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有首都吗?肯定没有。欧洲不是一个国家,怎么可能有首都?但当欧盟成立后,若勉为其难说欧洲有首都,那这个首都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Brussel)。原因是欧盟的四个主要机构,其中有三个在布鲁塞尔,它们分别是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和欧盟理事会(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而第四个机构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也在布鲁塞尔有分支。为什么欧盟的首都会设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而不是其它国家的首都呢?
这要从布鲁塞尔不是很悠长的 历史 说起。之所以说它的 历史 没有那么“活色生香第一流”,是跟曾与它同在一条贸易通道上的根特和布鲁日相比。布鲁日在古罗马时代已建要塞,而根特在古罗马时代已经成为城市了,而古荷兰语中意为“沼泽中的家”的布鲁塞尔还在一片沼泽地里,无人问津。待光阴的罗盘转到公元6世纪后半叶时,它才被人问津,一个小教堂在位于流经布鲁塞尔的塞讷河(Seine River)中的小岛上被建成,这条河的水源可追溯到大名鼎鼎的斯海尔德河,正是塞讷河铸就了布鲁塞尔日后的辉煌。
如果从建小教堂的时间上来看,布鲁塞尔比根特建修道院的时间还早了半个多世纪,不过,它没有根特发展得快。当根特成为贸易中心,并在查理曼大地建立的法兰克帝国“引吭高歌”时,布鲁塞尔还在踟蹰不前。随着法兰克帝国的分裂,东法兰克王国最终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后,布鲁塞尔才被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二任皇帝赐予了西法兰克国王被流放的儿子,皇帝允许其在小岛上建造了第一个城堡,时间是公元979年。这一年,布鲁塞尔算是正式来到了人间。
比它早来人间,更早享受繁花盛开的根特和布鲁日,在它建城堡的这一年,日子也不好过。虽然管控它们的佛兰德伯爵趁维京海盗洗劫西法兰克王国,王国无力抵抗之际,占领了王国的大片领土,但根特和布鲁日也同时遭到了维京海盗的洗劫,城市凋敝,人口减少,而西法兰克王国此时正处于即将改朝换代的危机时刻。可是,在看似一片黑暗的西欧土地上,一颗影响西欧 历史 进程的革命性创新种子已经被大神们种下。当这颗种子破土而出时,整个西欧,特别是莱茵河、默兹河和斯海尔德河河畔,都将迎来最绚烂的春天,这颗种子就是毛纺织业的创新。
在这粒种子破土之前的千禧年,布鲁塞尔被布拉班特伯爵夺走,此伯爵子孙建立的隶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布拉班特公国可以跟隶属于法兰克王国的佛兰德伯国分庭抗礼。虽然布鲁塞尔与布鲁日和根特不是“一家人”,但并不代表它们不能和平共处。当用于纺织上的水车沿三条大河被安装后,沿河的一批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城市都诞生出来,布鲁日、根特和布鲁塞尔也在其列,而布鲁塞尔因位于布鲁日、根特和曾经是法兰克王国首都科隆之间的贸易通道上而迅速成为商业中心。沼泽被排干,人口迅速增长,建城墙,修运河,成了布拉班特公国的中流砥柱,布鲁塞尔“容光焕发”了。
之后它的命运跟布鲁日和根特一样,在英法百年战争中,被“渔翁得利”的勃艮第公国吞并,但跟布鲁日和根特不一样的是,布鲁日和根特都在英法百年战争中严重受损,而布鲁塞尔因为连通斯海尔德河,因此转道位于了接替布鲁日的安特卫普的贸易通道上,继续繁荣。更不一样的是,奠定了日后富可敌国的尼德兰雏形的勃艮第公国,把布鲁塞尔变作了公国的财产中心和政治中心,公爵常年在这里处理政事,这为它日后成为欧盟的首都奠下了根基。从这时起,布鲁塞尔才算真正走上了康庄大道。在勃艮第的女公爵嫁给哈布斯堡王朝皇帝后,这个复合型的国家首都也被设在了布鲁塞尔。因为这样的底蕴,他们的孙子,欧洲霸主查理五世选择在布鲁塞尔登基为西班牙国王,地点在圣米歇尔教堂。又一个圣米歇尔教堂,我真想统计一下,在基督教世界里,到底有多少个圣米歇尔教堂?
