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人的结婚率这么低?

为什么现代人的结婚率这么低?,第1张

越来越庞大的单身市场,焦虑弥漫我有一个女性朋友,1986年生人,现在已经33岁,至今单身,这些年不是没遇到爱情,但是终归没能走到一起。如今已经空窗了好几年,说不着急是假的,但是后来发现着急也没用,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破罐破摔,爱谁谁了。"可是她的条件可真称不上"破罐",名校毕业;名企高管;长相虽然算不上貌美,但也绝对算不上难看,算得上剩下的优质女青年。隔段时间她会给我打电话,满满的焦虑感,觉得自己这辈子都嫁不出去了。我说你这么优秀怎么可能嫁不出去呢?你去参加相亲会啊。她答:相亲会都是90后小年轻,我去了显得很异类。我说那你去上相亲网站啊,她说,相亲网站上很多骗子。我说那你去报名婚恋网站的VIP,让他们给你在线下找,她说那样的服务太贵了,也不能保证一定能找到。我说,那你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帮你介绍啊,她说最开始大家还给介绍,自己没看上,人家慢慢也就不介绍了。我说,那你周末多出去参加活动啊,这样接触到异性的机会才多啊,她说,平时工作就很累了,周末只想自己在家呆着。我说,那你怎么找恋爱对象呢?她说她相信缘分,相信总有属于她的一个。但是那个他迟迟不出现,所以她很懊恼,天天焦虑。据统计, 2013年全国结婚率为99‰,2014年降低为96‰,2015年为9‰,2016年降到83‰,2017年再降到77‰,2018年中国结婚率只有72‰,创下2013年以来的新低。在今年的5月20号,珍爱网发布了《2019Q1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据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单身人口已经达到24 亿,单身群体数量庞大。我朋友的情况并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但是单身人群的焦虑情绪却有共性。今天的这篇文章,咱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深度解读"单身焦虑"这一话题。"习得性无助"——不确定性是焦虑的最大来源我跟很多大龄单身女青年聊过,说她们不焦虑那是假的,只不过为了维持表面的体面,她们有时候会表现得好像很无所谓,深入交流之后 ,你会发现她们内心对“单身”这事充满焦虑。她们焦虑是因为社会舆论的压力吗?是因为周围成双成对的伴侣给她的压力吗?是,但不全是。下面我将从心理的需求角度深入谈谈单身的焦虑来源,以便能更加了解自我。让我们首先从一个心理学概念"习得性无助"讲起。"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前面几次狗试图挣扎跳出笼子,但是都失败了。慢慢的,狗放弃了尝试,因为它知道挣扎也没有用,每次蜂音器一响,它都无助地等待着被点击。后来,在电击前实验人员会把笼门打开,但是蜂音器一响,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苦难,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这个实验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我们对自己和环境都需要有掌控感,这种掌控感会让我们感到安全,会让我们乐观、有信心,反之,人就容易抑郁、消沉。由此可见,不确定性是焦虑的最大来源,现代人越来越广泛的焦虑,与每个人能感受到的不确定性程度有关。那些大龄单身的人,往往都已经自己奋斗出了一片天,他们缺钱吗?缺事业吗?缺一个人照顾吗?都不是,其实他们自己一个人也能生活的很好。那为什么他们还会感觉到焦虑呢?因为他们对于自己情感的未来走向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正是他们焦虑的来源。

近日,某经济学家发文称,我国结婚率从2000年的67‰上升到2013年的99‰,随后逐年下降,2020年结婚率下降到58‰;离婚率从2000年的096‰上升到2020年的31‰。2013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为134693万对,2021年结婚登记对数下降到7636万对,连续八年下降。另外,初婚年龄大幅推迟。

他就结婚人数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建议:增加大城市住宅土地供应,给予有孩家庭购房补贴;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建立男女平等、生育友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放宽收养和送养条件;法定婚龄降到18岁;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

其中,“建议法定婚龄降到18岁”这一观点引发网友热议,并登上了微博热搜。有网友表示“建议的几条前面说挺好,早婚的这条就算了,糊里糊涂结婚,离婚率只会更高”。

还有网友认为“不支持改,20岁都早了”、“法定结婚年龄降了有啥用,生育率又不会提上去”、“年轻人不结婚是因为生活压力,还是应该尽快提高居民收入”。不过,也有人持赞同观点,认为“确实应该降低”、“支持18岁结婚”……

