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速嫁吕后,仅一面之缘,吕公为什么对刘邦爱不释手呢?

吕公速嫁吕后,仅一面之缘,吕公为什么对刘邦爱不释手呢?,第1张

吕后是中国古代 历史 上最伟大的女政治家,他的丈夫是汉高祖刘邦,而促成这段婚姻的则是吕后的父亲——吕公,是他的坚持,造就了中国 历史 上最强大的一对夫妻。

此时的刘邦还不是汉高祖,只是一个泗水亭长刘季,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未婚男子,不出意外的话,他一生都娶妻无望,而且刘季的名声很丑。反观吕后,年龄不满二十,妙龄少女一枚,家庭富裕有地位,是一位真正的白富美。她嫁给刘邦时,除了吕公以外,所有人都觉得刘邦配不上吕后。但是吕公是铁了心的要把吕雉嫁给刘邦,谁劝都不管用。

而且,吕公和刘邦仅仅一面之缘,当天晚上,就向刘邦提出嫁女的要求,是什么让吕后对刘邦爱不释手,生怕错过了这个机会的呢?

吕公是山东单父县人,是当地德高望重的乡绅。但是由于得罪了人,不得已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去投奔好朋友。

这个好朋友就是沛县县令,老友长期不见,沛县县令非常热情的接待了吕公一家,其衣食住行都安排妥当,吕公一家人就暂时在县令家里住下了。没过多久,吕公觉得沛县是一个安家落户的好地方,便正式迁居于此。

吕雉之父

为了庆祝乔迁之喜,吕公举办了盛大的宴会。因为吕公与县令的特殊关系,这场宴会便成了沛县的一场盛事。沛县的乡绅,公务员纷纷参加,生恐怠慢了 县令大人 的贵客。

当然,宴会可不是免费的,参加需要交钱。由于宾客众多,吕公便拜托萧何帮助排座次,主持宴会大小事宜。萧何设下规则:“交钱一千钱的,为贵客,在堂上坐,一千钱一下的,便委屈其在堂下坐。”

这种沛县的大事自然瞒不过沛县的混世魔王——刘季,他也大摇大摆的来参加这次宴会,虽然他一个子都没有。

刘季在沛县是出了了名的混吃混喝,游手好闲,沛县人没有几家没被他蹭过饭,但这次可是县令的贵客,身份与寻常人家可不同沛县人对此的感受——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因为萧何定下的规则,进宴会得交钱,而刘邦这个人长年负债在身,身无长物。所以很多人都等着看他的笑话。但刘邦不紧不慢,大声喊道:“ 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万 。”

汉初三杰萧何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秦朝的县令的俸禄一年也就几千钱,而他一个亭长,俸禄最多上千,相当于刘邦十年的工资。刘邦敢说出此话,可谓惊世骇俗。

刘邦的此话一出,犹如一道晴天霹雳,一下子震惊了整个宴会,虽然沛县的所有人都知道刘季在撒谎。吕公哪种老谋深算的人恐怕也知道,人的地位是财富相对应的,万钱,就是沛县县令都拿不出来。这无疑是一个可以被轻易识破的谎言。

但吕公听到这句话后的表现也很奇怪《史记》记载:“ 吕公大惊,起,迎之门”。 这是迎接非常高贵的客人才有的礼节。此时的他非常好奇,是什么样的人能如此胆大妄为呢?不看不知道,一见吓一跳。吕公有一个特别的爱好,特别爱相面,并且对此深信不疑。他一见刘邦的面相,极好。当即恭敬的把刘邦迎上堂去。

同时,萧何还提醒吕公: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他在进一步提醒吕公,刘邦是在吹牛。但吕公毫不介意,这些他都知道,他只是对刘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这个人。

但是更让他想不到的还在后头,他把刘季请进去,刘季在宴会上的表现更是让他大吃一惊,刘季做什么了呢?史书记载: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 他二话不说,就挑了宴会最好位置坐下,因为他自认为:“我交的钱最多,我就该坐最好的位置。”虽然他一个子都没给,他已经达到了撒谎的最高境界——自欺欺人,我相信我说的就是真的,以假乱真,假就是真。说了谎他脸不红,心不跳,还就真以为自己就真的给了万钱,心安理得的享受着最尊贵的待遇,这脸皮的厚度令人汗颜。

不但如此,他不已撒谎为耻,还在宴会上,将沛县大大小小的官员戏弄个遍,他认为:他一个混吃混喝的人要远比这些人有才,他从心底里就瞧不起参加宴会的这些人溜须拍马的庸人。刘邦真的很狂的。

大言不惭,说的就是刘邦吧!

