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遥

山西平遥,第1张

你也太黑了你就不会找北门的正规旅游社。

六月的一个周末,趁着旅游大潮的退去,本驴到向往已久的古城平遥游览了一番,也算了却了夙愿。我从上海飞太原,再从太原到平遥,一共是3天2晚(时间太少,本来还想去五台上,来不及了),围绕平遥展开了密集的吃、住、行活动。特报流水帐如下,供广大同好参考。

行(游览)

平遥通票120元/人,学生票半价(包括成人自考、夜大、电大等),弄在学生证混很有必要。可以去北城门,西城门,县衙,日升昌,清虚观,镖局,武馆,文庙,城隍庙等等,大概有20个景点,据说很少有人全部逛完。不过,重要程度很不同,大家可以从通票的背面看,最上面的就是最主要的景点,依次往下的。不必坐街上的电动游览车,因为平遥城不大,步行可以游个遍。挑几个我印象深刻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平遥古城墙

号称中国四大古城墙之一,是山西乃至全国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县城砖石城墙之一,被誉为“华北第一城”。长度没记住,墙高10米记住了。城墙顶上还设有了望孔、射孔、垛口等御敌设施,据说在战乱年间,古城墙曾经为保护城内百姓发挥过重要作用,令我肃然起敬。城墙上面还摆着铁炮,抛石机,刀车,云梯和一些武器等,战旗猎猎,令人想起金戈铁马的冷兵器年代的血腥。

日升昌票号

赫赫有名的日升昌当然要认真参观的了,来之前看了很多有关晋商的书,所以完全了解了日升昌票号的“江湖地位”。曾经有个说法,说平遥在某个时间是世界经济的中心,那日升昌票号可以说是平遥的中心。日升昌作为近代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票号,曾经创造了无数的金融奇迹,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日升昌的大院是一个典型的山西大院,院子里有一个装满水的大水缸,据说这象征着聚宝盆,因为山西人相信“家里有大海,出门发大财”的说法。最让我诧异的是日升昌运作的一些方法,比如什么汉字密码法,还有身份认证,高薪养廉等等,这些方法在当时绝对是领先世界水平。

现在的日升昌票号又称为中国票号博物馆,共设有二十余个展厅,大体上分为史料展示和原貌展示两部分,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发展轨迹。今天金融界的同仁到这里,估计会很无颜面对先贤了。

明清街

位于古城南大街,这里自明代以来的商贸集散地,临街铺面、商号比比皆是,当年有“大清金融第一街”称号,是完全的历史遗迹,比起很多地方现在新建的古镇老街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本人就喜欢看真实遗迹,很是缅怀了一番。明清一条街完全是古色古香的古式建筑,街面不宽,窄窄的,两边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各式各样的小店,小店都是砖木结构。

通票上的几个景点什么长盛蔚、协同庆、古民居、百川通等等,几乎都集中在明清街的两侧,在逛明清街的时候,看到门口有检票的,就走进去打孔参观。推荐来旅游的朋友,可以在早上来这里走走,会有种时间倒转的感觉,很多店铺都还没有开门,只有几个人在街上走着,感觉这时候的古城最纯朴最真实。

县衙

县衙规模宏大为全国之冠,分为左中右三路。有大堂,办公,寝区,库房,监狱,花园等。其器械,刑具,仪仗,服饰,家具,文书等文物保存极为完整。县衙面积很大,但是给我记忆深刻的是他们的牢房,特别是关押死刑犯的那间,别的牢房还有门有窗,但是那间却空无一物,里面完完全全的一个黑屋,很多人都觉得背脊冰凉,毛孔直竖。顺便看了县衙的升堂表演,妙趣横生,案情曲折离奇,表演者都很卖力,看着看着好象有点体会“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了,有点沉重。

通票里还包括的文庙、当铺博物馆、雷履泰故居、城隍庙、平遥中学、协同庆、“蔚”字头的几家票号都值得看一看,就不多介绍了。景点都在城里,散步走走就挺好。另外,网友提醒的清虚观里哪个三四十岁的道长没有遇到,估计他忙别的去了。

双林寺(门票25元)

