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搭配:
space suit 宇航服 ; 航天服 ; 太空衣 ; [航] 太空服
Mobile Suit Gundam 机动战士高达 ; 机动战士钢弹 ; 机动战士 ; 机动战士敢达
tailored suit 女式西服 ; 西装式套装 ; 女式洋装 ; 西装
suit
读法:
英 [suːt] 美 [suːt]
解释:
n 套装,西装;(从事特定活动时穿的)成套服装;诉讼;同花色的一组纸牌;<非正式>(企业或机构中的)高级管理人员;一套蓬帆;追求(常指求婚);<文>(向当权者提出的)请愿,请求
v (服装、风格、颜色)使显得漂亮,与……相配;对(某人)方便,满足(某人)需要,合(某人)心意;适合,适宜;随自己的意愿,随性子;<美>(尤指为特定的活动)穿衣
近义词:
suitable
读法:
英 [ˈsuːtəb(ə)l] 美 [ˈsuːtəbl]
解释:
adj 适宜的,合适的
用法:
Suitable Medium 适用介质 ; 合用媒质 ; 合用介质 ; 驱动方式
Suitable temperature适用温度 ; 合用温度 ; 舒适温度 ; 运用温度
Suitable film thickness 适应薄膜厚度
1、带着头盔的外星“木乃伊”
1987 年,南斯拉夫的《宇宙杂志》披露了“苏联船拍摄到外星人‘木乃伊’”照片的内幕:
一艘苏联太空探测船拍到一张显示银色物体的照片,经电脑影像处理,断定是一具外星人的“木乃伊”。照片显示出“木乃伊”的胸部和手臂上挂满星状的徽章,头戴巨型头盔,上面有两条延伸至背部的长管。
科学家作分析后认为,估计这个外星人生前是一位太空船指挥官,可能在一次星球旅程中逝世,并为他做了“太空葬礼”。不明飞行物为“发现号”护航。
带着头盔的外星“木乃伊”
苏联太空研究部最近宣称,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航行过程中,曾得到两具不明飞行物的护航。
据说,“发现号”进入轨道之后,即有两具UFO 尾随其后,若隐若现。当驾驶员抵达指定空间后,这两具UFO 便隐没而去。但在“发现号”返航时,两具UFO 又再度出现机旁,直至“发现号”顺利地进入大气层返回地面。与此同时,苏联方面则接收到神秘的电波讯号。
2、来自外空的怪异婴孩
1983 年7 月15 日晚8 时左右,苏联咸海东侧的索斯诺夫卡村空中,坠落下来一个长、高、宽均约15 米的椭圆形金属物体,下有撑脚。在24 小时前,当地上空曾发生过火红发光体的爆炸事件。当着陆球体的门被打开后,人们发现里面有一个像在熟睡的外星婴儿。
这个男婴先后被送到伏龙芝医学研究所以及阿拉木图儿童医院抢救和护理。据有关人士说,外星来客在地球空间飞行时出了事,于是在高空将孩子放入救生舱,向地面释放下来。孩子降落地面3 个月后,虽经医学专家们多方努力,终于在10 月3 日死去。
来自外空的怪异婴孩
一位医生说:“那孩子很像我们地球人的婴儿,所不同的是他的手指和脚趾间有蹼,这说明他曾在水里生活过很长时间。他可能有1 岁,体长66 厘米,体重115 公斤。他没有头发,没有眉毛和睫毛,他的眼睛是紫色的,没有眼皮。”
医生还说:“他的血压正常,他的大脑活动比我们成年人的大脑活动还要频繁。他从来不哭,研究所派4 名医生专门研究这个天外来的婴儿。”
3、太空中的有翼巨型生物
1985 年7 月,苏联太空实验室宇宙飞船的导航员遇到一队“天使”。据导航员在他们的报告中说,他们一度看到强烈灯光把他们的太空船完全包围,而那束光线的来源,“是7 个巨型的人形生物,它们有着翅膀,身上带有薄雾似的光环”。
“它们看来有几十米高,而两翼张开来,足有一架‘珍宝’飞机那么大。”这些影像一直跟着宇宙飞船飞了10 分钟之久,从宇宙飞船上拍摄下的一部43 秒钟的影片中,可以清楚地见到它们的形状。
天文物理学家莫纳戈夫博士在研究了所有的事实后,得出结论说:“那些东西毫无疑问是一种人形生物,不过它们已进化到可以抛弃肉体的地步。” 因为那些物体一会儿是固体,一会儿又变成一团雾,但它们有着如人类的躯体。
太空中的有翼巨型生物
4、再现失踪的月球飞机
1987 年3 月,苏联太空科学家利用人造卫星拍摄月球背面时,在其中一个火山口赫然发现一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制重型轰炸机。从传回的一组卫星照片来看,机身和机翼上有明显的美国空军标志,飞机的有些地方被陨石毁坏,但机体仍非常完整。机身上且布满青苔。
再现失踪的月球飞机
然而,当第二年7 月,苏联再次利用人造卫星拍摄月球表面时,这架轰炸机居然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令科学家们大感困惑。
苏联太空科学家莫基耶夫指出,该轰炸机消失后,在月球表面并未遗留任何曾有飞机停留过的痕迹。科学家曾再三拍摄该处的照片都一无所获;怀疑该机是由地球海底转移去的。
美国官员在公开场合自始至终对此事保持缄默。不过,根据美国高层人士透露,美国一群专家曾经协助一支由多个国家组成的小组,联合调查这宗月球上的轰炸机事件。
这些人士透露,该架美式轰炸机是于1988 年7 月22 日在月球表面“神秘失踪”的。
