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故事和感悟

苏轼的故事和感悟,第1张

『壹』 关于苏轼的故事

苏轼(1037年1月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在黄州时苏轼常与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来往,一日,苏轼做一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呈给佛印。禅师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见后大怒,立即过江责问禅师,禅师大笑:“学士,学士,您不是‘八风吹不动’了吗,怎又一‘屁’就打过了江?”

“八风吹不动”可见于《佛地经论》卷五,诗僧寒山诗歌亦有此句,八风是佛教用语,指八种境界的风:称、讥、毁、誉、利、衰、苦、乐。

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曲洧旧闻》又记:苏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香梗,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鲙;既饱,以庐山玉帘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

『贰』 苏轼有深意的故事,能启发人的

1、苏东坡一天和佛印去游一座寺院,进了前殿,他俩看见两个面貌狰狞可怕的巨大金刚像——一般认为能伏怪降魔,放在门口当然是把守大门的。苏东坡问:“这两尊佛,哪一个重要?” 佛印回答:“当然是拳头大的那个。” 到了内殿,他俩看见观音像,手持一串念珠。苏东坡问:“观音自己是佛,还数手里那些念珠何用?” 佛印回答:“嗅,她也是像普通人一样祷告求佛呀。” 苏东坡又问:“她向谁祷告?” “向她自己祷告。” 东坡又问:“这是何故?她是观音菩萨,为什么向自己祷告?”佛印说:“你知道,求人难,求人不如求己呀!”

2、 "鸟”这个字有一个意思,在中国俚语中颇为不雅。苏东坡想用此一字开佛印的玩笑。苏东坡说:“古代诗人常将‘僧’与‘鸟’在诗中相对。举例说吧:‘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还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我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聪明。”佛印说:“这就是我为何以‘僧’的身份与汝相对而坐的理由了。”

3、坡一日打坐,佛印说:“好象一尊佛。”印问:“我如何”坡说:“好象一团屎。”坡自得。归家后与其妹说起。其妹说:“佛因看众生皆有佛性故其才能成佛。你心不净故有此说。”

另一版本:宋朝的大文学家苏东坡,他有个好朋友是个有道的高僧,名字叫佛印。一天,苏东坡突发奇想,要开开这位好朋友的玩笑。他问佛印:“在你眼中,我像什么啊?” 佛印说:“在我眼中,居士像佛祖。” 苏东坡又问:“那你知道在我眼中你像什么吗?”佛印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知道。”苏东坡说:“在我眼中,你像一堆牛屎。”……

苏东坡得意洋洋地回到家中,把这件事说给了他那聪明绝顶的妹妹苏小妹,并说我以前盘道老输给佛印,这次总算挣回了点面子。

苏小妹听了皱皱眉,对哥哥说:“这次你又输了。一个人心里有佛,他看别的东西就都有佛的影子。一个人要是心里装着牛屎,什么东西在他眼中都像牛屎……”

4、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当年苏东坡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到地方出任闲职。据说当年他在瓜州的时候,经常和长江对面金山寺的佛印禅师参禅论道,甚是得益。有一天苏东坡觉得灵光闪现,得诗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说明一下,所谓的八风,是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遇,人在这些境遇之前,往往不能稳守心道,情由所动。当时东坡居士很得意自己这首诗,于是满心欢喜地派人送到佛印处求印证。佛印看到诗后,只批了两个字“放屁”就叫人将诗送了回去。苏大学士一看这两个字的评语,火起无名,立马过江到金山寺,要当面和佛印禅师论道。于是佛印就问苏东坡,既然八风吹不动,为什么一个屁字就让你渡江而来

『叁』 苏轼的故事

1、 年少轻狂 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婉转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2、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3、苏轼退房 苏轼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

『肆』 苏轼的故事

1、旁敲侧击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

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2、雷州西湖

广东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

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经雷州,有幸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邂逅,悲喜交加。兄弟择日游罗湖泛舟,被罗湖秀丽的风光吸引,恋不思归,游罢到湖滨天宁禅寺憩休,苏城游趣尚浓,“万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时此地写就的。

3、美食大家

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

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

4、程苏结怨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正举行明堂祭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式一完成,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吊丧家。

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这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

5、学无止境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

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伍』 苏东坡的人生故事读后感200

东坡先生一生漂泊,但更多时候还是自由自在,而不完全是身不由己;东坡先内生的仕途容颇有坎坷,但得意之时还是比失意的时候多,并非几乎没受到重用;东坡先生两次受贬,起因都是王安石一党的迫害。苏轼的一生是光辉璀璨的,他的人生旅程和他的诗作书画一样是值得我们后人细细体味的。无论是作为一名大宋帝国的臣子,还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才子,他都当之无愧的在华夏大地的群英中占据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

『陆』 关于苏轼的故事

苏轼的故事

1、针锋相对

苏轼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旁敲侧击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3、反唇相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

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4、暗助新郎

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5、学无止境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6、寺态炎凉

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7、一盏明灯

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

踢破磊桥三块石

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对联。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

剪断出字两重山

注:上篇标题“寺态炎凉”,冷笑一声自以为不坏。这一篇的标题“一盏明灯”,是指秦少游不点不明,不过点了以后还是很明白的。一笑。

8、敷衍豪门

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9、苏门书香

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

兄妹一起应道:“父亲说得好。”

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出两句诗来: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

苏轼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兄长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

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

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心中寻思道:“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嫌欠雅。”小妹略加沉思,恰好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她闻声生情,也信口因此两句诗来: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小妹诗句刚吟出,父兄不禁齐声赞好。

10、绝妙好骂

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怪,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还罚跪庙门口三日。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

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苏东坡一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

苏东坡对这个方丈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

老和尚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从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

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无

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这幅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猜出来吗?”老和尚连忙追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

『柒』 我和苏轼的故事 作文

给你个题材。

你从小到大读过苏轼的诗。

从而给你的启发。

生活中遇到的困专难。

你又属想到了某首苏轼诗的意思。

你克服了这个困难。

现在的感受。

没了- -

『捌』 关于苏轼的故事

神话 -------------永远的苏轼生与死血与泪跪倒在地的王爱与恨杀与狂鲜血铸就的辉煌仰天长啸一只受伤内的孤狼金容戈铁马风化血腥于沙场雪花干枯陨落了天下凋亡 一壶浊酒抚不平英雄赤胆衷肠一捧黄沙送不走龙魂嗜血悲壮一曲离殇唱不尽萦绕儿女情长一柄残剑割不断三世愿景炙望一盏孤灯看不破一生夙仇新伤一声哀叹道不尽战士铁甲寒光 暮然回首不堪爱恨离愁微闭双眸梦回一世风流千年之后亦非皇帝诸侯 [我对苏轼的理解

