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定亲男方一般需要准备什么?

西安定亲男方一般需要准备什么?,第1张

1、媒人礼 定亲仪式一般需要媒人主持,因此男方要准备给媒人的礼金。媒人介绍了男方和女方认识,是很重要的存在。一般女方也要给媒人礼,比男方少一点。

2、压桌礼 定亲宴一般是女方家筹办,男方家给压桌礼。压桌礼指的就是酒席钱、厨师礼、端菜礼,包括了定亲宴的全部开销。这个钱要用礼袋装好,再送给女方家。

3、舅仔礼 舅仔礼指的是男方给女方妹妹、弟弟的见面礼,份额不大,图个吉利。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是独生子女,那么这个红包可以换成给女方父母准备小礼物。

4、结婚聘礼 定亲的时候,男方家就需要准备好聘礼,在订婚仪式上送给女方家。聘礼一般是提亲或者会亲家的时候商量好的,有六件式或十二件式,根据地方风俗来准备。

5、结婚礼金 除了常见的结婚聘礼之外,男方还要准备结婚礼金,也就是彩礼钱。彩礼没有具体的标准,有些地方一两万,有些地方八万十万,看女方家的要求是什么样的。

6、黄金首饰 定亲的时候,男方还要为女方准备黄金首饰,也就是三金或者五金。不过现在没要求一定是黄金首饰,铂金材质的也可以。还要准备订婚戒指,这也是很重要的

陕西南北地域缔长,从地理上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块,分别处在高原、平原和山地三个地质条件不一样的环境。各地的气候、水土、风俗都不一样,因此生活习俗也不一样。下面就具体来看看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 ,感受传统神奇的北方婚嫁礼俗。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订婚

订婚请介绍人:求婚之家,欲择某户女子为婚先请介绍人到家招待一番,说明求婚之意,于是介绍人奔走双方,发挥媒介的作用。见面:经介绍人媒介,同意联姻者约定时间双方在男方或其亲戚家见面,经谈话同意,即订婚约。见面时,男方要简单招待,双方主要亲戚要参加,给予意见,谈话后,两人要互赠礼品(男给女一身衣服和四样札,女给男之礼稍轻)。如对方收礼就表示同惫,否则就有问题。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看屋

近年来兴起了女方到男方家看屋的规矩。看屋时,女方的主要亲属要陪同,男方要设像样的宴席,要给女方比见面礼时更重要的礼物,至少是一身好衣料。如男方不同意看屋,须将看屋的花费折成现金给女方,这纯属一种礼仪之举。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扯衣服

看屋之后,介绍人即与双方协定给女方扯衣服的数最、花色、时间、地点以及什么人同行。这天,男方主婚人与介绍人同女方去的人进县城,一般扯四至六身(每身两件,每件七至九尺)的衣料,也有十身、八身的,至少要花二三百元,多者千二入百。解放初多买布料,现在以毛料、绸料为主。除衣料外,还有鞋、袜、围巾、毛线、提包等。扯完衣服,一行人还要到饭馆进餐,叫上十个八个菜,花上百元。在经济困难时农村人常为扯衣服犯难。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坐喝

渭北人叫“吃洒席”,渭南人叫“过礼”,民间俗称为“抄,抄,抄”,意谓“吃吃,吃”,坐喝之礼仪非常隆重。这天,男方要杀猪、宰羊,备齐鸡、鸭、鱼、肉,请用傲菜,搭翻待客,房上架高音喇叭等,搞得排排场场,以示富有。男方亲属应邀带礼品赴套,女方通知族门、乡党、亲戚扶老拼幼来坐吃媒席,以表示赞同。普通坐喝,待客七八桌,多者达二十多桌,上菜二三十道。其程序是:①进门先喝羡,佐以糕点、干果。有四碟九盘者,亦有十一花《九大盘上架四小碟》。②吃先饭以吃臊子面居多数,专请村中巧妇操作,要达到“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嗓子有猪肉、羊肉、鸡丝等。③两顿饭:先喝洒,再吃饭。喝酒时开始出盘摆八个或四个菜,然后边饮洒边上莱,山珍海味五花八门,饮中,男对象由女方一人领上给女家客人逐一敬酒,叫认女婿。女对象则由男方一人领上给男家人敬酒,叫认媳妇。洒过三巡,介绍人将男方为女方所备衣物和客人所助礼品放在大盘内呈于女家主婚人面前(包括事先约定的婚礼现金,用红纸封好)当面交付,如无愈见,即完成订婚(过礼)任务。洒后吃饭,一般是一盘端,九个菜带馍,现行订婚礼。大体分为“仁义亲”240元,“普通亲”360元,多于以上者为“高价亲’。过礼后,每逢四时八节,未婚男女要互送礼,男方之札重于女方,女方来男家送礼叫回门,男家会盛情接待。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择吉

