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礼服饰叫什么

古代婚礼服饰叫什么,第1张

问题一:古代人新娘的衣服叫什么? 凤冠霞帔,这是中国古代贵妇的官服,从皇后到有诰命的贵妇都有相应等级的凤冠霞帔,用于正式的场合。也被用于新娘的服装,实际上新娘如果不是贵妇的话是没有资格用凤冠霞帔的,但是古代人认为结婚那天新人最大,可以超于礼制,所以新娘们一般都会穿凤冠霞帔作为结婚的礼服。 凤冠,就是指新娘头上的那个装饰物,按照贵妇的诰命等级不同也有许多不同的样式规格。霞帔是指新娘身上穿的类似披风和飘带的那种服饰,一般凤冠霞帔是一整套穿着的

问题二:古代新娘的衣服叫什么 嫁衣

嫁衣是中国的传统风俗,特别是汉族婚礼时,新娘穿着的传统服饰。一般为红底缎绣金纹,宽袖窄腰,下着宽筒长裤。

问题三:古代女人结婚穿的衣服叫啥 凤冠霞披

问题四:古代女子结婚的服饰叫什么 你问哪个朝代的?汉朝还是唐朝?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称呼~~~

你可以去:zbaidu/question/62216478si=2

应该比较详细~~~~

西汉:曲裾深衣、襦裙

东汉:直裾深衣

唐代:襦裙(分为高腰襦裙,交领襦裙,对襟襦裙)

明代:襦裙

清代:旗装

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其实除了清代,统称汉服也可以!

问题五:古代男子和女子的服饰怎么写好看 商周时代衣服的基本形制是上衣下裳。《说文解字》说:上曰衣,下曰裳。下身穿的裳实际上是裙,而不是裤。金文中常见有周天子赏赐给臣下赤芾的记录。赤芾是一块红色的布,系在腰间垂于腹前,是贵族的服饰和身份的标志,又叫韦,后世称为蔽膝。华夏族的习俗是束发的,发髻要用笄别住。商代遗址中出土过许多骨质的发笄。

先秦时代,华夏族服饰的特点是上衣下裳、宽衣博带。衣服是右衽窄袖、长度在膝盖上下。领、袖、襟、裾都用花边装饰,没有纽扣,以带束腰。而胡人的服饰是短衣窄袖,左衽长裤,革带皮靴。赵武灵王把胡服引进中原,这对战国秦汉时期华夏族服装的变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一种新式服装叫做深衣。《礼记・深衣》孔颖达正义说: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深衣。战国秦汉之人不论贵贱、男女、文武都穿深衣,贵族以冕服为礼服、深衣为常服,平民以深衣为吉服、短褐为常服。深衣连衽钩边,穿时要束腰带。贵族用丝织的绅带,故称绅士或缙绅。皮带已经流行,皮带的两端分别用带钩和环相连接,叫做钩络带或蹀躞带。皮带上可以悬挂或佩带刀剑、弓箭、印玺、荷包等各种物件。

先秦时没有棉花,所谓布衣是指用麻布裁制的衣服。夏天穿的细麻布叫葛,冬装有袍和裘。袍是穿在里面的夹衣,内实丝绵,充填新绵的叫},充填旧絮的叫袍。穷人填不起丝绵,只能填些碎麻,叫做袍。袍因是内衣,所以只能居家穿着,但不能作为礼服,外出时只能衬在正服里面。短袍叫襦,也就是后来所说的袄。质地粗劣的襦叫褐。裘是皮衣,先秦时代也是主要的冬衣。

秦汉时代的服饰比先秦要丰富。《礼记》曰:衣不帛襦F。这是因为襦和都是内衣,儒家崇尚俭朴,认为不应该用丝绸来裁制内衣。而到了六朝时,那些世家子弟居然用白色的丝绸来做裤子,所以被称为纨绔子弟。古代的裤子通常都没有裤裆,只有两只裤脚管,上端连在一起,用带系在腰间,所以叫做F。《释名》曰:跨也。两股各跨别也。F是内衣,不能外露的,F的外面一定还要穿裙或深衣。平民劳作时穿短衣,则F内要系一兜裆布,就像日本大相扑运动员的装束。在宋初的《盘车图》中,还能见到这种穿法。连裆的短裤,叫做T。T短如牛鼻,俗称犊鼻裤。司马相如带卓文君回到成都,就穿着犊鼻裤当垆涤器,以羞辱卓王孙。

