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怪异求婚方式

世界各地的怪异求婚方式,第1张

英国

在英国的约克市,小伙子如果要求找某个姑娘作为自己的伴侣,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该市的女子,到了结婚年龄,便采用一种“交通灯”的方式,特地穿上不同颜色的紧身衣服,向男子示意。如果是穿绿色,就表示:“来吧,通行无阻”、如果穿**,则表示:“可能,机会是一半”;如果是红色,那表明:“停止,不要碰我!”

意大利

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男女,主动权往往操纵在女子手里。如果女子在一个男子面前把头发打了一个尖结,那就表明:“你被我猎取了。”

特洛布里安群岛

在太平洋的特洛布里安群岛上,青年人的方式也很特别,如果有一个姑娘用牙猛咬了一个小伙子,那就表示姑娘爱上了他。刚果的小伙子向姑娘求婚时,常常是把一只烤熟的鸟送给姑娘,并说:“这鸟是我亲手打来的。”如果姑娘爱他,也回赠给他一个玉米棒子,并说:“这是我亲手种出来的。”

墨西哥

墨西哥的男青年,如果爱上了一个姑娘,他就聘请乐队到姑娘的窗下奏小夜曲,表示求婚,有时可以从半夜唱到天亮。

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的马萨伊族中,小伙子要想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姑娘,他必须首先杀死一头诸如狮子之类的猛兽,表示自己的勇敢,才能娶得好姑娘。

在坦桑尼亚的帕雷族中,如果男青年看中某个女青年,男方就选择日子,带着一个宽瓷罐到女方家。女方如果同意,便把瓷罐留下,否则就退回男方。

南美洲

南美洲北部苏里南的印第安人,把雪茄作求婚的媒介物。如果小伙子爱上了一位姑娘,便告诉自己的父母,选定一个吉日良辰,亲自到女家,并把精心制作的雪茄赠送给女家,表示男方求婚的诚意。如果女方的父亲欣然接受,这门亲事就算成功了。

在南美洲的马怀安族中,多是姑娘向小伙子求婚。姑娘平时注意观察自己受慕的小伙子的去向。当发现小伙子在田里劳动,便不声不响地下田,靠近小伙子的身边,帮助他耕作,若是小伙子不离开她,那就意味着,他们情投意合了。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

所有人都期待自己的爱情终可以是白头偕老的婚姻,可现实风雨下的爱情很难等到童话的结局,往往是无法曝光于天下的地下情缘或者是日益变质的感情。

没有人不愿意等一个与自己契合的灵魂,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现实充满无奈,它总是勾画太多框架和标准,比如金钱还有地位,或者是美貌与身材,或者是年龄与地域,这些都是固有思想中必需要相当的固有条件,可大千世界中每一种爱情都有属于自己的模样。

中国著名画家杨彦一生都在追求艺术,直到53岁才确定自己的伴侣,花费四千万娶得一个24岁的非洲的姑娘。53岁的杨彦在中国画界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十分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作品多是长篇画作,代表有《生命的律动》,他年少拜师李可染,从小就学习画画,长大后也经常举办画展。

杨彦在53岁前的生活几乎都是写生画画,举办画展,几乎没有自己恋爱时间,看着他年纪越来越大,父母都开始十分着急,自己的儿子一直没有着落,朋友和家人也不停的催促着。杨彦是一位浪漫的艺术家,他有自己的期待和要求,他不是不想结婚生子可是他在等待着心中完美缪斯女神的出现,着急也没有办法,他的晚婚也只是为了等待契合的灵魂。

杨彦在朋友家见过一尊雕塑,是个非洲姑娘的眉眼,第一眼的时候杨彦就被雕像深深吸引,它让他魂牵梦萦,也暗暗发誓要找一个类似于雕像的伴侣。一次画展结束后,杨彦前往欧洲游历写生为自己下一部作品做准备,就在这个时候,他在非洲遇见了一生之爱。

杨彦见到的这个非洲女孩名叫爱达,皮肤黝黑却挡不住她精致的五官,而且爱达是当地的一名大学生,年仅24岁全身洋溢着对生活的热情,对世界所有一切充满喜爱,让杨彦感受到很久没有体会的年轻活力,两人的年纪虽相差甚远但相谈甚欢,杨彦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异国姑娘有,她年轻的面貌散发着活力的光。