一、苏东坡的对联:

(1)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

下联: 积善人家庆有余

典故:苏东坡去拜访佛印和尚,进门闻到鱼味,但屋里除了一只大磬,无处可藏鱼,于是不动声色地道出上联,佛印顺口对了下联,东坡哈哈大笑说:“既是磬(庆)里有鱼(馀),那快拿出来吃吧!”佛印才知上了东坡的当。

(2)上联:三光日月星(意思:三光日月星,这个上联初看简单,实甚难对因为按照惯例,上联有数字,下联则必须有另一数字,而在这里,适应这个数字的事物又必须是三种,以便跟“日月星”相对。)

下联:四诗风雅颂(意思:四诗风雅颂,“风雅颂”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颂诗四部分。但大雅、小雅又总称为雅,这就巧妙地解决了这一数字难题辽使听了,连连点头。)

典故:相传,辽国派使者来中原,苏东坡奉命接待,使者知道苏东坡是一名士,席间便出了这一联。

(3)上联:发愤识遍天下字(意思:努力读书学习,识遍天下的文字)

下联:立志读尽人间书。(意思:发誓励志读完天下的好书。)

二、苏小妹的对联:

(1)上联: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下联: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典故天,苏东坡对苏小妹说:“都说你才智不凡,你要是能在一夜对好我出的对子,我就佩服你。”苏小妹笑答:“何须一个晚上。”苏东坡看她满有把握,就说出他的上联: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

苏小妹听罢,暗称难度大,竟一时对不起。过了一会,她见月光下一个丫环端来茶水,触景生对: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东坡听了妹妹对的下联,连声赞妙。

(2)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下联:投石击破水底天。

典故苏小妹出对联为难秦观,苏东坡帮忙解围,当时苏洵想要将苏小妹许配给秦观,苏小妹想考验秦观的文才,于是让秦观来对联。

(3)上联:大嫂翻书心想汉

下联:小妹怕日手遮阴

典故苏小妹一看嫂子在翻书看,并且心里想着苏东坡,就出了上联:大嫂翻书心想汉。朝云一听,苏小妹这是起坏心眼调侃自己呢!

苏小妹出了上联之后,就往屋外走,而这时候真是中午,太阳大得很,太阳光照的苏小妹睁不开眼,于是就抬手遮挡太阳。看到苏小妹的举动时灵机一动,就对出下联来了:小妹怕日手遮阴。

1 苏轼关于态度的诗句

苏轼关于态度的诗句 1苏轼的诗句人生态度

苏轼的故事 1、针锋相对 苏轼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旁敲侧击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3、反唇相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 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4、暗助新郎 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5、学无止境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6、寺态炎凉 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7、一盏明灯 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 踢破磊桥三块石 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对联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 剪断出字两重山 注:上篇标题“寺态炎凉”,冷笑一声自以为不坏这一篇的标题“一盏明灯”,是指秦少游不点不明,不过点了以后还是很明白的一笑 8、敷衍豪门 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9、苏门书香 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 兄妹一。

2苏轼一些豁达乐观的诗句、

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以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的句子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列》“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仓,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3求表现苏轼一种坦然、乐观、豁达心态的诗句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4关于态度的诗句

1 机里藏机,变外生变,智巧何足恃哉————洪应明《菜根谭》

2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诸葛亮《舌战群儒》

3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方圆并用————洪应明《菜根谭》

4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篇》

6不因喜怒举兵,勿以思怨用人————《孙子兵法》

7无求备于一人————《论语》

8齿刚则折,舌柔则刚柔必胜刚,弱必胜强————子路《忍经》

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弱————老子《道德经》

10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曹操《礼让金》

11处事让一步为高,退步即为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则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洪应明《菜根谭》

12不与人争者,常得多利,退一步者,常进百步————吕本中《官箴》

13处利让利,处名让名,淡然恬然,方不与世忤————吕坤《呻吟语》

14愚者喑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荫————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15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庄子《庄子天地》

16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以实其坚是故大愚若愚焉耳————李哲《焚书卷三》

17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18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李白《相各歌辞梁甫吟》

19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老子《道德经》

20谋无常形,以诡诈为道,变化之妙,可谓万千————曹操

21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可索之,也谋之大本也,而说之法也————《鬼谷子》

22多算胜,少算不胜————《孙子兵法》

23益者三友友直,友凉,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论语》

24误交真小人,其害犹浅;误交伪君子,其祸为烈矣————纪晓岚《训大儿》

25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2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2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杜甫

2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颜真卿

30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31君子之所以取远者,则必有所持,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苏轼

32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一切绪烦恼,皆从不忍生莫之大祸,起于斯须之不忍————王安石

33愤欲忍与不忍,便见有德无德————荀子

34人无信不立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论语》

35信,国之宝矣,民之所凭也————冯梦龙《东周列国传》

36以德服人,天下欣戴;以力服人,天下怨望————范仲淹《范正公文集》

37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洪应明《菜根谭》

38德者,事业之基————洪应明《菜根谭》

39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岳飞

40公则无不明,正则无不达————王阳明

41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42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43心,是身体的主宰天子以天受命于心,心不正则天下混乱;诸侯以国受命于心,心不正则国灭;平凡人

身体受命于心,心不正则受杀害————孔子

5苏轼作品里表明其人生态度的名句

苏东坡《三老语》

苏轼《东坡志林》:“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记,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一人曰:‘吾所食蟠pan桃,弃其核于昆仑山下,今已与昆仑齐矣。’以余观之,三子者与蜉fu蝣you朝菌何以异哉?”

