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男女比例是多少呢?

中国的男女比例是多少呢?,第1张

 据报道称现在全国的男女比例失衡,男性比女性多出三千多万的人数,未婚男性的数量也是比较多,具体对于他们的影响是怎样,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2021男女比例。

  一、2019年中国男女人口数量及占比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较好人口大国,目前人口数量已经突破了14亿,我国还有大量的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各地,这些人口占到了全球人口总量的21% ,数量也是十分的多。

  2019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仅为038%,这一数据在全球范围来看是非常低的,而且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这几年不断下降,这会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人口可能滑向“零增长”或者“负增长”,所以及时调整人口政策。

  2019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其中我国男性人口总数为71351万人,女性人口总数为68187万人,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3164万人,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4(以女性为100)

  二、中国2020男女比例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70079万人,比女性多3376万。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100,7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则高达206:100,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专家预测,到2020年,将有3000万至4000万处于婚育年龄的男士“被剩下”。

  据公开资料,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加上女婴相对死亡水平持续偏高,到目前性别失衡的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显示,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假设女孩为100)是11806。而国际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水平是102-107,中国远高于正常值。

  这种长期累积的青少年男性多于青少年女性的人口结构状况,已经形成了未来的婚姻挤压。

  以上就是本期推荐的预计2021年男女比例及中国2021男女比例的内容,虽然时代在发展,还是有很多思想较落后,重男轻女的现象存在,所以导致男女比例失调,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

提起2021年全世界男女比例,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全国男女比例?另外,还有人想问全世界的男女比例如何?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中国的男女比例是多少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全国男女比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年全世界男女比例

1、年全世界男女比例:全国男女比例?

您好!据数据统计,中国的男女比例是9:,男性比女性多——万,也就说,在上有三千多万的男人是娶不到老婆的。[摘要]

全国男女比例?[提问]

亲~这道题由我来回答,打字需要一点时间,还请您耐心等待一下。[回答]全世界男女比例2019。

您好!据数据统计,中国的男女比例是9:,男性比女性多——万,也就说,在上有三千多万的男人是娶不到老婆的。[回答]2021年全球男女比例是多少。

全世界呢?[提问]2021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文版。

年世界人,男性人口数量为人,占全球总人数的505%,女性人口数量为人,占比495%。

[回答]

世界差别还好[回答]

全世界呢?[提问]

2比1?[提问]人口男女比例2021。

:,差别不是很大[回答]

全国呢?[提问]2021年人口普查90后男女比例。

9:[回答]2021人口普查00后男女比例。

眼睛如果近视了,如果长时间不带眼镜会咋样?[提问]

。一般情况下小于度的近视没有视疲劳症状,可以不佩戴眼镜;如果有明显的视疲劳症状,需要佩戴眼镜矫正。度以上的近视需要配戴眼镜矫正,如果不经常佩戴眼镜,睫状肌始终处于调节状态,容易加重视疲劳,使近视度数增长过快。[回答]

2、年全世界男女比例:全世界的男女比例如何?

世界各国男女比例2021。

3、年全世界男女比例:中国的男女比例是多少呢?

4、年全世界男女比例:全球男女的比例值是多少? 中国的男女比例是多少呢?

5、年全世界男女比例:世界上的男女比例

6、年全世界男女比例:年全球男女比例多少

全球性别差距报告2021排名。

7、年全世界男女比例:中国男女比例?

8、年全世界男女比例:男女比例失调有何弊端

9、年全世界男女比例:00后男女比例是多少?

截止年,中国的00后男女比例是9:,性别人口差距进一步扩大。

总人口方面,年中国人口总量达到139亿,占总数差不多1/5。其中男性人数为多万,女性人数只有多万,男女比例是81:。2021男女比例真实数据图。

从全国各地来看。00后男女失调的问题遍布我国的发部分地区。从六普数据中提取了当年0-9岁(-出生人口)全国各地区人口数据可以看出。江西、河南、海南、安徽等10个省份-出生人口性别比超过。男女比例2021。

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

新生人口数量男女比例,年以后更是一直在多比,而且一直在扩大,没有减小。男女比例失调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重男轻女,农村大多家庭对生男娃是必须的事情,哪怕生4-5个也要争取生一个男娃,但很多家庭生完一个男娃可能就不会再想说生个女娃。

实际上自然生育男女比例接近1比1,也就是说很多家庭进行了人工干预,很多被流掉了。虽然身边很多年轻人说生男生女都一样,但是没过几年都奔着生男娃去了,家庭里老一辈的压力占主要因素。

以上就是与全国男女比例?相关内容,是关于全国男女比例?的分享。看完2021年全世界男女比例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多地区民政部门公布了当地2021年婚姻登记的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发现以下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一、结婚率降低

以江苏省、安徽省的数据作为例子从2017年到2021年结婚率江苏省下降近56%、安徽省下降66%,结婚率降低已经成为全国性的一种现象,社会专家认为导致结婚率下降的原因比较复杂,最主要的还是适婚人群减少、社会老龄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其次和现在男女婚恋思想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女性变的独立不再依靠婚姻关系来维持自身的发展,导致女性结婚欲望降低,其次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也导致适龄男性无法进入婚姻的殿堂,这也警示我们必须要转变适婚人员的观念提高结婚率。

