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里德国军校的常乃超,算是个人才,为何只在杂牌军当个师长呢?

《亮剑》里德国军校的常乃超,算是个人才,为何只在杂牌军当个师长呢?,第1张

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都知道,里面有个被俘国民党师长常乃超,后来成了我军军校教员,更正一下,好多人认为被李云龙打败的常乃超是杂牌部队师长,其实不是,常乃超的暂七师不是杂牌军。

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方面,借美国调停之机,重新整合手下部队,编遣编练,所谓杂牌,遣裁老弱,留下青壮补充进嫡系部队,以抗战中能征惯战的的嫡系部队为班底,编练替换美式装备的新军,目标是完成八百个旅的编制。在编练过程中,各部队尚没有正式确定番号,所以都是“暂”字头军师编制,已经编练完成的,就是“整”字头编制,比如“整编74师”,其实就是原来74军。常乃超的“暂7师”是还没整编好拿到正式编制的,但要说他是杂牌,呵呵。

看清常乃超履历,他是黄埔出身,再去留洋回来的人,不是那种自己留洋回来,没啥背景,自己一个人瞎混的,比如孙立人。我看到有一些讨论里说常乃超的原型是黄伯韬麾下王元直,但对这个角色,我认为他身上还有不少邱清泉、杜律明、黄伯韬的影子,邱清泉邱疯子就是黄埔二期毕业后,跑德国去学装甲兵的,别看他被叫邱疯子,打仗不要命,其实他文科也很好,善诗词,有军中秀才之称,又是国内少有的装甲兵专业出身,要不是被打死,多半也是给折腾去当军事教员。杜律明呢,常乃超被抓后,冒充小兵,几个衣袋跟小仓库似的朝外掏零食,这就是杜律明的梗,杜律明有相当严重的胃溃疡,一直要吃点小东西的。

一头扎运河边,又不自己搭浮桥,还指望有友军能帮着顶住一个方向,这是黄伯韬的梗。解放战争打到淮海战役,国民党那边那还有什么杂牌?淮海战役里非要说杂牌,那就是黄伯韬,不过黄伯韬这杂牌虽不是嫡系黄埔出身的军官,他自己也深知这一点,从奉系投蒋后,唯蒋是大,蒋一旦有命,他必争先,而且战时攻必在前,退必在后,靠英勇用命,取得蒋的信任,特赐黄埔七期出身,有事可以不用通传,直接面蒋。黄伯韬取得如此地位后,依然低调做人,从不和真黄埔出身那拨人争功抢资源。

所以人家真嫡系虽然对他不无轻视,但对他特赐黄埔出身的身份还是捏着鼻子认的。蒋介石这个人,黑点颇多,可是在那个战乱年代,群雄并起之时,能做到那个位置,抗日前成为国内唯一各方可以认可的领袖,再一本正经的黑他无能,那也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了,就算他军事上再没天赋,也是战略决策位置上带兵打了二十来年的人,那个部队能不能打,还是有数的,到他整编编遣军队时,要还留下来的杂牌。

第一部队首脑的忠诚他必是认可度,第二部队战斗力和战功必然也是公认的,中央军好多部队都遣散重组,能排到前面去整编换装美械的,原先再杂牌,如今也是嫡系了!那么常乃超这暂七师,按电视剧里的布置,最次也是特赐天子门生出身的黄伯韬部队,其实比楚云飞那部队都倚重。楚云飞的89师的布置,到颇像是派去助威打酱油的。

一,与信息有关的内容,例如部队的信息电子设备的研究与防护,对数学的要求很高,,军校的时

间控制力度很强,只是符合部队作息而已的,课程看所学专业的内容而定,二,体能一定要达标,但非指挥类只要合格就行了,没有过多的要求,总之与部队相同,如果阁下惧怕教官的严厉可以申请退档,教官肯定比较严格,但军校的稍微放松一点,三,手机电脑都有管制,但周末会发给大家玩一天,能藏就藏,藏不了就上交,电肯定偷不了,平信也可以在周末写,从邮局发出好像不要钱周日放假一天,出入率只有百分之20,而且要提前打报告申请,周末假期时间为4小时,住宿条件很好,和大学里几乎一样,但是洗澡的浴室是统一的浴室,不存在独立卫生间,娱乐活动就是擒拿格斗等等,对于最后一点是不可能存在的,应为每天都有事要做,但是菜鸟你记着,三年熬过去后面就舒服了,坚持就是胜利,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好菜鸟的

1、军校毕业留校。男性和女性可选择在毕业后留校,为下一届学院做导师。根据自己多年在军校的经验和学习,表现优秀,成绩出于上等,即可在军校留校做军校教官。做教官可以为自己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此后可在军校留任或者转任即可。