而这一切都被吕公收入眼底,对此,他不但没有反感,还让他对刘邦越看越喜欢。他看中了刘邦,便使眼色给刘邦,刘邦虽然不知道吕公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有一点他可以确定,这位县令的贵客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在宴会结束后留了下来。

吕公对刘邦说“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原季自爱,臣有息女,原为季箕帚妾。 ”(原通愿)

这句话非常有意思,首先,德高望重吕公称自己为臣,无论何时,这都是低位者对高位者的谦称,意味着他是以下位者对上位子说话的态度和刘邦对话的。言辞极度谦卑,完全不符合两人的身份,这足可见吕公对刘邦有多尊重。同时还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刘邦面相好,是大富大贵之相。二是表达自己愿意嫁女于刘邦,这个女儿就是吕后。

刘邦白吃白喝还捡了一个老婆,对于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自然不会拒绝。

感觉就是在送卖不掉的商品一样,但吕后真的是没人要吗?很明显不是,前面就说了,吕后是个正宗的白富美,是个待字闺中的妙龄少女 更是吕公的掌上明珠,疼得不得了。

吕媪

从吕公父亲的对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吕后的妈妈是第一时间跳出反对的:“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这句话含义丰富,一,吕媪反对这门婚事,对吕公做法非常不满。二,吕公夫妻非常看中吕后,是真正的掌上明珠。三,吕公认为,只有贵人才配娶自己的女人,也就直接证明,吕公认为,刘邦就是她女人的贵人。四,吕后绝对不是嫁不出去,相反,还非常受欢迎,他的好朋友沛县县令就曾求婚于吕公,却被拒绝,即吕公认为沛县县令没有这个资格。(沛县县令,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是刘邦的老板)同时也证明吕公的眼界极高。

相由心生,古人认为一个人的命运可以通过面部表现出来。(有一点可以肯定,长得帅天上就比长得丑的人俱有优势。)而吕公恰恰是相面高手,并且对此深信不疑。刘邦相貌,除去神迹,即:“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 。”隆准即 鼻梁提拔 ,龙颜即指刘邦的额头突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天庭饱满 ,美须髯即指刘邦 胡子很好看 。在我们看来,刘邦是一个帅气的中年大叔,而古人认为,这是大富大贵之像。这是原因之一。

刘季

相面毕竟虚无缥缈,仅仅以此就嫁女,未免过于草率。吕公如此珍视吕后,肯定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让他坚持的嫁女更多的是他从刘邦身上看到的闪光点。

刘邦一个子就没有,就敢在县令的贵客吕公这里撒谎说:贺万钱,并混吃混喝。撒下弥天大谎,撒谎是需要胆识的,没胆识的人说出谎言后马上就心虚了,谎言不攻自破。

而刘邦撒下弥天大谎后,不但没有任何心虚表现,还心安理得,不仅如此,他后来的坐首坐,羞辱众宾。更进一步说明撒谎对于刘邦来说,已经是本能了。说得不好听就是脸皮厚。说得好听一点就是有胆识和强大的心理素质,这是成为一位优秀政治家的重要资本。吕公也恰恰看中了这一点。

刘邦在吕公这里的种种做法,有种作秀的味道,身为一位政治家,非常需要包装自己,为自己贴上让人过目不忘的标签。刘邦的行为就是作秀,他这样做后,别的不说,沛县人谁不知道刘邦的大名,他直接就收获了名声,虽然是恶名,但那今天的话说“黑红也是红,网上被人骂的,被人夸的,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他们都可以吸引你的眼球,而这些是可以直接转化为金钱的。”刘邦以此虽然有人骂,但是难道就没人佩服他吗?肯定有,这就收获了威望,这些,都为他日后成为沛公打好了基础,沛县谁名气最大,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季。这也是为什么会推举他做沛县起义军的首领。不是他运气好,他早就为以后做准备了。吕公对这点也是洞若观火。

樊哙,屠狗人,刘邦的妹夫。

还有一点,就是识人,刘邦在沛县的好朋友我们就不用说了,基本上个个是万里挑一的人杰,而刘邦在沛县侮辱的人看不起的人,基本没啥出息。在宴席上,他与萧何友好的关系就可以看出。他为什么来吕公家混吃混喝,为什么没钱却敢说自己贺钱万,因为萧何是宴会负责人,萧何肯定会关照他。而对其来客,刘邦嘴里就没什么好话了。

吕公老谋深算,久经世故。识人的本事是不下于刘邦的,沛县哪些宾客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来,他都一清二楚。他也知道其中除了萧何,其他的都没啥本事。而识人是做人做事极其重要的一个素质,更是优秀政治家必须的本领。刘邦很明显具备这一点。

面相好又有才,吕公怎能不爱。他认为刘邦是个好苗子,虽然现在是粗糙了点,但经过雕琢,必成大器,因此才如此爱不释手。急着做他的老丈人。

吕公是对的, 历史 已经证明了。

刘邦年近五十才起义,七年定天下,建立国祚200多年的西汉,在位期间,仍不失为一位好皇帝,吕后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垂帘听政加上临朝称制直接统治汉帝国十余年,两夫妻共定天下,再造中华,这是无法否定的事实。

刘邦并非善人,但 历史 和人民选择了他,对于老百姓来说,刘邦就是救星,给他们过日子的希望。事物有两面性,有时候我们认为的缺点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说法的优点。

一家之言,如有错误或不当之处欢迎指正,不胜感激。对于吕公的行为,各位怎么看?