即选择吉期结婚,乡下叫“合日子”。男方欲娶,经媒人说通女方后,请先生推算吉期。首先看男、女属相的“利月”“败月”,有一首合婚“利月”谣:“五、七迎鸡免,二、八虎与猴,三、九蛇共猪,四、七龙与狗。牛羊五、十、一,六、腊鼠马走。”其次,选择吉日、吉时,除一述讲究之外,还忌讳择吉时寡妇和四只眼(孕妇)的人接近,怕冲了“喜”等。今天此种陋习逐渐减少了。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完婚

也叫嫁娶,乡下人称娶媳妇,旧的婚礼很复杂、很讲究,其主要项目有:(迎亲准备) 请执事: 即请主持婚礼仪式的人。请礼笔:即请收礼先生,于前一日书写喜联(大门、洞房门),结婚之日收写 礼品名单。请“宾相”:乡下人叫请相客。男方请宾相,女家请扶女(或称侍女)。“宾相”要选年龄 与新郎相当,关系好,且家庭条件好(谓有福的人)的已婚者 2 人担任,任务是陪伴新郎参加婚礼仪式。 请厨师(包括做菜的红案师傅和蒸馍的白案师傅)。请跑乱:即请族人、亲友专司勤杂工作,如借家具、 搭棚、买东西、烧水、招待等。请乐人:即叫、“龟子”(民间乐队),有三口、五口、八口之分,钟 鼓乐之,奏乐助兴。赁轿:轿分红轿(花轿)、绿轿(蓝轿)两种,皆木制,长方形,双杆,顶如方盖, 厢长 5尺,宽 35 尺,高 5 尺,上有顶,底有平板,开前门有帘,轿内设一座,两轿杆长 12 丈,四 人抬。红轿用红布作帷,花轿为雕花彩帷,绿轿以绿布或蓝布作帷。顶呈锥形,上雕“麒麟送子”, 四角吊红色绣球,四臂刻八仙人物。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迎亲

作为男家为“合婚”仪程序幕;而女家则是“送女”仪式。此日一早,新娘子由梳头侍女(伴娘)梳妆打 扮,等待男家迎娶。新郎身穿长袍礼服(蓝色绸缎做),头带礼帽,披红插花,由本家叔(伯)、迎姑、 宾相、轿夫、乐人等陪伴,骑马或坐轿(旧时世家、富户亦有新郎坐绿轿伴红轿迎亲的),携带“凤 冠 霞帔”及一面照妖镜、一把遮日伞等礼品来到岳丈家。在奏乐中,新郎为岳父母行叩头礼,入宴席。女方伴娘为新娘戴冠披霞,穿红绣鞋,蒙红绸盖头,向祖先神位告别,向父母兄嫂行礼辞行。 此时新娘离别之情油然而生,哭声感人,叫“哭轿”或“哭嫁”。还有哭词叫《哭轿歌》:“娘呀娘 您养我身,今日出嫁成客人,丢下弟妹谁照看,好比钢刀挖我心”。在乐声、炮声中由梳头侍女扶入 轿中,轿门垂帘。照妖镜悬于轿杆,选二童扶轿护送叫“押轿”。乐人前头吹奏, “衣架”(摆新娘 的妆奁等针钱活的木架)随后, 紧跟“什罗”(专放新娘装饰品及生活用具的木抬箱), 新郎骑马于轿前, 梳头侍女之车随后,再后是娘家客人的乘车,形成一列长长的队伍,名为“吃筵席的”。凡轿过之村,皆鸣炮停歇,村女皆争观品评新娘的手艺。轿过桥头、十字路口、街道,必要鸣炮,有 的还要贴红纸条表示以喜驱邪(送女仪式的隆重与否,因贫富而异)。若途中撞亲(两家花轿相遇),以 互换礼物让道,表示互不干扰,各自平安。若遇丧棺,则要改道,或以红绸遮轿,在炮声中前行。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婚仪

也叫“拜堂”、“拜天地”,由执事主持,执事身着礼服(礼帽、长袍)。从迎轿开始,“执事”手提 一只斗,内装甘草(表示金)、麸皮(表示银),口唱《草料歌》,在鞭炮声中将新娘迎下轿来,穿门入 庭,至花堂前,命新郎上前揭去新娘的盖头,象征夫妻相认。堂前桌上摆香、烛、献品及供奉“天、 地、君、亲、师”之牌位;地铺红毯为新郎新娘叩首之用;另外桌上还放置六物:斗、秤、尺、剪、算 盘、镜(象征传说中“三媒六证”之“六证”),表示“公平合理,心明如镜”。附民国中叶流传的一首《草料歌》及拜堂仪程: 《草料歌》由执事唱迎轿词:“花轿到门前,宾主站两边,鼓乐迎淑女,鞭炮庆家宴。鸾凤鸣双喜, 蓝田种美玉,聚乐生祥瑞,佳女配佳婿”。 下轿词(新娘下轿时,由执事先生边撒边念):“一撒麸子,二撒料,三撒新人下轿”。 进门词(新娘下轿后由男方接亲者搀入时念):“一撒金,二撒银,三撤新人进了门”。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进堂词

