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是买钻戒还是买对戒好?

结婚是买钻戒还是买对戒好?,第1张

还是选择购买钻戒比较好。钻石戒指的价格是比普通对戒要高的。既然是作为结婚戒指,那么自然是不能马虎大意的挑选比较次的钻石。

钻石选定了就要选择戒托,一般的戒托是铂金最好的,次之就是K金。那么一个好一点的20分钻石,净度,切工,都要选择偏上等,有无荧光也要挑选,再匹配上铂金的戒托。

而选择对戒,材质有多种选择,可以选择玉石的,黄金的,铂金的。款式也有很多种选择,价格也适中。一对的价格好点的也就是5000-7000元。差不多的价钱对戒能买俩,钻戒只能买一个。当然是选择对戒划得来。其次,如果选择钻石戒指,需要珠宝行开出钻石的证书才能够放心。

扩展资料;

一般对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家庭来说,对订婚以及结婚仪式都是相当注重的,必须要做到面面俱到,钻戒以及对戒都是必须要准备的。但是对于一些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 并且两位准新人不愿意在戒指方面花费过多的情况下,两位准新人会比较优先选择结婚对戒。

两个人的结合,未来的生活是彼此双方都需要参与的,而且需要互相理解的,如果家庭条件一般,碰上同时要求钻戒以及对戒的另一半,只会平添两人此时的烦恼,更甚者会为以后家庭的和睦造成不好的影响。

  1普契尼《曼侬·莱斯科》

  “在这轻柔的缎带中”

  2普契尼《托斯卡》

  “为艺术,为爱情”、“今夜星光灿烂”

  3普契尼《波希米亚人》

  “我的名字叫咪咪”

  4普契尼《贾尼·斯基基》

  “啊,我亲爱的父亲”

  5普契尼《图兰朵

  “公主你冰冷的心”

  6威尔第《阿依达》

  “天国的阿依达”、“胜利归来”、“噢,我的故乡”

  7威尔第《游吟诗人》

  “警觉一点!警觉一点!”、“她被镣铐着”,还有一个有点不大对头

  8威尔第《命运之力》

  “主啊,请赐和平”

  9威尔第《唐·卡洛》

  “被诅咒的美貌”

  奥贝的歌剧《曼侬·莱斯科》,作于1856年,这是奥贝成熟期的作品。其剧本取材于法国作家普雷厄的小说《骑士德·格里奥和曼侬·莱斯科》的真实故事,这部小说1731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曼侬·莱斯科》的剧情叙述格里奥与曼侬·莱斯科一见钟情,两人私奔巴黎,曼侬的堂兄列斯科与贵族布雷蒂尼赶到巴黎追寻曼侬。布雷蒂尼为得到曼侬,使用离间计,硬是拆散了一对恋人。曼侬经不起金钱与富贵的诱惑,在失去格里奥后跟随了布里蒂尼,格里奥得悉曼侬变心后,进了神学院。曼侬赶到神学院,两人重新复苏了爱怜之情。但浪荡的财政大臣吉约因为要报复,带来警察,在赌场上逮捕了格里奥和曼侬,后来,格里奥被他父亲斡旋后获释,曼侬却要被流放到法国殖民地阿美利加,格里奥最终见到已病入膏肓的曼侬。曼侬向格里奥忏悔自己的负心,两人在“我们的幸福再次复苏”的接吻中,曼侬停止了呼吸。这是一出著名的爱情悲剧,奥贝这部作品虽没有普契尼和马斯奈同题材作品那么有名,却别有一种法国传说的悲剧力量。

  1893年,普契尼根据法国古典名著《曼侬·莱斯戈》写了一部同名歌剧,在都灵上演。虽然这部作品不如法国作曲家J.马斯内写的同名歌剧成熟,但是许多方面标志着作者的创作个性、艺术风格和思想倾向正在形成。作为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主要代表人物,普契尼在创作题材和内容方面,致力于表现普通人的情感和命运,真实地揭露社会的不平等、不公正,将满腔同情寄予那些心灵美好却遭遇悲惨的小人物。他笔下塑造得最成功的,是一系列感情丰富,悲剧性的妇女形象。《曼侬·莱斯戈》的结构灵活,采用多变的朗诵调和管弦乐交织而成的贯串发展手段,加强了乐队的表现力和地位,音乐的地方色彩浓郁。作者从此一举成名。