随后,该专家再次发文称,最近建议法定婚龄降到18岁,引发社会讨论和争议,其实这是很常识的问题,中国法定结婚年龄男性22岁、女性20岁,日本男性18岁、女性16岁,美国男性18岁、女性18岁,印度男性21岁、女性18岁,德国、法国、加拿大、墨西哥等男性18岁、女性18岁,可见中国法定结婚年龄偏大,影响年轻人婚姻、生育等一系列问题。

他表示,超低生育率以及年轻人口的迅速萎缩,已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要提升生育率,政府部门需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年轻人的结婚生育成本。此外,社会各方也需要引导年轻人树立积极的婚恋观,共同关心适婚人群的婚姻问题,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帮助更多的单身青年走进婚姻、建立家庭。

我国面临出生人口减少等现实问题

事实上,“法定婚龄降到18岁”的建议并非第一次出现,此前也有人提及,如今再次引发关注。这背后,是我国生育率的走低和出生人口的减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据悉,这也是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分析表示,2022年我国人口总量略有下降主要是由于出生人口减少。

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我国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另外,已公布人口数据的部分省市去年出生人口数较2021年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具体来看,甘肃省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211万人;重庆为192万人;江西为325万人;青海为63万人,贵州省出生人口为425万人。2021年上述5省市出生人口分别为2416万人、2083万人、3770万人、67万人和4692万人。

“出生人口下降的最根本原因是育龄人群规模缩小,特别是生育旺盛期的育龄人群大规模缩小。”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崔树义在接受中国网财经采访时表示。另外,宏观环境的变化,生育观念的转变,以及生育成本偏高等现实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育率。

多地探索育儿补贴制度

面对生育率下降等问题,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印发,明确指出,当前,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地方层面,更多省市陆续开始探索育儿补贴制度。

1月10日,深圳市卫健委发布《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按照差异化递进式对市民发放育儿补贴,生育第三孩累计补贴19万元。

济南市发布公告,落济南市户籍按照生育政策于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

稍早之前,云南省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对新出生并户口登记在云南的二孩、三孩,分别发放2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生育补贴,并按年度发放800元育儿补助。

湖南省长沙市对依法生育两个及以上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增加1套购房指标,根据家庭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夫妻双方共同依法生育三个及以上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三孩及以上每孩可享受一次性育儿补贴1万元。

中国网财经注意到,在各地生育补贴政策上,虽然也有部分地方叠加住房等方面的倾斜政策,但更多的是进行现金补贴。

对此,崔树义分析称,因为现金补贴的方式最直接,看得见摸得着,操作起来也更简单,大众也更容易接受。

对于现行的生育补贴力度所能起到的效果,崔树义表示:“目前很难判断,至少短期内不会起到很明显的作用。”他分析,一方面,考虑到目前实际的生育成本和所投入的精力,一般的家庭不一定会因为每月几百元的现金补贴就去生育孩子;另一方面,延长产假、增加陪护假等措施对于大量自由就业者、个体户上的打工人来说,作用并不明显。此外,政策的显效,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不过,崔树义也表示,生育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下降,是一个自然规律。及时关注生育率下降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是好的,但不必过于担忧。

压力越来越大,女生越来越独立,都导致结婚率越来越低。

过去女性是相夫教子,一到年龄就要谈婚论嫁。当时女性的地位不高,经济方面也要依赖男性。现代社会女性社会地位很高,有的甚至要比男性更精明强干,在这些女性看来一定要嫁一个比自己更有能力的男人,也宁缺毋滥。所以,很多城市中的优秀女性都不愿意结婚。

再者,我国适龄出生人口的减少,以及人们结婚观念的淡泊,也造成了中国结婚人口呈现下降趋势。目前适龄人口主要是90后这一代人,人数要比80后大幅度减少。

其他原因

90后这一代人,晚婚、晚育、习惯于享受,这已经成为常态,社会上的包容度也在不断地提升当中。再次,我国结婚率不断下降,主要是结婚的门槛是越来越高,婚姻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奢侈品了。过去农村小伙结婚,只要把自己的老宅翻修一下,做成新楼房。

现在结婚一定要在附近的城里有房有车,还要收取彩礼钱,再加上农村男女人口比例严重失调,年轻男性要想结婚难度是越来越大了。很多优秀的女性,为了将来出人头地,以便能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就拼命读书。大学毕业了还要去读研究生,还要读博士,把大好时光都用在了读书上面,也就不想结婚了。

一、对婚姻的看法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可能在上个世纪大家觉得婚姻是每个人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每个人都必须要经历结婚生子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

