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的流程和准备工作,订婚当天的流程

订婚的流程和准备工作,订婚当天的流程,第1张

在结婚之前一般情况下都是会有一个订婚的环节,而订婚就意味着两个人已经确认好关系,并且见过家长了,虽然没有婚礼那么隆重,但是在一些地方,确实也是存在一些必须要走的流程的,那么在订婚宴之前,新人一定要做好充足的 准备,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订婚的流程和准备工作,订婚当天的流程。

订婚的流程和准备工作

1、 确定当天穿什么。新人是订婚典礼上的女主角,所以也需要准备合适的穿着, 女士可以穿一个晚礼服或者合身的连衣裙,材质建议避开棉麻布料,容易起褶皱;男士可以穿西装或者偏正式些的休闲西装。

2、 仪容仪表的修理。男士在仪式开始之前应该理个发,女士则需要做个面部美容和美甲, 自己化妆技术不够好的话预约一个化妆师,确保自己当天美美的状态。

3、 列出邀请人员名单。如果举办家宴的话,可以宴请自家的亲戚, 但是如果希望典礼在酒店举办的话,可以邀请一些好哥们好闺蜜,一起来见证你们的爱情!

4、 男方带女方选购求婚戒。订婚仪式需要戒指, 男方需要事先带女方去挑选一枚对方喜欢的,这些都可以保证现场环节的万无一失!

订婚当天的流程

1、 祷告祖先请求保佑。 男方出发去女方家之前需要给祖先上香,告知祖先家中新成员的到来,请求保佑这段姻缘的美满。

2、 带双数亲朋赴约。 然后男方需要带上双数的亲朋好友前往女方家,需要注意婚车的数量也必须是双数。

3、 燃放鞭炮表示欢迎喜庆。 男方快要到达女方家的时候应该放鞭炮,女方同样需要用放鞭炮的方式进行回应,表示自己的欢迎。

4、 一奉二押三踩凳。 然后就要进行风俗项目了,新娘为一同前来的好友们送上甜茶,然后待喝完之后拿茶盘收杯子,这个时候男方需要将红包一同放在茶盘上,然后新娘坐在大厅中踩小圆凳,朝向门口。

5、 再次燃放鞭炮。 当以上流程全部结束的时候,男方需要给女方佩戴上求婚戒指,并且婆婆准备些红包或者首饰送给女方,然后再次燃放鞭炮。

6、 酒宴开席。 然后就可以设宴来招待男方了,吃完饭后男方需要给男方一个报答红包,当酒宴结束之后,男方就要迅速离开,需要注意走的时候不可以说再见!

订婚时需要准备的物品

1、 男方衣服配饰。 女方和男方一样,订婚时也要准备送给男方衣服,鞋子等,一般都会选择西装搭配领带和皮鞋。

2、 订婚宴。 订婚时,一般是女方准备订婚宴,宴请男方和男方的家人。

3、 回礼。 女方可以购买特产、水果这类礼物作为给男方的回礼。

4、 媒人礼。 不仅男方要准备一份媒人礼,女方也要准备一份媒人礼哦,感谢媒人撮合了这段姻缘。

古代男子求婚一般会央求媒婆去女方家提亲。

根据一些历史文献的记载,早在周代的时候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婚姻嫁娶礼节制度。周代的人们可以自由大胆的约会求爱,婚姻关系相对自由宽松。

但那个时候的自由并非现代的恋爱自由,自由是在一套完整的礼制约束下进行的。比如青年男女如果不是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嫁娶的,一定会受到舆论的谴责。

根据流传至今的周代作品《仪礼·士昏礼》篇,这篇文章详细的记载了周代整个婚姻嫁娶的流程,一般来说这个嫁娶流程分为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六道程序,简称“六礼”。

扩展资料:

古代人求婚嫁娶的流程:

1、纳彩

纳彩就是提亲的时候给对方的礼物。

2、问名

了解男女双方的名字,生辰,嫡庶等信息。

3、纳吉

把男女双方的名字,生辰等信息通过占卜的形式确定是否合适,吉利,般配等等。

4、纳征(也被称为纳币)

男方把礼金送到女方,正式确立婚恋关系。(不过古时候悔婚是比较难的,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不像现在随便悔婚,甚至离婚的。)

5、请期

男方去女方家,商量结婚的时间和结婚的相关准备事宜等。

6、迎亲

男方去女方家迎娶新娘。

这就是古代娶亲的基本流程。

迎娶,又叫“迎亲”、“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吕梁的一些地方,也有媒人或小叔子带领迎亲队伍前往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

