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游记 吕洞宾到底喜欢何仙姑还是白牡丹

东游记 吕洞宾到底喜欢何仙姑还是白牡丹,第1张

在我们童年的时候,都追过一部叫做《东游记》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讲八仙的故事,印象深刻的是马景涛饰演的风流倜傥的东华上仙吕洞宾,还有终日为情所困的牡丹仙子,也就是下凡后的白牡丹,他们之间的三世情缘让人揪心。但我相信,在我们看这部剧的时候,还不能忽略吕洞宾身边的另一个女人,何仙姑,同是修仙道路上的队友,这两个人的关系也值得揣摩。

何仙姑与吕洞宾在剧中没有越界的举动,但两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表明,两人是惺惺相惜的知己,但其毕竟没有真正在一起,两人类似于红颜知己的关系让童年的我们看不清楚他们的关系。可其实敏感的观众会发现何仙姑和吕洞宾又明明动过心有过情,他们在剧中总是一个算出另一个有事,另一个去救,仿佛冥冥之中有心灵感应一般,但他们俩人的感情是理智的、点到为止的,他们一直保持着纯洁的战友情谊,发乎情止乎礼,给一些观众留下了遗憾。

实际上吕洞宾和何仙姑,黄粱梦中初次相见,她是他的娘子,他们经历荣华富贵、生离死别、体味人生兴衰;在度化牡丹时,他们击掌盟誓,互相监督;在诛仙网中,他们回到过去,吕洞宾和大小仙姑其乐融融,更像是一家人;仙姑断臂时,他第一个将她抱入怀中;血咒发作时,是她带他进入天地之极,他们在天地至极经受磨难。其实有一集中吕洞宾心中的话忍不住说了出来:你应该嫁给我做我娘子。两个人共同携手经历生死磨难,从没有想过抛下对方,在对方愁绪满怀之时,第一个站出来为对方解围,其实这种感情才是最真挚的,也是最经得起考验的感情。在听了吕洞宾的真情告白之后,仙姑却发问:一男一女,为什么只能有情不能有义?她明明喜欢,却只能放下,因为他们都有着各自的使命,至此,他幡然醒悟,自此斩断儿女私情。

他们的感情超过了友情,超过了爱情,做不成夫妻,只能是肝胆相照的朋友。每每想到此处,就会黯然神伤,他们是在一起了,千年万年的在一起,朝夕相对,生死与共,可他们却只能拱手而笑,称对方一句:仙友。

对仙姑有情但不是纯粹爱情,是知己友人亲人而且黄梁一梦后吕洞宾对仙姑肯定有情不过之后都释然了。而吕洞宾渡情劫时真正的爱上是牡丹仙子,牡丹仙子在我看来与白牡丹是不一样的,可能是我私心偏爱是那个敢主动去追求爱情,得不到也会试着慢慢放下,会为爱情豁出一切,让人心疼的牡丹仙子。

有一集我印象很深刻,牡丹仙子为了让贞娘能够开口说话准备牺牲自己,那一段话说,牡丹仙子说:我不是任性,也不是要搏你的同情,我只是想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你不会明白的为什么我要动情,我要思凡,你更不会明白贞娘她是多么的想说话。她第一句想说的话就是相公(这段话让我看到了仙子她敢爱敢恨,同时也让我看到东华的回避)。

之后牡丹仙子与东华打赌,输给了东华,东华说:孝感动天,情何轻。我所说的凡人就是这样,我再给你一个机会,如果你还不认输的话,我即可上天庭,请示王母。牡丹仙子:此情此景,我怎么还不认输,你放心,我牡丹虽是小仙,但我愿赌伏输。天下乌鸦一般黑,天下男人皆薄情。牡丹:我以后不但不会提情字,我也决不会在你东华上仙面前出现。(让我看到她的敢爱敢恨,既然得不到就放下的那种豁然)。

