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我军护送美军飞行员跋涉千里,30多年后送邓颖超特殊玫瑰

抗战,我军护送美军飞行员跋涉千里,30多年后送邓颖超特殊玫瑰,第1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美、苏、英等大国是同一条战壕的战友,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盟友,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抗击侵略者的英雄篇章。

在中国,陈纳德的名字家喻户晓,他是宋美龄请来的美国空军飞行员,宋美龄在邀请函中写道:"您将有权驾驶中国空军的任何一架飞机。"

宋美龄用娟秀的字体写的英文信里的这句话特别打动陈纳德,他接受邀请来到中国驾驶战鹰帮助中国人民打击日寇,美国造的鹰式战斗机成为抗战初期中国空军最犀利的作战武器,干的第一个漂亮仗就是在淞沪会战"八一四"空战中大获全胜。

2015年 5月9日,美国华盛顿隆重举行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胜利70 周年纪念活动,华盛顿的上空飞翔着一架架二战时期使用过的B-29轰炸机,这种美产四引擎涡桨轰炸机,世称"超级空中堡垒""史上最强的轰炸机",在轰炸东京等二战及之后的战场上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用这样的方式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别开生面。

1944年9月8日,美国航空总队3架 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从四川广汉起飞,前往伪满洲国轰炸日本人在鞍山的昭和钢铁厂,完成任务后返回时遭到日本战斗机的截击,一架飞机中弹起火,眼看着飞机即将坠毁,11名机组人员立刻准备跳伞,有的人在胸前画十字祈祷:上帝啊,请保佑我们降落到安全地带。

机长欧文通用手捏了一下鼻子,勇敢地跳了下去,其他人也都跟随他跳了下去。刹那间,飞机坠落在被日军占领的昌黎县后七里庄,机上有4人跳到海里,开始并没有死,他们在海里挣扎,但日本人不让渔船出海营救,这4人在深海里终因体力不支不幸遇难。

在跳伞的一刹那,副驾驶乔治·汉龙中尉仿佛悬在空中,他睁大眼睛清楚地看见四周的大海和农田。

突然,他惊讶地发现大地出现在自己眼前,来不及多想,他撞上了地面,一个大马趴往前摔倒了,胸前感到尖锐的疼痛,肋骨摔断了一根。他解开降落伞,拿起紧急跳伞救生包,机智地把降落伞拖进附近的灌木丛,以免被飞过的敌机或者搜索队发现。

他听到了喊声,看见雷达员欣斯德尔上士在一个沙丘上面向他挥手。尾枪手史密斯上士和左枪手麦克布里德上士也在附近着陆了,他们集合在一起,四处查看,没有看到其他的机组成员。此时,除了跳到海里的人以外,欧文通、兰道斯和吉雷3个飞行员跳伞也安全着陆,不远处就是敌人据点。中控枪手兰道斯上士跳伞落地时,左脚踝和右腿受伤,走起路来十分困难。这时,天下起雨来,他们被浇成了落汤鸡。

欧文通上尉、兰道斯上士和吉雷上士,是被昌黎县一个叫刘锦成的老乡,赶着家里的老牛拉的铁轱辘车,离开后七里庄,送往八路军驻地的。执行轰炸任务前上级军官告诉飞行员: 如果在中国日占区紧急跳伞,就应该往山区走,设法联系中国游击队。

为了躲避日军,他们夜间赶路,白天睡觉,一直走到凌晨两点,实在走不动了,突然发现在浓密的灌木丛中可以藏身,于是,4个飞行员筋疲力尽地躺了下来,很快就睡着了。

美国军人训练有素,虽然不会说中国话,但是事先准备得很细致,每个飞行员身上都有个小本,上面详细记载了中英文对话。不知等了多久,终于走来了一个农民,汉龙中尉用手指着小本子上的汉字说:"我们是同日军作战的美国人,是从轰炸机里跳伞出来的,你能否把我们藏起来不被日本人抓住,然后把我们送到山里的游击队那里?"

