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海南的首富是谁啊

谁知道海南的首富是谁啊,第1张

景柱,男,196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海南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1988年,大学刚毕业的景柱来到海南,从技术员、车间主任干起,与海南汽车制造厂第一批拓荒者一起艰苦创业。1997年,他临危受命出任总经理,带领新班子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扁平精简机构”、物业社会化、分配绩效化等一系列改革,企业在成本控制、物流管理、产能提升、售后服务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6年间,企业不仅扭亏增盈,而且实现快速发展,工业总产值扩大至33亿元,累计向国家上缴税收近20亿元,年产量由3000台提高到两万台,员工年收入翻了两番,仅2003年前5个月销售收入就达28亿元。他率先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汽车研发机构联合开发整车,分别用9个月和7个月推出国内首款多功能轻型客车“普力马”和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中档轿车“福美来”,大大提升了海汽品牌的知名度。企业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9月8日,海马股份在郑州媒体发布公告,称河南年产15万辆轿车项目和15万台发动机项目进入环境公示阶段,向公众征集环境意见,酝酿已久的海马河南轿车项目即将鸣响发令枪。 欣喜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一个海南汽车企业,为什么独独相中河南,要在郑州投资建厂?秘密可能隐藏在公开报道的背后:深交所上市公司海马股份(000572)的董事长景柱是河南兰考人。 景柱被评为2007年海南首富。在过去的20年里,景柱从一个车间工人,最终成为海马股份的董事长,很多人心里可能都有一个疑问:在遥远的异乡,一个河南人如何用20年的时间写就一个海南首富传奇故事? 巧合写就一段传奇 1988年,22岁的兰考籍小伙子景柱从重庆大学毕业,一个重大的选择摆在了他面前:去哪里工作?据熟悉景柱当年情况的人士介绍,大学毕业时,景柱在毕业分配意向表上填的是:祖国边远地区、私营企业或其他科研机构。 1988年,新中国最大的特区--海南省正式成立。一个历史长河中的巧合让这个河南小伙儿和海南结下不解之缘: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景柱选择了去海南创业。 在重庆大学,景柱学的是机械系锻压专业。1988年,来到海南闯荡的景柱加入海南汽车制造厂,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干起。 勤奋敬业的景柱成长得很快,历任车间主任、厂长助理、代理总经理等职务,后又调往海南省汽车办,并曾任汽车办主任。 1998年,一个重大转机出现。在国家行政划拨方式下,一汽兼并海南汽车制造厂,成立了一汽海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当时一汽持有51%的股份,海南汽车持有49%的股份,海南汽车发展从此步入快车道。 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海南汽车经过资产重组引入职工持股和民营资本变为民营企业,其中以景柱为首的管理层占有主要的股份。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股权变化后,海南汽车最终于今年1月借壳海南当地上市公司琼金盘登陆资本市场,琼金盘更名为海马股份,海马股份变成了一家民营企业。 资料显示,海马股份的前两大股东分别是海南汽车和海马投资集团,景柱通过这两家公司间接持有约251亿股海马股份。 2006年以来的这轮牛市,让景柱的个人财富产生了一个“核聚变”。按照海马股份近日20元/股左右的股价计算,景柱控制的股权市值超过50亿元。正因为此,今年4月,海南省把河南人景柱评为海南省首富。 2007年8月18日,景柱掌控的上市公司海马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斥资342亿元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拿下1337亩土地,并将投资82亿元增资郑州汽车项目。