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游客在迪士尼乐园向玲娜贝儿求婚,你如何看待此男子的行为?

男游客在迪士尼乐园向玲娜贝儿求婚,你如何看待此男子的行为?,第1张

玲娜贝儿是上海迪士尼的全新卡通人物,她长得很漂亮,是一只粉红的毛绒狐狸,有个大大的尾巴,一只耳朵上经常会扎着一个可爱的蝴蝶结,一双大大的蓝眼睛如星空般美丽,玲娜贝儿亮相迪士尼后,受到网友的一致喜欢,甚至还有很多游客为了看玲娜贝儿,特意前往迪士尼的工作后台,和这个可爱的卡通形象打招呼。而有位男游客真是让人意外,他居然向玲娜贝儿求婚了!在网友拍摄的视频中可以看到,男游客向玲娜贝儿下跪求婚,手里拿的是一个巨大号的塑料钻石戒指。

男游客当众求婚玲娜贝儿,这到底是闹哪样

在迪士尼的动画人物里,玲娜贝儿是达菲在森林里迷路时遇到的朋友,她是一只超级萌的毛绒小女狐,有着一对大大的蓝眼睛,小编可以理解大家对这个新朋友的喜爱,但是也不能喜欢的太过分了呀,就像那位向玲娜贝儿求婚的大哥一样,搞得现场气氛十分尴尬,毕竟玲娜贝儿也只是一个卡通人物而已。更重要的是,求婚大哥和玲娜贝儿的扮演者也并不认识,这样突然向一个卡通人物求婚,是不是太草率了。

男游客求婚玲娜贝儿,被网友吐槽戏真多

这位求婚的大哥在事后称,自己只是想让玲娜贝儿体验一下被人求婚的感觉,小编想说一句,大哥,你是在迪士尼编造的童话里面迷路了吗?赶紧醒醒,这不是演动画片。其实,这位扮演玲娜贝儿的女孩,从未在公众面前曝光过自己的面目,也没有游客知道玩偶下的女孩到底长什么样,这位大哥出于对玲娜贝儿的喜欢,就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孩下跪求婚,还拿了一个那么夸张的钻石戒指,真的有些太哗众取宠了。

男游客求婚玲娜贝儿,无非就是想借此炒作自己嘛,小编觉得他这样做未免有点过分了,在视频中,很明显玲娜贝儿已经很尴尬了,她站在那里连连说对不起,旁边的工作人员想拉着求婚大哥走,他还是赖在那里,真是有点太尴尬了,这样明显的炒作,不仅不会火,还会遭到网友的嘲笑,何必呢。

非洲,发式是很有讲究的,它可以表明人的民族属性、社会地位及宗教信仰。可以说,非洲人发式的不同形式和风格,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并代表着他们的审美情趣。

非洲人的发式,不论是男子,还是女子,形式多种多样,但都有独特表现各自风格的方式。

男子发式

在马里的图阿雷格地区,你会偶尔见到一位头扎蓝巾,蓝巾上束着刻有漂亮花纹的铜箍,这就是当地的头人,你必须对他表示尊重和敬意。

肯尼亚的马萨伊成年男子,戴一种用狮子毛制成的帽子,表明自己是一位勇士,曾亲手杀死一头狮子,狮毛就是从那头狮子身上取下来的,但这种帽子只能戴七年,七年后,他必须再去猎杀一头新的狮子,以证明自己仍是一位勇士。

图尔卡纳的老年男子,特别爱护晚辈们精心给他梳理的头发,因此晚上睡觉时要戴上一顶木制头套,以防头发凌乱,因为晚辈们是不能天天替他梳理的。

尼日尔沃达比地区的豪萨族男子,对美的表现是古老而又奇特的,但也逐渐有着现代化的趋势,他们头上扎着传统的五彩缤纷的羽毛头巾,而又戴上一幅时髦的太阳镜,以示他是美男子。

几内亚的科尼亚克族男人的发式很复杂,在四周剃得净光的头顶上,梳着一个高高的公鸡冠式的发型,这是力与美的标志。按迷信说法,公鸡是宝贵品质的化身。

在非洲大陆的西部有句俗话:“发式打扮人”。成年人头发的造型并不逊色于青年人。马里人和班巴拉人尽量把发型弄得很高,象羊犄角一样。柏柏尔人的发式很象驼峰。在某些情况下,人必须模仿骆驼。对于柏柏尔和图阿雷格这些游牧民族来说,他们象需要空气一样,需要具备骆驼那种刻苦、耐劳、朴素的品质。南非祖鲁族的军人把头发集中在脑后梳条长辫子,象尖尖的蛇信子拖在背上,并且用油脂,泥土和其他粘合物制成的定型物,把发式粘固定型。乌干达讲求实际的迪迪族男子,把头发梳成蘑菇伞形,以便保护眼睛,防止耀眼的阳光直接照晒。

妇女发式(一)

非洲妇女在发式上有着独特表现他们情绪特征、美貌或者地位的方式。如果你遇到一位剃光头的妇女,几乎可以肯定,她是个孀妇。在尼日尔,小孩头上留有一绺、两绺或三绺头发,这表明孩子已失去了父亲、母亲或双亲。

几内亚的高尔贝族妇女,把头发挽成突出前额的发式,这是表示对某人的尊敬,如真主、医生等,因为是他们曾经从灾难中拯救过他们的父母。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如果头发蓬松散乱,这往往表示他们在服丧。