虽然昌黎县的老乡不懂英语,可认识汉字啊。老乡给飞行员们送来食物。自从前一天在飞机上吃过午餐后,汉龙一行就再也没吃过东西了。接过热茶、煮鸡蛋、苹果和葡萄,飞行员们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这些从来没见过白种人的中国农民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懂得一个朴素的道理: 日本人是侵略者,帮助中国人打击侵略者的人是朋友,我们要善待他们。

在陌生的地方,看到同伴是最大的惊喜。汉龙一行坐在牛车上走了几个钟头,突然听到身后有人用英语呼喊,定睛细看,是欧文通等3人,他们跳下牛车高兴地拥抱在一起。

欧文通上尉、兰道斯上士和吉雷上士当天得到了农民刘光第的救助。刘光第的妻子赵艳兰急忙给他们做小米饭,摊鸡蛋饼,煮鸡蛋,这是当时冀东农家最奢侈的饭菜了。当天晚上,欧文通等3人就住在了刘光第家,中国农民睡觉是躺在炕上脚冲窗户头朝炕沿,美国人个子高,是横着睡在土炕上的。

老乡和游击队与冀东的八路军联系上了。八路军急忙向延安报告,延安方面的答复是: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确保这些美国飞行员的安全,把他们送到延安来。

两辆牛车载着7个飞行员行走,大约10个穿制服的游击队员护送他们在昌黎的铁路以南平原地区,风尘仆仆地向北行进,第二天下午到达一个村庄,当时,兰道斯的左脚扭伤走路一瘸一拐,连上厕所都很困难,村里人就把会推拿治疗骨伤的许发春医生的妻子找来,给兰道斯推拿,他疼得直咬牙,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儿,可过了一会儿,感觉这种古老的推拿手法对踝关节扭伤很管用。

一个叫小顺的八路军通信员让飞行员们穿上农夫的衣服,装扮成农民,用牛车把他们送往冀东八路军驻地。他们休息到午夜时分,偷偷越过铁路,于凌晨4点抵达一个小山村。

7个美国飞行员在冀东12 团团部驻地卢龙县东华台村,受到了团长曾克林等八路军官兵的热情接待。曾克林团长想了解他们的情况,可当时团部只有一个姓杨的教员略懂一点英语,无法顺畅地交谈,只好在地上书写简单的英语单词进行笔谈。为了表示对美国飞行员的欢迎,曾克林团长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宴,有鱼、虾、肉、鸡蛋和清炖鸡等。为了感谢八路军的盛情,有几个美国飞行员在吃饭时,特意把从清炖鸡上剔出的小三岔骨头收起来,留作纪念。

饭后,负责接待的 12团党总支书记朱彦陪同飞行员们在村里散步,刚巧看到团部机关一些八路军在场院竖起梯子,在梯子上绑上篮球筐,兴高采烈地打篮球。朱彦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邀请飞行员们参加,他们既好奇又高兴地上了场,与12团的八路军官兵在简陋的篮球场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美篮球友谊赛。美国人个子高,打篮球有优势,大家你争我夺打得很激烈,场院里不时爆发出欢快的笑声。

一来需要养伤,二来赶上了"九一八"纪念大会,美国飞行员在冀东卢龙县住了一段时间,和12团的八路军官兵一道参加了"九一八"纪念大会,共同声讨日本侵略者。

当时,北平被日寇占领,美国飞行员不可能从北平机场起飞,稳妥的路线是从昌黎来到阜平晋察冀军区所在地,从阜平奔延安,从延安乘飞机到达重庆,再从重庆乘飞机飞回美国。

从昌黎到延安要经过冀东、平北、平西3块抗日根据地,上级指示沿途各部队和群众一定要照顾好这些美国飞行员的饮食起居,把他们从冀东昌黎县经平北、平西,安全护送到晋察冀军区所在地。八路军内部做了分工,冀东部队负责把飞行员送过白河,平北部队由10团接应,负责将飞行员从白河送过平古路、京绥路,交给平西部队。

1944年 10月19日,10团从冀东部队手中接过这7名美国飞行员后,由团政委兼昌延联合县县委书记曾威负责指挥具体护送细节。好似传接力棒,但这回传的接力棒不是木棒儿,而是7个金发碧眼的美国人。首先是相貌上的异样,八路军化装后,鬼子辨不清是伪军还是老百姓,但美国人不同,高鼻子、蓝眼睛、黄头发岂能是轻易遮掩的?10 团的八路军给飞行员找来7身农民的衣服,给他们戴上白羊肚儿毛巾,脸上抹点灶灰,算是解决了化装问题。

其次是行路的难题,兰道斯崴了脚,汉龙折断了一根肋骨,不能走长路,必须骑马,八路军就给他们征集牲口,牲口脾气暴躁,牲口的主人也要跟着行进,一来便于驾驭牲口,二来护送完飞行员,牲口还要还给老乡。由于飞行员白天很容易被识别出来,只能昼伏夜行。

最后是饮食上的困难,美国人不习惯吃中餐,而根据地的八路军连小米和玉米都吃不饱,上哪儿去寻觅西餐?

