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沭断裂带是重要的构造单元分化断裂,自西向东由鄌郚-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昌邑-大店断裂4条断裂组成,形成两堑夹一垒构造格局。鄌郚葛沟断裂和沂水-汤头断裂之间为马站-苏村地堑;沂水-汤头断裂和安丘-莒县断裂之间为汞丹山地垒;安丘-莒县断裂和昌邑-大店断裂之间为安丘-莒县地堑。
山东境内的沂沭断裂南起郯城以南,北入渤海,大致沿沂河、沭河及潍河水系展布,长达330km,宽约20~60km,北宽南窄。断裂总体走向10°~25°,平均17°左右,带内地质构造复杂,每条主干断裂都由一组平行断面组成。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构造及地质断块共同组成了这一复杂的构造带。沂沭断裂带是一条重要的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带、成矿带和地震带。沂沭断裂带的形成、发展和演化,控制了山东省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格局和地貌轮廓。
我出生在苏北一个普通的乡村。村子不大,却也依山傍水。东面是有母亲河之称的沭河,西南方向是马陵山;两者距离村庄皆不过三五里。那个年代,坏人不像现在这般唯利是图,没有底线,孩子外出还是安全的。印象中,村里小伙伴聚在一起,兴之所至,无论上山还是下河,说走就走,很是洒脱。不过两次之后,当领略到爬山的滋味及苦楚,大伙说什么也不愿去马陵山了。再说那时候山上也没有什么十分别致的景致,风光也不比眼下出彩,来去一趟除了折腾半死,反而又累又渴,对我们吸引力不大,看过玩过也就算了。
相反,沭河去之简单,好玩的就多了。即可游泳,又可捉鱼捕虾。记得特别是有一处水域,因临近岸边,常有人在此换衣下河游泳,竟被拾掇出一小片沙滩。虽然面积不甚大,但是在河水冲刷以及浪花拍打之下,粗糙硌人的沙砾,时间久了被推至岸边,半埋半露散落在周围的水草和泥土里,倒让这片水域和沙滩有了几分海滨浴场的样子。光着脚走在上面有种被按摩的感觉,又细又软,像踩在丝绢里一样舒服。记得那时候,在河边洗澡,我们没少从水里将这种又湿又软又细的沙泥捞起来,往脸上身上涂抹,凉丝丝的沁人心脾。
而且那时候沭河水还是挺干净清澈的,远远望去波光粼粼,有种质朴、天然的美。大约两三百米宽的河岸两边,是一片一片的芦苇荡,里面不乏野鸡野鸭。另外就是布谷鸟了,它的叫声很特别,每次听见它的叫声,我们小孩都会根据谐音大喊“光棍好过、光棍好过”!但多数都是只闻其声,很少见到它的踪影。实在气不过,抓起一块石头扔进芦苇荡里,扑楞楞能惊起好多叫不出名字的鸟类。印象里,我还和小伙伴们一起钻过芦苇荡。不过那时我有点害怕,心里老担心会有蛇。另外芦苇荡里密不透风,还要小心芦茬扎脚,去过一次后,除了看见一些鸟窝在芦苇上随风东摇西晃,什么也没抓到,就再也没去了。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我和小伙伴们对沭河的喜爱。她源起何处,要流向哪里,我们当时一无所知,也不害怕。尽管大人常说河里有水鬼,每年都会淹死人,我们还是像依恋母亲一样,偷偷结伴溜过去,扑进她的怀抱。当然,大人的话还是有作用的,我们不敢去深的地方,只敢在靠近岸边的一块地方扑腾。个别胆子大水性好的,还有仗着腰上套着黑色拖拉机内胎的,都最多也就游出一二十米距离,就不敢继续,开始往回游了。
但凡事都有例外,遇到人多的时候,特别是中午一阵,村子里一些精壮的汉子,也会来河里游泳。不过他们不像我们那样,离多远还没到河边就开始撒丫子跑;而是光着膀子顶着烈日,一步步走过农田来到沙滩。如果不巧,遇见自己家孩子正在水里调皮,自动就会有人上前认领——拎着耳朵说:小东西,又跑来河边,好话说不听,看回去再收拾你!然后又扭头警告我们:你们也一样,回去准告诉你家大人,打烂你们屁股不可!说完几个汉子三两下扒光衣服,纷纷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再出来时人都业已老远了。让我们羡慕之余又有些沮丧,害怕河边洗澡一事被家中大人知道。为了避免洗澡后眼睛发红,手脚泡白遮掩不住,我和几个伙伴又都跑上沙滩,顾不得沙子被阳光晒得滚烫,抓起沙子直往身上搓,搓完之后就蹲在那晒。别说效果还不错,就是晒的有点肉疼,待头发干了,几个人开始互相检查,如果眼珠不红,手脚不白了,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现在想来,那段日子真的是又好玩又好笑。至今我脑海里还时不时浮现出几段记忆碎片:一段是落日余晖下,一群精壮汉子光着上身从村里晃悠晃悠,黝黑发亮的皮肤小麦一样颜色,后背的汗珠一粒一粒,像夏日雨后的荷叶。他们说着笑着往沭河走去。河面上凉风阵阵,岸边的水草随着波浪起伏摇曳,水面上金光闪烁。被晒了一天的河水里,人跳进去后,上半身一片温热,腰腿之下凉飕飕的。
另一段我记不清他是谁了,只记得他体力特别好,平时在村里不太爱讲话,但喜欢听人拉呱扯家常,不过妙就妙在他一张嘴就是经典,别人笑得前仰后合,他自己反而没事人一样。那天也是下午,来河边洗澡的人很多。他跳进水里之后很快离岸边越来越远,逐渐就剩下一个黑点隐约在移动。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好像很长,又好像不是太长;原本河对岸清晰可见的庄稼地,待太阳消失后,在乌蓝的天空下只能影影绰绰望见,前来洗澡的人走了一大半,他终于回来了。手里抱着一个大西瓜,脸色煞白,气喘吁吁说刚一口气游到河对岸,拔了几颗花生吃,原本想多歇会再回来,怕大伙担心,就顺手在瓜地里偷了个大的,摘了抱回来。我于是问:你那大胆呢?瓜棚里没狗?他说:有啊,还不是一只,冲人直扑。我就又问:那狗呢?咬着你没有?他先不理我,把瓜放在沙滩上,然后用手抹了把脸上的水才说:没咬到……话音未完,他把下巴抬了抬,像咽了口什么东西到嗓子里,接着说:狗不在这了吗?喏……说完撅了撅嘴。
我们这才看见在他脚底不远的地方躺着一条黑狗,累的跟驴一样,伸着舌头正在喘气,肚子一鼓一鼓的。