苏丹托波萨地区已婚妇女,把头发编织成许多小辫子并涂上油脂,脸颊上则刺满花纹,且在脖颈上套着十几个铁圈。有的理发师,心灵手巧,知道非洲女人总是不忘梳妆打扮的,因此他们根据民族特点,先把头发横向分开,然后再纵向分开,在前脑门上梳个三角形的发髻,然后用那灵巧的手指从头的一侧抓起一绺头发,在后脑勺上编成发辫,用树枝发卡固定在头上某处,把双鬓的额发理得蓬松有序或梳卷得形态潇洒而富有魅力。为了不使这种发型散落,就涂上发油,再撒上薄薄一层粘土,然后喷洒上香水使其发出馨香的气味。在农村,漂亮女子的头发上涂熏衣草、檀香树、石竹等植物芳香油脂,散发着浓郁的香味。

在刚果,彭德族的年轻姑娘梳圆形发式,这种发式是由向四周竖起的无数又小又短的辫子组成的。姑娘在出嫁前通常剪短发,根据这种发式,多半可以断定,你面前的女子是个少女。

妇女发式(二)

小辩子的数量是有差别的。有经验的理发师给多贡族人的头发捻成整整80根小辫子。根据传说,多贡族人是出身于8个神圣之家,直到现在仍分为8个氏族。这种发型叫做“哈丁开”(即“团结”之意),它提醒这种发型的人,要保持健全之思维和纯正之品格。

鲁巴妇女喜欢梳长辫。有些地方的妇女不是梳一条辩子,而是梳两三条辫子。在埃塞俄比亚,把金丝线编在辨子里。在喀麦降北部,有前游牧民族的边远地区,自古以来时兴直长披肩发。

科特迪瓦、贝宁和尼日利亚等国的一些民族,各种发式都有各自的名称,有的叫“绵羊内脏”,有的叫“袖珍枕头”等等。在同欧洲文明广泛联系的影响下,非洲的城市妇女把自己的卷毛发舒展开了,尽量让头发长长些。但是,总的来说,仍然保持着非洲自己历来的传统。

摩洛哥南部哈拉丁的女子出门,特别喜欢显示自己的财富。他们在自己的发式上挂着琳琅满目的珠宝,以显示自己丈夫的富有。

在阿特拉斯山脉地区,妇女的饰物更为珍贵,它是以珊瑚、银云母、珐琅等组合而成。这些饰物,若是生第一个儿子时丈夫所送,则贴在前额上;若是娘家的陪嫁,就挂在脖颈上。这个地区的女子还喜欢戴一种兜帽。圆形兜帽,说明她已经订婚;尖形兜帽,则说明她是一个寡妇或已经离婚,男子向她求婚不必再征得她父亲的批准。

在非洲近代史上,有这么一个暴君,不仅统治了14年,还当上了皇帝,娶了十几个老婆。甚至还有一个中国人艾菲,非洲三大暴君之一,来自中非共和国的让-巴德·博卡萨。

中非共和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11891年成为法国殖民地。1960年财政独立,独立后不久迎来臭名昭著的暴君博卡萨。他是中非部落首领博卡萨的儿子。在他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在一次部落争斗中死去,母亲自杀。博卡萨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好在爷爷心疼他,把他养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博卡萨逐渐显露出自己独特的想法。高中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他不想进入高等教育机构,但他想踏入神学院的大门,成为一名牧师。然而,博卡萨的祖父是一个聪明人,他坚持让她成为一名士兵。当时博卡萨的中非已经沦为法国殖民地。二战爆发后,法国被德国占领,我们不得不在各个殖民地招募新兵作战。博卡萨的爷爷看中了这个机会,力劝18岁的博卡萨加入法军,算是一种改变。

人生中的一个大好机会。果然,进入军队后,博卡萨大放异彩,屡立战功,甚至获得了法国总统戴高乐的青睐。二战后,他留在法国定居。几经波折,1960年,中非终于宣布独立,建立共和国。但当时中非政府基本被法国人控制。当时,年轻的中非共和国还没有一支像样的军队。法国为了保护法国的势力范围,想到了在法军待了23年的博卡萨,把他送回国组建了中非军,为他架起了登上权力巅峰的阶梯。博卡萨回到中非后,立下赫赫战功,建立了国家军队,并被选为总参谋长和总司令。第一次执政的博卡萨尝到了权力的滋味,野心迅速膨胀,开始觊觎国家的最高权力。时任中非总统的戴维·达科是他的堂兄弟。1965年,莫达克总统怀疑博卡萨有意叛逃,在一次晚宴上,他指示宪兵司令伊扎莫杀死博卡。

但是暗杀已经泄露出去,消息传到了博卡萨的耳朵里。因此,博卡萨决定发动政变推翻达科他政府。1966年新年刚过,博卡萨发动政变,指挥军队,控制所有国家权力机关。后来,他宣布拆除前总统的工厂。中非共和国新总统博卡萨上任后,知道自己要赢得民心。他到处发表演讲,承诺让人们过上好日子。但事实是,博卡萨的承诺并没有兑现。博卡萨上台不久,就对人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比过去严重得多。国民经济方面,博卡萨管理混乱,工农业生产普遍下降,出口减少,贸易逆差和内外债务增加,经济形势恶化。但是,国家经济的恶化,人民生活的悲惨,丝毫没有影响独裁者的个人享受。随着权力的不断膨胀,总统的人性逐渐扭曲。

