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冀、鲁、豫3省交界处;东、南部与山东省济宁市、菏泽市隔河相望,东北部与山东省聊城市、泰安市毗邻,北部与河北省邯郸市相连,西部与河南省安阳市接壤,西南部与河南省新乡市相倚。
濮阳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总面积4188平方公里,辖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和华龙区5县1区,设有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和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河南省粮棉油主产区之一。
扩展资料:
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隅三省接壤处。南乐方言属汉语华北官话中的中原官话,接近普通话。一县之内的方言又有差异,根据音系方面差别,可将南乐县分为:县城周围、元村、梁村、县东南边沿带四个方言小区。
县城周围包括城关镇、杨村、张果屯、西邵、寺庄、近德固、福堪镇、谷金楼乡、韩张镇及千口乡大部,人口35万,占南乐县总人口的796%,该区方言是南乐的主要方言。主要特点:尖团音分明,有节奏感,语尾拖长腔,且多降升调,口语有一些合音字。
-濮阳市
-南乐县
南乐县属于河南省濮阳市,在地理位置上,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端,处于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汇处,与河北邯郸、山东聊城交界。
南乐县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早在黄帝时期,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相传为今南乐县谷王方山固村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南乐县是字圣仓颉故里,唐朝高僧、天文学家一行的故乡,特产古老的酱香型美酒“玄酒”等。南乐县总面积624平方公里,辖6镇6乡,共322个村民委员会,境内有南乐文庙、宋耿洛汉墓群、黄泥岗等景点,曾荣获“国家生猪调出大县等称号。
南乐县地理
南乐县地理座标为东径115°0′42″~115°28′40″,北纬35°58′55″~36°22′6″。西、北分别与河北省的魏县、大名县为邻,东与山东省莘县接壤,南与本省清丰县毗连。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有大广高速、南林高速、106国道、341国道。
地理环境 将乐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处武夷山脉东南麓,扼闽江支流金溪中下游,东临顺昌,西接泰宁,南连明溪,北毗邵武,东南与沙县接壤。境内山峰林立,溪流密布,最高峰海拔16402米。岩溶地貌是本县一大特色。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98°C ,年平均降雨量2027毫米。
一、基本概况
将乐历史 将乐在三国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置县,属建安郡,为闽越地早期置县的七个古县之一。自建县始,县境与隶属屡变。五代十国闽天德三年(公元945年),升县为州,取名镛州,简称“镛”。翌年废州为县。明宪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后,县界稳定未变,隶延平府。1950年,将乐解放,先后隶属福建省第二专区、南平专区(地区)、三明地区。1983年至今,将乐为三明市辖县。
人口民族 2003年底统计,全县有汉、畲、回、苗、满、土家、侗、布依、壮、蒙古、彝、仡佬、高山、仫佬、纳西、东乡等16个民族,总人口为167万人。
人文风情 将乐素有“文化之邑”的美称。东晋时干宝《搜神记》中《李寄斩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被誉为“闽儒鼻祖”、“程氏正宗”的著名理学家、北宋龙图阁直学士杨时(号龟山)也诞生于此,“程门立雪”的典故代代相传。擂茶、龙池砚、西山纸堪称“将乐三绝”。
自然资源 将乐资源丰富,全县山地面积288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83万亩,毛竹林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45%,林木蓄积量1598万立方米,立竹量4600多万根,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中国毛竹之乡。全县可开发水电资源315万千瓦。已发现的地下矿产有石灰石、煤、铁、萤石、石英等36种,其中石灰石远景储量达13亿吨,居福建之首。
二、经济社会发展
综合实力 200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41亿元,比2003年增长47%,年均增长136%。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均比2003年翻番或更多。特别是2006年财政总收入突破2亿元大关、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出口总值突破亿美元大关。