  三幕歌剧《托斯卡》1900年1月24日初演于意大利罗马,剧本由贾可萨根据莎尔多的剧本改编,是普契尼最著名的四部歌剧代表作之一。剧情为:1800年,罗马画家马里奥·卡伐拉多西因掩护政治犯安格洛蒂脱逃而被捕受刑。歌剧女演员托斯卡正热恋着他。警察总监斯卡皮亚以处死马里奥来胁迫托斯卡委身于他。托斯卡被迫假意允从,警察总监则答应搞一次假处决使马里奥获得自由,托斯卡在拿到警察总监签发的离境通行证后,趁其不备,刺死了他。黎明时,马里奥被带往刑场,托斯卡告诉他这只是假处决。谁料这是警察总监耍的花招,马里奥真的被处决。她刺死总监之事也已暴露,终于跳墙自杀。歌剧揭露了统治者的虚伪、贪婪和奸诈,歌颂了被压迫者的高尚情操。

  剧中的咏叹调十分著名。这里选用的是托斯卡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和卡伐拉多西的咏叹调《星光灿烂》。其中《星光灿烂》是剧中最著名的咏叹调,是卡伐拉多西在第三幕中所唱。黎明,他走上刑台,即将被处决。远远望见梵蒂冈和圣·保罗大教堂,天空清亮,星光闪烁,一道暗淡的光线预示着黎明的到来。卡伐拉多西深情唱到:"……甜蜜的亲吻,和那多情的拥抱,使我多么惊慌,她面纱下美丽的面容和身材……"正是因为作者把最丰富的感情融汇于完美的形式中,使这首咏叹调永传后世。

  《艺术家的生涯》, 四幕歌剧,又名《波西米亚人》、《绣花女》,由嘉科萨和伊利卡编剧。1896年2月1日由托斯卡尼尼指挥首演于意大利都灵。

  剧情:诗人鲁道尔夫、画家马彻罗、音乐家索那和哲学家科林共同居住在巴黎一所破陋的阁楼上,生活虽然贫苦,但充满自信。一天,鲁道尔夫在家巧遇绣花女咪咪,一见钟情,把她带到朋友们正在聚餐的酒馆中。马彻罗过去的情人牟塞带来了一个倾倒于她的老头儿阿尔桑多尔,但想和马彻罗言归于好,就设法把阿尔桑多尔支开,投入了马彻罗的怀抱。数月后,两人的感情又日趋恶化,而咪咪和鲁道尔夫之间的爱情,也濒于破裂。咪咪得了严重的肺病,当她来和鲁道尔夫见最后一面时,又重新和好起来,并计划着将来的一切。但咪咪终于病重死去,鲁道尔夫悲痛欲绝。牟塞和马彻罗因此深有所感,重新结合起来。

  全剧有许多动人而且富于戏剧性的唱段。如第一幕,咪咪的娇美迷住了青年诗人鲁道尔夫的心,他唱起动人的咏叹调《冰凉的小手》,接着咪咪以天真活泼而又深情的曲调唱出《人们叫我咪咪》,表现了她初恋时的愉悦心情。这两首咏叹调是整部歌剧中最著名的两个唱段。

