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陆源。在《公诉精英》中介绍到安妮和何陆源在一起了,何陆源是刑警队的队长,和安旎是合作伙伴,一起合作调查了很多案件,也算是“出生入死”,安旎和何陆源都是善良又正义的人,对于真相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对于结果追求公正公平且真实,两人有相同的奋斗目标,属于日久生情。《公诉精英》讲述了名校法学院高材生安旎(迪丽热巴饰)入职检察院后被分配到神秘的第四检察部工作,面对众多棘手的新型网络犯罪案件的故事。
《少女安妮》
讲述了安妮生活在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岛因为安妮而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旅游胜地。人们不远万里去探访安妮的故居,他们仿佛从没有把安妮仅仅当成一部小说的主人公。安妮曾经陪伴着他们成长,她,就像一个一起长大的朋友。今天的我们也一样。我们相信,安妮是最阳光的成长偶像,这个耽于梦想、害怕长大的孤单少女,离我们最近;她和我们一样有着萌动的少女情怀,有过或喜或悲的遭遇,也为了年少的梦想付出过代价。但是她始终乐观、坚强、自尊自爱,并且懂得关爱身边的人和事物,这给了她丰富的成长体验。让她的故事曲折却美好。至今,还没有一套世界名著比安妮系列更加贴近成长中的少女心事,这也是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洗礼,这套书依然长盛不衰的秘密。
《女大学生安妮》
尽管有许多的不舍,但安妮还是去上大学了,在那里,安妮结识了菲尔,并且和普里西拉和斯特拉住在一起。在上大学的这段时间里,安妮经历了比利·安德鲁斯及查理·斯隆求婚,陪伴童年好友鲁比·吉利斯度过人生的最后一天,参加挚友戴安娜的婚礼,在最需要攒学费的时候得知去世的约瑟芬**给她留下了一大笔钱,拒绝了吉尔伯特的求婚,但看到他和克里斯蒂娜在一起时又倍感醋意,自以为爱上了罗伊·加德纳,但最后发觉自己并不爱他而拒绝了他,最后在吉尔伯特重病时才明白自己对他的爱情,全书以两人订婚为结尾。
安妮生活在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岛因为安妮而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旅游胜地。人们不远万里去探访安妮的故居,他们仿佛从没有把安妮仅仅当成一部小说的主人公。安妮曾经陪伴着他们成长,她,就像一个一起长大的朋友。今天的我们也一样。 我们相信,安妮是最阳光的成长偶像,这个耽于梦想、害怕长大的孤单少女,离我们最近;她和我们一样有着萌动的少女情怀,有过或喜或悲的遭遇,也为了年少的梦想付出过代价。但是她始终乐观、坚强、自尊自爱,并且懂得关爱身边的人和事物,这给了她丰富的成长体验,让她的故事曲折却美好。少年的你,看她的故事时会如临镜自照,看到更多的自己,也会从安妮的成长中得到真切的体会。至今,还没有一套世界名著比安妮系列更加贴近成长中的少女心事,这也是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洗礼,这套书依然长盛不衰的秘密。这套安妮,都由有着丰富阅读体验的女性作家进行了解读。希望在你的阅读过程中,这些温馨的解读文字会为你点破成长的迷津,伴着你走进安妮的世界,走进你自己未来的成长之中。人生长路少年始。这套安妮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了幽默生动的叙述,当会心一笑时,你已经为自己找到了方向。
安妮霍尔看的喜剧演员艾维·辛格(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饰)的**,**名为《悲伤与怜悯》。**中,她非常介意自己的犹太人的出身;自认为有童年阴影,看了十六年心理医生没见好转却一直付钱看;有点阿Q精神,但对人生却充满消极;喜欢一直讲无聊的笑话。正因为自身的神经质特质,艾维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
命运会怎样安排呢?上帝也不知道。
当年安妮拒绝温特沃斯求婚的时候,不是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爱情,而是因为听从了拉塞尔夫人的劝导,没有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我们人类会因为冲动爱上一个人,当然也会因为冲动回避爱一个人,它们是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的事,这并不奇怪。