非洲之行中两人渐渐相爱,最后杨彦打算回国的时候,他向爱达求婚了,爱达家人起先是难以同意,这份异国恋过于突然,他们担心自己的女儿是否能适应中国,但见女儿的心意已决也难以阻挡便同意。

非洲的写生旅游结束后,杨彦带着他的妻子一同回国引发热议,大众都十分的震惊,杨彦会带一个非洲的女孩回家,连他的朋友们都十分的难以接受,出国前还情感空白的他,回国后就有了妻子,而在众人还没有完全接受这个现实的时候,杨彦已经在为爱达准备一场四千万的世纪婚礼,他要让在异乡的爱达感到他的诚意和保护,他要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给予爱达安全感,他要她成为世间最受人羡慕的女子。

婚礼结束后,杨彦和爱达的婚姻虽被大家接受,依然有许多人在他们背后指指点点,而杨彦不会直面回应争议,他只是高调的表达自己对于妻子的尊重和疼爱,时间一长,流言蜚语自然也就慢慢的消退。

婚后的两人为了彼此不断地进步着。爱达为了杨彦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而且学习书法画画,她一点点走进杨彦的世界,她想离他近一些,她一直为爱坚持着努力着。而杨彦也是爱达的老师,他给爱达讲中国的文化和故事,两人婚后不久有了孩子,家庭幸福。

现在的爱达能够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在思想的不断碰撞下她也接受中国的文化,有次杨彦去理疗馆进行按摩的时候,她见许多人对触碰丈夫的身体感到非常的生气,弄得杨彦哭笑不得最后在多人劝导下,她终于理解了。包容和理解才使得这段感情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固。

结语: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爱情的甜蜜是无数的细枝末节的琐碎,它的重要是日积月累堆砌而成的不朽山脉,它不应受社会眼光的质疑,而是冲破世俗的枷锁,爱情是两人的事情。杨彦和爱达的爱情故事给予许多人希望,他们等到最契合的灵魂,也是最浪漫的爱。灵魂伴侣的幸运是多少人一辈子都无法遇到的。

1965 年,华莉丝·迪里出生在非洲索马里沙漠的一个牧民部落,华莉丝的家里曾有 12 个孩子,最后只活下来了 6 个。

说到索马里,很多人第一印象想到的是海盗?还是贫穷落后?华莉丝就出生在那个近乎与世隔绝的沙漠里,贫困、干旱、以及动荡不安的时局,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饥饿成了日常,求生是唯一的目标。

5 岁那年,华莉丝被迫接受了一项延续已久的古老习俗:割礼,妈妈抱着华莉丝,割礼师不顾哭喊挣扎,拿着手里的剪刀,毫不留情的进行着割礼,没有麻药,没有止痛,血染红了地上的石堆。割礼之后华莉丝昏迷了两天以后,她才醒了过来。

割礼已经在索马里流传几千年之久,索马里人认为:女人两腿之间的东西是不干净的,是罪恶的根源,必须割除, 所以索马里女孩出生到3岁左右,就会送到割礼师哪里进行割礼,伴随的是撕心裂肺的哭叫。

割礼后的女孩,一生都要受尽痛苦与折磨,女人的下身只剩下一个小孔,小便时尿液只能一滴滴流出,每次都要花上十几分钟,痛苦不堪;每个月来例假时更是生不如死,受尽折磨。直到新婚之夜,才能由自己的丈夫用小刀或刀片割开,以此保证“处女之身”。

12岁时,父亲将她嫁给一个69岁的老头做第四任太太,去换取五头骆驼,在婚礼的前一天,华莉丝向自己的母亲哭诉不愿意嫁给老头,可是母亲只是无声的掉下了眼泪,家里已经养不起众多子女了。华莉丝求助无望后连夜逃跑,母亲听到了她的脚步声,没有阻拦,放她离开了。

她一个人逃到沙漠,赤着脚拼命奔跑,双脚走得伤痕累累,华莉丝没有停下来,她不停地走,奔跑吃树皮,啃树叶,席地而睡,土地晒出了裂痕,她已经好几天没有喝水,走了几天几夜,好不容易凭借着模糊的记忆,她穿越了沙漠找到了外婆家。