男子的外衣亦统称为袍。袍身长大的下摆叫袂,袖子宽松。紧窄的袖口叫祛。袍有衬里,是夹衣。单衣叫。袍和的衣襟都有曲裾和直裾两种,曲裾就是深衣。深衣穿着时包裹身体行动不便,慢慢地被直裾的 所取代了。女子穿连体的深衣或者分体的襦裙,汉代女装的式样与男装差别不大。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出现了两个变化,一个是汉装的定式被突破了,另一个是胡服被大量地吸收融合进 的服饰之中。

一部人类服饰演化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感性化了的人类文化发展史。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披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一个物质文明。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的精>>

问题六:成亲的衣服,在古代叫什么? 就叫喜服,每个朝代的装饰都在变化的,凤冠霞帔只是女子的笼统叫法

问题七:古代结婚时男女双方各穿什么衣服 纵观华夏婚礼,婚礼服制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爵弁玄端-纯衣c”“梁冠礼服-钗钿礼衣 ”“九品官服-凤冠霞帔”

1 周制昏礼服――纯衣c

周礼婚制中的礼服崇尚端正庄重,与后世婚制中有所不同。昏服的色彩遵循“玄c制度”。

新郎服饰 爵弁,玄端礼服,缁tc裳,白绢单衣,c色的{,赤色舄(或履)。

新娘服饰

*礼服:正婚礼的时候,穿玄色纯衣c礼服,拜见公婆时则宵衣。

*发饰:{、笄、次。新娘头戴“次”,以“{”(宽二尺二,长六尺,古代二尺二约50厘米)束发,有一尺二长的笄。

2唐制婚礼服――钗钿礼衣

唐制婚礼服融合了先前的庄重神圣和后世的热烈喜庆;唐制是男服绯红,女服青绿,所谓红男绿女是也。

钗钿礼服晚唐时期宫廷命妇的礼服,在花钗大袖襦裙或连裳的基础上发展出钗钿礼服。层数繁多。穿时层层压叠着,然后再在外面套上宽大的广袖上衣。日本的著名古代宫廷和服“十二单”就是从此款礼服演变过来的。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钿钗礼衣常作为为唐代通用的归嫁礼服。唐以后,繁复的钗钿礼衣有所简化,成为一般意义上的花钗大袖衫。

众所周知,越是繁杂的事物越难以产生有序的美感;钗钿礼衣如何将这么多纷繁的物什叠加整饬成一种华丽的艺术?钗钿礼衣的经典之处就在于袖口和领口;另外,钗和花钿等一套发饰也不会不产生出累赘的感觉――虽然花钗和金翠花钿不是典型的式样。

3 明制婚服――凤冠霞帔

庶民女子出嫁时可享属于命妇衣装凤冠霞帔的殊荣,如同庶人男子亲迎可着九品官服一样。

据笑非说红色婚服起源于准庶人着绛纱袍亲迎的先例,大概在唐代左右;但实际直到宋代,宫廷命妇的婚服还是青色。“真红对襟大袖衫+凤冠霞帔”出现在明代比较肯定,这种起源很晚的婚服样式目前是国人心中理解的华夏婚礼服装,而且根深蒂固。

问题八:古代结婚是的衣服现在叫什么? 旗袍

问题九:中国古代女子婚礼服饰 古代婚礼叫昏礼

迎亲的当天,新娘一般都穿表示吉祥喜庆的大红服饰,现在也有穿白色长裙的习俗。

中国古代结成婚姻有六种礼仪程序,称为六礼,如纳彩(送礼求婚),纳吉 (送礼订婚)、迎亲等。 在过去,小伙子看上了一位姑娘,就请媒人到女家说亲,此时,男方不但要给媒人一些礼物,而且还要让媒人捎些礼物到女方家,此时,媒人将写有双方姓储、年龄的帖子进行交换。 如果双方大体同意,就开始相亲,这时男方主妇择吉日去女方进一步了解女方的情况,比如,女方家的经济、姑娘的品德、相貌等,也有女方家长去看未来 的女婿的,但在古代,女子是不能去相看未来的丈夫的。现在正好相反,多数是女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去男方家了解情况,在北京一些农村,如果女方和家长能留下吃饭表示就相中了。

婚戒的由来

男装的式样:

1)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秦汉服饰为代表),延续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日本和服最常见的式样就是这种。