我们肠子都快笑断了!这才知道,原来他偷瓜时被几条大狗发现,追跑情急之下,他一脚把最先扑上前的这条黑狗踹河里了。后面狗还要咬,眼睁没办法了,他抱着西瓜也只能跟着往河里跳。不过万万没想到,被他踹下来的这条黑狗一看他也下来了,跟他腚后连咬带追,他吓的狗刨一样在水里拼命游。开始那狗还挺凶,等快到河中间不行了,直往下沉,他说实在看不下去了,谁让自己心善呢?只好又扭头回去,拽着狗爪子抱着西瓜,这才回来。
说真的,当时我们几个人都听愣了!不过看见地上的大西瓜,还有一人一狗面条一样,又忍不住想笑。
最后一段记忆碎片是关于沭河上的摆渡人。那时候交通不像现在这般发达,住在河对岸黄甲、玄庙村的村民要想外出到街上赶集,如果不想走太远绕路,都只能坐船过河。船好像不大,一次可以上一二十个人,牵牛赶驴、拉平车挑筐的,骑自行车摩托车都是如此。
其实说到这儿,或许已经翻起很多人的回忆了。但我想说的是,沭河她不仅仅是孩子们喜欢玩耍嬉戏的地方,包括大人也离不开她。沿河两岸,从山东沂蒙山区开始,自北向南出郯城流入江苏,一路蜿蜒曲折,这么多年来,多少村庄、城市受她养育。虽然偶尔有过泛滥,但不管风调雨顺之年,还是干涸水位下降,甚至被污染发臭变黑,她一直川流不息,即使现在时常还能看见妇女在洗衣刷鞋,她承载和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正因为如此,所以每次去往沭河的小路上,我和小伙伴们总是一路蹦跳,爬高上低,没心没肺唱着只有自己能听懂的歌!
最后,在我自己也认为这篇文章快结尾时,我居然又想起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记得小时候,每逢春夏两季过后,鱼肥稻香的秋收时节,沭河上常会有渔人趁着天色微亮,驾一小船穿梭往来在清冷的河面之上。河面上水雾缭绕,薄雾笼罩,犹如披着一袭轻纱。他们一人划桨一人敲锣;划桨的只管划桨,敲锣的将锣置于船身外侧靠近水面,也只管敲锣。然后就是张网以待——根据预先布置在下游方向渔网的位置,从上游向下赶。赶的过程中,只见那船身轻盈似燕,船底如飞翔的翅膀一般掠过水面,层层涟漪轻轻荡漾——船行锣响,如影随形,锣声刺耳直奔天际,水下野生的草鱼受到惊吓,纷纷冲向等待的渔网,我们俗称“赶鱼”。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这般景象再也见不着了。如今只有从静寂的沭河两岸,飘荡的炊烟中,依稀看到过去很多往事。当然,还有奔腾不息的沭河,她也不会忘记……
写于2018年8月18日
郯城县志记载:“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城震,有声自西北来,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以顶至地者连二、三次,遂一颤即倾。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打死男妇子女八千七百有奇。查上册人丁死一千五百有奇。地裂泉涌,上喷二、三丈,遍地流水,沟浍皆盈,移时化为乌有。地裂处或缝宽不可越,或缝深不可视,其陷塌处皆如阶级有层次,裂缝皆有淤泥细沙,深浅阔狭形状难以备述。”实地勘查,这次大地震留下的地震裂缝痕迹犹存。长达15公里的官庄——葛湖北西向地裂缝带以及错开马陵山脊的西北向断层,使原沿北北东向断裂带南流的沭河在马陵山东坡遽然拐向西坡,造成沭河在马陵山的改道。据地质专家论证,这是由1668年大地震造成的。沭河在马陵山东坡山左口往南与岔流河上游之间有残留河道遗迹,为沭河改道前循岔流河南流的自然河道,沭河由山左口沿北西向断裂破碎处穿过马陵山低分水岭,循马陵山西坡南流,沿袭旧黄墩河河道,并在归义袭夺白马河上游,使白马河腰断为二,主流在郯城西,上游在郯城东流入沭河,至今两河仍各保留着白马河的名称,遥相呼应,说明乃是近期的变化。
郯城县
开放分类: 地理、旅游、山东、行政区划
目录• 基本概况
• 自然地理
• 经济概况
• 行政区划
• 历史沿革
• 农业发展
• 工业发展
• 交通运输
• 风景名胜
• 历史事件
• 历史人物
• 风景名胜
• 历史事件
• 历史人物
基本概况
境南北长约65公里,东西宽32公里,总面积1312平方公里。郯城历史悠久。早在商代,少昊氏后裔即于此建立炎国,至春秋时期演化为郯国。“孔子师郯子”典故就发生于此。秦置郯县、郯郡,汉改郯郡为东海郡,历为郡、县治所。隋唐几经废置,元时始称郯城县,其后为较为稳定之县级政区。至2001年6月,全县辖11镇6乡,871个行政村,9692万人。全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满、苗、彝、壮、朝鲜、蒙古、哈尼族等14个,约占总人口的05%。
县内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2C 。境内马陵山绵延东境,沂、沐河贯穿南北,形成大面积的冲积平原,素有“鲁南粮仓”之称。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铁、金刚石、重晶石、花岗石等储量较大。地下水资源丰富,马陵山清泉寺矿泉水可与青岛崂山矿泉水媲美。
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瘦肉猪生产基地县。银杏、板栗、琅琊草三宝蜚声中外,葱蒜姜椒四大辣闻名遐尔。郯城县为全国著名的四大银杏产区之一,有“天下银杏第一县”的美誉。县内定植银杏700万株,其中百年以上大树28万株,年产银杏200万公斤,银杏生产已成为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业已形成了包括化工、造纸、机械、煤炭、建材、纺织、食品、印刷等行业的生产体系。
郯城地处鲁苏交界,205 310国道和微(山)东(海)公路纵横交错穿越境内,京沪高速公路贯穿南北,南临陇海铁路,北靠充石铁路,离欧亚大陆桥头堡连云港、日照港仅百余公里。
郯城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马陵古道神秘壮观。庞涓沟、恨谷崖、箭眼石、老虎崖、由吾仙境、孔子登临处、一线南北;孝妇冢、于公墓、郯国故城、郯子庙、倾盖亭等古迹星罗棋布。位于新村乡银杏古梅园内的“老神树”,是华夏银杏第一雄树,虽历经2000余年,仍树叶繁茂,嫁果累累。