当查理五世整合完南北尼德兰的17省后,地处通往根特和安特卫普两条贸易要道上的布鲁塞尔成了查理五世帝国的首都之一,布鲁塞尔走上了巅峰时刻。它除了是贸易中心以外,也是花边工业的中心,这里出产的挂毯挂满了整个欧洲的城堡墙壁。可是,中国人常说,“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布鲁塞尔也一样。当欧洲新霸主,把法兰西王国推向黄金时代的路易十四横空出世时,布鲁塞尔的辉煌盛世就结束了。他率军炮轰布鲁塞尔后带来的大火摧毁了市中心的大广场和周边4千座建筑物,璀璨的布鲁塞尔烟消云散。
虽然这位野心勃勃的欧洲新霸主一心想统一欧洲,可神圣罗马帝国、荷兰共和国和英国组成的反法联盟太过强大,路易十四无奈在遗憾中闭上了双眼。在他逝世百年后,一位跟他有着同样雄心壮志的拿破仑在布鲁塞尔市郊的滑铁卢战役中(Waterloo)败北,一代军事天才就此“泪洒乌江”。我对拿破仑的喜欢,并不是因为他是多么了不起的战略家和军事家,而是因为他在征服埃及的时候,把埃及深如海的古文明昭之天下,并由此诞生了埃及学。因为伟大的拿破仑,我把布鲁塞尔行程的第一站放到了这里。
清晨的这里,空无一人,天阴阴的,似乎在迫使我去回顾那段“烽火照西京,铁骑绕龙城”的悲催 历史 。在拿破仑从囚禁他的小岛上逃离,一路赶回巴黎并夺取政权后,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王国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面对如此强的联盟,已经不是如日中山状态的拿破仑意识到自己会凶多吉少,但他还抱有一线希望。如果他能率先击败集结在布鲁塞尔的英普联军,或许普鲁士会退出反法同盟,这样他可以与之携手对抗奥地利和俄国,而滑铁卢是通往布鲁塞尔的要冲之地,于是军事史上最著名战役之一的滑铁卢之战在此拉开了序幕。
结果众所周知,拿破仑人生中的最后一场战役以失败告终,他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滑铁卢作为惨败的同义词被写进了词典,战争后各方****都被加官晋爵。可见,拿破仑的黯然离场让欧洲多少国家如释重负,心花怒放。
今天的古战场跟当年金戈铁马的战场已完全迥异,就像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描述的:“那个曾经夺去人们所有记忆的,令人厌恶的场所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这段 历史 也失去它真实的面目”。如今,在一片草坪中间人工堆成 的小丘上方, 屹立着一头铁铸雄狮 ,这就是闻名世界的滑铁卢纪念碑,它为纪念滑铁卢战役中阵亡的将士而建。望着空旷的原野,望着阴沉的天空,我想起杜甫的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响起曹松的诗:“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不禁悲从心起,掩面而去。
我一路郁郁寡欢地开往布鲁塞尔的 世界文化遗产斯托克莱特宫(Stoclet House)。这个世界文化遗产跟荷兰和比利时的很多世界文化遗产一样无聊,若不是顺路,我才不会来到这里。 据说,这座建于20世纪上半叶的房屋和花园,凭借其朴素的几何形状成为新艺术运动的转折点。它的问世,预示着装饰艺术和现代建筑运动的开始,被誉为20世纪最具艺术气质、最豪华的私人住宅之一。此宫殿不对外开放,我也不知道内部是不是真的像描述的那么好。
把车开进布鲁塞尔市中心,我的心情终于好多了。酒店就在我眼中真正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广场旁(Grand Place),酒店旁边是地下停车场,每天20欧元,不算贵。停好车,我没有先去大广场,而是去了查理五世登基加冕的圣米歇尔教堂,这是我来布鲁塞尔的第一个心愿。这座教堂坐落在布鲁塞尔老城边缘的广场上,离远一看就气势逼人,广场上矗立着比利时过世国王的半身像。因为查理五世曾在这里登基,所以今天比利时的天主教典礼、独立日活动和皇室的婚礼或葬礼等都在这里举行。
教堂始建于11世纪中叶,历经4个世纪才最终建成。漫长的建设周期,让它融入了罗马式、哥特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被雨果赞颂为“哥特风格最纯美的花朵”。中门上方和两侧立着十二使徒的雕像,教堂塔楼上有皇家铸钟厂制造的49个排钟,每当钟声响起,布鲁塞尔老城上空都似乎有百灵鸟在鸣唱。教堂内部的每一根巨型罗马柱上都有基督十二使徒之一的雕像,其中重量级的雕像是圣女古都勒(Saint Gudula)的雕像。传说中这位洛林公爵的女儿每天清晨鸡鸣前就手提灯笼去教堂祈祷,魔鬼多次想吹灭她手中的灯火,但因上帝的庇佑,魔鬼始终未能得逞。她对上帝的虔诚感天动地,于是死后被封为了圣徒,教堂门前的广场就以她的名字命名。
当然,这里最重要的雕像是布鲁塞尔庇护神的圣米歇尔雕像。在一个玫瑰彩窗上,身披红袍的基督坐在彩虹上,圣米歇尔站在用来称量死者灵魂的天平上,画面最下方写着一行字,“我们对自己的欲望感到失望,并被时间所迷惑。死亡使我们烦恼,而焦虑的生活不过是虚荣一场”。真是至理名言啊。
第一个心愿达成后,我要去实现我的第二个心愿,那就是拜访欧盟中心所在地。我一路走,一路回想布鲁塞尔成为欧盟所在地的历程。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后,他统治下的地区纷纷独立,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组成了荷兰联合王国。不过,荷兰属于北尼德兰,信奉新教,注重商业和渔业,使用荷兰语,而比利时属于南尼德兰,信奉天主教,注重工业和农业,使用法语和弗拉芒语。这些不同外加“寄人篱下”的荷兰联合王国早已不是当年所向披靡的荷兰共和国了,根本没有资格做底蕴丝毫不逊于它的比利时的“大哥”,于是比利时人开始闹革命,最终走向独立,建立了以布鲁塞尔为首都的比利时王国。
新国初立,最重要的事情是营建新都布鲁塞尔,布鲁塞尔迎来了一个小盛世,也迎来了 大文豪雨果和共产主义指路人的马克思。虽然布鲁塞尔在一战和二战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毁坏,但不致命。二战结束后,列强们重新划分欧洲势力范围开始了。面积不到辽宁省一半,与荷兰、法国和德国接壤,与英国隔海峡相望,地处荷比法铁路干线心脏地带,被称作“欧洲十字路口”的弹丸之地比利时该归谁呢?