翻译:

曾经有三个老人碰到一起,有人问他们多大年纪了,其中一个老人说:“我也不记得我有多少岁了,只记得小时候认识一个叫盘古的人。”另外一个老人说:“每当沧海变成桑田的时候,我就拿一个竹筹记录一次,现在已经积满十间屋子了。”第三个老人说:“我曾经吃了一个蟠桃,把桃核丢在了昆仑山下,现在这枚桃核长出的树已经和昆仑山一样高了”。在我看来,如此长的寿命与朝生夕死的浮游、朝菌有什么区别呢?表明了苏轼对人生的价值观念,人应该珍惜生命,三个老人再怎么吹,和整个宇宙比起来还是很渺小,不值得一提,所以人生短暂,该好好珍惜。

婚姻礼仪(一)

--------------------------------------------------------------------------------

六礼

古代的婚姻礼仪。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刘歆制婚仪。汉朝以后至南北朝,皇太子成婚无亲迎礼。而从东汉至东晋更是因社会动荡,顾不得六礼,仅行拜时(拜公婆)之礼,连合卺仪式也不要了。直到隋唐,皇太子才恢复行亲迎礼,帝室成婚也照六礼行事。宋代官宦贵族仍依六礼,民间则嫌六礼繁琐,仅行四礼,省去问名和请期,分别归于纳采和纳征。《朱子家礼》连纳吉也省去,仅取三礼,三礼也成为明代的定制。清代仅重纳采、亲迎二礼,中间加女家铺房一礼。清代《通礼》载,汉官七品以上才实行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亲迎五礼。清末后,六礼演变纷繁,也就逐渐衰落了。

纳采

婚姻礼仪。为六礼之首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后世纳采仪式基本循周制,而礼物另有规定。清代的纳采多为定婚礼,与历代不同。

问名

婚姻礼仪,六礼中第二礼。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郑玄注:“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贾公彦疏:“问名者,问女之姓氏。”

纳吉

婚姻礼仪。六礼中第三礼。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古时,纳吉也要行奠雁礼。郑玄注:“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宋代民间多以合婚的形式卜吉定婚。至明代,以媒氏通书、合婚代之。清代,纳吉一仪已融于问名和合婚的过程中。民国时期,无纳吉仪,只有简单的卜吉习仪,多将女方庚贴放置灶神前,如三日内无发生异事,则认为顺利,就拿男女庚贴去合婚。��

纳征

亦称纳成、纳币。婚姻礼仪。六礼中第四礼。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礼。《礼记·昏义》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男方是在纳吉得知女方允婚后才可行纳征礼的,行纳征礼不用雁,是六礼唯一不用雁的礼仪,可见古人义礼之分明。历代纳征的礼物各有定制,民间多用首饰、细帛等项为女行聘,谓之纳币,后演变为财礼。

请期

又称告期,俗称选日子。婚姻礼仪。六礼中第五礼。是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请期仪式历代相同,即男家派使进去女家请期,送礼,然后致辞,说明所定婚期,女父表示接受,最后使者返回复命。至清代,请期多称通信,即男家用红笺,将过礼日、迎娶日等有关事项一一写明,由媒人或亲自送到女家,并与女家商议婚礼事宜。

亲迎

又称迎亲。婚姻礼仪。六礼中第六礼。是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诗经·大雅·大明》:“大邦有子, 天之妹,女定阙祥,亲迎于渭。”亲迎礼始于周代,女王成婚时也曾亲迎于渭水。此礼历代沿袭,为婚礼的开端。亲迎礼形式多样。至清代,新郎亲迎,披红带花,或乘马,或坐轿到女家,傧相赞引拜其岳父母以及诸亲。岳家为加双花披红作交文,御轮三周,先归。新娘由其兄长等用锦衾裹抱至轿内。轿起,女家亲属数人伴送,称“送亲”,新郎在家迎侯。

婚姻礼仪(二)

--------------------------------------------------------------------------------

奠雁礼

婚姻礼仪。从周代至清末,在按六礼而行的婚姻中,除了纳征(下聘)礼以外,其余五礼均需男方使者执雁为礼送与女家。因为雁是侯鸟,随气候变化南北迁徙并有定时,且配偶固定,一只亡,另一只不再择偶。古人认为,雁南往北来顺乎阴阳,配偶固定合乎义礼,婚姻以雁为礼,象征一对男女的阴阳和顺,也象征婚姻的忠贞专一。后来因雁越来越难得,人们就改用木刻的雁代之,到近代,改用鹅、鸭、鸡三种活禽代替行奠雁礼,以定婚姻的和顺。用雁之礼,朝鲜等国也袭用。

议婚

亦称议亲。商议婚娶的最初阶段,即六礼中纳采、问名、纳吉三阶段。由男方派人到女家提亲开始,经过换帖、卜吉、合婚、相亲等程序,到订婚为止。《聊斋志异·青蛙神》:“虽故却之,而亦未敢议婚他姓。”

问肯

即求亲。婚姻礼仪,即六礼中的第一礼纳采。元代王晔《折桂令·答》曲:“一个将百十引江茶问肯,一个将数十联诗句求亲。”

合婚

亦称合八字,古称卜吉。婚姻礼仪。是问名礼中的程序之一。双方议婚之初,在开出八字后,审合男女双方名号及生辰八字。古代是各自行卜,问鬼神,告家庙。近代则是请阴阳先生卜占男女命是否相合,相合则婚,相克则婚不成,要将双方的生辰八字退还。

压庚

又称压帖。婚姻礼仪。是六礼之纳吉中的一项内容。经过对合双方的八字帖后,男家用礼盒装上庚帖,上压钗钏和如意送往女家。又,将对方的八字帖压于家庙或祖先牌位下或供案香炉下,意请先人鉴之,如三日内家中平安者,可行婚姻,亦称压庚。

相亲

亦称相门户、对看。婚姻礼仪。即在议婚阶段换过庚帖后,由媒人联系安排,双方长亲见面议亲。历代相亲仪式大同小异。旧时男女当事人并不相见,而由父母长亲包办。

订婚

婚姻礼仪。即订立婚约的仪式。通过这个仪式,表示正式定下双方的婚事。古代,男方以雁为礼,去女家商定婚事,雁成为婚姻的信物。近代多用饰物、衣物、食物为礼,送往女家,送礼之后,婚约即成。订婚的表现形式 为婚书及财礼。封建社会,订婚是结婚的必经程序,双方均不得反悔。新中国成立后,订婚已不是法定程序,男女双方只要出于自愿,合乎婚姻法的条件还要进行登记注册。

尝汤献花

婚姻礼仪。订婚后,男家长者赴女家,与女家长者一道焚香祷祝上天保佑。礼毕,女家设宴。席上先尝汤,上清汤四碗,碗口上以红线作十字交叉,线头坠铜钱,以示姻缘开头。尝过汤后,上盘装四个猪蹄,每个上插红花,盘中置刀一把,刀柄上缠红绸,此谓献花,含缔结婚约之意。尝汤献花后,订婚礼为正式完成。

婚姻礼仪(三)