确切地说是八年半前,安妮和温特沃斯也都只有二十出头的年纪,彼此倾心爱慕,想要结为伉俪,永保这份快乐幸福无虞。只可惜两人的身份悬殊,阶层难跨。安妮算是贵族**,温特沃斯只是个出身低微的海军,所以没有人支持的婚约连自己也难以履行。安妮不是个冒失而缺乏智慧的人,她也只是由于太年轻,没有能力和心智坚持自我主张。
这份失去的痛苦开始折磨安妮,直到温特沃斯再次出现,但已经是八年半之后了,物是人非。安妮青春不再,不知不觉成为待字闺中的大龄剩女,虽然没有人指责她,但她的存在感已经越来越弱了。
显而易见,失去挚爱的痛苦在别人那里早已变成陈年旧事,但在安妮心里却变成了一道翻不过去的坎儿,因此她拒绝了条件适合的另一个男人,关上心门装作若无其事地生活下去。
也有可能,在那些岁月里,安妮不断地自我拷问,痛并成长,接受失去就像接受未来还会有希望一样,接受自己的错误就像接受越来越坚定的自己一样,接受世俗的评判就像接受自己挖苦自己一样,反正人生的路就是那么回事儿,不会以一时的输赢分出高下来,终究还是会在坐标的象限里画出轨迹来,甚至那轨迹也都是无头无尾的。
温特沃斯载誉归来,安妮却家道中落。于是,穷小子成长蜕变为英俊迷人的海军上校,成为年轻女子竞相追逐的优质对象。而安妮呢?从外表看肯定是风华不再,但内心也早已蜕变成长为坚毅果敢气质卓绝的优质女人,只是她不敢轻易表露自己尘封已久的心意了。
温特沃斯周旋在年轻女孩子们中间,甚至开始追求其中一个,对安妮异常冷淡,人们甚至完全忘记了他和安妮曾经订过婚这回事。安妮眼睁睁看着他追求别人,甚至把这当作某种惩罚,毕竟曾经是自己伤了他的心,他怨恨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只是,安妮心中会有按不住的小火苗往外窜。人们说爱是藏不住的,捂住了嘴巴会从眼睛里溢出来。恐怕安妮就是这样的情况,她每一次假装淡定以对的时候,都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这是一个人的战争,她自己在和自己交战,分不出胜负,难解难分。
人们都认为温特沃斯肯定会娶一个回家,但绝不包括安妮,她是最不起眼那一个,而且她在年龄和外貌上已经没有优势了。安妮心下也开始准备缴械,试图接受温特沃斯会当着她的面娶别人回家这件事,迟早会发生。要命的是她避不开,他们都在那么紧密的同一个社交圈子里。这是她见到他以后最痛苦的事,如果可以避而不见,那么至少可以减轻那种懊悔和自责的痛苦。
行文至此,读者也觉得心内奄奄一息了。如果就这样了,那还是奥斯汀吗?没错,何止于此?!这些都只不过是铺垫,是交代,为了实现一个女人的成长,而做出的必要的前情提要。
不仅仅是温特沃斯这边出现了分枝,安妮那边同样也出现了一个分枝。安妮的表兄以一种横扫千军的强势空降在安妮身边,在众人都拍手叫好的气氛里展开了对安妮的进攻,甚至把舆论都已经造好了,以一种志在必得舍我其谁的气势笼罩了安妮,
这种局面让读者开始纠结,一方面希望安妮能得到幸福,虽然幸福未必来自貌似般配的婚姻,但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主流的思想肯定会左右女人的命运,也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对温特沃斯还保留着最后一丝期待,或者说对坚贞不渝的爱情抱有奢望,虽然爱情不是理想中的模样,但爱情是爱情故事的灵魂,是人生的意义所在,这也是很多人的梦想。
无独有偶,曾经劝导过安妮的拉塞尔夫人有一次站在了安妮的表兄身边。虽然安妮已经长大了,具备了成熟睿智的生活能力,但是拉塞尔夫人作为教母的职责再次被激活,她以为她可以影响安妮的人生几次呢?她是哪来的自信就觉得自己一定是正确的呢?仅仅因为年长就觉得自己更有权威,仅仅因为凭借着爱就可以把自己的判断强加于后辈吗?对,是的,回答是肯定的。不是只有安妮遇到这样的影响,哪个女孩没有遇到过?能怎么样呢?完全取决于自己要不要坚持,能不能坚持。
值得庆幸的是安妮这次遵从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不受任何人影响。由于她的善良,上天也帮助了她。她从一个老朋友那里了解到表兄的真实为人,原来并非如表象那样值得追随,是货真价实的一个伪君子而已。
安妮的直觉一直在引领她前进,她觉得表兄有点突兀,有点让人捉摸不透,因而始终保持着某种应有的警惕和谨慎,果然验证为讨厌的人,立刻就避而远之。
当然了,安妮内心强烈的感情并非没有缘由,直到一切都尘埃落定的时候,温特沃斯终于提笔写了一封信给安妮。是的,温特沃斯害怕安妮嫁给别人,因为他回来就是为了安妮,他一直只爱她,追求别人也只是想刺激安妮,报复她曾经那么深地伤害了他,他对她是有缘恨的。
原本强烈的感情会转化为恨,但那并不代表感情消失不见了,只是变了一种形式存在而已。当然如果未来没有机会重新开启,也是会消失的。但如果自己找到机会重启,那就另当别论了。显然,是主观上不希望爱消失不见,行动上就会去做让爱继续存在的事。