如果这项15万台轿车和15万台发动机项目顺利投产,河南籍海南首富景柱在荣归故里的同时,可望写出新的财富传奇。 海马神话的缔造者 人们对作为深交所上市公司的海马股份可能还有些陌生,但对于大街上跑的海马3、福美来、普力马汽车可能会有一定的印象,没错,这些都是海马股份的作品。作为一家海南省从事轿车生产的上市公司,海马股份(000572)近年来备受资本市场追捧,景柱本人也在资本和实业两个市场创造了神话。 虽然此后国内媒体在报道海南汽车上市一事时,多以“MBO”等敏感话题切入,但海南汽车过去几年的飞速发展则是有目共睹,海南网友甚至称海马股份为“海南最好的上市公司”。 2007年上半年,海马成功推出全新自主研发的产品“海马3”,并于6月投放市场,目前市场反响热烈。海马3的上市,丰富了海马汽车产品,形成了海马3、福美来2代、海福星、普力马等系列化产品序列。 海马股份今年的半年报显示,海马股份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64亿元,净利润277亿元。 “虽偏居一隅却默默耕耘”,长期跟踪海马股份的中信证券(爱股,行情,资讯)研究员李春波这样评价该公司,李春波预测今年海马股份的销售收入可达90亿~100亿元。在他看来,以景柱为首的海马股份管理层是该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李春波认为,基于海马股份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能力和郑州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他对于海马股份郑州项目未来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景柱投资家乡有无乡情因素?业内人士看来,不排除这个因素,但景柱作为浸*商界多年的“老将”,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必然是决定性因素。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景柱在郑州还是做了一笔划算的买卖:在寸土寸金的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拿到千亩工业用地,每亩土地的价格只有224万元;收购总投资超亿元的郑州轻型汽车制造厂,也只花了不到3000万元。显然,家乡待景柱也不“薄气”。 富豪离我们很近 这位河南籍海南首富似乎离我们的生活有点遥远,但通过景柱身边人的介绍,会发现他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据熟悉景柱的一位人士讲:青年时代景柱学习勤奋,志向远大,曾立誓考北大、清华,后来没能如愿,入重庆大学学习。但不服输的景柱发誓最终学历是北大、清华。天遂人愿,他终于考取北大教授、国内某著名经济学家的博士研究生。 熟悉景柱的人说,景柱吃苦耐劳,做事雷厉风行,处处身先士卒。在海南汽车建厂初期,他和同事们一起日夜奋战在车间,曾有七天顾不上洗澡的记录。 熟悉景柱家庭情况的一位人士向记者介绍,景柱的家乡在兰考县一个偏僻的农村,他的母亲是兰考县焦裕禄时代的农村干部,穷苦人家出身。 景柱的父亲去世很早,母亲独自一人拉扯着包括景柱在内的几个孩子。景柱事业有成后,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经常带她到各地旅游,并给她很多零用钱,但母亲把这些钱多捐助于村里的文化建设。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慧丽在兰考县挂职当副县长,和景柱的母亲相熟。在她的印象里,景柱的母亲特别富有同情心,关心穷人,热心公益事业。她曾鼓动当老总的儿子及儿子的朋友捐了50万元,帮助筹建村里的小学。 据另一位熟悉景柱家庭情况的人士介绍,景柱曾经把母亲接到海口生活,但老人觉得不习惯。倒是看到海口市的老人们扭秧歌、跳舞觉得很稀罕,回到家乡后就张罗着组织村里腰鼓队,如今他们村的腰鼓队已经远近闻名了。 还有一次,她用儿子景柱给她的零花钱带领着村里的老人们到开封旅游,在当地传为美谈。显然,在这一切的背后,景柱的孝心和资金支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没错《亚洲华尔街日报》日前选出过去1000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其中之一的和珅能够榜上有名,全在于他的贪污。他的贪污成果“富可敌国”,和珅被嘉庆处置后,民间一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但和珅被定性为天下第一巨贪之后,其面目也被丑化和歪曲了。目前流行的影视剧中,和珅的形象就与历史上真实的和珅大有不同之处。