科学家们解释说,这架飞机可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外星智能劫持的。但事隔几十年后它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呢外星智能究竟是出于什么意图这样做呢学者们无从深究内情。
此事虽因恶作剧的照片而曾被人贬为“愚人节”的杰作,然而卫星是不会撒谎的;地球上一系列人与交通工具失踪再现事件的出现,也证实“月球轰炸机”事件并非杜撰所致。
5、五万年前的外星求救讯号
据法国报界不久前披露,苏美两国科学家正在联合研究一种来自外太空的神秘无线电讯号——5 万年前从某个星球发出的求救呼唤。
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美国天文学家对法国报界说:“这是一个惊人突破,我们的电脑已成功地将这无线电讯号最主要部分翻泽出来,大意是:请指引我们到第4 宇宙,发生爆炸。我们处境十分危险。我们的时间是117、089,位置在12 银河系。”
这奇异讯息已由两国专家将之转换成人类可读的文字,但他们却一直未将此事公开。
五万年前的外星求救讯号
这位天文学家说:“十分简单,用数学计算,我们估计到这是一艘古代飞船,或者是一个星球。它似乎正在找寻某些指引,帮助他们脱离险境。这件事的确令人震惊。经过了努力,我们已经初步计算出显示那讯息至少是5 万年前发出的,也有可能更久。”
6、秘密来自放大的月球照片
人类拍摄的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早在70 年代就由美国宇航局公布于世了;然而照片上的秘密直至80 年代才由美国UFO 研究者科诺·凯恩奇揭示出来。
他通过对月球照片的放大分析,初步认定确有巨大的飞碟和不可思议的人造物体停留在月面上。
秘密来自放大的月球照片
从放大的由“阿波罗8 号”太空船拍摄的照片上看,飞碟的体积大大超出了地球人的想象,其中一个直径估计在10 公里以上,相当于一个小城镇。
联系到苏联宇航员在80 年代发现的月球背面有飞碟基地和巨大建筑群的消息来说,月球的秘密似乎已经在悄悄地显露出来了。
7、金星上发现两万城市的遗迹
九大行星之一的金星,历来被认为没有生命存在的迹象。但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的一个科学研讨会上,苏联科学家尼古拉·里宾契诃夫博士披露说,根据苏联无人宇宙飞船的探测,金星上已发现曾有两万个城市存在的遗迹。
这些城市散布在金星表面,呈马车轮的形状,中间的轮轴可能就是繁华的大城市。有一个庞大的公路网,将这两万个城市联系在一起,条条大路直通中央。
尼古拉说,他披露的这些资料是1988 年1 月苏联无人宇宙飞船,穿过金星表面浓密的大气层用雷达扫描时发现的。
金星上发现两万城市的遗迹
不过这些照片还不十分清晰,至今还难辨认这些建筑物的具体形状。
博士强调说:“我们唯一知道和已确定的,就是那些城市皆是倒塌状态,显示出它们已建成有一段极长的日子。目前那里没有任何生物迹象存在,所以最保守的估计,就是那里的生物已死了很久。”
科学家们认为金星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它表温高达500℃以上,时刻有超过12 级的狂风吹袭,还常年下着硫酸雨,这对地球上的生物来说是无法适应的。那么金星古城的建造者何来又何去了呢
8、与宇航船相遇的“巨蛋”
1986 年底,一艘探测太阳系的苏联宇宙飞机,在太空中与一枚灰蓝色的 “巨蛋”相遇,当时两者之间只隔数公里。苏联太空科学家帕克科马夫指出,这可能是自从1930 年发现冥王星以来最有意义的一次发现。
他说,如果这个不明物体确是一个蛋,那就不独意味着外太空有生物,而且这种生物还是在太空生活,“这样庞大的一个蛋如果孵出成长后,体型不难有月球那样大。”
与宇航船相遇的“巨蛋”
联邦德国天文学家舒密德也向国内科学杂志《明日太空》发表谈话,说: “我身为苏联太空资料分析顾问,有缘得见数百帧有关该枚巨蛋的高解像,它长达1000 公里左右,表面光滑,呈椭圆形。活像一只大鸟蛋;当然它可能是一颗流星或是太空垃圾,但同样我们不能排除它具有生命的可能。”
9、“礼炮六号”的太空奇遇
1984 年5 月14 日,苏联太空实验室“礼炮六号”上的两位宇航员克华利雅诺与沙文尼克,有幸在太空中亲眼见到了乘银色圆球而来的3 位外星同类。
据他们叙说,那天,当他们的太空实验进行到第75 天时,突然发现有一个体积约比“礼炮六号”小一半的银光闪闪的圆球体,进入了太空实验室的运行轨道中,在并列航行。当时,彼此间隔约1 公里左右。
“礼炮六号”的太空奇遇
第2天,银圆球突然运行到距“礼炮六号”只有100 米的近处。两位苏联宇航员从望远镜中,看到该球体共有24 个窗口及3 个较大的圆孔。从这3 个圆孔中,他们惊诧地看到了3 付同地球人相似的面孔:
对方浓眉大眼,鼻梁挺直,皮肤呈棕**;眼睛约有地球人的两倍那么大,面部无任何表情。
当银色球体近至只有3 米的间距时,苏联太空人在震惊之余,其中一名拿出他们的导航图展示给外星人看,对方亦展示自己的导航图,上面竟绘有我们的太阳系,另外一名竖起拇指向对方致意,外星也模仿此动作表示回礼。
