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峡的诗、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

有关三峡的诗、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第1张

三峡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人们俗称“讲古”,重庆话为“摆龙门阵”,它起源于民间,根植于传统,乡韵深长,是民间口头文学中较为广泛的体裁和形式。 三峡盛产民间故事家已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刘德培融糅着泥土真实的口头民间文艺作品,是他在时空的演化和阅尽人间沧桑中诞生出的绝世珍品,作品折射出来的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已超越了作品的外在形态,以生活的本真状态出现却又负载着某种历史文化内涵的带有原生性的乡土艺术,已抵达一种大俗大雅的理想境界。刘德培以超强的记忆力传承鄂西地区民间口头文学遗产,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民间文学的“活化石”。刘德培的故事保留着民间文学所特有的“有头有尾,一线到底,交待明白,引人人胜”和“朴实无华、不枝不蔓”等表现手法的风格,又有自己的创造。他讲的故事情节构思奇巧,语言生动诙谐,常于结尾处显绝妙,创造了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三峡一带善讲者众多,刘德培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他传讲各类民间故事512则,谚语干余条,民歌千余首,谜语600多则,以及大量的民俗文化资料,为传承、弘扬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刘德培被喻之为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着眼于内容,民间故事含幻想故事、历史故事、智慧人物故事、生活故事以及动植物故事等类别。 幻想故事是民间故事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以超现实的幻想构成离奇的故事,通过幻想来表达和寄托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愿望,表达人们对于痛苦生活处境的不满和改变这种处境的强烈愿望,想象丰富而奇丽,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神人交会的超现实图景,充满着浪漫色彩。展翅飞翔的雄鹰能够背负善良的弟弟去太阳山捡宝,同样也能把贪心的哥哥托运到黄金耀眼的罪恶渊薮中去;蟒蛇变化为英俊的少男娶员外三**为妻,从而使她得到人间得不到的温柔,狐狸精的美丽绝伦和妖娆贤淑也就使农田劳作的村夫安居乐业尽享天伦之乐。……人类在追求自身人格独立和精神解放的长途中, 就这样渐次展开着他们的浪漫设想和积极追求。 幻想故事的基本结构模式是报恩故事,其中有的是神女报恩故事,其主人公往往是勤劳善良、心地仁慈而又老实本分的渔郎、猎手和樵夫,他们或是由爱神的暗中指点、或是于偶然中挽救了某一弱小动物的生命,这小动物碰巧又是龙女或蛇女的化身,于是她们从仙界来到人间,知恩图报,让恩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并且有一贪财贪色之人挑拨阻挠其间,反复刁难,均被她们施展智慧和法力,一一击破,突破重重阻拦,终于惩治坏人。有的则是动物等小精灵的报恩故事。 历史故事题材在三峡相当广泛,诸如公孙述称帝、刘皇叔托孤、诸葛亮设阵、李白成观星、张献忠征战,以及郦道元、杜甫、李白、白居易、刘禹锡、陆游、黄庭坚、周敦颐、王十朋等诗墨客的轶闻趣事。 智慧人物故事又叫机智人物故事,是民间故事中是最富 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部分。故事的主人公大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无力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阶层抗争,但却能以智慧来获得 一种喜剧性的结果,从中也折射出了广大劳苦大众某种隐秘的愿望。当然现实远比故事要复杂沉重得多,从整体看来,这些故事还无法达到那种现实批判与精神启蒙的作用。民间故事家刘德培所讲的《杜老幺的故事》、《张士发的故事》,就是反 映广大劳苦群众与封建剥削阶级作斗争和歌颂劳动人民机智勇敢、顽强乐观精神的生活故事。他的故事构思别致,情节动人,结构严谨,哲理性强,如“半文钱”的故事情节是:乾隆年 间,枝江县的县老爷闻长乐杜老幺的名气,找上门来,要和杜 老幺赌点狠气,硬拉杜老幺去打一场官司,赌着杜老幺把他的乌纱帽打掉,否则就要任他发落。这个县老爷是个服硬不服 软的家伙,见杜老幺不爱走,越是要抖这个狠。杜老幺被纠缠不休,就说:“打官司要到荆州府,我半文钱都没有,怎么敢上路县官听说只要半文钱,就把通宝剁了一半给杜老幺。两人直往荆州府,杜老幺当即告了这个县官一状,一下果然摘掉 了县“老爷”的乌纱帽。杜老幺的状词是这样写的:“身为百姓父母官,目无王法好大胆,乾隆通宝剁两半,不斩也得先撤官。”关于巧媳妇、哈(傻)女婿的故事也非常之多。 长江三峡的民间故事丰富而美丽,充满着强烈的爱与恨。 历来正史都是宣扬上智下愚的,而在这块民族地区的民间传说中,大量传承着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嘲弄剥削者愚蠢的故事,这说明劳动人民是民间传说的创作者,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作出口头文学来歌颂自己。