“花堂设置多辉煌,五色云彩呈吉祥,青鸾对舞千秋会,鸾凤合鸣百世昌”。 拜堂词:“寻得桃园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桃园仙 鱼逐水流,只等渔郎来问津。一拜天地日月 星,二拜东方甲乙木,三拜南方丙丁火,四拜西方庚辛金,五拜北方壬癸水,六拜中央戊己土,七拜 三代老祖宗,八拜父、母、伯、叔、婶、娘众弟兄(依次为高祖父、高祖母、曾祖父、曾祖母、祖父、 祖母、父、母、伯父、伯母、叔父、叔母、兄、姐、弟、妹),九拜师长情意重,十拜亲友一礼行(依 次为师父、师母、师兄、师弟、舅父、舅母、 姑父、姑母以及所有亲属、宾客、媒人、村老)”。 夫妻交拜词:“天上织女会牛郎,才子佳人配成双,今日两家结秦晋,富贵荣华万年长”。谢仪词;“再拜:吆车的,抬轿的,点火的,响炮的;接客的,了哨的,还有招呼不到的;梳头的,扶女 的,扮相客的,知己的;看客的,收礼的,四面八方贺喜的;铺席的,夹毡的,还有人窝胡钻的;切菜的, 揉面的,烧锅揽柴砸炭的;摘葱的,剥蒜的,担水吆驴垲面的;扫地的,看院的,提茶倒水抹案的;抱娃 的,收蛋的,买烟灌酒上县的;还有停到门口立站的,扒到窗台偷看的;没有事情发干的,出来进去游 转的;端盘的,拾馍的,专门招呼看坐的;还有啡下巴狗沿到粪堆害参的……”。一并行礼。拜毕礼成。入洞房: 新郎新娘拜堂后,互饮一杯酒叫“交杯酒”,由姑婆带领进入新房叫入洞房。当过灶房时,有人专意 给锅上扣个瓷盆,姑婆唱道: “新娘见盆,骡马成群”。让新娘拿铁勺在锅里搅一下,姑婆接唱: “新 娘搅锅,越搅越多”。有人在锅内丢一双筷子,姑婆唱道;“新娘见筷子,明年抱太子”。看热闹的 人向新房内丢一片瓷瓦片,姑婆又唱:“洞房摞瓷片,明年生谋娃”。有人给炕头放个木头墩子,姑 婆就唱:“炕头放墩墩,后年抱孙孙”。有人给炕上四角放四种干果:核桃(谐白头到老)、红枣(见红 有喜)、花生、栗子(落花生子之意),观热闹者抢食时,姑婆又唱:“七个核桃八个枣,娃子多来女子 少,媳妇吃了核桃枣,两口子和气永不恼”等等。新娘人洞房后,刹时,必有年青小伙子前来以挂门 帘、窗帘为名向新娘索要红封(红纸内包钱币),讲楔一个钉子见个封,以此耍闹逗笑,开宴时,端盘的人故意不拿筷子,又向新娘讨封;而娘家的女客们也在人不注意时,将酒壶茶杯碗碟等藏起,以至 带回家,等女婿到岳丈家赴宴时,用手帕、糖果等礼物换回,这样耍闹,民间以为趣。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宴客

叫“待客”,也叫“坐席”。一般是两顿饭,首席:一盘九碗(四角凉菜,五碗热菜)带馍。第二顿开 始先喝酒,盘里四碟或六碟,边喝边上菜,酒毕再出一盘菜带馍。饭前饭后,以茶点招待。坐席的座 位有尊卑长幼之分,即将娘家贵宾让至上席(如岳父母、舅、姑等)。饮宴中,新郎、新娘要逐席向宾 客敬酒,主要亲属接酒时还要回赠一件礼物,这种礼叫“认亲”,所赠之物叫“见面礼”。宴客中, 猜拳行令不亦乐乎。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耍房