谁也别想拥有它。比利时无论是用 历史 的眼光,还是从文化、艺术、语言的角度,它都在欧洲纵横交错发展脉络的中心点上,它归谁,在欧洲 历史 上占据重要篇章的英法德都不能达成共识。相反,如果它能成为这些国家的纽带却不会有任何国家有异议。比利时面积不大,人口不多,连自己的语言都没有, 历史 上基本都附属于欧洲其它强权,这让它不可能对其它国家施加强大影响力,更不能对其它国家造成威胁。因此,当布鲁塞尔阴差阳错成为欧盟前身的欧共体总部后,在欧盟成立时,它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欧盟的首都。
布鲁塞尔不仅是欧盟的总部,也是曾被法国现任总统称为“脑死”的北约总部。不过,这个在欧共体成立前的北约总部是巴黎主动拱手相让的。当年,法国二战功臣戴高乐王者归来,当选总统后,一心想让法国军队不受北约指挥,然后赶走驻法美军。在强势戴高乐的鼓动下,美国不得不把北约总部迁到布鲁塞尔。如今,法国再想拿回北约总部的头衔,那是不可能的,这就像覆水难收一样。所以呢,很多时候,选择是比努力重要的。
我就这样一路看啊,一路想,不知不觉就走了近2公里,来到了欧盟的政治中心。其实,这里没什么可吸引我的,都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我来只想看看这几个中心有没有让参观的。其它几个都关门谢客,只有欧洲议会可以,但是要出示 健康 码。我在比利时的一路都拿着疫苗卡畅通无阻,怎么到这儿就必须要 健康 码呢?幸运的是,这里有免费网络,不幸的,华为手机里没有下载 健康 码的App。我也真是的,一心想着支持国货,到头来掉“坑”里了。
虽然没能参观到欧洲议会内部有些小遗憾,但当我转到 独立五十周年纪念公园(Parc du Cinquantenaire)时,我就不觉得遗憾了,这里绿草茵茵的开阔环境比到处是摩天大楼,感觉让我喘不上气儿的欧盟政治中心的环境好多了。这个占地面积相当于42个足球场的公园顾名思义,是为纪念比利时独立50周年而建。公园中心是模仿法国凯旋门而建的三拱凯旋门,凯旋门上是四马战车,凯旋门两侧是皇家武装力量与军事博物馆(RMM)和收费的 汽车 世界(Auto World)与艺术博物馆(Art & History Museum)。
这些博物馆都不能引起我的注意,引起我注意的是布鲁塞尔皇宫(Palais Royal)。这个皇宫是布鲁塞尔最华美的皇家建筑,门面甚至超过了伦敦的白金汉宫,四面都是精致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建筑上布满了浮雕。皇宫外是修剪得错落有致的花园,门前是宽阔的砖石路,对面是美丽的皇家公园,此地曾是比利时为寻求独立而与荷兰人作战的战场。据说,皇宫内部也参照了法国凡尔赛宫式样,前厅的浮雕上刻着法国的政治 历史 ,镜厅都用大理石和黄铜装饰,也有像凡尔赛宫镜厅的大片镜子,天花板和三盏吊灯中的一盏用近150万颗宝石遮住,名为“欢乐的天堂”。此外,宫中还装饰着大量的壁画、水晶灯饰、艺术品和“布鲁塞尔第一公民”小于连的撒尿雕像。可惜,皇宫只在夏天开放,我只能就此别过。
没看到皇宫里的小于连撒尿雕像,可我看到了离布鲁塞尔大广场不远的小于连撒尿雕像,这是我第二次看到它。大学刚毕业时,我在秋天来过布鲁塞尔,印象最深的就是它。那时候人流依然如今天这般拥挤,高度仅60厘米的小于连还没有被栏杆围起来,人们可以触手摸到它。这个小于连是比利时的国之宝贝,传说中 说他用一泡尿浇灭了侵略者的导火索,拯救了整个城市,因此他成了布鲁塞尔 的骄傲 。 虽然我当时就觉得他的名声跟体量有些不相称,但还是被他撒尿的可爱模样吸引住了,可离它很近的那个被雨果称为“ 世界上最美丽广场”的世界文化遗产-布鲁塞尔大广场却一点儿也没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次重返布鲁塞尔,我一定要把它好好欣赏一下。
从酒店到圣米歇尔教堂,再到欧洲政治中心和 独立五十周年纪念公园,最后返回酒店,我一路走了近10公里, 累得腿都要折了 。 幸好我的酒店在大广场旁边,不用再费我的“11”路。在我“重整旗鼓”后,我走进了举世闻名的大广场,在看到它的那一刻,我就惊呆了,这是我眼中最豪奢的广场。广场四周鳞次栉比的各式建筑都是金碧辉煌的,即使在灰蒙蒙的天空下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到处都是川流不息的人群,他们在高大圣诞树的陪衬下,让这座 始建于12世纪的 广场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哪有疫情肆虐的样子呢?
