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汉朝六礼
第一步 保亲
所谓保亲,就是介绍婚姻,俗称“说媒”。
第二步 合婚
男女双方各用一红纸折子,写好生辰八字(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天干地支),请“测字先生”测看是否相合,俗称“批八字”,就是所谓“合婚”。
第三步 放定
放定,俗称“订婚”,就是确定婚姻关系的手续。 此后男方还要对女方下聘礼(或叫催妆礼),要送茶叶、点心盒、三套衣服钱。女方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一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
第四步 迎娶
迎娶也叫“迎亲”,或“亲迎”,是旧时婚礼最热闹的一步,一般在上午举行。首先由娶亲太太到喜房给天地爷上香,新郎按娶亲太太的意思,上前磕三个头,而后会抬着八抬的大轿前往女家迎亲。轿前有成对座伞成对筛镜,二十四名或三十二名吹鼓手(包括八面大鼓),外加清音。再前面有各种旗帜,肃静回避牌、对扇,若干对金灯以及金瓜、钺斧、朝天凳等,最前面是一对开道锣。如新郎亲迎,则另加绿段绣花八人抬大轿一座,新郎端坐其中,行于红轿之前。至于随行人员,有大媒、伴郎、娶亲的、赞礼的等乘车随后。
娶亲行列到女方后,举凡新郎拜见女方主婚人和请新娘上轿等,全由赞礼人边唱贺诗,边赞礼。如请新娘上轿,则赞“请新贵人登宝轿,请……”三请之后,老蛮扶新娘上矫。新娘盘腿坐,落轿帘。新郎仍乘绿轿前导。新郎去时身披单披红,到女方后,女方又请老年长亲,为新郎再披一道红,成为双披红,帽上插金花。
迎亲队伍返回后,新娘所乘花轿直抬到礼堂前落轿,抽去轿杆。这时礼堂中央花烛高照,上面供着天地牌位,已由所请的“老寿星”(男方的老年长辈)上好香。供桌和花轿之间,左右各设两把椅子,靠桌坐着两位伴嫂,挨着坐的是两位伴姑。这时老蛮端过一个茶盘,内装糖茶五杯。伴嫂伴姑每人一怀,余一杯由老蛮端着,掀开轿帘从轿内一过,算是奉给新娘的,伴嫂伴姑只接茶在手,并不饮用,再逐一将茶杯取回。送茶后,赞礼人赞:“请新郎入华堂。请……”三请后,伴郎伴新郎进入堂中。赞礼人随赞:“向上打躬”,“向轿打躬”,新郎行礼后退出。这时赞礼人再唱诗赞,请新娘下轿,新娘便由老蛮扶持下轿,站在供桌的左前方向供桌,撤轿。再请新郎入堂拜天地,行三叩首礼,礼毕起立。这时赞礼人赞:“请老寿星祝寿,请……”三请后,老寿星登堂。由赞礼人递过一个用红纸包裹上插喜字的寿杖(用秫秸杆制作)。老寿星双手捧寿杖先在新郎头冠上扣三下,念“多福多寿多男子”,再在新娘凤冠上扣三下,念“永富水贵永康宁”,然后退出。这时赞礼人赞:“夫妻对拜”,男作揖,女万福。礼毕随唱送新郎、新娘入洞房。洞房床前要放一袋高粱米,新娘被人搀扶退着走,登着粮食上床。然后行坐帐礼。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一头,也表示男女已同床。娶亲太太说几句吉祥话后,便把帐子一拉,谓之“撤帐”。接着,新郎新娘喝交杯酒。喝时以红头绳将两个酒杯系在一起,娶亲太太将一杯递与新郎,送亲太太将另一杯递给新娘,各饮半杯,再予互换,意思是“千里姻缘一线牵”。然后,新婚夫妇同吃“子孙饺子”、“长寿面”。吃时,通常男家安排一男孩隔窗大声问道:“生不生?”娶亲太太或新郎回答说:“生!”表示生育后代。于是“坐帐”礼成。坐帐后新郎退出休息,老寿星送焚天地码,拜堂之礼告成。
第五步 闹洞房
举行婚礼的当晚,一般都要“闹洞房”。在北京及北方许多地方,都流行着“三日无大小”的闹房风俗。持老观念的人认为,越闹越发,不闹不发,甚至有“人不闹鬼闹”的说法。
第六步 回门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饭后,新郎独自回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
deqiujveya总结,请勿转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