牡丹仙子的爱东华是知道的,可东华不能回应也不敢回应,牡丹仙子就如那枫叶上的词一样,她的爱情就像是词:“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题诗花叶上,寄与接流人。”的写照,在天宫的囚笼她的爱注定得不到接流人。而转世后的吕洞宾他对牡丹仙子是好奇的,在不断了解的过程中对牡丹仙子动了心,可他不是东华,这段情得不到回应,他吕洞宾不是牡丹仙子所要的接流人。他只能负了牡丹仙子。在牡丹仙子下界变成白牡丹,从表面看牡丹仙子已经断情可实际上嘴上的断情和心中断情是不一样的,牡丹仙子和东华吕洞宾的情还未完结,因为两人其实都没有真正放下。

白牡丹我认为吕洞宾是不同的,吕洞宾对白牡丹更多的是愧疚和可怜,他是不忍辜负白牡丹,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被牡丹感动了,然而感动并不是爱情。拿一个很鲜明的对比,对于上洞八仙对于东华的大义牡丹仙子是能够理解的所以在打赌输了后她能的做到我不在思凡(虽然心里面还没有放下)。但白牡丹不行,即使白牡丹知道吕洞宾对她的感情不是纯粹的爱情她也不愿意放手。

传说吕洞宾是个挺有钱的商人,但他乐善好施,经常帮助穷苦人做一些好事,因此四乡八邻都比较敬重他。有一年冬天,吕洞宾外出时碰到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人,在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吕洞宾见后起了恻隐之则,便上前询问青年人为什么在露天挨冻。青年人告诉他自己名叫苟咬,本是个读书人,只因为前不久家里突遭一场官司,父亲蒙冤被打死,母亲气死,家里的一些房地财产全部被没收走了,只剩下自己孤零零一个人流浪在外,整日挨冻受饿,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吕洞宾看这个叫苟咬的年轻人斯斯文文,象个读书人,就说让苟咬跟他到自己家里去,管吃管住,供他读书。这苟咬听了大喜,当即跪谢恩人,跟吕洞宾走了。