在众多建筑中,最吸人眼球的是哥特式市政厅。这座建于15世纪的市政厅外墙上雕刻着各个时期的圣徒、贵族和其他人物,每一个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繁复的造型精准到发型、神情和手势,跟米兰大教堂的很相似,非常震撼。令人震撼的还有 市政厅约91米高的厅塔,一尊高5米的圣米歇尔雕像被放置在塔顶。这个市政厅应该是欧洲最震撼我的市政厅了,看到它,我仿佛 回到了手持王杖的中世纪时代,真切地感受着布鲁塞尔跳动的心脏。 除了市政厅以外,广场四周还有曾是法国路易十四行宫的国家博物馆 和总督府 等,但最出名的是广场一侧的“天鹅咖啡馆”,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在这里共同草拟了《***宣言》。
我站在大广场中间,看向以它为核心辐射到周边的街道,心想我应该从哪里开始 探索 布鲁塞尔的老城区呢,就从市政厅旁边的开始吧。此时,天空已经飘起了细雨,我在雨中走遍了大广场周边的街区。当我重回广场时,广场上人山人海,一片漆黑。我不知所然,看向时钟,临近5点。正在我不知所云之时,我熟悉的法语歌《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响起来了,我明白了,这里要上演灯光秀。当五颜六色的灯光在不同乐曲的伴奏中变着花样射向广场四周的建筑时,我似乎看到了布鲁塞尔在时光深谷中的浅吟低唱,在岁月长廊里的如梦诗行。布鲁塞尔大广场,真美啊。
在大广场旁边,有一个建于19世纪中叶的圣于贝尔长廊(Galeries Royales Saint-Hubert)。它跟米兰被誉为“米兰客厅”的艾曼纽二世拱廊(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很像,都是拱廊,也都被19世纪最流行的玻璃覆盖,但它的长廊两侧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的店面,没有艾曼纽二世拱廊的豪华。穿过长廊,可以到达弥漫着浓浓法式风情的Rue Haute精致商业街。布鲁塞尔跟巴黎的气息太像了,难怪有“欧洲小巴黎”之称呢。
人间四季的风景各有不同,有“小径红稀,芳郊绿遍”,也有“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更有“离披衰柳已无蝉,黄叶闭门风雨天”。布鲁塞尔的今朝往昔就像四季的风景,从繁花似锦到百花凋零再到万紫千红,周而复始。我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再现萧瑟之景,我只愿它清淡悠长的芬芳,在风尘辗转中,会留下深深浅浅的影踪。
人物简介: 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简 介
忌日:1993年1月20日,因乳腺癌病逝于瑞士
家庭:父亲是一名富裕的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
发色: 棕色
爱好:芭蕾
最喜爱的颜色:白色
最难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最难忘的事情:获得奥斯卡奖
自我表演评价: 我从来没有什么伟大天才或高超技艺,但无论如何,我做出了贡献!
一个精灵诞生在比利时
1929年3月4日,奥黛丽赫本出生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座豪华宅邸里,
赫本的父亲是英国人,名约瑟安东尼赫本拉斯东,是英格兰银行布鲁塞尔分行的总经理,他相貌英俊,衣着考究
母亲是荷兰人,埃拉冯希姆斯特拉,荷兰驻圭亚那总督的女儿,是荷兰王室直系贵族血统约后裔,所以在名字后还要加上男爵夫人的称号
正是在这种家庭和生活环境中,赫本自幼熏陶得认真严肃、气质高雅、性格坚毅,同时又能出人意料地谈笑风生,以无限的激情拥抱生活。
她冰清玉洁、朴实无华,就象布鲁塞尔一样,集最古老的神秘、时代的观念和奇异的现代观念于一身,她的举止总带有一种贵族气派
为了让赫本自幼就受郅良好教育,她四岁就被送往英国一所私立学校
赫本从小就非常文静,从小就喜欢音乐,
尤其喜爱舞蹈,看芭蕾舞剧对赫本是一种极为美妙的享受将来成为一名演员或芭蕾舞蹈家是小赫本唯一的梦想
这个时候,她日益从芭蕾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身体她开始对自己的外表不满
她特别不喜欢自己的脸,认为她的眼睛太大,牙齿长得不整齐,而且她对自己的体形也感到绝望从此她郁郁寡欢,越来越孤僻、拘谨、与人疏远
6岁时她父母的离异更使她觉得分外不幸,但舞蹈的魅力仍然强烈地吸引着她
9岁时,她开始正规地学习芭蕾舞她学习非常认真庄重,她下定决心总有一天要成为一名独舞演员,并最终成为舞星
她对**毫无兴趣,对超级巨星嘉宝或者凯瑟琳赫本一无所知,跳舞已成为赫本生活的唯一追求
1939年,欧战爆发,赫本随母亲来到荷兰,结果,这一决定使赫本战时一直生活在法西斯的铁蹄之下
其间,她强烈地感受了残忍而恐怖的战争和贫穷而凄苦的流浪生活由于食品短缺,赫本一米七的个儿,仅剩一付骨头架子
战争在她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创伤,造成她贫血、消瘦、肌肉单薄无力,并且她的体型后来始终清瘦修长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她的确从未放弃对芭蕾的追求
战争结束后,男爵夫人把赫本送到了一个白俄芭蕾舞教师索尼亚那里学习
索尼亚很器重赫本,她那微微斜睨吊眼梢的大眼睛,那高高的颧骨,秀气的鼻子,方方的肩头,苗条的躯干和修长的双腿,
这一切都预示着:这是一个舞蹈家的身材她的舞蹈动作也不错,有很好的基本功
可是索尼亚对芭蕾有许多新的见解,但得不到荷兰政府的支持,她的学校被迫停办。