双林寺在平遥县城西南的桥头村北侧,距平遥城约6公里。彩塑非常有名,美极了,四大金刚,自在观音,渡海观音,十八罗汉,韦驮像,和平时在庙中看到的完全不同,非常人性化,线条自然流畅,表情传神,感觉不是泥塑木雕高高在上的神,而是或刚劲或柔美,使人观之可亲。罗汉殿中 18尊罗汉像是寺中彩塑的精华, 18尊罗汉神态各异,表情丰富,带给人强烈的美感。据介绍,寺中共有两千多尊彩塑神像,大的可达3、4米高,小的只有几十厘米,每尊塑像都是形神俱备,艺术价值极高,尤为难得的是这样数目庞大的彩塑,有“东方彩塑艺术宝库”之称。双林寺和其他我去过的庙不太一样,除了可以看菩萨外,一些次要地方比如屋檐啊、墙壁啊等等还雕刻了不少小故事,因此,要多蹭导游,能听到许多个小故事。

非常遗憾的是寺中几乎没有什么保护,整座寺似乎处在无人管理的状态,虽然立着严禁拍照的牌子,但基本无人看管,所以还是有人拍,彩塑的颜色很受影响。虽然彩塑的颜色淡去了,但雕刻的工艺还是叹为观止!连我这个外行都能看得出来,可见工艺了得。

王家大院(门票66元/人,导游费50元/次)

王家大院真的是很大,仅是现在恢复可以观赏的高家崖和红门堡两个民居群就有几万平方米,不愧民间故宫、华夏第一民居的称号,让我见识了山西富贾的气派和奢华,现在99%的大款也不可能达到这个居住水准啊。王家大院保护的非常好,明清的民居建筑风格让我们叹为观止,很大气也很有规模。门墩的雕刻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寓意深刻;还有宅子外面墙壁的雕刻画,每一个都是一个故事,有二十四孝的,有礼仪仁爱的,让人赞叹不已。跟着导游转完一圈大概花了3个小时左右。

要特别提醒的是,没有导游还真看不明白,这个是绝对不能省的,不然会错过很多值得欣赏的地方。虽然导游费贵,但是真的觉得很值。

山西以面食为主,这一点在平遥感受很深刻。面食不光作主食,也有被烹之为菜的,所以点菜时千万不能太多。在平遥的两天时间里,没让自己的肚子闲着,本着多尝少吃的原则,品尝了许多面食。(需要说明的是,江南地区的面食非常简单,并且多是制成品,和北方面食有很大差距)。这次去平遥前,关于吃,我是做足了功课,基本上都有的放矢,用足了胃的能力。主要推荐两个品种:

牛肉:

平遥牛肉驰名三晋,特点是色泽红润,肉丝纹络清晰可见,外观十分诱人,吃起来则肉质鲜嫩,浓香扑鼻,咀嚼不费齿力。除了袋装平遥牛肉外,平遥街头的许多店铺出售散装牛肉,店主大多都为游客提供免费真空包装,价格为十余元一斤。根据网友的推荐,到西大街81号人民旅馆对面的小吃店,尝了牛肉、牛脑、牛杂,风味十足,很是爽。另外,我觉得南大街和西大街交汇处拐角的那家味道也很不错。

碗脱

是平遥最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主要由白面粉制作,集凉粉与灌肠的优点于一身,既有凉粉的清爽利口,又有灌肠的浓烈香味,精而不腻,滑利爽心,是平遥各大小饭店吸引外地游客的招牌菜。我个人认为,大排档上的碗脱更有味道。

碗脱有冷调、热炒两种食用方法。冷调是切成面条状放入人后加醋、蒜泥、芝麻、大料水、辣椒末、香油等即可。食用时有一种凉爽、清香、光滑可口的感受。热炒是将炒瓢内入熟猪油,加入葱蒜后,将切成条状的碗倒入,加山药蛋丝或豆芽菜,再加大料水、酱油、醋等调味品。炒熟后香味四溢,诱人馋涎欲滴。如果有可能,两种都应该尝尝,非常有必要。

其他的象长山药、豆腐脑、莜面栲栳、水煎包、炸油糕这类风味小吃,都要尝试一下。我的感受是,好吃的很多,也不用费脑子记,没吃过的就拿上来试试,千万不要早晚小米粥馒头、中午打卤面,那就没趣的紧了。早餐就去大排档,主要集中在西大街与北大街交汇路口的西北角上,选择丰富。明清一条街上有许多餐馆,都能够品尝到平遥当地的特色美食,看哪个顺眼,进去就是了。