八旗才俊

和珅发迹很早,20多岁的时候受到乾隆赏识,此后便平步青云,迅速成为大清帝国一手遮天的人物。但是人们对他的早年生活却所知不多。如果仔细探究起来,原来一代巨贪和珅早年竟是声名不错的八旗才俊,其家庭生活也很有值得称道之处。

出身良好,青年才俊冯佐哲在《和珅评传》中考证,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生于乾隆十五年,家原住北京西直门内驴肉胡同。和珅出生时,家境并不富裕。和珅年时曾在家里与弟弟和琳一起接受私塾先生的启蒙教育。由于他的父亲曾任福建副都统,和珅10来岁时,和弟弟一起进入咸安宫官学。

咸安宫位于紫禁城内。这所官学的教师多由翰林学士充任,是当时官学中之最上品。史料记载,和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男子,玉树临风,脸庞白皙,行动敏捷,举止端庄,言语诙谐。可是,目前流行的影视剧中,和珅总是油头滑脑,阿谀奉承,不学无术,机关算尽,又常常被刘墉、纪晓岚等捉弄。剧中纪晓岚却是文采风流的书生,其实历史上纪晓岚反而是相貌丑陋、又有口吃近视眼的毛病。影视剧中的两人跟历史上真实的形象似乎刚好调了个个儿。

和珅天资聪明,记忆力强,过目不忘,加上他努力学习,所以经常得到老师们的夸奖。除了能将四书五经背诵得滚瓜烂熟外,满、汉、蒙古、藏文也都相当不错,甚至连西域秘咒也略知一二。日后和珅官运亨通,飞黄腾达,与少时打下的基础不无关系。

高官赏识,夫妇情深和珅18岁时结婚,娶英廉之孙女冯氏为妻。英廉原姓冯,内务府包衣籍汉军镶黄旗人,曾任内务府大臣、正黄旗满洲都统、直隶总督等,是乾隆时期颇得信任的高官。由于孙女自幼失去双亲,英廉对她格外疼爱,当发现和珅之后,英廉认定他绝非等闲之辈,日后必能发达,故决定把心爱的孙女许配给他。

和珅与冯氏结婚后,相亲相爱,感情颇好,夫唱妇随。嘉庆三年(1798)冯氏去世时,和珅极为难过,他为妻子连作六首悼亡诗,其中一首写道:

结缡三十载,所愿白头老。何期中道别,入室音容杳。屏帏尚仿佛,经卷徒潦倒。泪枯挽莫众,共穴伤怀抱。游川分比鳞,归林叹只鸟。追思病时言,尚祝余足好。(时余足疾复作)犹忆含殓前,不瞑心未了。自此退食馀,谁与伴昏晓。

由此可见他们结婚30多年,夫妻关系一直不错,两人心心相印,互相关心,家庭生活幸福美满。这种情形恐怕是看惯了电视中和珅形象的观众所不了解的吧?

在家庭生活方面,和珅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他的弟弟和琳是他一手提拔和精心栽培的,由于和琳长年在外,和琳子女的婚嫁也都由和珅操办。嘉庆元年(1796),和琳在外督办军务,不幸染病身亡。和珅非常伤心,写了15首挽词,“言不成声,泪随笔落”,感情真切凄惨。

乾隆宠臣

在人们印象里,和珅似乎生来就有权有势,是乾隆的宠臣。其实,和珅的发迹是有一个过程的,而且他自身的才能在某种程度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和珅的起家

乾隆三十四年(1769),和珅20岁,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和珅并不满意自己的处境,第二年参加了顺天府乡试,可惜没有中举。23岁时,和珅被授为三等侍卫,得到出入宫廷的机会。乾隆四十年,和珅从三等侍卫擢升为乾清门御前侍卫,兼副都统。第二年正月,27岁的和珅出任户部右侍郎,三月升军机大臣,四月兼内务府大臣,八月调镶黄旗副都统,十一月充国史馆副总裁,十二月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他的一家也由正红旗抬入正黄旗,成为“上三旗”的一员。这样的升迁速度恐怕是历史上极其少见的情形。

和珅虽一度在考场上名落孙山,但数年后竟得到一个机会,从此平步青云,很快就爬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位子。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会?和珅又是怎么抓住机会的呢?综合历史记载,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1)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说,有一次乾隆看奏报,得知要犯逃亡,心中生气,随口说出《论语》中的“虎兕出于柙”,众侍卫都不知何意,和珅则说,“皇上是说,管此事者,当负此责”。乾隆很是高兴,问和珅是否读《论语》,又问他的家世年岁,和珅皆奏对称旨,于是受到提拔。