对政治犯的各种酷刑和虐待,甚至是他们的随从,稍有不慎就会毁于一旦。1972年,博卡萨下令对所有被抓到的小偷施以酷刑。第一个犯人割了一只耳朵,第二个割了另一只耳朵,第三次偷的时候砍了右手,第四次被当众处死。不仅如此,博卡萨还建立了一个动物园,养了一些野生动物,和人一起喂狮子和鳄鱼,非常残忍。私生活方面,博卡萨的后宫美女数不胜数,各种肤色,各种职业。只要扮演一个美女,博卡萨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会把她变成自己心爱的妻子。他和中国妻子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台湾省。1968年,博卡萨来到中国台湾省,被安排住在高雄的一家旅馆里。晚上,在欣赏酒店附近的风景时,博卡萨遇到了一位名叫林碧春的年轻女子,她出生在台湾省的一个贫困家庭。

为了挣钱养家,我小学辍学了。因为林碧春的英语水平不错,18岁就找到了工作,在高雄一家酒店负责接待外宾。谁想到是这份工作改变了他的人生?林碧纯可能挺好看,或者夜灯的效果可能很可爱。猥琐的博卡萨第一眼就打动了她的心。博卡萨看上林碧春后,让中文翻译把他叫进来。经过一番交谈,他更喜欢他了,并邀请林碧春将来去他的国家玩。林碧春以为这位外国贵宾在开玩笑,但几天后,博卡萨通过台湾省省厅向她求婚,希望他能来中非做妻子。台湾省省直机关非常愿意成全这桩婚事,因为如果林地村真的去了中非,那就像当年昭君的中非之行。台湾省省政当局立即下令有关部门促成这桩婚姻,淋病。

穷,有这样的元首向她求婚,也是改善生活的好机会。经过慎重考虑,她最终同意嫁给47岁的中非共和国总统。很快,中非借走了林碧春的头等舱机票。在他抵达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后,博卡萨迫不及待地与这位美丽的中国女子举行了婚礼。在他们结婚的最初几年,他们关系非常好,生活舒适。林碧春还生了两个可爱的女儿。林碧春不仅娶了自己,还带着家人。博卡萨很照顾他的家人,给他们提供了房子,让他们在他的班上开了一家中餐馆。水电房租全免,生意一度非常火爆。台湾省大使在中非的地位也迅速上升,待遇高于其他国家使节。他成了中非大叔。但这一切在博卡萨访问罗马尼亚后改变了。当时罗马尼亚总统试图讨好他。

SA知道他好色,所以她派了一个年轻的罗马尼亚女孩。结果这个金发女孩赢得了普卡萨的好感。林碧春的挑战来了,短短五年的贵族生活是孤独的。他只能让两个女儿担心。博卡萨的忽视让林碧春非常生气。他开始和博卡萨吵架,博卡萨对此非常不满。在中非,女性不受尊重。他这些年娶了几十个老婆,没人敢说三道四。几次争吵后,脾气暴躁的博卡萨开始殴打林碧春。家暴让林碧春措手不及,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博卡萨看上了自己的小妹妹林碧云。他还提出了一个更过分的想法。他想让林碧云结婚,和林碧春一起服侍自己。这个变态的想法让林碧春不寒而栗。1976年,出于对自己和亲人安全的考虑,失宠的林碧春无奈联系了所谓的台湾省驻中非大使馆。

在大使馆的帮助下,博卡萨同意林碧春治疗皮肤病,以探望母亲为由离开中非返回台湾省,两个女儿暂时由保姆照顾。林碧春回到台湾省省后,起初还在当局的版图内,但中非与台湾省省断交后不久,他的处境急转直下,逐渐不得人心,苦不堪言。后来,林碧春再也没有结过婚。她一直单身,看破红尘,天天在家念经念佛。

几年后,博卡萨想去台湾省看望林碧春,却被拒绝了。这就结束了一个现代昭君的流放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唯一见证人是他们的两个女儿。据说大女儿皮肤黑,看起来百分百黑,二女儿皮肤黄,看起来百分百中国。下一期,林女士回来后不久,博卡萨宣布将中非共和国改造为中非帝国,自称博卡萨一世皇帝,与林碧纯的平凡生活不同,博卡萨依然我行我素,在中非实行独裁统治。光是加冕典礼就几乎耗尽了国库。那么,这样的暴君会怎么样呢?

1,无限制娶妻制;

2,要娶媳妇先建厕所;

3,另类美食:昆虫美食节;

4,非洲买婚制:1个老婆60美元;

5,神奇的非洲:“咬人”治病术;不穿上衣的非洲时尚;

6,非洲女孩的“百辫”发型;

7,非洲人喜欢穿蓝色婚纱:非洲人穿婚纱吗?