10 团的八路军下了决心,不管有多大困难,他们一定要招待好这些"蓝眼睛"。曾威出面接待这些客人,由于八路军中多数人不懂英文,他就派昌延联合县县委组织部部长方明全程陪同,方明是南开大学的毕业生,会一些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在接送美国飞行员的过程中始终由他担任翻译,对沟通中美官兵之间的感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7个飞行员的安全,他们选择了一个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同时地形好的村庄,就是北平长陵西北4公里处的锥石口村,打算在那里休息几天再送美国飞行员去平西。10团经常住在这个村,对那里了如指掌。长陵是比较大的据点,八路军常驻的是泰陵,锥石口在山口里面比较安全。

10月 22日,当飞行员们到达锥石口村时,10 团部队和老百姓惊奇地望着这些黄头发蓝眼睛的大鼻子议论纷纷:"这些美国飞行员真棒,帮助咱们打日本鬼子!"

八路军官兵们排成整齐的队伍热烈欢迎,还一个劲儿地喊口号:"中美人民联合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打倒法西斯!"

10团官兵热情地邀请美国飞行员参观两个连的装备,他们的装备比别人先进,清一色的日本三八式步枪,每个连还配有六七挺机枪。接着,又请飞行员们观看了民兵的装备。

欧文通机长是美国南方人,来自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贵族家族,他在美国已经娶妻,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可是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毅然决然地放弃贵族生活来到中国,对中国人民充满感情。参观完部队和民兵的装备,他兴奋地说:"想不到你们部队的装备和素质会这么好,你们的民兵有这样高的战斗力。平时是农民,打起仗来都是兵,人民这样齐心,你们一定能打败日本侵略者。"

锥石口村的张惠芳是妇女队长,她丈夫的侄子宋玉臣是曾威政委的警卫员。张惠芳当年22岁,她的丈夫年龄大,八路军都叫她三婶。她看到飞行员的衣服很脏,就组织妇女给他们洗衣裳。

经过摸底,曾威与锥石口村的地方干部协商,请他们派出经常进入北平经商的人,经德胜门到北平去采购西餐用的各种食品:酱牛肉、腊肠、面包、果酱、黄油……虽然当时八路军没有多少钱,但是曾威还是下了血本设宴招待美国飞行员,此外还准备了大米饭、馒头、饺子等中国饭菜。

饮食文化是无声的语言,这些飞行员既不是嫌院子窄,也不是嫌桌子脏,他们只是不太习惯中国农家院的随意。当他们听到曾威亲切的问候,看到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主人还能为自己端上可口的家乡饭菜时,他们的心被真情融化了,气氛变得融洽了,客人也变得活跃了,雷达员欣斯德尔一边用刀叉吃着面包、牛肉、香肠,一边诧异地问道 :"你们是从哪里弄来的西餐?"

方明笑着说:"西餐是从北平买来的,中餐是我们自己做的。"技术军士兰道斯惊叫起来:"北平,北平离这里有多远?"曾威回答道:"从这里到北平有五六十公里。"

副驾驶汉龙中尉瞪圆了眼睛:"这么远的路,你们没有 汽车 ,怎么可以买来?"曾威热情地说:"没关系,北平到这里通火车,早晨去晚上就能回来。铁路上、城里都有我们的人,村里的老百姓都有日本人发的'良民证',日本人封锁不住我们。"欧文通上尉万分感慨:"真想不到你们有这样严密的组织。"

史密斯上士由衷赞叹:"跑 60公里路为我们采购西餐,我们真是太感动啦!"曾威真诚地说:"你们降落之后,从海边走到这里,将近千里的路途,都有我们的根据地。老百姓是和我们站在一起的,你们走了这么远,没有进过县城,没有看到多少穿军装的兵,但是凡是你们经过的路线,沿途每天晚上都有民兵站岗放哨,搜集敌人情报,监视敌人行动,你们过去后,这些人员就撤了。所以你们走了这么远,日本人一点也不知道,你们是很安全的,今后我们要继续这样做,一直将你们送到延安,从那里坐飞机回四川,再飞回美国去。"

一番掏心窝子的话说得飞行员心里热乎乎的,美国人性格外向,他们边吃边喝酒,最后竟然唱了起来,那是一首美国乡村歌曲,旋律很美。张惠芳见状高兴地说:"美国人得吃美国饭,看把他们高兴的。"

一个八路军战士端来了一大碗猪肉炖粉条,热情地说:"猪肉炖粉条是东北菜,饺子也是北方食品,我们这支队伍北方人居多,大家都爱吃北方菜。来,你们快趁热尝尝!"

美国飞行员不会用叉子夹粉条,八路军就教他们使用筷子,欣斯德尔军士高兴地赞叹:"嗯,中餐很好吃,我要学会使用筷子。"

方明说:"行,等打败了日本鬼子,我们请你们来做客,让你们用筷子吃个饱!"