(2)陈焯在《归云室见闻杂记》中记载,乾隆四十年(1775),乾隆出巡山东。有一次恰巧是和珅跟班,旅途无聊之际,乾隆问和珅是什么出身,和珅说自己曾是咸安宫官学学生。乾隆很好奇,既然是学生,怎么却不是通过考试做上官的?和珅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曾参加过乾隆三十五年的考试,但没有考中。乾隆又让他背当年的应试文章,和珅跟在小车旁边,一边走一边背,很快就将当年的文章一字不差地背出来了。乾隆听后对和珅说:“你的文章其实可以考中的。”看来,和珅的文章并不是很差,且能很快背诵5年前的一篇文章,很难得。由此,和珅的聪明伶俐给乾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和珅是雍正爱妃转世,与乾隆有宿缘。这跟一桩凄惨幽美的宫廷情缘有关。乾隆快到20岁那年,有一次进宫,经过父皇雍正一妃子身边,看见她正在对镜梳头,游戏心起,突然从后面捂住了她的眼睛。该妃不知身后是太子,顺手便拿起梳子向后边打去,正中乾隆的额头。第二天,雍正皇后看见乾隆额头上有伤痕,逼问出这一情形,大怒,认为这是调戏太子,马上将她赐死。年轻的乾隆非常害怕,想为此妃辩白,但又不敢。后来他跑到书房,以小指染上朱色,返回妃子的住所,见到她已上吊,但还没气绝,便在妃子颈上点了朱色,说:“我害了你!如果魂魄有灵,20年后再相见吧。”当和珅引起乾隆注意的时候,乾隆发觉和珅的容貌跟那个死去的妃子相似,密召和珅觐见,令其靠近御座,俯视其颈,竟发现当年的指痕似乎犹在,于是便默认和珅是父皇爱妃后身,对他倍加爱惜。

这个故事没多少可信度,只能是茶余饭后笑谈而已。不过,其中透露出乾隆与和珅那种若有若无的同性恋情感,倒似乎不是不可能。清代官场多有好“男风”陋习,乾隆可能也未能免俗。众所周知,乾隆用人喜好俊秀之人,而和珅正是一个美男子,受到乾隆异常宠爱。这在当时人的言行中也可以找到一些迹象,比如御史钱沣就曾经指责和珅办公地点过于接近皇帝住所。

以上说法不管是真是假,有一点倒可以肯定,那就是和珅这个年轻人确实肚里有货,所以才能在皇帝身边很快引起注意。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即使是机会来了,他也抓不住。

和珅的本事和珅被乾隆发现之后,便开始不离皇帝左右。他除了悉心侍奉,还留心乾隆的一举一动,天长日久,乾隆想做什么,想说什么,他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不等乾隆开口,便能操办停当,把皇帝侍候得舒舒服服。

乾隆喜欢附庸风雅,吟诗作赋,和珅便在这方面下苦功。平心而论,和珅的诗写得还不赖,可以经常与乾隆和诗,并赢得乾隆的欢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至今还保留着当年和珅与乾隆和诗的文档。

乾隆喜欢欣赏古董,对字画、文物和各种工艺品也爱不释手,于是和珅就挖空心思,加以满足。

乾隆爱书法,和珅就刻意摹仿乾隆的手迹,常常能以假乱真,以至于到了后来,乾隆的有些诗匾题字,就干脆交由和珅代笔。现在北京故宫重华宫内屏风上的诗文是乾隆书写,而挂在故宫崇敬殿的御制诗匾,据考证却是由和珅代劳的。

在日常生活中,和珅对乾隆更是体贴入微。每当见到乾隆咳嗽时,和珅虽贵为大学士、军机大臣,仍毫不犹豫地马上端个痰盂去接。他对乾隆皇帝也从来不称“臣”,而只说“奴才”,虽说这是满族人的规矩,但自然也很让乾隆受用。

