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万物的雅称美到极致---《礼仪手势》
「古代礼仪手势」
叉手礼
一种打招呼的礼仪,即双手手指交叉在胸部而示敬,这种行礼方式无论男女老幼都可行使,是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一种礼,以示尊敬。
拱手礼
又称作揖、拇礼,是古时汉民族的相见礼。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当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一说古人以左为敬,又有人在攻击别人时,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
“子路拱而立。”——《论语·微子》
抱拳礼
是汉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用左手抱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不尊重对方的“区拜”。古代练武之人切时抱拳礼有两种。一个是右掌左拳,一个是左掌右拳。右掌左拳的话含有决生死之意,但是左掌右拳只是切磋而已。
长揖
古时相见礼,拱手高举继而落下的敬礼。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
“功成不受爵,长拇归田庐。”——晋·左思《咏史》
揖让
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拇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拇:一为土拇,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拇,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拇,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司仪掌九仪之广客捩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拇让之节。”
——《周礼·秋官·司仪》
顿首
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
“西周君铬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史记·周本纪》“迟顿首。陈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丘迟《与陈伯之书》
稽首
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宣子拜稽首焉。"——《国语·晋语》
再拜
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谨使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膜拜
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
“吾乃膜拜而受。”——《穆天子传》卷二
折腰
即拜。鞠躬下拜,弯腰行礼。
“拔剑刺山,水为之涌;折腰拜井,泉乃仰流。”——明宋濂《虎跑泉铭》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趋礼
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
“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礼记·曲礼上》
一、道教作揖的基本手势做法是:
1、站立姿势:澄心存神,敬对祖师。全身放松,两目平视,双臂自然 下垂,中指与裤缝对齐,两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
2、两手结太极阴阳印,因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的缘故。有些地区也有“男左女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说法,即女子右手在上,男子左手在上或者吉祥问安选择左手在上,举至眉际。
二、作揖,民间传统的一种礼节。相对于庶民打招呼的万能性礼节“拱手”,“作揖礼”是士相见或感谢时常用隆重性的礼节。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磬折,表示向人敬礼。
扩展资料:
1、据《周礼·秋官司仪》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作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时揖是拱手向前平伸。
2、向人作揖虽然恭敬,但相比于跪拜,它又不是最恭敬的,有时能表示倨傲,《汉书·高帝纪》就有“郦生不拜,长揖”的描述,显出狂徒郦生对刘邦的不服气。
3、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参考资料:
求婚跪地的正确姿势
绝大多数的人们求婚都知道是单膝跪地,不过具体怎么跪才更标准却很少得知,求婚是件神圣又浪漫的事情,一定不要太过随意。
求婚跪地的正确姿势是双脚与肩同宽,自然站立,双手垂于身体两侧,左脚迈步成屈膝状,右腿跪地,臀部向下沉,左腿前右腿后,左右腿都应与小腿成90度。
