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波西米亚狂想曲》自上映以来颇受争议,有人为之沉沦,有人弃如敝履,当然就事实来看,前者更多。某墨在这部**之前并不了解皇后乐队,站在一个纯路人的角度观看这部影片的只有一个感觉——震撼,尤其是最后一场演出——绝对的震撼。
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默丘里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歌手和音乐人,乐队专辑全球销量超过3亿张,这支乐队在媒体面前饱受争议,却得到歌迷们最真诚的爱戴。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皇后乐队一首歌的名字,《波西米亚狂想曲》,把皇后乐队在弗雷迪带领下,打破常规,追求极致音乐梦想,最终让世界为他们而改变的真实经历展现在世人面前。对比下Queen的真实照片,剧中人物形象还原度可以说真的是很高了,可见创作团队是真的在用心。影片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了真实性,比如弗莱迪的龅牙、大长腿十分贴近人物原型。
剧中的道具也做到了尽量贴合原型,比如若干丝巾和话筒,某种意义上讲更像是一部粉丝致敬偶像的传记影片。影片一开始是从弗莱迪加入乐队开始,记录了他从成长到迷途知返的前半生,他的音乐成就超越世俗,他的才华、野心、特立独行的风格,把自己和乐队送上了世界摇滚殿堂的王座,人们狂热痴迷着他的音乐却不接受他的私生活,这里不禁想到«绿皮书»中的黑人钢琴家谢利,音乐让他们备受瞩目,歧视却让他们寸步难行,他们努力着抗争着,为了心中的那片净土,固执着自己的坚守。矛盾又统一,天才又天真。
《波西米亚狂想曲》以歌曲命名,最能打动人的是音乐,当一首接着一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时,即便不熟悉皇后乐队,依然会为之热泪盈眶,尤其最后那场万人空巷的演出。这次演出,佛莱德是用情了,那句“Goodbye everybody”,可能是对家人、朋友、爱人的一种表达,是对自己过往沉沦的一种忏悔,对舞台的珍惜,对命运的呐喊释然,对朋友伤害的反思,也是对所有人的一场告别。
最后一场演唱会唱出了弗雷迪的困惑与选择,他进退与爱痛,一段短暂但闪耀着光芒的生命轨迹,歌声中传达的追求与渴望,努力争取改变人生的机会引发观众的共鸣。
当然,影片也不是毫无瑕疵。可能由于过于写实,皇后乐队经历过,所以就这样拍了,使得影片真实之际也过于套路,好在演员们的演技都很给力。
大概是因为影片将重点放在弗雷迪身上的原因,皇后乐队的其他成员性格特点都表现不多。也可能是时长有限男主在身边有一堆真心对待他的亲友时偏要为做天才强作愁这里影片缺乏说服力。男主那句“你们都有家庭我什么都没有”,某墨感觉实在没有《绿皮书》中谢利的“如果我又不够黑,又不够白,又不够man,那我究竟是谁?!”来得震撼。
影片仅从家人的只言片语中获知男主一家被逼身无分文离开故土实在太过轻描淡写。这里想到男主与猫说话也许猫也算一个旁观者吧,一路他的见证着高低起伏。
«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部**是对佛莱德、对Queen的致敬之作。纵观他们这一路历程,成就很辉煌,背后的故事也很令人唏嘘感叹。
这部**,讲述了Queen的伟大音乐成就和主唱佛莱德·摩克瑞的传奇一生。剧中的音乐,首首都是经典,就着歌声,就仿佛能回到那个Queen惊艳了世界的年代!
hello,这里是摇滚门外汉的阿宅来勾引你们花钱进**院啦!