自然地理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端,地理坐标东经118°05′—118°31′,北纬34°22′—34°56′。境南北长约65公里,东西宽32公里,总面积13126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084%,其中平原面积1123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6%;山丘面积18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全县水面有130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0%。
郯城县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南部,临郯苍平原腹心地带,系沂蒙山区冲积平原。地形由东北向西南缓缓低下。东部马陵山绵延南北,中西部平原沂沭河纵贯南北。境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约38米,自然比降为003%。
郯城县属淮河流域沂河、沭河、中运河水系。其中沂河水系54654平方公里,沭河水系61228平方公里,中运河水系14776平方公里。过境河流有沂、沭、武河、分沂入沭水道等, 全长131公里,流域面积28181平方公里。全县平均水资源总量54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09亿立方米,地下水302亿立方米,重复利用162亿立方米。
马陵山为沂蒙山余脉,南北走向,海拔在80至180米之间。
一、土地资源
郯城县耕地总面积为1252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36%;未利用土地面积58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7%,主要是山丘荒草地、平洼荒草地、裸岩、石砾地、田坎等。 在未利用土地中,可开发的约有074万亩,主要是山丘荒草地。全县共有林地面积284万亩,其中用材林25万亩,防护林3万亩,经济林204万亩。全县共有银杏750余万株, 其中结果树25万株, 百年生以上大树28万株。全县已林网化面积93万亩,林网化程度97%,林木覆盖率19 9%。
二、矿产资源
县内已知的矿藏资源有煤、铁、金刚石、重晶石、石灰石、矿泉水、建筑黄沙、建筑石材等八种。金刚石储藏地块面积4 47平方公里, 现有储量10万克拉,“金鸡钻石”、“陈埠二号”分别重28125和12427克拉,均出自本县。 煤地质储量1亿多吨,工业储量5063万吨。铁现有储量16488万吨。 石灰石总储量3亿吨。河砂总储量32亿吨。矿泉水含有锶、锂、锌、铀、硒等微量元素,属低矿化度重碳酸钙型优质天然饮用矿泉水,储量丰富。
三、水利资源
郯城县属淮河流域沂河、沭河、中运河水系。其中沂河水系54654平方公里,沭河水系61228平方公里,中运河水系14776平方公里。过境河流有沂、沭、武河、分沂入沭水道等, 全长131公里,流域面积28181平方公里。全县平均水资源总量54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09亿立方米,地下水302亿立方米,重复利用162亿立方米。
四、旅游资源
郯城山川毓秀,旅游资源丰富。
①马陵山位于县城东十里,南北绵延约数百里,为举世闻名的齐魏孙庞马陵之战古战场,遗迹犹存,景点众多。
②红石崖风景区,位于郯城西南四十五华里沂河岸边。崖下河水滔滔,崖壁陡峭,其土色殷,坚硬如石;崖上树木参天,阴翳蔽日。其中有一棵雄银杏树,高375米,胸围71米,为西汉永光年间所植。已在此修建了“银杏古梅园”,占地百亩。
③郯国故城在今县城城北,为元代所建,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县城周围还有东海孝妇冢、于公墓、史大奈墓、庙山汉墓群等景点。
经济概况
郯城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瘦肉猪生产基地县。银杏、板栗、琅琊草三宝蜚声中外,葱蒜姜椒四大辣闻名遐尔。郯城县为全国著名的四大银杏产区之一,有“天下银杏第一县”的美誉。县内定植银杏700万株,其中百年以上大树28万株,年产银杏200万公斤,银杏生产已成为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业已形成了包括化工、造纸、机械、煤炭、建材、纺织、食品、印刷等行业的生产体系。
行政区划
Tancheng Xian
区号:0539
身份证前六位:371322
邮政编码:276100
政府所在地:郯城镇
郯城县南部临近陇海铁路,为江苏省邳州、新沂、东海三县市所环绕,北部与临沂市河东、罗庄和临沭、苍山四区县接壤。205国道、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南北, 310国道横穿东西。自县城始,按径距计算,东至东海县界古寨村7公里,又32公里至东海县城;东南至东海县界芦窝村16公里,又30公里至东海县城。南至新沂市界谢庄村21公里,又5公里至新沂市区。西南至邳州市界新庄村23公里,又25公里至邳州市区。西至苍山县界红圈村20公里,又26公里至苍山县城;西北至苍山县界董墩村14公里,又24公里至苍山县城。北至临沂市罗庄区界堰头村31公里,又19公里至临沂市区。东北至临沭县界大岱村21公里,又 24公里至临沭县城。至省会济南335公里,至首都北京680公里。东起清泉乡前、后城,西至重坊镇杨庄寺,东西最大横距419公里,南界杨集镇十三甲,北止李庄镇刘道口,南北最大纵距623公里。全县辖11镇,6乡,674个行政村。
2006年,全县总人口986万人。人口分布密度:从空间分布看,与山河相间之地貌特点一致,呈随山河走向疏密分布之特点。 马陵山绵延东境南北60余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12%,此山区为县内人口密度最小地区,沂沭河川流县地腹心40~60公里不等,其干流两岸1公里之内为县人口最为稠密区,村村首尾接连,鸡吠之声相闻。山河之间或两河之间涝洼地区,其人口密度介于二者之间。