宾把苟咬接到家里以后,不要他做任何事,只要他每日潜心书,以图皇榜高中,将来有个好前程,左邻右舍看了都说吕洞宾待苟咬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女。这苟咬也真争气,埋头苦读,整日大门不出,学问也是日渐长进,这样不觉过了一年,眼看就要临近赶考了。这一天,吕洞宾家来了一个客人,姓林,是吕洞宾的老朋友,很久没来他家了。吕洞宾自然是热情款待客人,好酒好肉都摆上。姓林的朋友见到苟咬后,因为不认识,所以向吕洞宾打听。吕洞宾便将苟咬的情况一一说给他听。林姓朋友听后对苟咬的家境遭遇和发愤攻读学问既同情又赞赏,加上看苟咬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材,料想将来必有出息,心里便喜欢上了他。便找吕洞宾商量,说愿意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不知可否答应吕洞宾心里想让苟咬读书,现在考试在即,谈婚论嫁怕苟咬分心,着实不想答应。但不好驳朋友的面子,只得推诿说要问苟咬本人。姓林的朋友觅婿心切,当即拉着吕洞宾找到苟咬,当面问他是否愿意。苟咬一听有这等好呈,哪有不愿意之理,便满口答应。吕洞宾这下无话可说了,又不能反悔。眼看考试就差两个月了,万一苟咬因贪恋床第之欢,误了前程,岂不是前功尽弃左思右想觉得还是要想办法阻止苟咬成婚。于是吕洞宾把苟咬叫到一边,说成婚可以,但必须答应自己的一个条件,就是新婚的头三天苟咬不准进洞房,而要乘烛读书至天亮,而自己则顶替苟咬守在洞房监督。原想用这条件让苟咬放弃成婚念头,谁想苟咬成婚心切,居然也答应了。吕洞宾只能答应在赶考前让苟咬成婚了。婚事办得非常热闹,排场很大。待新郎新娘拜过天地之后,吕洞宾张罗着送走了客人,便把苟咬叫到书房去读书,自己则进了洞房,坐在桌前,看起书来。新娘子隔着红头巾本来就看不清新郎的面容,进了洞房后坐在床上,想等着新郎来掀开红头巾一起安歇,共享新婚之乐。谁知眼前这“新郎”竟不近前,自己是个女性又不好意思主动去拉,于是,这新婚之夜就这样过去了。第二天,第三天还是这样过的。到了第四天晚上,吕洞宾对苟咬说:“你可以进洞房了,但切莫因贪床第之欢而误了读书前程。”苟咬答应后,随即入洞房与新婚妻子团聚。而新娘正为这几天来的事百思不得其解,见了这位年青英俊的青年与这几天晚上自己隐隐约约看到的“新郎”不是同一个人,非常惊奇,苟咬便将事情的前因的后因讲了一遍,新娘也将这三天晚上的事说了出来,两人这才恍然大悟,明白吕洞宾是一片苦心,真的盼望苟咬能考试一举成名。当下两人非常感动,苟咬发誓要抓紧时光攻读,考个好功名,妻子也表示要全力支持丈夫考试。转眼赶考的日子就到了。苟咬不负众望,考了个殿试第三名。没多久就接到委任状,被派往外地做官。行前,苟咬要吕洞宾跟他一起去,也好享享福。吕洞宾说:“我有家业财产,一生无忧,你刚上任,还是要先干自己的事业,我不会跟你去。苟咬见劝不动吕洞宾,只得自己带着妻子去上任。临别时再三交待,有什么急难事一定要来找我。两家人挥泪而别。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苟咬走后一年多,吕洞宾家里突发一场大火,把家里的所有财产全部烧了个精光。一家人先是靠亲友接济度日,到后来亲友们也不愿搭理他了,生活实在难以维持下去。这天,吕洞宾的妻子跟他商量,说我们以前资助苟咬读书,让他功成名就,升官发达,现在我们遇了难,不如去找他借点钱来起本做生意。吕洞宾衔是不肯去,怕人家笑话,但顶不住生活压力,只得勉为其难去找苟咬借钱。走了十几天的路程,终天找到了苟咬家。见恩人到来,苟咬很是高兴,忙设宴款待。席间,吕洞宾把自家这两年的变故说了给他听,并委婉地提出要借点钱做本钱,为家里建房和生意本钱。苟咬听了,不说借也不说不借,只是招待他喝酒吃肉,到处游玩,天天如此。这样的日子过了有两个月,吕洞宾想着家里妻儿老小无吃无住,心急如焚,再也歇不住了,于是有一日他来个不辞而别,自己回家。一路上,吕洞宾想想自己曾经那么慷慨地救助苟咬,而现在苟咬则无情无义,不肯帮他,心里止不住很气愤,路上逢人便讲苟咬的事,听的人无不指责苟咬无情无义,不报答好心人。待回到家里,吕洞宾惊奇地发现:自家原来被烧毁的房屋土地上竟然盖起了一栋新房,比自家原来的老屋漂亮多了。吕洞宾不知是谁家的新屋,不敢进去。忽然听到新屋里有哭声,似乎有人在喊他的名字。他试探着近前一看,只见前厅里放着一副棺材,而跪在棺材前哭着的正是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吕洞宾赶紧上前去问是谁去世了不料妻子一见他吓得大惊失色,连问他是人是鬼吕洞宾追问原由,待妻子镇定下来,两人将各自分别后的情况说了起来原来,自吕洞宾离家后,家里生活非常艰难。过了约20天,忽然来了群人,不由分说,在他家的旧房宅地上建起了新房,前天刚完工,昨天又来了几个人,抬着一副棺材,说里面装的是吕洞宾,几天前刚死,是得霍乱而死,不能开棺,抬进新房里就走了。妻子想着家里的悲惨遭遇,忍不住大哭,没想到吕洞宾却安然无恙回来了。吕洞想着奇怪,要儿女们找来铁斧,打开棺材,只见里面放了一只坛子,坛子里面是满满的一坛银子,还有一张纸条,吕洞宾拿起一看,上面写的是四句话:苟咬不是负心郎,路送多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原来这是苟咬在暗中帮助吕洞宾时附带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这个故事传开后,因为“苟咬”的谐音,便有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句俗语