所以,温特沃斯回来了,他试图重启这份爱,但因为年月久远,不确定的因素增多了,加之内心的情感翻腾,让他一时之间分不清自己究竟该怎么做才是对的。而安妮呢?带着内疚,不敢再表露一丝一毫感情出来,作为曾经的拒绝方,她也没有资格再挑起事端。
毕竟,他们都成长了,也更会判断了。他们都能看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也能发现爱还存在的蛛丝马迹,并且非常勇敢地再次靠近彼此,坦露心扉,尽释前嫌,重修旧好,不,是比往昔更相濡以沫的好。
因为失去过,差点错过,他们更懂得珍惜了。因为了解和懂得,付出了时间和痛苦的代价,所以经历过岁月考验的感情更加珍贵,没有被辜负的等待更加值得。
谢谢奥斯汀的故事,百年前的成长呼应着百年后的成长,没有什么新鲜的,都是老故事,但历久弥新。
《绿屋的安妮》(又名绿山墙的安妮)简介
《绿山墙的安妮》,一部最甜蜜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一个让两位英国首相都为之着迷的美妙故事,一本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感悟的心灵读物,一份纪念中国与加拿大建交35周年的文化交流精品。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以清新流畅、生动幽默的笔触,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在朋友和老师的关爱中没被生活的困难所挫败的感人故事。该书问世至今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持续发行5000多万册,是一本世界公认的文学经典。本书“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插图本”系列之一,书中配有精美的,保持了原著的原汁原味,可以让读者尽领原著的风貌。
安妮自幼失去父母,十一岁时被人领养。小孤女个性鲜明,富于幻想。她自尊自强,凭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敬重和友谊。这部加拿大儿童文学名著自一九○八年问世以来,已被译成数十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达几千万册,并在加、美、英、法、德等国相继被搬上银幕或拍成电视居,风靡欧美。马克·吐温高度评价这部小说,称“安妮是继不朽的艾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形象”。
安妮:一个红头发的女孩,喜欢幻想,热爱大自然,也常因此而做错事,为人直率,善良,很珍惜友谊。
黛安娜:安妮的好朋友,有一头漂亮的黑发,善良,但体弱多病,和安妮一样,十分珍惜她们的友谊。
马丽拉·卡思伯特,马修·卡思伯特:兄妹俩,脾气截然不同,是他们领养了安妮。
吉尔伯特·布莱思:
在安妮童年的时候,俩人发生争执安妮讨厌他后来,他把职教本校的机会让给了安妮,两人关系和解
在安妮少女时期,他们是很好的朋友、知己
在安妮大学的时候,他们是校友吉尔伯特向安妮表白,遭到拒绝最后他生了一场大病,首先是由于身体上的,也因为他以为安妮要嫁给罗伊·贾德纳最后安妮和吉尔伯特在一起了
安妮在夏缘镇当校长的时候,吉尔伯特在学医两人通过信件交谈并且订立婚约
当然,在《梦中小屋的安妮》里,两人结婚了以后的故事中,他们有了孩子,在《温馨壁炉山庄的安妮》里提到《彩虹幽谷》是安妮对孩子的教导最后的《温馨壁炉山庄里的里拉》,是安妮的小女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
总的说,安妮真的很好!我喜欢这种远离灯火硝烟的世俗生活向安妮一样
参考资料:
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 是夏洛蒂勃朗特的 两个妹妹,也都是比较有名气的作家,而他们写出来的作品有相似之处也属于正常了,因为生活的背景3人几乎是相同的 夏洛蒂·勃朗特 (April 21, 1816 – March 31, 1855)出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父亲是当地圣公会的一个穷牧师,母亲是家庭主妇。夏洛蒂·勃朗特排行第三,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因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夏洛蒂·勃朗特的童年生活很不幸。1821年,即她5岁时,母亲便患癌症去世。父亲收入很少,全家生活既艰苦又凄凉。