全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满、苗、彝、壮、朝鲜、蒙古、哈尼族等14个,约占总人口的05%。从性别构成比来看,全县男女性别比为10619:100。从民族构成看,汉族占9954%;回族占045%;其它民族为满族、壮族、朝鲜族、蒙古族。
历史沿革
郯城县历史悠久,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14年)为越国所灭。秦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唐贞观六年撤县入下邳,元和中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末复置郯城县,明清之后县域有变,县名未易。建国后隶属临沂地区。
1994年11月10日,撤销杨集乡、黄山乡,设立杨集镇、黄山镇。
1995年12月18日,撤销高峰头、庙山乡,设立高峰头镇、庙山镇。
1996年7月3日,撤销港上乡、沙墩乡,设立港上镇、沙墩镇(鲁政函民字[1996]32号)。
1997年6月4日,司家乡更名为清泉乡(鲁政函民字[1997]25号)。
2000年,郯城县辖11个镇、11个乡。总人口人,各乡镇人口: 972268 郯城镇 109789 马头镇 47076 重坊镇 53543 李庄镇 49664 措墩镇 55078 杨集镇 49373 黄山镇 46965 港上镇 39835 高峰头镇 47396 庙山镇 43933 沙墩镇 46964 胜利乡 45645 新村乡 35176 花园乡 48083 高册乡 31709 归昌乡 36798 红花乡 36963 大尚庄乡 24627 十里乡 40131 归义乡 36131 清泉乡 9685 泉源乡 37704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0年12月29日,撤销十里乡、归义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郯城镇;撤销大尚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红花乡;撤销清泉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泉源乡;撤销高册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马头镇(鲁政函民字[2000]95号)。即郯城县由11个镇、11个乡调整为11个镇、6个乡:郯城镇(归义乡、十里乡)、马头镇(高册乡)、重坊镇、李庄镇、褚墩镇、杨集镇、高峰头镇、庙山镇、黄山镇、港上镇、沙墩镇、胜利乡、新村乡、花园乡、红花乡(大尚庄乡)、泉源乡(清泉乡)、归昌乡。(括号内的为被撤并的乡镇)。
截至2002年12月31日,郯城县辖11个镇、6个乡。
农业发展
2006年,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了国家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主要粮食作物实现良种化。粮食总产66万吨,被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新增银杏绿化覆盖面积23万亩、杞柳095万亩。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75个,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市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5个,新注册农产品商标19件。全部取消农业税,与税费改革前相比农民人均减负153元。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15514万元,增加2618万元。发放粮食、良种、农机、农资“四补贴”资金2837万元。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投资3000万元,改造农村公路956公里,建设配套桥梁12座,城乡客运通车里程达到1213公里。争取上级无偿资金1200万元,实施农业开发项目8个。投资4600万元,开工建设李庄拦河闸。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86处、320个村,受益人口26万人。17个沼气示范村建设沼气池2600个。
工业发展
2006年,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完成工业投入27亿元,新上投资过500万元的项目145个,过亿元的6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2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26亿元,增长331%,利税158亿元,增长396%。工业企业结构得到改善,发展活力明显增强,14家企业列入省、市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上缴税金过100万元的企业31家,恒通化工上缴税金152亿元,鲁南纸业4062万元,安泰能源等5家企业过千万元。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6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36%。新增国家免检产品4个,新增省级名牌产品及省级著名商标9个。县经济开发区通过国家审核,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行政村划归开发区管理,27个部门向开发区移交了120项县级管理权限,机制体制改革走在全市前列。 2006年开发区新开工项目12个,有8个项目建成投产。
