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生活的十多年里,认识了许多人,发生了太多事,很多片段早已模糊,甚至仿佛彻底清除,可是有些人有些事,却已经深深地刻进了彼此的生命中。想趁着自己还没有老年痴呆之前,记录多一点,不枉青春……
那个时候,三里屯还没有太古里广场和33大厦。
三里屯那时候出名是因为它的酒吧街。但是三里屯的酒吧街也不止一条,起初我和彩霞也是只在前街玩耍的。
那时我俩都刚到北京,对传说中的三里屯慕名已久,开车跑到三里屯,只见到最繁华的那条,一排酒吧并列路边,超出来自三线城市的我们的想象。各种霓虹灯牌闪烁,还有歌手的声音隐约传出。我俩停好车,看着虽妖艳却陌生的酒吧街,不知道该进去哪家,那时没有手机百度更没有各种帖子推荐,于是只好先沿着酒吧街从这头走到那头,再作决定。
我来北京后,第一次在天安门之外的地方见到那么多外国人,而且总感觉这里的外国人更洋气,不同于他们在天安门前,那毕竟是旅行者的身份,即便来自再发达国家,他们也带着一脸茫然,透着傻气。但是三里屯的洋人们,仿佛在他们家门口一样,悠哉自在。
路边有人用一个小匣子卖烟,那上面都是英文,我只认得万宝路,看到偶尔有年轻的姑娘买烟,特别流畅地买一盒洋烟,我都觉得自惭形秽 。
我和彩霞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各种新鲜。最后我们被一个长得不错的小哥叫进了他身后的酒吧,很抱歉,我忘记了名字。
我和彩霞被小哥安排在一个两人台,小哥凑近我们问,喝什么酒?彼时我们对酒的认知仅限于啤酒和白酒,于是我问,有什么啤酒?小哥说了好多我没听过的啤酒牌子,但是我听过其中一个,于是我们要了两瓶科罗娜,35一瓶,我们都觉得贵,但是又觉得贵的理所当然。
酒吧里灯光昏暗,差不多全坐满了。有外国人,大部分是中国人。我以为应该很多都是年轻人,但并不是。也有很多40多岁的大叔,戴着斯文的眼睛,和朋友或是生意伙伴谈笑风生,虽然总是要前倾着身体才听的到。也有很多人都在随意聊着或者玩骰子,偶尔喝一口酒,那状态和餐厅里踩着箱喝的情境大不相同。
舞台上的女歌手和她的乐队,是声色俱全的背景。我终于听到了live,女歌手一头长长的卷发,非常瘦,唱着一首英文歌,节奏感特别棒,可惜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歌。但是在副歌的部分,很多人都会跟着合唱,成为一个酒吧驻唱的女歌手,是我那个时候最大的梦想。后来我才知道,那首歌叫《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是那个时候酒吧很流行的一首英文歌。
我和彩霞喝着啤酒,努力地装作一副熟练的样子,却又掩盖不住的好奇,观察这里的每个人。那时的我们,应该觉得,这才算真正开启了在北京的夜生活吧。
尝到一次甜头以后,难免上瘾。一段时间里,我们俩成了三里屯的常客。喝酒也从科罗娜喜力变成了杰克丹尼和红方。
直到后来我们发现了三里屯的后街,和前街相比,感觉那儿才是真real和高级。后街的两边酒吧逼格明显高于前街,大概这里很多都是新装修的店,所以风格也更加时髦。不同于前街的歌手驻唱,这里很多是轻吧或者夜店的风格。最特别的是,这里到了晚上,既有老外在街边打野拳,也有大妈摆着串串香的大排档,夏天晚上,三三两两的姑娘和小伙很多都拿瓶啤酒,在街边扎堆儿聊天,N个不同文化不同风格的元素mix在一起,这就是三里屯后街的魅力吧。
在后街我们常去的是青年酒吧,很多人都知道后街的“青年”,门口有棵大树,“青年”若隐若现。周末的夜晚女士去可以送一杯长岛冰茶。第一次去,就被免费的长岛冰茶灌醉了,口感比起酸苦的啤酒不知好多少倍,后劲儿也是大着太多倍。以至于后来听到杨千嬅唱“拿来长岛冰茶换我半晚安睡”会特别有同感。