当然,不是摇滚迷,所以我也说不出过多专业性质的东西,只是一个纯观影者的角度。
大概从上周五开始,这部**在朋友圈就开始小小刷屏。大约和我差不多年纪,或者比我更年长5到10岁的人在那狂推荐一定要看IMAX。
截止昨天,《波西米亚狂想曲》全球票房已达逆天的87亿美元(约合59亿人民币),成功登上2018年全球票房榜单第六名,成为史上最卖座传记片。
然而,这**基本上还处在一种影评人不怎么看好,但是粉丝大力推荐的状态。
即使你不知道皇后乐队QUEEN(对,我的确不知道哈哈),也并不影响你看这部**。因为当你一听到**里的配乐,你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他们的歌。
一个摇滚的门外汉都能被这个上世纪的摇滚乐队影响到,足见这支乐队或者或者这支乐队的歌曲的影响力。
先来简单地剧透一下,真的很简单,史上最简单的一次。
整个故事情节就是皇后乐队的维基百科**版,一个编年体传记**,以主唱弗莱迪·摩克瑞为主线,讲述从皇后乐队从诞生到鼎盛时期的故事。
一个在机场搬运行李的巴基斯坦小男孩弗莱迪,就是图上的龅牙叔因为巧合加入了酒吧小作坊的不知名乐队“smile”,不久后贝斯手约翰·迪肯也加入了乐队,皇后乐队“queen”就此诞生了。
弗莱迪第一次在酒吧亮相,紧张夹杂着窘迫,但是扯开了话筒线的他就此放飞了,开始了自己独特风格的performance,瞬间酒吧的人群就疯了,也包括弗莱迪的一生挚爱——玛丽。弗莱迪总说自己是个performer,所以我要用performance哈哈。感情线往后放,想知道的往后拖。
砸锅卖铁换得录制歌曲的机会,弗莱迪和乐队的成员就在录音棚里发挥创意,玩得不亦乐乎,也意外签约了百代音乐,跟着上BBC电视台,此后就开始走红。
到了《歌剧院之夜》这张专辑的时候,整个乐队又开始不走寻常路了,并且创作出了《波西米亚狂想曲》,为了录制一句“伽利略”高音,弗莱迪和鼓手罗杰互怼的场面也是非常逗趣,弗莱迪更称“皇后乐队的神经质女王只有一个”,即是罗杰。说真的,一头金色长发的罗杰,第一眼望去真的漂亮到不像个汉纸。
然而精心制作的主打单曲《波西米亚狂想曲》却遭到了否定,因为当时的电视台或者电台是不会播放超过三分钟的音乐,而这首歌足足有六分钟。
然而,一向很超前的皇后乐队,最终选择了一个小电台播放《波西米亚狂想曲》,单曲就此蹿红。
接下来就是整个乐队开始蜚声国际,后来为了让粉丝也加入音乐创作,更是创作出《we will rock you》这首歌。原来洗脑的歌曲是来自这里,有没有和我一样恍然大悟的?
红了的弗莱迪内心更加孤独,在助理保罗的怂恿下最终单飞,和皇后乐队的成员闹掰。之后弗莱迪在创作上始终没有太大起色,私生活却一度混乱糜烂不堪,直到最后得了艾滋。
弗莱迪看清了身边貌似很了解自己实际上却是在消耗自己的助理保罗,最终回归了皇后乐队,参与了LIVE AID(拯救生命)的大型摇滚乐演唱会。
这个空前伟大的演唱会,被誉为是迄今人类最伟大的一次表演。当晚的大腕包括了迈克尔杰克逊,麦当娜,U2,披头士的保罗麦卡特尼,鲍勃迪伦等等。
皇后乐队的热门歌曲在最后这个高潮里大集合了。最为知名的代表作之一《we are the champion》也放到了最后。现场十万人大合唱的场景,加上龅牙叔骚气的走位和表演,纯看**你也会忍不住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当然,这场戏也高度还原了85年演唱会的现场。
从舞台到道具,包括钢琴上的百事可乐位置,几乎都是一致的。
就连现场这种独特的骚气走位也几乎如出一辙。
面对摄像机时的挑逗撩拨也是非常卖力还原了。
几乎所有的小动作和小细节都完美复制了。
看完最后这段,你会感觉,弗莱迪的扮演者拉米·马雷克拿下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大概也不是太过分的事情。