  《贾尼·斯基基》, 完成于1918年,独幕歌剧,同年初演于纽约。

  本剧的剧情取自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的长诗《神曲·地狱篇》中的一个故事:富商多纳蒂临死,一群亲友围聚病榻,皆欲承继其巨额遗产。但是多纳蒂的既定遗嘱内,载明遗产全数捐献给某一教堂,多纳蒂旋即瞑目。在场亲友大失所望。其中一青年里努奇奥(与多纳蒂的另一在场亲戚--贾尼·斯基基之女劳蕾塔相爱)提议,请贾尼·斯基基假扮多纳蒂垂危状,邀请公证人前来,当众另立遗嘱,遗产由众亲友均分。此计受到众人拥护,当即付诸实施。公证人到场。斯基基卧病榻上,以多层被褥蒙体,颤声授意道:"我的财产以五里拉捐献教堂,以一千里拉赠予众亲友均分,其余现款及骡马、锯木场、以及在佛罗伦萨的住宅等等,则全部赠予吾最亲爱的贾尼·斯基基。"遗嘱录华,公证人离去。众大哗。斯基基从病榻跃起,持棒驱散众人,并笑对其女劳蕾塔与里努奇奥道:"多纳蒂的遗产是我理所应得,我当善自用之,以慰死者在天之灵。"

  这部歌剧虽然也是作者普契尼的名作,但今天已很少上演了。不过剧中的一个极为优美、深情而动人的女高音独唱《啊! 我亲爱的爸爸》(贾尼·斯基基的女儿劳蕾塔的咏叹调),十分深入人心,是当今许多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喜爱演唱的曲目,今天还经常被单独演唱或作为许多影视剧的配乐出现。 这段咏叹调的歌词为:"啊! 我亲爱的爸爸,我爱那美丽少年。我愿到露萨港去,买一个结婚戒指。我无论如何要去,假如您不答应,我就到威克桥上,纵身投入那河水里。我多痛苦,我多悲伤。啊! 天哪! 我宁愿死去! 爸爸,我恳求你! 爸爸,我恳求你! "

  普契尼《图兰朵》

  这部3幕歌剧据意大利剧作家戈齐(CarloGozzi,1720—1806)的5幕同名寓言剧,由阿达米(Giuseppe Adami)与席莫尼(Renato Simoni)撰脚本,作于1921—1924年,逝世前仅完成第三幕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由阿法诺续成。其故事素材似乎取自17世纪末介绍到欧洲的波斯《仙女之箱》。此剧1926年4月5日在斯卡拉歌剧院首演,指挥为托斯卡尼尼,首演之夜,剧情到第三幕柳儿自刎时,托斯卡尼尼放下指挥棒对听众说:“就在这里,普契尼放下了笔。”全剧首演为次日。

  第一幕,北京紫禁城前。持续的行板,表示图兰朵的动机。黄昏,广场上的各式人听官吏宣读布告,布告上说,图兰朵公主将下嫁给猜中3道谜底的人,如果猜不中就会被斩首。波斯王子因猜不中,月亮出来时即被处以极刑。人们骚动着,向皇宫拥去。人群中丫环柳儿(Liu)搀扶着鞑靼逊王铁木尔(Timur),当柳儿哀求旁人帮着扶起被挤倒的铁木尔时,铁木尔儿子卡拉富与父亲相见。周围百姓被驱散,传来刽子手要行刑的叫声,铁木尔称柳儿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柳儿称“我一直无法忘记王子的笑容”,表示她内心的爱慕。刽子手磨斧子,高唱《上油,磨利斧子》,即将被处刑的追求者高喊“图兰朵,冷酷的美人”。在东方氛围中,描述死刑的执行,合唱告终后,刽子手退场,众人在广场上仰望夜空,唱《月亮怎么还不出来》。月亮出来后,众人合唱《月亮出来了》,远方传来童声合唱《在东方山顶上有鹳鸟在歌唱》,其旋律取自中国民歌《茉莉花》。在月光下押到刑场的波斯王子脸色苍白,大众合唱“可怜的年轻人,请公主赦免”,卡拉富则诅咒冷酷的公主。在月光下,图兰朵上场,众人跪下,她默默拒绝大众的请求。卡拉富被公主美貌倾倒,忘我地自语:“美如天仙,宛如梦境。”众人都下场后,只剩下帕木尔、柳儿和卡拉富,卡拉富念叨着图兰朵,想跑到城墙边去敲锣,决心参加猜谜。3位大臣平(Ping)、彭(Pong)与潘(Pang)带着面出场,忠告说:“你想干什么,快转身,否则生命难保。”3人人说:“美丽的公主也不过是一张脸两只手两只脚的女人。”侍女要大家安静,因为公主在休息。3位大臣告诉卡拉富:3个谜是无法解开的,最好快快回去。卡拉富表示:“只有我才是她的恋人。”帕木尔悲哀地对他说:“你想遗弃年老的父亲吗?”哭泣的柳儿则唱咏叹调《请听我说,王子》(Signore,ascolta),哀求王子不要去冒险。卡拉富被感动,唱咏叹调《柳儿别哭》(Non Piangere,Liu),一边安慰柳儿,一边表示坚定的决心。卡拉富不顾大家劝阻,跑到墙下大喊3声图兰朵的名字,尽管柳儿等高喊“死亡”,他还是用力敲了3声锣,以示求婚。乐队奏图兰朵主题,高官称一切都完了,帕木尔与柳儿为之哭泣。