苏联太空人为了同对方沟通,尝试用闪光灯发出摩尔斯电码,但未获回应。后来他们又以摩尔斯电码发出“数码讯号”,这次却收到了相同的数码讯号回应,该数码讯号,根据后来的数学的分析,竟然是一些复杂的方程式。在以后的两天里,3 位外星人曾经离开圆形物体在太空中多次漫步,既未穿宇航服,也无任何供呼吸的装备。
载有外星人的银色圆球在与“礼炮六号”并排航行34 天后,才终于离去,消失在茫茫的天宇中。
10、11亿年前的人类手印
化石通常都是在具有成千上万年历史的岩石中形成的,然而有一些化石却显然不符合常规的地质学和历史学规则。譬如加拿大北极圈一块石灰石上的“人类手印”化石,就具有11亿年的历史。
在美国犹他州德耳塔附近的一块泥板岩上,考古学家发现的一个人类脚印化石,估计有3亿到6亿年的历史。
11亿年前的人类手印
11、神秘的麦田怪圈
第一例关于“麦田怪圈”现象的报道可以追溯到1647年的英国,此后,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南美洲,亚洲等地都频频发现麦田怪圈,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英国。
至今科学家没有麦田怪圈是人为构造的证据。
神秘的麦田怪圈
12、“玛雅火箭图”与“太空人”石雕绘像
1948年到1952年间,墨西哥籍考古学家路利教授在巴伦杰神殿的中,在巨大石室的墙上刻有九位盛装的神官,及一位带有奇妙头饰的青年浮雕。
看到这些浮雕的研究者都说:浮雕与太空人非常相似最受瞩目的是有个石制浮雕像,这是令今日的人百思不解的一件“艺术品”,被称为闻名的巴伦杰神殿的“玛雅火箭图“。
“玛雅火箭图”与“太空人”石雕绘像
13、“硅化铁”是外星人“黑匣子”
1908年6月30日,一颗巨大的火球从俄罗斯石泉通古斯卡河上空飞过。距通古斯爆炸中心250公里,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宇宙博物馆馆长,“通古斯宇宙现象”基金会主席尤里·拉伕宾发现了在自然界中根本无法自然形成的硅晶体“硅化铁”。
“硅化铁”是外星人“黑匣子”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硅化铁”中还含有氖,氙,氩三种气体,这样的物质成分组合根本不可能在地球环境下形成。
在像鹅卵石一样的“硅化铁”上还刻有整齐的图案,看上去如同象形文字。在拉伕宾等科学家的实验中发现,即便是最强大的镭射仪器也只能在“硅化铁”上留下轻微痕迹,象形文字自然不会是人类的祖先画上去的。
14、以地球人当代科技也难造神奇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塔址点正好选在沙漠中岩石地域V型裂缝之间,此地正好位于地球各大洲的引力中心,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正好把洲和洋分成相等的两半。
以地球人当代科技也难造神奇金字塔
大金字塔塔底为正方形,四边正好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偏差只有0015%。点塔高乘以10亿正好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塔重 1015 =地球重量,塔高2 =塔面三角形面积,底周长:塔高=周围:半径,底周长 2 =赤道的时分度,底周长/(塔高 2)=圆周率(314159),金字塔五角塔的任何一边长度都等于那五角对角线的0618 -。黄金分割率点建塔共用200多万块巨石,每块都经过精雕细琢,连最薄的纸都插不进石缝,最小石块重2吨半。金字塔附近数百英里范围,竟然难以找到类似的石头。
15、月球表面十字架
据美国太空总署拍摄的一张月球照片显示,在月球表面突然耸立起一个巨型十字架。
英国《太阳报》的一位记者将这幅照片公诸于众。从十字架放射的金属光泽来看,不少科学家推测它是由纯金铸成的。
问题是这十字架并不是地球人类建造的,更不是月球自然形成的。
月球表面十字架
16、俄神秘古城遗址是外星人飞碟发射中心
南乌拉尔地区车里雅宾斯克的古城遗址——阿尔卡伊姆被认为是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
俄神秘古城遗址是外星人飞碟发射中心
在这儿,时钟会失灵,心脏跳动的频率、人的血压和体温都会发生突变,地球的电磁场也莫名其妙的降低,空气温度在5分钟内会忽然上升或下降5摄氏度。
俄考古学家与飞碟专家认为,很久以前这里或许是外星人起降飞碟的航天中心。
17、公元前80年的齿轮
一些希腊潜水员1900年为躲避风暴泊在了克里特岛西北部的安蒂基希拉小岛上,在那儿潜水员们意外地发现了一艘古希腊船只的残骸。
公元前80年的齿轮
潜水员发掘上来大量的艺术品和大理石像,其中有一块里面装配着许多复杂齿轮和刻度的铜盘,铜盘上的文字显示它制造于公元前80年,专家一开始以为它是古代天文学家使用的星盘,但是科学家后来对它拍摄的×光照片显示,它比人们想像的还要复杂,因为它的内部包含着许多复杂的齿轮系统,而如此复杂的传动装置要到1575年后才被人类发明出来!