2、通过军队院校招聘。聘来后在校入伍,挂文职衔。军校招聘是在军校教员资源较紧张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通过军校招聘需要自身技能较好,身体素质过硬。有过部队经历,或各种身体机能的锻炼才可能通过招聘。

3、代教。和学校签合同,签完后即可担任教官。军校教员年纪较大是教授,年纪较小是副教授。当这些自身资质较强的前辈承担辅导工作。代教即可学习,任教。在代教期间,通过学校的评测机制,学生的评价,前辈的评价,系统的记录,会有相同的等级评定。若表现优异即可通过军校的内部测评,成功胜任这一职位。即可有机会留在军校成为常年留校的教官。

1 军队特招是针对技术类{专本科应届生选拔},艺术类{非初级人才},政治类人才都是国防大学轮训或军队指数政治类院校毕业生。2 政法类进军校首先要报考军校研究生,否则基本等于零,所谓特招是针对有执业资格的中高级人才,初级人才叫做直招。

我长这么大以来,最难忘的日子,就是今年暑假的4天少年军旅生活。那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走进少年军校和同学集体生活,回想起来,一切还历历在目,那段经历使我终身难忘。

早就听说军营生活很苦,但是,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真正明白苦”的滋味。当我们提着背包跨进军校大门时,我就知道我们的苦日子就要来临了。教官给我们10分钟的时间,去房间放东西。行李刚放下,教官就让我们换上迷彩服,下楼集合,听总教官讲话。第一天的命运就很糟糕。我们宿舍是最后一队下楼的,被教官训了一顿。更残酷的还在后面呢!我们顶着烈日,一站就是几小时,到了最后,我的脚发麻,头晕,身体僵硬。有的同学经不住烈日的考验晕倒了。好不容易熬到休息,教官又让我们去宿舍整理内务。教官对我们的内务要求非常严格,被子要整整齐齐地叠成豆腐块状,所有的个人物品都要摆放到位。

更苦的还在后头,每天天蒙蒙亮,就被教官那可怕的口哨声叫醒,10分钟穿衣服和整理内务。然后下楼排队列,先训练什么稍息、立正、解散与集合。吃完早饭,又要站在烈日下训练什么“齐步走”、“正步走”还有跨立等多种姿势。学得好辛苦啊,走了一遍又一遍,教官教了一遍又一遍。

不过,训练虽苦,但它却苦中有乐,趣味无穷。训练时,有的同学把向右转当成向左,教官一些幽默的话语也逗得我们开怀大笑。晚上睡觉时,甚至有的同学梦游跑到别人宿舍睡觉。在那些日子,我们抢着做值日,清扫房间,整理内务,把能为同学服务当作一种乐趣。夜晚,我们一个个提着脸盆,“叮叮当当”地跑到澡堂里去洗澡、洗衣。大伙你帮帮我,我帮帮你,真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军营就是一个大家庭。最让我们高兴的是晚上的休息时间,我们洗完澡,就排着队到广场上看**。教官还教大家唱军歌。同学们整齐而洪亮的声音,让我再次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因为要刮台风,所以预定两天的军训取消了,当听到教官宣布这个消息时,我们全体女生欢呼雀跃,拥抱在一起,就要见到日思夜想的爸爸、妈妈了,晚上我们举行了篝火晚会,我们手拉手跳起了兔子舞,在这个时刻,我把这几天的苦忘得干干净净。

四天的军校生活转眼间结束了,在这短短的几天里,生活多姿多彩,紧张而有序。在这里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坚强。它使我更加了解军人的艰苦和不易。我感谢能有这次军训,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黄埔军校的毕业人数,据《中央军校十周年纪念册》,第一期585人,第二期450人,第三期1,224人,另潮州分校345人,第四期2,314人,第五期1,481人,第六期718人,第七期612人 ,共7,729人。但据《黄埔同学总名册》,一至五期毕业生共7,399人,如加上第六期718人,第七期612人,总数可达8,729人。亦有统计为8,783人者。但据丰悌的回忆,第一期490多名,第二期400多名,第三期1,200多名,第四期2,600多名。第四期设有补习班、学生军、特种训练班等,总人数有一万多名。第五期3,000多名,第六期3,000多名,第七期900多名。一至七期总共毕业一万多名,加上军官班、补习班等,总数在二万人左右 。丰悌的估计,除包括军官班、补习班、学生军、特种训练班以外,亦可能将分校的毕业生计算在内。而分校毕业生,有些有统计,有些无统计;有统计者,数字亦多出入。如潮州分校(民国十四年十二月至十五年十二月)毕业生人数,前引谓345人,有资料谓为728人。另外,武汉分校(民国十六年二月至二十一年三月)毕业第七期1,760人,长沙分校(民国十六年二月至十七年五月)毕业第七期人数不详,估计在1,400名左右;南宁分校(民国十五年五月建立,断续存在至民国三十四年十月)在北伐期间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干部的重要来源,到民国十六年九月毕业约670人。兹不赘述。