  第二幕,幕间剧。大帷幕上有各种装饰,平、彭、潘3人各带随从上场,平唱《命运的铜锣在圣殿响起》,3人唱中国风味的三重唱,他们计算为破谜处死的已有13人,反对参与这残酷的游戏。后面又传出《磨利斧子》的合唱,3位大臣哇庆祝婚礼的《为她铺上柔软的被子》,据说此旋律采自中国皇帝去寺庙礼佛时的音乐。喧闹起,3人说又有人要被斩首,以进行曲节奏换场。第二场,皇宫前广场。8位官员拿着写着图兰朵谜题与答案的案卷,众人交头接耳,3位大臣也上场,年老的皇帝坐在最高层宝座上。卡拉富站在阶下,帕木尔与柳儿则在围观群众中,百姓跪伏在地,齐声赞颂皇帝。皇帝劝说卡拉富取消求婚,卡拉富拒绝。进行曲声中,侍女们在台阶上撒下鲜花,台后传来童声之歌,图兰朵登场。她微视卡拉富后,以威严的口气唱咏吧调《过去的故事》(In questa Reggia),叙述她祖母遭入侵的鞑靼人俘虏凌辱后悲惨地死去,说她是为了替祖母报仇,才以这主意使外来的求婚者赴死。她说,没有人能占有她,冷酷地唱:“外邦人试试看,谜题有3个,死亡只有一次。”卡拉富也回答:“谜题有3个,死亡只有一个。”猜谜开始,第一个谜题是“在黑暗中,幻影如彩虹飞舞”。公主说:“这幻影是人人梦寐以求的,它为了在每个人心中苏醒,便在每一个晚上诞生,在清晨死亡。”卡拉富回答:“希望。”官员打开答案,表示正确。图兰朵走到台阶中段,说出第二个谜语:“像火焰非火焰,失去了生命就会冷却,梦见征服就会复燃,颜色如夕阳艳红,声音清晰可闻。”卡拉富想了一会儿答:“一见到公主双眼就燃烧、苦恼的是热血。”答案正确,大家欢呼。公主愤怒地走下台阶,第三道题是:“冰冷给你火焰,从火焰中得到更冷的冰。若盼望自由就成奴隶,想当奴隶却变成国王。”卡拉富脸色苍白地陷入沉思,图兰朵逼问,一会儿卡拉富跳起来说:“而今胜利属于我,我的火焰会使冰融化,那就是图兰朵!”群众庆贺合唱,欢呼谜已被彻底解开。图兰朵跪在皇帝前说,“请不要把清纯的处女交给陌生人”,又面对卡拉富说:“我不会成为你的!”皇帝却说誓言是神圣的,众人呼应。卡拉富说,“刁蛮的公主啊,我真心爱你。”他对图兰朵说,解除婚约只有在天亮前回答一个问题,说出他的名字。众人歌颂皇恩,送他入宫。

