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婚礼习俗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第1张

前段时间堂妹结婚,我被选为送亲人员之一,和众亲友一起送堂妹到男方家里。因为男方家距离比较远,一路颠簸很久才到。但到后心情不是很愉快,感觉到对方好像是不够热情的。结婚典礼上也没让女方家人参加,只是典礼过后才来招呼我们。这让我感觉到两地结婚习俗的差距!因此小编想了解下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是什么样的。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一、古代六礼

1、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2、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3、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4、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5、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6、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

二、古代婚礼流程

1、亲迎

吉日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男方至女方家迎亲,要先进雁为礼,《仪礼》中称之为“奠雁”。雁一生中只婚配一次,配偶之后便形影不离,二者中若死去一只,另一只则形只影单终生不再婚配。以此反映夫妇坚贞不移、琴瑟合鸣、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清代北京的婚礼,大多有模仿帝王仪仗的趋向,一人在最前边盛装骑马负责开路,然后依次是回避牌、吹鼓手、铡锣、缀灯、旌旗等,同时把金瓜、钺斧、朝天镫等各种兵器,也都排列在仪仗的行列里。新郎骑马或坐绿帏轿在前,新娘的绣花大红轿随行于后,真是威风凛凛,此时此地的新郎好比状元及第,难怪说结婚就是“小登科”了。

花轿抵达女家门前时,女家一定大门紧闭,这叫拦门。男方在外叩门,催请新娘上轿。这时,便要有一番礼节性的对答,女家院内必有人隔门要“红包儿”。拦门到了一定的时间,男方才能进门。

进门后除了特别的寒暄,男方要送上礼品,这些礼品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都有喜庆的意思。娶亲的归途,必须走另一条路,表示“不走回头路”。如果路上碰到庙、井、祠、坟、大石和大树等,都要张毡把轿子遮起来,为的是辟邪。

2、拜堂

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亦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大门开开之后,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人和新娘的兄弟,就随着花轿进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旧时,新娘进门后,要撒些谷、豆、草等,用意是辟邪――三煞(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三煞忙于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现在新娘下轿(车)撒彩色纸屑,或许就是由此而来。

下轿的时辰一到,把花轿抬到大厅门口。此时新郎官先向轿门作三个揖,由送亲太太启开轿门,由伴娘搀新娘下轿。然后递给新娘一个小瓷瓶,瓶内装以五谷及黄白戒指两枚或四枚。新娘把宝瓶抱在怀里,然后由伴娘及送亲太太搀扶,姗姗而行。另由两人前后接铺红毡,使新娘脚不沾地。此时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轻射三箭,借以驱除邪魔。射箭的姿势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后新娘跨马鞍,走火盆,这些礼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

3、进洞房

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仪式也是一系列的。

首先是坐帐,亦称“坐福”,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一头。还要撒喜果于帐中,称为“撒帐”,一般所撒的物品有枣、栗子、花生等,利用谐音表示“早立子”、“花着生”。

接着的节目就是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是送亲太太从女家带来的。吃过子孙饽饽,又吃长寿面,长寿面是由男家准备的,取“子孙万代,长生不老”的意思。然后是“合卺”酒,又称交杯酒。用一条红线绳子,两头各系一只酒杯,新郎新娘各饮半杯,再交换杯子喝尽杯中酒。交杯酒礼是在洞房之内举行,然在大厅里又摆一桌酒席,俗语叫“团圆饭”,席间新郎新娘坐上座,其他宾客均坐陪座,表示从此成为一家一姓。

“闹洞房”习俗古已有之,自两汉以来一直盛行不衰。闹洞房除逗乐之外,还有其他意义,比如把洞房闹得热闹红火,驱除冷清之感,增加新婚的欢乐气氛,因而有些地方又称“暖房”;旧时男女结合多经人介绍,彼此并不熟知,闹洞房能够让他们消除拘谨。