青年酒吧有楼上楼下,有一次在酒吧眼看着一姑娘喝大了,从楼上沿着楼梯扭了一路,跳到楼下的舞台上,跳了一整首碧昂斯。整个酒吧就听见男人们的口哨声,很多还凑到了台前面看,坦白说,姑娘那股子豁出去的劲儿,跳起来还真得蛮好看。如果放在今天,视频应该会被发到网上吧。不知道姑娘醒酒后会什么心情,当然,开心就好。
我和彩霞属于去了酒吧也是老老实实坐下喝酒看热闹的,两个姑娘在酒吧里难免比较撩人,常常有男的凑过来,倒也没什么,就是或者聊几句,或者请我们喝杯酒。我们对尺度把控得非常好,有一次,一个大概20多岁的男生下楼凑到我旁边,问我们要不要一起去楼上坐,他手指指楼上,大概还有3个男生正坐在那里,桌上很多啤酒瓶。我微微笑地对那个男生说,聊天的话可以啊,你们下来聊,我们不太喜欢走路上去。那个男生有点怏怏地回去。我和彩霞轻轻碰杯,一点不影响心情。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也是在青年,本来两个人喝了杯长岛冰茶,结果在吧台边,分别被一位穿着长风衣的歪果仁和一个大概不到30岁的中国男人请我们又喝了两杯龙舌兰。其实酒喝到这里已经是临界线,可是我和彩霞那天就像两个被炮火轰烂,拖着残肢仍然要向敌人挺进的女战士,威武不屈,坚决不认输。
从青年出来大概已经2点,我们俩都饿了,看到街边的串串香,于是俩人坐下一人一份,又一人点了一瓶啤酒。直到现在我都很怀疑,那天我们是怎么喝下那么多酒而没吐的。
吃串串的时候,我们和卖串串的男老板聊天,问他这边通常会闹到几点,因为当时两点钟了,可是后街仍然很多人,仍很热闹。老板说,这里很多人会通宵到天亮。我和彩霞四目相对,OK!今晚就在三里屯混个通宵吧。我们在那个串串摊每个人又喝了两瓶啤酒,就这样,慢慢地聊,慢慢地喝,直到把困劲儿给熬走,直到熬到后街的人也都渐渐散去……
天微亮,结了帐,我俩走向车停着的路边。坐在车里,眼看着太阳的光越来越强,我眯着眼,对彩霞说,在三里屯泡吧的人很多,但是在三里屯玩一夜还能看到日出的应该有限。我俩哈哈哈地在车里大笑,像做了一个特别牛逼的事儿。
好像就在那次之后,我们去三里屯的次数非常少了。或许是那个夜晚在三里屯透支了所有泡吧的热情,或许是在三里屯出入的那几年,我们不知不觉间又老了几岁,感觉年轻时,被荷尔蒙躁动着寻求好奇和刺激的心越来越平静,不再热烈。
从开始的懵懂好奇,学着别人的样子要来杯红方,double!到后来明白泡吧无非是求一份随性,自己舒服最好。对于我和彩霞来说,三里屯在那几年里忠实地记录了我们的变化。
如今三里屯早已不再是那几年的模样。待我们再要回头去找,就像黄粱一梦,可是我们仍想努力把梦里的那一切涩和甜,留在岁月里。
(原本想要配些图,但那些曾经的景和人,都找不到了。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三里屯,无论怎么拆,都在你心里)
没有。
2015年的冬天,在微博上有一条被转发上千万次的快闪求婚视频,在北京三里屯,零下17度,一个男孩精心为他交往两个月的女孩准备的求婚,一群人在三里屯广场上快闪跳舞,献上了25份礼物,因为之前的25年没能陪她过圣诞节,这次一齐补上,连林志玲都参加了助阵,当时很多人都看哭了,感动于这一份寒冬里带给大家的温暖,现在两位主人公已经结婚并且生活的很幸福。
快闪求婚的主人公叫苟兴妍,清华毕业,现从事**剧本编写工作,现在已和求婚的男孩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她表示自己从来都认为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幸福,可能他们之前是一种一见钟情的浪漫,现在沉浸在两个人手牵手创造明天的状态,以后就是一种亲情的依靠与陪伴。