一句话逗得大伙儿哈哈大笑。大家正吃得高兴,麦克布里德上士突然问道:"我们现在离日军有多远?"

曾威说:"只有5 公里,在我们房子的后山上,就能看到日军的碉堡。"曾威说的是大实话,没想到这句话引起了飞行员们的不安,有的放下刀叉,饭也不吃了,急切地说:"这里离日本人太近了,我们走累了,日本人来了,我们走不过他们,那就要做日军的俘虏,就不能回国,不能同家人团聚,我们必须马上走。"

看来,日寇的残暴令人不寒而栗, 美食 的诱惑抵挡不住对豺狼的恐惧,飞行员们无心吃饭了,一定要远离这个村子。曾威劝说道:"不要怕,日本人不敢轻而易举地出来,在他们驻地周围有我们的民兵、游击队看着他们。我们有经验,他们一出来我们就会知道,交通要道上埋有地雷,他们踩上就会被炸死。如果日军真的出来,我们可以进山。一进山,他们就找不到我们,保证你们在这里当不了日本人的俘虏,一定会安全地把你们送到晋察冀军区去。"

追溯到1944 年的10 月没有不透风的墙,日本鬼子追上来了,他们在找这些美国人。飞行员离开锥石口那天,天上下小雪,老百姓在跑,飞行员在跑,八路军 10团的官兵也在跑,村北边有条小道,只能过小车,大车都走不开,八路军大声喊:"大爷大妈你们往后点,先把美国人放过去,让他们头里跑。"

飞行员一行先到了锥石峪,白天在根据地内行军,黄昏时接近了居庸关。八路军和美国飞行员在靠近铁路不远的密林中休息了一阵,整理行装,派出哨兵侦察了行进的道路,天黑时顺利地从居庸关北一公里处通过了京包铁路,翻山进到西关沟,又走了七八公里就宿营了。

经过妙峰山时,恰巧遇到了挺进剧社在演出,演员们还专门为飞行员们表演了节目。经过3天的行军,10团官兵于1944年10月25日顺利地将这7位美国飞行员护送到平西根据地中心宛平县政府所在地斋堂。10团的八路军和美国飞行员经过几天的相处,相互间增进了了解,建立了友谊,最后分别时,都恋恋不舍,美国飞行员喜欢上了这些像田野里的红高粱般朴实的八路军。

10月27日起,从斋堂到阜平县由平西军分区部队负责护送。这个季节是北平最美的季节,百花山上姹紫嫣红,枫叶黄栌层林尽染,这段路都在抗日根据地内,都是白天行军,飞行员们骑马疾驰,沿途受到八路军部队和根据地人民最高礼遇的接待和护卫。

过拒马河时,山高路险,一匹马摔下山崖,八路军派人下山把飞行员的衣服和东西捡起来,把摔伤的马杀了,炖了一锅马肉款待飞行员。

到了阜平后,美国飞行员受到根据地军民的热烈欢迎,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亲自接见,在阜平的庙台村,晋察冀军区的指挥官还亲切地与飞行员们合影留念。

为了让美国飞行员抵御寒冷,八路军把自己仅有的羊皮大衣、连指手套和军装送给他们,就这样,有时候骑着牲口一天要走80 里路,跋涉1500英里,历时5个月,终于到达延安,受到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在延安住了一段时间,飞机把他们接到重庆,飞行员们从重庆乘飞机返回美国。史密斯回到印度后,仍然舍不得脱掉那身八路军送给自己的 18 集团军的军装。

这7名美国飞行员都是大学毕业生,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召唤下投笔从戎,他们个人的家庭出身、职业和政治信仰大相径庭,有的是商人,有的是农场主,有的是实业家,党派上有的是民主党,有的是共和党,有的是***,但对待反法西斯战争的态度是一致的。

欣斯德尔的妻子阿玛莉亚·欣斯德尔,是美中人民友好协会洛杉矶西区分会会员,她说这几个飞行员回到美国后,都是促进中美人民友好的积极分子,每人都写过文章回忆这段往事。

1978年 5月,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叶剑英、聂荣臻、邓颖超、康克清等***兴致勃勃地接见了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成员,会客厅茶几上的瓶子里插着一枝浅**的玫瑰花,美国朋友惊讶地问:"中国也有和平玫瑰?"