目前尚不清楚是谁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出了这种令人惊奇的齿轮工具,并且为何这种科技后来又失传了。
18、远古模型飞机
1898年,在埃及一座4千多年前的古墓里发现了一个与现代飞机极为相似的模型。这个模型是用小无花果树木制成的,有315克重。后来在埃及其他一些地方,又陆续找到了14架这类飞机模型。更令人奇怪的是,在南美洲的一些地方,也发现了一些与古埃及飞机模型极为相似的飞机模型。
远古模型飞机
埃及与南美之间的飞机模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是埃及人架机曾经飞到过南美洲吗既然4千年前的人已经发明了飞机,可为什么直到1903年才有了世界上的第一架飞机叱古代人是凭借什么手段制造了飞机的呢如果这些谜都解不开。
很多人认为:几千年前的人根本不可能制造出飞机,这些飞机模型,都是外星人在地球上留下的制品。
19、伏尼契手稿(Voynich manuscript)
1912 年,美国珍本书商伏尼契(Wilfrid Voynich)在罗马附近一所耶稣会大学图书馆,找到他一生中最大的发现:一份厚达230多页,以奇特字体写成的手稿,手稿中还有许多植物、天体和出浴美女等奇异的。
伏尼契立刻认定这是极为重要的新发现。这份手稿虽然看来像是中世纪炼金术士或草药医生的参考书,但似乎完全以密码写成。
伏尼契手稿(Voynich manuscript)
伏尼契手稿(Voynich manuscript)是一份内容不明的神秘书籍,附有插图,手稿中有天体、幻想植
答:当然可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1/3,人在上面可以很轻松地行走。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98m/s^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以估算出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已知数据:
(1)火星半径r=3397km;
(2)火星质量m=6421910^23kg;
那么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火星)=GM/r^2=371m/s^2;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38%,这样的话,宇航员在火星上行走会轻松很多;相比地球表面的负重能力,也增加了三倍。
火星表面拥有大气层,大气压强大约是地球的1%,经过数亿年的风化作用,火星表面存在大量风沙,大气 流动还会导致大范围的沙尘暴。
这些沙粒非常细小,给火星上的漫游车造成非常严重影响;比如在2018年6月,NASA的机遇号火星漫游车,受火星沙尘暴的影响失去了联系,这样的事件已经出现过多次,但是这次失联将让NASA彻底失去机遇号探测器。
机遇号是2004年1月25日在火星表面着陆的,和他一起登陆火星的勇气号,已经在2010年停止工作,但是机遇号一直运行到2018年,行驶距离超过40公里。
而它的后继者好奇号于2012年8月在火星着陆,洞察号在2018年11月在火星着陆,目前都运行正常;在2012年12月,好奇号还公布了一项重大发现——在火星表面发现有机物。
可以行走,但是不正常。。。。因为火星的环境与地球确实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火星上行走你会非常不适应,这可以说就是不正常了。
火星上的重力
能不能正常行走最重要的判断依据就是重力加速度,我们简单计算下火星的重力加速度。利用:mg=GMm/r∧2这个公式计算,这里我们只需要将火星质量m=6421910^23kg和火星半径r=3397km代入公式可以算出:
g火=371m/s∧2这个数值和地球上的98m/s∧2相比,大概只有地球重力的38%。这意味着在火星上走路会轻飘飘的。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仿佛在第一次弹簧床上走路一样,很不舒服。
宇航员不存在这个问题
其实对于宇航员来说不存在能不能正常行走,因为他们在执行任务之前都是经过了专业训练的,还会提前模仿火星环境让宇航员训练,因此他们到了火星后不会存在不适感,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
事实上为了宇航员能够适应太空生活,他们受到的训练是我们不可想象的,不仅有体力上的训练还有心理上的训练,一个宇航员可能从20左右就开始训练,但真正执行任务时可能已经30多岁了,这么长时间你也可以想象有多少训练了吧!
