京口:六朝长江下游军事重镇。

原属扬州吴郡丹徒县。东汉建安(196-219)中,孙权治此,称为“京城”;及迁建业,改名“京口”。

东吴建国,隶典农校尉。西晋属扬州毗陵郡。

东晋南渡,曾为侨徐州及侨东海等郡治所。义熙六年(410),收复徐州旧地;宋永初二年(421),改侨徐州为南徐州,侨东海郡为南东海郡,仍为治所。

刘裕发迹于此,宋时称为“北京”。故城在今江苏镇江市 东吴在此置卒戍守。

东晋南渡,征北﹑镇北﹑安北﹑平北等将军府及北中郎将府常设于此,因有“北府”之称。东晋末年北伐,疆土扩至淮北,京口的军事地位始渐下降。

南齐永明二年(484)桂阳王萧铄为南徐州刺史,罢京口军府,梁末侯景之乱,江北沦陷,在京口复置重兵。3、王丞相:即王导(276-339),字茂弘,小字阿龙。

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

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永昌元年(322),王敦谋反并攻入建康,欲废元帝而立幼主,因王导不赞同,只得退回武昌。

不久,王导受元帝遗诏辅立明帝,迁司徒。“王敦之乱”平定后,进位太保。

太宁三年(325),明帝崩,王导与外戚庾亮等共同辅政。庾亮不听王导劝谏,执意征历阳太守苏峻入京,致使其举兵反叛。

咸和四年(329)“苏峻之乱”平定后,王导驳斥众人欲迁都的念头,稳定局势。此后联合郗鉴继续执政,虽与陶侃、庾亮矛盾颇重,但终无大乱。

咸康五年(339)卒,年六十四。成帝举哀于朝堂,遣使追谥“文献”。

葬礼规格同霍光、司马孚,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王导善书法,以行草最佳。

他学习钟繇、卫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传世。

4、信: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信使;使者。这里指郗鉴派去王丞相府的门生。

如《资治通鉴》:“宜急追信改书。”《越绝书》:“越绝粮,使素忠为信,告粜于吴。”

《世说新语·文学》:“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5、嘉:嘉许;赞许;称赞。

6、坦腹:舒身仰卧;坦露胸腹。唐杜甫《江亭》诗:“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诗。”

宋无名氏《道山清话》:“一日, 子厚 (章惇)坦腹而卧,适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046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