豪渥斯是山区的一个穷乡僻壤,年幼的夏洛蒂和弟妹们只能在沼泽地里游玩。好在父亲是剑桥圣约翰学院的毕业生,学识渊博,他常常教子女读书,指导他们看书报杂志,还给他们讲故事。这是自母亲去世后孩子们所能得到的唯一的乐趣,同时也给夏洛蒂以及两个妹妹带来最初的影响,使她们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24年,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被送到豪渥斯附近的柯文桥一所寄宿学校去读书,不久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也被送去那里。当时,只有穷人的子女才进这种学校。那里的条件极差,教规却非常严厉,孩子们终年无饱食之日,又动辄要受体罚,每逢星期天,还得冒着严寒或者酷暑步行几英里去教堂做礼拜。由于条件恶劣,第二年学校里就流行伤寒,夏洛蒂的两个姐姐都染上此病,被送回家后没几天都痛苦地死了。这之后,父亲不再让夏洛蒂和艾米莉去那所学校,但那里的一切已在夏洛蒂的心灵深处留下了可怕的印象。她永远忘不了这段生活,后来在她的小说《简·爱》中,她又饱含着痛切之情对此作了描绘,而小说中可爱的小姑娘海伦的形象,就是以她的姐姐玛丽亚为原型的。 夏洛蒂回到家里后,生活又像过去一样,但她和妹妹们的兴趣却更加广泛了。她们一起学音乐,弹琴、唱歌,画画,而最使她们感兴趣的却是学习写作。勃朗特一家一向离群索居,夏洛蒂姐妹自幼性格孤僻,在豪渥斯这个孤寂的村落里,她们所能找到的唯一慰籍,就是面对荒野任凭想象力驰骋,编写离奇动人的故事。当时夏洛蒂14岁,已写了许多小说、诗歌和剧本,据她自己开列的书单,她共写了22卷之多,每卷60到100页。这些习作尽管还很幼稚,但已表现出相当厚实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样的习作,可以说为她往后在文坛上一举成名作了充分准备。 15岁时,夏洛蒂进伍勒**在罗海德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她为了挣钱供弟妹们上学,又在这所学校里当了教师。她一边教书,一边继续写作,但至此还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1836年,也就是在她20岁时,她大着胆子把自己的几首短诗寄给当时的桂冠诗人骚塞。然而,得到的却是这位大诗人的一顿训斥。骚塞在回信中毫不客气地对她说:“文学不是女人的事情,你们没有写诗的天赋。”这一盆冷水使夏洛蒂很伤心,但她并没有因此而丧失信心,仍然默默地坚持写作。 1838年,夏洛蒂离开伍勒**的学校。第二年,她到有钱人家里担任家庭教师。这一职业在当时是受歧视的,而夏洛蒂更是亲身体验了作为一名家庭女教师的辛苦与屈辱。她在当时给妹妹艾米莉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私人教师……是没有存在意义的,根本不被当作活的、有理性的人看待。”所以,她很快就讨厌甚至憎恶家庭教师这一行当了。她在1839年和1841年分别当过两次家庭教师,但每次都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因为她忍受不了。 也就是在这两年里,有人向夏洛蒂求婚:一次是她的一个女友的哥哥,另一次是一位年轻的牧师。但是,这两次求婚都被她拒绝了,原因是她认为他们并不是真正爱她,只是按传统要娶个妻子而已。 夏洛蒂和艾米莉都不愿离开家到外面去谋生,但仅靠父亲的收入又无法生活,于是她们便想在本村办一所学校,教当地孩子读书,这样也许能维持生计。她们都想教法语,可是她们的法语并不好。这时,在她们家里帮助照料家务的姨妈挺身而出,拿出她所有的积蓄,让姐妹俩到布鲁塞尔去攻读法语。 这样,她们就进了布鲁塞尔的一所法语学校。这所学校是由一对姓埃热的夫妇办的,并由埃热先生亲自教授法语。埃热先生的法国文学造诣很深,勃朗特姐妹俩在他的教诲下,仅用一年时间,就掌握了法语基础知识,还阅读了大量法国文学名著,了解了各种流派作家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但是,对夏洛蒂来说,在布鲁塞尔的一年间,给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埃热先生本人。他不仅学识渊博,聪明过人,还有一种对年轻女子非常有吸引力的男性气,即容易激动,有点粗鲁,但十分率直、爽快。夏洛蒂内心已爱上这个有妇之夫,但她始终没有明确表露。埃热先生对她则全然无心,所以她就把这种微妙的情感一直压在自己心里。 从布鲁塞尔回国后,夏洛蒂便和两个妹妹一起开始筹办学校,还挂出了“勃朗特姐妹学校”的招牌。可是,她们万万没有想到,在几个月里竟然没有一个学生来报名入学,等来的只是上门收税的官员。 