在现代的中式婚礼里,喝交杯酒和闹洞房的习俗基本上保留了下来,但都挪到了婚礼仪式当中,比如婚礼游戏就是闹洞房习俗的沿袭与演变。

三、古代婚礼要准备的东西

1、花轿:花轿成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的。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迎亲太太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回时新娘、迎亲、送亲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或绿)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2、旗锣伞扇:在迎亲队伍之中,花轿之前。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3、鞭炮:迎亲礼车在行列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4、火盆: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跨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5、盖头:古时新娘身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6、秤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7、马鞍:鞍”“安”同声,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入洞房洞房门槛上,让新娘跨,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需要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福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天地桌:多放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秤称“六证”。意为“六证”可知家里粮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坏、容貌怎样、账目清否、东西轻重等。民间讲只有“三媒六证”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等到吉时,举行结婚典礼,俗称“拜天地”,由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最后夫妻交拜。

8、花烛:在婚礼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凤彩饰,故称“花烛”。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也形成的很大差异性,小编看过古代的结婚习俗流程后感觉到很传统很讲究。这就是传统文化中魅力之处。

彩礼彩礼是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财礼、聘礼、聘财等。我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所以,彩礼是男方送给女方的。

嫁妆:嫁妆是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丈夫家去的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其本意在于娘家希望为出嫁的女儿备齐所需,以防新娘在夫家过得不好以致于看人脸色。所以,嫁妆是女方父母给女儿的,属于新娘的个人财产,男方无权动用新娘的嫁妆。

彩礼与嫁妆一般是成正比的,即彩礼越多,嫁妆也越多。也有一些父母,会干脆把彩礼全部放进女儿嫁妆里并倒贴一部分以缓解婚后女儿女婿的经济压力。具体的还是要看地方习俗。

1、送彩礼的讲究:

①送彩礼的时间,一般都是在订婚时送上,并且要双方父母都在场的情况下。这也没有很强制,只要是在婚前就行。

②送彩礼也就是送聘礼。直接拿钱出来是不合适的,一般都会搭配起来一起送。如:猪肉一刀、鸡两只、三金首饰再加上彩礼礼金。前面提的,可以根据你们当地的结婚风俗来搭配。

③喜事不沾“4”,彩礼礼金也是如此,送的数额中不能出“4“”,最好的是一些吉利的数字如:二万一千八、六万八等等,这方面根据男方家庭情况来定。

2、送嫁妆的讲究:

①如果是在婚前派送嫁妆,女方应该跟直系的男童前往到夫家,将这些嫁妆送到夫家去即可。

②一般嫁妆要系上红色的绸布,送嫁妆的车辆也应该系上红绸布,以表示结婚吉日庆典。

③嫁妆一般包括衣物、一床红被子、家电家具即可,不应该配送床、时钟这些东西。

④在我国双数是吉祥的数字,应该在配送嫁妆的时候,跟随的人员应该为双人,婚车也应该为双辆。

中国传统婚礼是华夏文化的重要部分。古时于黄昏举行,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故称。古代婚礼有六: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在《礼记·昏义》篇对中国古代的昏礼的形式及意义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婚礼是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身穿"凤冠霞帔、状元服"的中式婚礼,"追寻文化根源、重视传统民俗"成了现代人的新“时尚”,这就是中式婚礼

扩展资料:

婚嫁习俗

相亲相爱交杯酒

1、喝交杯习俗:酒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喝“交杯酒” 是婚礼上重要的仪式之一。习俗起源于秦代,据史料记载,新郎,新娘各执半瓢饮酒,属意两人合二为一、相亲相爱、百事和谐。到了唐代才将容器换成酒杯,属意还是一致,象征着永结同好,同甘共苦的深意。