邓颖超同志微笑着讲述了一段难忘的往事:当年这7个飞行员回到美国后,欣斯德尔始终想回中国看望曾经救过他命的老朋友。可是直到去世,中美关系也没有解冻,他遗憾地离开了这个世界。1972年,中美之间开始破冰之旅,一年之后,欣斯德尔的妻子带着女儿来到中国,随身带着两株和平玫瑰,分别送给毛泽东和周恩来。

邓颖超把其中的一株种在院子里精心培育,这来自大洋彼岸的玫瑰花一点也不认生,在中国的大地上开得格外茂盛。

18岁以前的牛莉,完全没想过自己会做演员。

那时的她,还是一名专业的运动员。

牛莉是北京人,1973年出生,父亲是空军部队的一名飞行员,

母亲是国家射击队的一名射击教练。

幼儿时期的牛莉,是在姥姥姥爷家长大的,

就住在前门大栅栏附近的一个大杂院里。

小时候的牛莉,就已经能感受到来自邻里之间的温情与烟火气,

后来上学搬到部队大院儿住的她,时常想念在大杂院的日子。

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牛莉被父母送到了当时有名的空军直属蓝天幼儿园。

那会儿的幼儿园大都是全托制,父母一周接送一次。

在幼儿园里的小牛莉,表现得十分听话,因性格外向、多才多艺,

经常被老师安排表演儿童节目,在电视上露脸。

1984年,国家正在培养第一批花样游泳运动员,

在国家队当射击教练的母亲的安排下,

牛莉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花样游泳学习。

家里最开始的初衷只是让牛莉通过游泳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并没有期望她以后能拿奖。

谁曾想,牛莉还练出了名堂。

1986年,当时还未满13岁的牛莉和队友一起参加全国青少年花样游泳比赛,

拿到了团体赛第一名。

在练习花样游泳的两年时间里,从费劲的练习如何在水里憋气,

到后来完全收放自如,牛莉自己渐渐从心底喜欢上了这项运动。

可是,在这次比赛后没多久,牛莉就面临着从小学升初中考试,

因为担心她的学习跟不上,父母决定让她告别花样游泳,全身心地回到学习中。

上了初中后的牛莉,各科学习成绩基本都处于中下水平,与学霸完全无缘。

在初二暑假那年,母亲看到牛莉在假期荒废学业,只顾着到处玩耍,做出了一个决定。

1988年,在母亲的安排下,牛莉进入了广州军区八一射击队,

正式成为了一名射击运动员。

现在看来,牛莉母亲当时做这个决定时,或许是有夹带私心,

毕竟射击项目是她的老本行,让女儿走和自己一样的路,

有点女承母业的意思。

1989年,在进行完短暂的一年专业训练后,

牛莉就代表射击队参加了当年的全国射击锦标赛,并夺得了季军。

在如此短的训练时间里,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没有一定的天分和足够的努力,肯定是做不到的。

后来回忆起这段时光,牛莉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次射击训练时,

教练发给她的子弹永远都不够打,最少的一次只发过3颗子弹,

剩下的就是练空枪,让那会儿的牛莉经常暗地吐槽不过瘾。

牛莉有着典型北方女孩的豪爽、大方,还有不怕吃苦的精神。

对于自己从小经历的运动员生涯,

牛莉后来回忆更多的是其中的快乐、积极,而不是苦与累。

1990年,牛莉一举在全国射击大赛中夺得了个人冠军,

再度成就了她运动生涯的高光时刻。

那次获奖后的牛莉,开始憧憬着未来的自己,能够走向世界锦标赛,

能够走进奥运会,为祖国争光。

可是,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

同年,牛莉当时所在的射击队因为种种原因突然被解散了,无一人幸免。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当时的牛莉和家人都措手不及。

于是,牛莉回到了北京,正式告别了自己的运动员生涯。

正处在运动生涯旺盛时期的牛莉,一时不知该何去何从,过了一段迷茫纠结的日子。

看到女儿失落的样子,母亲便鼓励牛莉,说有一个认识的教画画的老师,

要不去学画画试试?

牛莉听到后,直接打了退堂鼓,说她不想学画画,也不喜欢画画。

就这样用了一次次的排除法后,

最后牛莉选了一个自己相对更喜欢的行业,那就是去考艺术院校,学表演。

1991年,还没有完全从运动员身份里退出来的牛莉,

就这样迷迷糊糊地去参加了艺术院校的招生考试。

牛莉同时报考了北影和军艺两所学校,最后被军艺成功录取,

与演员洪剑涛、高亚麟成为了同班同学。

据说,报考军艺时,原本准备不是很充分的牛莉,

在专业课考试上表现得并不是很好,只是因为当时的监考老师黄定山,

看到牛莉后,慧眼识珠,坚持定下了牛莉,这才促成了牛莉日后演艺生涯的开启。

牛莉后来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表示,黄定山老师是她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