于是赫本转到伦敦,找到了一份在教会值夜班的工作。
同时,她一边当广告模特,一边进了颇负盛名的玛丽·兰柏女士的舞蹈学校。年已60的舞蹈家兰柏女士对赫本很好,
但是,在这里,赫本发现,自己的舞蹈技巧不如别的同学。加之她个子太高,她看出,自己没有担任舞蹈主角的前途。
同时,多年的饥饿病侵蚀了她的身体,作为职业舞蹈演员体力不足。
经兰柏推荐,赫本参加了美国音乐剧《高扣鞋》的演出,在剧中当一名群众演员。
她舞蹈设计的动作跳得很高,转动眼珠,向前伸出手臂,演得不坏,但赫本不喜欢这种形式,也不喜欢这种生活。
这个时候,赫本突然明白了兰柏对她讲的肺腑之言。兰柏女士的话是:“你缺少芭蕾舞家应具备的天才。”
至此,赫本终于明白了,干芭蕾这行,她永远当不成主角,永远不会成功,终于,赫本彻底放弃了当舞星的愿望。此时,她19岁当不成舞星,就要面对现实。
当时,伦敦要拍摄一部40分钟的**短片,是一部旅行风光介绍,片中需要一名会英、德两种语言的少女,装扮成空中**向观众讲解风光景物,
经朋友介绍,赫本前往应试。十八九岁的她,长得文雅秀美、亭亭玉立。两位导演先后接见了她。
导演林登后来回忆说:“奥黛丽·赫本**光彩照人,愉快、亲切,很有教养。她象小鸟似地叽叽喳喳,讲她的芭蕾舞训练。
记得当时我对助手说“快来!你看见过一个会走路的梦吗我看见了。”另一位导演则极力证明,是她第一个发现了奥黛丽赫本:“她走进我的办公室,说她是学芭蕾的,要找个工作。
我向她解释说,我不拍音乐舞蹈片。不过,我继续和她谈话。不知怎的,我被她那新鲜、开朗和难以置信的微笑吸引住了。
她的小圆脸上一对大而明亮的眼睛使她成了一个小太阳!最后,我恍然大悟:她就是影片中要用的人。
我就对她说,我要让她担任一个角色。而她却回答说:不过,我不是演员啊!你会失望的。
我和她签订了合同。”
这部短片,虽然再也没有听人说起过,但赫本却第一次跟演**打上了交道。她体会到拍片的激动和乐趣。
这件事也许正是她以后辉煌从影事业的开端。
中国观众熟悉赫本,是从《罗马假日》开始,
赫本辉煌事业的开端,也通常自《罗马假日》算起,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对她有着特殊的意义。
就在赫本被挑选为《吉吉》一戏的主角时,在伦敦,挑选《罗马假日》饰公主的演员的工作正在进行。
起初,导演打算邀请名演员琼·茜蒙丝主演该片,但琼想换换口味拍歌舞片,因而予以婉言拒绝。
于是,导演决定采用**《乱世佳人》公开招聘女主角郝思嘉的扮演者的办法来挑选演员。
这部片子由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好莱坞的著名导演威廉·惠勒执导。
赫本本无心去参加女主角的角逐,一来她已决定演《吉吉》,二来《吉吉》一拍完她就准备结婚、成家立业过日子。
所以她对《罗马假日》毫无兴趣。后来男爵夫人一再劝说,没办法,她才不得不去敷衍一下,即使选不上,她也会满不在乎。
测试选用的一组戏是:公主穿着睡衣,在一张大床上做仰卧起坐。赫本柔软得象只小猫,将双臂伸向装饰美丽的天花板。
在此之后,她又极其自然地、孩子气地完成了一系列规定情节,当她做这些动作时,一架摄影机正悄悄地对着她拍摄,而她却全然不知。
无论从现场还是从胶片上看,效果都是理想的。她当选为公主的扮演者,和派拉蒙公司签订了合同。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赫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 这一结果对她的一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当时演记者的男主角已定下来,是好莱坞的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1952年5月,《吉吉》演出刚一结束,派拉蒙公司就要求她赶到罗马,参加拍摄。
《罗马假日》的拍摄是一个苦难的历程。因为一切都是实地拍摄,所以得清除人行道,把行人赶走,光这项工作就差点把副导演和制片主任累垮。
因此,工作进展很慢,难题多。有时为了重复拍一个镜头,一个下午要干上60回,赫本有点承受不了,但她并不怨恨,她也力求完美 不过导演为赫本也尽力克制自己,他用一切办法提高她的自信心,让她感到轻松愉快。
他告诉她说,她必须忘掉自己是在演戏,应当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公主。
拍摄工作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
1953年8月20日,赫本飞往伦敦参加《罗马假日》的首映式,然后又飞往威尼斯参加威尼斯**节。
在美国,也为《罗马假日》的上映开了公众招待会。
该片在全世界获得了极大成功。
在日本,这部片子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赫本后来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偶像。赫本片中的短发型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
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罗马假日》是同期上映影片中最走红的一部。
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黄金时间赞美她。
大量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
因主演《罗马假日》,赫本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
依照惯例,凡获该奖提名者,全得出席该奖的终评颁奖仪式。
此届颁奖仪式1954年3月25日在洛杉矶和纽约同时举行。