2、切婚礼蛋糕习俗:新娘和新郎要隔着糕饼接吻。将各种糕点混在一起,在加盖一层雪白的糖霜,就成了现代的婚礼蛋糕。新郎和新娘必须一起切下第一块蛋糕,不能一个人切;面包屑幸运,单身需把蛋糕的屑带回家,放在枕头底下预示吉祥

3、抛洒彩色纸屑习俗:抛洒彩色纸屑风俗起源于意大利,凡参加婚礼的人,要向新人撒一把五彩缤纷而细小的糖果,祝福新人过着甜蜜的生活。而后,改为撒彩色纸屑。

4、送菜和抬嫁妆 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家要请宗亲将红单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妆奁、家俱等带回男家。

参考资料:

婚嫁

古人娶亲的聘礼和现在娶亲的聘礼差别还是挺大的,古代的礼仪比较多,现在已经简化了。

在古代的时候娶亲聘礼是一样都不能少,如下:

第一,尺子。这是作为一个计量的工具,也就代表了衡量婚姻幸福的标准,寓意着夫妻感情和睦,并且幸福长长久久。同时也有祝福新人在婚后事业能够步步高升,并且生活可以甜甜美美。

第二,梳子。梳子在古代就是有结发的意思,经常会作为定情信物,它的寓意是白头偕老。

第三,绣花鞋。其实这个是取了一个谐音的梗,鞋这个字跟偕这个字同音,寓意着夫妻有白头偕老,永结同心的意思。

第四,压钱箱。这个是准备给新娘用来放嫁妆的,婚后可以用来放自己珍贵的东西,同时也是希望女方的家庭条件富裕。

第五,镜子。镜子一般都是用来看自己的容貌的,所以它就是寓意新娘花容月貌,希望永葆美丽。

第六,如意称。这个在现在也会见到,是用来掀盖头的。

第七,都斗。它是装粮食用的器皿,所以肯定就是寓意婚后夫妻生活富足。

第八,算盘。也跟财富有关。

第九,剪刀。它代表的就是裁缝,寓意婚后可以享受绫罗绸缎。

在古代这九个聘礼是缺一不可的,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些贵重的珍宝,帝王家或者官宦之家肯定是更丰富的。

在现代其实就没有那么复杂了,如果要娶亲只要获得对方父母的同意,给了足够的彩礼钱就可以了。然后结婚的时候需要给女方配备三金和戒指,然后男方负责婚礼和酒席。

求婚时为了表示诚意,男方需要带礼物去女方家,看看四样彩礼是什么?

给四个聘礼

1传统四彩礼

两条香烟,两瓶白酒,两块糖果,两罐茶叶等。这个更适用于男人的领域。你应该选择高档的香烟和酒。

香烟、名酒、猪肉、莲藕等。其中猪肉的寓意是离开母亲的骨肉,可见母女情深;莲藕是选择两根平行、粗大、交织的根的那种。

2现代四新娘

金银首饰,包括金项链、戒指、耳环、戒指等。也被称为“结婚三金”,是男方父母购买的,用于表达对女孩的重视,以示诚意。

房屋、汽车、现金和礼品等。这对于普通人来说遥不可及,但对于富裕家庭来说,这就是标准。

北方四大彩礼

1名酒

意为天长地久,一般买两瓶,成双成对,讨个好彩头。

2香烟

香烟意味着幸福的婚姻。一般都是成双成对的买,表示能赢得好心情。

3、我的心

全线,一般六斤左右,四筋三层五花连皮的猪肉。这块肉很精致。许多女孩出生时体重约为六磅。当他们从母亲身边跌落时,他们自然是母亲的骄傲。养个大人不容易,男方需要把这六斤还给丈母娘。一般去菜市场,你说你是送四件礼物,店家会给你切。

4莲花

四种莲藕不用于烹饪。一般这些莲藕都是并排生长,生长旺盛,小枝很多,有大有小。这样的莲藕有生儿育女的寓意,家里也有五个儿子,也代表儿孙满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30428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1
下一篇2023-08-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