这一条故事的明线就是个时间发展线,而另一条稍暗的故事线则是弗莱迪个人的情感线。弗莱迪的个人理想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格格不入,甚至为此改掉了自己的本名。当然,最后**里弗莱德也得到了家人的谅解。
弗莱迪在酒吧里邂逅了自己的一生挚爱,也是挚友——玛丽,再见面时已经在玛丽工作的服装店了,弗莱迪甚至对于女装情有独钟。这也算是弗莱迪性取向的伏笔。
弗莱迪在每一次表演中的服装都特立独行,后来也因为穿女装而被美国抵制。正如服装风格一样,弗莱迪的内心也是特立独行。和玛丽求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弗莱迪重新审视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才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另一重“色彩”,最终也和玛丽分手,但依然是一生挚友。
离开了皇后乐队的成员,离开了玛丽之后的弗莱迪内心孤独无比,**里还有一个片段,是弗莱迪在窗前一直关灯,开灯,是他和玛丽约好的行为,但是玛丽却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
↑↑↑就是上面这个混蛋保罗
弗莱迪身边只剩下助理保罗,另一个同性恋。最后也是玛丽让弗莱迪恍然大悟自己的行为有多愚蠢。这时候的弗莱迪大概已经知道自己得了艾滋。
跟着两条故事主线就汇合到一起,到了最后的拯救生命演唱会。
当然,在弗莱迪的性取向上,播出的影片处理得非常隐晦,独居的弗莱迪面对着电话本搜索吉姆·赫顿看得有点摸不着头脑,甚至在最后手拉手出现的男同志吉姆·赫顿,就显得非常突兀。包括弗莱迪在和乐队成员坦白自己得了艾滋的时候,配音甚至没有给出“AIDS”的台词。
影片为了播出也是阉割掉了非常多的东西:
弗莱迪弹琴,乐队原经纪人保罗情不自禁吻了弗雷迪,被删;
弗雷迪向挚爱玛丽坦白,认为自己是双性恋,被删;
影片中段,弗雷迪举办了一场奢靡豪华的派对,派对上有美女穿着内衣骑自行车,被删;
派对结束后弗雷迪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抚摸了服务生吉姆·赫顿(也就是后来的爱人,就是那个莫名其妙出现的手拉手的男同志),被删;
片尾字幕介绍,现实生活中弗雷迪和吉姆最后生活在一起,被删。
虽然故事的叙述上真的乏善可陈,还不如看个人物传记的书籍,但是为了全片最后20分钟的高潮,也值得你买票去看一次。
你可以说**卖情怀,但是这枚情怀的安利,我一个没有什么QUEEN情怀的人也心甘情愿吃了。
没什么逼好装了,就是掏钱去看**就对啦!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致敬皇后乐队的传记**,讲述了皇后乐队的成立,成名,成传奇的过程。以主唱Freddie为主视角,讲述了他的才华、音乐、爱人、生活等,在迷茫之中找寻自我出路,成为一代传奇。
影片中Freddie和Marry的爱情如此意难平,又如此动人。
01 爱情
所有的爱情都是从一见钟情开始。
Freddie第一眼见到Mary就被这个姑娘吸引,而Mary第一眼见到Freddie也被这个她后来认为长得“很有异域风情”的男子迷住,两人目光交汇,自然而然流露出欣赏和爱意。
Freddie加入微笑乐队之后,Mary给他挑选衣服,挑的是女士的服装,她欣赏的是Freddie的灵魂和才华,穿女装,化妆又有什么关系。这样的Freddie在她眼中充满了魅力,而这样的Mary,让Freddie感到自由。
Freddie出生在东非坦桑尼亚的桑哈巴尔岛上,父母亲都是帕西人,出身英属印度。1964年桑哈巴尔岛革命爆发,18岁的他跟着家人逃离战乱的故乡,远到伦敦Feltha定居。他的父亲希望他好好为自己的前途考虑,追寻“善思、善言、善行”,显然Freddie并不喜欢循规蹈矩地走父亲老路,他在音乐上的天赋让他独树一帜。他原名Farrokh, 他改成了Freddie