全美广播公司电视网将两地联成一个有机整体。
通用汽车公司出资27万美元买下了在颁奖仪式过程中做电视的权利。
这一天,赫本在纽约刚演出完《美人鱼》,谢幕完毕她就一头钻进一辆出租车。
踏入影坛
战后,赫本与母亲带着省吃俭用存下来的100英镑到伦敦。她在这边打工边寻找深造的机会。1948年,赫本进入著名的玛莉·蓝伯特芭蕾舞学校(Marie Rambert`s)学校学习芭蕾舞,期间曾因没钱缴学费返回荷兰,并在一部荷兰影片《荷兰七课》中饰演一位空姐——一个跑龙套的角色。经过数月训练后,赫本被告知她不适合当芭蕾舞者。为了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她转而成为兼职模特儿,并参与歌舞团演出;这年赫本击败多数应征者,成为音乐剧《高跟纽扣鞋》(High Button Shoes )的合唱团员。由于表现突出,她正式参与了另一部音乐剧《鞑靼酱》(Sauce Tartare)的演出。1951年,赫本首次在英国**《天堂笑语》露脸,正式成为**演员,并在一些**中扮演较次要的人物。之后她在**《双姝艳》里施展舞技,同时接演另一部**《蒙特卡罗宝贝》(Monte Carlo Baby)。为了拍摄后者的法国翻拍版《前进蒙特卡罗》(Nous irons à Monte Carlo),奥黛丽到法国出外景,期间意外被相中成为音乐剧《金粉世界》(Gigi)的女主角,进而开启 她到美国发展的机缘;同时,她还被《双姝艳》导演推荐给威廉·惠勒,参加了其新影片《罗马假日》试镜,获得非常好的赞誉,从而得到这部**的女主角角色。
1952年奥黛丽·赫本到美国正式参与舞台剧《金粉世界》的演出。她在其间十分出色,广受人们的欢迎,并因此获得世界戏剧大奖(Theatre World Award)最佳女主角。但为赶拍《罗马假日》,她在《金粉世界》里的演出被迫在巡回八个月演出后结束。这年因无法兼顾事业与婚姻,她取消与未婚夫詹姆士·汉森(James Hanson)的婚约,但两人日后仍保持良好的友谊。
1953年,并与好莱坞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罗马假日》正式上映,由于成功刻画剧情,该片放映后迅速风靡世界。赫本在片中扮演楚楚动人的安妮公主,表现出公主高贵、优雅的气息,外貌优美脱俗,体态轻盈苗条,一头黑色短发,在金发性感女郎风行的年代,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尤其剪成赫本头表现出的天真无邪,使她成功赢得多数人的赞赏,“赫本头”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黄金时间赞美她。大量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许多报纸评论称赞赫本说:“一位新嘉宝诞生了!”。据说英格丽·褒曼在意大利观看《罗马假日》时,竟发出一声惊叫,她丈夫罗西里尼问她:“你为什么叫喊?” 褒曼说:“我被奥黛丽·赫本深深感动了。” 赫本不仅俘虏全世界亿万青少年的心,同时连评论家们也都不知不觉被她吸引。1954年3月25日,赫本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三天后,因《美人鱼》中的精彩表演再荣获托尼奖(Tony Award)殊荣。
1954年她与亨佛莱·鲍嘉、威廉·荷顿一同演出比利·怀德拍摄的爱情片《龙凤配》。由于《美人鱼》的演出加上抽烟过量,赫本在医生的建议下到瑞士修养,不久接受一同参与《美人鱼》演出的演员梅尔·费勒(Mel Ferrer) 的求婚,两人于9月24日步上红毯。
1955年奥黛丽·赫本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可惜未获奖,同年因意外首度流产。之后几年,她主演的《战争与和平》、《甜姐儿》、《黄昏之恋》等片都获得不错的评价,声势扶摇直上。但丈夫梅尔的演艺却遭遇挫折,逐渐转到幕后。1959年赫本三度怀孕,为防止半年前的流产再度发生,她推掉包括《西城故事》等片的片约,直到生下第一个儿子西恩·赫本·费勒(Sean Hepburn Ferrer)后才同意主演《蒂凡尼的早餐》。
转型
虽然《蒂梵尼的早餐》的作者原属意玛丽莲·梦露饰演女主角霍莉·戈莱特丽(Holly Golightly),拍摄过程赫本也一度为了主题曲是否采用亨利·曼西尼与强尼·莫瑟的《月亮河》(Moon River)而与**公司起冲突,是事后证明她的演出与坚持是对的:1961年奥斯卡金像奖获得两项音乐性奖项,奥黛丽·赫本第四度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这部片她的演艺生涯再创高峰,但她开始挑战更有演技难度的作品。
同年年底,赫本接下《双姝怨》的演出,但评价平平;之后的《谜中迷》试图挑战悬疑片的角色。但她最成功的作品还是1964年主演的《窈窕淑女》,这部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的歌舞片获得8项奥斯卡的奖项,但主演的赫本却因由别人幕后代唱的关系无法获得提名。
晚年
1980年冬赫本遇见了罗伯特·沃德斯,这个后来被她称为“灵魂伴侣”的男人影响了赫本原已经出现危机的婚姻。在赫本与安德烈·多蒂离婚后,两人最后成为永久的人生伴侣。
赫本的第二次婚姻,与多蒂的结合使她息影七年,广大观众十分怀念她,**公司和圈中的人物都希望她能再次出山。1976年,不安于“贤妻良母”生活的赫本终于重返影坛,与因演007谍报员詹姆斯·邦德而名噪一时的辛·康纳利一起主演《罗宾汉和玛莉安》,影片描写中古传说中随十字军东征归来的农民英雄罗宾汉与离别十八载的爱侣之间的一段深情。该片的首映式在纽约举行。当赫本前往出席之前,她非常不安,阔别影坛七年,**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会怎样对待她?