要说以前,还真没什么非洲女孩结婚穿婚纱。那时候的婚礼照片上,新娘自然是传统的非洲打扮,不少人选择蜡染布、绣花布等高档布料制作的漂亮衣裙。即使非洲沿海城市里的天主教、基督教徒,已经习惯在教堂结婚,却同样很少穿婚纱拍照。究其原因,一是一般人不舍得在这方面花钱;另一个是传统的婚纱比较适合…爱美的富拉尼人:身上刺青展示美;拔门牙切耳朵:马赛人的“独特”的爱美方式;西非:女孩求婚男孩不能拒绝;西非沙漠美男大赛,胜者可以一夜风流;一般地说,北非国家遵循阿拉伯的礼仪、规则及行为准则,采用阿拉伯的手势语言及礼貌习惯;中非国家沿袭黑非洲的多种文化的特点,而南非在很大程度上受荷兰及英国影响。

埃及:在埃及,每周的工作日是从星期六到星期四,星期五是穆斯林的休息日。所有的人,要进入清真寺,都必须脱鞋子。如果被邀请到埃及人家吃饭,习惯上带花或巧克力作为礼品,在送礼或受礼时,一定要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能只用左手。款待埃及人,要用不含酒精的饮料。埃及的社会活动开始的时间一般比其他地方晚。晚宴一般要10:30或更晚些才开始。

利比亚:在利比亚安排会晤要尽量提前,并准时到达。但利比亚人对时间的运用很灵活,他们并不很遵守时间表上的安排。邀请吃饭或参加招待会是一般的款待形式。制定有严厉的禁酒法律条文。如被邀请到利比亚人家吃饭,只有男人能参加,而且要为男主人带礼物,不能为他的妻子带礼物。谈话时避免谈政治、宗教及其他有争议的问题。

南非:在南非,存在严格的有关种族与肤色的习俗和社会成规,在这方面,你最好效仿你的东道主行事。在南非很难避免谈到当地政治,尤其是种族隔离政策。你可以发现,当地人对这个问题看法不一。多数南非人会说两种语言,即英语和南非公用语(来源于17世纪的荷兰语)。泰国人习惯"合十礼"(即合掌躬首互向对方致礼),合十时常互致问候"沙瓦迪卡"(泰语"您好"的意思)。别人向你合十问候时,你也要合十回敬,否则失礼。合十后,便不必再握手问候或告别,但僧侣对俗家则不必回礼。见面或告别时的握手礼,尚未普及流行于泰国社会。

坦桑尼亚人非常好客,十分注意尊重老人,并注重礼节。晚辈见到老者要用敬语问候,晚辈在长者面前不能坐姿不端正,不能在长者离席前先行离席,同长者席地而坐时,不能伸腿或后仰,更不能把脚伸向别人。晚辈接受长者送的东西时,要双手接,如果东西很小,可用右手接,绝对不可用左手去接;递东西给他人时,也要用右手;不得用左手接、递时,要向对方致歉。在坦桑尼亚,日常生活中左右手分工明确,右手用来握手、拿东西、吃饭,左手用来洗下身。 在待客方面,坦桑尼亚人不愿意生人随便进入自己家门,更不喜欢生人进入卧室。有前后门的家,客人须从前门进入,只有十分亲密的朋友才可走后门。

肯尼亚阿巴尔德拉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有家三星级旅馆———“树顶”旅馆。这家旅馆建在“树”上,客人能观赏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因此,住店客人不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曾在此住过。

树上公主树下女王

1952年2月,伊丽莎白公主来到当时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肯尼亚旅游。一天,公主为观赏野生动物下榻树顶旅馆。当晚,公主接到父王驾崩的消息和由她继位的诏书。次日,伊丽莎白中断旅行,立即返英。次年6月2日,伊丽莎白正式加冕为女王。树顶旅馆的经营者们借机为自己树碑立传,大肆宣传“树上公主树下女王”的故事,还刻成碑文立在顶层平台上,供游人拍照留念。

树顶旅馆设计别致

早期的树顶旅馆完全搭建在几棵大树杈上,是全木结构,当时较为简陋,属于规模较小的“吊脚楼”,主要是向派驻肯尼亚的英国军政官员以及西方探险考察人员提供观赏野生动物服务。后来名气大了,游客络绎不绝,在原址旁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目前的建筑仍为全木结构并基本保持着原来的古朴风格和野趣,只是大树杈变成了数十根大木柱。建筑底层高高吊空,上面有三层,各层设有客房,两头有观景走廊,顶层有宽阔的观景平台。

人们在旅馆除了观赏四周美景外,还可以用旅馆提供的食品逗引飞来飞去的各种鸟和上蹿下跳的白尾猴、狒狒。旅馆后面有几个天然大水塘,水塘里有鳄鱼、水龟,中间有一片被芦苇覆盖的陆地,上面有成堆的鸟蛋。

“树顶”赏景别有情趣

我在肯尼亚工作时曾多次光顾树顶旅馆。旅馆有数十个房间,每次可接待100多位游客。

阿巴尔德拉野生动物园海拔约1200米,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在其他野生动物园,人们通常可以开着车到处漫游观赏动物。而阿巴尔德拉是荒野,野兽出没,危机四伏。所以,一旦上了树顶旅馆,就不能随便下来,只能呆在上面观赏动物。游客一般由旅馆专车接到距离旅馆约200米处,游客在几位持枪工作人员的护卫下,经过专门通道走进旅馆。

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及防火的需要,旅馆从不生烟火,所有食品均在接待站做好后运来,然后用微波炉加热。

在树顶旅馆观景除了看动物,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夜晚,旅馆打开专用的探照灯照亮楼下左边的一块空地,开始表演“给大象喂食盐”。工作人员把盐洒在地上,在那里等待的几十头大象争先恐后地用长鼻子将盐从地上卷起,送入嘴里,如此不停地重复着,地上的盐都吃光了,大象还依依不舍地用鼻子拱着地面,不愿离去。我问服务员大象为什么爱吃盐,他们只知道这是旅馆保持很多年的传统表演项目,为什么给大象喂盐和大象钟爱食盐的原因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风情奇特的马赛人