值得她一生感激。

进入军艺后的牛莉,一点儿都没变,

还延续着自己当运动员时养成的生活习惯。

每天作息十分规律,没课时,牛莉就去操场跑步,或者去游泳锻炼。

因为表演专业基础较差,在课堂上牛莉需要比其他同学更加努力练习。

那会儿每天的早餐时间,牛莉的同学们都会看到她边拿着刚买的煎饼果子,

边在那儿练台词边练绕口令。

吃一口练一句,练一句吃一口,样子十分 搞笑 。

而性格大大咧咧的牛莉,对于这些表现得完全不在意,

她的目的就是练好自己的表演基本功,其他的什么都顾不上。

大一那年,牛莉被剧组选中出演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大决战》。

接着陆陆续续,牛莉先后客串出演了《水浒传》、《绝色双娇》等多部电视剧。

据牛莉回忆,当时在《水浒传》剧组,

她曾向导演张绍林毛遂自荐出演潘金莲一角,

因为她觉得潘金莲的戏份多,演起来肯定很过瘾。

结果导演以她年龄小不够成熟给拒绝了,之后给她安排了饰演戏份很少的潘巧云。

对此,还成为了牛莉心中一个小小的遗憾。

从军艺毕业后,牛莉被分到了空政话剧团,成为了一名话剧演员。

提及在空政的日子,牛莉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时她刚到剧团没多久,

被分配到下面的一个剧组当场记,

这个剧组的导演正是我们后来熟悉的演员王学圻。

在当场记的几个月里,牛莉每天都过得忙碌而充实,

还学习了许多以前没有接触的方方面面,

这段日子对她后来的表演事业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2001年,牛莉碰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导演杨亚洲。

牛莉出演了杨亚洲执导的电视剧《空镜子》,

该剧在当时的全国取得了空前的收视率,作为剧中主演之一的牛莉,一夜成名。

在《空镜子》中与牛莉搭档的都是当时已经成名的实力派演员,

有老艺术家常玉,有演员陶虹、姜武、许亚军、何冰等等。

在拍摄过程中,还是新人的牛莉,起初表现得十分紧张,有些放不开,

俗话说,跟着优秀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优秀起来。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磨合后,牛莉开始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演技得到了快速提升。

等这部戏播出时,牛莉的演技也是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

2002年底,正在剧组拍戏的牛莉,接到了央视春晚的邀请,

邀请她与演员黄宏一起搭档,在2003年春晚舞台上共同表演小品《足疗》。

接到春晚邀请的牛莉,受宠若惊,开始了频繁往返剧组和中央电视台的生活。

除了需要兼顾拍戏和春晚彩排,那时正好家中有一位至亲身患重症,

每天从东四环的剧组拍完戏后,牛莉马上赶到西四环的中央电视台进行小品彩排,

在忙完彩排后,牛莉还要赶到北京朝阳医院去探望亲人。

那段时间的牛莉,每天几乎都在与时间赛跑,根本没有时间考虑如何休息。

2003年除夕夜春晚,牛莉与黄宏搭档的小品播出后获得了超乎预期的反响。

从女演员的身份,切换到小品喜剧演员的身份,毫无疑问,牛莉是成功的。

也是从那年起,牛莉开始成为了春晚舞台的“钉子户”,

前前后后,一共上了8次春晚。

2006年,牛莉出演的电视剧《闯关东》在全国热播,

令牛莉的演艺事业迎来了另一个巅峰。

因在多部影视作品中,以“媳妇儿”的角色被观众熟悉。

网友还送了牛莉一个“国民媳妇”的称号。

围绕在女演员身上的话题,除了作品,就是感情生活了,牛莉也不例外。

关于牛莉与丈夫刘亚东的恋爱经历,有点儿像演电视剧。

1996年的某一天,牛莉在参加朋友的一个聚会上,第一次见到刘亚东。

而在这次聚会前的几天里,牛莉每晚都会做梦,梦的内容也是大致雷同,

在梦里,她被一个男人求婚,于是两人便在一起了。

关于这个男人的长相,牛莉只能记起大概的轮廓。

直到见到刘亚东后,牛莉想起这个梦,恍惚间觉得这一切都不真实,

仿佛是梦境与现实的连接,刘亚东就像是自己梦里的那个人。

刘亚东比牛莉大7岁,曾经在部队当过兵。

从部队转业后,独自下海经商,经过几年打拼,成为了一名身家过亿的商人。

但这个说法曾被牛莉否认,但有知情人爆料,牛莉老公的背景确实很强大。

或许是命中注定,很快,牛莉与刘亚东确认了恋爱关系,两人在第二年正式结婚。

婚后两人生活得十分甜蜜,刘亚东也是经常被媒体拍到亲自驾车去机场接送牛莉,

对她的演艺事业十分支持,而牛莉也从来未公开过丈夫的身份。

2007年,牛莉与丈夫刘亚东迎来了女儿,刘依洋。

自从生下女儿后,牛莉开始将生活重心转移到了家里,

在那两年,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线。

2010年虎年春晚,牛莉产后复出,与演员郭冬临搭档演出了小品《一句话的事儿》。

该小品据说在春晚彩排时,一句话一个包袱,在现场引起了轰动,笑果十分突出。

后来正式演出时,确实没有令人失望,这个小品成为了虎年春晚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之一。