交通运输
交通状况:
1 高速公路:距京沪高速出口15公里;距徐连高速(出口)25公里
2 铁路:距哈长铁路郯城站3公里;距陇海铁路新沂站25公里;距兖石铁路临沂站45公里
3 港口:距连云港90公里;距日照港100公里;距青岛港280公里
4 机场:距临沂机场40公里;距连云港机场40公里;距徐州机场110公里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客货运输量增加。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619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5公里,国道、省道1638公里,县乡公路506公里,全县实现了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行政村通汽车。
风景名胜
一、西汉年间东海孝妇冢,位于城东外环路旁,坟冢高五、六米,周长80米 ,占地近半亩,至今保存完好。在孝妇冢的墓前有石碑两座,一个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所立,另一个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所建。墓碑上有“万古流芳”四个大字,墓碑上依稀刻有“大清光绪”的年号,碑文还依稀可辨:“汉东海孝妇之故里也……千有余岁矣”。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元曲名家关汉卿的《窦娥冤》千百年广为流传。人们对这个窦娥冤屈而死的故事耳熟能详,但很多人也许不知道,这一动人的故事的原型就是郯城的“东海孝妇”,孝妇的原名并不叫窦娥,关汉卿也并非书面讲述孝妇故事的第一人。孝妇名叫周青,在没嫁过门之前,丈夫就患病不能下地干活,将周青娶过门来料理家务,谁知不到一年的时间丈夫死去,只剩下婆媳二人相依为命。有一天,周青在挖野菜回家的路上捡到一枚铜钱,用这枚铜钱买来二两香油,她将挖来的豆瓣野菜洗净,加上香油后端给了婆婆,谁知婆婆食后在夜间突然死去。周青的小姑子就到县衙告状说是嫂子周青想改嫁有意害死母亲,县令收审了周青。当时狱吏于公曾向县令申诉,说周青是一位贤良孝女,不会害死婆婆,县令不听劝告执意处斩周青。在临斩前孝妇周青向县令诉说无心害死婆婆的冤情,提出了可以验证的三种现象,一是被冤杀后流白血,二是天降雪,三是大旱三年。还恳求死后同婆婆合葬。孝妇周青被斩后果真流白血,下大雪,周青被安葬在婆婆坟墓的西侧,谁知一夜之间两个坟墓合为一体,成为一个封土高大的墓冢。孝妇的冤情感动了上天,果真大旱三年,颗粒无收,县令被罢免。元代大戏曲家关汉卿以汉东海孝妇为原型,改编戏剧《窦娥冤》、《六月雪》。多少年来孝妇周青的故事被当地人们所传颂,白溪(血)汪村更是妇孺皆知。在墓冢的中间至今仍然保留着一条南北向的分界线,它记载着孝妇周青赡养老人的贤孝美德。
二、孔子登临处--望海楼景区在城东南15公里处,位于红花乡大尚庄村东南约25公里的山顶上,是一座高大的石峰,巨石错叠,形如石楼。据传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出访郯国时,曾与郯国国君郯子到此登楼望海,观看日出,后称为孔子登临处--望海楼。望海楼的南侧有一大片红石,层层叠叠,霞光映在红石的上面,如同红色的海洋,分外迷人。
在望海楼北侧是黑龙潭景区,主要有黑龙潭、小三峡、由吾洞和细石器遗址几个部分。细石器遗址1992年6月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1992年9月21日,在山东省临沂市召开的,海峡两岸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学术讨论会上,一个被历史风云湮没两千多年的悬案,有了确切的解释,来自海内外的100多名专家学者,经过实地考察和学术讨论形成共识:齐魏马陵之战战址应在山东郯城县马陵山。
齐魏马陵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41年,是军事家孙膑指挥齐国军队以少胜多,一举歼灭庞涓所率魏国十万大军的著名战役,这场战役突出地体现了孙膑的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创造了山地伏击战的典范,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受到史学界、军事界的瞩目。然而,由于史籍记载的疏略以及后人诠释的失误,致使几乎家喻户晓的孙膑智斗庞涓的这场战役究竟发生在何地,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
在这次学术讲座会上,专家信从文献资料、出土文物、军事地理学和附近村庄得名由来四个方面进行论证,认定齐魏马陵之战战址在郯城马陵山。 2001年5月,由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创立的全国首家“中国古战场教研基地”在郯城马陵山挂牌面世,2003年马陵古战场被列为山东省旅游重点建设项目。
马陵山为沂蒙山余脉,南北走向,海拔在80至180米之间,地形条件与史料上关于马陵之战的描写相吻合。清乾隆年间修的《沂州志》就曾记载:“齐伐魏,孙子胜庞涓于此。”从《战国策》和《史记 魏世家》中明示魏国进军路线的记载,以及《孙膑兵法》中也可找到同样证据。马陵山一带还出土了大量铜箭头和青铜兵器。此外,沿马陵山一带还有很多地名、村名都与齐魏马陵之战有关。如:孙膑养马的马场,齐军射庞涓的社子,庞涓中伏地之独龙涧,也称庞涓沟,庞涓一次上马石、二次上马石,魏军卸甲之卸甲营,庞涓自杀的恨谷崖等。这些地名的出现,有其一定的历史根源。
悠悠马陵古道南起红花乡的孙家塘,北至泉源乡的九道湾,在郯城县境内约40公里 。