--------------------------------------------------------------------------------

议聘

婚姻礼仪。是男女双方同意结婚后,由媒人往来商议男家聘金和女家嫁妆的种类、数量的程序。一般根据双方的家庭地位和财产的多少及当婚男女 的人品而确定,明显带有买卖婚姻的痕迹。

下插定

婚姻礼仪。是专门送约定婚姻信物的仪式。男家向女家提出订婚,将女子插戴的首饰送到女家,作为婚约信物。《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但我说明了他家是没有公婆的,不要叫鲍老太自己来下插定。”

下财礼

亦称下彩礼、下财、下礼、过礼、过彩礼、放定、下定、行大盘、行聘、行聘礼等。婚姻礼仪。即完婚前男家向女家送财礼。财礼的数量品质,各地不同,主要视家境的贫富而定。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嫁娶》:“且论聘礼,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钏、金 、金帔坠者是也。若铺席宅舍,或无金器,以银镀代之。否则贫富不同,亦从其便,此无定法耳。”下财礼即依礼制,也要征得女方同意,实质是送和要结合。行聘前,先由媒人执彩礼帖(礼品清单)与女家商议,往往双方对数量品质多存争议,需商议多次方能定下。行聘时,男家备礼书,置于红漆木盘上,排队手捧肩挑礼品,伴以鼓乐送至女家,女家协助将礼品摆开,供女家亲友邻人观赏过目。女方收下,下财礼毕,婚约正式成立。

回盘

亦称回礼、回情、答回。婚姻礼仪。婚娶前,男方行聘礼,女方收下后,视情给一定回礼。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嫁娶》:“男择日下聘,(女方)亦以礼物答回。”因回礼多用盘捧上,故称回盘。

良辰

亦称良辰吉日。即选择的宜于成婚的日子。要按黄道推算或由阴阳先生选择,或依皇历所载而选。唐代李商隐《流莺》:“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水浒传》:“今日是个良辰吉日,贤妹与王英结为夫妇。”对良辰的选择大多注重日子、季节、月份,以求吉利。

随礼

也称随份子、凑份子。婚姻礼俗。是在男女结婚前,亲友们按约定的数额出钱,集中之后做贺礼,交付将要结婚的男女。旧时随礼只限于男家的亲友,现代女家的亲友也从此俗。

添箱又称添房。婚姻礼仪。是接到男家请期后,女家将嫁女的吉日写成喜贴,送往各亲友家,凡接到喜贴的亲友,一般均以钱物为礼送至女家贺喜。添箱与添妆不同处是不将钱物直接给新娘,而是给女家,是家庭间的礼仪交往。

造子孙林

婚姻礼仪。嫁娶时男方聚众造林,以供新婚夫妇日后维持生活,赡养老人和为老人送终之需。可依时令在婚礼前或婚礼后择日举行,此礼含造福子孙之意。

三请三邀

婚姻礼仪。婚前女家请未成礼的女婿上门宴饮,男方先是敬谢,再请,再谢,三请之后,男方才赴往,以示持重。男方在迎娶时,也要备三请三邀帖,到女家后次第投入,方能获女方同意。

婚姻礼仪(四)

--------------------------------------------------------------------------------

铺床

也称铺房。婚姻礼仪。即女家人在送嫁妆时一并布置新房。一般在婚前三日,也有前一二日举行的。此礼起源甚早,宋时十分通行。司马光《温公书议》卷三:“亲迎前一日,女氏使人张陈其婿之室,俗谓之‘铺房’。古虽无之,然今世俗所用,不可废也。”

同鞋

婚姻礼仪。把新人的鞋同放一处,祈祝新婚夫妻同偕到老。此礼源于东晋,其时,凡娶妇之家的聘礼中都备有丝麻鞋一双,合而置于新床床头上,取“和偕”之意。后世演变为准备男女鞋各一双,并将新娘的鞋套于新郎的鞋之中,以为男女同鞋(同偕)。

催妆

婚姻礼仪。谓女方出嫁须得男方多次催促,才梳妆启行。催妆要多次:婚礼前二三日,男家下催妆礼,有凤冠霞披、婚衣、镜、粉等。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先一日,或是日早,下催妆冠帔花粉。”到迎亲时,女方家门紧闭,男方为催新娘启门登轿,则反复吹奏催妆曲,放催妆炮,伴以递开门封。

哭嫁

也称哭轿、叹情。婚姻礼仪。是新娘出嫁时作为告别的哭唱仪式。《周易·爻辞》:“屯如 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后世的新娘哭嫁则成为嫁娶中的一个程式,不哭反受人非议。哭的时机不一,有前一晚开始,有上头后,也有临上轿前等等。哭的内容从离家的惜别,对父母的感恩,对兄弟姊妹的嘱托到对某些委曲和婚姻不尽人意处的发泄等均可涉及。哭的技巧甚至要经学习传授,而且有陪哭烘托。

开面

亦称开脸、绞面、绞脸、择脸、升眉等。婚姻礼仪。是用绞合的双线绞去新娘脸上汗毛,剪齐额发和鬓角,修眉毛扮妆的仪式。女子一生只开一次面,作为嫁人的标志。《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三日之前,蕊珠要整容开面,郑家老儿去唤整容匠。”古代女子开面,是在上头前三日进行。近代则有在婚礼前与上头同时进行的,也有在结婚当天下午或晚上进行的,还有在婚后第二天清晨或上午进行的。多由父母儿女齐全的全福人或新娘的妯娌开面。

上头

亦称上梳。是旧时女子嫁前改变发型的礼仪。原为古代对男子加冠、女子加笄仪式的通称,以作男女成年的标志。南朝梁简文帝《和人渡水》诗:“婉娩新上头,湔裙出乐游。”后世逐渐演变为在娶、嫁前三日或一日或当日举行,男更成年装束,女改妇人衣饰,既标志成年同时标志可婚嫁。后作为女子出嫁前更改发型的专用仪式。此仪式还包括穿上婚服,梳洗,佩戴首饰等。上头多在黎明时举行,要铺席、焚香、燃烛。

新娘辞亲

婚姻礼仪。是女子出嫁时与家中亲人辞别的仪式。一般在婚礼前进行,对父母行跪拜大礼,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诉离别之情,拜哥嫂以托家事,叮咛姊妹孝敬父母。