出乎意料的是,牛莉在小品中穿的粉色大衣外套,也突然成为了话题焦点。

这件粉色大衣被网友扒出是国际大牌,专柜售价2万余元。

各大购物软件上也是出现了“牛莉同款”大衣售卖,销量还十分不错。

眼尖的网友还发现大衣内侧的价签没有被剪掉,

于是纷纷八卦这件大衣是品牌赞助给牛莉的。

后来,牛莉本人澄清,这件大衣是她自己的私人物品,

是她与丈夫一起在某次逛街过程中看到后购买的,非品牌赞助。

网友看到的所谓价签,其实是衣服的水洗标,比较长而已。

春晚过后,牛莉将这件大衣拿到了网上,进行慈善拍卖,

最终筹得了3万余元的善款,牛莉最终将这笔钱全部捐给了希望小学。

这波讨喜的操作,也是得到了网友们的认可。

2014年,牛莉与演员陈宝国、冯远征共同出演了电视剧《老农民》,

在这部戏里,牛莉饰演的角色跨度从18岁到80岁,她完成了一个全新的挑战。

最终,凭借这部戏,牛莉获得了中美**节最佳女主角奖项。

长达一年的艰苦拍摄,加上剧情题材的特殊影响,牛莉入戏太深,

后来用了两年的时间才从这部戏里走出来。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牛莉没有接任何工作,

全部时间都是在调整自己,直到恢复。

2017年,牛莉恢复工作,先后出演了《美好生活》、《精英律师》等多部热播电视剧,

与实力派演员宋丹丹、张嘉译、刘敏涛、靳东等同台飙戏,产量喜人。

最近两年,围绕在牛莉身上的话题焦点,变成了她的迷人“马甲线”。

偶尔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个人生活的牛莉,曾经几次晒出过自己的健身照,

穿着专业健身服的牛莉,不仅身材修长有曲线,皮肤看着也是细腻紧致,

最令人羡慕的就是女生都渴望拥有的马甲线。

如今已47岁的她,在兼顾事业家庭的同时,还保持着如此自律的身材,

让不少网友直呼意外,也赢得了不少好感。

今年,牛莉与演员姜武二度合作的电视剧《小幸福》正在热播。

正如这部剧的剧名一样,牛莉的小幸福一直在默默地进行着。

文/蔚蓝

陈香梅的人生堪称传奇,她出身名门望族,模样和才学样样俱佳。这样的女子往往是上流人士争相追求的对象。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聪慧美丽的陈香梅却不顾家人阻挠,执意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32岁的男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陈香梅会有这样的举动,和她的原生家庭有一定的关系。说起来,陈香梅的原生家庭在民国时期也颇为风光。她的祖父陈云是清朝末年招商局局长。她的外祖父廖凤舒更是风光,不仅在清政府当权时出任外交官员,还代表袁世凯出席南北议和会议。及至民国,他依然活跃在外交事业上,辗转巴拿巴、古巴等国担任公使职务。陈香梅的父亲陈应荣,先后取得牛津大学法学博士及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

而她的母亲廖香词亦在国外学习音乐和艺术多年,不仅艺术上很有造诣,还能流利地说6国语言。中国在婚姻上历来赞成门当户对,按说陈应荣和廖香词都出身于官宦人家,他们又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所以不论从门第还是受教育程度来看,这一对绝对称得上是男才女貌。

偏偏他们却是最不幸的一对,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陈应荣年幼丧父,靠母亲独力拉扯长大。好在其母亲颇有远见,早早就倾其所有,供他读书。并送他到国外留学,希望他能通过读书有个锦绣前程。不过,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家道中落,生活上还是非常艰苦的,这就让陈应荣养成了俭省节约的习惯。

好在,陈家和廖家是世交。当年陈应荣和廖香词不及出世,两家父母便指腹为婚,均表示若为男女便结为夫妇 ,若都生男或都生女便结为兄弟或姐妹。所以,陈应荣在国外读书时,由于和廖香词有婚约,廖家对他在钱财和生活上多有照顾。而陈应荣的确又很会读书,因此使廖家极为欣慰。虽然陈应荣很会读书,廖家也很满意这些未来姑爷。