作者/季风**
2010年,在北京新春音乐会上,龚琳娜受邀在人民大会堂演唱《忐忑》。
随后,王菲在微博中说,《忐忑》激起了她强烈的翻唱欲。
次日,天后称“难度”太高,决意放弃。
天后差点眼珠子都转丢了,最终也没有找到龚琳娜的“忐忑劲儿”。
在王菲及其他明星的推波助澜下,《忐忑》迅速火遍全网。
“啊啊啊哦,啊啊啊哦唉……”,这首没有一句歌词的歌曲,也被人称为极具魔性的“神曲”。
而跟着火爆的,还有原唱龚琳娜。
她穿着夸张的服饰、顶着雷人的发型,用夸张的表情唱腔唱着不知所谓的歌曲。
极具话题性的曲风,也让龚琳娜一下子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
随后,她又推出《法海不懂爱》、《金箍棒》等神曲,更加坐实了龚琳娜“奇腔怪调”的标签。
或许是人红是非多,在《法海不懂爱》推出后,她遭到了炮轰。
这首“恶搞”法海的神曲,引发了千万佛教网友的抗议。
他们骂她,“对佛教文化不尊重、毁三观”,也由此引发了文化界对“ 娱乐 底线问题”的讨论。
这首歌,更是将龚琳娜推向了风口浪尖,被人狠贬,风评一度跌落谷底。
后来,她又因手撕天后王菲,公开diss王菲唱功,遭到菲迷的炮轰。
这件事发生在2016年年底,王菲在自己的世纪演唱会上,严重走音跑调。
演唱会结束后,龚琳娜直接发文称:“王菲音色丢了,气息没了,音准走了……”
龚琳娜说,“唱歌好不好与过去的成绩无关,与今天的感冒无关,与是不是坚持不懈地专注和努力有关。”
她是在抨击王菲,作为音乐人的懈怠。
龚琳娜的“敢说”,也遭到菲迷集体骂:“一个唱神曲的人,也好意思评论天后”;
更有人指出,龚琳娜无非是想蹭天后的热点,想红想疯了,和哗众取宠的小丑无异。
就是这样一位,被戏谑为“小丑”、备受争议的歌手,除了《忐忑》令人过耳不忘;
近几年,在热门音乐综艺上,她演唱的《小河淌水》《自由鸟》《静夜思》等曲目,让观众对她彻底改观。
早期,龚琳娜在很多人心中,是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的“网红”;
近些年来,她凭借很多“中国新艺术音乐”让人不禁惊叹,“国宝级的歌唱大师”。
尤其她演唱的那首《小河淌水》,极具唱功和技巧,开腔简直是惊艳全场,打动无数人,让人听着“想流泪”。
其实深扒她的背景,我们会发现,曾让全网“忐忑”的龚琳娜,远不止你看到的那样。
01
1975年,龚琳娜出生在贵州省贵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她的父母不是什么音乐家,爸爸是医生,妈妈是单位的小干部。
但父母都是文艺爱好者。
当年,因为龚妈在舞台上拉得一手好手风琴,让龚爸一见钟情。
龚爸平时也很爱唱歌,早上起床开始他会一边干活,一边唱歌,唱各种各样的老民歌。
在父母的影响下,龚琳娜从小也爱唱歌,尤其在独唱时,更有表现欲望。
5岁那年, 她参加了每年一度的《花溪之夏》音乐会,演唱了一首《有首歌儿就是我》;
10岁的时候,她就获得了上海民族杯小歌手一等奖。
1987年,12岁的龚丽娜就跟随“中国儿童中心少儿艺术团”到法国演出;
她在舞台上,穿着民族服装唱着贵州的民族歌曲。
那次表演,让小小的她也收获了粉丝,也让龚琳娜明白了一件事:
“音乐可以打破隔膜、冲破语言,音乐无国界”。
从那时起,她就暗暗发誓,以后要做一个真正的音乐人。
1992年,当时还在贵阳艺校读书的龚琳娜,认为贵阳太小,限制发展。
于是,她写了一封2500字的自荐信给 中国音乐学院附属中学,随后她被录取。
不得不说,龚琳娜年纪虽小,却胆识非凡。
被录取后,母亲不同意她去,因为2500元的学费让这个家庭犯难。
龚琳娜哭着对母亲说,一定会拿到优秀学生的免费名额,这才让母亲勉强同意。
北上之后的龚琳娜,学业并不是那么顺畅。