恐怕是不行的。火星引力是地球的38%,像登月宇航服那样的舱外设备重100多公斤,在火星上感觉上也还有40多公斤重量,背90来斤东西,大概不能正常行走。
登陆火星可能在近几十年都会是一个持续的话题,相比月球,火星温度、环境都更适合人类生存,引力小一点也适合航天发射。不过不适合人类的因素也不少,比如大气压力只有地球1%,最高温零下20℃,昼夜温差大,人在火星上必须穿着宇航服,并且像文章开头说的,宇航服还得是非常轻便的,在地球上50公斤左右的宇航服,到火星上都还有20公斤。目前空间站宇航员用的舱外宇航服都还是很笨重的,新一代宇航服急需加紧研发。
压力不足使得宇航服需要加上一层压力层,胳膊腿上都被箍着,活动起来自然也是受影响的。美国曾公布了一款火星宇航服的测试,看起来已经没有之前几代宇航服那么笨重了。未来登陆火星,或许顺带着人也不回来了,直接建设火星基地,在基地内人就轻松了,基地内会制造出一个大气压的人造空气,也不用穿宇航服,身轻如燕,活动自如,比在地球上轻松多了。
火星和地球环境毕竟不相同,在火星生活和地球上会有区别,最大的区别是舱外活动,而在基地内也可能不大一样,宇航员得自己种菜、生产燃料,要做的事还是相当多的。
火星上的重力可以让人像在地球上一样正常行走吗?
理论上来看在火星上行走会比地球上更轻松一些,因为火星表面的重力约只有地球的1/3强(38%),去到火星上之后我们肌肉的力量并没有降低,而所需要的负担减轻了2/3,那么更轻松是肯定的!但事实上却不能,而且还比地球上负担可能会更重一些!
大家对火星的印象大部分应该是《火星救援》这部科幻大片所给予的,片中给人的感觉是除了马特穿一身火星表面作业服之外,其他并没有多少负担,当然没有像某些大片里穿越到火星甚至跟地球一样呼吸,却可以像蚱蜢一样跳那么高靠谱多了!毕竟《火星救援》还是非常专业的!
但这中间有一个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就是火星表面重力差异和火星表面宇航服的笨重,因为马特先生穿的充其量也是舱内作业宇航服的负担,而这个仅能应付一般的失压与保温,长时间在火星表面作业是不可能的!
上图是NASA新的月球表面工作的宇航服,比起阿波罗11号登月有很大的差别,但笨重的感觉上看起来并没有多少差别!
甚至感觉腰部还更笨重了哈,阿波罗11号时的月面宇航服还是比较协调的,新版的上下不协调,头重脚轻!
上图是Z-2 宇航服最新设计原型,这是专门为火星表面工作设计的,有针对火星表面工作条件做优化,已经比月面工作服有很大改进了!但实际上火星表面除了有个微弱的大气压(不到地球的1%)之外,还有温度(夏季中午火星赤道约15-20度)比较恒定之外其他并无多少差别,而且上图看起来并不会比月面工作宇航服有多大差别!
马特的身材表露无遗,而且肘部弯曲的褶皱并没有束缚住,这表明内外气压是一致的,否则这个部位会鼓胀起来,造成臃肿和失压!因此将各位的思绪从《火星救援》直接拉回到荒凉寒冷的现实火星表面!
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的宇航服质量达140KG,因为有各种维生系统的需要,比如冷却循环,空气循环,压力维持,电源等等各种设备,因此未来的火星表面工作宇航服绝不会轻量化,除非临时性的外出!
这是一套宇航服内所含的各种系统,由于内外隔离,因此它与月面工作的服装没什么区别,唯一有差的是条件稍低,那么即使降低到100KG,甚至60-80KG依然是一个累赘!到火星1/3的重力情况下,也有20KG以上,但引起疲劳感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各种笨重感,因为厚厚的衣服已经保压的关节不够灵活,工作时将会费去轻装状态下数倍的体力!
因此可以肯定在火星表面工作时并不会轻松,只有更费力,更容易疲劳,这是在未来的火星登陆外出作业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没去过不知道
可以,跑跳走基本和地球上一样的。
如果宇航员飘离航天器还有几种补救方法,第一,顺着那根安全绳爬回来;第二,利用身上背负的喷气背包进行太空机动,返回飞船;第三,另一个绑缚牵引绳和装备喷气装置的宇航员出舱进行营救。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济于事,我们只有向那位为人类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航天英雄默默致敬。飘进太空的宇航员要么成为围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最终在太空尘埃的作用下逐渐减速变成闯入地球的大火球;要么成为太空漂浮物,在宇宙高能射线作用下,慢慢成为宇宙尘埃的一部分。
宇航员太空行走的防护措施宇航员在太空中出舱作业通常会有两种保护措施 ,第一种牵一根保护绳,每到一处,就在航天器表面固定卡扣,确定稳固后再进行下一个动作;另一种是直接背上喷气背包,利用喷气动力进行太空行走。
如果出现《地心引力》中的极端情况,安全绳被太空垃圾割断,宇航员被迫脱离飞船 ,此时,他们还能通过喷气背包产生的反作用力靠近飞船,在同伴配合下,返回舱内。普通大众可能会认为这个喷气背包上面会有什么黑 科技 引擎,实际上其动力核心部分只是高压氮气。 当宇航员漂离太空船的时候,可选择喷气背包上的不同喷射孔来调整飞行姿态 。由于太空中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高压氮气所产生的运动速度并不是特别强劲,谁能相信这么高端的推进装置能产生的推进极速仅为13m/s呢?不过它长达7小时的续航时间也足够用了。
若是遇上太空飙车党,那就没什么办法了,人家选择个微型火箭发动机背包你也无话可说, 只是有点费人。
宇航员进行太空行走,最离不开的是宇航服上面的生命维持系统 ,在不大的背包里面集成了身体机能检测、系统通风、二氧化碳清除、热量交换、水分分离、通信、压力调节器等数十种技术设备,正因为其系统复杂性和精密性, 世界上能独立生产宇航服的也就只是那么几个航天大国 。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宇航员舱外漫步命运的是航天服的生命维持系统所支持的最长太空行走时间。 以苏联1977年使用的Orlan宇航服为例,该系统最多只支持3小时的舱外活动,也就是说,往返超过这个极限,宇航员基本就交待在太空中了。 NASA发布的新一代登月宇航服倒是性能逆天,居然可以实现长达6天的生命供给,实在令人垂涎三尺。