在首映式之前,赫本还不得不尽快飞往好莱坞,在美国**学院表彰威廉·惠勒接受终生荣誉奖的仪式上发言。她朗读了一首自己写的诗,结果博得满堂喝彩,这使她又惊又喜。接着她又飞往纽约参加首映式。首映式在广播城市市音乐厅举行,赫本一到,约有6000人向她欢呼,用唱歌的声调齐唱到: “我们爱你,奥黛丽!”
赫本对此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她被人们的热情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说:“看到人们并未对我感到腻味,我很感动。”
然后她再飞往好莱坞,出席该片在西部的首映式,并在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发仪式上担任授奖人。这对**明星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荣誉。她这回是为当年即第48届最佳影片《飞越疯人院》授奖。赫本息影七年,感触颇深,但她最难忘的是,好莱坞没有忘记她,**没有忘记她,广大观众没有忘记她。
她虽然息影多年,但演技并未逊色。继《罗宾汉和玛莉安》后,她又主演了《血统》(1979)、《哄堂大笑》(1981)、《直到永远》(1991)。然而,进入70年代以来,欧美的妇女解放远东日趋高涨。妇女不再满足于做男人的玩物和附庸。她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和男人一样工作奋斗。近年来不少女演员成功地塑造了这种新女性的形象,很受欢迎。相比之下,赫本复出后仍然跳不出天真无邪、活泼善良的少女形象,这就不能不给人一种落伍、怀旧的感觉,令人感到哀叹、惋惜,这也是她重返影坛后所拍四部影片均不很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无论如何,奥黛丽·赫本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她在黄金时代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正如她自身一样,留给人们美好的印象太强烈了。她在**史上所占的独特的一页,是不会被岁月所抹掉的。1991年4月22日,美国林肯中心**协会向赫本授予Gala荣誉奖,该项奖自1972年起每年向全世界最资深望重的艺术大师颁发,获奖者先后有卓别林、劳伦斯·奥立弗、伊丽莎白·泰勒、詹姆斯·史都华等影界巨星,这是对赫本影坛生涯以及非凡演技的崇高褒奖。
赫本晚年,仍然老骥伏枥,为公益事业发着光和热。1988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在这个职位上,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并不时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许多国家,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欢迎。1992年底,她还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灿烂人间。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雷莎修女获悉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命令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其能奇迹般地康复,祷告传遍世界各地。同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托洛彻纳茨(Tolochenaz)的住所,因结肠癌病逝。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将该1993年度奥斯卡人道主义奖授予了她,此时赫本已离世,由其子西恩·赫本·费勒代领该奖。
故事发生在19世纪初。爱米丽亚·赛特立是个善良热情的女孩子,她的父亲在伦敦做买卖,家境富裕。她的好朋友利蓓加·夏泼父母早逝,无依无靠。她们一起离开了女子学校,利蓓加打算先在爱米丽亚家里住几天,然后去毕脱·克劳莱爵士家当家庭教师。
利蓓加在爱米丽亚家里认识了她的哥哥乔斯。乔斯在印度当收税官,现在回国度假。利蓓加决定嫁给这个花花公子。但是,乔斯却始终没能向利蓓加求婚。
利蓓加辞别爱米丽亚,去了毕脱·克劳莱爵士家。毕脱爵士是个吝啬、狡猾、自私的老头儿。他的同父异母的姐姐克劳莱**是个老处女。毕脱爵士为了得到姐姐的财产,处处讨她的欢心。克劳莱**喜欢毕脱的次子,纨袴子弟罗登·克劳莱。利蓓加很快成了毕脱爵士的亲信,还被罗登爱慕,就连克劳莱**也离不开她了。不久,毕脱夫人得病去世了。毕脱爵士竟然向利蓓加求婚。利蓓加拒绝了他,并告诉他,她已经和他的儿子罗登结婚了。毕脱爵士和克劳莱**都非常生气,将他们撵出了家门。他们在外面靠赊账过上了舒服的日子。