吕洞宾在历史上是真有其人的。相传,他名叫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唐代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又作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他曾在终南山修道,以后浪迹江湖,自称“回道人”。道教徒称他为“吕祖”、“纯阳祖师”,推崇为全真道的五祖之一。由于李唐王朝崇尚道教,道人得到独尊的厚遇,有关吕洞宾的轶闻轶事也就传说纷纭,民间流传的“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都是说的他在浪流时的故事。自从吕洞宾到过南山之后,南山古洞便不仅被说成是他修炼成仙之处,而且为道家所独占。南山上有“灵峰院”,里面奉祀吕洞宾。唐代白居易游览南山古洞后,在院前撰了碑文,宋代张商英写了《轮藏记》。吕洞宾的身世究竟是怎样的?《同治黄州府志》上有一段“吕岩自叙”是这样说的:“我本系唐朝宗室,姓李名琼,字伯玉,同金氏结婚后,养了四个孩子,生活得很美满。我长得眉棱、目阔、鼻耸,面修阔,鬓茂而疏,我没有多少武士的外貌,倒真象一个读书人的样子。我的山根有一颗痣,这是克妻的;太阳穴也有一颗痣,这是克子的。我能遇仙得仙,不是凡庸之辈可比。我50岁时能写出好文章,才开始登第做官。不久黄巢兵起,国遭灾难 ,家逢不幸,我只好抛弃四个孩子,携妻金氏,选择一个山洞住了下来。我为什么改姓为吕呢?因为,当时四个孩子都没有了,一家人只剩下我和妻子两口人,所以两口合为吕,改姓此姓。我们住在山上,故名叫岩;我们常在洞中,是石洞中的宾客,故号洞宾;妻子后来死了,只剩下我一个男人,故又称纯阳子。”吕洞宾这些颇带浪漫色彩的“自叙”,我们姑且把它当作了解吕洞宾这个人的一种说法吧。传说吕洞宾是弃官上山的,在南山遇“异人”钟离权(八仙之一),得到“长生诀”---“获刀圭之传”,吕洞宾自称“剑客”,人称“剑仙”。可以想到,一位身手矫健的老翁,在碧绿的草坪上舞罢剑后,抚髯大笑的神态是多么惬意啊。从吕洞宾在南山的活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笃信宗教、云游四方的人,他成仙谁也没有见到过,所谓“仙踪”自然只是传闻而已,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凡人,吕洞宾游历南山的这段“人迹”,确实已经记载在祖国这座道家名山的史册里。

吕洞宾,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代表人物。原名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一般认为吕洞宾乃唐德宗丙子年(796年,即贞元十二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另说是他是唐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祖辈都做过隋唐官吏,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有人说他曾在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进士,当过地方官吏。

后来,他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名富贵,和妻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居住的山洞;“宾”,即告诉人们自己是山洞里的宾客。他的道号为纯阳子。他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

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他死后,家乡百姓为他修建了“吕公祠”,以示纪念。到了金代,因吕洞宾信奉道教,于是将“祠”改成了“观”。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吕洞宾信奉的道教在群众中颇为流传,就想利用宗教和吕洞宾的声望巩固自己的统治,派国师丘处机管领道教,拆毁“吕公观”,大兴土木,修建了“永乐宫”。从修建大殿到绘完几座殿堂的壁画,历时110年,几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

《同治黄州府志》上有一段“吕岩自叙”是这样说的:“我本系唐朝宗室,姓李名琼,字伯玉,同金氏结婚后,养了四个孩子,生活得很美满。我长得眉棱、目阔、鼻耸,面修阔,鬓茂而疏,我没有多少武士的外貌,倒真象一个读书人的样子。我的山根有一颗痣,这是克妻的;太阳穴也有一颗痣,这是克子的。我能遇仙得仙,不是凡庸之辈可比。我50岁时能写出好文章,才开始登第做官。不久黄巢兵起,国遭灾难 ,家逢不幸,我只好抛弃四个孩子,携妻金氏,选择一个山洞住了下来。我为什么改姓为吕呢?因为,当时四个孩子都没有了,一家人只剩下我和妻子两口人,所以两口合为吕,改姓此姓。我们住在山上,故名叫岩;我们常在洞中,是石洞中的宾客,故号洞宾;妻子后来死了,只剩下我一个男人,故又称纯阳子。”吕洞宾这些颇带浪漫色彩的“自叙”,我们姑且把它当作了解吕洞宾这个人的一种说法吧。

吕洞宾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间长期流传中,却象雪球的滚动一般,故事愈来愈加丰富,成为一个箭垛式的传说人物。