她因为水土不服,半年内长了一身红疙瘩,被休学一年。
再回来之后,在众多音乐才子之间,龚琳娜显得天赋平平。
在老师眼中,龚琳娜虽然天赋平常,但很刻苦;懂得钻营,知道自己要什么。
从中国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到中央音乐学院,她一读就读了7年。
她也拜在声歌系教授邹文琴的门下。
邹文琴的得意门生,除了龚琳娜,还有韩红和梦鸽等著名人士。
邹文琴让龚琳娜保持真声,学习戏曲的唱腔,龚琳娜也以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毕业。
02
正如教过她的老师所说,龚琳娜一直都很清楚自己要什么。
一毕业,龚琳娜就以青歌赛的银奖,来奠定圈子里最初的名气。
随后,她进入中央民族乐团工作。
进入乐团,她才发现唱歌原来是件体力活。
她跟着乐团,每天穿梭在不同的城市,穿着华丽的舞台服,游走在不同的晚会舞台。
别人安排她唱什么就唱什么,用她的话说,就像提线木偶。
她看到了乐团中的歌手,数十年还在唱着同一首歌,每天争着“谁是一级二级”。
唱腔流于“千人一声”,生活一眼望到头,这种情况让她心生厌倦。
因假唱,让她更加质疑自己职业音乐人的身份。
有次,龚琳娜受邀去江苏卫视,去到一个城市表演。
表演的前一天,她被通知在录影棚录音。
录音的目的,就是配合假唱。
第二天,在万人现场,巨型的舞台上,龚琳娜脚踩恨天高,身着如婚纱般的礼服,嘴巴一张一合,顾盼生姿地假唱。
观众的热情,让她突然心生羞耻:“这是在骗观众啊。”
她也开始真正反思,这是自己想要的吗?
03
老锣的出现,可以说,改变了她一生的轨迹。
老锣曾带着他的乐队,到北京的一个剧院演出。
龚琳娜和同伴在现场观看后,对巴伐利亚筝产生了好奇。
于是,她们去了后台,与老锣交谈。
在交谈中,同伴对巴伐利亚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龚琳娜却对老锣更感兴趣。
知道她也是搞音乐的,于是老锣和龚琳娜互相交换了****。
一次短暂的邂逅,龚琳娜怎么也想不到:
这个眼前的男人,会成为自己一生的音乐合作伙伴,以及人生伴侣。
老锣何许人也?他是一个来自德国的老外。
和龚琳娜一样,他也从小学习音乐,科班出身。
他10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了传统乐器巴伐利亚筝,1988年的时候考入了柏林音乐学院。
出于对中国音乐的 探索 ,老锣来到中国,在上海音乐学院学古琴,拜在大师龚一的门下。
他来到中国的第六周,就组建了自己的乐队“高山流水”。
这是一个扬琴、笙、贝斯、打击乐和一个蒙古族歌手的组合。
他们录了《高山流水》专辑,还参加了北京爵士节的演出。
在这期间,他也与乐队成员乌仁娜相恋结婚。
他先后和乌仁娜十多次去蒙古采风,将她送进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为她做了二十多首歌,让乌仁娜在德国音乐圈中名声大噪。
但这段因音乐结缘的感情,之后也因“音乐合作”终止而结束。
老锣结束第一段婚姻之后,又回到了中国,继续 探索 中国音乐。
05
有天,老锣约龚琳娜在三里屯的景约酒吧,见面。
那天,酒吧里只有他们二人。
音响里放着音乐,老锣投入地伴奏。
他拿起话筒,对龚琳娜说:“你想唱什么,就自由地唱,我来为你伴奏。”
龚琳娜随意地唱了《月亮代表我的心》,而老锣随意地伴奏,让她觉得轻松。
这才是她想要的音乐啊,充满着自由和快乐。
二人也相见如故,谈音乐、玩音乐。
曲终之后,老锣向她表达了喜爱。
老锣对音乐的见解鞭辟入里,与龚琳娜对音乐的理念不谋而合。
对于迷茫期的龚琳娜而言,老锣无疑是照亮她的光。
