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寿衣的十大忌讳

穿寿衣的十大忌讳,第1张

穿寿衣的十大忌讳具体如下:

禁忌1、忌现用现做

过去的寿衣讲究生前制作,很多老人在50岁左右就会开始准备寿衣。一般会放置二三十年才会用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多人都会选择买现成的,但一定要提前准备。

提前准备寿衣,一是为了避免事发突然,子女来不及准备而造成遗憾;二是在传统丧俗观中认为老人去世前穿的衣服可全部带走,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有衣服可穿。

禁忌2、忌双数

寿衣件数要求单数,里外的数量是三件、五件。这一说法主要是为了和在世的习惯相区分。

禁忌3、忌单褂和扣子

老人寿衣中都是使用带子系扣,在换装时,必须将领子撕开一个小口,因为这些地方都与“子”的发音相关,扣子同“扣走”,会有把给孩子扣走之意;褂子,扣子,领子等都谐音将后代“挂走”“领走”之意。

而对于英年早逝青年人,对于这一规定稍有不同,主要在于他们如果没有子嗣后代,就没有这些忌讳。

禁忌4、忌打结和疙瘩袢

制作时,针线工艺不能打结或者使用疙瘩袢,所有飘带、领带最好都不打结。

禁忌5、忌缎子与皮毛

面料不能用缎子。因为“缎子”与“断子”同音,对后代寓意不利。兽皮,虽然是难得的贵重物品,但民间认为,用兽皮做寿衣的话,死者来世会转生为兽类的。另外一种说法是从“全尸”考虑的,说是恐怕人尸与兽革混杂一处而不能辨别。

禁忌6、忌眼泪落在寿衣上

在换寿衣时,无论子女有多么的悲痛,都不能将眼泪滴在寿衣上,否则死者会不安宁!

禁忌7、寿衣袖子一定要长

寿衣一定要遮住手,如若不然会被认为是衣不蔽体,从而影响子孙后代的运势。

禁忌8、寿衣都要穿棉衣

四季要穿棉:四季要穿棉意思是说,无论老人在什么季节去世,寿衣都要穿棉衣。之所以强调四季穿棉,是因为阴世是一个常年阴冷的地方,老人穿棉服可以抵御阴世的寒冷。

还有就是老人去世后尤其在夏天,尸体很容易腐烂,穿棉服可以吸收遗体腐烂时流出的水分,或许这才是四季穿棉的根本所在。

禁忌9、最后穿寿鞋

通常情况下,寿衣的穿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一件一件从里往外穿,另外一种是把寿衣一件件套在一起,然后一次性给穿上。无论采用哪种方式穿寿衣,寿鞋一定要等到最后穿。

如果老人穿好寿衣还没有断气,就不能把寿鞋给穿上,因为老人穿上寿鞋就等于脚踩莲花永登极乐了,所以给老人穿寿衣,寿鞋务必要等咽气后再给穿上。

禁忌10、寿衣件数不能够穿的太多。

总结:

送行不是一件小事,在目前的殡葬服务中,大家都会非常关注这方面的内容,一旦出现问题,也极有可能会影响子孙后代的运势。所以每个环节都要注意,不能太随意。

寿衣一般包括:内衣、中衣、外衣、帽子、鞋、袜子、垫盖被7件。

寿衣当中没有内裤、背心以及纹胸等,贴身内衣只有衬衣和衬裤,并且不区分男女,只有大中小号的不同。内衣没有扣子,衬裤没有松紧带,都是用两根飘带;中衣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为了表示对逝者“厚葬”,因此无论冬夏,中衣都要选用棉制的衣裤。

外衣包括上衣和裤子两个部分。因为是寿衣中的外层,通常要求配套使用。外衣分常服与寿服两种。常服与活人衣服大体相同,只是没有钮扣。为了不改变上衣的式样和美观的需要,将钮扣缝在上衣的外摆上作为装饰,而使用魔术搭扣。常服有男女之分。男式服装通常为中山装、人民装、西装等。女式常服的式样不多,常见的有西装,用平领、立领来区别不同。

传统外衣的种类也很多,汉式对襟外衣、满式大襟外衣都是常见的式样。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寿衣是外衣仅有上衣,不配裤子。外套是寿衣的最外层,也有常服与传统寿服之分。常见的外套有风衣、长袍、斗蓬等,其中斗蓬是女式专用外套。

1、寿衣面料的选择

桑蚕丝是最贵重的面料,但缎子在老讲里有断子的谐音,一般不采用。化纤材质在火化时会燃成液体,影响骨灰的质量,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尽量不要采用。

绸子有子孙后代稠密、家丁兴旺,所以在高档面料里是最佳的面料。棉是过去老百姓最为推崇的一种面料,因棉舒适、温暖、环保,来自自然、回归自然,所以受到现代人的推崇而成为时尚。