这时,爱米丽亚的父亲破产了。乔治·奥斯本的父亲命令乔治断绝和爱米丽亚的来往,这让乔治很为难。乔治的好朋友都宾上尉一直暗恋着爱米丽亚,他不忍心看到爱米丽亚伤心,就说服了乔治和她结婚。奥斯本不仅不承认这门亲事,而且还剥夺了乔治的继承权。
欧洲各国正准备围攻拿破仑,乔治和都宾的部队也奉命到了布鲁塞尔。在这里,乔治夫妇遇到了乔斯和罗登夫妇。乔治迷上了活泼聪明的利蓓加,他甚至在舞会上给利蓓加传纸条,约她一起私奔。但是,乔治很快就去了前线,并死在了战场。悲痛欲绝的爱米丽亚生下了儿子乔杰。都宾始终都在帮助着爱米丽亚,但他觉得爱米丽亚的心里没有他的地盘,于是去了印度。
利蓓加和罗登战后去了巴黎,他们靠借债过着奢靡的日子。利蓓加经常出入上流社会。她也生了一个儿子,但是她对儿子漠不关心,并把他交给乡下奶妈抚养。克劳莱**去世之后,他们回到伦敦。不久,毕脱爵士也去世了,利蓓加正式进了克劳莱家门,成了主人。后来,罗登的哥哥克劳莱从男爵一家也迁到了伦敦。克劳莱从男爵也被利蓓加迷住了。
利蓓加认识了斯丹恩勋爵,勋爵也成了利蓓加的追求者。他经常给她钱,后来为了和利蓓加单独在一起而以欠债为理由将罗登逮捕入狱。克劳莱从男爵把他救出了监狱,他回到家,发现自己的妻子正和斯丹恩勋爵寻欢作乐。于是,罗登把儿子托付给哥哥,然后抛下利蓓加去了海外。斯丹恩勋爵也和利蓓加一刀两断了。利蓓加走投无路,只得又开始了流浪生活。
奥斯本先生看到孙子乔杰很可爱,就提出把他接到自己家抚养。爱米丽亚为了儿子的前途只得答应了。
这时,都宾从印度回来了,爱米丽亚十分高兴,但是她想到丈夫乔治对自己的感情,又一次拒绝了都宾。乔斯回到英国之后,他将爱米丽亚接到自己的家中过上了舒适的生活。奥斯本最终原谅了爱米丽亚,死前留给她一笔财产。
爱米丽亚他们旅游时遇见了穷困潦倒的利蓓加。好心的爱米丽亚不顾都宾的反对,收留了她。都宾得不到爱米丽亚的爱,他又决定离开了。利蓓加敬佩都宾的为人,她决心帮助他。她将当年乔治给她的纸条拿出来,让爱米丽亚认识了乔治的真面目。爱米丽亚把都宾追了回去,他们结婚了。
乔斯被利蓓加迷上了,但不久就因病去世。利蓓加的儿子给了她丰厚的生活费,却拒绝同她见面。罗登也因黄热病死去了。利蓓加孤独地生活着,她开始热心于宗教事业和慈善事业。
《名利场》在英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萨克雷用许许多多真实的细节,具体描摹出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和一个时代的片断,他为了描写真实,在写《名利场》时打破了许多写小说的常规。这部小说,可以说在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的天地。
洛蒂勃朗特《简·爱 》的作者出生于1816年英国约克郡索恩托镇的牧师家庭,排行第三,前面有两个姐姐,后面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姐弟妹共6个。由于自小失去母亲,父亲因为经济与精力两不俱足,便不得不把夏洛蒂和她的两个姐姐及弟弟,送进由慈善机构创办的寄宿学校。那里的环境和生活条件很差,加上创办人苛刻的管束和严厉的处罚,冻饿和体罚便成了孩子们惯常的生活。不久,肺病夺去了两个姐姐的生命,父亲赶紧让夏洛蒂和弟弟逃离死亡的魔窟,返回家中。
1831年夏洛蒂进入罗赫德寄宿学校,这里的情况截然不同,夏洛蒂不但学业上很有长进,而且日子也过得十分愉快。虽然只呆了一年零四个月,但这儿温馨的生活给她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后来夏洛蒂在1835年返回罗赫德任教,两个妹妹跟随读书,抵去部分酬金,三年后离去。1838至1842年她与妹妹们辗转各地,以家庭教师为生。但因为这一职业地位低下,薪金微薄。又使姐妹们天各一方,难以相聚;她们便毅然放弃,决心自己创办学校。经过种种努力虽然它们热衷于办学,并做了种种准备,但最后依然没有成功。而这时父亲病倒了,颇有才气的弟弟染上了酗酒和吸毒的恶习,沦为废人。而家庭经济的重压越来越大,于是就在这种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夏洛蒂和妹妹们开始了写作。
她们姐妹三人经常在聚在一起,如饥如渴的读书,绘画和写作。书本开启了她们的心扉,提高了她们的学养;多难的生活使她们早熟,善于洞察世情;独特的经验为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源泉;于是当她们的创作热情喷薄而出的时候,世界文学史上便奇迹似的在同一年,同一个家庭诞生了三部传世之作;夏洛蒂的《简·爱 》,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和安妮的《阿格尼斯·格雷》。
除《简·爱 》外,夏洛蒂还创作了《雪莉》,《维莱特》,《教师》,这些都是她之后的作品虽然评价都很不错但都不及《简·爱 》的影响力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