自从那次在酒吧相约表白之后,老锣又邀请龚琳娜去参加德国音乐节。
到了音乐节现场,龚琳娜才知道,老锣是音乐节的主席,在德国音乐圈享有很高的声誉。
由此,龚琳娜对老锣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那年冬天,老锣向龚琳娜求婚:
“我们在一起吧,虽然我没有太多的钱,但是我很富有,我很自由,可以让你跟我一起快乐。”
正是希翼音乐的快乐和自由,龚琳娜于2004年在贵州,和老锣走入了婚姻殿堂。
婚礼现场,龚琳娜穿着民族服装、一脸素颜、戴着锣妈妈给她编的花环,嫁给了老锣。
这一结婚,却让她和自己的妈妈十年未通电话,一直没有来往。
06
龚妈妈不喜欢老锣,不仅因为他是个老外,还是个二婚。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初次的家长见面,老锣竟然当着龚妈妈的面,说龚琳娜的打扮和唱歌“很恶心”。
在老锣看来,那个被框束在中国表演程序里的龚琳娜,失去了歌手的真实性,他不喜欢。
而龚妈妈却一直引以为傲,她骄傲女儿龚琳娜穿着华服,在各个晚会舞台上的表现。
第一次见面,龚妈妈就和老锣结下了梁子。
让龚妈妈觉得最过分的是,龚琳娜听了老锣的“诱骗”,竟然辞去了中央民族乐团的铁饭碗。
龚妈妈无法接受女儿的新音乐。
她也不看好龚琳娜的婚姻,甚至骂她:“你们是不会有幸福的。”
龚琳娜与妈妈的这一僵持,就是十年。
十年间,她们互相不通电话,产生了深深的隔阂。
07
与老锣结婚后,2005年,龚琳娜与老公回德国定居。
她也开启了,她的中国新音乐的艺术 探索 之旅。
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德国巴伐利亚森林里,老锣写歌,她唱。
她也如《自由鸟》中一样,“跳过了山顶跑进森林去逍遥”。
在这些隐居的时光里,她早起练声,对着所有生灵唱歌。
她模仿邻居家的牛马羊猫鸡的叫声,变换各种声音角色。
这时,她才明白,她的歌唱,是为了所有的生灵;她的歌声可以让奄奄一息的生命重焕生机。
她和老锣还经常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大声歌唱,路过的人都以为这是一对疯子。
她在这里一待,就待了五年,也为老锣生下了两个儿子。
老锣试图将中国的文学编进曲里,龚琳娜也从 楚辞的神话故事,唱到诗经,唐诗宋词。
而让她从德国转战回中国的神曲《忐忑》,其实是老锣特意写来给龚琳娜练声的。
《忐忑》对于音准和节奏把握要求都很高,龚琳娜甚至曾建议可以用来作为专业音乐学院的练声曲。
在北京居住的日子里,她常参加节目、到处演出,感觉缺了山与水,作品找不到出口了。
于是,龚琳娜又把家,从北京搬到了云南大理,归隐山林。
因为,她觉得,音乐本来就是给人能量的。
她得像一株植物那样茁壮地向上长,才能唱出好歌声。
在云南,她每天爬到家后面的山上唱歌,几乎把云南红河州文山州,彝族、纳西族、白族走了遍,专心采风。
在这里,她也遇到了很多人,旅居大理不同经历的人,还组建了邻居歌唱团。
有人因为跟着龚琳娜唱歌,抑郁症也治愈了。
而老锣也在大理为龚琳娜创作了《24节气歌》,将“春分的花开满古城,夏至的雨飘零洱海,中秋的月高挂苍山”写进歌里。
如今的龚琳娜,被德国老公宠溺了17年,他们夫妻二人不止是音乐上的珠联璧合,更是生活中的亲密伴侣。
在老公的帮助下,她的唱功和作品,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接受。
有人评论她,“这样一位国宝级的歌唱家,竟然要靠神曲来走红,太可悲了。”
但不管外界如何评价她,她一直都是那个潜心做音乐的龚琳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