例如《罗二娃的故事》,从前有个财主叫三阎王,请了个放牛娃叫罗二娃,罗二娃不光得不到工钱,而且总是吃最坏的东西。三阎王假惺惺的说:“你细娃家还年轻,吃好的日子在后头。”罗二娃饿得皮包骨头,于是心生一计,编了一个篾笼头,一上坡就用篾笼头把小牛嘴巴笼住,不让小牛吃草,小牛饿得歪歪倒倒,三阎王见了火冒三丈,罗二娃不慌不忙地说:“这牛儿还年轻,吃好的日子在后头。”三阎王怕小牛挨饿,再也不敢拿孬东西给罗二娃吃了。不久,三阎王又提出牛要吃露水草才长得肥,半夜过一点就喊罗二娃起床。罗二娃实在受不了,于是又想了个主意。第二天早上鸡叫头遍,三阎王就来催罗二娃上坡,罗二娃睡在床上动也不动,口里答应:“三老爷,我在看虱子呢。”“黑摸摸的你怎么捉虱子呢”“看不见捉虱子,看得见上坡放牛吗”“牛又肥又大怎么看不见”“三老爷,你不是越肥越笨吗要是笨牛滚了岩,怎么得下场”三阎王一想,放早牛是好,摔死了不得了。只好说:“好嘛,等天亮了再上坡。”从中不难见到低贱者的聪颖智慧。此外,还有大量反映封建礼教吃人,反映劳动人民勤于创造、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等方面的传说。 机智人物故事的主人公个性各异,有的狡黠奸滑、助人为 乐,有的行侠仗义、打抱不平,有的公正清廉、惩治邪道,有的 少年聪慧、敦厚内秀;也有的胡混白吃、泼皮无赖,有的游戏人生和玩物丧命,有的为生计而行骗及其骂人成癖……或令人称快、拍手叫绝,或令人展眉、一畅胸怀,或令人喷饭、前仰后合,或令人扼腕、慨叹人生。这些人物身上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劳动群众的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机智人 物的斗争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君人瓮式,巧妙地设置各种圈 套,让对手往里钻,对手毫无察觉,悔之已晚,如《我家没得良心》;旁敲侧击式,指桑骂槐,言在此而意在彼,达到讥刺对手 之目的,如《摆掉臭钱就是狗》;装疯卖傻式,这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以装傻掩盖机巧,如张土发形象;欺瞒行骗式,这些骗子骗的并不完全是平民百姓,而是一些为富不仁、吝啬小气的地主老财和横行乡里的地痞恶棍;逗趣调笑式,机智人物采用这种方式并非为了惩治对手,而是捉弄对方,从中获得乐趣,逗趣的对象往往是一些善良无辜的人,如《捡药鱼》、《摆人摆 得苦》等。总之,机智人物善于在各种场合中使用智巧,取得胜利,他们是一些智力超群者,在流传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完美,成为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象征。 生活故事的幻想成分很少或根本没有,所以又称为“写实故事”或“世俗故事”,但其形态比幻想故事复杂。这类故事的主人公在他的空间中大多要遇到几个难题,总是通过意外的转折和结局达到一个理想的彼岸,或吟诗作对,或智设关卡,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这样,它以千姿百态的情节和鲜明单一的形象引人人胜,引人击节称快。那种从容不迫的即景生智,不露声色的指桑骂槐,故作庄严的调侃嘲弄和信手拈来的想象才能的确令人惊奇叹服。这类故事包含有丰富 的地方风土人情。如《祭窑》,故事本身要表达的是害人终害己的因果报应思想,却侧面地反映了古代人祭的历史。土家地区尚鬼神,好祭祀,连烧窑都要举行人祭,这对研究古代信仰和祭祀是很有裨益的。 生活故事的类别主要有生活斗争故事、巧女故事、傻丈夫故事、朋友故事或好皇帝故事等等。很多生活故事都具有轻 松、幽默和滑稽的喜剧风格,有些本身就是令人捧腹的喜剧作品,有些虽不是纯粹的喜剧,但也不乏精彩的喜剧细节。为了强化喜剧效果,生活故事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段:夸诞,将人物的某种属性夸张到怪诞的程度;巧合,能使人物绝处逢生,产生出人意表的效果;矛盾,在不协调中见出乖谬。此外还有装痴卖傻、调笑逗趣也是常用的手法。 民间故事中有一类动植物故事,讲草木虫鱼皆有情义,不 仅有松树的刚强独生、杉树的谦让多生等自然常识,而且山川 草木、花鸟虫鱼的风骨灵气中积淀着人们庄严的历史情感。 巴东《牛为什么犁田》、《猫为什么吃老鼠》、《老鼠子嫁姑娘》、 《散闷草》等,当阳的《狗饿雀》、《牛吃草》、《马桑树》等等。“一 草一木总关情”,讲述得别有情趣,如“金盆杨”的故事:与清江并行的318国道线上有条山溪叫金盆河,河边有一株高达十 余米的古杨。它树基粗大,靠地面处有五个大洞,洞孔相连, 可容二三人。林业档案称它为“金盆杨”。传说从前有个四川货郎,路过人洞躲雨,当地一位姓向的女子也人洞躲雨,正遇货郎脱衣拧水,她回头便走,被山洪冲走。货郎奋身救人,送她回家后,又回树洞过夜。向的父母觉得货郎是个诚实的恩人,有意将女子许配他,苦无媒人,便叫女儿请救命恩人来家 暂住。次日,向女至树下仰望,货郎问她在看什么女说:“我看它们到底是藤缠树还是树缠藤”于是货郎大胆求婚,终于缔结良缘。此后,这古杨树下,便成了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香巢。这些故事常把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和生长习性人格化, 形成整体比况结构以传达讲述者的意趣。有的动物报恩故事 中的动物或是以其微薄力量给恩人赚得一点点钱财,或是以 其预测吉凶的能力指点恩人避免灾祸,这类报恩故事与原始 的图腾崇拜有关,因为幻想故事起源于原始社会,原始风俗必 然在其中留下投影。在原始人看来,自然界的万物都具有灵性,他们崇拜自然,崇拜与他们的生存紧密相关的动物或植物,希望它们保佑自己,赐给自己幸福。