刘盈,即汉惠帝,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十六岁时便继承皇位。

刘盈为吕后所生(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虽然比齐悼惠王刘肥年幼,但却是汉高祖刘邦的嫡长子(汉高祖一共有八个儿子),故于汉高祖二年(前205年)立为王太子,年仅6岁。及刘邦称帝后,立为皇太子。

刘盈刚即位时,便下诏书恢复了原来实行过的十五税一的政策。因为刘邦在位时,为了对内平定叛乱,对外迎击匈奴,所以增加了一些赋税,等刘盈时,内乱已经平定,匈奴也因为和亲政策不再骚扰边境,所以,惠帝便取消了增加的赋税,重新恢复了十五税一。

后来,刘盈又鼓励农民努力耕作,对于有成绩的农民还免除其徭役。为了促使人口增加,刘盈还下令督促民间女子及早出嫁。如果女子到了十五岁还不出嫁,就要征收五倍的算赋(算赋是一种成人的人头税,每人交一百二十钱,即为一算)。对于原来限制商人的政策,惠帝也大大放松,以促进商业的发展,增加国家收入。

扩展资料: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封发妻吕雉为皇后,立吕雉所生之子刘盈为太子。话说定陶女子戚夫人娇柔迷人,能歌善舞,深受刘邦宠爱,生下赵王刘如意。刘邦觉得刘如意更像自己,故虽封为赵王,却把他长年留在长安。时间一长,这戚夫人便产生夺嫡之心,日夜在刘邦跟前哭泣,要立如意为太子。刘邦也感到刘盈天资平庸,生性软弱,便有废立之念。

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刘邦不顾群臣的反对,突然宣布要废掉太子刘盈,立赵王刘如意为新太子。当时很多大臣都出来劝阻,但未能说服刘邦。幸夸御史大夫周昌原本口吃,盛怒之下说话更是结结巴巴,弄得刘邦哭笑不得,只好暂且作罢。

吕后深知刘邦更换太子心意已决,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于是求助留侯张良,张良告之若能请来皇上也没请动的“商山四皓”辅佐太子,或许尚有回旋的余地。这“商山四皓”是秦末隐于商山的四大隐士,名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刘邦久闻四皓大名,曾请他们出山为官,却遭拒绝。吕后即命人捧着太子的亲笔书信,以恳切的言辞,丰厚的礼物,请来了“商山四皓”。

汉高祖十一年,黥布造反。刘邦已患病,欲派太子领兵镇压。四皓认为,太子出征有功劳对保太子位无多大益处,无功则会倒楣。而且让太子去统领刘邦的旧部,无异于用羊来率领狼,无人肯尽力的。于是,便通过吕后向刘邦哭诉,说黥布乃天下猛将,太子恐怕难有胜算。刘邦觉得有理,只得自己抱病御驾亲征黥布。

汉高祖十二年,刘邦平定黥布叛乱归朝,自感病情加重,在世的日子不多了。于是,便急于撤换太子。留侯张良竭力进行劝阻,但刘邦根本听不进去,张良以自己患病为由不管此事了。其实张良应该是心里有底:自己出的那一奇招还没发挥作用呢!太子太傅叔孙通引经据典,以死来为太子力争。刘邦假装同意,心中还是决意换掉刘盈,并准备在即将举行的宴会上当场宣布。

宴会开始后,太子刘盈在旁边侍奉。刘邦蓦然发觉刘盈身后跟着四个年龄都在八十岁以上的须眉皓发老人,他们衣冠楚楚,相貌伟岸。这让刘邦感到很奇怪,便问道:“你们是谁啊?在这干啥呢?”四位老人就向刘邦报出各自的名姓: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刘邦大惊失色地说:“原来是商山四皓啊,我曾派人寻找你们多年,你们却躲避着不愿出山,今天为何会跟在我儿子后面转悠呢?”

商山四皓回答道:“陛下瞧不起我们士人,又喜欢说粗话骂人,我们义不受辱,所以恐惧躲避。私下里听说太子为人仁厚慈孝,处事恭敬爱惜士人,天下没有人不向往着能为太子而死。

所以我们就出山了。”四皓的这一番“忽悠”,让一直对有道隐士真心尊重的刘邦顿时傻了眼,转瞬间打消掉撤换太子的念头。刘邦非常沮丧地对四皓说:“那就拜托四老保护太子到最后吧!”

同年四月,刘邦驾崩于长乐宫,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当上皇太后的吕雉则开始独揽大权,先是召回赵王刘如意,伺机将其毒死。又下令砍掉戚夫人手脚,挖去眼珠,整成聋哑,投入厕所,称为“人彘”,供人观赏。吕雉对戚夫人母子的疯狂报复,可谓灭绝人性,惨绝人寰。

汉高祖刘邦更换太子最终功亏一篑,原因是“商山四皓”像四座大山,让刘邦感到实在难以撼动!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说,是“商山四皓”改写了西汉的一段历史。

—刘盈

是和吕雉的儿子,生来就是一个文静的人,外表也没有一点英武的帝王之气,因此不太招刘邦的喜欢,刘邦本意要废刘盈的太子之位,但在众人合力的反对下,刘邦只好作罢,且在后来吕雉通过张良的计谋请来四皓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最终刘盈成为了西汉的第二位皇帝。