也叫“耍媳妇”,“闹新房”。在婚后的三个晚上,都有人耍房,其内容丰富多彩,有说曲儿(猜谜)、 绕口令、唱歌,有双亲嘴、双吃糖、摘樱桃、鸳鸯送枕等,节目都很有趣,但也有些不健康的内容, 如给纸烟内装上小炮,新娘点烟时炮响被吓,有的给茶水中放上辣椒面或芥末粉,新娘一喝就咳嗽不 止,另外还有些低级趣味的不文明节目往往出现。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送饭

结婚后第二天一早,娘家及主要亲属要给女儿送饭,有饺子、面条,一家摆一盘,意指女儿勿忘娘家 的养育之恩,婆家则要盛情款待亲家客人。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回门

婚后第三天(如逢单日推后一天, 意取双吉), 由宾相带上一对新人, 抬上什罗去女方家赴宴叫 “回门” , 也叫“请女婿”,岳丈家设宴招待,女婿要给岳丈家里门族的长辈行叩头礼,受礼者以小礼品回赠, 以示认亲。在回门之日,女家村院中人,还要戏耍女婿,女婿必须和气嘴乖,有时给耍闹者以红封等, —直热闹到天黑,才回家中。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贺礼

贺礼也叫行礼。结婚之喜,亲戚要行礼,舅、姑、姨、干父家必行重礼——蒸花老虎一对,给新郎披 一条红绸子等四样礼。舅父要买一盏灯、一个脸盆,其他亲戚按其远近以定礼物之轻重,远亲虽不必 蒸老虎,也要带九个大花馍,有蒸面鱼的,有蒸大油炫的。乡党、朋友行礼一般是现金,叫“干礼”。 德高望重之人之子完婚时,乡友多联名行“喜幛” (也叫“条子”,即红绸、缎料),上写恭贺的联语, 如“天成良缘”、“喜渡鹊桥”等字,主人对乡亲贺礼者,同时宴请接待。陕西的婚俗根据地方民风民俗的差异有所不同,从婚俗中所折射出来的民俗文化也多种多样。下面再来说说乾县娇俗中的“配房”—烟布袋儿。烟布袋儿,就是经常抽早烟的乡党们,在近两尺长的烟杆上挂的装烟末子的袋子。它常为黑色,在乾县可不是随意做的,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千百年来形响一代又一代的关中儿女。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烟布袋儿

就是经常抽旱烟的乡党们在近二尺长的烟杆上挂的装烟末子的袋子。它常为黑色,这烟布袋儿在乾县可不是随意做的,这里面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烟布袋儿是乾县青年男女结婚时的女方家的“陪房”。为什么“陪”烟布袋呢这是因为,新媳妇过门后,首要的问题就是“表现”出对男方父母的孝顺。这也是关中民间婚俗程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乾县,新婚后第二天一大早,新媳妇就会到公、婆房中,端茶倒水,同时也要带去自己亲手为公、婆做的见面礼。其中,带给公公的礼物就是烟布袋儿。这从表面看是带给公公的一个礼物,其实这其中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新媳妇”送给公公烟布袋儿,表达了新人对公公在家中权威和地位的尊重。烟布袋儿由新媳妇亲手制作,婚后敬送给公公。公公把烟布袋儿挂在自己的烟杆上,人前人后,亲戚邻里看到就会对烟布袋品评一番,“哎呀,看把你飘的,你家的媳妇真有本事!”、“哎!你老汉有福,取了这么能行的媳妇!”全村人对初来乍到的新媳妇充满了好奇心,这个精心制作的烟布袋儿,便是一个媒介,使乡亲对她有一个第一印象和间接的了解。烟布袋上的刺绣一般采用扎绣,多以牡丹、荷花等象征富贵,在袋子的两个角绣有蜘蛛、蝴蝶或一些昆虫,有辟邪之说。从构图、布局和针脚,都可以看出新媳妇是否心灵手巧,这些会成为婚礼之后,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结语:以上就是陕西结婚风俗流程,陕西幅员辽阔,民风淳朴,性格康爽,带有鲜明的北方特色,其婚姻观念和婚姻习俗也各有特点,有共性也有差异,是传统婚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代婚礼有

六礼

”(

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迎亲

)

提亲

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经媒人撮合,认为门当户对,互换

庚贴

(年龄、生辰八

字)

压于灶君神像前净茶杯底,

以测神意。

如三日内家中无碗盏敲碎、

饭菜馊气、

家人吵嘴、

猫狗不安等

异常

情况,则请算命者

排八字

,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无相尅。旧时有人

迷信所谓六年大冲、三年小冲;男婚年龄逢双,女子十九不嫁;谓鸡狗

(

鸡犬不和

)

、龙虎

(

虎相斗

)

、虎羊

(

羊落虎口

)

、蛇鼠

(

蛇吞老鼠

)