两人很快陷入爱河,Freddie把乐队取名为Queen, 谁能想到Queen以后会成为世界最著名的乐队之一呢。而他当时和Mary在塌陷的床上随手弹出的音符,也成了他得意的作品之一。爱情是灵感的源泉,是创作的动力啊。
“You are the love of my life” Freddie说出了最动听的求婚誓词。他拿出了戒指,Mary喜极而泣,戴在了自己的无名指上。Freddie要Mary永远不摘下戒指,Mary保证她永远不会摘下戒指。
后来皇后乐队火了,火得轰轰烈烈,火到了大西洋对岸的美国,在美国进行了巡演,巡演期间,Freddie会给Mary打电话,诉诸思念之情。两人虽相隔两地,彼此间的爱意丝毫不减。
02 友情
所有的爱情故事总会有出现各种各样的“但是”,但是,转折突如其来,也许看起来是突然来临,实际上早就蕴含在主人公的本性里。
本性难移,天生的对同性的吸引让他无法抗拒,他逐渐转向对同性的迷恋。Mar又怎么会感受不到,这种不对劲的感觉让她明白了,她甚至无法归罪Freddie。 她摘下戒指,却依然答应陪在Freddie身边。
“Love of my life, you’ve hurt me You’ve broken my heart and now you leave me” 创作这首歌或许Freddie就已有预感,分手是必然的。
后来的Freddie陷入精神的泥淖中,终日狂欢、酗酒、抽烟、滥交,灵魂却不知如何安放。在他最糜烂最失去自我的时候,Mary找到他,在一个雨夜中,Mary告诉他自己做了噩梦,梦见他出事了。
Freddie坦白地表露自己其实很害怕,Mary跟他说:“无论如何有人爱着你,我、布莱恩、迪肯、罗杰,我们都爱着你。”
看着Mary乘出租车离去,Freddie心如刀绞,而此时此刻,他也终于醒悟,毅然离开了一直引诱他堕落的小人。
03 亲情
历经人生的大起大落,纵欲狂欢,Freddie染上了艾滋,病痛的折磨让他日益消瘦。所幸他终于找到自我,并全力为非洲Live aid演唱会做准备。他这一生有过无数高光时刻,令人称之为“最”的也许莫过于这场空前盛大的演唱会。
Mary携爱人作为家属来看皇后乐队的这场演出,她的眼中依然充满对Freddie满满的欣赏和骄傲。
爱一个人如此,至诚至深,没有血缘关系,却亲如家人。
“你是我此生至爱。” Freddie死后,把他的房产和版权都给了Mary,Mary一家至今住在Freddie留给她位于肯辛顿的家中。
爱情并不是总是以童话故事结尾,有时甚至以惨不忍睹的方式结束。而Freddie与Mary, 从爱情到友情到亲情,从灵魂伴侣到挚爱的家人,他们的爱超越一切。
《波西米亚狂想曲》,不够狂,也不够幻想。不客气地说,影片就像是有关皇后乐队的影像版维基百科,全面而笼统,处处浅尝辄止它能够提供的是人物简介和生平事迹,并运用简单的时间线和因果链穿起人物命运,却无法提供更深度、更复杂的解读空间。其实我能体会导演的难处,他的面前站着两群人:影迷和乐迷。
大都数人的现实生活,往往都是平淡无奇的,甚至可以说是超级无聊的。所以当好莱坞拍一部关于真实生活的**时,它需要修饰、移动、塑造人物和说谎。
然而,当说到到弗雷迪·莫库里的真实生活时,这就和大都数人不一样了,因为弗雷迪·莫库里的生活并不无聊。他才华横溢,光芒四射,是20世纪最伟大的声乐天才之一。此外,他是一个摇滚明星。
可是,当《波西米亚狂想曲》最终在影院上映时,很多粉丝被不准确的剧情搞糊涂了,**制作人似乎对这位标志性歌手的生活进行了自由的时间安排。也许是为了更好地讲故事,也许只是为了哗众取宠,也许编剧只是想消遣观众。我们不知道真正的答案,但我们知道波西米亚狂想曲确实对观众撒谎了。
今天我们来聊下,**《波西米亚狂想曲》的11个谎言
将乐队组建在一起