扣茶饭

亦称饿嫁。旧时婚礼中约束新婚的礼节之一。即在婚礼过程中不允许新娘上厕所。婚礼正日,新娘从清晨上头梳妆开始,直到闹房结束为止,都不许上厕所,以防乱了阴阳。因此,将要出嫁的女子必须节制饮食,早做防范准备。一般从婚礼前数日起,就只进食含水量少,不易消化且含蛋白质多的食物。

婚姻礼仪(五)

--------------------------------------------------------------------------------

挂彩

婚姻礼仪。有时泛称披红挂彩。旧时迎娶日前,男家将门户装饰一新,门贴红喜联,窗贴红双喜字及吉祥图案,大门悬挂结彩球的红布或红绸。此礼相沿至今。

打花烛

又称满堂红。婚姻礼仪。婚礼的前一天晚上,新郎睡在新房里,睡前,由男方亲友选两名女童,手执大红烛,在全福人的指点下,将新房里里外外照耀一遍。以红光照耀,祝吉祥喜庆。

送介席

又称离娘席。婚姻礼仪。是男家去女家接亲时,带去一两桌专门给新娘的父母吃的酒席。送此席表示女婿把新娘与娘家人分开,以此为安慰。这种酒席是经加工的半成品或成品,有婿为半子之寓意。

送亲

婚姻礼仪。是在男家迎亲时,女家亲属送新娘到男家。送亲人多由新娘的母辈或已婚的姐、嫂担任,称送亲娘子,他们不同于喜娘傧相,主要任务不是陪伴而是护送。《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刘四妈就做大媒送亲,朱重与花魁娘子花烛洞房,欢喜无限。”

抱长命鸡

婚姻礼仪。是嫁娶中象征男女吉祥如意的婚礼仪式。临近迎娶,男方备红公鸡一只,女方备肥母鸡一只,以鸡为“吉”。女家出嫁时,一定要由自己未成年的弟弟或其他男孩抱着,到男家,将两鸡拴作一处,抱鸡人并不时打公鸡,直至公鸡无力伏地,象征妻征服丈夫。两只鸡不能宰杀,任其老死。

压轿

也称押轿。婚姻礼仪。去女方迎亲,男方一般准备两顶轿子:一顶花轿抬新娘,一顶呢轿新郎自乘。去时,花轿空被认为不吉利,为了不空轿,一般要选灵秀的幼童一至两名与新郎分乘于花轿和呢轿内,称为压轿。

(待续)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一卷,苏小妹三难新郎

聪明男子做公卿,女子聪明不出身。

若许裙钗应科举,女儿那见逊公卿。

自混沌初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虽则造化无私,却也阴阳分位。阳动阴静,阳施阴

受,阳外阴内。所以男子主四方之事,女子主一室之事。主四方之事的,顶冠束带,谓之丈

夫;出将入相,无所不为;须要博古通今,达权知变。主一室之事的,三绺梳头,两截穿

衣。一日之计,止无过饔飧井臼;终身之计,止无过生男育女。所以大家闺女,虽曾读书识

字,也只要他识些姓名,记些帐目。他又不应科举,不求名誉,诗文之事,全不相干。然虽

如此,各人资性不同。有等愚蠢的女子,教他识两个字,如登天之难。有等聪明的女子,一

般过目成诵,不教而能。吟诗与李、杜争强,作赋与班、马斗胜。这都是山川秀气,偶然不

钟于男而钟于女。且如汉有曹大家,他是个班固之妹,代兄续成汉史。又有个蔡琰,制《胡

笳十八拍》,流传后世。晋时有个谢道韫,与诸兄咏雪,有柳絮随风之句,诸兄都不及他。

唐时有个上官婕妤,中宗皇帝教他品第朝臣之诗,臧否一一不爽。至于大宋妇人,出色的更

多。就中单表一个叫作李易安,一个叫作朱淑真。他两个都是闺阁文章之伯,女流翰苑之

才。论起相女配夫,也该对个聪明才子。争奈月下老错注了婚籍,都嫁了无才无学之人,每

每怨恨之情,形于笔札。有诗为证:

鸥鹭鸳鸯作一池,曾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那李易安有《伤秋》一篇,调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正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力!雁过也,总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忄欠〕

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

朱淑真时值秋间,丈夫出外,灯下独坐无聊,听得窗外雨声滴点,吟成一绝:

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到又昏黄。那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

后来刻成诗集一卷,取名《断肠集》。

说话的,为何单表那两个嫁人不着的?只为如今说一个聪明女子,嫁着一个聪明的丈

夫,一唱一和,遂变出若干的话文。正是:

说来文士添佳兴,道出闺中作美谈。

话说四川眉州,古时谓之蜀郡,又曰嘉州,又曰眉山。山有蟆顺、峨眉,水有岷江、环

湖,山川之秀,钟于人物。生出个博学名儒来,姓苏,名洵,字允明,别号老泉。当时称为

老苏。老苏生下两个孩儿,大苏小苏。大苏名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小苏名辙,字子由,

别号颖滨。二子都有文经武纬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学士之

职。天下称他兄弟,谓之二苏。称他父子,谓之三苏。这也不在话下。更有一桩奇处,那山

川之秀,偏萃于一门。两个儿子未为希罕,又生个女儿,名曰小妹,其聪明绝世无双,真个

闻一知二,问十答十。因他父兄都是个大才子,朝谈夕讲,无非子史经书,目见耳闻,不少

诗词歌赋。自古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况且小妹资性过人十倍,何事不晓。十岁上随父

兄居于京师寓中,有绣球花一树,时当春月,其花盛开。老泉赏玩了一回,取纸笔题诗,才

写得四句,报说:“门前客到!”老泉阁笔而起。小妹闲步到父亲书房之内,看见桌上有诗

四句:

天巧玲珑玉一邱,迎眸烂熳总清幽。白云疑向枝间出,明月应从此处留。

小妹览毕,知是咏绣球花所作,认得父亲笔迹,遂不待思索,续成后四句云:

瓣瓣折开蝴蝶翅,团团围就水晶球。假饶借得香风送,何羡梅花在陇头。

小妹题诗依旧放在桌上,款步归房。老泉送客出门,复转书房,方欲续完前韵,只见八

句已足,读之词意俱美。疑是女儿小妹之笔,呼而问之,写作果出其手。老泉叹道:“可惜

是个女子!若是个男儿,可不又是制科中一个有名人物!”自此愈加珍爱其女,恣其读书博

学,不复以女工督之。看看长成一十六岁,立心要妙选天下才子,与之为配。急切难得。忽

一日,宰相王荆公着堂候官请老泉到府与之叙话。原来王荆公,讳安石,字介甫。初及第

时,大有贤名。平时常不洗面,不脱衣,身上虱子无数。老泉恶其不近人情,异日必为奸

臣,曾作《辨奸论》以讥之,荆公怀恨在心。后来见他大苏、小苏连登制科,遂舍怨而修

好。老泉亦因荆公拜相,恐妨二子进取之路,也不免曲意相交。正是:

古人结交在意气,今人结交为势利。从来势利不同心,何如意气交情深。

是日,老泉赴荆公之召,无非商量些今古,议论了一番时事,遂取酒对酌,不觉忘怀酩

酊。荆公偶然夸能:“小儿王〔雨↑方↓〕,读书只一遍,便能背诵。”老泉带酒答道:

“谁家儿子读两遍!”荆公道:“到是老夫失言,不该班门弄斧。”老泉道:“不惟小儿只

一遍,就是小女也只一遍。”荆公大惊道:“只知令郎大才,却不知有令爱。眉山秀气,尽

属公家矣!”老泉自悔失言,连忙告退。荆公命童子取出一卷文字,递与老泉道:“此乃小

儿王〔雨↑方↓〕窗课,相烦点定。”老泉纳于袖中,唯唯而出。回家睡至半夜,酒醒,想

起前事:“不合自夸女孩儿之才。今介甫将儿子窗课属吾点定,必为求亲之事。这头亲事,

非吾所愿,却又无计推辞。”沉吟到晓,梳洗已毕,取出王〔雨↑方↓〕所作,次第看之,

真乃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又不觉动了个爱才之意。“但不知女儿缘分如何?我如今将这文

卷与女传观之,看他爱也不爱。”遂隐下姓名,分付丫鬟道:“这卷文字,乃是个少年名士

所呈,求我点定。我不得闲暇,转送与**,教他到批阅完时,速来回话。”丫鬟将文字呈

上**,传达太老爷分付之语。小妹滴露研朱,从头批点,须臾而毕。叹道:“好文字!此

必聪明才子所作。但秀气泄尽,华而不实,恐非久长之器。”遂于卷面批云:

新奇藻丽,是其所长;含蓄雍容,是其所短。取巍科则有余,享大年则不足。

后来王〔雨↑方↓〕十九岁中了头名状元,未几夭亡。可见小妹知人之明,这是后话。

却说小妹写罢批语,叫丫鬟将文卷纳还父亲。老泉一见大惊:“这批语如何回复得介甫!必

然取怪。”一时污损了卷面,无可奈何,却好堂候官到门:“奉相公钧旨,取昨日文卷,面

见太爷,还有话禀。”老泉此时,手足无措,只得将卷面割去,重新换过,加上好批语,亲

手交堂候官收讫。堂候官道:“相公还分付过,有一言动问:贵府**曾许人否?倘未许

人,相府愿谐秦晋。”老泉道:“相府请亲,老夫岂敢不从。只是小女貌丑,恐不足当金屋

之选。相烦好言达上,但访问自知,并非老夫推托。”堂候官领命,回复荆公。荆公看见卷

面换了,已有三分不悦。又恐怕苏**容貌真个不扬,不中儿子之意,密地差人打听。原来

苏东坡学士,常与**互相嘲戏。东坡是一嘴胡子,小妹嘲云: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小妹额颅凸起,东坡答嘲云:

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小妹又嘲东坡下颏之长云:

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东坡因小妹双眼微抠,复答云:

几回拭脸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访事的得了此言,回复荆公,说:“苏**才调委实高绝,若论容貌,也只平常。”荆

公遂将姻事阁起不题。然虽如此,却因相府求亲一事,将小妹才名播满了京城。以后闻得相

府亲事不谐,慕名来求者,不计其数。老泉都教呈上文字,把与女孩儿自阅。也有一笔涂倒

的,也有点不上两三句的。就中只有一卷,文字做得好。看他卷面写有姓名,叫做秦观。小

妹批四句云:

今日聪明秀才,他年风流学士。可惜二苏同时,不然横行一世。

这批语明说秦观的文才,在大苏小苏之间,除却二苏,没人及得。老泉看了,已知女儿

选中了此人。分付门上:“但是秦观秀才来时,快请相见。余的都与我辞去。”谁知众人呈

卷的,都在讨信,只有秦观不到。却是为何?那秦观秀才字少游,他是扬州府高邮人。腹饱

万言,眼空一世。生平敬服的,只有苏家兄弟,以下的都不在意。今日慕小妹之才,虽然衔

玉求售,又怕损了自己的名誉,不肯随行逐队,寻消问息。老泉见秦观不到,反央人去秦家

寓所致意,少游心中暗喜。又想道:“小妹才名得于传闻,未曾面试,又闻得他容貌不扬,

额颅凸出,眼睛凹进,不知是何等鬼脸?如何得见他一面,方才放心。”打听得三月初一

日,要在岳庙烧香,趁此机会,改换衣装,觑个分晓。正是:

眼见方为的,传闻未必真。若信传闻语,枉尽世间人。

从来大人家女眷入庙进香,不是早,定是夜。为甚么?早则人未来,夜则人已散。秦少

游到三月初一日五更时分,就起来梳洗,打扮个游方道人模样:头裹青布唐巾,耳后露两个

石碾的假玉环儿,身穿皂布道袍,腰系黄绦,足穿净袜草履,项上挂一串拇指大的数珠,手

中托一个金漆钵盂,侵早就到东岳庙前伺候。天色黎明,苏**轿子已到。少游走开一步,

让他轿子入庙,歇于左廊之下。小妹出轿上殿,少游已看见了。虽不是妖娆美丽,却也清雅

幽闲,全无俗韵。“但不知他才调真正如何?”约莫焚香已毕,少游却循廊而上,在殿左相

遇。少游打个问讯云:

**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小妹应声答云:

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少游又问讯云:

愿**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小妹一头走,一头答应:

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无舍。

少游直跟到轿前,又问讯云:

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

小妹随口又答云:

风道人恁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

小妹一头说,一头上轿。少游转身时,口中喃出一句道:“‘风道人’得对‘小娘

子’,万千之幸!”小妹上了轿,全不在意。跟随的老院子,却听得了,怪这道人放肆,方

欲回身寻闹,只见廊下走出一个垂髫的俊童,对着那道人叫道:“相公这里来更衣。”那道

人便前走,童儿后随。老院子将童儿肩上悄地捻了一把,低声问道:“前面是那个相公?”