当外婆看到华莉丝独自一人穿越沙漠来到了这里,感到既惊讶又心疼,这是真主阿拉的旨意,让她活了下来。但是外婆也没办法收留华莉丝,因为怕华莉丝的父亲会找到这里来,无奈之下,外婆安排她去姨妈那儿当女佣。华莉丝的姨妈是索马里驻伦敦大使馆夫人,去那里至少可以暂时安全。

她的姨丈是当时索马里驻英国大使,华莉丝跟随他们一家从此离开了这个给予她伤痛回忆的家乡。

华莉丝在那儿当女佣一晃就是九年,她每天做家务洗衣做饭,听着电视节目,学习一些简单的英语,这里的生活对她来说是完全耳目一新的,本以为可以这样安然地生活下去,可没想到索马里内战爆发,驻英大使馆被撤,华莉丝的姨妈和姨丈不得不离开英国返回索马里。

但华莉丝不愿再回到那个可怕的大沙漠,于是拿着护照趁乱偷偷跑了出来。

华莉丝,流落在街头,她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孑然一身,无依无靠。她成了英国的非法居民,没有身份、不懂英语。白天饿了,就到垃圾桶里面翻找剩菜剩饭来吃;晚上困了,就捡一张硬纸壳睡在马路边。

即使过着风餐露宿流落街头的日子,华莉丝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回去那个让她感到害怕的家乡,命运还会让她遭受怎样的苦难?她不知道,她只知道,这样的日子,她是自由的。

在英国流浪了一段时间后,华莉丝遇到了一个叫玛丽琳的女孩,女孩看上去不像一个坏人,华莉丝恳求女孩能够收留她一个晚上,好心的玛丽琳,将她带回了家。

原本以为只是收留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可以将华莉丝送走,当玛丽琳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却发现华莉丝将房间打理得干干净净,还煮了一杯热咖啡,玛丽琳心软了。她为华莉丝推荐了一份去餐厅打工的工作,就是在餐厅打工时,华莉丝遇到了她人生中的贵人。

但华莉丝根本不知道这位叫多诺万的人是什么来头,她以为是骗子,随手就要将名片扔进垃圾桶,多诺万赶紧将名片再次塞给了华莉丝,并告诉她,以后想通了可以随时来找他。

华莉丝在下班回到住所时,却发现玛丽琳带回了一个男人,两人正在房间里做着不可描述的事,华莉丝感到十分羞愧。

等男子走后,华莉丝指责玛丽琳,说她是一个坏女人,这样做不对,华莉丝给玛丽琳看了自己的私密处,她认为,只有接受过割礼的女人才能为新婚的丈夫保持处女之身,才是一个好女人,华莉丝甚至认为所有的女性都应该是接受割礼的。

玛丽琳看到华丽丝的身体之后,她无法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她眼中满是泪水,她无比心疼的告诉华莉丝,这里的女人不必接受割礼。她给华莉丝看了自己身体,华莉丝惊呆了,她没想到她坚守了这么多年的传统竟然是早已经被鄙弃的陋习。

玛丽琳终于知道了,为什么每一次华莉丝上厕所都要花很多时间,她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痛苦?

这天华莉丝突然痛苦地蜷缩在一起,玛丽琳赶紧带华莉丝上医院,华莉丝打开双腿架在架子上,医生看了华莉丝之后,告诉她必须马上手术,被割的部分无法还原,但是可以保证以后不会再痛。由于医生无法用英语跟华莉丝交流,就叫了懂索马里语的另一个男护工过来,但是这个男护工竟然跟华莉丝说的与医生让他翻译的完全不同的意思。护工说,作为一个女人,怎么可以让男医生看到自己的下体,这样羞耻的事情,这么做有违传统,你知道吗?你家里人知道吗?