事实上,皇后乐队的发展要比**中描绘的要慢得多。弗雷迪·莫库早就认识梅和泰勒了,是缇米介绍给他们认识的,缇米是一个叫微笑乐队的贝司手。但当时,他们并不在一起,弗雷迪·莫库里是在一个名为Ibex的乐队担任主唱,这个乐队后来改名为Wreckage乐队。其实,皇后乐队成员第一次一起登台是在1969年的一次Ibex演出上,当时布莱恩·梅和罗杰·泰勒与弗雷迪·莫库里一起登台。当缇米决定离开Smile乐队的时候,梅、泰勒和弗雷迪·莫库里一起合租了一套公寓,所以他们在成立乐队之前并不陌生。
求婚
对于皇后乐队的粉丝来说,看到**中弗雷迪·莫库里和他交往多年的女友玛丽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感到惊讶,因为他们更熟悉弗雷迪·莫库里作为同性恋者的摇滚明星生活方式。但是**中很多关于他和奥斯汀的关系的描述都是真实的。他确实在一段异性恋关系中生活了很多年,并且两人还订过婚。
但求婚并没有像大屏幕上描述的那样顺利,戒指也不是我们在**中看到的那种又大又俗的钻石。在2013年的一次采访中,玛丽回应到。“他在圣诞节那天给了我一个大盒子,打开后里面是另一个盒子,然后是另一个,就这样继续下去。这就像他的一个有趣的游戏,最后,在一个小盒子里发现了一个可爱的玉环。我虽然很惊讶,但这并不我所期望的。我只是低声说,我愿意。”
弗雷迪和玛丽感情的疏远
弗雷迪·莫库里和玛丽·从未结过婚。弗雷迪·莫库里因为男人而背叛了玛丽,他的坦白就像**里说的那样——他告诉玛丽说自己是双性恋,玛丽回答说:“不,弗雷迪,你是同性恋。”
事实是,在他们订婚的最后之间就慢慢疏远了,后面就分开了。但是他们并没有从此不联系,两个人还是很好的朋友,直到1991年墨丘利去世,他们一直很亲密。在**中,他们的关系在分手后被描述得更加紧张,距离是疏远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费雷迪仍然认为玛丽是他的“妻子”,就像他自己说的:“我所有的爱人都问我为什么他们不能代替玛丽,但这根本不可能。”我唯一的朋友是玛丽,我不要别人。对我来说,她是我的同居妻子。对我来说,这是一段婚姻。”
《波西米亚狂想曲》被拒绝
影片中比较有趣的场景之一是奎恩与雷福斯特(Ray Foster)的会面。这位头发蓬松、戴着太阳镜的百代高管目光短浅,看不到《波西米亚狂想曲》是一部杰作。整个场景实际上只是对韦恩的**《世界》中那个经典时刻的致敬。其实这一切从未发生过。不仅如此,雷·福斯特这个人物都是虚构的
皇后乐队经纪人里德被解雇
在**中皇后乐队的经纪人里德建议弗雷迪·莫库里出一张个人专辑,而遭到了保罗的否定,最后离开了皇后乐队。
事情根本不是这样的。事实上,里德的离开至今没有准确的原因,里德1977年离开皇后乐队时,他只说了:“我要离开了”乐队成员至今仍对他们的关系记忆犹新。泰勒在2011年皇后乐队纪录片《我们的日子》中说:“我们和里德的工作关系很好。”“他非常暴躁,非常好斗,但我们也是。所以我们不害怕他。”
费雷迪要退出皇后乐队
每一部**都有一个低谷,当主角做出错误的选择,坏事就开始发生。在《波西米亚狂想曲》中,费雷迪告诉他的乐队成员,他已经厌倦了这一切,他想离开乐队去做一个个人项目。其他乐队成员感觉遭到了背叛,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搞得很差,泰勒甚至说:“你刚刚轻松杀了皇后乐队”
同样,事实并非如此。据报道,1982年发行专辑《Hot Space》后,乐队确实休息了一下,但这并不是“解散”,确切地说,每个人都同意这个想法。当时,费雷迪也不是唯一一个在制作个人专辑的人——梅也在制作一张名为Star Fleet project的个人专辑,泰勒也在为自己的个人专辑做准备。他们分开的时间并不是孤立的。在《弗雷迪·莫库里 》的传记中,泰勒不认为想费雷迪做一张个人专辑,只是为了从CBS得到了一大笔钱。
大坏蛋保罗
每一部**都需要一个反派,而在《波西米亚狂想曲》中,反派是弗莱迪曾经的经纪人保罗。在**中,保罗被描绘成一个控制欲强、自私的人,他把皇后乐队的成员搞的分崩离析,最后被费雷迪解雇了。但是,现实生活中真的是这样的吗?