一至五期7,399名毕业生中,湖南2,189人,占30%,广东1,036人,占14%;四川636人,占86%;浙江584人,占79%;湖北504人,占68%;江西476人,占64%;江苏265人,占36%;陜西246人,占33%;广西218人,占29%;安徽207人,占30%;河南205人,占28%;贵州163人,占22%;福建144人,占19%;山西138人,占19%;山东118人,占16%;云南108人,占15%;直隶68人,占09%;绥远(25)、辽宁(11)、甘肃(6)、蒙古(6)、吉林(3)、察哈尔(2)、热河(2)、黑龙江(1),共56人,占08%;朝鲜(34)、台湾(2)、新加坡(1)、越南(1),共38人,占05% 。第六、七期学生,未见有籍贯统计数字。

就学生的来源而论,第一期报名一千二百多人,多由出席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介绍而来,省籍以湖南、广东、陜西、江西、浙江等省为多,由于对各省都有配额,籍贯分布于二十一省区。报名学生中,三分之一为中学或专科毕业的程度。经两次考试斟选,另有军政部讲武堂学生并入。第二期学生是由各地考取而来,分批入校,籍贯分布于十七省区,以广东、湖南、浙江、江西、四川等省为多。第三期以后先招入伍生,入伍生结业后,始升为本科生。报考入伍生的资格是:1中学毕业,2十八岁以上、二十四岁以下。第三期学生多在上海、广州等地招考,籍贯分布于十八省区(另有朝鲜4人),以广东、湖南、浙江、江苏、江西等省为多。第四期学生由各地招考而来,共招考七次,分批入校,籍贯分布于二十四省区(另有台湾1人,新加坡24人),以湖南、广东、四川、湖北、河南、陜西、浙江、江西、山西等省为多。第五期学生亦由各地分批招考而来,籍贯分布于二十二省区(另有台湾1人,朝鲜6人,新加坡1人,越南1人),以湖南、广东、四川、湖北、浙江、江西等省为多,第一至五期共分布于二十五省区(另有台湾2人,朝鲜34人,新加坡1人,越南1人),以湖南、广东、四川、浙江、湖北、江西等省为多。

蒋中正在准备北伐的过程中,除了依恃以黄埔军校教职员和其毕业生为基础所编的革命军以外,并运用在校的学生。北伐战争于民国十五年七月开始,当时黄埔军校一、二、三期学生已毕业,分发到各军中。北伐开始时,黄埔学生在校者有第四期,他们于民国十五年三月八日入学,到是年十月四日毕业2,314人,当时北伐军已进抵武汉,并自武汉向长江下游进兵,目标指向九江、南昌。第五期于民国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入学,到十六年八月十五日毕业1,481人,当时北伐阵营正因国民党清共陷于分裂,南京方面的革命军大体自南京北上,进出于苏北、鲁南;武汉方面的势力未继续北进,一度东征抵九江。第六期于民国十六年十月三日入学,到十八年一月二十四日毕业718人,当时北伐战争已结束;第七期于民国十八年一月十四日入学,到十九年九月二十六日毕业612人。第七期学生未及参加北伐战争。

事实上,替代并承袭黄埔军事教育工作的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到民国十七年三月六日才开学,作为军校第六期。原在黄埔受教育的第六期学生,此时亦转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受教育。第七期学生在黄埔军校受教育时,当时广东与中央政府关系不睦,故在民国十九年九月七日第七期毕业后,黄埔军校即奉令停办。

黄埔校军及学生,据有姓名可考者,参加两次东征阵亡的官兵共237人,在沙基惨案中罹难者27人。在北伐战争中,一至五期毕业生或学生战死者,第一期25人,第二期8人,第三期38人,第四期17人,第五期10人,潮州分校12人,军补班1人,军官班2人 ,共113人。实际恐不只此数。据王肇宏研究,黄埔一、二、三期,毕业人数共2,327人,第一次东征之役,阵亡156人、伤182人;平定滇桂军之役,阵亡91人、伤103人;第二次东征之役,阵亡284人、伤123人。以上共阵亡531人、伤408人。合计伤亡939人,占毕业总人数将近40%。据史全生研究,在北伐战争中黄埔学生牺牲者303人。据黎显衡等研究,在北伐战争中阵亡的黄埔学生353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0876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3
下一篇2023-07-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