迎亲的队伍,旧时讲究要用各种仪仗,从前到后,有炮手、开道锣、开道旗、“肃静”、“回避”朱牌、宫灯、金瓜、斧钺、朝天镫、龙虎旗、团扇、日罩……吹打鼓乐更是不能少的。花轿一般为两乘,新郎、新娘一人一乘。去的时候,新娘之轿例不空行,晋南一带要放花糕,青馍作为镇物;晋中有的地方则由一个与新娘属相相同、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坐着压轿,称为“压轿喜倌”。

山西长治的迎亲队伍中,都要有陪伴新郎的人。左权一带,是从年长亲友中找两个人,称为“冰人”;再从新郎的子侄辈中找一个年龄与新郎差不多的,称为“引婿”。雁北平鲁等地讲究“女一男二”,要新郎的妗子和两个兄长随花轿同去同回;回来时,女方自然也以“一女二男”相陪送亲。大同一带娶亲、送亲则专要双方女眷中娴熟礼仪的相陪。对陪伴新郎的人,太谷一带称为“伴客”;对女方陪伴新娘的人,则称为“送客”。“送客”之外,女方再去人,便是“吃客”了。

女儿在出嫁前,山西各地大多有“哭嫁”的习俗,人称“媳妇哭,娘家富”。据民俗学专家研究,这一习俗的起源与远古时代的“抢婚”有关,后来女子被掠夺时的哭诉才逐渐演化为婚俗中的“哭嫁”。这不是乐极而悲,往往有其真实的内容。一般是感叹无虑少女生活的结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眷念兄嫂弟妹及与女友的友好相处之情,同时对为人妻、媳的人生转折甚感惶惑不安。如果对婚事不太满意,感到委屈,更要借机发挥,大哭而特哭一场。新娘的母亲、女友与家族中的女眷,一般都要陪哭。

迎娶的队伍到来后,女方的家门往往由新娘的妹妹或女友们紧闭、关锁。一方面显示女方家族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亲者。迎亲者怕误了时辰,只有付“开门钱”了事。吕梁柳林一带,迎娶队伍到女家门口时,要把一只羊赶在前头进门,俗称“撞门”。 迎娶队伍进门后,女方设筵盛情款待。晋中榆次等地,招待女婿时,除一应酒菜外,还有薄饼一样主食,当新女婿的一定要“偷”十几张饼、几双筷子和一些酒器,当地人称为“得富贵”。晋南襄汾一带讲究新郎、新娘同吃“合婚饼”。晋东南沁县等地,女儿临行前要吃鸡蛋饼,俗称“三颗鸡蛋一壶酒,打发闺女上轿走”。

撤席后,新郎再次向岳父、岳母叩头辞行。晋中祁县一带,岳父此时要为女婿披红、簪花。然后乐声大作,迎娶队伍再加上女方陪送人员,以更为盛大的气势起程了。“婚”、“昏”同音,晋南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新娘晚上出嫁的古老习俗,娘家筵请新郎,一直要到初更才打发闺女出门。

女儿出嫁离家时,山西各地都有不带娘家土的习俗。民间认为“土能生万物,地可产黄金”,怕带走了土会带走娘家种庄稼的好运气。这自然是农业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女儿出嫁时,要在炕上换上新鞋,然后由哥哥或舅舅背上或抱上轿;或者坐在椅子上,由人抬上轿;有的地方是以红毡或红布铺地,女儿脱去脚上的旧鞋,进了轿再换新鞋。不管怎样出门,反正是脚不沾地。女儿临行时,晋东南沁县一带,母亲要含着眼泪绕轿二圈,默默祝愿女儿幸福吉祥;父亲则象征性地护送“百步”,然后由其舅、叔、兄、弟等四人伴行送亲。

迎娶路线一般讲究走大回环,回时不走来时路。晋中祁县一带依据村落位置,有玄武(北)入,朱雀(南)出;或白虎(西)入,青龙(东)出的说法。迎娶队伍要随带红毡或红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轿踩踏外,路经寺庙、井台或石碾、石磨时,还要用来遮掩轿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崇邪怪相扰。路遇别人家的嫁娶队伍时,双方要互换“针线”,即新娘的女红消灾。现在迎亲队伍相遇时互赠手帕,即此遗风。迎娶旧时多用轿或轿车,除此而外,吕梁山区有些地方新娘出嫁骑驴;长治、屯留等地,新娘、新郎都要骑马。雁北平鲁一带还有“骡驮轿”的特殊交通工具,即两头骡子一前一后驮着一乘长轿。娶亲这天,“骡夫”最受人尊敬,他们身着黑色新衣;头缠白色毛巾,装束得精精干干。据说他们既能把“骡驮轿”赶得稳稳当当,又能使人饱受颠簸之苦,所以喜钱是不能少给的。