乾隆喜欢讲排场,贪图享受。和珅深解其意,就多次陪同皇帝巡幸江南。他还极力为乾隆扩建圆明园、避暑山庄,修缮皇宫殿阁,并为乾隆准备好了做太上皇时居住的宁寿宫。和珅还利用自己善于敛财的本事,广开财路,公开卖官,尽量少用甚至不用国库银两,使乾隆极为满意。我们知道,清代的财政管理体制极为严格,所有开支均有明确的规定。乾隆80大寿时,和珅借举行万寿大典与千叟宴之机,命外放三品以上大员都要有所进献,在京各衙门长官要捐出俸银,而最富的两淮盐商要捐银400万两。他还创设了“议罪银”,让有过失的官员以交纳罚银代替处分,少则数千两,多则几十万两。这些钱全不入国库,而是直接交到内务府,入乾隆私囊。和珅也借机中饱私囊,凡是外省进贡皇帝的礼品,都要过和珅这一关,从中截留。

和珅的官职扶摇直上,军机大臣、步军统领、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太子太保、掌吏户刑三部及三库、理藩院、内务府、造办处、上驷院、太医院及御药房等等,高官做遍,在清朝历史上空前绝后,无人能敌。

以和珅的才能,充当一员能干之臣是毫无问题的。但要保持宠任长久,则非常不易。和珅又有什么秘诀做到后面这一点呢?这就可以联系到和珅性格上的特点。当初朝鲜使臣跟和珅接触时,就已敏锐地感觉到和珅“为人狡黠,善于逢迎”。和珅跟乾隆的关系基本上就是一种逢迎和被逢迎的格局。这使得和珅日益走上成为一代巨贪的道路。

不过,在和珅与乾隆的关系中,乾隆更占主动的地位。皇帝一人至高无上,臣子们全是为皇帝打工而已。就和珅与乾隆而言,乾隆正是把和珅看成是招财进宝有门道的财神爷,缺钱、花钱就跟他要;和�则是打着为皇帝办差的大旗,到处搜刮,顺便自己大捞一把。如果说贪污,乾隆就是天下第一号的贪污犯,和珅只不过是他手下的一个头目而已。

和珅与嘉庆

早在乾隆即位之初,曾有一个愿望,等做了60年之后,就传位于子,自己当太上皇,以此表示不敢超过其祖父康熙在位年数(61年)。乾隆六十年(1795),乾隆立第十五子嘉亲王�琰为皇太子,决定次年“禅让”。对于乾隆的这个想法,和珅无法表示反对。如反对,那就意味着不仅对抗当朝皇帝乾隆,而且也是蔑视皇祖康熙,更要得罪新皇帝嘉庆。他想着自己也许能够两面讨好,既能控制日益衰老的乾隆,又能挟乾隆以威慑新皇帝,并在必要的时候向新皇帝献媚邀宠。

新皇帝嘉庆即位时已37岁,但乾隆死死不肯交权,和珅狐假虎威,对这种局面他肯定内心极其不满。不过,鉴于康熙时太子立而废、废而立的教训,嘉庆采取了虚与委蛇的态度。即使有时觉得乾隆决定不对,他也不露声色。但他真正提防的不是乾隆,而是和珅。他知道,和珅跟乾隆几乎形影不离,他的一言一行对乾隆影响巨大。万一和珅在背地里跟乾隆说自己坏话,他的皇帝位子坐不坐得稳还真难说。对于和珅的专横跋扈,嘉庆一概不理。当时有不少大臣偷偷向嘉庆揭发和珅,嘉庆心里明白,表面上却表示和珅无罪,自己要依靠和珅处理政务。嘉庆还不忘常常表示对和珅的尊重,给人们的印象是新皇帝也怕和珅三分,但实际上却麻痹了和珅,保证了既得帝位的稳定。嘉庆不过是在等待时机而已。乾隆一去世,嘉庆就马上作出周密部署,惩办和珅。所以,人们对嘉庆这段时间的韬光养晦表示赞赏,认为是一种生存智慧。