求采纳

邮编:467000

鲁山概况

鲁山位于城东南四十公里处,鲁顶海拔11083米,景区面积3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有植物360种,动物270种,盛夏极端高温308摄氏度。山顶凹处有明代重修的大雄宝殿和旨公殿;风化沙岩千奇百怪,任凭暇思,观日出、赏云海、听松涛、狩猎别有天地。滴水崖瀑布、大圣峰、樱桃峰、明石崖、香炉峰、企鹅石等景点体现着鲁山的景观特色。大涝洼景点已建成一级接待设施,使鲁山成为理想的游览、避暑、休养胜地。

环境、气候 风景秀丽的鲁山,雄峙于鲁中心的淄博市博山区东南部。诸峰拥簇之中的主峰--大圣峰(又叫观云蜂)座落在博山区池上镇。大圣峰海拔11083米,山势绵亘。覆压莱芜、沂源、临朐、博山一市两县一区,是一市两县一区的界山主脉。走向西而东,向北伸出很多支脉,形成池上、南博山几个镇境内的支脉山系。山体北侧系砂石构成,占地800平方公里。地理座标北纬36度17秒,东经118度03秒,为山东第四座高峰(继泰山、蒙山、崂山之后)。山林面积达3000公顷,巍巍然似一绿色屏障,傲然屹立,葳蕤生光。不管日月阴晴圆缺,风霜雨露,不管朝明夕晦,春夏秋冬,皆景色变幻无穷,绮丽诱人。具有典型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高山气候。

历史状况

《辞海》载:“鲁山:在山东省中部益都、莱芜两县间在沂源县北、沂河源地”。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颜山杂记》载:“鲁山在镇东南六十里,孔子登东山小鲁处”。后因该山地处齐鲁交境,巍峨高耸,位于当时鲁国之地,故又名鲁山。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博山乡土志》载:“去县城六十里,巍巍然高镇东南的名叫鲁山,有鲁山拖脚之称”。这些记载虽因沿革变化而未具体准确说明,但由此可知,鲁山人文之古、面积之大,实居淄博群山之冠。

在明朝,鲁山的牧台是青州衡王府的养马场,历经600余年。建国后,辟建的第一批国营林场就有鲁山林场。集中连片的森林达15万余亩,生态环境得到了完整的保护。鲁山是淄河、弥河、汶河、沂河四条河流的发源地。茂密的森林,良好的水源涵养,在鲁中地区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人文名句

李白——“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

民间谚语——“泰山高,泰山高,泰山达不到鲁山腰。”