第一产业 将乐是国家和省级商品粮基地县。200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22亿元,比2003年增长379%,年均增长112%。“三农”投入不断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粮食生产安全平稳,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烟叶产业持续稳定,食用菌产业逐步优化,林竹产业优势有效发挥,动植物疫病防治得到有效落实,畜牧水产业平稳发展。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步伐加快,与福建农林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有7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食用菌协会被评为“省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联系点”。
第二产业 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上升。红狮水泥、大言电站、黄潭电站、建隆矿业等省、市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推动支柱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旅游三产 精心经营龙栖山、玉华洞、天阶山三个国家级旅游品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大力发展餐饮业、连锁经营、电子商务、超市,不断加强内贸流通工作。通过繁荣旅游经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对外经济 三年来,共批办外商投资企业22家,实际利用外资2935万美元,引进市外资金762亿元培育壮大一批重点出口创汇企业,2006年出口总值达12亿美元,实现年年翻番,比2003年增长188倍,年均增长27倍,出口总值总量、增幅始终稳居全市前列。开放型经济发展加速,县域经济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
项目建设 三年来,共实施投资百万元以上项目286个,千万元以上项目75个,亿元以上项目14个,总投资48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10项,总投资292亿元,占全县重点建设投资比重608%。重点项目的建设有效地支持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拉动作用。
财政金融 200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1亿元,年均增长172%。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1亿元,年均增长16%,高于GDP增长速度3个百分点;若剔除调整公路因素,实际财力比2003年将近翻了一番,保证了改革、稳定、重点建设、抢险救灾和各项事业支出的需要。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2006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058元,比2003年净增1932元,增长271%,年均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4495元,比2003年净增998元,增长285%,年均增长87%。就业、再就业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三年来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3102人,吸纳安置再就业救助对象789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3%以内。城乡市场繁荣,物价基本稳定。
社会事业 教育投入力度逐步加大,实现“三个增长”;危房改造71万平方米,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顺利通过省、市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各类教育全面发展,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2006年本科万人上线率比2003年增长2074%。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形成,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得到加强,保持“省级卫生县城”荣誉称号。计生工作新机制建设步伐加快,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被评为“省级人口与计生一类先进县”、“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县”。扎实推进“平安将乐”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严打”和专项整治斗争,实施科技强警,社会治安秩序基本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连续三年保持在全市前两名,并跨入全省先进行列,获得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县称号,成为全省首批“平安县”。“八荣八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推进。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成效显著,实现34年35次无责任退兵,连续五届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县”光荣称号。