汉惠帝刘盈,西汉的第二个皇帝,他是刘邦和吕后的儿子,生于公元前211年(三十六年)。汉惠帝是个年轻的皇帝,他在十六岁的时候就继承了皇位,但他也是个短命的皇帝,仅仅在位七年就去世了。

汉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但是仁弱的惠帝在位期间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强势的母亲吕后之手,因此后世司马迁作《史记》时甚至不设惠帝本纪,而设“吕太后本纪”。

高祖刘邦凡八子,惠帝刘盈为吕后所生,虽幼于齐悼惠王刘肥,却为高祖嫡长子,故汉二年立为王太子。及刘邦称帝,为皇太子。

在刘盈幼时,刘邦为亭长,母亲吕雉常携其与其姐鲁元公主耕于田中。

一次,其母耕田时,有老翁路过其田求水喝,吕后与之。老翁对吕后说:“夫人乃天下贵人啊”。于是吕后把两个孩子拉过来请其相之。老翁对吕后说:”夫人尊贵,皆因此男“。又相鲁元,皆贵。刘邦回来后,吕后为对刘邦说相面之事,刘邦急追老翁。老翁对对刘邦说:”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

前205年四月,刘邦东攻至彭城。项羽舍齐地回击汉军,大破汉军于彭城。刘邦仓惶逃跑,途中遇孝惠帝及鲁元公主,带着一起逃跑。楚军追之甚急,于是刘邦多次把儿女踢下车,滕公夏侯婴为御,数叹,辄抱二子上车。刘邦大怒,欲斩夏侯婴十余次,最终一行逃至丰。[2]

前205年六月,刘邦立刘盈为王太子,令守栎阳。诸侯子在关中者皆为宿卫。

前202年二月,刘邦于定陶即皇帝位,以王太子刘盈为皇太子。

刘盈个性仁柔,常常受到母亲极大的压力。在茅厕见到戚夫人被自己的母亲残害成“人彘”的惨状之后,哀伤地向吕后说:“这种事不是人作得出来的。儿臣是太后的儿子,终究没有办法治理天下。”大病一场。之后全然不理政事,又藉酒浇愁而致成宿疾,最后抑郁而终。惠帝七年(前188年)八月戊寅,惠帝崩于未央宫,年仅24岁。谥孝惠皇帝。九月辛丑葬于安陵

惠帝继位后,吕后掌控朝政大权,继续为相国,朝政大事内决于吕后,外决于萧何。惠帝唯拱手。但汉初秉秦蔽,务在休养生息。国家基本上无事。惠帝二年,萧何去世。萧何去世前,惠帝临相国府问其身后安排,萧何推荐了齐相平阳侯曹参。萧何去世,曹参继为相国。

曹参为相后,弄巧好名之徒尽皆斥去,只留老成木讷之辈。国政一任萧何旧制,不予变更。参则日夜饮酒作乐。属下有看不惯者欲谏,曹参即呼之与饮,直至酒醉,说者终不得一言。惠帝见状,深以为忧。时曹参子曹窟为中大夫,惠帝召其代为劝谏。结果曹窟劝谏不成,反遭曹参一顿鞭挞。

惠帝见曹窟挨打,只好亲自召曹参问话。曹参问惠帝:“陛下自认为跟高帝相比谁更圣明?” 惠帝答道:“我怎么敢跟先帝比!”曹参又问:“那你看我与萧何谁更贤能?”惠帝道:“您好象比不上萧相国。”曹参道:“这就对了。高帝与萧何定天下,制度法令非常清楚,陛下只须拱手,我们臣下只需各安其职,遵纪守法无有过失即可。”惠帝听后,说:“太好了!你可以下去了”

这就是著名的“萧规曹随”,曹参为相三年,谨守萧何法度,以清静自守,用民以时,不欲扰民。社会呈现一派清明景象。曹参去世后,当时歌之曰: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5]

惠帝继位后,吕后怨恨戚夫人刘如意母子,欲对两人进行加害。吕后先将戚夫贬之永巷,为舂奴,接着以调虎离山之计使赵王刘如意进京,惠帝知母后欲加害刘如意,于是时刻提防以保护刘如意。两人同寝同食,吕后一直无法下手。但有一天惠帝早起,回来后见赵王刘如意已被毒死。

接着,吕后开始对已贬为奴的戚夫人下手。吕后下令将戚夫人剁去四肢、剜去双眼、割其舌并将熏哑戳聋,做成了人彘置于厕中。过了数日,吕后令人请惠帝观人彘。惠帝见后问,乃知是戚夫人。于是惠帝失声痛苦,并因此大病一场,岁余不能治事。惠帝使人对太后道:“此非人所谓,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从此孝惠帝日饮为*乐,不理朝政。[6]

前193年十月(孝惠二年),齐悼惠王刘肥入朝,宴饮于吕后之前。惠帝以悼惠王为兄,如普通百姓人家礼节,使悼惠王上座。吕后因此大怒,秘令上毒酒以杀悼惠王。悼惠王不知,欲饮,孝惠帝察知其母所为,亦起来取酒为吕后祝寿。吕后见其谋不成,打掉毒酒。齐王虽不知但感到奇怪,不再饮酒。事后齐王得知,大恐,只好割齐之城阳郡与鲁元公主言讨得吕后欢心。