迎娶这一天,新郎、新娘的妆束因时因地而异。新郎旧时头戴宽边黑色硬礼帽,身穿马褂长袍,后来改为制服,现在则大都是西装革履了。晋中、晋南等地,新娘着装比较特殊,要头戴凤冠,身穿蟒袍,腰扶玉带,宛似戏台上皇后娘娘的形象。后来不穿蟒饱了,改套红棉袄;不戴凤冠了,改戴茶色眼镜,一律改穿时装。

山西长治地区的结婚婚俗是不同于其它地方的,但是也存在相同的细节,长治地区的婚俗可以说是具有自己的风味的,下面就来说一说长治结婚风俗

议婚,议婚都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者托亲朋好友到女方家中求婚,这又叫做提亲。女方家长答应考虑结亲。

男方便再次的让媒人到女方家中去询问女方的名字以及生辰八字,然后找算命先生合八字。长治地区的特色就是将男女双方的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写在绢或者麻纸上,然后请人占卜算。

定亲,男女双方的八字相合两家就要选择吉日传换庚帖,重新的写明男女双方的年、月、日、时等等事项,如此亲事就算是初步的定下了。

相亲,男女双方当事人还要相亲,两个人要见面,相互的观察对方的品貌等等,如果说两个人都觉得彼此很是合适的话婚事就敲定下来。

定婚,订婚都会选择在夏历的三、六、九等吉日,双方的家长要在选定的这一天分别的宴请亲友,主食一般都是面条,有些地方必备饺子,寓意是不要再要讨财礼了。

女方宴请的是臊子面表示彩礼少了可不行。定亲这一天男方要送面粉给女方,女方用男方送的面粉夹上小米煎成油饼再送给男方,男方分给亲友意思通知。

过礼,男方送给女方的东西要凑足十件,表示十全十美。女方回奉给男方的东西有十包掺有盐末的麦麸,这十包麦麸盐要分别的撒在未来的公婆和妯娌头上,表示大家有福、有缘分。

当然了,以上所说的长治结婚风俗还不是全部,大家若是想要了解地道的长治地区的婚俗还是应该找专业的结婚网。

一、婚前

  择偶:

  除“相亲”外,相当于古六礼之“纳采”、“问名”和“纳吉”。“纳吉”后来演化为今之订盟(也有把订盟归人“纳征”)。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婚姻大事,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后期也有托亲友说亲的,在确定缔亲意向时,有的家长也能征求一下婚嫁本人的意见作为参考。

  “提生日”:即议亲。媒人把男女双方的庚贴送到对方家里,各自压置于厅堂神龛香炉底下卜吉,若三日内双方家中均平安无事,称“三日圆”。如果有一方没有“三日圆”,议亲必须取消。

  相亲:经双方家长认可后,男方家庭择日由其祖母、母或伯叔母、姑母等女性尊亲前往女方家中,实察女方容貌仪表等。

  定婚

  相当于古六礼中的“纳征”和“请期”。

  “压定”:亦称订盟。一般由男方女性尊长把戒指、订仪、喜糖等礼品,送到女家,并亲自把戒指戴于嫁女手指上,宣告婚事已定。

  “轿前盘”:“压定”之后,男方先后三次备办丰盛的彩礼送往女家,称“戴手镯”、“送花”和“轿前盘”,合称“行大礼”。清末以来,逐渐把“行大礼”合并为“轿前盘”,称为“花叠盘”或“盘担”。有的地方是把“压定”和“行大礼”合并在一起举行。“行大礼”把婚前的准备工作推向了高潮,而“行大礼”和“压定”的中心内容都集中在钱物方面,男家向女家送聘金和礼品,有酬谢其养女之恩的用意。