童儿道:“是高邮秦少游相公。”老院子便不言语。回来时,就与老婆说知了。这句话就传

入内里,小妹才晓得那化缘的道人是秦少游假妆的,付之一笑,嘱付丫鬟们休得多口。

话分两头。且说秦少游那日饱看了小妹容貌不丑,况且应答如响,其才自不必言。择了

吉日,亲往求亲,老泉应允,少不得下财纳币。此是二月初旬的事。少游急欲完婚,小妹不

肯。他看定秦观文字,必然中选。试期已近,欲要象简乌纱,洞房花烛,少游只得依他。到

三月初三礼部大试之期,秦观一举成名,中了制科。到苏府来拜丈人,就禀复完婚一事。因

寓中无人,欲就苏府花烛。老泉笑道:“今日挂榜,脱白挂绿,便是上吉之日,何必另选日

子。只今晚便在小寓成亲,岂不美哉!”东坡学士从旁赞成。是夜与小妹双双拜堂,成就了

百年姻眷。正是:

聪明女得聪明婿,大登科后小登科。

其夜月明如昼。少游在前厅筵宴已毕,方欲进房,只见房门紧闭,庭中摆着小小一张桌

儿,桌上排列纸墨笔砚,三个封儿,三个盏儿,一个是玉盏,一个是银盏,一个是瓦盏。青

衣小鬟守立旁边。少游道:“相烦传语**,新郎已到,何不开门?”丫鬟道:“奉**之

命,有三个题目在此,三试俱中式,方准进房。这三个纸封儿便是题目在内。”少游指着三

个盏道:“这又是甚的意思?”丫鬟道:“那玉盏是盛酒的,那银盏是盛茶的,那瓦盏是盛

寡水的。三试俱中,玉盏内美酒三杯,请进香房。两试中了,一试不中,银盏内清茶解渴,

直待来宵再试。一试中了,两试不中,瓦盏内呷口淡水,罚在外厢读书三个月。”少游微微

冷笑道:“别个秀才来应举时,就要告命题容易了,下官曾应过制科,青钱万选,莫说三个

题目,就是三百个,我何惧哉!”丫鬟道:“俺**不比寻常盲试官,之乎者也应个故事而

已。他的题目好难哩!第一题,是绝句一首,要新郎也做一首,合了出题之意,方为中式。

第二题四句诗,藏着四个古人,猜得一个也不差,方为中式。到第三题,就容易了,止要做

个七字对儿,对得好便得饮美酒进香房了。”少游道:“请第一题。”丫鬟取第一个纸封拆

开,请新郎自看。少游看时,封着花笺一幅,写诗四句道:

铜铁投洪冶,蝼蚁上粉墙。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少游想道:“这个题目,别人做定猜不着。则我曾假扮做云游道人,在岳庙化缘,去相

那苏**。此四句乃含着‘化缘道人’四字,明明嘲我。”遂于月下取笔写诗一首于题后

云:

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丫鬟见诗完,将第一幅花笺褶做三叠,从窗隙中塞进,高叫道:“新郎交卷,第一场

完。”小妹览诗,每句顶上一字,合之乃“化缘道人”四字,微微而笑。少游又开第二封看

之,也是花笺一幅,题诗四句:

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缝线路中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

少游见了,略不凝思,一一注明。第一句是孙权,第二句是孔明,第三句是子思,第四

句是太公望。丫鬟又从窗隙递进。少游口虽不语,心下想道:“两个题目,眼见难我不倒,

第三题是个对儿,我五六岁时便会对句,不足为难。”再拆开第三幅花笺,内出对云:

闭门推出窗前月。

初看时觉道容易,仔细思来,这对出得尽巧。若对得平常了,不见本事。左思右想,不

得其对。听得谯楼三鼓将阑,构思不就,愈加慌迫。却说东坡此时尚未曾睡,且来打听妹夫

消息。望见少游在庭中团团而步,口里只管吟哦“闭门推出窗前月”七个字,右手做推窗之

势。东坡想道:“此必小妹以此对难之,少游为其所困矣!我不解围,谁为撮合?”急切思

之,亦未有好对。庭中有花缸一只,满满的贮着一缸清水,少游步了一回,偶然倚缸看水。

东坡望见,触动了他灵机,道:“有了!”欲待教他对了,诚恐小妹知觉,连累妹夫体面,

不好看相。东坡远远站着咳嗽一声,就地下取小小砖片,投向缸中。那水为砖片所激,跃起

几点,扑在少游面上。水中天光月影,纷纷淆乱。少游当下晓悟,遂援笔对云:

投石冲开水底天。

丫鬟交了第三遍试卷,只听呀的一声,房门大开,内又走出一个侍儿,手捧银壶,将美

酒斟于玉盏之内,献上新郎,口称:“才子请满饮三杯,权当花红赏劳。”少游此时意气扬

扬,连进三盏,丫鬟拥入香房。这一夜,佳人才子,好不称意。正是:

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

自此夫妻和美,不在话下。后少游宦游浙中,东坡学士在京,小妹思想哥哥,到京省

视。东坡有个禅友,叫做佛印禅师,尝劝东坡急流勇退。一日寄长歌一篇,东坡看时,却也

写得怪异,每二字一连,共一百三十对字。你道写的是甚字?

野野鸟鸟啼啼时时有有思思春春气气桃桃花花发发满满

枝枝莺莺雀雀相相呼呼唤唤岩岩畔畔花花红红似似锦锦

屏屏堪堪看看山山秀秀丽丽山山前前烟烟雾雾起起清清

浮浮浪浪促促潺潺〔氵爰〕〔氵爰〕水水景景幽幽深深处处

好好追追游游傍傍水水花花似似雪雪梨梨花花光光皎皎

洁洁玲玲珑珑似似坠坠银银花花折折最最好好柔柔茸茸

溪溪畔畔草草青青双双蝴蝴蝶蝶飞飞来来到到落落花花

林林里里鸟鸟啼啼叫叫不不休休为为忆忆春春光光好好

杨杨柳柳枝枝头头春春色色秀秀时时常常共共饮饮春春

浓浓酒酒似似醉醉闲闲行行春春色色里里相相逢逢竞竞

忆忆游游山山水水心心息息悠悠归归去去来来休休役役

东坡看了两三遍,一时念将不出,只是沉吟。小妹取过,一览了然,便道:“哥哥,此

歌有何难解!待妹子念与你听。”即时朗诵云:

野鸟啼,野鸟啼时时有思。

有思春气桃花发,春气桃花发满枝。

满枝莺雀相呼唤,莺雀相呼唤岩畔。

岩畔花红似锦屏,花红似锦屏堪看。

堪看山山秀丽,秀丽山前烟雾起。

山前烟雾起清浮,清浮浪促潺〔氵爰〕水。

浪促潺〔氵爰〕水景幽,景幽深处好,深处好追游。

追游傍水花,傍水花似雪。

似雪梨花光皎洁,梨花光皎洁玲珑。

玲珑似坠银花折,似坠银花折最好。

最好柔茸溪畔草,柔茸溪畔草青青。

双双蝴蝶飞来到,蝴蝶飞来到落花。

落花林里鸟啼叫,林里鸟啼叫不休。

不休为忆春光好,为忆春光好杨柳。

杨柳枝枝春色秀,春色秀时常共饮。

时常共饮春浓酒,春浓酒似醉。

似醉闲行春色里,闲行春色里相逢。

相逢竞忆游山水,竞忆游山水心息。

心息悠悠归去来,归去来休休役役。

东坡听念,大惊道:“吾妹敏悟,吾所不及!若为男子,官位必远胜于我矣!”遂将佛

印原写长歌,并小妹所定句读,都写出来,做一封儿寄与少游。因述自己再读不解,小妹一

览而知之故。少游初看佛印所书,亦不能解。后读小妹之句,如梦初觉,深加愧叹。答以短

歌云:

未及梵僧歌,词重而意复。字字如联珠,行行如贯玉。

想汝惟一览,顾我劳三复。裁诗思远寄,因以真类触。

汝其审思之,可表予心曲。

短歌后制成叠字诗一首,却又写得古怪:

思伊久阻归期

静忆

转漏闻时离别

少游书信到时,正值东坡与小妹在湖上看采莲。东坡先拆书看了,递与小妹,问道:

“汝能解否?”小妹道:“此诗乃仿佛印禅师之体也。”即念云:

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东坡叹道:“吾妹真绝世聪明人也!今日采莲胜会,可即事各和一首,寄与少游,使知

你我今日之游。”东坡诗成,小妹亦就。小妹诗云:

莲人在绿杨津

采一

玉嗽声歌新阙

东坡诗云:

花归去马如飞

赏酒

暮已时醒微力

照少游诗念出,小妹叠字诗,道是:

采莲人在绿杨津,在绿杨津一阙新。一阙新歌声嗽玉,歌声嗽玉采莲人。

东坡叠字诗,道是: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二诗寄去,少游读罢,叹赏不已。其夫妇酬和之诗甚多,不能详述。后来少游以才名被

征为翰林学士,与二苏同官。一时郎舅三人,并居史职,古所希有。于是宣仁太后亦闻苏小

妹之才,每每遣内官赐以绢帛或饮馔之类,索他题咏。每得一篇,宫中传诵,声播京都。其

后小妹先少游而卒,少游思念不置,终身不复娶云。有诗为证:

文章自古说三苏,小妹聪明胜丈夫。

三难新郎真异事,一门秀气世间无。

语见,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一卷,苏小妹三难新郎

参考资料: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一卷,苏小妹三难新郎

佛心一次苏东坡问佛印禅师:“禅师你看我象什么?”

佛印禅师说:“你象佛。”

苏东坡心中欢喜,又问禅师:“禅师怎么不问我看你象什么?”

禅师不答。

苏东坡说:“禅师你问我你象什么。”

佛印禅师满其愿,说道:“你看我象什么?”

苏东坡说:“我看你象狗屎。”

回到家中,苏东坡洋洋自得,对苏小妹说:“小妹,今天我把佛印禅师赢了,你想不想听听?”

苏小妹问到“你怎么赢佛印禅师的?”

苏东坡说“你想听听吗?听我讲给你。……”

苏小妹听后,说道:“佛印禅师没输,你输了。”

苏东坡不解,苏小妹说:“佛印禅师以佛心看人,看你象佛;你以狗屎心看人,所以……”

针锋相对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旁敲侧击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反唇相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嵌名为巧,双关尤妙。暗助新郎 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学无止境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寺态炎凉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一盏明灯 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踢破磊桥三块石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对联。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剪断出字两重山注:上篇标题“寺态炎凉”,冷笑一声自以为不坏。这一篇的标题“一盏明灯”,是指秦少游不点不明,不过点了以后还是很明白的。一笑。敷衍豪门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苏门书香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兄妹一起应道:“父亲说得好。”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出两句诗来: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苏轼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兄长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这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心中寻思道:“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嫌欠雅。”小妹略加沉思,恰好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她闻声生情,也信口因此两句诗来: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小妹诗句刚吟出,父兄不禁齐声赞好。绝妙好骂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怪,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还罚跪庙门口三日。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苏东坡一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苏东坡对这个方丈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老和尚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从吩咐。”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无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这幅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猜出来吗?”老和尚连忙追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难兄难妹一天,苏东坡对苏小妹说:“都说你才智不凡,你要是能在一夜对好我出的对子,我就佩服你。”苏小妹笑答:“何须一个晚上。”苏东坡看她满有把握,就说出他的上联: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苏小妹听罢,暗称难度大,竟一时对不起。过了一会,她见月光下一个丫环端来茶水,触景生对: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东坡听了妹妹对的下联,连声赞妙。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嵌入“水仙子”、“虞美人”、“碧玉簪”、“红绣鞋”、“声声慢”、“步步娇”六个曲牌名,而且用拟人手法赋予具体形象,出对巧,应对更妙。 ­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六礼

古代的婚姻礼仪。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

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清末后,六礼演变纷繁,也就逐渐衰落了。

纳采: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

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请期:即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六艺

六艺又称孔子六艺古代六艺     就是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六艺有 五礼 六乐 五射 五驭 六书 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礼:礼节(即今德育)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乐:音乐

六乐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镬、大武等古乐;

射:射箭技术

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五御: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书: 书法(书写,识字,文字)

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数:算法(计数)

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

而现在的六艺可就有意思咯

可以这样说啊   

礼:迎宾**

乐:摇滚

射:拿枪的

御: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宝马啊

书圆珠笔(太广泛了这可是西洋货啊)

数:×方程

从这可以看出  礼与时驰  物与日去      (现代六艺是个人瞎扯蛋  是对是错可以给建议)

六义

诗经学名词。语出《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风、雅、颂是诗的分类;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赋、比、兴的按表现手法分的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30977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2
下一篇2023-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