难相配,待认为周全后始议亲。

定亲

定亲前议亲,

议亲始议

小礼

在买卖婚姻年代均讨价还价。

一般

四洋红

六洋红

”(

缎衣料四至六件

)

,金戒子两只、金耳环一副;聘礼,小礼三十六,中礼六十四,大礼一百

廿

(

银圆

)

;食品,个数

六十四

,即包头

64

对、油包

64

只、麻饼

64

只等,尚有老酒

2

8

担不等,故生囡有

老酒甏

之称。定亲后,男方将上述礼品用杠箱抬到女方。女方回礼

多为金团、油包及闺女自做的绣品。定亲凭证,男方送

过书

,俗称

红绿书纸

(纸张两层

外红内绿

)

女方送

回贴

认可,

俗称

文定

故旧时夫妻吵嘴,妻子常说我是有

红绿书纸

的,以此抑制丈夫。继

文定

后择吉迎娶,由择日店拣

好日

的日子。亲友送礼,婚礼多是

现金,或喜幛、喜轴,并书以

百年好合,五世其昌

天作之合

等。送嫁礼多为绣花或绸

缎被面、被头或日用器物,亦有送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

早生贵子

意。

旧时有媒人首次进门不能喝茶的习俗,

媒不饮茶

说喝了茶要冲淡婚事。

又称媒人

媒百橱

,媒成能吃上

百餐

,要酬以

谢媒酒

,但婚后如夫妻不和或婆媳不睦,媒人有

调解责任。

成亲

请吃酒

迎亲日子叫

好日

。俗谚

请吃酒,挜拜生

,好日前新郎拿着红纸

知单

请长

辈亲友吃喜酒

(

好日酒

)

,长辈要在自己姓名下写上个

字。好日前有待郎、待嫁习俗,双

方父母亲请子、女吃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莲子,讨

五子登科

彩头。好日前三五天,

男方送女方

轿前担

,一般为鹅

2

只、肉

l

方、鱼

2

尾等。

看嫁资

男方去女方搬嫁资

(

嫁妆

)

,女方置嫁资于厅堂,让人观看,称

看嫁资

。器物

披挂红色彩线,衣服等薰以檀香,箱底放数枚银元,俗称

压箱钱

。嫁资搬到男方,亦陈列

于厅堂供人观看,亦叫

看嫁资

。由阿婆取女方钥匙包,取钥开箱,俗称

掏箱

安床伴郎

迎亲先一日,男方要

安床

,由一位

全福

妇女,取

24

双筷子系扎红线,

安放新郎席子下,

安床

婚前一至三天夜里,

由一个父母双全的小儇

(

男孩

)

伴新郎同睡,

睡于床的里边,

伴郎

晚上要给这个小儇吃包子、

花生、

鸡蛋,

包生儿子

意,

那天早晨离开时,要给红包,俗称

挈出尿瓶

开面

女家喜娘用五色棉纱线为新娘家绞去脸上汗毛,俗称

开面

”(

含有现在美容意

)

客人兴吃

开面汤果

。花轿临门,女家放炮仗迎轿,旋即虚掩大门

拦轿门

,待塞入红包后

始开。花轿停放须轿门朝外,女家有人燃着红烛、持着镜子,向轿内照一下,谓驱逐匿藏轿

内的冤鬼,称

搜轿

。女家中午为正席酒,俗称

开面酒

,亦叫

起嫁酒

上轿

新娘上轿前,

经男方喜娘三次催妆,

佯作不愿出嫁,

懒于梳妆

(当然也有封建婚

姻确实不愿者),而后坐娘腿上,娘为女儿喂上轿饭,寓意不要忘记哺育之恩。较异习俗有

三:其一,

哭上轿

。女儿上轿,母亲哭送,哭词多为祝颂、叮嘱话,有:

囡啊囡,侬抬

得去呵,烘烘响啊!侬独自去呵,领一潮来啊

! ”“

侬敬重公婆敬重福,敬重丈夫有饭吃

等,

新娘动了感情含泪惜别。其二,

抱上轿

。新娘由兄长抱上轿,进轿坐定后,臀部不可随便

移动,寓平安稳当意。其三,

倒火熜灰

。新娘座下放一只焚着炭火、香料的火熜,花轿的

后轿杠上搁系一条席子,俗称

轿内火熜,轿后席子

。起轿时,女家放炮仗,并用茶叶、米

粒撒轿顶。新娘兄弟随轿行,谓之

送轿

。城区抬花轿要绕至千岁坊或三法卿

(

地名

)

等处,

以讨

千岁

三发

彩头。兄弟送至中途即回,且要包点火熜灰回来,并从火种中点燃香或

香烟,返家置于火缸,俗称

倒火熜灰

,亦称

接火种

拜堂

花轿进门,

男家奏乐放炮仗迎轿。

停轿后卸轿门,

由一名五六岁盛妆幼女

(

俗称

轿小娘

”)