那个时候他们对于自己的配偶并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对方身体健康,有生育能力即可,幸不幸福并不重要,所以他们自我实现的很少,更多的是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辈子可能都是为孩子而活。

新世纪的年轻人完全不同,他们要为自己而活,结婚生子再也不是人生的第一选择,他们有时候宁愿选择和宠物过一生也不愿意选择结婚,因为婚姻带给他的可能不是幸福,他们觉得一个人要更开心快乐的多。

二、婚姻不再被大家当作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因为封建思想的影响,可能在父母那一代觉得结婚是必须要完成的事。

除了在年老的时候希望有孩子抚养之外,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活,所以不免就会发生矛盾,因为年轻人的思想和老年人的思想完全不同。

现在的人早就已经看透了婚姻的本质,因为自己的父母很有可能就是经过相亲认识的,两个人一辈子也没有什么感情,对于对方也没有爱,更多的只不过是责任。

所以平常总会有吵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孩子们并没有体会到婚姻生活的幸福,自然对婚姻就没有过多的向往。

而且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他们觉得自己的一辈子都是为孩子而活,自己不重要。自然而然在他们的眼里,现在的年轻人都非常的自私,那只知道贪图玩乐,不想肩负家庭的责任,但是这只是想法不同而已,并没有什么对错。

因为在更大的程度上,现在的年轻人看惯了婚姻中的一些疾苦,很多人结婚之后并不幸福,甚至走上了离婚的道路。

所以他们不希望再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想让自己陷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中,也不想每天都被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样的小事所烦扰,生活多姿多彩,他们不愿意被这些事束缚。

三、愿意花钱在自我的提高上。现在的年轻人活得通透且明白,他们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可能陪自己到老。

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所以他们更愿意花时间在自我的提高上,去学习,去旅游,去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视野,或者是提高自己的气质。

婚姻如果给他们带来的不是幸福,他们就会果断的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他们不会再像之前的家长那样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才不离婚。

其实这样会给孩子更多的压力,现在的孩子身心成长都比较成熟,和之前的完全不同,他们更加的敏感,需要家长去在意他们的看法。

其实代沟不过就是这样产生的,老一辈的人希望用自己的想法来束缚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不断更新,年轻人的想法和他们完全不同。

所以矛盾的碰撞自然就会更加的激烈。因为他们也是口口声声说着让自己的孩子结婚是为了他们好,希望他们的后半生能够有人照顾。

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情感上的绑架而已,婚姻其实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很多时候大家都不能控制它的发展,所以每个人的看法不同。

如果有的人心甘情愿不结婚,而且也不会后悔,大家就不必去谴责他这种行为,因为生活是自己的,你不能去管别人。

重婚不再是犯罪行为。

由于重婚不再是犯罪行为,因此重婚罪以及其他任何类似的法律就不再有效。此外,不再有重婚罪的实施限制,重婚人士可以根据法律规定进行登记,同时允许他们享受许多社会福利。最后,取消结婚限制对重婚罪的实施,也将带来更多的道德阐释,一方面它可以鼓励因重婚而造成家庭支柱破裂的婚姻重建,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重婚者心态的改变和个性的转变,换句话说,只要重婚者改善自身行为,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尊重。

总之,2023取消结婚限制将对重婚罪的实施产生重大影响,进一步宣扬着婚姻自由、家庭自主和道德自由的理念。

2023年取消婚姻限制的意思是指中国政府于2023年取消了对婚姻年龄的限制,允许18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自由结婚。

2023年取消结婚限制的是指中国政府于2023年取消了对婚姻年龄的限制,允许18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自由结婚。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改善中国的婚姻状况,促进社会和谐,改善家庭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此外,取消结婚限制还可以减少婚姻犯罪,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保护婚姻自由,提高婚姻质量,减少婚姻破裂率。

结婚的条件:

1、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我国婚姻法第四条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这一规定是婚姻自由原则的具体化,是结婚的必备的、首要条件。

2、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我国婚姻法第五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以鼓励。法定婚龄是指法律上规定的男女结婚的最低年龄。双方或一方低于法定婚龄,不得结婚;达到或者高于法定婚龄后才允许结婚。

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婚姻法在结婚一章中并未对一夫一妻制作专门规定,但在总则一章中已明确规定实行一夫一妻,禁止重婚。因此在审查结婚申请时,必须严格掌握这个条件,认真核实。申请结婚必须是未婚者或者丧偶、离婚的人,避免发生重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513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