华莉丝听了他的话痛苦万分,她跳下了手术台,离开了医院。一个人走在街头,在橱窗中看到一个裹着头巾的女人,那双眼让她想起了母亲,当年母亲没有阻止她出走,哪怕会被父亲暴打一顿,她也让华莉丝出逃,只有出逃才能改变命运。华莉丝明白,母亲是希望她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和双脚去改变命运的,华莉丝突然明白了母亲的希望,她返回医院做了那个被人称之为不齿的手术。

华莉丝去找了给她名片的多诺万,因为她听说做模特赚的钱会比做厅服务员更多一些,华莉丝当时并不知道,她的人生即将迎来一个巨大的转机。

特伦斯·多诺万曾经代表了英伦 时尚 界最好的摄影,开创并引领了 60 年代英伦的文化潮流。

1987 年,在多诺万的打造下,华莉丝登上了当年《Pirelli Calendar》(倍耐力年历)封面。

要知道,这是多少模特梦寐以求的殊荣,是职业生涯的里程碑,而华莉丝一出道便奠定了如此高的起点。

然而当华莉丝正在为全球巡演做准备时,经纪人却生气的找到华莉丝,因为她的护照已经过期好几年了,意味着华莉丝将要被遣返回索马里。

正在华莉丝苦恼时,暗恋她很久的男人小白出现了,他向华莉丝求婚,只要跟他结婚就可以获得永久居住权,无奈之下,华莉丝答应了和他假结婚。由于要应付移民局的检查,小白和华莉丝必须要生活在一起,在一次半夜的突击检查时,小白当着移民局人的面亲了华莉丝,终于让大家相信了他们是真的结婚在一起。

很快华莉丝的签证就下来了,随后,华莉丝的模特生涯顺风顺水,一路扶摇直上,路边的招牌,电视里的广告,全部都是华莉丝。从逃出非洲索马里沙漠再到英国街头流浪到快餐店的服务员,几年时间,华莉丝便一跃成为 时尚 界的宠儿、白人世界里最耀眼的“黑珍珠”。

她搬离了简陋的小旅馆,住进了不用打扫卫生的豪华套房,可是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一直感到自卑。

之后,华莉丝放弃了自己如日中天的模特事业,投身到“反对割礼”的公益事业中,她要以一己之力去反抗这个摧残了女性无数个世纪的陋习,哪怕一个人力量有限,也要抗争到底。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亲自授予,华莉丝联合国“反对割礼”特使的称号;非洲联盟任命华莉丝为和平大使;她还当选福布斯 30 位全球女性典范之一。

华莉丝更是被邀请到联合国面对全世界发表演讲:“ 在我孩提的时候,我说我不想做女人,为什么要这样痛苦?这样不快乐?现在我长大成人了,我为自己感自豪,但为了大家,让我们致力改变命运,作为女人的 命运,而这些妇女正是非洲的支柱,倘若能够废除这种不合理的风俗,这个大陆不知会比现在富强多少倍”

华莉丝含泪将自己的愿景表达出来,全场人员沉默,他们不能感同身受,只是心疼这些被恶俗糟粕的女性。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女性在面临割礼这个恶俗,如果改变不了这些,那就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世界名模华莉丝迪里的同名自传《沙漠之花》,华莉丝拯救的不仅仅是女性同胞的身体,更是拯救了女性同胞的灵魂,她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身为女人,你可以活得更加有意义。

在非洲,发式是很有讲究的,它可以表明人的民族属性、社会地位及宗教信仰。可以说,非洲人发式的不同形式和风格,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并代表着他们的审美情趣。

非洲人的发式,不论是男子,还是女子,形式多种多样,但都有独特表现各自风格的方式。

男子发式

在马里的图阿雷格地区,你会偶尔见到一位头扎蓝巾,蓝巾上束着刻有漂亮花纹的铜箍,这就是当地的头人,你必须对他表示尊重和敬意。

肯尼亚的马萨伊成年男子,戴一种用狮子毛制成的帽子,表明自己是一位勇士,曾亲手杀死一头狮子,狮毛就是从那头狮子身上取下来的,但这种帽子只能戴七年,七年后,他必须再去猎杀一头新的狮子,以证明自己仍是一位勇士。

图尔卡纳的老年男子,特别爱护晚辈们精心给他梳理的头发,因此晚上睡觉时要戴上一顶木制头套,以防头发凌乱,因为晚辈们是不能天天替他梳理的。

尼日尔沃达比地区的豪萨族男子,对美的表现是古老而又奇特的,但也逐渐有着现代化的趋势,他们头上扎着传统的五彩缤纷的羽毛头巾,而又戴上一幅时髦的太阳镜,以示他是美男子。