迎新娘出轿,用手微拉新娘衣袖三下,始出轿。新娘出轿门先跨过一只朱红漆的木

马鞍子

,步红毡,由喜娘相扶站在喜堂右侧位置。是时,新郎闻轿进门,即佯躲别处,

由捧花烛小儇请

(

)

回,站左侧。喜堂布置与各地相同,拜堂仪式则稍异,有主香公公,多

由新郎祖父或祖伯叔担任。主香者和新郎、新娘皆遵赞礼声动作。赞礼者喊:行庙见礼,奏

!(

乐起

)

主祝者诣香案前跪,皆跪!上香,二上香,三上香!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赞礼

者接着赞唱:升,平身,复位!跪,皆脆!接唱:升,拜!升,拜!升,拜!又唱:跪,皆

脆,读祝章!由一个十三四岁小儇跪在右侧拜佛凳上读毕

(

事先念熟,不可读错

)

。赞礼者又

唱:升,拜!升,拜!升,拜!整个过程总称为

三跪,九叩首,六升拜

。最后赞礼者唱:

礼毕,退班,送入洞房!其间,新郎、新娘在拜堂时,有抢前头跪习俗,谓谁跪在前面,以

后就可管住后者,致闹出边拜边踢垫子,新郎拂袖而起拒拜的笑话。

繁缛的拜堂仪式毕,

由两个小儇捧龙凤花烛导行,

新郎执彩球绸带引新娘进入洞房。

须踏在麻袋上行走,

一般为

5

只,

也有

10

只麻袋,

走过一只,

喜娘等又递传于前接铺于道,

意谓

传宗接代

五代见面

。入洞房后,按男左女右坐床沿,称

坐床

,由一名福寿双全

妇人用秤杆微叩一下新娘头部,而后挑去

盖头篷

,意示

称心如意

,谓

请方巾

。新郎稍

坐即出,新娘换妆,客人吃

换妆汤果

。而后,新郎、新娘行

拜见礼

,论亲疏、辈份依序

跪拜见面,称

见大小

。拜时起乐,堂上摆大座两把,受拜者夫妇同坐,如一个已故,则亦

按男左女右就坐,

另一把空着。

拜毕赐红包给新娘,

俗称

见面钱

公婆可不掏红包,

妇自家人

新娘与同辈见面则作揖,

若小辈拜见时,

新娘亦给

见面钱

之后,

举行

待筵

新娘坐首席,由

4

名女子陪宴劝食,新娘多不真吃。筵毕,喜娘陪新娘至厨房行

亲割礼

有捞粉丝、摸泥鳅等习俗,谓之上厨。

贺郎酒

拜堂晚上,男家为好日正席酒,叫

贺郎酒

,新娘须逐桌逐位为长辈和客人斟

酒,酒要斟满又不可淌出。酒饮状元红,菜多鸳鸯名,乐奏百鸟朝凤、龙凤呈祥。席间,新

娘在上热菜

(

换汤

)

时,喜娘喊:新娘子换汤

(

换妆

)

作揖啦

!

宴后,喜家请有福有德的座客两人

至洞房,向新郎、新娘行

三酌易饮

礼,每进一次酒

(

新人只啜一口

)

相互交换下酒杯。主贺

者须边唱贺郎词,戏谑、祥和兼有,诸如:第一杯酒贺新郎,有啥闲话被里讲,恐怕人家要

听房。第二杯酒贺新郎,房里事体暗商量,谨防别人要来张

(

)

。第三杯酒贺新郎,祝愿夫

妻同到老,早生贵子状元郎。

是夜,有吵新房习俗,谚云:

三日无大小

。成亲那天新娘不多与客人说话,吵房时先

逗新娘开口,看其衣裳纽扣,五颗纽扣说是

五子登科

,看其脚髁头,说是看老寿星。闹至

午夜始散。新郎随出送客,喜娘始铺被褥,新娘即赏以红包,喜娘嫌不足则佯立不走,待增

加后才出。新娘关房门,新人共吃

床头果

。新郎上床,新娘

坐花烛

,花烛不可吹灭,烛

尽方可上床。

尚有在白天做好手脚,

夜里撬门跳窗进新房挪走新郎衣裳,

吵房成功,

新人要

罚出糖果、香烟钱。

成亲后

回门

成亲次日起床,须由新郎开房门。是日,男方备轿请阿舅,阿舅受茶点三道后,

退至阿妹新房歇息。午宴,请阿舅坐首席,称

会亲酒

,忌用毛蟹

(

娘舅谑称毛蟹

)