旅游景点拾萃

沙沟植物园

步入鲁山怀抱,首先通过沙沟植物园。这里有茂林修竹,又有溪流、水库、读书房,浓浓的绿色构成了一片厚厚的幕帐。如果尽情地吮吸一下这里清新的空气,顿时会有一种清心润肺的爽意。上行,山回路转,美景尽收,满山遍野的连翅花、迎春花、桃花、杏花、槐花、丁香花、野百合、千枝梅、野杜鹃等等,许多叫不上名的野花,按照顺延的不同时序,竞相争奇斗艳,展现新姿,幽香阵阵。山果丰盛,松籽成熟,百鸟群集于此:金雕、游隼、环颈雉、画眉、灰喜鹊等珍禽,翻腾翱翔,鸣啭林间,更衬出山林的幽静和空寂。如稍加注意,会意外地发现金针、蘑菇一类的山珍野味。顺着松荫遮蔽的通山幽径,越是往里走,越是感觉清凉。这山,是美丽的天然空调,是这茂密的森林把炎热与人阻隔了。在此稍事歇脚,吸吸氧,尽享林中松浴。

置身鲁山,最切身的感受就是这里的植被覆盖、生态环境在 淄博乃至山东是无与伦比的,10几万亩的森林面积使覆盖率在90%以上,动植物种类13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270种,老山参、何首乌、灵芝等中药植物300余种,鸟类167种,兽类22种,昆虫561种。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续修博山县志》载:“鲁山绝顶产美茶,味甲天下,石上生花可为药”。相传古代鲁山绝顶多茶树,所产茶鲜美味醇,又漫山花草和多种药材,堪称鲁中植物王国。且不说山上到处挺拔苍劲的松柏,单是山花野草就有无限的景致。

大雄宝殿

从上到下都是用巨石砌成,石壁、石门、石梁,连窗都是石头凿成的,唯独屋顶是琉璃大瓦。前墙上嵌有明代石碣,内容说:“鲁山顶原有前朝梁武帝年间志公宝殿一座”此“大雄宝殿”可能在明朝嘉靖年间大修,近几年又经重修,并重建已塌的“志公塔”,恢复了旧观增加了景点。

狼窝沟

因过去不时传来阵阵狼嗥,使人毛骨松软,心惊胆颤。沟上首有一处万石迷宫,大面积的巨石相互支撑,形成幽深、多变的堆积洞廊。从极顶看迷宫,恰似一条苍龙。置身其中,忽明忽暗,仰望“一线天”,鬼谷天成,游人只能侧身而过。忽而左转,忽而右折,高低瞑迷不知西东,倍感危机四状、机关重重,渗水的石壁千姿百态,幽深无际,是探险者的乐园。南山藤霸道的环绕出口,使人望而生感,思绪万千,迷宫中的困惑和压抑全部化为云烟。出口处一旁的鲁山楸是鲁山的独特树种,野生猕猴桃更是罕见珍果,占地三亩,己生长200多年,两相呼应相伴泰然,成为特色景点。

长涝洼

在主峰东侧有“长涝洼”,每年7、8月份,常有“鬼神闹市”的奇异,这里时常可听到山谷里敲锣打鼓,音乐唱词依稀隐约,忽清又浊,自鸣天籁,当地俗称“鬼市”,个中原因,或谓地形地质奇特、气温多变由回声造成,或乃不解之谜。

鲁山顶峰西侧

“断头山”如人工劈断;“仙人桥”其势险绝;“冰冰峰”下的“神龟探樱”石,活灵活现,巨型乌龟从悬崖之中探出半身,窥视对岸高擎于船盘石上的“大樱桃”,伸头出脑,欲啃不得之憨态,令人捧腹。怪石组成的“明石崖”,是鲁山诸石中的绝笔,壁之千仞,似斧劈剑斩,陡峭险峻,鹊噪幽林,鹰击半山,是鸟类与蝉类的天然乐园。夏秋季节,万千山鸟和蝉汇聚于此,鸟则啭不穷,蝉则百叫无绝,经巨大的石壁回音;组成了鸟鸣蝉唱的交响乐。此处又沟壑纵横,泉溪众多,水清洌甘甜。“登天沟”口滴水崖处,瀑布从落差几十米高的绝壁上飞流倾泻而下,似银练飘落,轰鸣之声震耳。

鲁山极顶--大圣峰

从东侧望去,酷似大圣形貌,双手合十,遥望南天,默念真经,祈祷鲁山一方净土平安无事。在峰顶奶奶殿望四周,林海茫茫,村落点点。往南看,悬崖陡落,直下谷底,游目远眺,红瓦栉比,歼陌纵横,一条小河,蜿蜒如带。这就是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所载“螳螂之水源出鲁山”的螳螂水。映人眼帘的是沂源猿人溶洞群。西崖下能见洞口的是千人洞,尚书任文水曾在此大书一匾“我有万古宅”,可惜在民国之年被于三黑破坏了。鲁山之阳,是北方洞群之最,现在发现和已开放的景观溶洞有40余处。望北看,博山半壁尽收眼底,山风徐来,爽意浸肌,白云飘过,恍如仙池。身临其境,再回味一下“海到无边天作岸,山至极顶我为峰”的联句,确实妙不可言。朗颂宋代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与山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底”的绝句,更觉心旷神怡,如愿释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鲁山虽非“东山”如今身临鲁山顶峰,与当年孔夫子的感觉,也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鲁山县