四、“郯城—庐江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巨型断裂带,总体上呈南北走向,绵延2400多公里。高峰头镇马陵山西侧的地震断裂带,是国内惟一的第四纪活断层地貌景观。站在马陵山西坡,可以看到一面是浅红色、一面是黄褐色的土地,一线之隔“泾渭分明”。浅红色的是新生代的土壤,而黄褐色的是中生代的土壤,两者相差的年代超过亿年。如果你从中间的线上漫步而过,就实现了“一步跨跃亿年”的神话。郯城地震断裂带,对研究中生代和新生代地质构造、地震的形成与变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五、郯城是“中国银杏之乡”,又素有“天下银杏第一县”的美誉。银杏生态公园包括银杏古梅园、老万亩银杏园等景观。
银杏古梅园是全省首家农民公园,坐落在美丽富饶的全国银杏之乡——新村乡,西临沂河,东望马陵山,背靠红石崖。园内景观众多,各具特色。有老神树银杏王。树高47米,胸径23米,胸围71米。树荫占地面积约085亩,在春季开花时可为周围几十公里范围内的雌树授粉。银杏树的表层根系大部分露出土层,但比其他银杏树发芽早、落叶迟,生长旺盛,当地群众称之为“老神树”。据史料记载,该树距今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老神树”至今枝叶茂盛,耸天矗立,巨影婆娑,系全国银杏雄树之冠。该树于1979年被列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园内有广福寺,始建于北魏正光辛丑年,即公元521年。,是郯城县内最为古老的一座寺庙。清康熙十一年、乾隆二十八年的两部《郯城县志》均有记载:“广福寺又名官竹寺,在县西南四十里新村。”该寺历史上多次重修,现存寺庙碑三块,记载了该寺的历史情况。
老万亩银杏园位于银杏古梅园西侧的沂河岸边,该银杏古林中现有百年以上银杏树5000余棵,50年以上的18万余棵,且连片成林,国内独有。
历史事件
郯城大地震:1668年7月25日晚8时左右发生85级郯城大地震,波及8省161县,破坏区面积50万平方公里以上,史称“旷古奇灾”。
郯城大捷: 1943年初,为粉碎日军“蚕食”,八路军115师奔袭郯城,于1月19日晚10时发动强攻,次日晓全歼日伪军530人,首创八路军山东敌后攻城范例。
历史人物
郯子(生卒年不详),已姓,子爵,春秋是郯国国君。
后苍(生卒年不详),字近君,东海郯人。西汉宣帝时博士,官至少府。著名经学家。精通五经,对《齐诗》和《礼》的研究造诣很深。东汉学者应劭称他是《齐诗》的最早传人之一
于定国(前111—前40年),字曼倩,西汉时东海郡郯人。汉宣帝时丞相,封平西侯。
王朗(153-228),字景兴。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东海郯人。汉末为会稽太守,经曹操上表征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后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迁少府、奉常、大理。
何承天(370—447)南朝宋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政治家,历官衡阳内史、御史中丞等。
徐陵(507-583),字孝穆,南北朝时期梁陈间著名文学家,东海郯县人。曾编选专收歌咏女性的诗集《玉台新咏》,为继《诗经》、《楚辞》之后的最古的一部诗歌总集。
刘之言(1906—1933)马头镇人,鲁南地区中国***的主要创史人。1933年在“苍山暴动”中牺牲。
沭河位于中国山东省南部及江苏省北部,源出山东临沂的沂水县沂山南麓。同沂河平行南流,过郯城县入江苏省。原在今宿迁市汇入泗水再入淮河。1128~1855年黄河南徙夺徐州市以下泗水河道和淮阴市以下淮河干流入海,后因河床淤高,黄河在1855年又北徙,留下废黄河故道,沭河失去了入淮的水道。
10月13日至10月17日,“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遴选推介对选定的100个项目进行了公示。这一活动由山东省文化和 旅游 厅主办,山东省考古学会承办。
河南最早现代人VS山东最早智人
9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四川稻城皮洛遗址、山东沂水跋山遗址和河南鲁山仙人洞遗址3项重要考古发现成果。
这次通报,涵盖了南北方、东西部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考古研究内容。其中,山东沂水跋山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旷野遗址,遗址地层堆积厚度近8米,目前已揭露8个文化层,发掘出石制品、骨牙角制品及动物化石5000余件,揭露出1处人类活动面、3处用火遗迹,光释光测年数据显示遗址中上部堆积年代为距今7万-5万年,下部堆积年代应该会更早,有待进一步工作确认。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平顶山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负责人赵清坡在会上介绍,鲁山县仙人洞遗址发现距今32万年人类头骨化石,头骨化石在洞内地表找到,这是目前河南已知年代最早的早期现代人化石。鲁山县隶属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平顶山地区共发现40多处洞穴,10处洞穴有人类活动痕迹,仙人洞算是一个“豪宅”,能住10个人左右。
如今在山东大学任教的李占扬教授,当时在“许昌人”发掘研究中担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他解释:许昌人头骨呈现早期现代人、东亚中更新世直立人以及欧洲尼安德特人的混合特征。李占扬教授的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2017年3月美国《科学》杂志。也就是说,许昌人应该是一种古老型的人类,不能定义为现代人,所以,“32万年”的鲁山仙人洞人类头骨化石,是“目前河南已知年代最早的早期现代人化石”,这个说法没有问题。