几内亚的科尼亚克族男人的发式很复杂,在四周剃得净光的头顶上,梳着一个高高的公鸡冠式的发型,这是力与美的标志。按迷信说法,公鸡是宝贵品质的化身。

在非洲大陆的西部有句俗话:“发式打扮人”。成年人头发的造型并不逊色于青年人。马里人和班巴拉人尽量把发型弄得很高,象羊犄角一样。柏柏尔人的发式很象驼峰。在某些情况下,人必须模仿骆驼。对于柏柏尔和图阿雷格这些游牧民族来说,他们象需要空气一样,需要具备骆驼那种刻苦、耐劳、朴素的品质。南非祖鲁族的军人把头发集中在脑后梳条长辫子,象尖尖的蛇信子拖在背上,并且用油脂,泥土和其他粘合物制成的定型物,把发式粘固定型。乌干达讲求实际的迪迪族男子,把头发梳成蘑菇伞形,以便保护眼睛,防止耀眼的阳光直接照晒。

妇女发式(一)

非洲妇女在发式上有着独特表现他们情绪特征、美貌或者地位的方式。如果你遇到一位剃光头的妇女,几乎可以肯定,她是个孀妇。在尼日尔,小孩头上留有一绺、两绺或三绺头发,这表明孩子已失去了父亲、母亲或双亲。

几内亚的高尔贝族妇女,把头发挽成突出前额的发式,这是表示对某人的尊敬,如真主、医生等,因为是他们曾经从灾难中拯救过他们的父母。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如果头发蓬松散乱,这往往表示他们在服丧。

苏丹托波萨地区已婚妇女,把头发编织成许多小辫子并涂上油脂,脸颊上则刺满花纹,且在脖颈上套着十几个铁圈。有的理发师,心灵手巧,知道非洲女人总是不忘梳妆打扮的,因此他们根据民族特点,先把头发横向分开,然后再纵向分开,在前脑门上梳个三角形的发髻,然后用那灵巧的手指从头的一侧抓起一绺头发,在后脑勺上编成发辫,用树枝发卡固定在头上某处,把双鬓的额发理得蓬松有序或梳卷得形态潇洒而富有魅力。为了不使这种发型散落,就涂上发油,再撒上薄薄一层粘土,然后喷洒上香水使其发出馨香的气味。在农村,漂亮女子的头发上涂熏衣草、檀香树、石竹等植物芳香油脂,散发着浓郁的香味。

在刚果,彭德族的年轻姑娘梳圆形发式,这种发式是由向四周竖起的无数又小又短的辫子组成的。姑娘在出嫁前通常剪短发,根据这种发式,多半可以断定,你面前的女子是个少女。

妇女发式(二)

小辩子的数量是有差别的。有经验的理发师给多贡族人的头发捻成整整80根小辫子。根据传说,多贡族人是出身于8个神圣之家,直到现在仍分为8个氏族。这种发型叫做“哈丁开”(即“团结”之意),它提醒这种发型的人,要保持健全之思维和纯正之品格。

鲁巴妇女喜欢梳长辫。有些地方的妇女不是梳一条辩子,而是梳两三条辫子。在埃塞俄比亚,把金丝线编在辨子里。在喀麦降北部,有前游牧民族的边远地区,自古以来时兴直长披肩发。

科特迪瓦、贝宁和尼日利亚等国的一些民族,各种发式都有各自的名称,有的叫“绵羊内脏”,有的叫“袖珍枕头”等等。在同欧洲文明广泛联系的影响下,非洲的城市妇女把自己的卷毛发舒展开了,尽量让头发长长些。但是,总的来说,仍然保持着非洲自己历来的传统。

摩洛哥南部哈拉丁的女子出门,特别喜欢显示自己的财富。他们在自己的发式上挂着琳琅满目的珠宝,以显示自己丈夫的富有。

在阿特拉斯山脉地区,妇女的饰物更为珍贵,它是以珊瑚、银云母、珐琅等组合而成。这些饰物,若是生第一个儿子时丈夫所送,则贴在前额上;若是娘家的陪嫁,就挂在脖颈上。这个地区的女子还喜欢戴一种兜帽。圆形兜帽,说明她已经订婚;尖形兜帽,则说明她是一个寡妇或已经离婚,男子向她求婚不必再征得她父亲的批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今各国之间的往来愈发频繁,“跨国恋”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趋势,不少年轻人甚至直言自己就是想要生一个漂亮的混血宝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自然不能说这种观点是对是错,然而“跨国恋”真的那么好吗?面对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1968年,一位年仅18岁的中国女孩毅然嫁给了一位非洲暴君,摇身一变成为非洲皇后,这段跨国恋当年一经曝出就轰动全球,那么后来这个姑娘的命运如何?是否能上演一段完美的爱情?