住(惠元民俗宾馆,古城北大街69-71号,5684988,5684688)

我从来没有在北方生活过,出差也是在大城市主酒店,很南方没有区别。去的时候,就想最好是住在那些古色古香的房屋内:方方正正的四合院、中间一个小小的天井、木制的门楣和地板,这样才能更好地体味古城的神韵,特别是要睡一下北方的炕。

这里要重点讲讲找酒店的经过。到了平遥,就先去著名的天元奎客栈找地方,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房间,好歹人家名气蛮响的。进门问了价钱,刚想多了解一点房间设施,抬头看见服务员居然是用很不屑的眼光看着我,估计心里在想:想要便宜房间直说。本驴当即感到备受羞辱,怎么的,老外接待多了就大牌,怪不得网上评价不高。不受这气,立马走人,也算是替网友们再次验证了一把。我就不信有钱找不到地方住了。

溜达到北大街,看到惠元民俗宾馆的招牌,走进去随便问问(开始也没打算住)。服务员小妹很是热情,说了价钱100元/间,又主动带着去看院子、房间,感觉很是舒服。是个典型的山西院子,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明清古建筑风貌,典型的二进式四合院。房间里一张大炕,两个床位,一个单独的卫生间,有电视,有着浓厚的山西风格气息,看上去还不错。鉴于服务员很是热情,环境也不错,当即决定住下。在平遥的两个晚上,都是住在这里了。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北方的四合院,比较新奇,认真地把宾馆当作景点参观了一番。院落里平整地铺满了青灰色的方砖,整洁而朴实,还有考究的垂花门楼、精美的雕刻及彩绘、传统的土炕、古色古香的明清家具(厅里放了白菜的玉雕,原来是“百财”的谐音,长了知识),一种古朴雅致、温馨舒适的感觉油然而生。院子里挂着红灯笼,房间的窗上还贴着剪纸,很是有味道,听服务员说,过年的时候来,这里气氛就更好了。看惯了高楼,呆惯了快节奏的大都市,来这里明显感觉放松,享受不一样的感觉。

平遥基本上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幕降临之后,平遥陷入了深沉的暗夜,这时候在院子里喝喝茶,感觉很悠闲。

后来一打听,其他的民俗宾馆也是如此格局,只是这里的服务员姑娘很是热情礼貌,主动招呼,主动介绍古城特色,有种安全放心的感觉,因此,住的很满意。

平遥的绿化比较差,好象相关部门从未对此认真考虑过,遗憾。另外,强烈建议来平遥前,最好看一些有关山西的书籍,象余秋雨的《抱愧山西》,会有好处的。可以这么讲,如果没有历史知识,来平遥就要打去70% 的折扣了。

起源于古代春节时的“送孩孩”活动,逐步演变为地秧歌。清康熙年间(1662--1722)开始盛行,在本县流传已久。地秧歌的表演唱舞结合,伴奏乐器有腰鼓两面,钹、镲各一对,锣两面,呱呱四面,有条件时乐器可增多,表演者也相应增多。主演是一位手摇拨浪鼓的表演者,他思路敏捷,口齿伶俐,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以平遥方言即兴演唱吉祥而风趣的“四六句子”。旬段间,各种乐器骤然齐发,紧锣密鼓的间奏,铿锵悦耳。腰鼓手是乐队的核心,他拉开演奏的架势,手舞足蹈,在队伍中往来穿梭,十分活跃。其他乐手既敲击,又表演,神情潇洒,举止自如。鼓乐以“闲敲打”、“逛街板”为主。在地秧歌表演中,主演除唱“四六句”外,还演唱混秧歌、刻板调、精秧歌等。混秧歌的鼓点不同于四六句的鼓点,唱法也与“四六句”的即兴编唱不同,一般是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叙事词。混秧歌流传较广的传统曲目有《观五京》、《十盏灯》、《王祥孝母》等。

刻板调是在演唱时停止锣、钗的击打,鼓手刻着鼓边缘敲起强拍,演唱者三三两两,踏着节拍在队伍中游走,且歌且舞,煞是好看。刻板调的曲调很多,经常演唱的有《采茶》、《顶嘴》、《绕相公》、《张果老过桥》、《屎巴牛求婚》等。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康宁路,平遥古城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扩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平遥古城

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古城是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一年中7月份最热,一月份最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5942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9
下一篇2023-07-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