问题一:濮阳市是什么意思 濮阳,位于河南省的东北部,黄河下游,北与河北省邯郸市交界,西与安阳市、滑县、汤阴县接壤,西南与长垣县毗邻,东与山东省泰安市、济宁市接壤,东北与山东省聊城市接壤,东南与山东省菏泽市接壤。
濮阳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棉油主产区之一。石油、天然气、盐、煤等地下资源丰富,是中原油田所在地,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石油机械装备制造基地。
濮阳是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濮阳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卢、张、范、姚、秦、顾、孟、骆等姓氏均发源于此。濮阳是“中国杂技之乡”,杂技源远流长,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012年2月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帝都”。
问题二:濮阳的濮是什么意思 濮,濮水出东郡濮阳,南入钜野。《说文》 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简单说濮阳的濮就是指的濮水。
问题三:濮阳是什么意思?濮这个字! 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帝都之誉。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问题四:濮阳的濮是什么意思 濮,濮水出东郡濮阳,南入钜野。《说文》
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简单说濮阳的濮就是指的濮水。
问题五:濮阳的濮是什么意思 濮 pú
部首笔画
部首:氵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7
五笔86:IWOY 五笔98:IWOG 仓颉:EOTO
笔顺编号:44132224314311134 四角号码:32185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FEE
基本字义
1
〔~阳〕地名,在中国河南省。
2
姓。
濮 Pú
详细字义
〈名〉
1
古水名 [Pu River]
濮,濮水出东郡 濮阳,南入 钜野。――《说文》
桑间濮上之音。――《礼记・乐记》
钓于濮水。――《庄子・秋水》
2
古州名 [Pu prefecture]。隋开皇十六年(公年596年)改濮阳郡置,治所在今山东省鄄城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鄄城、范县及河南省濮阳县南部地区
问题六:濮阳地区的通俗用语(方言) 河南话并不都是象电视**里说的那样,豫北濮阳、安阳两地相隔不过百余公里,口音便大不相同。比如,濮阳管“说”叫“雪”,你说啥,就是你雪下。老张不叫老张,叫做老姜;老陈不叫老陈,叫做老芹;吃饭不叫吃饭,叫做七饭或喝汤,两人早晨见面打招呼:吃了吗,没吃,没吃那一块儿吃吧;濮阳话是这样说:七了某,某七,某七那一罚儿七吧;没有不说没有,叫做某假;天黑不叫天黑,叫做落西;还有一些俚语,比如,那丁、不任咋儿、介希介那希那;凡此种种,我现在也搞不明白。上学的时候,有一个台前的同学说下雪不是下雪,是下缩,我们给他还玩笑说,是吓得你缩在屋里不敢出来吧。还有一句叫,七馍馍不服、喝匪匪不开(吃馍馍不熟、喝水水不开)长垣话也有一句经典的,说爱的奉献不叫爱的奉献,叫爱的风县。安阳话带儿字音,接近河北邯郸一带口音。比如面条叫面条儿,包叫做包儿,说件事叫做说件事儿等等。最有意思的要算是两地汽车站招揽乘客的喊话声,安阳那边这样喊:砰砰砰!(濮阳、濮阳、濮阳),濮阳这边说:哎哟哎哟哎哟!(安阳安阳安阳)不信你去车站看看,笑死了。说这么多,我绝没有歧视两地方言的意思,反而觉得分外亲切。
作者: 6154165 2006-7-16 11:06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濮阳方言----你来说说
濮阳方言不同的地域也不同,老城那片和郊区就不同,郊区与清丰也有所不同,清丰与南乐也不同,总之,每个县的方言,甚至是每个乡的方言都各有特色。
但是总体来说,濮阳县、市区、清丰和南乐的方言更接近些。
比较有特色的:
春节--年下
唢呐--响器
蛇--长虫
麻雀--小虫
昨天--耶个(发音)
晚间--后晌
蝉的幼虫--爬差(发音)
吃饭--喝汤
蝉--机料(发音)
濮阳方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你们”、我们、他们这样加们来表示特定指代人群的说法,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濮阳方言是比较古老比较原始的方言。
作者: 6154165 2006-7-16 11:08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濮阳方言----你来说说
江姜咧希道希道切得,叶死银了,上网看看。