但廖香词由于一直随父亲在国外生活,在思想上受西方文化影响,因此她在恋爱上更趋于自由。廖香词在和陈应荣结婚前,和一位英国贵族有过一段恋爱。不过遗憾的是,这段恋情遭到了廖凤舒的极力反对,并以家长的权威强行令她回了国。就这样,在情感上遭受了打击的廖香词和陈应荣在北京举行了婚礼。

婚后,廖香词随陈应荣出国留学,直至生下第一个女儿后,由于女儿需要照顾,两人才又回到国内。1925年,陈香梅出生,由于又是个女儿,因此举家并没有太多欢愉之气。廖香词和陈应荣的关系也越来越恶劣。一是,廖香词自幼出身于官宦人家,不懂柴米油盐,更不知节约为何物。

二是,廖香词由于年少时便在国外生活,因此在生了孩子后,不仅不相夫教子,还成天在外面抛头露面,做所谓的“社交”。三是,廖香词后来又接连生了4个孩子,却都是女儿,这让陈应荣的母亲大为不满,陈应荣难免如风箱里的老鼠,两端受气。这种种的缘故,让这本不相爱的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得愈发艰难无比。

男人,总是潇洒的。陈应荣是双料博士,政府正需要这样的人才,所以不久后他便被委任为旧金山领事。而他也因工作关系远走美国,和廖香词过起了两地分居的生活。抗战爆发后,廖香词带着6个女儿,逃亡到了香港。婚姻的不幸,生活的压力,孩子们的安全……都成了廖香词必须面对的问题,这种种的不幸让廖香词患上了癌症,最终客死他乡。

廖香词去世时,陈香梅才13岁,姐姐不在身边,做父亲的陈应荣又忙于续弦,无心来参加廖香词的葬礼,更没有想过该如何安排女儿们。母亲的不幸,在陈香梅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这也对她以后的择偶起到了很大的影响。1944年,19岁的陈香梅已经成了一名“中央通讯社”的记者。由于她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得到了采访美国空军志愿军总司令官克莱尔·李·陈纳德的任务。早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便积极组建空军力量,为了能训练一支威武之师,国民政府请来了美国最负盛名的教官陈纳德。

陈纳德不仅帮助国民政府建起了初具雏形的空军队伍,还在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时期,以私人的名义,动员美国飞行员组建了飞虎队,并亲自投入战斗,对日军进行了狠狠的回击。在记者会上,陈香梅非常醒目,因为她是唯一的女记者,但是她听说陈纳德对记者脾气不太好,所以她出于紧张并没有提问。让陈香梅吃惊的是,在记者会结束后,陈纳德却主动和她攀谈起来。

原来,陈香梅的父亲陈应荣和陈纳德是旧交,两人关系非常深厚。愉快的交谈,拉近了陈香梅和陈纳德的距离。在这之后,陈香梅又多次对陈纳德进行过采访。也正是在那段时光里,陈纳德发现他渐渐爱上这个年轻聪明的东方丽人。不过,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日本投降前夕,由于中美两国发生了分歧,美国政府对美国在亚洲空军进行改组。

陈纳德虽然一再反对,但是他的反对没能得到中美两方的支持,失意的他只得提出辞职,返回美国。陈纳德在离别时,对陈香梅轻声说,他还会再回来的。说完,他还深情地拥抱了陈香梅。4个月后,陈纳德果然践约,再次出现在陈香梅面前。他告诉陈香梅,他已是自由之身,并请求陈香梅能做他后半生的伴侣。陈香梅何尝不欣赏这位空中英雄呢!在多次的接触中,她想不出离开这个男人,她还能遇到更好男人了。

陈香梅也知道,她和陈纳德不光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还有年纪等问题,都是横亘在两人之间的大山。但是,陈香梅想到一辈子因婚姻不幸福而抑郁寡欢的母亲,她决定遵从内心,最终答应了陈纳德的求婚。果然,当陈香梅将她要嫁给陈纳德的消息,告诉家人时,遭到了大家激烈地反对。就连陈应荣也非常不赞同。

毕竟陈纳德比陈香梅大32岁,再说又是自己的老朋友,女儿嫁给老朋友这算怎么一回事呢!对于父亲的阻挠,陈香梅勇敢地表示:“我只要跟他在一起,五年、十年我都愿意。我宁可要轰轰烈烈而短暂的炽热爱情,也不愿意过一辈子,平平淡淡没有涟漪的生活。”最终,在陈纳德和陈香梅的努力下,他们终于取得了陈家的同意,两人于1947年在上海举行了婚礼。(参考史料:《春秋岁月——陈香梅传》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30992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2
下一篇2023-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