奇怪的是,聪明过人的和珅却似乎没有把嘉庆的真正心理摸透。他也知道乾隆不会长命百岁,新皇帝不大可能还会这样宠信自己,所以一方面对嘉庆拉拢,如在嘉庆即位前抢先递送如意,以图拥戴之功;另一方面又在嘉庆周围布置耳目,窥伺动向。不过,嘉庆没有给他机会,没有说过一句对和珅不满的话,也没有丝毫迹象表明其实在心底对和珅是多么痛恨。和珅抓不住任何把柄。

嘉庆四年(1799)正月十八日,离乾隆去世仅半个月,距和珅下狱也只有7天,嘉庆派大臣前往和珅囚禁处所,赐他白绫一条,令其自尽。和珅知死期已至,不禁悲从心来,提笔写下了一首诗: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此诗似偈似谣,前两句含义尚明,因为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那时刚好50岁。从权力的顶峰一下子跌落到深渊,对他来说当然是一场梦,而且是一场噩梦。后两句的含义较为隐晦,大概是属于某种诅咒,或者是身后报应之类,只不过是不便明说罢了。

赋诗完毕,和珅悬梁自尽,黯然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这是他贪权纳贿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和珅至死,他的富贵梦、权力梦从来都没有醒过。一代巨贪的形象就此定格于历史的长河中。

你好,你是想问《离婚后首富天天来求婚》小说结局怎么样吗?《离婚后首富天天来求婚》小说结局还不知道。截止2023年5月29日,《离婚后首富天天来求婚》小说仍在连载中,最新更新日期是2023年5月29日上午11:19,这说明小说还没有结局,也就无法知道结局怎么样。

力帆妖娆,老尹逍遥。”

尹明善的“逍遥梦”,终究还是烟消云散了。

13日晚间,ST力帆发布公告称,因力帆控股、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力帆股份在公告中表示,此次立案调查事项系针对公司控股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的调查,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无关,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不产生影响。

奋斗半生,命运终究还是给耄耋之年的尹明善,开了个大玩笑。

作为民营企业家的“传奇人物”, 八旬尹明善为何会走到如此境地?在尹明善陷入危机之际,力帆又将何去何从?

1、“阶下囚”到“座上宾”

“从前的阶下囚,而今的座上宾”,是尹明善昔日的一句自嘲。

在重庆,很多人都熟知尹明善的创业故事,他的名气可能不亚于重庆籍明星陈坤。他在1950年代后期的“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分子,直到1970年代末改革开放号角吹响后才彻底获得自由。

接下来的十多年中,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尹明善开启“暴走”模式的十年。

他的角色先后有英文翻译、电大老师、民营书商、报社编辑等,1992年他进入摩托车行业,开始创业。上世纪80年代,重庆摩托车制造企业崛起,重庆人称其为“摩帮”,而“摩帮”的“带头大哥”,则是尹明善。

2003年,是尹明善一生的高光时刻。

在这一年里,他当选为政协重庆市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2007卸任),成为改革开放以来,首位成为副省级高官的民营企业家。与此同时,65岁的尹明善也开始谋划进军汽车业。

为什么力帆要在此时选择进入?尹明善说:“随着国家的富裕,会越来越兴旺发达。但是当更富裕的时候,摩托车的销量会下降,真正都会买家庭小轿车,世界的经济发展很有证明”。

宝马就是从摩托车起家的,本田、铃木、起亚也都是沿袭这条路,而力帆的“转型”,也是借鉴先辈的发展路径。

由此,当摩托车行业日薄西山时,尹明善带着力帆股份调转船头,迅速加入汽车大军。

2005年12月,力帆拿到了轿车生产批文,两个月后,旗下第一辆轿车力帆520正式上市,尹明善在新车发布现场赋的一首诗:“当年追车儿,今朝造车人。恍然如梦中,幸运中国人”。

2010年11月25日,力帆在沪A股上市时,尹明善称那是他这么大岁数收到“最好的礼物”。

而力帆成功上市,也让尹明善成功登顶重庆首富的宝座。这一年他72岁,身价超过110亿。然而,在此之后,尹明善和力帆狠狠地摔了一跤。

2、“山峰”到“谷底”