一旦宇航服的生命维持系统失效,宇航员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他们将要面临的第一威胁是缺氧, 大多数人在屏息状态下坚持不过1分钟,当生命维持系统失效后,宇航服就成了一个密闭的缺氧壳子,带着宇航员在太空飘荡,其体内的细菌可能还来不及繁殖便会被宇宙的低温冻结,再花上个数月或者数年, 遇难宇航员体内的水分蒸发殆尽,变成低温木乃伊。
即使宇航服具备宇宙射线防护功能,也架不住长达数年的射线摧残啊。 或许在某一刻宇航服就会被锋利的宇宙垃圾划破,又在高能射线的作用下,低温木乃伊慢慢失去外壳, 宇航员遗体就此在太空中分解,或变成细碎的太空尘埃,或变成零散的骨头残渣。就此漫无目的地游荡,不知岁月长。
如果是在近地轨道附近失了手,宇航员起初会成为一颗真正的人造卫星 ,围绕地球旋转,当其碰到的太空尘埃越来越多,慢慢减速,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他就会像一颗已经失去动力的卫星,坠入到大气层,在极快的速度下,瞬间气化于大气中。 地球上的同胞,可能会在不经意间看到天空划过一颗流星,甚至还有人默默许下一个君子佳人终成眷属的佳愿。
宇航员在太空中遇难,该如何处置其遗体?目前人类还处于载人、载物航天发射的高成本阶段,很少有国家考虑过如何处理在太空中遇难宇航员遗体的问题。 但不排除在不远的未来,会出现相应的处置机制,其中可行性最高的一种是直接把不幸罹难的宇航员遗体存储在空间站中,由专门的运输飞船接回来,地球袍泽以极度崇高的礼仪迎接他们回故乡安眠。
如果他们是在远离地球的征途中牺牲,可施行另一种可行性较高的安葬方式, 以液氮将宇航员遗体急速冷冻,再利用声波震荡将其变成颗粒,存储在专用格子中,待旅程结束,再安葬到人类航天英雄纪念馆。这一葬礼形式需要飞船上配备相应的技术装备,对火箭载重能力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还有一种可能,让已故宇航员以小型火箭为棺,太空为墓,永不停歇地流浪,直到成为某颗行星的卫星,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恐怕是最浪漫独特的葬礼了,它代表着航天英雄的至高荣耀。
舱外太空服有哪些特殊之处?太空服的初始灵感来源于高空飞行员的密闭服 ,在一战期间,随着涡轮增压技术的更新升级,飞机飞行高度再创新高,高空缺氧和低气压以及低温对飞行员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一旦飞到12000多米的高度,飞机驾驶舱内温度立马骤降至-50 ,这样的极限条件下,飞行员会因缺氧而丧失意识,从而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
1936年,英国皇家空军少校在一位美国人潜水服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发明了低压防护服 ,直接把飞机飞到了15000多米的高空,创造出新的世界级飞行高度记录,一年后美国空军研制出了全压服, 不过那时候的高空防护服主要以橡胶为制作材料,不止是味大,还不透气,穿进去,那叫一个要命。
1961年4月21日,世界上发生了件大事 ,苏联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重要的是,他是穿着宇航服的,虽然只是加压服和生命维持系统的简单组合,却为世界宇航服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美国也不甘落后,按照苏联人的设计思路,对宇航服进行深度改造 ,新增抵抗紫外线和热辐射的材料,甚至在宇航员服装的关节活动处设计了密闭金属链,进一步改善了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灵活性,不过这类宇航服只能在航天器内使用。
美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极大地刺激了苏联,他们决定用太空漫步压对方一头,于是才有了第一套舱外行走宇航服,1965年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身穿鹫式宇航服进行了长达12分9秒的太空行走, 虽然这一次离飞船仅有5米,却成为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丰碑。
该款宇航服在背包系统里面集成了生命维持系统,增设了气密层、真空环境热防护系统,迈出了人类太空航天服设计革命的一大步。
随着航天技术和新材料 科技 更新迭代,现在的舱外航天服已经朝模块化、行动灵活化发展,生命维持系统以及喷气推进系统已经独立出来,为宇航员在太空中执行各类科考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舱外宇航服按照功能划分,可分为保暖层、液冷通风冷却服、生命维持系统集成外壳。对了, 还有纸尿裤。
保暖层主要是聚酯纤维材质,在执行太空行走任务时会换成液冷通风服,美国和前苏联的舱外航天服又有所不同,美国的可以模块化拆卸,气密头盔、通讯组件、手臂、下肢组件以及生命维持系统等多个部分需要依次穿戴;而 前苏联的则是宇航员穿着液冷通风冷却服整个进入一体化的航天服外壳中(确实很战斗)。
NASA在2019年发布了一款开挂的宇航服, 与苏联时期那种从宇航服后面穿戴的有点类似,只不过美国的是直接挂在航天器上面,出舱时,从衣服后面开出的孔洞钻进去,进舱时后背接上舱门,从宇航服背后爬出。
在人类长达数十年的宇宙 探索 史上,尚未出现过宇航员飘离航天器的事故,但愿未来也不会发生……
如果宇航员不小心掉进太空,他的结局会有多悲惨?