前192年春(孝惠三年),匈奴使者带来冒特单于向吕后的求婚书信。高后大怒,召将相使者议斩匈奴使者,并发兵击匈奴。樊哙豪言,愿提十万兵横行匈奴中。而时为中郎将季布则反对,认为汉当时国力尚未恢复,不能与匈奴再开战端,樊哙轻言开战是动摇国本该斩。冷静下来的吕后采纳季布建议,重新与匈奴和亲。

前192年十月(孝惠四年),立鲁元公主女张氏为皇后。孝惠登基,吕后即以鲁元公主之女为皇后,以亲上加亲。但张氏年幼,无法成婚。此婚有悖人伦,令孝惠相当尴尬,始终无法接受。直至亡故,未近张皇后。晋人著《汉宫春色》称张皇后去世,宫人为之盛敛时,发现张皇后仍为处女之身。

皇后张氏不得惠帝临幸,故一直未有身孕,吕后便又自作主张,叫张氏对外说自己已经怀孕,然后将一个宫中美人生的儿子据为己有,并立为太子,其生母却被吕后杀死了。

辟阳侯审食其是吕后心腹,依靠太后势力,为非作歹。惠帝刘盈捕食其入狱。食其求告平原君朱建,朱遂游说惠帝男宠宏籍孺(也作宏孺),宏籍孺告于惠帝,审食其方得免罪。公

元前188年,即汉惠帝七年,年仅二十三的惠帝去世。惠帝做了7年有名无实的皇帝,在24岁的时候就过早地死去。惠帝死后,吕后又执政八年。这前后15年,是大汉王朝从建国到文景之治的过渡时期、奠基时期,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刘邦刚出道的帮会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村长。他工资微薄,现金紧张,生活窘迫,但脑子很灵活。有一次,县里的大户过生日,刘邦也赶着去给他过生日。但因为没钱买礼物,他只好报了个假礼物单。事情败露后,吕公想看看哪个流氓敢做这种事,结果和刘邦一拍即合。这一次,刘邦不仅白吃了一顿大餐,而且吕公不顾妻子的阻挠,执意要把女儿吕雉娶回家,并留在了闺蜜家里。正是这种“裸婚”使吕雉成为后来著名的吕后。

汉朝始祖刘邦总是揭示出许多谜团,让人感到头疼和无奈。一个延续了三百年的拓荒者,一个当今世界最大民族的命名者,一个称帝前连名字都没有的流氓。与项羽打了四年没有打胜仗的汪涵,终于逼得一代霸王吴江自杀。除了这些,在他发迹之前,还有一个被后人广为传颂的奇闻,那就是一个被视为街头流氓的小亭长,居然娶了一个有钱的乖乖女。正是这位**,最终改变了刘邦一生的命运,甚至差点改变了汉朝乃至中国的发展方向。这位年轻的女士就是吕雉,后来的吕后。那么这个乖乖女为什么要“下嫁”给一个流氓,甘愿“把花插在牛粪上”?这是什么?

关于吕雉嫁给刘邦的过程,史记上记载的是吕公因为避难来到沛县。吕公的朋友沛县县令听说他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于是向他求婚。吕公拒绝了这桩婚姻。沛县的名流们听说了吕公的到来,都争相向吕公献礼。萧何方丈吕公应邀献礼,并规定“献礼不超过一千元者,只能在堂上如此。”就在这时,流氓刘邦冲进来喊道:“我给你一万块钱。”很惊讶。吕公擅长相面。见刘邦气度不凡,连忙请刘邦坐在首位,并提出要把女儿嫁给刘邦。鲁夫人听了这话很不高兴,责怪说:“你为什么要把我的宝贝女儿嫁给一个流氓?”吕公冷笑道,这不是你们女人能知道的事。

这就是正史中吕雉嫁给刘邦的过程。再看汉书,内容基本一致。你可以确定过程应该是真实的。野史上有一段吕公写的吕公为什么要把女儿嫁给刘邦。大概意思是,我觉得刘邦的长相是真龙天子的样子,将来一定会成就一番大事业。后来在史记上记载,女导演的厕奴刘邦吕雉曾经遇到一个神秘的老头算命,说是吕雉和一个双儿姑娘因为刘邦而发财。当刘邦跑到茫荡山时,吕雉发现刘邦带着孩子躲在山里。原因是刘邦走到哪里,脑子里都是色彩。这句话似乎有旁证。秦始皇也说东南有王琦,范增也说刘邦脑袋里全是云。但是后人能相信这些鬼话吗?所谓刘邦有张龙脸,说的好听,说的难听就是这个人真的很普通,甚至很丑。再想想,刘邦左脚有七十二颗黑痣,简直就是黑的那种。再加上他有一群江湖上的醉鬼习气。这样的人,一个有钱的家庭,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孩,怎么会看上他?

那么,抛却这些后人的警句,正视历史,吕后究竟为什么要嫁给刘邦呢?