其实,濮阳话在宋朝时是全国的普通话,特简练又准确,好多字词要用普通话说比较麻烦。
濮阳地区有和很多方言。
中心区方言:濮阳城关、清河头、柳屯、新习、五星,鲁河、胡状、子岸、梁庄、清丰县城关、柳格、马庄桥、双庙、六塔、瓦屋头、纸房、仙庄、巩营、马村、高堡、固城。这里大多属中原官话。词汇、语法方面与普通话差别不大,差别较大的是语音。如下列字发音:迫伯脉默格革摘白百黑得笔备列飞肥知血迅荣和略国或累雷全泉寻巡宿俗朱岳脚。。。。。。
南区方言:庆祖、海通、渠村、郎中、两门、徐镇、习城。声母、韵母和声调错乱突出。将谆性费雪普统划(张军胜会说普通话)
南乐方言:以南乐东区为主(以县城以东为主,包括西部元村、梁村)。可能是字圣故地,有很多古音。下列字更为明显:精青星兴责森刃波触书猪药学则车热黑说国雷棵。
范县方言:包括范县全部,台前侯庙、清水河,濮阳县王称固、白罡、户部寨>>
问题七:濮阳的濮什么意思 濮,濮水出东郡濮阳,南入钜野。《说文》
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简单说濮阳的濮就是指的濮水。
问题八:濮阳市简介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北部,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处,是著名的石油化工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获得市。濮阳市辖五县一区,即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和华龙区。全市土地面积4266万平方公里,人口3526万。
濮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濮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上古时代,这里是五帝之一颛顼及其部族的活动中心,故有“颛顼遗都”之称。1987年在这里出土了距今6400多年的珍贵文物―蚌塑龙型图案,把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400多年,被国内外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龙”,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据此命名濮阳为“龙乡”。
问题九:濮阳市有现实玩 的么? 是什么意思? 有玩 的
闽台区域文化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东山陆桥
“东山陆桥”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 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 米。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在距今32000 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 12000 年前,由于气候逐渐变暖,“东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2、左镇人
1971 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 3 万至 2 万年。“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左镇人”就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左镇人”的发现,把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1 万多年。
3、台湾文化
台湾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延伸,文明同源、 祖地文化体系的传承、民间信仰是叶与根的关系、 以儒学 “开化”台湾、 在习俗生活方式方面保留和延续大陆的传统;其地域特征是糅合各种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和传统文化因台湾的自然、社会环境形成适应性发展与选择性传承。
4、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是古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延伸,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它来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主要影响源,只有了解闽南文化才能全面认识闽台文化。闽台移民往来,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交融,形成闽台文化共同的地域属性。闽南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闽南方言、口传文学、民俗、生活文化、民间艺术(音乐、舞蹈、美术、戏曲、曲艺)、民间信仰习俗、民间工艺,以及闽南学术著述和闽南人的思想性格。
二、 简答
1、简述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