  第三幕,皇宫内庭。夜,卡拉富听着远处传来“谁能不准睡觉”的声音,唱著名的咏叹调《无人入眠》(Nessun dorma),他坚信黎明一到,胜利就会属于他。平、彭、潘上场,把一个美女推给卡拉富,美女向卡拉富献媚。3个官吏又以财物诱惑,见美女与贿赂都不发生作用,对卡拉富说:“如查不出你的名字,我们都会被杀死,请你快离开这里。”卡拉富坚持“我的希望是图兰朵”,大家拔剑指向他,想逼他说出名字。这时舞台后传来“我们知道了”的喊声,士兵把帕木尔和柳儿押上来,图兰朵登场。图兰朵一声令下,先审帕木尔,柳儿挺身而出说,只有我知道他的名字卡拉富想去救柳儿,反被逮捕,柳儿当着卡拉富的面被拷打,图兰朵问她为什么不愿说出名字,她说“这是爱情的力量”。柳儿唱《隐藏在心里的爱比痛苦更坚强》(Tanto amore segreto),她对图兰朵说,我沉默地把他的爱给你,我虽然会失去一切,但这是心爱者最珍贵的礼物。这时大众叫道“杀头,杀头!”刽子手出现,柳儿唱咏叹调《公主你冰冷的心》(Tu che di gel sei cinta),她说公主你懂得爱后,冰冷的心就会被热情的火焰融化。趁卫兵不注意,她拔剑自刎,普契尼原作到此为止。续完的内容是,帕木尔在柳儿尸体边痛哭,送葬的队伍远去后,卡拉富与图兰朵的二重唱。卡拉富扯去图兰朵的面纱,说冰冷的公主,你应看看这为你而流的热血。图兰朵表示,即使面纱拿掉,我的心仍在天上。卡拉富强行亲吻,图兰朵自语:“我究竟怎么了?我输了?”她的心终于融化,流下了眼泪。台后传来优美的歌声,人们庆贺黎明来临,卡拉富的爱情诞生,图兰朵唱咏叹调《泪水盈眶》。卡拉富说:“今天公主已属于我,我要把名字和生命都献给你,我是鞑靼王子卡拉富。”图兰朵拉着他的手走向大众等待的广场。第二场,皇宫前广场。早晨,在进行曲下,皇帝坐上宝座,大众高呼万岁。图兰朵与卡拉富上场,图兰朵说,“父亲,我已知道了这个年轻人的名字,他的名字叫作爱。”卡拉富与图兰朵拥抱在一起,群众高唱“太阳,生命,愿一切永远”的合唱祝贺他们幸福,剧终。

  歌剧《阿伊达》 四幕歌剧《阿伊达》作于1871年,同年12月在开罗剧场演出,是埃及总督帕哈为庆祝1869年峻工的苏伊士运河工程而邀请威尔第所作。剧情大致是:埃塞俄比亚国王阿莫那斯罗为救被俘虏的女儿阿伊达而发兵埃及,而此时阿伊达隐姓埋名作了埃及公主安娜丽斯的女仆。阿伊达的恋人青年侍卫长拉达梅斯奉命迎击入侵者,并俘获阿莫那斯罗为人质凯旋归来。阿莫那斯罗利用女儿刺探埃及军情,拉达梅斯在与阿伊达幽会时无意泄露机密,被阿伊达的情敌公主安娜丽斯听见。拉达梅斯被判死刑,后阿伊达为之殉情。

  本剧中最著名的是第二幕第二场拉达梅斯凯旋归来时的音乐,后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和管乐合奏曲,称为《大进行曲》或《阿伊达进行曲》,经常单独演出,是进行曲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作品之一。

  这段音乐充分反映了威尔第精妙的音乐构思:群众合唱、 重唱及管弦乐队的音响强大而有力,军号吹出的凯旋进行曲庄严辉煌。音乐中最为著名的是那段由小号演奏的威武雄壮、高亢明亮的大进行曲主题,表现了凯旋而归的士兵英武洒脱的姿态。

  歌剧中还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唱段,如拉达梅斯的浪漫曲《纯洁的阿伊达》、阿伊达与安娜丽斯的二重唱《爱情与烦恼》等。