第一,是客观的历史背景。当时秦二世广泛修缮秦宫,广招天下未婚女子。为了避免被招入后宫,忍受孤独,很多女人通常会选择草草嫁人。因为最好有一个正常的丈夫

第二个原因是吕公。吕公为什么跑去沛县?他不是来旅游的。上记载他因为躲避仇人,总是跑到沛县去找他的朋友沛县县令。因此,吕公到沛县的最大目的是挽救他家人的生命。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虽然吕公很有名,但他还是需要在沛县找一个好靠山,才能真正保障自己的安全。没错,理论上,这是沛县县长。但是看看沛县的人际关系格局。县令手下,两个帮手,萧何和曹参,听刘邦这个小亭长的话,却不听县令的话。比如沛县的一些地头蛇,比如樊哙,就是刘邦的“铁哥们”,而沛县的长辈对刘邦敬而远之。再加上刘邦的“仁厚”,刘邦是沛县最有前途最有实力的,而不是知府。吕公要想在沛县立足,就必须巴结刘邦。于是当刘邦来开会的时候,吕公急忙把他迎到座位上,然后说了一些“龙相”之类的废话,甚至把女儿嫁给刘邦,以换取家人的安全。为了保险起见,她把二女儿嫁给了樊哙。很明显,吕雉嫁给刘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沛县家人的安全。

第三,是刘邦的个人条件。这个人,刘邦,看起来很普通,但他胸中有一股野心。刘邦在咸阳面对始皇帝的驾临时,曾感慨道:“君子当如是。”项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敢让刘邦表达同样感受的人。当时在秦朝的法律下,刘邦的野心可见一斑。而吕雉似乎一直没有忘记丈夫的野心,经常巧妙地提醒刘邦有两个谎言:算命和云气。而且当时社会的婚姻并没有完全看重家庭地位,更多的是看重彼此的志向。陈郁、陈都是败家子,但和刘邦一样,都有富家女。这绝不是巧合。应该是整个时代的大势所趋。

综上所述,吕雉嫁给刘邦的原因既有对自身安全的考虑,也有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但绝对不会是长期的“投资”,因为刘邦有当皇帝的潜质。不是我不相信吕雉的慧眼,而是我觉得吕雉的慧眼看不到这么远。随着卓文君投奔司马相如,洪福福夜里跑去找李靖。三个陌生女孩都能慧眼识英雄,却永远看不到这三个男人未来的命运。除了情感因素,卓文君被司马相如的文采所吸引,洪福福被李靖的智慧所感动。他们看透了丈夫的性格,而不是命运。我相信没有人生来就注定要成就大事。只有通过个人的努力,妻子的协助,家人的支持,朋友的帮助,才能真正成就事业。所以不能以对方是不是“潜力股”为标准来谈婚论嫁,否则会耽误人生。最重要的是,你要看对方的性格是不是你喜欢的。只要符合这一点,夫妻双方就可以互相帮助,创造一个新世界。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名叫吕雉。吕公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后来到了沛县定居,因为沛县当时的县令和他是好友。在刚刚到沛县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县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刘邦根本不管这些,虽然他没有带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吕公听说了,赶忙出来亲自迎接他。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这次刘邦不但白吃一顿饭,酒足饭饱之后,吕公又将他盛情留下,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刘邦巴不得成这门亲事,征得父母同意之后,便和吕氏结了婚,这就是以后历史上有名的吕后。遇人不淑 吕雉出嫁之时还有一个令她非常难办的问题:刘邦已经有了一个非婚生的儿子刘肥。不到二十岁的吕雉嫁给了大她十五岁的中年亭长刘邦,而且,这位亭长虽然没有正式结婚,却有了一位未婚生育的儿子。(在刘邦发迹之前,吕雉对刘肥没有任何苛刻之举,这对一位丈夫长自己二十多岁的**来说,实属不易。)

吕后在未掌握国家大权之前,确有她善良温顺的一面。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吕雉有了儿子、女儿之后,还要在田中干活。吕雉婚后还得亲自下田种地,显示了吕雉勤劳持家的一面。

连累入狱刘邦做了泗水亭长之后,要负责往郦山押送服劳役的人。一次押送郦山劳役,一路上不断有人逃亡。无奈之下,他干脆在丰县西边的大泽中将剩余还没有逃的人全放了,并且说:“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史记·高祖本纪》)刘邦这一说一放,反倒感动了十几个不愿逃的人,愿意跟随刘邦。刘邦就带着这伙人跑到芒砀山(今河南永城)落草为寇了。

刘邦身为亭长,押送骊山劳工,竟然放走劳工、自己逃亡,这当然为秦法难容。常言道: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刘邦可以一走了之,吕雉却为此下了狱。