高档人造丝是化工制造的植物纤维提取物,经化学反应将分子链打散,再通过小分子组合大分子进行合成。燃烧时是棉的味道,又有近似于缎子的光华亮丽,所以是缎子的很好的替代面料。

普通人造丝是由一半人造丝一半化纤丝组成的,手感好,看上去也很漂亮,里面填充物是棉花,里衬是棉布,弥补了面料含化纤的不足,价格也便宜,同样是经济实惠的产品。

2、寿衣的搭配

选择寿衣的关键要注意搭配,也就是说衣、裤、鞋、帽、被的款式、色彩、图案要协调,要呼应。在款式上尤其要将中式和西式区别开来,切不可上穿西装下着布鞋,中不中西不西,显得不伦不类;色彩的选择更要注意整体的调子,将零碎的色彩统一在大调子中,不可使用大面积的对比色,不然会显得杂乱、刺眼。

图案同样有古典的、现代的、中式的、西式的之分,在风格上要协调、统一;此外,面料的选择还牵涉到"殡"礼的档次,一般缎织料的寿衣较为贵重,家属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寿衣。

3、寿衣的讲究

棉质最好,丝质最贵重。不论春夏秋冬,都要穿棉,也就是把一年四季的衣服穿全。

穿单不穿双,寿衣一般为单数,按照上下身相加的总数还有讲究:三领二腰,古语讲五岳为尊;“四领三腰”,古语讲“七级浮屠”(浮屠就是宝塔);五领四腰,古语讲“九五至尊”。

铺金盖银,被褥一般是铺金盖银,褥里是红色。象征着老人铺金盖银,后辈红红火火。有些地方的风俗是把盖单剪下一条,由儿女保存。因为铺的褥子是地,盖的被子是天。所以剪下一条盖单的意思就是给儿女留下一片天,为儿女遮风挡雨,保佑后辈平安吉祥。

不用扣子、缎子,寿衣上一般不用扣子、缎子,因其有扣住子孙、断子绝孙的谐音。

长衣长裤,寿衣只穿长衣服,不能穿短衣短裤,意在不能让遗体遭受风吹日晒雨淋。

寿鞋,鞋为棉制,底上有莲花,因莲台是佛的座位,代表着脚蹬莲台,去往西方极乐世界。

垫背钱,七枚铜钱摆成北斗七星的形状,意思是七星引路,魂归北斗,后辈发财。

不空手,可以手持金银元宝、金银戒指、手绢等物,老人走后不能空着手。

绊脚绳,过去讲为防止诈尸用,将双脚绑上,入殓后解开。现在则是为了防止运输路途颠簸,影响老人仪容。

盖脸布,盖脸布又称“幎目”、“面衣”。清朝入关后,汉人改穿满服,剃头留辫子。江山移主,无脸见先人。故脸上盖布。现代沿袭此风俗,意在与世长辞,一来逝者面容未化妆前,脸色乌青,并不好看,二来是卫生的需要。

不穿皮鞋,寿衣的材料不能用皮、毛,鞋也不能穿皮鞋。老话讲是沾了皮毛,转世有可能成动物。

口铃,老讲是嘴里不能空。或者是转世时不要忘了多说好话。

提前准备寿衣。早年间,在老人六十岁时就把寿衣布料准备好,七十岁时由女儿做好,每当过寿时,都要穿一穿。寿衣的寓意实际是很吉祥的,尤其是在得病时准备寿衣,甚至能为老人冲喜,帮助老人延年益寿。只是近些年,人为的偏见将寿衣跟死亡划上了等号,这是有悖于传统习俗的。

4、寿衣包含的物件

寿衣:寿衣包括衣、裤、裙。衣有长袍、短袄、马夹等,并有内衣、罩衣之分。

寿帽:寿帽又称寿冠。男的一般用鸭舌帽(便帽),也有戴传统的清朝瓜皮帽的;女的常戴绒帽,有“老夫人”相,也有用长方形绣花布代替,俗称“首帕”。

寿鞋、寿袜:寿鞋一般是中式布鞋。寿袜一般为棉布袜。

寿枕:寿枕以纸、布做成,一般填充秸秆。按传统习俗,头枕饰有公鸡、双龙抱珠,脚枕为莲花、双龙抱珠。

寿被(寿单):寿被是一种盖在逝者身上的狭长小被,处于最外层,以布、缎作为面料,有单子和被子两种,盖于尸身之上,与棺盖隔离。多为青色、**、白色。

褥子:垫于尸身之下,**、青色褥子使用居多。

寿裙:有绣花、粘花之分,图案多为凤凰、鲜花。

其他:盖脸布,盖在逝者脸上;口铃,含在嘴里,或做开馆钥匙;腰带,绑腿带子,元宝戒指,垫背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1672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0
下一篇2023-09-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