  歌剧《游吟诗人》 四幕歌剧,作于1851-1852年,1853年初演于罗马,1857年修订,由卡马拉诺根据古铁雷斯的同名戏剧撰写脚本,是威尔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体现了威尔第在创作技法上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剧情为:15世纪,西班牙卢纳伯爵之父曾将一个吉普赛女人当成女巫烧死。这个女人的女儿阿苏切娜将卢纳伯爵尚在襁褓中的小弟弟盗去,打算烧死以报母仇,但却误将自己的儿子投入火堆。伯爵多年搜捕劫持其弟弟的吉普赛人,但一无所获。后西班牙战争爆发,伯爵属皇室一方,并由此而热恋上了皇室女官莱奥诺拉,但莱奥诺拉却深深爱着游吟诗人曼里科。卢纳与曼里科相遇,方知他为敌方首领。两人决斗,曼里科获胜,但饶了卢纳。卢纳不但不感恩,还令卫兵追赶曼里科,曼里科负伤被母亲阿苏切娜救回。后曼里科带兵将莱奥诺拉救走,正要举行婚礼,被卢纳包围,并抓走了阿苏切娜。曼里科为救其母被捕。莱奥诺拉以嫁给卢纳为代价,获准释放曼里科。但她为保住自己清白,服毒死于曼里科怀中。卢纳下令将曼里科处死,并要阿苏切娜目睹自己儿子之死。阿苏切娜告诉卢纳,曼里科就是他的亲弟弟。但此时执刑已毕,阿苏切娜高喊着"妈妈,你的仇已报了"倒了下去。

  这部作品的四幕,威尔弟都加了标题,分别为:第1幕,决斗;第2幕,吉普赛人;第3幕,吉普赛人之子;第4幕,处刑。歌剧中的合唱包含有许多是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这里选用了其中的两首,一首是第二幕中吉普赛人挥舞铁锤打铁时所唱的"打铁合唱曲",另一首是第三幕中卢纳伯爵的卫队长费兰多和他的军队所唱的合唱曲。

  歌剧《命运之力》 四幕歌剧《命运之力》大约作于1861-1862年,并于1862年在俄罗斯的彼得堡首演,是作者专为俄国听众写的。

  歌剧取材于西班牙的浪漫派诗人里瓦斯公爵德·萨阿维德拉的戏剧《唐·阿尔瓦罗》,剧情是:男主角阿尔瓦罗爱上了门第高贵的侯爵卡拉特拉瓦的女儿莱奥诺拉,但遭到侯爵的反对。他们相约私奔,又被侯爵发现。意外中,阿尔瓦罗打死了侯爵。为躲避侯爵之子唐卡洛的复仇,这对恋人只得出逃。仓惶中,二人走散。为了避开其兄的追踪,莱奥诺拉女扮男装。四处寻找爱人未遇后,她逃到一家修道院附近的山洞中隐居。阿尔瓦罗找不到莱奥诺拉,只得更名从戎。在战争中,阿尔瓦罗救了唐卡洛一命,但由于两人都换了名字,而又从未见过面,因此互相没有认出来。直到后来阿尔瓦罗负伤,唐卡洛从其书信中才发现这个救命恩人原来正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仇人。阿尔瓦罗伤愈后,寻莱奥诺拉至修道院,唐卡洛追踪前来决斗。在决斗中,唐卡洛身负重伤,阿尔瓦罗找人救援,意外地在山洞中找到了莱奥诺拉。莱奥诺拉来到她哥哥身边,但是怀着愤恨的唐卡洛用尽最后的力气把她刺杀,兄妹俩双双倒卧在血泊中。最后,阿尔瓦罗在附近悬崖跳下自杀。