闽台在史前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了台湾和福州与大陆有“不可分离,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不到200 千米,狭处只有130 千米,离福州最近。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 50 米至 100 米。台湾和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夏古陆的一部分。台湾是以大陆为根生成的一个岛屿,在地缘上与大陆是不可分的。在15 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 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台湾被称为“浮福建”,表示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 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 米。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在距今32000 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 12000 年前,由于气候逐渐变暖,“东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2、您认为闽南人与台湾人有哪些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
闽南人与台湾人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 1、闽台人均有族群迁徙为主,以地缘、血缘关系聚居,较为完整地保持了祖籍的风俗习惯、语言的传统。 2、闽台人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戏曲、生活习俗,对人生价值的总的、根本的看法近似,乐于在拚搏中体会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安土重迁,认为改造命运的主动权在自己,不惜以生命作代价,换取财富与新境界。 3、闽台人的情感敏感外露、重情意、讲义气。 4、闽台人在认知、思维、情感、行为方面有共同之处。如在认知、行为上具有矛盾性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对客观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多以实际行动来检验,不容易受他人的暗示,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但是在务实的同时,往往又听命于神灵,这从闽台两地神灵庙宇之多,闽台人热衷算命当数全国第一。
三、论述
1、试论述台湾解严以来闽台宗教交往的模式。
答案要点: 福建宗教对台湾宗教界交往的模式:(1)参访考察。特别在交往早期,因双方都不太了解,这种形式双方都能接受。1995 年 12 月,时任福建佛教协会会长的界诠法师应邀访台,对台湾佛教的现状进行考察;(2)大型活动。这类宗教大型活动,往往是全国宗教界都参加,但以福建为主。2002 年2 月,应台湾佛教界联合邀请,中国佛协会护送西安法门寺指舍利赴台湾供奉;(3)法事交流。1998 年 11 月,林舟道长应台湾道教总庙三清宫邀请,率 23 人赴台湾参加台北指南宫举办的“罗天大醮”,主事者因对各种科仪的熟练使台湾道教界人士大饱眼福; (4)学术交流。1998 年 7 月,福建佛教协会应台北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之邀,作为大陆佛教代表团成员前往台湾进行两岸佛学教育交流,学诚法师还作了《两岸佛学教育交流之建议》的发言;(5)神像出巡。这类交流主要是道教,仅2002 年就有湄洲妈祖金身5 月抵金门巡安,泉州天后宫妈祖7 月抵澎湖会香,漳州千年金身黑面妈祖9 月抵台绕澎湖会香,漳州千年金身黑面妈祖9 月抵台绕境祈福
2、台湾宗教界对福建宗教界交往的模式: (1)谒祖寻根 (2)参观交流 (3)庆典活动 (4)宗教活动 (5)院校交流 (6)学术交流
第二章
(第4—6 章)
一、名词解释
1、打尾牙
是闽台方言,意为当年最后一次打牙祭。闽台方言称正月初二的牙祭为“头牙”,腊月十六的最后一次牙祭为“打尾牙”。打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牙祭,便格外隆重。这一天黄昏,闽台两地各家各户都摆出香案,陈列鸡鸭肉,点燃香烛、冥币,祭祀土地公。这一天,闽台两地街市上各家商店门口都香烟缭绕,店主向土地公叩头作揖,祈求财运亨通。晚上,老板经理要宴请伙伴朋友,欢庆一年的劳动业绩,以示酬谢,并祝愿来年有更大的成果。从打尾牙开始,便进入年关,人们开始准备过年了。
2、婚嫁六礼
早在周代就确立了婚嫁程序中的“六礼”:纳彩(送礼求婚)、问名(询问姓名和生辰)、纳青(送礼订婚)、纳征(送聘礼)、请期(议定婚期)、亲迎(新郎亲自迎娶),设有一套繁文缛节。明清以后,福建 婚嫁风俗虽有变化,不尽相同,但仍旧习难改,总体上仍取六礼之意,从议婚到成婚,通常要经过提亲、合婚、相亲、定亲、送聘、送日子、送嫁、迎亲、婚礼、归宁等程序。
3、放王船
王船多半有福建沿海一带放出,通常置三尊王爷神像于船上,并在各神像上写上王爷名字,船上载有一切日常用具、粮食和白羊一只,放行海上任其漂流沉没,寓意瘟疫葬身大海,即可保健康平安。
4、诗钟
诗钟是一种具有竞技性质的集体活动,活动中又有关于时、体、题、韵的严格规定和各种颇具趣味性和刺激性的项目,限时咏作,分等奖励。诗钟有笼纱、嵌珠二格,嵌珠即折枝之异名,但当时人们往往不称嵌珠,而更经常使用折枝之名称。
二、简答
1、 简述闽台主要民间禁忌概况。