鲁山,指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鲁山,古称鲁阳,春秋时楚国鲁阳公曾于此而战,据史称其挥戈令日西退.可睹鲁山历史之久.汉置鲁阳,唐始名鲁山。县东北十八里有鲁山(或露峰山?亦不确定)。河南鲁山县是史学界公认的墨子故里,曾于鲁山之熊背乡发掘墨子之墓,中有墨子随身佩剑与文籍,文籍中语言与现在鲁山言语基本相同.也是刘姓的发源地,据晋代水经注云:鲁阳之西有尧山者,夏之刘累以畜龙见称,而一日一龙失,遂到鲁阳之尧山居.现在鲁山县_河乡之西昭平湖畔尚有刘累墓,并有多位知名人物题词.北宋末年岳飞部下牛皋亦是鲁山人。现代诗人徐玉诺亦是鲁山人。

概况

鲁山县位于东经112度14-113度14,北纬33度34-34度00之间,在河南省中部偏西,伏牛山东麓,淮河水系的沙河上游,地势西高东低,西、南、北三面环山,东与黄淮平原相连,最高海拔21531米,最低海拔901米。全县辖5镇15乡,558个行政村,总人口85万人,县境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44公里,总面积243232平方公里,县城位于县域中部偏东位置。2006年,全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达到226亿元,在河南省108个县(市)排序中由2003年的96位跃升到40位。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050元,增速连续数年居平顶山市前列。

美食

鲁山揽锅菜

鲁山揽锅菜是古老与现代精湛烹调技术相结合、精工细做的“杂烩菜”,系河南省地方名吃之一。据传,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后经杨氏几代人的潜心研究,结合当地人酷爱咸鲜、滑嫩、香软的特点制作而成。主料:精细猪肉;配料:猪肉丸子、蕨菜、时令蔬菜、油焖豆腐、粉条等;调料:豆瓣酱、五香大料等精心配制。猪肉选料考究,经过焖炒,色泽美观,易于机体消化吸收。豆腐过油焖,黄里透白,软硬适度。粉条精选上乘好粉,柔细绵长,肉筋外滑。丸子用油炸过,黄澄澄、香酥酥。搀杂蒜苔、金针、当地蕨菜、时令青菜等。再加上数十种中草药配制的特等香料,使该菜鲜香软嫩、咸辣适口,色形兼备。集中国八大菜系之精华与鲁山风味于一体,是享誉省内外的美味快餐。来鲁山游人既饱览石人胜景,又品尝揽锅菜美味,乘兴而来,尽兴而去,并把揽锅菜美名传到四面八方。鲁山人民路西段老牌子揽锅菜店被河南省烹饪协会授予“独特风味揽锅菜”名店名吃称号。

河南名宴“鲁山水席”

鲁山水席,系豫西名宴,始创于1908年,以鲁山宴席传统风味为基础,融取宫廷御膳烹饪技术,工艺讲究,制作精细,形成了具有鲁山风格,色、香、味、形俱佳,符合中原地区社会风俗习惯的宴席佳肴。其鲁山水席“八碗八”更是别具一格,锦上添花。

早年,冯玉祥将军来鲁山,点名要品尝鲁山水席“八碗八”,对其独特的风味非常赞赏。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河南省政府迁驻鲁山,地方官员豪绅多以鲁山水席“八碗八”宴请达官贵人。解放后,鲁山水席更加完善、兴盛。然而自文化大革命开始,这一享誉中原的宴席佳肴逐渐失去原有特色。

为了继承和宏扬鲁山历史餐饮文化,天润楼秉承“传统不保守,现代不失真”的经营理念,按照“春滋养、夏清热、秋润燥、冬补益”的科学饮食营养观,着力打造风味独特的“鲁山水席”,从而使传统的鲁山水席重放光芒。二00七年三月,鲁山水席被河南省商务厅、河南省餐饮行业协会授予“河南名宴”。

基础设施建设

鲁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2006年,开展了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为目标的“双城联创”活动,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功能,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公共照明、环境卫生等方面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宽敞、明亮、干净、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城市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已经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城市干道交通体系,拥有城市主干道4纵5横,道路总长度30余公里,总面积90万余平方米;建交通环岛5座,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城区防洪排污体系完备,排水管网畅通,对南北城壕进行了治理,治理长度达1万余米;城区绿化水平不断提高,现有公共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街头游园6座,总面积16万平方米,公共绿地25万平方米,绿篱32万米,面积65万平方米,建大型苗圃2座,总面积30余亩,培育各类苗木10万余株,花卉2万余株;城市公共卫生设施逐步完善,有高标准水冲式公厕6座,移动式公厕5座,垃圾中转站14座,垃圾箱155只;城市主次干道亮灯率100%,共计安装照明路灯3000余盏;建大型商贸广场9座,总面积1万平方米,基本满足了市民日常生活需要。