非洲是世界上部族最多的大陆,大大小小共有2000多个,使用近千种语言,也是全球语言、民族最具多样性的大陆。各个民族保持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地方传统、情趣嗜好、道德礼仪等生活方式,反映出非洲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烂若星河的民风习俗。其中,居住于非洲东部高原上的马赛族人,更是以其不同的人种特征,剽悍的种族个性,鲜艳多彩的装束和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而声名远扬。

马赛人的长相较为特别:皮肤呈棕黑,脸庞稍窄,鼻头略显宽大,身材瘦而颀长。他们的风俗和装饰更为特殊,男人们蓄长发或将长发编成条条小辫并插上漂亮的发饰,女人们则一个个剃成光头,以之为美。马赛女孩从幼时就扎耳朵眼,并用牛油软化耳骨,塞入耳坠,随着年龄的增长,耳饰物也加大重量,镶金、镀银、石子、珠子、铁环等各种各样的耳环挂了上去,耳廓越拉越长,耳孔越拉越大,直到两耳垂肩,双耳洞穿,甚至大到可伸过一个拳头。她们的头上常戴有一圈白色的珠饰,但更明显的是颈部挂上一个圆形的五颜六色的项圈。另外,手臂和脚上套着色彩缤纷的珠链或闪闪发光的铁环铜环,这些饰品随着结婚年头的增加而不断加码,最重时竟达十四、五公斤。男人们也会在颈部、手和脚腕挂上彩色的珠环,但寥寥几串,不会像女人们那样浑身披挂。

马赛男人除了身材瘦而高的外表特征外,再就是他们长年累月都披着一块红色方格、长方形的布匹,从肩上垂下,一披一绕,这就是他们的服装,也有人身披两块红布,一块斜搭在肩上,一块围于腰间。穿红是为了吓走野兽,因为从远远的地方看这些红布,犹如荒原上飘动的烈火,具有很强的威慑力。与其他民族另有不同的是,他们红布披衣的里面,不仅没有裤子,也没有裤头。

马赛族是一个落后的游牧民族,马赛男人养成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也锻炼出一身搏杀猛兽的好本领。他们外出时,总是带着三件东西防身:

1、掂在手里的长矛(或梭标)。马赛人对长矛感情深厚,总是矛不离身,随时防备来犯之敌和凶猛的动物。在少年时,父辈们就开始传授他们舞矛、掷矛、击矛等竞技绝活。所以,马赛人能够在20米开外的地方用长矛准确地击中运动着的物体。

2、腰佩弯刀,随时抽出可以自卫。

3、拄在手中的棍。棍子因长期抚摸变得光滑发亮,走路时拄在手里,休息时顶着屁股用作依靠。在东非一些国家的工艺品市场上,就可以发现一些以马赛人独特的站立姿态为造型而制作的工艺木雕。

马赛人的家产是牛,谁拥有的牛数量越多,地位就越高,越易得到其他人的尊敬。男人在娶妻时,牛是财富的象征,也是定婚时的聘礼,牛越多,娶来的妻子就越多,因为马赛人实行一夫多妻制。马赛人的主要食品和饮料皆取于牛,他们认为牛身上的任何东西都是干净的。每天早上用餐前,男主人用绳子在牛的脖根处捆扎一下,然后取出利箭,射入牛的脖子,鲜红的牛血像半开的自来水一样汩汩淌入下面的小桶。一头牛间隔两星期抽一次血,每次可供5-6个人饮用,血抽够后,主人将绳子解开,牛血立即止住,伤口也是让其自然愈合。吃上几片烤牛肉,喝上一杯带有牛的体温的新鲜血液,马赛人又开始新一天的生活。也有一些男人更省事,拿着小刀,对着牛的脖子“唰”地就是一刀,然后插上管子就喝,干脆来个茹毛饮血。马赛人的家中没有菜篮子,但他们的身体并不缺少维生素,这可能归功于常年饮用牛血的功劳。

马赛人不但长相、衣着、饮食有些独特,他们的传统舞蹈也与众不同。跳舞时,男、女青年分列两边,女子们站成一排摆手耸肩,齐声歌唱,权当舞者的“啦啦队”,男青年中有一个人走出场,用尽气力,噌噌地往上蹿,蹦了几下后归队,然后走出下一位继续“旱地拔葱”。“跳高”完毕,男青年走向女子们,与她们行碰面礼,这也是男女青年脉脉传情的一种方式。马赛人跳舞是实实在在地“跳”舞,这种“跳高”的方式是马赛部落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式。

俾格米人——世界最矮的人种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曾有关于“小人国”的故事,在国外的民俗文学中也有过不少“小人国”的记载。世界上果真有“小人”吗?当我走入非洲才知道,在中部非洲赤道线两侧的热带雨林里,的确生活着一个身材非常矮小的民族——俾格米人,他们是世界上最矮小的人种。

吴先生是上海人,曾在中部非洲的几个国家里做原木收购生意,对地方上黑人民族的生活状况和民风习俗有所了解,并和森林里的俾格米人有过接触。他曾向我讲述第一次探寻“矮人国”的情景。