。宴后,

用便轿接新郎陪伴新娘回娘家,

回门

随轿送

望娘盘

一担。

岳父母家宴请

生头女婿

忌用冰糖甲鱼。

宴毕返回,

新娘一出轿门,

宾客中爱闹者预先以二三十条长凳从轿前铺接至

新房门,架成

仙桥

,要新郎搀扶新娘从

桥上

过,客人欢笑催促,若步履稳健,则在新房

门前

桥头

凳上再叠长凳一条,并递上一只油包,要新娘口咬油包走过,美其名曰

鲤鱼跳

龙门

。第三日,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新娘下厨,煮糖面分赠四邻。

满月盘

新婚弥月,

岳父母家遣人送礼品一担,

满月盘

又送礼券若干,

金额不等,

供婿家酬谢襄办婚事人员,俗谓

花笑票

旧时贫富悬殊,

以上所述系富庶和中等人家。

至于贫穷人家则用硬纸板剪个双喜字,

上金纸,墙上一挂,一对花烛,一顶蹩脚花轿,便拜堂成亲。

而现在的西安人办婚礼,

从古代沿袭了一些老得习俗,

当然也有很多繁复的东西逐步的

被简化了。西安婚俗中的“四样礼”,是男女双方家中长辈十分重视的一个礼节;不管你是

70

后,还是

80

后;不管你是办中式的,还是西式的,这“四样礼”都是婚礼程序中不可或

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送的好,娘家人满意,送的不好,娘家人生气不说,恐怕还会影响你今

后的小日子。

“四样礼”之一:“心头肉”

俗话说“一刀切下、六斤左右,四根肋条、五花三层还要连皮带肉。”这块肉是颇有讲

究的,称作“心头肉”。据研究考证,大凡一般人家的女娃出生时,皆差不多六斤左右;这

六斤可是自娘身掉下的,自然是娘的“心头肉”,养大成人不易,如今一朝出嫁,这“六斤

左右”,新女婿总得要还丈母娘的吧。

因此,新郎买肉时

(

菜市场

)

,一定要说明是“送四

样礼”用的肉,挑选新鲜的、带肋条、五花三层还要连皮带肉、

“四样礼”之二:“莲菜”

(

也叫藕

)

这种藕不是用来做菜的,其形状也要两根并生,长势茁壮,节生小枝,枝再生枝,盘根

相错的那种,有大有小,但万万不能有断裂。这种藕有“接连生子”之意,以寓意连续生他

个“五子登科”什么的,怎奈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这具“连子”功效的莲菜又有了新意,

即连儿子,又捎带脚儿的再连上孙子;没办法,本人无意宣扬“重男轻女”的老传统,但你

得承认:这种思想在很多人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一时半会也难以改变。同样,你买“莲菜”

(

)

(

菜市场

)

,要说明是“送四样礼”用的。

四样礼”之三:烟

烟的意思就是:取“烟”与“姻”,意思是美满姻缘。最好买两条,成双成对,讨个吉

利。

四样礼”之四:酒

酒:意思就是“天长地久”;也最好买两瓶,成双成对,讨个吉利;

娶新娘

一大早迎亲的车队已经在门外等候

(

一般迎亲的车队车辆数目为单数且有一辆装扮漂亮

的花车

,

只等打扮帅气的新郎及随行人员上车

,

就可以直奔新娘家而去了。

出发时间一般在

6,7

点左右

,

就是一大早了

,

出发前须放爆竹一响

,

一是图个吉利

,

二有告知公众的意思

(

迎亲队伍已

出发

)

。到新娘家门口放爆竹一响

,

意为

(

迎亲队伍已到

),

这时

,

新娘的亲戚朋友就会大门紧闭

,

二门不开

,

等着要份子。

车队到新娘家门口再放爆竹一响

,

便开始想办法开门了

,

说笑话的

,

叫丈母娘开门的

,

给份

子的

,

乱作一团

,

一会儿大门开了

,

但是新娘的房门还没有开

,

还得去给份子

,

说好话。打打闹闹

的叫开门的好不热闹。另一边新娘家里准备的简单的早饭已经开始了

,

迎亲的人吃几个小菜

,

喝几口小酒

,

就等着开了门新娘上花车。通常新娘是被新郎抱上车的

,

当然也有走着上车的

,

有的地方可能有新娘从出门到进门脚不着地的说法。

到这里

,

新娘已经接到

,

只剩下回家进门了

,

车队回到新郎家门口

,

就开始热闹了

,

爆竹声大

,

门口看热闹的人围的到处都是

,

新娘一般不会轻易下车

,

要份子

,

而且可能还是大份子

500

,1000

块的那种。这时新郎的朋友们

,

早已准备好

,

有堵着大门不让进的

,

有嬉皮笑脸等着脱

新郎鞋子的

,

还有等着撒礼花的。新娘在下车后

,

门口会生一个小火堆

,

新娘要从上面跳过去

(

过火

),

寓意为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

现在的女孩子都很聪明

,

等火小了

,

甚至没火了

,

才往过跳

,

有甚者

,

新郎直接就抱着过去了。直到新娘坐到新房的床上

,OK,

迎亲结束。

闹洞房

闹洞房驱邪的风俗南北各地均有。

新人入洞房前,

长江中下游地区,

新郎前一晚就须睡

在洞房,

事先请两名女童手执红烛将新房内照一遍;