监狱里的生活历来不好过,吕雉进了秦代沛县的监狱也好不到哪儿。监狱之中大问题之一是狱卒对吕雉不礼貌,吕雉在狱中为刘邦究竟受了什么罪史书没有记载;但是,沛县监狱中有一个叫任敖的狱卒,平日和泗水亭长刘邦的关系挺铁。任敖看见狱卒虐待吕雉,一怒之下打伤了那个虐待吕雉的狱卒。这一下子,沛县监狱的狱卒再也没有人敢于欺侮吕雉了。(任敖打伤虐待吕雉的狱卒,说明吕雉在沛县监狱之中受过虐待 吕后掌权之时,任敖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是副国级的干部。)颠沛流离汉二年四月,刘邦在还定三秦之后,率领五十六万大军打到了西楚都城彭城。此时的项羽正在齐地忙于平叛,刘邦趁虚而入打进了西楚国都彭城。刘邦此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消灭项羽集团;二是要接走他的父亲、妻子、儿子、女儿。但是,刘邦到了彭城之后,并没有急着接亲人,反而在彭城忙于接收项羽从秦朝都城带走的美女、财宝。项羽的主要谋士范增曾经给刘邦下过一个定论:“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史记·项羽本纪》)贪财好色,刘邦打到彭城之后的表现验证了范增的评价。

等到项羽杀回彭城,刘邦才急忙派人去接家属,但是,此时项羽也已派人去找刘邦的家属。刘邦的家属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早在项羽来人之前已经躲起来了。结果,刘邦派来接家属的人没有找到刘邦的父亲和妻子,项羽派来找刘邦家属的人也没有找到刘邦的父亲和妻子。不仅如此,而且刘邦的父亲、妻子与刘邦的儿子、女儿还在忙乱中相互走失了。

人质生涯刘邦的父亲、妻子从小路去找刘邦,结果正好遇上项羽的军队,成了项羽的俘虏,被迫成为人质。

刘邦的儿子、女儿幸运地遇到逃亡中的刘邦。刘邦绝情绝义,三番五次踹他的儿子、女儿下车,总算有大臣屡次相助吕后的儿女才逃出性命。

吕雉与刘邦其父太公却从此在项羽的军营中做了二十八个月的人质。而且,吕雉在为人质的两年多时间内,还遇到了一件灾难。

汉四年,刘邦、项羽荥阳对峙之时,无奈的项羽忽发奇想:以烹太公相威胁。项羽的目的是想借此机会要挟刘邦,逼迫刘邦投降。刘邦不吃这一套,竟然嬉皮笑脸地对项羽说:我和项羽都受怀王的命令伐秦,又结拜过兄弟;所以,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烹你爹,我也跟着一块儿喝汤(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大怒,要烹太公,幸亏项伯从中斡旋,项羽才未杀太公。

这件事虽然史书记载的是杀太公,如果真的烹了太公,吕后能躲得过去吗?绝对不可能躲过去!项羽一旦感到绝望——人质不能起到威慑刘邦的作用,他岂能白白为刘邦养着刘邦的老婆?这场危机由于项伯相救,说了一番杀太公没有任何作用,只能使两家的仇结得更深之类的话,项羽才平息了怒气。太公得以躲过一劫,吕后也因此得以躲过一劫。

刘邦虽然在做汉王之时已经宠幸上了戚夫人,但是,刘邦不解决吕雉的问题可以,但他不能不想办法解决其父做人质的问题。因此,刘邦与项羽在荥阳对峙了两年多之后,由于项羽军粮短缺,不得不同意刘邦汉五年十月提出的鸿沟议和。刘邦利用鸿沟议和的骗局,诱骗项羽放回了做了两年零四个月人质的刘公和吕雉,然后撤兵。

吕雉对楚汉战争的贡献是他为刘邦做了两年零四个月的人质。这是吕雉为刘邦做出的重大牺牲,也是吕后在刘邦死后执掌朝政的政治资本。历经磨难,回到老公身边的吕雉却发现刘邦身边早已有了宠幸的戚夫人。“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史记·吕太后本纪》)此时的吕后因为年龄长于戚夫人,常常作为留守,伴在刘邦身边的是那位年轻貌美的戚夫人。

由于在此之前吕后已经和刘邦长期分居,吕后作为人质被放回后仍然与刘邦分居,因此,吕后此时已经很难见到刘邦了。两人的关系也因此更加疏远。吕雉必然学会直面情敌。此时的吕雉有多大?我们可以粗略地估算一下。吕雉不足二十岁时嫁给刘邦,一年之后生汉惠帝刘盈,第四年刘邦起兵反秦离家出走,经过三年反秦,四年楚汉相争,到鸿沟议和之时,吕后才与刘邦重逢,离初婚已经十年。因此,此时的吕后应当是不足三十岁。这十年夫妻,吕雉和刘邦共同生活了不到三年,刘邦就在芒砀山落草,接着是反秦三年,灭项四年。等到吕雉再回到刘邦身边,刘邦不但有了新宠,而且又有了另一个宠爱的儿子刘如意(刘邦和戚夫人所生)。不到三十岁的吕后此时只能默默地当一个“留守太太”。

历史上权势显赫的一代女主,在个人感情生活上并不如意。当人们抬头仰望着权倾天下的一代“女皇”时,谁能知道这位“女皇”有多少幸福感?刘邦宠幸戚夫人,恩恩爱爱;吕后从刘邦反秦开始,就与刘邦再无见面,七年后她才回到丈夫身边,但是,她已经是“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吕雉是古代有史料记载以来的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此后又有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之后临朝称制的皇太后不少,也只有宋朝刘娥能得一句: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可见吕雉和武则天给人们的印象是一致的,卓越的政治才能,心狠手辣又有统治天下的魄力。但是两个人还不一样,武则天是心狠,是因为她亲手捂死了自己的女儿。吕雉是狠毒,因为她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还强迫自己的儿子刘盈观看,导致刘盈惊吓过度,一病不起,没几年就身亡了。