五年前的一个旱季,因工作需要,吴先生深入到喀麦隆、中非、刚果三国交界地带的一个林区。这个林区位于森林深处,远离人烟,林区的主人虽取得砍伐权,但交通一直是个问题。在偶尔的一次聊天中,一名黑人雇工告诉吴先生离此不远的地方,生活着一群非常矮小的人,他们居无定所,不知从其他什么地方刚迁来不久。第二天一早,按捺不住猎奇的心理,吴先生叫上另一位华人,带上两名黑人雇工,向俾格米人可能活动的区域开进。

寻找的过程非常辛苦。临近中午,他们隐约听到前方有人喊叫的喧闹声,很像是猎人在恫吓野兽。四人来了精神朝着声音的方向寻去,但空无一人。其中一黑人雇工说:现在已进入“非常时期”,俾格米就在附近,暗中监视我们,如果我们接近他们的生活区,会有人自现原形,否则对方不会主动接触我们。所以,大伙要装着毫无戒意,有说有笑,尽量朝附近有空地、有香蕉树的地方去寻。果然,在通往前面平坦之处的草径上,默默地站着十多个手持长矛和弓箭的俾格米男人,平均身高在12米左右,最高不会超过148米。吴先生颇感兴奋,掂着背包,刚上前两步,就引起对方一阵骚动,其中一矮人嗷嗷地怪叫两声,其他人立即扬起长矛、举弓搭箭,瞄准四人。吴先生连忙退后几步,从包中取出盐巴、瓷缸等礼物递给身边的一位黑人雇工,让他上前。黑人雇工不懂矮人们的语言,就抱着东西,作出吃、喝肢体语言与他们交流。一矮人接过礼品,用小手指蘸点盐尝了一下,然后让他们后退等候,他自己拿着东西返身跑回送信去了。趁此间歇,吴先生和善地打量这群俾格米人。他们身体矮小,但四肢健状,身材匀称,脚板宽厚,臀部平坦,腰系树叶或树皮做成的围裙,有几个人的脸上还用刀刻出条条疤痕,显得威武和精神,这大概就是最古老最简朴的纹面。与其他黑人不同的是,这群人的皮肤呈深棕色或古铜色,鼻尖前翘,额头突出,嘴唇很薄,头发也不是特别卷曲,的确是一个很独特的民族。约20分钟工夫,送信的黑人带着一位长者匆匆赶来,矮人们一见来人,忽地站到两旁,闪开道路,垂下手臂,面带崇敬之情,可能这就是他们的酋长了。

还有很多,包括埃塞俄比亚人也很有特点以及吉布提人和索马里人,你自己到知道里去搜搜吧。

2011年,画家杨彦在北京温都水城康熙行宫,举行了一场浩大的婚礼,辞别了53年的独身生活。当时参与宴会的人数多达5万余人。

虽然那场盛大的婚礼把他送上了热搜,但也让他饱受谈论,这是怎样回事呢?1958年,杨彦出生于青海西宁的一户书香人家,从小潜移默化,他对绘画产生了浓重的兴味。他的舅舅马福伟见他在绘画上有天赋,于是在他6岁的时分,就教他绘画,并让他临摹《芥子园画谱》

1978年,学画多年的杨彦成为画家华拓先生的弟子。尔后,他又陆续拜齐白石与李可染为师。有了巨匠们的指点,再加上杨彦在绘画上的天赋与刻苦,他慢慢构成了本人共同的作风。他的创作手法更是多变,泼墨、长卷、山水花鸟、人物等无一不精。

早在年轻时,杨彦便凭着一幅《大宁河览胜图》,在画坛惹起了不小的惊动,而他那时便成为了小有名气的青年画家。杨彦酷爱绘画几十年如一日。他的画不只深得评论家好评,还经常呈现在国度级大型画展与美术展上。而他也因其画作颜色丰满,气势恢宏,再加上鲜明的个人特征,因而被大家称为“当代张大千”。

按理说,搞艺术创作的人,常常是浪漫而多情的。比方民国时期的徐悲鸿在感情上就曾闹得沸沸扬扬。但杨彦却是个例外,他在绘画上功成名就,但他在感情上却一片荒芜。起初,家人还常常催婚,杨彦却一直以为宁缺勿滥。假如不能遇到那个令他心动的女神,他宁可独身到老。

一眨眼,杨彦就过了知天命的年岁。眼看着杨彦白胡子都挂在腮上了,家人慢慢对他结婚的事情死了心。曾经热心做媒的同事和朋友,也以为他请求太高,也摸不清什么样的姑娘合他的心意。

倒是杨彦不急不躁,仍然把本人关在画室里安心创作。

其实,杨彦早已心有所属,只是他心里的那个她还没有呈现,这是怎样回事呢?

原来,杨彦有个好朋友叫张二苗。张二苗平常喜欢珍藏非洲雕塑。有一次,杨彦到张二苗家作客,看到了一尊非洲少女的雕塑。当时他看到少女美丽的容貌后,心里竟产生了要娶一位这样的姑娘做妻子的想法。

尔后,杨彦为了寻觅心目中的女神,他开端了千里“寻妻”的路途,美国、意大利、非洲的许多国度等,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但是他却迟迟没有发现和雕像长得一样的姑娘。

几年后,作为当代有影响力的画家,杨彦受邀参与了非洲塞拉利昂独立50周年的庆贺活动。

在活动完毕的时分,杨彦决议到周边城市去采风,顺便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由于言语不通,他请约请方给他引见了一位当地的导游来协助他。

很快,一个叫艾达的姑娘被派了过来。

艾达21岁,还在当地大学读书。她通晓英语和汉语,与杨彦交流起来并无大碍。不过最让杨彦快乐的是,他一看到艾达,就立即想到了那尊雕像,这不正是他四处寻觅的“妻子”吗?