天津人则请吹打班子在新房内吹打,

求吉利。

新人入房后,

驱房内邪气依然十分重要。

诸如在东涨,

新郎进屋后要象征性地向新

房四角各射一箭,或手执单刀朝每个角落虚砍一刀,并歌曰:“一砍妖,二砍怪,

三砍魔

鬼坏脑袋,四砍丧神快离开,笑看麒麟送子来。”更普遍的习俗是在新房内置长明灯。所谓

“洞房花烛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学者研究说,

“听房”习俗,实质上也是防鬼怪进入

洞房的一种保护措施。

现在闹洞房不但喜家高兴,

闹洞房的亲朋好友,

也乐得借机喧腾一番,

使出各类新招数,

让新郎新娘“坐困愁城”哭笑不得。

西安结婚风俗是指的陕西西安地区的人们结婚的风俗习惯。西安可以说是拥有非常丰厚的历史底蕴的城市,在这所城市可以看到很多曾经的古老宅院,而且大部分的西安人都依然的保留着传统的习俗,其中最亮眼的要数西安地区的结婚风俗。

现代的中国人的生活是非常的幸福的,但人们依然的喜欢曾经的各个王朝,因为是这些王朝的不变的变迁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国。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上下五千年的,各个王朝的规矩都是沿袭下来的,可以说也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那么西安结婚风俗的内容都有哪些呢?

一:定亲,西安人大多数都是自由恋爱的,也有少数人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的,那么两个人既然是要决定结婚就要先将婚事定下来,要双方的家长都同意。男女双方要邀请直系亲属一起吃一顿饭,将结婚的彩礼商定一下,男方家长送给女方一个见面礼,女方家长也要准备一个小礼物给男方。

二:过礼,西安人结婚房子是必须要有的,这女方家长肯定是会提出来的。婚房有了再来说过礼,过礼要根据女方家中提出来的条件过礼,礼金的话现在都是要五六万左右的,而且还要送三金以及一些烟酒糖茶莲藕生肉等等。当然,女方也是会有陪嫁的,陪嫁的内容包括一些家具或者是一辆车等。

 

三:结婚当天的礼俗,新郎在结婚出发前一定要与家中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要喂女儿吃汤圆,新娘都是会哭的。新郎新娘出门要有一个有福气的女性长辈来手持竹匾或者是黑伞护其走到礼车,竹匾可以放在礼车的后盖。新娘上礼车前还要有一名吉祥的小男孩手持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礼车启动新娘要将扇丢出窗外,寓意不将坏脾气带到婆家。还要一个非常特别的,礼车到男方家一个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要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轻的摸一下桔子。

  1食汤圆:新郎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2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这新娘,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3拜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4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注:准备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

  5礼车:竹匾可置于礼车后盖。

  6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

  7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8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9燃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10摸桔子: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11牵新娘:新娘下车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12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13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14进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进洞房要选订时辰)

  15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16燃鞭炮,赴喜宴:礼车离开洞房,燃放鞭炮。

  17进入宾馆休息室(蜜月套房),好友来看新娘。

  1818:30结婚典礼开始(奏乐)

  来宾入席

  主持人入席

  介绍人入席

  证婚人入席

  男女宾相引新郎新娘缓步进场、入席(奏乐)。门口至主桌需铺红地毯,进场需四名花童拖起婚纱,创造气氛。专人向新人身上撒花芯、放礼炮,同时、投影、施放一氧化碳云雾。

  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

  新郎、新娘交换饰物,新郎亲吻新娘。

  证婚人致词

  介绍人致词

  来宾致贺词

  主婚人致贺词

  新郎、新娘致谢词、向来宾一鞠躬

  开香槟酒、新人切蛋糕,全体共饮一杯,举杯齐声响干杯!

  19新娘换礼服

  20向各桌敬酒

  21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门口送客,须端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22闹洞房:亲朋好友与新人一起去洞房,吵闹一番,令新人终生难忘。

  传统来说是这样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1747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1
下一篇2023-09-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