她叫林碧春,中国台湾人,由于家境贫困,她很早便辍学外出打工,由于林碧春长得很漂亮,所以到哪里找工作都不算难,这一年,她在高雄某酒店当服务员,此时的她不知道,自己即将遇到改变她人生的人。

1968,时任中非帝国总统的让·贝德尔·博卡萨(Jean-Bédel Bokassa)应邀来到了中国台湾,入住了林碧春所在的酒店,这一年林碧春年仅18岁,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加上她长得漂亮、身材曼妙,博卡萨一眼就看到了她,对她一见钟情。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博卡萨有意无意地和林碧春聊起了天,这一年博卡萨47岁,也算得上是男人的黄金时期,林碧春其实并不知道他的来历,只觉得这位客人气质高贵,但是却平易近人,从来不摆架子,给她留下了非常不错的印象。

博卡萨看出林碧春对自己的印象不错,便直接对台湾当局说,自己想要娶她为妻,相关人员便联系了林碧春,征求她的意见,此时林碧春才知道对方竟然是一国之君,若是嫁给了他,自己岂不是成了“皇后”?说不心动,那肯定是假的,与家人商量过后,林碧春接受了博卡萨的求婚,二人一起坐飞机来到了中非,并且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此时的林碧春根本不知道,她眼前这个“善解人意、平易近人”的总统,其实是赫赫有名的“非洲三大暴君”之一。

让·贝德尔·博卡萨(Jean-Bédel Bokassa),1921年出生于中非一富有的酋长家庭,从小便过着优越的生活,然而6岁那年,博卡萨的父亲被杀,母亲被逼自杀,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性格变得十分扭曲。当年二战爆发,18岁的博卡萨参军入伍,凭借着过人的实力,狠辣的手段,博卡萨在军队里如鱼得水,后来甚至创办了中非共和国国家军队。

由于当年中非的总统戴维·达科是他的表兄弟,博卡萨的工作自然能顺顺利利开展,然而野心勃勃的博卡萨根本就不满足于现在的权力,3年后,博卡萨直接发动政变,把这个表兄弟给赶下了台,将其逮捕,然后自己上位,自任总统。

后来博卡萨觉得当总统还不够爽,直接称帝了,改“中非共和国”为“中非帝国”,这位得意洋洋的皇帝,举办了隆重的加冕典礼,为了制作他的皇冠、权杖等,动用了13000颗钻石(最大的一颗重达138.32克拉),找来200辆奔驰组成警察车队。据悉,这场加冕仪式耗资超过3000万美元,花掉了这个国家半年的财政收入。

尝到了当皇帝的甜头,博卡萨又有了新的“爱好”,他经常滥杀无辜,然后把他们扔给自己饲养的狮子、老虎吃,后来还对犯人实行割耳朵,砍手肢等酷刑,若是有人敢说他的不是,统统扔去喂狮子,后来有人说,博卡萨还偷偷吃过人肉。

故事再回到中国女孩林碧春身上,当年她并不知道博卡萨的真面目,便嫁给了他,当然了,刚结婚的两个人是浓亲蜜意,博卡萨特别喜欢这位年轻貌美的夫人,对她千依百顺,甚至为她建造宫殿,林碧春过上了幸福奢华的生活,给他生了2个女儿。

然而皇帝的爱来得快,去得也快,博卡萨很快就爱上了另一个金发碧眼的女孩,从此林碧春受到冷落,一年到头都见不到丈夫几面,而且按照规定,她根本不能随便出宫,每天呆在偌大的宫殿里,形同被囚禁。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碧春快要受不了了,她一定要回国,于是她以回国探望母亲为由,取得了博卡萨的同意,为了表示自己“会回来”,林碧春把2个女儿留在了这里,博卡萨派人送走了她,当然了,林碧春从此便再也没有回来了。

此时恰逢博卡萨被人推翻,被判处死刑,自然顾不上这个“逃跑”的妻子,从此以后,林碧春便消失在众人的视野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0500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3
下一篇2023-07-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