一是如同谚语所说,因为狗不识好人心;二是由于谐音转换而来,苟杳和吕洞宾之间发生的趣事。

首先来说说第一个故事,二郎神带着哮天犬在人间作恶多端,吕洞宾被派去缉拿哮天犬,去的过程中吕洞宾带上了自己的法宝。到了人间之后,吕洞宾便用法宝困住了哮天犬,可是吕洞宾宅心仁厚,他害怕法宝不小心伤了哮天犬,于是便把哮天犬放了出来。然而哮天犬本身就是一条狗,再加上他以为吕洞宾是坏人,变成吕洞宾睡着的时候咬了吕洞宾一口。从此便有这么一句谚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这第二个故事是这样的,相传吕洞宾本是一个读书人,家中比较有钱,但是考取功名的路上并不顺利。于是吕洞宾暂时把考试的事情放一放,想要用家中的钱云游山水。吕洞宾结识了一个朋友,名字叫做苟杳,苟杳十分爱学习,但奈何家中贫穷。这时候吕洞宾出手帮助了他,可是提出了一个要求:苟杳娶媳妇儿的时候,新娘子必须陪吕洞宾三天,用来报恩。

苟杳一听虽然心中不愿意,但吕洞宾毕竟是自己的恩人,便答应了。然而这三天,吕洞宾对新娘子并没有做什么,只是在婚房里学习。后来苟杳得知此事,才恍然大悟,原来吕洞宾是激励他学习,不要被婚姻所困。果然,受到开导之后的苟杳考取了功名,便远走他乡。

有一日,吕洞宾的房子被火烧了,家中财产全没了,这是吕洞宾的妻子说要不要去找找苟杳。吕洞宾好不容易找到苟杳之后,虽然受到了热情款待,但其根本没有帮忙的意思,于是,吕洞宾失落而归,心中十分恨苟杳。吕洞宾回家之后,发现房子被翻新了,但妻子却在一旁哭泣,原来前几日有人翻新房子之后送来了棺材,说吕洞宾死了。

这时候吕洞宾就更生气了,砸开棺材后才发现,里面都是钱,苟杳留下了一封信,说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年让他妻子守空房了三天,于是便有了这样一句话。

1、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

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

2、吕臣(约公元前235年-前173年),秦末陈胜起义军将领,陈胜被庄贾杀害后,吕臣组织苍头军重建张楚政权,并诛杀叛徒庄贾。后与英布联合抗秦,又先后投奔项梁、刘邦。汉朝建立后,继承他父亲的新阳侯的爵位直到病死。

3、吕公

(生卒年待考),齐国始祖吕尚后裔,单父人(今山东东单)。汉高祖刘邦岳父。吕公当时与沛县(今江苏沛县)县令关系很好,为躲避仇家纠缠,举家自单父迁居沛县。吕公有相人之术,其长女名吕雉,他常对人说“此女有大富大贵之相”。

沛县县令曾为其子求婚,但遭到吕公婉言谢绝。在一次沛令举行的酒宴上,吕公与时任泗水亭长的刘邦相遇。吕公见刘邦气度非凡,因而特别敬重他。吕公又见刘邦相貌稀奇,在客人都散去之后,对刘邦说:“我从年少的时候,就好给人相面。

我相过的人太多了,但是没有一位像你的相貌这样高贵的,愿你多多自爱!”不久,由吕公作主,将女儿吕雉嫁与刘邦,她就是后来的吕后。吕公之妻吕媪对吕公将女儿嫁与刘邦之事非常生气,怒冲冲地说:“你平素总是说我这个女儿不寻常,应该嫁与贵人。

而今为何这么轻易地就把女儿打发了?”吕公一笑:“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吕雉嫁给刘邦后生有一子一女。传说有一次,她带两个孩子在田中劳作,一个过路老人向她求些水喝,吕雉见老人饿了,就又给他做了些吃的,老人非常感激,就给她相面:“夫人的相貌是天下的贵人。”

又给其一子一女相面说:“夫人所以能够大贵,是因为这个男孩子的缘故。此女也是大福大贵之相。”吕公后来被刘邦封为临泗侯,吕雉的哥哥吕泽和吕释之也跟随刘邦参加了楚汉战争,因功分别受封为周吕侯和建成侯。