旅游

鲁山属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县,旅游资源丰富,景区景点众多。旅游资源单体2378个,涉及8个主类,29个亚类,133个基本类型,占平顶山市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的566%,占全省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的6%,且分布相对集中,品位较高。先后投资开发了石人山、昭平湖、佛泉寺、画眉谷、十八垛、六羊山6大景区,300多个景点,发展农家乐旅游服务区22处。旅行社3家,导游22人,讲解员37人。旅游经营定点宾馆、饭店17家,其中二星级宾馆3家(鲁山宾馆、石人山天力宾馆和阳光大厦大酒店)。形成了“一山一水三条线”独具特色的旅游格局(一山指石人山景区,一水指昭平湖景区,三条线是指航空展览馆和秘洞山庄为主线的军事文化旅游线,以佛泉寺、文殊寺和农家乐民俗旅游为主题的民俗风情旅游线,以上汤、中汤、下汤为核心的温泉沐浴旅游线)。

目前,以石人山为龙头的鲁山旅游业已成为中原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热线。客源市场拓宽到全国25个省市和地区,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000多万元,旅游总收入25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石人山景区先后被评为全省“十佳风景名胜区”、“十佳旅游好去处”和“河南最美的地方”;2002年,石人山景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昭平湖景区被国家水利部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鲁山县荣获“中国老区旅游资源开发县”的称号;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级景区。

教育

全县有高级中学4所,在校学生13826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1365人;完全中学1所,初中35所,在校学生42575人;小学221所(含学点245个),在校学生75236人;聋哑学校1所。全县共有教职工7158名,其中高中教师547名,初中教师2307名,小学教师4071名,幼儿园教师50名,特殊教育教师35名,进修学校教师45名,中心校103人。

林业

鲁山县是河南省二十五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县之一,全县总面积365万亩,有林地面积195万亩,活立木蓄积1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23%,林业产值25亿元。有国家级保护植物水杉、银杏、连香、华榛、杜仲、秦岭冷杉、垂直冷杉、青檀、领春木、金钱槭等13种;省级保护植物铁杉、青线柳、楸皮杨、大叶三七等19种;中药材和菌类种类繁多,有人参、天麻、石斛、辛荑、杜仲等近500种;有陆栖脊椎动物125种以上,国家级保护的珍贵动物有金钱豹、艾叶豹、麝、大鲵、金雕、羚羊、红腹锦鸡、豪猪、红脚隼、大灵猫等17种;省级保护的有狐貉、青鼬、豹猫、飞鼠、水獭、啄木鸟、画眉、双斑锦蛇等14种;鲁山有古树名木千余株,有全国罕见的千年古银杏群,有彰显悠久人文历史的古柏,有昭示岁月苍桑的柿树王,有蕴含着美丽传说的老栎树等。

鲁山县林副产品丰富,年产量达8000多万公斤,辛荑以质量优、产量高为中华之最,核桃、杜仲、柿子、板栗、花椒、芋肉,桃等果品销往全国各地,是广大农民群众一大经济支柱。

交通

鲁山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焦枝铁路自东北向西南穿越县境,设辛集、鲁山、让河、草店、交界5个车站,从鲁山乘火车,可直达北京、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从而打通了鲁山通往全国的大门,成为中原通往全国的主要交通枢纽。公路四通八达,可直抵郑州、开封、洛阳、南阳、漯河、周口、商丘、许昌、项城、栾川、临汝、叶县、方城、嵩县等市县,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23736公里。其中国道2条(G311线、G207线),省道2条(S242线、S231线),总里程27568公里,县乡等级公路通车总里程196168公里全县22个乡(镇)、办事处全部通油路或水泥路,558个行政村有433个行政村通水泥路,通达率达79%。到2007年底,太澳、郑石高速公路即将开通,届时将形成以高速公路为连接,以干线公路为支架,县乡公路为依托的全部通油路或水泥路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卫生

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30个,县城有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鲁山中医院、鲁山县爱心医院等。其中:县级医疗机构8个,乡镇卫生院22个,全县开设病床1300张,村级卫生所557个。在职医务人员1557名;其中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191人;初级职称713人。全县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292件。医院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县有7家医院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9家医院通过“爱婴医院”评审。瓦屋卫生院、张良卫生院、尧山卫生院、下汤卫生院、辛集卫生院、张官营卫生院、赵村卫生院被省卫生厅确定为河南省农村中心卫生院建设单位。全县已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