2013年,尹明善提出力帆要进入新能源领域,希望通过新能源实现弯道超车。

这个节点开始搞新能源,相比于其他自主品牌来说算是比较早的。

随后的发展也相当顺利,2015年力帆新能源车销量已经过万,并且还准备推出纯电车换电服务,力帆汽车似乎成功“转型”并找到了新的发力点。

当力帆迈步在转型路上时,打击也来得猝不及防。

2016年10月,力帆汽车被财政部宣布涉及新能源车“骗补”,并取消了力帆当年财政补助资金预拨的资格。

“骗补”的标签就此贴上了力帆,在某种程度上,也贴在了尹明善的身上。

也就是这一年,力帆首次出现了亏损,相比2015年净利润暴跌33585% 。

2017年,尹明善在“新力帆 新征程 力帆轩朗/力帆X80上市发布会”上正式宣布退休。而力帆则在不断变卖资产中稳住了局势,亏损有所下降。

不过,从2018年起,力帆的亏损开始逐年加大,也再次大量抛售资产,换取现金维持公司生存。

力帆先是卖掉了拥有年产15万台乘用车的生产基地,获得3315亿元,尔后又向车和家出售自家其中一个造车资质,得到了65亿元的收入。

若不是被逼到绝路,谁会愿意卖地、卖资质?

造车事业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中途摔倒是常有的事。只不过,力帆这一跤摔得太狠,本应解甲归田的尹明善也不得不重新扛起大旗,去拯救他一手创办的企业。

3、“希望”到“无望”

“一个企业永远都会有困难,但一定要咬牙克服坚持”。

今年5月,在力帆股份2019年年度股东大会,82岁的尹明善现身坦言道。

而正当外界都以为尹明善会重掌大权时,他却意外地选择将长孙女尹安妮推向台前。

据资料显示,这位1995年出生的尹家三代于2017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经济专业,目前仍为在读研究生,专程休学一年以熟悉公司业务,现任力帆控股副董事长。

但外界对尹明善此举多有猜疑,甚至质疑其是一种危情处置的操作手段,或者安排家族继承人上台更方便对接事务和沟通。

“尹安妮背后肯定有尹老爷子亲自出马的身影,但即使如此也很难将力帆救活。”业内人士多以此认为“如今唯一可能的除了力帆原有的摩托车领域外,看是否能寻找更多的新机会。”

幸运的是,力帆并未陷入彻底的败局。

今年8月份,力帆控股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法院申请进行司法重整,同时面向市场进行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

9月14日,两江基金和吉利迈捷就以联合体身份向力帆控股管理人提交了意向重整投资人报名材料,9月底,上述投资人被正式确定为意向投资人。

据悉,吉利迈捷是吉利科技集团下属企业。而与吉利形成联合体的另一主体为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大股东为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且隶属于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也就是说,力帆运气很好,吸引到了吉利和重庆政府的相继出手。

不过,力帆虽然找到“白衣骑士”并迎来希望的曙光,但尹明善却不得命运善待。

而从摩托车大王,到追逐造车梦想,再到当下遭遇“调查”,尹明善或许也想不到自己会走到当下这般艰难境地。

毕竟商业终究是一场游戏,虽然充满了各种可能,但成败却早已埋下伏笔。

尹明善,力帆汽车的创始人,亲手将力帆打造成A股第一家上市的民营车企,却又眼睁睁地看着它从巅峰快速坠落。而在力帆迎来转机之际,这位82岁的白发老人却突生曲折。

或许,尹明善除了叹息一声“命运无常”之外,只能徒留一生遗憾了。

4、功夫拍案

2020年8月初,尹明善的随笔集《芭蕉飕飕》出版。

尹明善在自序中采用了宋代词人吴文英的《唐多令惜别》,其中写道: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尹明善,朝花夕拾,娓娓道出这句人生感悟,既是随笔,又何尝不是对人生的某种感叹呢。

不管岁月如何变迁,在商业的历史长河中,一生跌宕起伏的尹明善都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企业家。

而他和他的创业故事,必将是一本厚重的励志传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3260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6
下一篇2023-07-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