二、离婚率降低

离婚率降低很大程度上受结婚率的影响,以安徽省合肥市的婚姻数据作为例子可以发现离婚率下降近40%,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新《婚姻法》的影响,“离婚冷静期”实施后确实对降低离婚率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少夫妻认为冷静期只是推迟了离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婚姻破碎的问题。

三、初婚年龄推迟

初婚年龄从以往的27周岁推迟到了35周岁,这个现象对于我国来说并不具备积极的意义,初婚年龄推迟意味着晚婚晚育,对于提高我国新生人口数量有弊无利,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很现实,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为了工作还需要继续升造参加工作后才能结婚自然初婚年龄会推迟,同时很多年轻人因为各种因素结婚的欲望低,被家长催婚到一定程度不得已才选择结婚。这三个现象环环相扣都导致我国人口出生率降低、老龄化加重,因此必须引起强烈的关注扭转这种消极的局面。

文:任泽平 李晓桐 华炎雪实习生张晋对本文有贡献

婚姻是家庭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个人来说,婚姻是情感的升华,家庭是切实的归属感。对于社会来说,长期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有助于社会稳定。

但近年来,多种选择和无奈之下,中国人结婚少了、结婚晚了、离婚多了。随着社会发展,一方面新一代年轻人追求独立自由,认为婚姻是束缚。另一方面,高婚育成本使年轻人实现家庭变得更加困难。从人口角度看,人口少子老龄化问题正在削减适婚年龄人数,结婚“主力军”减少。“婚都不想结,还生什么孩子”,正成为一批年轻人的选择,结婚率下降、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加重是互为因果的。

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婚姻现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建议。

1 中国婚姻现状

11 结婚少了、离婚多了、结婚晚了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婚姻状况发生很大转变,主要体现在结婚率下滑、离婚率持续攀升、初婚年龄推迟。具体来看,

一是结婚对数和结婚率自2013年开始下滑。2013-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从1347万对的历史高点持续下滑至813万对,2020年同比下降122%。2013-2019年,粗结婚率从99‰降至66‰。其中,初结婚人数从2386万降至13987万人,再婚人数从3079万升至4559万人、复婚对数从299万对攀升至619万对。

二是“晚婚”现象突出;25-29岁接替20-24岁人群成为新的结婚“主力军”,高年龄层段(40岁以上)结婚登记占比大幅上升。2005-2019年,20-24岁结婚登记人数(含再婚)占比从470%降至197%,25-29岁从343%升至346%,30-34岁、35-39岁、40岁以上结婚登记人数占比分别从99%、49%、39%增至177%、81%和199%。

三是离婚对数和离婚率长期持续攀升。1987-2020年,我国离婚登记对数从58万对攀升至373万对。1987-2019年粗离婚率从05‰攀升至34‰。

12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结婚率下滑越明显

2013年以来,中国多数地区结婚率出现下滑。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与GDP大体呈负相关关系,也受人口流动、老龄化等因素扰动。具体来看,

一是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偏低。2019年上海、浙江、山东、广东、福建、天津结婚率全国倒数;其中,上海、浙江、山东排名倒数前三,分别为41‰、50‰和53‰。此外,北京结婚率60‰,在全国排名倒数第八,低于全国平均66‰水平。

二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偏高。2019年贵州、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云南、四川结婚率全国排名靠前,超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贵州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排名前三,分别为99‰、96‰和88‰。

三是受人口流动和老龄化影响。中国“深度老龄化”省份分别为辽宁、上海、山东、四川、江苏、重庆、浙江、安徽。老龄化严重的省份,适婚年龄人口相对较低,如果长期存在人口流出,则导致结婚率下滑更加明显。山东、辽宁结婚率分别为53‰和59‰,全国排在倒数第三、七位;2013-2019年山东结婚对数下滑近40%。而人口流入的老龄化省份,结婚“主力军”相对较高;四川、重庆、安徽结婚率分别为73‰、76‰和85‰。

四是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流动也会影响离婚率,往往经济发展较弱、人口流出严重的地区,离婚率相对较高。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动摇感情基础,是导致离婚的重要原因。黑龙江、吉林、辽宁离婚率分别为45‰、45‰、36‰。

2 选择还是无奈?