  “送日头”:送“盘担”时,要通知女家迎娶吉日及冠笄时刻,叫“送日头”。

  “送嫁妆”:在婚前一、两天,女家要派人把金银首饰、珠玉古玩、绸缎布匹等众多的嫁妆送往男家。德化畲民嫁女,旧时有资送刀斧之俗。

  二、婚娶

  新郎须亲至女家礼迎新娘,这在古“六礼”中称“亲迎”。

  清代前期,泉州婚俗中,除个别宦族外,婚礼皆不亲迎;至期,办好彩轿,遣媒送至女家。

  古籍对婚姻本义是这样解释的:昏时行礼,故谓之“婚”;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因此古时亲迎必在黄昏之后,乃至深夜,连一切迎送人员都得穿黑色礼服,这显然是远古时代夜间抢亲习俗的遗存。

  旧时泉州迎娶都在白天,但新娘须头蒙乌巾,并要有一对轿前灯,这当是沿古礼黑夜亲迎之遗迹。

  新娘出嫁是大喜事,反而要“哭嫁”,以示悲伤,全国南北皆然。可能是思相离而悲,或是随俗,但民俗学者认为,此乃原始社会掠夺婚姻的遗俗。

  花轿抵达男家,一时鼓乐、鞭炮齐鸣,喜气洋洋。

  新郎至轿前,下马威似的朝轿门轻踢一脚,轿内新娘马上应战,还踢轿门一脚,这是在用一种特殊的语言向人们宣示:日后男不惧内,女不示弱。

  男家一位平辈男青年或下辈男孩走到花轿前,揖请新娘出轿;再由男家福命大的女长辈手牵新娘出轿,送嫁娘举起贴有红双喜字样的米筛为新娘遮面。在三通喜乐声中,新娘慢步跨过火炉,踏上瓦片,进入洞房。

  据说“遮米筛”和“踏瓦片”是为辟邪,但安溪人却有独到的解释,称此举寓有明亡之后,其孤臣遗老尚望“反清复明”,教示新婚夫妇“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的隐意。至于“跨火炉”,人们认为可以利用火神的威灵,将新娘在其家里和沿途所招惹的邪气烧尽。

  新娘到夫家后,又有拜天地、挑乌巾、喝交杯酒、宴请宾客等节目,其中闹洞房为是日婚礼的压台戏。俗谓洞房不闹不喜,不闹不吉利,而且在新婚七天内可以连续闹,有“七日内不分大小”之说。闹洞房的内容大多是要新婚夫妇,当众做出种种亲呢举动,诙谐有趣。

  “公鸡娶妇”:在晋江、石狮侨乡,已定好婚期的海外青年华侨,因种种原因,近期无法回家乡按时完婚,经男女双方家长协商同意,如期举行婚礼,新郎则以一只大公鸡代替。这只大公鸡在七日内放在新婚洞房的床底下,七日后才移到室外鸡窝,精心饲养,至其“寿终正寝”。

  介绍几个古代求婚故事吧!

春秋郑国徐吾犯妹妹的择婿。徐吾犯是郑国大夫,妹妹徐吾氏很美丽,下大夫公孙楚送了聘礼,订为未婚妻。上大夫公孙黑羡慕徐吾氏的容貌,也送来礼物,强作婚约。在这两个求婚者面前,作为家长的徐吾犯不知如何是好,遂报告执政子产。子产说这是国家政治不清明,才出现两个大夫争夺妻室的事,不是你家的过错。你也不用犯难,问你妹妹,她爱嫁谁就嫁谁。徐吾犯同两大夫商量了,都同意由徐吾氏决定的办法,于是二人分别来到徐吾家求亲。公孙黑穿着华丽的服装,将作为聘礼的物币置于堂上;公孙楚衣军服,在院中射箭,接着跳跃到车上离去,他没有再送贽礼,因为在先已给过聘金,认为不需要另送了。

徐吾氏在屋内认真地观看了两位大夫的行动,选择了自己的情人。她认为公孙黑确实漂亮,但不能做自己的丈夫,而公孙楚表现出男子汉的气概,决定嫁给他。她的哥哥尊重这种意向,徐吾氏遂同公孙楚结为伉俪。这桩婚事到此并未结束,失败的公孙黑不甘心,要杀死公孙楚以夺取徐吾氏,公孙楚一怒之下把公孙黑打伤,于是招来流放之祸(《左传·昭公元年》),徐吾氏后来生活如何,不得而知。她在两大夫之间,不以品貌、爵秩取人,有其爱情的标准。