禁忌,即“忌讳”,在民俗学中也称为“塔布”(caboo 或tabu 的译音)。简单地说,心理上以为忌讳的和言行上规定为不能说和不能做的便是禁忌。完整地表述就应该是:由对不洁事物的憎恶和对危险事物的畏惮以及对于神圣事物的崇敬所产生的禁制便是所谓禁忌。禁忌的类型与产生的原因: 类型-禁忌就其性质可分为宗教信仰的和社会习惯的两类,而就其规定的形式则可分为法律的、礼仪的和土俗的,它们彼此之间也有相交叉的。 产生原因: (1) 源于宗教信仰的禁忌,产生得很早,是先民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而自发地遵从的。所以,这种禁忌可以称为蒙昧型的禁忌。 (2) 源于社会习惯的禁忌,产生得较晚,是古人受生活经验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所自觉地恪守的。所以,这种禁忌也可以称之为理性型的禁忌。
2、概述闽台诗钟繁荣的原因。
闽台诗钟之盛在全国名列前茅,有其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闽台闭塞的自然环境,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使中原文化原型得以较完整地保留。其二,福建文人大量进入台湾,把诗钟带到台湾,并成为台湾诗钟发展的主力。 其三,日据时期,闽台诗人组织诗社,开展诗钟活动,以抒发亡国之恨。
三、论述题
1、 通过对闽台婚俗习惯、婚嫁程序的学习,谈谈你的感想。
闽台婚姻礼俗多姿多彩,它既保留了古代氏俗社会婚姻制度的一些遗风,又掺杂了后世封建迷信的一些色彩,以及现代文明的一些表征,是愚昧与文明,落后与进步的混合体,既蓄含着理性的精华,也有许多非理性的糟粕。婚姻礼俗中的一整套礼节,是人们对婚姻郑重其事的表现,有助于婚姻和家庭的稳定;而大事铺张,浪费人力和物力,则有害而无益。至于一些避忌习俗,多是封建迷信,没有道理可言。
2、试析福建民间信仰对台湾的影响。
福建民间信仰起源于秦汉以前的原始宗教和巫术,包括灵魂不死、万物有灵、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为主要内容的宗教信仰。三国至唐中期,北方的民间信仰开始传入并有了初步发展古老的闽越族信仰随着闽越人躲进深山而保留了下来,对蛇、龟等动物的自然崇拜如今还残存在福建民间;唐末至宋元事情,北方传入的民间信仰逐步与福建的人文、地理相适应,发生了变异逐渐本土化。至今仍在福建流传的众多地方神都是在这个时期塑造出来的。明清至民国,佛教和道教在福建逐渐衰弱,民间信仰的兴盛,并且开始对外传播。民间信仰逐渐和儒家的传统思想结合,完善发展了福建民间家族制度。台湾民间信仰是由福建移民的迁移而传进台湾。福建移民不仅奉迁去地方的神灵,同时也带入一些全国性的神明,如:观音、玉皇大帝、城隍、土地等。台湾岛内神祇繁多,庙宫林立,号称“神明三百,庙宇逾万”。 闽台民间供奉的神祇来源复杂,有的来自民间传说,如妈祖、临水娘娘和王爷,有的来源于历史人物,如关帝、开漳圣王和保生大帝,有的是从北方流传来的如城隍、土地。 闽台之所有这样多的民间神祇与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1)从自然地理条件来看,福建和台湾气候炎热、自古便是瘴疠之地,疾病瘟疫繁多,山崩海啸,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致使人们不得不求助于各种神灵的保佑。 (2)由于地理条件复杂,山海阻隔,交通闭塞,往往一山一水之隔,便“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形成较为封闭的宗族制社会,极易产生各自宗族的神祇。 (3)闽台都属于移民社会,一方面从各自祖居地带来了各自的神祇另外一方面又融合了当地原有的信仰,还有各地的神祇之间的互相融合。由此民间信仰不仅有本地的神祇,也有从中原来的,还受到古老闽越族原始宗教的影响。
第三章
(第7—9 章)
一、名词解释
2、地方传说
地方传说包括地方山川风景、地名古刹、特产工艺、风俗民情等内容,大多有所寄托,乃当时社会生活的折射。
3、南音
福建南音,亦称“弦管”。为中原古乐,原名‘五音’,又称南乐。其乐风承袭隋唐之清乐,大曲,有高雅,敦厚的文士风格。有严格的组织形式、传承方式和演唱规则,是属于高雅的古老乐种。它由指、谱、曲三部分组成。 南音在台湾称为“南管”。既指乐曲,也指戏曲。南音传入台湾的第一站是鹿港,由泉州人带到鹿港。现在不但还在演唱、演奏,而且还深入到中小学教育中,在台湾文化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4、“车鼓舞”
以双人舞形态表演的舞蹈。两人互相逗趣,一边敲出响声,也叫“车鼓弄”或“弄车鼓”。“弄”,即“表演戏弄”的意思。“车倒”有“翻倒”的意思,“车鼓”有“翻倒鼓”之意。自闽南传入台湾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节庆、庙会时不可缺少的节目。表演是边歌边舞,丑角动作难度较高,旦角动作娇柔与丑角互相逗趣表演。
5、台湾林本源邸宅
位于台北县板桥市西北的林本源邸宅及花园,为台湾最大的私人住宅,面积达5 万多平方米,分为“三落旧大厝”、“五落新大厝”及“白花厅”和花园等三大部分,分别落成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 年)、清光绪十四年(1888 年)、清光绪十九年(1893 年)。
二、简答
1、 传入台湾的闽南民歌大致可分为几类
福佬系民歌,多为民间小调,一般为七字句,每段四句,有褒歌、茶歌等。 客家系民歌“九腔十八调”分为老山歌,山歌仔,平板、其他小调。依歌词分为爱情类、劳动类、家庭类、相骂类、祭祀类、爱国类、歌颂自然类等
2、 为什么说福建是“戏曲之乡”?