  此歌剧的序曲颇为有名,是威尔第的代表作。它虽然被称为序曲,实际上更接近前奏曲的形式,其演奏一般也不是在启幕前,而经常是在第一幕的第一场之后。乐曲以铜管乐器类似号角齐鸣般的强奏做为开始,暗示出了命运不可逆违的力量。接着,出现了剧中女主角坚定信念的第一主题。不久,就被命运那不可抗拒的力量遏止住了,引人注目地传来了铜管乐器嘹亮的音色。随后,在慢速度上,木管乐器轻声奏出一支柔和而稍带忧郁情绪的显示爱的曲调。后来音乐进入急板,情绪也变得激奋,充满戏剧色彩。乐曲的整个结束部分始终充满着悲剧性的感人力量。

  《唐·卡罗》剧本最早是由法国的梅利与杜洛克勒根据德国诗人席勒的戏剧《唐·卡罗》写成的。1867年3月11日,此剧在巴黎歌剧院以法语版首演。后来由劳杰烈斯译成意大利语,1884年改订为4幕时,又由沙纳狄尼加笔,并于该年元月10日在米兰史卡拉剧院举行意大利语版的首演。目前有五幕版和四幕版两种,其中的五幕版并不是法国首演时的谱。而是在改订四幕版中再加上第一幕,并作了若干修正。

  故事叙述了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原本为儿子唐·卡罗与法国公主伊丽莎白订亲,但后来改娶为自己的皇后,但唐·卡罗已爱上“母亲”伊丽莎白。罗得利果恳求唐·卡罗帮助受压迫的法兰德尔人民,两人宣誓友谊终生不渝。唐·卡罗接获一封信约他午夜在皇后的花园见面唐·卡罗以为来者是伊丽莎白而大胆宣告他的爱情,但写信给他的其实是暗恋他的艾波莉公主,她发现唐·卡罗的秘密后,因嫉护而萌生报复之心。唐·卡罗为法兰德尔请命,因公然挑战父亲权威而被捕下狱。罗得利果到狱中探访唐·卡罗,并告知他已把罪证揽在自己身上,唐·卡罗可以继续帮助法兰德尔人民免受压迫。罗得利果立即被暗杀在狱中。获释后的唐· 卡罗决心启程前往法兰德尔,临行前和伊丽莎白见面辞行,被菲利浦二世与宗教裁判长发现准备再次逮捕。但从卡罗五世坟中突然走出来一个幽灵,将唐·卡罗拖入坟中。国王与宗教裁判长同感惊讶,因为他们听到的似乎是已故国王卡罗五世的声音。

莉娜答应了,但是开不开启这个装置将由卡拉来决定。决战开始了,卡拉占了上风,但是这时候瑞亚开始用阴招了,她使用了银氪星石,而且瑞亚还出尔反尔了,她下命开始了对纳市的攻击。卡拉坚持不住,尽管这时候大家都开始奋力反抗,而且梅根也回到了地球,带着帮手。卡拉选择了开启装置,顿时地球上的空气都布满了铅。达克萨姆星人坚持不住了,他们离开了地球,而瑞亚死在了地球上。蒙也快就坚持不住了,别无选择,卡拉送走了蒙,临走前卡拉将她母亲留下的项链交给了蒙。两个人惜惜相别,蒙告诉卡拉他一定会回来,他一定会成为卡拉想要他成为的人。地球的危机解除了,梅根也离开了地球。蒙离开后卡拉整日没有精神,每个人都想要劝解她,可是他们没办法开口。终于一天卡拉在格兰特那里得到了劝解,卡拉决定做回自己,为地球服务,而不是这样消沉下去。不仅卡拉走出了悲痛,艾丽克斯向玛吉求婚了,而且玛吉说了“I do”。

订婚也就是求婚的时候一般都是男生送给女生一枚钻戒的,对戒是指在婚礼上双方互相交换的,当然也有很多人是在求婚的时候送一枚钻戒,然后结婚的时候单独配一枚男戒,其实这样也可以啊,而且现在很流行定制的啊,对新人来讲可能更有意义,像男生一辈子只能定制一个的 DR 钻戒,一生一枚,送给最爱的一个人,送出的是戒指,承诺的确实一辈子,很有爱也很浪漫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9223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0
下一篇2023-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