吕雉一生,与刘邦共定天下,为他出谋划策,吃过很多苦,又将天下打理的井井有条,百姓衣食富足,为文景之治打下来良好的基础。她是个优秀的统治者,但是唯有这一件事,成为她“狠毒”的象征,成为她一生洗不掉的污点。这件事就是在刘邦驾崩后将戚夫人做成人彘。

刘邦驾崩后,他留下的后妃都受吕雉管辖,就连他最爱的戚夫人也不例外。这些后妃里,有像薄姬这样安安稳稳的跟着儿子去封地的,也有留在后宫作为要挟的,似乎只有戚夫人的下场最惨。先是当成犯人一样让她日夜舂米,后来又把她做成人彘扔到厕所里吊着一口气不许她死。

戚夫人让刘邦迷恋的,不仅仅是出色的容貌,还有其动听的歌喉、曼妙的舞姿。美女不可怕,可怕的是美女还有才艺,因此刘邦称帝后在后宫众多佳丽中,对戚夫人情有独钟。

在戚夫人生下儿子刘如意后,刘邦多次萌生废掉原来的太子——吕雉所生的嫡长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念头。不过,在吕后为首的太子党的强烈反对下,在张良献计让商山四皓前来相助之下,刘邦最终打消了换太子的念头。

刘邦在世时,可以保护他的爱妾爱子的安全,但汉高祖一旦驾崩,戚夫人母子的命运就由不得刘邦了。刘邦死后,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但真正掌权的却是吕雉吕太后。

此时的吕后,已成为大汉朝真正的主人,是最高权力统治者,她开始疯狂报复刘邦生前宠幸的妃子。吕后把戚夫人的头发全部剪光,戴上手铐脚镣,命令她日夜不停地舂米。

戚夫人受尽折磨,本来想有机会自杀的,但她心里放不在远在封地的儿子赵王刘如意。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悲愤地唱起歌谣: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相伍!相离三千里,谁当使告汝!

吕雉命人砍掉戚夫人的四肢,挖去双眼,将铜灌进耳朵里让她变聋,将毒药灌进喉咙里,割掉舌头让她不能出声。将眉毛、头发等身体上的毛发全部剃掉,包括眼睫毛,涂抹一种药让毛囊脱落,毛发不能再生长出来。最后将她放进一个大罐子里,抬到厕所,让人每天看着不能让她死掉。这样一来,戚夫人就只能清楚的感觉到自己没有四肢,看不见也听不见,移动一下都艰难,知道自己曾经的美貌不在,还要待在厕所里,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史记》记载: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

这是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的,而班固的《汉书》中记载的,是“居数月”。由于时代不同,到底活了几天不能确信,虽然从古代的医疗手段出发,伤成这样一个小感染就能要命了,理论上应该是活了几天。

其实戚夫人的家族,并非一点势力没有。她的父亲戚鳃,也是中途跟随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刘邦登基后,戚鳃被封为临辕侯。

汉初之时,有两支禁卫军负责都城长安以及皇帝的安全,分别为南军和北军。为了防止权力的集中,两支禁卫军互不隶属,达到权力制衡的作用。其中南军两万多人,北军五万多人,而戚鳃正是北军的首领。

既然戚鳃手握重兵,那么他在目睹女儿遭受折磨、外孙被杀的过程中,为什么毫无反应、没有一点行动呢?

其实一开始,吕雉并没有这么狠,她只是把戚夫人罚去舂米。是戚夫人的那首歌提醒了她。

“儿子为王,母亲为奴,一天到晚舂着米,常与死亡相伴!相隔三千里,谁能告诉你?”

恰逢吕雉召刘如意进京,刘如意抗旨不从。戚夫人这个时候又唱了这首歌,很快流传开来。戚鳃手里还握着兵权,这样的情况下,造反太容易了。

所以吕雉毒杀了刘如意,又将戚夫人做成人彘。这一方面,她是在发泄,另一方面,也是在试探戚家的态度。如果戚家就此反了,吕雉就站在了有理的一方,且她十几年来和刘邦一起打理朝政,笼络了一批大臣,未必没有剿灭戚家的能力,还顺便拔出了她的一根心头刺。

再者,将戚夫人做成人彘,命刘盈前去观看。这种狠绝的做法也能保证她日后在朝堂上能令行禁止,没有人敢看轻她。这是借戚夫人之事为日后立威。

不过最后,戚鳃忍住了,他什么动作都没有,安安分分做一个臣子。直到吕雉去世之后,朝堂开始肃清吕家人,戚鳃这才有所动作,也算是为戚夫人和刘如意报仇了。周勃、陈平一举铲除了吕氏诸王,而跟随周勃诛杀诸吕的主力军,正是戚鳃当年统领的禁卫北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649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