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阿尔希波维奇·列昂诺夫成为第一个太空行走的人,到现在为止,完成太空行走已经达到上数千人次,完成的工作小到出去挥舞国旗招招手,大到维修哈勃望远镜!
但大家一定想过一个超丧的问题,如果太空行走的宇航员没有抓紧,脱离了宇宙飞船怎么办?
宇航员会不小心飘离飞船吗?其实1965年3月18日当天,列昂诺夫就差点没回到飞船内,因为他搭乘的上升2号出舱后发现自己的宇航服鼓起来了,目测是因为气压原因,并且束缚不好,所以变成了一个“气球”,列昂诺夫只好打开泄压阀门放气才回到飞船内!
不过在此次太空行走中,列昂诺夫距离飞船最远大约53米,因为这是安全绳的长度,对了,宇航员其实不会不小心飘离飞船,因为他们出去都会携带安全绳,即使在复杂表面比如空间站外表面操作时,也会有类似安全扣的东西扣入飞船表面专门设计的“栏杆”,只要不忘记扣紧安全扣,那么飘离飞船是不可能的!
除了安全绳外还有太空喷气背包,让宇航员可以抛弃安全绳,带上这个喷气背包,可以在相当远的距离内自由活动!太空喷气背包的像一个没有座位的椅子,安装在宇航员背部,内置高压氮气,宇航员可以通过扶手上的开关控制24个微型喷嘴,调整前进方向,甚至可以后退操作!
1984年2月3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上的两名宇航员测试了喷气背包(MMU),在氮气消耗可接受的范围内,宇航员可以做出旋转、向上、向下、向前、向后自由移动,左右摇摆等动作,另外喷气背包的维生系统还能供给宇航员7小时消耗,最大前进速度可达134米/秒,最长工作时间可达6~65小时!
如果真飘离了飞船,宇航员会去哪里?
尽管有那么多保障,宇航员还是有可能不小心飘离飞船,那么能救回来吗?准确的说很难,比如宇航员飘离飞船,因为太空微重力状态,一个非常微小的力就能以数米每秒的速度持续飘离,数分钟内就会达到目视无法搜寻的程度!
而飞船变轨操作又不如飞机方便,而且飞船舷窗其实不是为目视驾驶用的,必须地面引导靠近目标,而宇航员目标太小,非常难以追踪,因此宇航员一旦飘离,那么必定是凶多吉少!
宇航员能坚持多久?他能自己回到飞船吗?
一般宇航服内的氧气能坚持65-8小时,最高的甚至能达到16小时,不过这呼吸这问题很要命,消耗完了就会窒息而死,所以必须要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找回来?
回到飞船就不那么容易了,太空中没有着力点,只有两个方式可以参考,如果手里有东西的话,那么反方向扔出东西,会获得一个反作用力,或者打开泄气阀,对准反方向喷气,宇航服内的一个大气压至少释放到06个,人体是不会有大碍的!
另外如果能释放氧气瓶里的氧气,那么回到飞船应该没有问题,因为那个气体量更足,足以支持很久,但如何释放又是另一个问题,相信《宇航员太空自救手册》会告诉宇航员飞船特殊的自救方式,而释放氧气瓶里的氧气必定是其中之一。
回到地球?
很多朋友都想象过从太空一跃,然后重返大气层,打开降落伞回到地球,其实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朝着地球一跃并不会一直前往地球,只是会改变你的运动轨道,不再和飞船轨道重合而已!
能让你回到地球的只有太空稀薄大气分子的阻力,而这种方式回到地球的,估计也要数年,至少也得几个月,所以宇航员会先窒息而死,或者饿死,最后重返大气层被烧成灰烬,即使打开降落伞也没有,因为稀薄的大气分子不会产生足够的减速阻力,反而是激波高温的来源。
环太阳轨道
假如在环太阳轨道上,那么飘离后将成为环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它不会坠入太阳,或者可能和别的小行星相撞,甚至公转到太阳变成红巨星的那天。
在太空中,最终会变成什么样?
宇航员在太空死去,初期由于宇航服的保温和空气环境,尸体会继续腐败,但很快就会终止,因为缺氧环境很多腐败细菌都难以生存,也许可能会因为腐败而胀气,但宇航服非常坚固,几乎不太可能被撑破!