在考古学上,早期智人是现代人的祖先,或者说晚期智人和现代人是同一概念。在山东泰安新泰乌珠台,发现了山东地域上最早的智人化石。1966年4月,新泰县(今山东新泰市)刘社公社乌珠台村农民为寻找水源在村南约700米的中寒武纪灰岩形成的溶洞中发现了化石,并报告山东博物馆,山东博物馆的孟振亚在这些化石中辨认出一颗人类牙齿,这是山东首次发现古人类化石。
这颗牙齿现存山东博物馆,属一少女左下第三臼齿,长116毫米,前部宽102毫米,后部宽104毫米,高773毫米,不粗壮,无齿带,颊面基部不鼓出,咬合面附脊不发达,齿前部宽度小于后部。比北京猿人下臼齿进步,属于智人,属更新世晚期——距今126000年( 5000年)至10000年。
河南和山东等地的古人类遗址和旧石器文化遗址说明,黄河中下游是我国早期人类重要的活动区域。
“现代人起源”尚需不断完善证据链
关于今天现代人的起源有两种假说。一种观点是“非洲单一起源说”,认为20万年前非洲的直立人进化而来的早期智人进化为现代人,在约5万年前这些现代人走出非洲,成为世界各地人类的祖先。一种是“多地区起源说”,即欧洲、亚洲直立人也独立进化,同非洲直立人一般,变为现代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生物学家金力赞同“非洲起源说”。据上海《文汇报》报道,2016年8月,在上海书展分会场上海科学会堂,金力表示,从分子生物学来看,运用遗传学的工具对非洲、欧洲以及亚洲人种的母系线粒体DNA进行分析,发现不同人种共同的祖先距今天的时间为143万-144万年。在该结论产生之后,金力院士的研究团队尝试从现代亚洲人中找到反例,证明其不是自非洲而来。“我们采集了163个群体,覆盖大部分东亚地区,共检测了12127个Y染色体。但实验完成后发现,所有个体统统来自非洲。”
但“非洲单一起源说”面临一些挑战。汕头大学海洋地质学团队的涂华博士多年从事古人类地质测年,他指出,最近十余年发表的一系列来自东亚的考古学和年代学研究成果表明现代人六万年前才从非洲扩散到欧亚大陆的观点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可靠。因为我国的一些考古发现已经证实在六万年之前就已经有智人在中国生活,比如湖北郧县的黄龙洞、湖南道县的复福岩洞和广西崇左的智人洞等地点都发现了距今10万年左右的智人化石遗存。
近些年,中国国内考古发掘发现大量具有联系性、普遍性的古人类化石,对“本土起源说”提供了证据支撑。2018年,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玉山镇上陈遗址,在126万年到212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人工打制的石制品,这一科研成果发表于2018年7月12日的 科技 期刊《自然》,这说明古人类可能很早就出现在非洲以外的地方。
10月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布消息说, 30万年前的安徽华龙洞人面部特征,除与周口店、南京、大荔、金牛山等更新世中期直立人及古老型人类相似外,多数面部特征位于早期现代人及现代人类变异范围,这也是东亚迄今最早具有现代人面部特征的古人类。该所研究员刘武说:“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东亚中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多样性,也说明东亚地区人类从古老形态向现代形态的演化过渡30万年前已经发生,比以往认识提早了8万至10万年。”
早在1997年,刘武就从一系列特征的组合进一步论证中国古人类化石在演化过程中的连续性。针对“非洲单一起源说”的遗传学证据,刘武认为其统计方法有缺陷,非洲地区人类线粒体DNA的高度变异可能是基因交流的结果,并不意味非洲人类的古老性。对中国境内人类牙齿测量的数据分析,中国直立人与早期智人在牙齿大小尺寸上极为接近,两者的曲线几乎重合,这无疑意味着东亚地区的智人是由当地直立人进化而来的。
李占扬教授根据河南“许昌人”头骨特征判断,距今105万-125万年,东亚大陆生存着一类具有东亚中更新世直立人、欧洲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现代人混合形态的特殊人群,这表明晚更新世早期,中国境内可能并存有多种古人类群体,不同群体之间有杂交或者基因交流产生。“许昌人”证明中国古人类是连续进化的,不是外来的,并有与欧洲人种交流的证据,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现代人多地起源说”,而排斥了“非洲单一起源”说。
但李占扬同时认为,“炎黄部落和‘许昌人’二者相距时间太远。”“许昌人”之后,这一地区又进入了一个文化上的空白期,到距今135万年,才有新的人群到来,这就是灵井许昌人遗址第5层的细石器文化。“大约距今1万年左右,这些使用细石器的猎人又消失了。所以‘许昌人’和后来的人群例如传说中的炎黄部落连不上,但有过渡迹象。”
为了验证和解决“许昌人”遗址发掘中的一些疑惑,2017—2018年,李占扬带领中国—肯尼亚现代人起源联合考古队,到东非肯尼亚吉门基石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调查。考察发现,吉门基石遗址细石器和欧洲距今3万多年的旧石器、西伯利亚南部距今约27万年最早的细石器、中国华北2万多年至1万多年前的细石器文化,有诸多共性,但这也带来了新的困惑。
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陈淳撰文《中国古人类及其文化研究的问题与思考》一文认为:打制石器分析不足以解决人群变迁的问题。比如,美洲大陆印第安土著是来自亚洲大陆的蒙古人种是不争的事实,体质人类学的研究确认美洲土著在更新世末至少有4次大的迁徙浪潮,跨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其中除后来一次迁徙从亚洲带来了细石叶技术可以明确追溯其渊源或文化传统之外,其他几次均无法找到确凿的证据。