农业

鲁山县地处中原腹地,土地面积243232平方公里,耕地54万亩,总人口85万人,农业人口76万,人均耕地07亩,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县。2004年以来,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05万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2亿公斤以上,农业总产值1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18512元。全县蔬菜瓜果面积10万亩以上,其中保护地蔬菜33万亩,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高效种植面积15万亩,亩产值达8000元以上。全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5%,优质粮面积40%,模式化栽培及配方施肥面积80万亩,农田化学除草70万亩。近年来,大力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全县已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个,面积5万亩,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3个,面积1万亩,全县粮经比64:36

全县有大型水库一座,中型水库二座,小型水库35座,机井128眼,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其中节水灌溉15万亩。全县农用机械总动力1097183马力,其中联合收割机240台,大中型拖拉机327台,全县机耕面积29万亩,机收面积28万亩。

电业

鲁山县电业局管辖110KV变电站2座,总变容量114500KVA;35KV变电站14座,总变容量71350KVA;110KV变电站2座,总变容量114500KVA;35KV变电站14座,总变容量71350KVA;110KVA输变线路一条,长2404公里;35KV线路18条,全长2247公里;6--10KV线路全长1309公里,配电变压器1293台,总容量79540KVA。

历史沿革

鲁山,古称鲁阳。汉置鲁阳县,唐始名鲁山。县东北十八里有鲁山。据《读史方舆纪要》:“山高耸,回生群山,为一邑巨镇,县以此名。”

?年,鲁山县辖5个镇、17个乡:鲁阳镇、下汤镇、梁洼镇、张良镇、张官营镇、二郎庙乡、土门乡、马楼乡、瓦屋乡、仓头乡、四棵树乡、观音寺乡、鸡冢乡、辛集乡、张店乡、赵村乡、背孜乡、昭平台库区乡、董周乡、熊背乡、磙子营乡、_河乡。

2000年,鲁山县辖6个镇、1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822541人,其中:鲁阳镇 57452人、下汤镇 32674人、梁洼镇 36951人、张官营镇 57017人、张良镇 52591人、尧山镇 19277人、赵村乡 24889人、四棵树乡 15046人、鸡冢乡 13311人、熊北乡 20924人、让河乡 46400人、瓦屋乡 30147人、观音寺乡 23505人、土门乡 8513人、背孜乡 14718人、仓头乡 22317人、董周乡 54500人、张店乡 78552人、辛集乡 47341人、滚子营乡 64075人、马楼乡 80617人、昭平台库区乡 21724人。

2005年,鲁山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土门乡,并入背孜乡管辖,背孜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5年12月31日,鲁山县辖6个镇、15个乡:鲁阳镇、下汤镇、梁洼镇、张良镇、张官营镇、尧山镇;张店乡、辛集乡、熊背乡、_河乡、瓦屋乡、赵村乡、董周乡、仓头乡、马楼乡、鸡冢乡、背孜乡、磙子营乡、观音寺乡、四棵树乡、昭平台库区乡。

鲁山县辖6个镇、14个乡:鲁阳镇、下汤镇、梁洼镇、张官营镇、张良镇、尧山镇、赵村乡、四棵树乡、鸡冢乡、熊背乡、_河乡、瓦屋乡、背孜乡、仓头乡、董周乡、张店乡、辛集乡、磙子营乡、马楼乡、昭平台库区乡。

根据河南省民政厅《关于撤销鲁山县鲁阳镇调整张店乡董周乡行政区划设立露峰等四个街道办事处的批复》(豫民行批[2006]9号)和平顶山市人民政府的批复精神,鲁山县政府决定撤销鲁阳镇,调整张店乡、董周乡部分行政区划,设立露峰、琴台、鲁阳、汇源4个街道办事处;将原鲁阳镇所辖区域以及张店乡的詹营、董周乡的五里头等22个行政村划入城区。

2021年3月16日,鲁山县上榜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20年6月,鲁山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二十五军)、河南片区)。

2014年1月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鲁山县为2013年国家园林县城。

孙楠《超级楠声2CD2》UPDTS-WAV分轨歌曲大全在线听免费,百度网盘下载资源: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5JMeeiuSZ1uYqjASD5ugQ