办学的理想破灭了。夏洛蒂觉得,写作也许还有出路。1845年秋天,她偶然读了妹妹艾米莉写的一些诗,突然想到她们三姐妹可以合出一本诗集。于是她们商量之后,每人拿出一些诗合在一起,用当时已去世的姨妈留下的一些钱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她们没有署真名,而是分别用了三个假名:柯勒·贝尔、埃利斯·贝尔和阿克顿·贝尔。尽管她们的诗写得很美,却没有人注意,出版后只卖掉了两本。 但是,不管怎么说,诗集的出版对她们来说总是一件大事。她们的创作热情受到了激励,于是三姐妹又开始埋头写小说。这时,夏洛蒂已三十岁。她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写成一部长篇小说,取名《教师》;妹妹艾米莉和安妮则分别写了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和《艾格妮丝·格雷》。她们把三部小说一起寄给出版商。不久,出版商回复她们说,《呼啸山庄》和《艾格妮丝·格雷》已被接受,但夏洛蒂的《教师》将被退回。 这对夏洛蒂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打击。但她没有退缩,反而憋着一股气又开始写另一部长篇小说。这就是《简·爱》。 《简·爱》中的人物和情节,大多是她在生活中经历过或者非常熟悉的,再说她又充满了激情,所以写作进度很快,不到一年就脱稿了。稿子交出去后,令出版商大为惊喜,通宵不眠地审读。最后,出版商认定它是一部杰作,决定马上出版。就这样,两个月后,《简·爱》(1847)就问世了,而两个妹妹的作品此时还在印刷之中。 不久,三姐妹的三部作品全部问世。当时的英国文坛大为震惊,因为三姐妹的三部长篇小说都非常出色,尤其是夏洛蒂的《简·爱》(初版时作者署名为柯勒·贝尔),更是引起轰动,大街小巷里都在谈论这部小说,人们还到处打听和猜测,作者到底是谁? 勃朗特三姐妹出了名,为全家带来了欢乐。但是不久,家里就发生了一连串不幸事件。1848年9月,她们的弟弟患病去世。三个月后,艾米莉染上结核病,相继去世。夏洛蒂担心小妹妹安妮也会染上,不巧事情正是这样。安妮得病后拖了5个月,也离开了人间。 夏洛蒂深受打击,她只有全身心投入写作,才能暂时遗忘内心的悲痛。她埋头写长篇小说《谢利》,于1849年8月完成,10月出版。《谢利》使她再一次获得巨大成功。这之后,她便去了伦敦。在伦敦的几年里,她结识了不少作家,其中最有名的是萨克雷和盖斯凯尔夫人。萨克雷对她的作品评价很高,而她则把《简·爱》第二版题献给萨克雷,以表示对这位著名作家的敬意。盖斯凯尔夫人成了她的挚友,两人过往甚密。 1852年,当时夏洛蒂已36岁,他父亲的助手尼古拉斯牧师向她求婚。尽管她父亲并不同意,但夏洛蒂认为尼古拉斯是真心爱她的,她自己也喜欢尼古拉斯,于是说服了父亲,于1854年6月和尼古拉斯结婚。在此期间,她还完成并出版了长篇小说《维莱特》。 他们的婚后生活相当幸福。夏洛蒂在照顾丈夫和父亲之余,仍花大量时间从事写作。她在写长篇小说《爱玛》。可是,命运多舛,只过了6个月幸福的家庭生活,《爱玛》也仅写完两章,夏洛蒂就一病不起了。此后,她在病床上痛苦地挣扎了3个多月。1855年3月31日,这位性格刚强、才华出众的女作家与世长辞,是年39岁。 夏洛蒂·勃朗特虽然一生仅写了四部小说(即:《教师》、《简·爱》、《谢利》和《维莱特》,其中《教师》在她去世后才出版),但她在文学史上却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她的小说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女性要求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这一主题可以说在她所有的小说中都顽强地表现出来,而将女性的呼声作为小说主题,这在她之前的英国文学史上是不曾有过的——她是表现这一主题的第一人。此外,她的小说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人物和情节都与她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女性主题加上抒情笔调,这是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基本特色,也是她对后世英美作家的影响所在。后世作家在处理女性主题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她的影响,尤其是关心女性自身命运问题的女作家,更是尊她为先驱,并把她的作品视为“现代女性小说”的楷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