艾达对中国文化很有兴味,在给杨彦做导游的几天里,她和杨彦聊得十分开心。以至还拜杨彦为师,准备学习书法。

很快,杨彦就要回国了。于是杨彦开门见山地向艾达表达了爱意,并向她求婚。

事情来得很忽然,不过艾达非常欣喜,由于她也对才气横溢的杨彦也早就心生喜欢了。所以她仅停顿了一秒钟,就容许了杨彦的求婚。

随后,在艾达的家人的祝愿声中,两人在塞拉利昂办理了却婚手续,然后杨彦再拿着结婚证为艾达办理了护照,双双回到了国内。

但是带着娇妻归国后,杨彦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却都对他们的婚姻非常不看好。在这些人看来,杨彦这不过是一场异国艳遇。再说了老夫少妻向来持久不了,何况还是跨国婚姻,在文化和思想方面肯定也很难调和,总之他俩在一同太格格不入了。

一时间,杨彦从国外带回来了个年轻非洲妹的音讯,被大家传来传去,竟传成了一个笑话,各种风言风语也不时地落到杨彦耳中。眼看着本人的名声被那些人越传越离谱,杨彦决议要举行一场浩大的婚礼,以此来堵住那些好事者的口。

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场气势浩荡的中式婚礼。但是让杨彦没想到的是,婚礼有多繁华,就有几人骂他老牛吃嫩草。还有人讪笑他为了个非洲妹挥金如土,他一定是脑袋被驴踢了,几乎是傻到了家。

网上更是有人直言,杨彦这不过是土包子的糟糕行为艺术,几乎有辱画家的名头。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渐渐地改动了见地。

原来,杨彦和艾达结婚后,两人不断过得非常甘美。不论到哪里参与活动,艾达不光陪伴在杨彦身边,还把他的生活起居,照顾得非常周到。

除此外,聪明的艾达跟着杨彦学绘画和书法,两人有时还共同创作作品。在画展上,艾达还能给喜欢绘画的朋友讲杨彦的创作动机和绘画过程中的趣事。时间一长,杨彦和艾达就成了书画界的明星夫妻。不光网上经常有他们的音讯,而且就连电视台,也慕名约请他们到节目中讲讲他们的爱情。

慢慢地,大家改动了对杨彦和艾达的成见。以至置信了爱情来的时分,年龄不是问题,文化也不是问题。因而大家一边慨叹他们传奇的爱情,一边送上了迟到的祝愿。

杨彦和艾达还努力于协助非洲,曾义卖过一些作品,并将拍卖所得的40余万元钱,全都捐给了非洲灾区,用来治疗在当地高发的埃博拉病毒患者。

尔后,艾达先后为杨彦生下了两个混血儿子,这为两人的生活,更是增加了许多乐趣。在杨彦看来,艾达不只是他最圆满的妻子,而且还是他最优秀的学生。在他的支持下,艾达开过画展,而他在画展上对采访的记者表示,艾达就是中国画家,她只画中国国画。

不少人发现,自从杨彦娶了艾达后,由于频频亮相,再加上经常在电视台露脸,他曾经成了大名人了。而他在知名后,他的画作在拍卖会上的价钱一翻再翻,以前拍得十几万一幅的作品,往常竟拍出了上百万的价钱。显然,杨彦娶艾达这是一桩双赢的婚姻。豁然开朗的人们这才发现,杨彦花大钱办婚礼那可不是傻,那是投资。

当然,看着杨彦与艾达出双入对,夸奖他们夫妻的人也越来越多,以至还有人打算学杨彦也来一段跨国婚姻。

可就在2018年,杨彦却遁入空门了。人们顿时震惊不已,以至还为艾达和他那两个年幼的儿子隐隐担忧起来。

当时有记者想方设法联络上了杨彦,问他为何爱情事业双歉收的时分,却要出家为僧?杨彦漠然表示,只是为了聪慧。这话真实深邃,一时竟让众人更是满头雾水。

不过,杨彦固然出家了,但是他对绘画的热情照旧,听说他的儿子偶然还会到寺庙里来探望他,但是他和艾达的婚姻,在7年后随着他的出家却再也不复从前了。

文·段宏刚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对一位画家来说,能得到学术、社会和市场的三方面认可,即,绘画作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画家本人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上具有商品属性可以自由流通,只有如此,才有资格以画家自称。

1958年2月出生于青海西宁的画家杨彦,从6岁开始学画,10岁之后先后拜在华拓、黄胄、李可染、亚明等国画大家的门下,到30多岁已经在画坛崭露头角,获得国内艺术类奖项多次,许多作品不断刷新个人拍卖记录。

杨彦主攻山水,兼习花鸟和人物,从艺50多年来,他一手搞创作,一手钻研理论,经过多年磨砺,他的作品逐渐形成了气势饱满,设色浓艳,用笔豪放,格调高雅的艺术风格。

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孙美兰曾这样评价杨彦: 杨彦的审美发现和审美创造,以潜波奔涌、变动不居之势,汇入一个时代性的美学流程,向着天人合一,大道圆通的东方艺术精神逼近。