提取码:xhpq

资源介绍:孙楠《超级楠声2CD2》UPDTS-WAV分轨

河南鲁山真的是旅游开发很低调的地方。其实在河南很多县里面,鲁山真的是一个很低调的旅游县。国内有知名的温泉度假村,也有未开放的景点。让我们来看看庐山的旅游景点。

1金灯笼河景区

邓谨位于河南省鲁山县,是河南省“三点一线”精品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

山顶有一条瀑布,从山顶流下。进入雨季后,这里是一个有很多水池和水的地方。周末来这里逛逛是个不错的选择。路线:河南省鲁山县四棵树乡米沟。

2山东省西山风景区

庐山是著名的免费景点。在河南省鲁山县四棵树乡东平沟。目前景区正在开发中,不收费。周边有珍珠湖、六羊山、香马河、圣多多、摩天岭、牧羊坪、成王顶、文殊殿等十几处景观。

它位于伏牛山腹地,植被茂密,水系纵横,四面飞瀑,奇峰怪石众多,自然风光十分可观。

3庐山羊圈沟景区

芦阳泉沟位于鲁山县石人山南麓,与南召接壤,是一条原生态的原始景区路线。山上植被茂密,山高水长。沿途瀑布相连,一池挨着一池。瀑布挂在陡峭的石壁上,池水深不可测,随时可以游泳。

因为没有被开发,所以更加美丽珍贵。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大地桥。它可以通过导航'巨大地桥'到达。

4庐山滚油瀑布景区

位于河南省鲁山县四棵树乡米沟,植被茂密,绿意盎然,既有秀丽的山峰,又有清澈的瀑布。瀑布最大落差十几米。撞到池底后,它会卷起来。它就像一个沸腾的油锅,当地人把它命名为滚油锅瀑布。远处山峦叠嶂,峰峦相连,千回百转。

沟内郁郁葱葱的植被、众多的瀑布和常年的溪流吸引着周边城市的人们来这里休闲避暑。从郑尧高速下塘站下车,沿207国道往西走16公里到芦山县四棵树乡戴萍村前庄,再右转3公里到米沟。

路线:导航至米沟。

5庐山神仙沟景区

神仙谷位于芦山县四树乡土楼村,线、潭、瀑优美。属伏牛山系,207国道、二广高速公路从这里经过。距郑州200公里。导航到‘芦山县四棵树乡土楼村’。

6庐山珍珠湖风景区

珍珠湖位于河南省鲁山县四棵树乡东平谷。

落差10到70米的瀑布有10多个。瀑布下有一潭,彼此相连,宛如一条巨大的珍珠项链,镶嵌在转谷的玉颈上,晶莹透亮,质朴自然,令人惬意。真是仙境啊!珍珠湖,不可多得的自然景点,如今被河南驴友们誉为经典的户外穿越路线。

7庐山七星潭风景区

杏坛位于河南省鲁山县四棵树乡。

河边连续自然形成的七个水潭,当地村民称之为七星潭。

8庐山朱温寺景区

鲁山文殊寺位于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西南四棵树乡勾平村。因该寺位于海拔1112米的安库托山,故又称‘安库托寺’。

9白龙潭风景区

白龙潭位于河南省鲁山县四棵树乡西南山区,瀑布上下相连,形成众多水潭。水清澈透明,不可捉摸。白龙潭瀑布高45米,水面宽3-5米。它是上游峡谷的山泉水逆着花岗岩岩壁下落而形成的。

瑶山地区由于雨量充沛,植被茂盛,水源涵养丰富,瀑布终年不绝。由于在

整个忘忧谷树木繁花密,青竹遮天,风如琴鸣,静谧凉爽,幽雅。坐在竹林中的石凳上,到处都能听到山泉和绿笼的叮叮当当,一种奇异的感觉会油然而生。

走过挂洞、杞人洞、银丝洞、凌渡、鱼池、乌龟等杞人谷的景点,不知不觉就会沉迷其中。尤其是在帽形山和忘忧谷的上半部,一条几十米高的瀑布直冲云霄,溅起的水花和浪花化作一片茫茫白雾。瀑布两侧,绯红的无愁少女和艳丽的杜鹃相互交织相拥,守护瀑布多年,演绎着一段神奇的相思传说。

游览忘忧谷,真的可以忘记人类所有的烦恼。

1红河谷的景点

红河谷景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熊北乡闫明庄村,地理位置优越。距石人一个半小时车程,距展览馆半小时车程,距森林温泉半小时车程。景区距平顶山市区仅50公里,距南阳市区120公里,距县城20公里。

12焦赞风景区

春天有连翘、山茱萸、桃、杏、杜鹃等花,满山都是花。夏天,它是一个避暑胜地,你可以在那里洗澡和抓鱼。秋天山果遍地,柿子、猕猴桃、梨、野葡萄等野果触手可及;冬天银装素裹,冰挂雾凇等自然景观美不胜收。

鲁有许多有趣的景点:

1响马河景区

2禄丰山风景区

3清水河风景区

4花园谷景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1652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4
下一篇2023-07-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