杨宇翔绘公孙楚射箭求婚图西晋贾午与韩寿的结合,有类似于《西厢记》中张生、莺莺相爱的某些情节。贾午是司空贾充的次女,贾充宴请宾客,贾午常常从内室窥视客厅情景。韩寿是贾充的幕僚——司空掾,常来参加宴会。他长得俊美,风度又好,被贾午看中。爱慕的感情不能控制,睡觉中也想到他,然而无从接近,就问身边的婢女,知道不知道他是谁。正好有一人原来是韩寿的奴婢,贾午就通过她与情人通音信,并约韩寿夜间跳墙进入闺阁。二人情好,贾午把西域进贡的奇香从贾充房间偷来送给韩寿。贾午有了情人,高兴异常,以至其父感觉到她“悦畅异于常日”,终于发现他们的往来,并承认既成事实,让二人成了亲(《晋书·贾谧传》)。

刺史徐邈的女儿,与贾午是同时代的人,也有一段选婿的经历。徐邈为给女儿择配,大会佐吏,令女儿在内室观看,暗中挑选。来客中有从事王浚,姿貌俊秀,年轻时不注意名节,后乃改变行为,立大志向。他在宴席中的表现,被徐女相中,告知母亲,徐邈就让他们结为夫妇(《晋书·王浚传》)。王浚后来在平定孙氏吴国中立了大功,官拜抚军大将军、散骑常侍。徐氏女真是慧眼识才。

以上诸女是在父兄监护下择婿的,而南朝荀阐之的女儿则是完全自主的。荀阐之,广陵人,官给事中,他女儿的婚事,《南史·荀伯玉传》记云:“当嫁,明日应行,今夕逃随人去,家寻求不能得。”看来,荀女早已有了恋人,不满意家长相中的夫婿,在出嫁的前夕,随着意中人逃跑了,而且事情做得秘密,家里人找也找不到,很可能还得到别人的帮助。她决心与家庭决裂,可见爱情深笃,不管什么情况也不动摇。

唐末郑畋女儿选婿,其结果别是一种情形。司空、门下侍郎平章事郑畋有女当婚,时有余杭人罗隐,善作诗,尤喜咏史,然而屡次考试不能得第,郑畋赏识他,时与往来。郑畋女儿非常喜欢罗隐的诗,不时诵读,郑畋以为女儿爱慕罗隐,想为他们作配,于是招请罗隐,郑女在帘内观看他。这一看不要紧,由于罗隐长相丑陋,同她从诗中得的印象相反,因而对罗隐深为厌恶,从此不再念他的诗。郑畋知道女儿原来只是爱读罗隐的诗,而并不喜欢这个人,就不再给女儿谋算这门亲事(《旧五代史·罗隐传》)。在自家婚事上,郑女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得到父亲的充分理解。

南宋理宗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封为周、汉国公主,喜爱异常。公主到了及笄之年,议选驸马,宰臣建议选本科进士第一名周震炎。当周状元廷谢时,公主在屏风内看到周,表现出不高兴的情绪,理宗知道了女儿的心意,就不采纳宰臣的意见,周震炎从而失去了做驸马的机会。理宗是宋理宗画像宁宗杨皇后所立,为酬恩,选定杨后侄孙杨镇做驸马,对这桩婚事公主再没有异议。婚后,理宗为有天伦之乐,在大内附近为公主建造宅第,时常到公主府欢聚。但是好景不长,公主活到22岁就病死了(《宋史·公主传》)。

  结婚前一天晚上新娘跟新郎不需要一起宴请宾相和帮忙的朋友。

  结婚前一天晚上新郎新娘是诸多小事情的指挥者,与宾相和帮忙的朋友再次喝酒,会耽误不少小事情的落实。怎么安排也会有遗忘的人,落下谁都会影响第二天的婚礼的质量,不易于在此时举办;这时节,大事情已经四脚落地了。

  新娘这时间段,要和自己的**妹们话别、和自己的家里亲人话别,听从妈妈的最后嘱托,心里急切的想尽快躺下休息,迎接第二天早上的新娘化妆。此时的宴请,会消耗新娘的体力,影响新娘的容颜。

  新郎要用最后剩余的时间,仔细的梳理次日婚礼的细节,从安排接新娘去化妆开始,到化完妆把新娘送回娘家,自己率领车队去接新娘、行进路线有没有变化等等,一直到婚礼开始前的一切,都要一一过一遍。如果宴请宾相和帮忙的朋友,新郎就要一直陪到最后,这无疑就给新郎增加了疲劳度,耗费精力‍。

  宾相和帮忙的朋友的宴请,要想安排,也应该在婚礼后的第二天中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720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