以石器质量来论,迄今中国发现的所谓手斧都是硬锤加工的尖状重型工具,虽然它们与欧洲和非洲早期的阿布维利手斧技术上有相似之处,但这类工具并不需要十分复杂的加工技艺,一般人都可以制作。因此,仅根据工具形态上的相似,无法排除它们之间独立发明的可能性。就目前中国手斧的分布来看,在中国大陆本土尚不足以确认这些不同地点之间的关系,更不要说弄清由西向东的传播路线了。
而且,如果现代中国人的祖先不是本地古人类连续进化的后代,就需要解释“中国原居民到哪里去了”。从文化人类学上说,一种人群迁徙要越过已经有人栖居的区域,难度大到难以置信,这要求“原住民”必须完全被消灭。欧洲殖民者占据美洲,使美洲土著居民人口锐减90%以上,除了战争与屠杀之外,天花是一个致命的因素。即便如此,欧洲人仍未消灭印第安人,而且发生了广泛的基因融合。
吴新智的主要观点是“连续进化附带杂交”,他认为,从古人类的牙齿化石,都可以找到现代中国人起源于本土的证据。他在我国发现的人类化石中,找到了很多上门牙化石,这些门牙都是呈铲形的(即从门牙后面看,牙齿的两边鼓出来,中间凹进去,像煤球铲子一样),而这种铲形门牙,到现在还存在于80%的中国人口腔中,而现代欧洲人只有不到5%有铲形门牙,非洲黑人大概有10%左右,澳大利亚土著人约20%有。“从古人类到现代人,都具有同样的门牙,这就说明在中国的人类进化是一个连续过程。”
沂沭河流域:“最早的山东人”集聚地
考古发现,早期人类和如今的现代人,有一点很相似:似乎都有集聚生活的倾向。就黄河中下游而言,河南和山东的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遗址都集中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
在9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赵清波介绍,平顶山地区以外,南边发现有南召猿人,东边有许昌人,西边有栾川人,平顶山地区处于中间地带,这里有很好的地形地貌、河流,客观上存在发现旧石器条件。这就说明,早期人类在河南形成一个以平顶山为中心的活动区域。
山东以沂沭河流域为中心,也形成了一个早期人类集聚地。走进山东博物馆,你能看到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最早的古人类——“沂源猿人”的头盖骨和牙齿化石。汕头大学海洋地质学团队赖忠平教授和涂华博士领衔,用铝铍埋藏测年法测得沂源人化石的年代为距今64 8万年。
鲁中南山地丘陵及沂沭河流域是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最为丰富的地区。沂源除了发现旧石器时代猿人遗址,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扁扁洞人遗址。2004年,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多次发掘,扁扁洞被确定为距今约9000年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以沂源古人类遗址为代表,周边和沂源“接壤”的新泰、沂水、蒙阴等地,都发现了多处古人类和旧石器遗址。沂水县诸葛乡范家旺南洼洞发现了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存;9月27日,山东沂水跋山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公布于众;新泰有乌珠台智人牙齿化石;1983年,在日照竹溪村北山和秦家官庄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打制石器;蒙阴有长山文化遗址和孙家麻峪文化遗址,遗址均在溶洞中,有古人类用火痕迹,年代约在20万—30万年之间。
在“沂源猿人”发现后的几年中,考古工作者在北起沂源、沂水,南至郯城县的沂沭河之间的狭长地带,先后发现“细石器文化”地点上百处,这些发现勾画出山东远古人类活动的足迹。
山东省临沂市博物馆馆员徐淑彬对沂沭河流域的早期人类遗址研究较多,经常到现场考察,发表《山东沂源县骑子鞍山发现的人类化石》《山东省沂水县南洼洞发现旧石器》等文章,他认为,沂沭河流域的旧石器时代遗存有比较明显的分布规律,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多分布在上游山地丘陵区,中晚期的文化遗存则多分布在下游冲积平原区。
从山东文化遗存的数量以及文化序列来看,以鲁山、沂山和蒙山为中心的山地丘陵地区及发源于此的沂沭河流域是山东文化最早的发源地和核心区,而日照沿海地区则可能是一个亚文化区,沂沭河流域下游的冲积平原、胶东半岛和鲁西、鲁西北平原,至今没有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存,其中胶东地区可能也是另一个小文化亚区。
考古学家判断,“最早的山东人”最初生活于群山环绕、海拔较高的沂河源头和上游地区,此后他们又向沂河、沭水河中游及其他地区的山前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走去,直至走出山谷丘陵,踏上辽阔的平原大地。在邹城市人民政府官网上,有一篇《邹鲁古代的地理环境与原始居民》的文章,其中一句话意味深长:“沂蒙山西部的北辛、大汶口文化类型的墓葬,死者头向以向东为主,有的向东稍微偏北;沂蒙山东侧的胶州三里河类型的墓葬,死者头向以向西为主。从民族学的材料来看,它表明死者祖先所在的方向——沂蒙山区。”
地图搜索发现,从沂源、沂水、蒙阴、新泰等地遗存到今天的猿人和智人遗址、旧石器遗址来看,这些早期人类文化遗址,紧邻的遗址位置都在50公里以内,大部分在20公里以内,最近的只有十几公里。这些“相近”的距离,都让人发出疑问:“直立人”(猿人)和“智人”(现代人)之间是不是有传承关系?涂华判断,这至少说明沂沭河流域在最近几十万年以来存在连续的人类活动,是早期人类重要的集聚地和活动区域,而且这个地区的石灰岩溶洞为古人类遗存提供了很好的保存条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