毫无疑问,Queen乐队的其他成员都很讨厌保罗,保罗也确实是一个混蛋,但在**中时间线是错误的。保罗其实在皇后乐队出第二张专辑的时候就被解雇了。
皇后乐队表演推迟是因为解散?
与**不同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皇后从未真正解散过,所以这个情节不是真实的。故意增添这个情节,好像是为了故意突出这样一种观点,即被诊断出患有艾滋病的弗莱迪,急于回到他写作和创作音乐的生活目标上来。事实是,这支乐队不仅没有解散,而且两个月前刚刚结束了世界巡演。
乐队之所以迟迟进入现场表演,是因为该节目的组织者鲍勃·盖尔多夫不确定要不要邀请他们来现场。当时,皇后乐队因为一系列奇怪的巡回演而被摇滚界集体排斥——先是在阿根廷举行的一场音乐会,当时阿根廷正处于腐败和凶残的独裁统治之下,后面又在是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非演出。最后,当现场演出邀请终于来了,乐队却犹豫了。但这并不是因为保罗·普伦特没第一时间邀请,而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在白天演奏,而且他们不确定活动的声音是否符合他们的标准。幸运的是,皇后乐队最终接受了邀请,然后才有了这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音乐表演。
费雷迪艾滋病诊断在表演之前?
在**中,就在现场表演之前,费雷迪告诉他的乐队成员他感染了艾滋病,听到这个消息,他们围在一起支持他。这也将后面的史诗级表演走向推向了高潮。但是根据终极经典摇滚的说法,**把时间线搞错了——费雷迪艾滋病是1987年才被诊断出来,那是在Live Aid的两年后。
这个剧情改写,评论家们对这部**最为不满,他们写道,如果认为艾滋病与费雷迪在Live Aid的史诗般的表演有某种关系,这是对费雷迪的侮辱。但是,如果这部**采取了相反的做法,完全无视艾滋病的诊断结果,我们很难知道影评人会怎么说。不过,很明显,**制作人不希望波西米亚狂想曲讲述一个衰落的男人的悲剧故事,而是希望讲述一个成为超级明星的男人的振奋人心的故事。他们也不能忽视费雷迪死亡的悲惨境遇——因此,他的艾滋病诊断与弗雷迪墨丘利在舞台上最辉煌的成就同时出现。
赫顿和费雷迪的相识
弗雷迪·墨丘利的长期伴侣吉姆·赫顿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确实对他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但他们相遇的方式与**中描述的完全不同。在**中,赫顿是一个服务员,费雷迪不小心撞到了他,之后两人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交谈,赫顿离开了,留下电话,希望能再次找他。现实生活中的细节要乏味得多,也不那么浪漫。
两人实际上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个同性恋夜总会认识的,当时赫顿是一名理发师。费雷迪提出请赫顿喝一杯,但赫顿拒绝了。一年半后,两人重新联系,但没有使用电话,只是在另一家夜总会。**中是一种没有太多意义的修饰——想到费雷迪花了那么多精力去找一个曾经和他有过一次谈话的人,这是甜蜜的、疯狂的跟踪者式的浪漫,但这也是没有必要的。伟大的爱情故事并不总是以俗气的浪漫开始。
玛丽·奥斯汀和吉姆·赫顿在Live Aid关系变好了?
虽然没有任何记录表明吉姆·赫顿和玛丽是否真的像他们在《波西米亚狂想曲》中那样,在Live Aid后台站在一起,但想想似乎非常不可能。影片中,他们对费雷迪的表演惊叹不已——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准确的,因为吉姆·赫顿回忆说,他们在看这场表演时的时候“目瞪口呆”。但事实是,玛丽奥斯汀和吉姆赫顿关系是非常差的。在费雷迪死后,玛丽继承了弗雷迪的房子和他的大部分财产,然后她把赫顿赶出了房子,尽管费雷迪说过他想让赫顿留下来。
虽然**对于现实做出了很大的改动,但不得不说这也是一部非常棒的影片,特别说最后的25分钟,听的我热泪盈眶。
只能说皇后乐队大伟大了,音乐的魅力太伟大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