而求婚的正确姿势,是单手或者双手拿花,走到女孩面前,说出你的表白词,然后单膝跪地将花举到女孩面前,“你愿意嫁给我吗”,随后送出鲜花,取出钻戒,为她戴上戒指,拥抱亲吻,求婚就大功告成了。
1、双脚并步站立,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自然大方。
2、左手在上,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大拇指屈拢于掌内。
3、右手在下,右手握住成拳状,拇指在外,拳眼向内,斜对胸窝。
4、左掌心掩贴在右拳面上,左指尖与下颏平齐。
5、行礼时,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双手拳掌在胸前,与胸相距约20-30厘米左右。
6、抱拳行礼时,自然微微晃动三次,并口中说“久仰、请指教”等话语。
抱拳礼的丰富内涵。
1、右手五指握拳,称为“五湖”;左手伸直四个手指头,压住右手,这四指称为“四海”,是蕴含“五湖四海皆兄弟”的意思。
2、左手为肝掌,对右手胆拳,有“肝胆相照”的含义。
3、左手,伸直的四指,代表“德、智、体、美”四种品德,象征情操高尚;屈拢的大拇指,表示不骄傲,不称尊,不以“老大自居”。右手,紧握成拳,表示勇猛习武、不断成长。左掌掩抱右拳,表示不以武滋事、争强斗胜,约束自己。
注意要点
拱手礼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见面问候礼仪。拱手礼的正确做法是,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左手在前、右手握拳在后,两手合抱于胸前,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并微笑着说出您的问候。拜年时最好避免在着装和行礼上的中西结合的方式。如穿西服拜年时最好行鞠躬礼,而不行抱拳拱手礼或作揖,否则反差过大让人觉得别扭。
历史记载
拱手礼历史悠久。从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伦理学的角度考察,良风美俗既是一种传统文化资源,又是稳定社会秩序、增强民族认同的一种机制,利用得好,可以降低犯罪,融洽人际关系,从而大大降低“人际成本”(社会为协调人际关系而必须的付出)。
适用场合
民间见面或约会朋友,双方告别等,拱手表示寒暄、打招呼、恭喜等。礼仪姿态编辑古代行拱手礼,身体和手都不动。现代行拱手礼,身体立正,两臂如抱鼓伸出,双手在胸前抱举或叠合,自上而下,或内而外,有节奏的晃动。 左手掌心平张,向下压住右拳,正对胸口,不高于颚不低于胸,平臂行礼此乃“王者对揖”“时揖”“平揖”。平辈行礼,左手手心向内贴于低于胸口,直身行礼,此乃“士揖”“下揖”。上位者还礼,双手平伸指间交错,左手在外,两掌心向内,双臂前伸如抱一环,举手至颚,欠身行礼,此乃“天揖”“上揖”,最适合向长辈行礼。以此手势直身举手过额,此乃“帝揖”。过去为祭祀用礼 后来被用来向皇室和宰相行礼。双手抱拳(注意只有这个才是两手抱拳)左手抱住右手,平身行礼,此乃“武揖”为周朝军礼,后为武者专用。常见的手法就这五种,当然还有“侧揖”“旁三揖”“旅揖”。
礼仪要求
当对方拱手时,受礼者也应以同样拱手表示友好。
禁忌
当代,忌讳在正式场合或隆重场合使用拱手礼。
抱拳时要左手压在右手上面,以示友好。
抱拳礼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不尊重对方的“凶拜”,多用于吊丧,见面作揖可不要弄错了方向,那是相当不礼貌的。
扩展资料:
常见的中国礼仪:
1、拱手礼
在胸前拢手,由前向后收,呈拱手形。向前推,不躬身。
视距离远近,可高,不能低于胸。
日常相见礼,送别礼。
2、揖礼
在胸前抱手,轻于抱拳,重于拱手。略躬身或不躬身。
用于日常行礼,敬长上,同学朋友互敬。
3、一拜礼(拜礼)
展臂,至胸前合,拢手。男左手前,女右手前。躬身(30度)。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初相见,敬长上,行家礼。只行一个。
常规大礼。
4、两拜礼(再拜礼)
展臂,至面部前,拢手。躬身(45度)。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向长上行大礼。一般行一个,叫“拜”。最多行两个,叫“再拜”。
5、执手礼
双手平伸并出,晚辈手心向下,长辈手心向上,长辈握住晚辈的手。长辈可以坐着,执晚辈之手。
家庭礼仪。结婚时夫妻礼仪。
-中国礼仪
-抱拳礼
古代礼仪的八种手势是拱手礼,揖礼,一拜礼,两拜礼,叩首礼,鞠躬礼,执手礼,嵇首礼等。拱手礼,又称作揖,是古时汉民族的相见礼。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当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
拱手礼又叫作揖、揖礼,是古时汉民族的相见礼,其历史非常悠久。论语·微子曾载,子路拱而立。这里子路对孔子所行的就是拱手礼,拱手礼的正式称呼应该叫揖礼。据说中国古代的礼仪大多数都源自西周初年周公开创的周礼。
拱手礼礼仪姿态
古代行拱手礼,身体和手都不动。现代行拱手礼,身体立正,两臂如抱鼓伸出,双手在胸前抱举或叠合,自上而下,或内而外,有节奏的晃动。左手掌心平张,向下压住右拳,正对胸口,不高于颚不低于胸,平臂行礼此乃王者对揖,时揖,平揖。
平辈行礼,左手手心向内贴于低于胸口,直身行礼,此乃土揖,下揖。上位者还礼,双手平伸指间交错,左手在外,两掌心向内,双臂前伸如抱一环,举手至颚,欠身行礼,此乃天揖,上揖,最适合向长辈行礼。
双手抱拳,注意只有这个才是两手抱拳,左手抱住右手,平身行礼,此乃武揖为周朝军礼,后为武者专用。常见的手法就这五种,当然还有侧揖,旁三揖,旅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