4、吕雉

(公元前291~前180年),女,名雉,字娥妁,吕皇后(吕后),汉高祖刘邦之妻,今山东省单县南)人。著名西汉初期女政治家。曾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公元前195年刘邦死后代理朝政,专政达十六年之久,为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女执政者。

早年,其父吕公为避仇迁居沛县,在一次宴会上欣赏刘邦非凡的气度,把女儿许配给他。公元前205年刘邦为项羽所败,吕雉和刘邦的父母被俘,做了两年的人质。公元前203年秋吕雉归汉后,留守关中。刘邦称帝后,吕雉被立为皇后,子刘盈为太子。

吕后为人有谋略,汉朝初,吕后助刘邦杀韩信、彭越等异姓王,消灭分裂势力,巩固了统一的局面。公元前195年刘邦死,汉惠帝刘盈立,尊吕后为皇太后。

汉惠帝仁弱,实际由吕后掌政。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崩,立少帝,吕后临朝称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为吕后所杀,有怨言,吕后逐杀少帝,立常山王刘义为帝。“号令一出太后。”吕后先后掌控汉朝政权长达十六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吕雉,武则天,慈禧)的第一个。

吕后当政内,创自刘邦的休养生息的黄老(道家)政治进一步得到推行。刘邦临终前,吕后详问刘邦身后的人事安排。她问萧何相国后谁可继任,刘邦嘱曹参可继任;曹参后有王陵、陈平,但不能独任;周勃忠诚老实,文化不高,刘家天下如有危机,安刘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

吕后虽实际掌握大权,但她是遵守刘邦临终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遗嘱的,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而这些大臣们都以无为而治,从民之欲,从不劳民。在经济上,实行轻赋税。对工商实行自由政策。

在吕后统治时期,不论政治,法制,经济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均全面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吕后有政治家的风度,匈奴冒顿单于乘刘邦之死,曾下书羞辱吕后说:“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吕后采纳季布的主张,压住怒火,平心静气复书说:“我已年老弃衰,发齿也堕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后赠与车马,婉言谢绝,匈奴自愧失礼,遣使向汉朝认错,终于化干戈为玉帛。

吕后晚年因没有子孙,怕汉高祖的子孙欺凌吕氏,故大封外戚诸吕为侯。公元前180年吕后逝世,终年六十二岁,与汉高祖合葬长陵。后诸吕欲为乱,被周勃、陈平等诛平。

中国古代的史学家们对历史的评价都逃不出儒家思想的框套,所以两千年来,儒家思想成为评价历史功过的一把铁尺,因而对吕雉的评价毁多于誉。实际上应该从历史人物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影响来评论,所谓“民为天,社稷次之、君轻之。”

5、吕溱

(生卒年待考),字济叔,江苏杨州人。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l038年)戊寅科状元。吕溱中状元后,通判亳州。值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因参与进秦院宴饮事受牵连,出知蕲、楚、舒三州,后复修,起居注。

宋皇祐四年(公元l052年),依智高反叛,吕溱劝宋仁宗不要封锁消息,而应“一方有警,使诸道闻之,共得为备。”进知制诰,又出知杭州,入为翰林学士,吕溱上疏论宰相陈执中贪恋富贵,行为奸邪。后陈执中罢相,吕溱以侍读学士之职知徐州,赴任前,宋仁宗赐宴资善堂。

任满徙成德军,因与兴都转运使李参不和,及豪侈放任,简于政事被弹劾,贬知和州,分司南京。宋神宗即位,吕溱起知池州,江宁府,复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期间,吕溱精识过人,辨讼立断,豪恶为之敛迹,政绩颇佳。

改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后,吕溱不幸逝世于任,终年五十五岁。朝廷追赠礼部侍郎,宋神宗诏书中有“吕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节,绝迹权贵,故中废十余年,人无言者……”对吕溱家贫子幼,宋神宗诏令朝廷优厚安抚。

吕溱开朗敏捷,善于议论,其言论颇为当时名流所推许。然而,又很持重,在杭州接送宾客,不过数语,人称之为“七字舍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31517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2
下一篇2023-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