福建戏曲十分丰富,剧种有四、五十种之多,剧目数以万计,均为全国之冠,故有“戏剧之乡”的美称;福建戏曲源远流长,梨园戏、莆仙戏在宋代就形成,与温州杂剧一样是最早的南戏,被称为中国古代戏曲的“活化石”。福建戏曲在明、清时期逐渐定型,并随着移民传到台湾,成为闽台民间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三、论述
1、 谈谈你对闽台民间文学的认识。
(1)闽台文学渊源与交融发展: 闽台一水之隔,地缘、血缘、语缘、习俗相近,自唐朝到清朝,福建移居台湾逐渐形成台湾居民主体,现在大约有百分之八十的台湾人祖籍福建。相同母语基础上生成的台湾文学,并打上了原住地福建的烙印,闽台两地被划分为同一个文化区域,在文学艺术上也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交融发展表现在:清朝统治之初,大陆渡台的人数不断增长,闽、粤,特别是闽泉、漳的诗人文士更多地入台,大大促进了当地文运蓬勃发展,一时“游宦贤寓,簪缨毕集”。各种诗社纷纷蔚起,诗风之盛甚至不亚母文化发源之大陆。形成采风问俗。
(2)诗钟的创作与交融 诗钟是一种具有竞技性质的集体活动,活动中又有关于时、体、题、韵的严格规定和各种颇具趣味性和刺激性的项目,限时咏作,分等奖励。诗钟有笼纱、嵌珠二格,嵌珠即折枝之异名,但当时人们往往不称嵌珠,而更经常使用折枝之名称。
2、 以民歌为例,说明闽台之间在音乐方面的密切关系。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闽台音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福佬系民歌。 “福佬”,又有谐称“河洛”,一般指源自中原地区黄河、洛水流域的闽南人。闽南人在台湾艰苦创业的同时,也把民歌带到了台湾,称为“福佬”系民歌,多为民间小调,一般为七字句,每段四句,有褒歌、茶歌等。可自唱自乐,亦可对唱对答,内容多为劳动和爱情,其风格以抒情哀怨的旋律为多数,也有节奏活泼的具有讽刺性的滑稽歌。演唱时伴奏多用拉弦乐器,也有拨弦乐。曲调都是从泉州、漳州、厦门流传过去的,有的保留原来的歌题和格调。《病囝歌》是福佬话歌谣中,最为语通意顺的杰作,也是台湾这种歌谣的祖型。《月光光歌》流行闽台两地,久唱不衰。 儿歌:台湾的儿歌和闽南地歌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天乌乌》等是两地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儿歌。泉州、漳州和台湾的《天乌乌》意思相似,都用闽南语,有情节有人物。台湾的“阿祖”、“阿公”、“阿妈”和闽南相同。这首童谣原型在闽南,传到台湾发生了一定的变异,但与闽南童谣意思相似。 祈求歌谣:通过海龙王或鱼虾要娶亲的喜庆欢乐童话世界的描绘,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美好生活的希望。 情歌。两地情歌大都七言一句,四句一节,单节成篇,有多节成篇,用闽南方言押韵。情歌或对唱,或独唱,形式不拘。 台湾情歌:两地情歌十分相似,起兴相同,七言一句,通体协调,节奏和谐,形式整齐,抒发了男女相爱之情,极尽情调。可以认为:这些台湾情歌源于闽南,到了台湾又有所演变,但原意仍有保留。 (2)客家民歌 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多为七字句,每首四句 28 字。歌词特点,即兴,双关语,插字衬腔;体裁七言小调较多,小调较不规则。主要独唱对唱两种演唱方式。以唢呐与打击乐器为主的合奏音乐,是客家器乐音乐的代表。 种类:客家系民歌“九腔十八调”分为老山歌,山歌仔,平板、其他小调。依歌词分为爱情类、劳动类、家庭类、相骂类、祭祀类、爱国类、歌颂自然类等。 台湾流传的客家民歌特点:1,是它们的原型是福建永定山歌,直接传入台湾的有《高山顶上一头梅》、《柑子跌落古井心》等。2,台湾高屏客家民歌与闽西上杭客家民歌、福建连城山歌、北部客家山歌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3,台湾客家民歌与福建客家民歌相同点较多,4,有的山歌是从广东传入,但也与闽西客家民歌有密切联系,可视为闽粤客家民众的共同创作。
河南省南乐县属于濮阳市。
濮阳市,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冀、鲁、豫3省交界处;东、南部与山东省济宁市、菏泽市隔河相望,东北部与山东省聊城市、泰安市毗邻,北部与河北省邯郸市相连,西部与河南省安阳市接壤,西南部与河南省新乡市相倚。
濮阳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总面积4188平方公里,辖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和华龙区5县1区,设有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和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河南省粮棉油主产区之一。
扩展资料:
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隅三省接壤处。南乐方言属汉语华北官话中的中原官话,接近普通话。一县之内的方言又有差异,根据音系方面差别,可将南乐县分为:县城周围、元村、梁村、县东南边沿带四个方言小区。
县城周围包括城关镇、杨村、张果屯、西邵、寺庄、近德固、福堪镇、谷金楼乡、韩张镇及千口乡大部,人口35万,占南乐县总人口的796%,该区方言是南乐的主要方言。主要特点:尖团音分明,有节奏感,语尾拖长腔,且多降升调,口语有一些合音字。
-濮阳市
-南乐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