并且,杨彦的画非常重视装饰效果,给画面里营造了一种富丽堂皇的气息,极具视觉张力,因此,在艺术品市场上,他的画深受收藏家的追捧。

杨彦依靠手中的画笔让自己名利双收,可以说,作为画家,他成功了。

然而,把人生半辈子献给艺术的杨彦,感情世界一直处于虚无状态,直到年过半百,他才遇到意中人。对方是来自西非塞拉利昂的美女,名叫爱达。

杨彦与爱达的相遇非常具有戏剧性,由一件非洲木雕艺术品引起。这件木雕的造型是一名非洲姑娘,艺术手法夸张、拙朴,看起来有一种原始的野性。

当杨彦2010年秋在一位朋友家里看到这件木雕后,即刻产生了去非洲寻找创作灵感的想法。毕竟,对任何艺术家来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才有助于激发创作灵感,帮助自己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2011年春,53岁的杨彦来到西非塞拉利昂的首都弗里敦,刚下飞机,异国风情就让他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接下来的几天,杨彦背着画夹,在这个黑人故乡里兴致勃勃地四处游走,遇到让他心动的景象,他会立马停下脚步,取出纸笔进行速写,以此来积累创作素材。

有一天,杨彦在弗里敦的一座大学校园里专注地写生,一个名叫“爱达”的黑人姑娘,早已站在他的身旁,瞪大眼睛,看着他手中的毛笔在宣纸上像跳舞一样舞动。

很快,一幅笔墨凝练的花卉作品诞生了,爱达感到不可思议。

看到杨彦停止工作,爱达说:请问这是什么画?

杨彦抬起头,看到了美丽的“黑珍珠”爱达一眼,这一次轮到他吃惊了。

令杨彦没有想到的是,眼前这名非洲姑娘居然会讲中文,虽然不够流利,但基本上能够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

后来,杨彦了解到,爱达时年24岁,是这所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自小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怀有好感,打算将来去中国留学,最近开始自学中文,已经能用汉语进行简单的对话。

第二次见面,杨彦对爱达说:你想不想学汉语?如果想,我教你!

爱达脱口而出:太好了,我当然愿意!

随着两人的交往不断加深,爱达身上洋溢着的活泼张扬的青春活力,让杨彦非常着迷。而杨彦身上特有的成熟男人的魅力,以及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让爱达甚是喜欢。两人逐渐摩擦出爱情的火花。

即将离开西非塞拉利昂时,杨彦郑重其事地向爱达求婚,不过,爱达当下并没有答应。

因为摆在两人面前的,不仅有29岁的年龄鸿沟,还有文化风俗上的巨大差异,两人能不能逾越这些障碍?爱达包括杨彦心里都没有多少把握。但异国恋的诱惑,让杨彦欲罢不能,他甚至把爱达看作是今生唯一的女神,非她不娶。

亲朋好友也不看好两人的感情,甚至在背地里说:他们如果结合,就是金钱和美色的交易。

回国后的杨彦,每天给爱达打电话,隔几天会送一个礼物。最后信誓旦旦地保证:要为爱达举办一场盛大而豪华的婚礼。

在杨彦的狂轰乱炸下,爱达终于被感动了,在电话中含着泪水同意嫁给杨彦。

2011年夏,杨彦豪掷4000万元,在北京某个五星级饭店,举办了一场奢华的婚礼。婚礼当天邀请了许多文化名流、明星、企业家来给自己捧场。当所有人看到杨彦为了爱达如此不惜血本,也就不再质疑他们之间的爱情。

婚后三年里,两人生下两个漂亮的混血宝宝,爱达主动选择在家相夫教子。每当杨彦要作画时,爱达会上前给他铺纸、研墨、调色,把画案上整理得整整齐齐,安心创作的杨彦非常享受这样的生活。

经过长期相处,爱达也学会了涂鸦,有时会拿起毛笔站在画案前,装模作样地画画,大有把自己历练成“中国通”的架势。

两人相敬如宾,夫唱妇随,他们的爱情一度在艺术圈传为佳话。

按理说,这样的生活幸福美满,人人羡慕。

然而,在两人婚后的第七年,也就是2018年春节刚过,杨彦刚满60岁时,他做出了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举动,正式在西安终南山的净业寺里剃度出家,法号“释大觉”。出家后的他,依旧坚持画画,化身为一名画僧。

杨彦为什么要做出如此令人费解的行为?他没有对外过多地解释过,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 我追求大智慧而已。

人们对这个解释不满意,纷纷去猜测他剃度出家的种种可能,总结下来,主要有四条。

其一,杨彦的一生过得顺风顺水,该有的都有了,以至于他失去了人生追求,看破了红尘,才选择出家。

其二,杨彦厌倦了功名利禄,想逃离世俗生活的困扰,去佛门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

其三,杨彦和爱达之间的差异实在太大,没有逃过“七年之痒”的魔咒,再加上爱达生了两个肤色黝黑的孩子,两个孩子看不出一点中国人的外貌特征,杨彦受不了别人的风言风语,干脆跑到寺庙躲起来。

其四,杨彦在走张大千、史国良等著名画家走过的路,也许最终会还俗。这条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终南捷径”。

杨彦不论是因为哪一种原因出家,作为局外人,我们都应该尊重他的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1059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4
下一篇2023-07-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