21 自我选择:高学历、独立、社会包容

本科及以上高等学历在校学生人数攀高,受教育年限增加引发“初婚推迟效应”。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2019年博士在校学生数3267万人增至4242万人,硕士在校学生数从15847万人增至24395万人,硕士及博士学历占比1081%增至1406%。受教育时间增加、教育年限延长推迟就业平均年龄,进而推迟结婚平均年龄。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2017年的96年,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从1990年的220岁上升到2016年的254岁;男性同期从241岁上升到272岁。

新一代年轻人追求独立自由与高品质生活,对婚姻持开放态度;尤其是女性自我独立的实现与自我意识的觉醒。经济发展和受教育水平提高给女性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社会地位上升。女性不再只作为“家庭主妇”,而是进入职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998-2017年,在读女生占比从383%增至522%,女性在高等教育群体中开始占主导地位。高学历女性往往偏好不低于自身条件的男性,加大婚姻市场匹配难度,单身女性规模快速上升。2000-2015年中国30岁及以上未婚女性从154万攀升至590万;其中,2015年30岁及以上研究生学历女性未婚占比高达11%,远高于本科学历及以下女性未婚率的5%。

思想开放与社会包容性增强,离婚不再是一个“谈虎色变”的话题。经济独立使女性逐渐摆脱婚姻的束缚,更有底气承担离婚的不利后果。2015-2018年审结一审离婚纠纷案件近600万件。根据司法大数据报告,2017年全国法院共审结为140余万件。离婚纠纷案件数增加,感情不和(775%)、家庭暴力(149%)为主要原因。其中7340%的案件原告为女性,婚后2-7年为婚姻破裂的高发期。夫妻双方仅一方意愿离婚的案件占比为9109%。

22 无奈:社会压力、婚育成本

在中国传统观念下,结婚意味着,婚前彩礼、房产,婚后还房贷、生育等一系列问题。而当前高房价、高教育支出导致年轻人在婚姻面前望而却步,大城市尤为明显。

房价快速攀升,年轻人面临“买婚房”、“还房贷”双重压力。1998年房改以来,房价总体保持大幅上涨,给家庭抚养孩子和为子女结婚购房带来了很大压力,1998-2018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均价从1854元/平上涨至8544元。2004-2018年中国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从16万亿元增至258万亿元,增长161倍,占居民贷款余额的比例大致在50%以上,2018年为54%。房贷收入比(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可支配收入)从162%增至476%,带动住户部门债务收入比(居民债务余额/可支配收入)从286%增至884%。现实中还有不少居民通过消费贷、信用贷等形式凑集购房资金,实际的房贷收入比可能更高。

教育成本明显攀升,“教师减负、家长增负”,接送、育儿压力增大,导致家长承受时间、精力、财力三重负担。教育成本主要包括幼儿园学杂费、幼儿园及小学初高中阶段辅导班费用、大学学费及生活费等。根据新浪教育《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抽样统计,学前教育阶段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26%,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占21%,大学阶段占29%。公立幼儿园供给大幅下降,许多家庭被迫选择价格昂贵的私立幼儿园。2001-2019年全国公立幼儿园占比从601%降至384%,公立幼儿园在园人数占比从831%降至438%。此外,当前双职工父母面临中小学子女的接送难题;不少地方甚至还要求由父母批改学生家庭作业、并讲解错题,“家庭作业演变成为家长作业”。

23 婚姻背后是人口问题:出生率降低、性别比失衡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出生率下滑,二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

出生率下滑长期影响适婚年龄人数,进而导致结婚对数下滑。根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80后、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19亿、188亿、147亿,90后比80后少约3100万,00后比90后少4100万。当前结婚年龄主力25-29岁(90后)人口大幅下滑,对结婚对数产生负面影响。根据结婚率的计算公式,结婚率=某年结婚对数/某年的平均总人口数×1000‰,分子下滑影响结婚率下滑。

未来十年的结婚主力持续减少,或影响结婚率持续下降。2015年末中央决定全面放开二孩,2016年出生人口升至1786万,但2017年下滑至1725万,持续下滑,2019年为1465万。1979-2019年人口出生率从178‰降至105‰。在长期低生育率背景下,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及规模分别在2010、2013年见顶,结婚主力人口见顶。

男女比例自计划生育后严重失衡,造成婚姻市场匹配困难,进而影响结婚对数。1982年出生人口性别比(男性:女性,女性=100)为1076,1990年超过110,2000年接近118,之后长期超过120。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00后男女性别比达119,男性比女性多近1300万;90后男女性别比达110,男性比女性多近900万。

3 客观看待中国婚姻现状

31 正面效应:促进单身经济兴起

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约为英国、法国、德国人口总和。其中超过7700万名成年人处于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9200万人。

单身人群普遍储蓄低,追求高品质、高质量、高消费的生活,助推新消费模式、以及促进文娱、宠物消费。单身人群具有偏好便利性消费;尼尔森的《中国单身经济报告》显示,42%的单身消费者为悦己而消费,远高于非单身消费者(27%);单身消费者中97%会选择网购,62%更倾向于点外卖。此外,单身人群呈现年轻化、高学历化特点,注重自我投资。关于对未来一年的时间规划方面,“22%的单身消费者期望去读书,18%的单身消费者希望学习新技能,17%的单身消费者希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均高于非单身消费者的13%、11%和14%。同时,在对未来一年的消费意愿预期方面,分别有16%和14%的单身消费者更愿意在自我提升和运动健身多花钱”。尼尔森数据显示,单身群体注重感情寄托,在就餐、娱乐的支出意愿高于非单身群体;此外单身青年宠物消费占比高于非单身消费者,未婚人群占比达57%。根据《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报告,2019年我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达2024亿元,较去年增长185%,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消费规模达486亿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4655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