最后的结果是维生系统失去保温作用,尸体渐渐结冰,当然朝着太阳那面可能会表现出火烧状痕迹,因为太阳辐射在太空没有大气层保护实在是太强烈了,足以灼伤宇航员的皮肤!
因此千万别不小心飘离飞船,一旦发生,地面指挥中心和飞船幸存人员会吵得不可开交,因为飞船上你的同伴必定会找你,但地面控制中心认为会让幸存者置于险地,所以这个是一个尴尬的结果,救还是不救?
宇航员飘离飞船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所以在出舱执行任务的时候宇航员都会做好充足准备,必须要扣紧安全带链接在飞船上,并且会背上能喷射压缩氮气的背包。
如果发生意外宇航员飞离了飞船,如果是距离比较近那就可以像火星救援中拍摄的那样出去一个宇航员带上安全绳把他带回来,如果是飘离的太远那就无能为力了。
一般飞船都是在大气层之上,那里空气极其稀薄但是还是有气体存在的。所以飞船会因为空气摩擦需要时常点火加速一下,不然就会变轨了。那么如果宇航员飘离了飞船,本身又没有动力,很可能会一圈圈绕着地球变成人造卫星了。最终的结局就是速度不断变慢,轨道半径不断减小最终彻底入大气层,在空气摩擦下化为灰烬。
地面要想救援的话也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发射航天器但这并非是几天就可以准备好的,所以最终的结局可以预想。但在航天史上从未发生过这种事情,要想飘离出去也是非常难的。
欢迎关注我们:科学黑洞!来源网络侵删。
18世纪,蒙格尔费兄弟的热气球首次升空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意识到天空对于人类来说是危险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所以他们选择一只羊作为哺乳动物的代表,与一只鸡、一只鸭共同成为航空先驱者。
确实如此,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变得越来越稀薄。
如果要让一个人活着进入太空,那么需要把他包裹在一个加压的宇航服中,这样他们才能呼吸,身体才不会膨胀。
其实设计一套宇航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手套部分(这可能是宇航服中最难的),工程师们必须设计出一种既能保持压力的刚性,又要保证在手指和手腕的整个活动范围内弯曲的柔性,毕竟不总是呆在太空舱内。
图为:测试宇航服手套
说到航天技术,就不得不提NASA,现在NASA宇航员在宇航服中使用的手套,只能将他们手部控制在其整个活动范围的20%左右。
毫无疑问,穿上这样一件宇航服,你的手会变得十分笨拙。如果长时间作业,很容易积累疲劳,而且不可避免地掉东西。
这可能会带来一个问题,因为当你把工具丢在地球轨道上时,它不会掉下来,但它很快就会飘到你够不着的地方。
掉落的东西!
如果在太空行走时丢了一个锤子,那么它的速度将超过每小时28000公里绕地球飞行,就像一颗地球卫星一样。
图为:丢落的太空垃圾
但它十分危险,因为很可能在一个多小时后它就会撞到空间站,或者更快地撞向其他一些作业卫星,这种速度的碰撞是具有破坏力的。
所以,工程师会想尽办法不让工具掉落,但是事与愿违,失误总是会发生。
如果宇航员掉了什么东西,那么他们需要报告该物品的质量、速度、运动方向、尺寸……等等一大堆数据。
然后地面有一个专家小组,他们和国防部一起协作工作,在轨道上跟踪这些物品,就像追踪太空垃圾一样关注这些物品。
图为:掉落工具的信息
上面这张中,第一条信息是2006年掉落的一把抹刀。
这是NASA宇航员塞勒斯(Sellers)在隔热板损坏导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重返大气层时解体后,根据要求试验修复受损隔热板的方法,其中就包括模拟向隔热板中注射各种“黏液”,并用一种抹刀将其涂抹均匀。
很明显,这件物品被留在了太空中,成为关注对象。
如何避免这种事情发生?
宇航员掉落的东西肯定远不止这些,漂浮在太空中的无用物品(太空垃圾)更是多到难以想象。
其实,各个国家的航天局都在想办法避免宇航员丢落物品,也有许多策略。
比如,每个工具都有一个系绳,这个系绳随时都与太空服或空间站相连。而且宇航员也会接受一些训练,让他们记住在失去某种工具之前尽快将其钩住。
减少工具丢失风险的最好方法是减少太空行走中工具的数量,所以工程师会想办法限制宇航员携带的工具。
但在六小时的太空行走过程中,当所有绳索在微重力下漂浮并在你的工具箱中相互碰撞时,注意力可能会涣散。
如果真的丢落,那么最理想的情况是,宇航员把该物品向着地球方向丢落,这样它的下落轨道就会比空间站低。
在某种程度上,如果它到达了空间站顶部,相当于把工具推到了更高的轨道,可能速度也会更高,它的下一个轨道可能会相撞空间站。
最后
对于在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丢失的物体来说,好消息是它们大多数很快就会漂到下面的大气层中,然后烧毁。
如果真的有工具掉落,并且很可能会撞向空间站,那么空间站也可以提升自己的高度,从而避免与工具碰撞。
因为,为了防止空间站坠落,国际空间上装有火箭发动机,所以不用太过于担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