2)自隋唐开始盛行的圆领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续了唐,五代,宋,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宋太祖,明太祖所穿均是这个类型服饰。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场合穿的服饰就是这种汉服的变种。

女装式样相对稍多些,但基本式样大体也只有两种

1)大襟右衽交领这种(同样以秦汉服饰为代表)。

2)隋唐兴起的大襟低胸这种,同秦汉深衣不同的是服饰分为上衣下裳,不在像深衣那样衣裳连在一起。这两种女服式样对宋明时期以及日本朝鲜的民族服饰(女服)影响非常大。 (汉时)

问题十:中国婚礼服饰有哪些特色 中国古代各民族结婚穿什么 凤冠霞帔指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古代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装束。

霞帔是宫廷命妇的着装,平民女子只有出嫁时才可以着――按照华夏礼义,大礼可摄胜,就是祭礼、婚礼等场合可向上越级,不算僭越。命妇的霞帔在用色和图案纹饰上都有规定。品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纹饰上,如下分别列数:

一、二品命妇霞帔为蹙金绣云霞翟纹(翟:即长尾山雉;

三、四品为金绣云霞孔雀纹,五品绣云霞鸳鸯纹;

六、七品绣云霞练鹊纹;

八、九品绣缠校花纹。

龙凤褂裙是源自满族的服饰,所以早期的刺绣工艺亦以东三省最地道出色,但有清一代由于朝廷强制推行,满服遍布全国,广东人多穿褂裙出嫁,视之为体面,所以,这种手艺亦南传,至今以潮汕手工最著名。

1、旗袍

在中式礼服中,最能展示新娘身材的就是旗袍,旗袍对身材的要求比较高,不过现在有很多改良过的新式旗袍,给新娘更多的选择。

2、秀禾服

中式婚礼秀禾服是由满族服装改良而来的。相较于旗袍,秀禾服更多了一些汉人的温婉跟柔美,而且秀禾服可以在床上展开,形成十分亮丽的造型,而龙凤褂是直筒的,无法实现其延展性。中式的秀禾服体现的是江南女子的柔美跟端庄。古人结婚讲究的好彩头跟好寓意,中式婚礼秀禾服背后还有不少的历史寓意。在秀禾服上一般是龙凤刺绣,百鸟,鸳鸯等等主题,龙凤的话寓意吉祥美满,鸳鸯代表的是爱情的忠贞跟美好,百鸟是寓意美好,平凡自在。

3、龙凤褂

龙凤褂是近现代在秀禾服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中式婚礼服样式,在广东、香港地区尤其受到欢迎。与秀禾服相比,龙凤褂采用立体剪裁,收腰、收袖更加贴合女性身体曲线,让新娘的好身材尽显无疑。在刺绣工艺上,龙凤褂更多采用金、银线,图案更为华丽,特别适合搭配黄金头饰或黄金手镯。

4、凤冠霞帔

凤冠指的是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因用凤凰点缀而得名,凤凰是上古传说的神鸟,非常的高贵,所以只有皇后或公主才带上凤冠,一般只在隆重庆典,如婚礼上配戴,古代的平民不能佩戴,平民出身贫寒,没有资格,而明清时女子一般婚礼用的彩冠也叫凤冠。霞帔,又称“霞披”、“披帛”,是古代的妇女一种披肩服饰,因为形美艳丽如彩霞,所以叫“霞披”,披帛是用一幅丝帛绕过肩背,交于胸前。古时穿着凤冠霞帔成婚的女子,除了佩戴华丽的凤冠,身上的婚服的制作以及花式也是有讲究的,精致的妆容,首饰的佩戴等等,成就了女人一生之中最美丽的时刻。这种婚礼服饰流行于有身份地位的人之间,后成为了百姓也可以穿的婚服,直到解放之前被废除,现在又重新流行起来,在新郎来接亲时,新娘穿的就是传统的凤冠霞帔。中国传统的婚服以红色为主,凤冠大多为金色,交相呼应,十分的耀眼,虽然西式的白色婚纱很漂亮,但是小编觉得中国的凤冠霞帔更有韵味。

在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有这样一个惹人争议的桥段:盛家六女盛明兰嫁给了顾廷烨,顾廷烨穿的是一身绯红色长袍婚礼服,而盛明兰穿的婚礼服却是青绿色的,并不是传统女子所穿的大红色,这引起了追剧爱好者广泛的讨论。

其实电视剧中的礼服颜色是正确的,不是导演不用心,而是宋代的婚礼服就是"红配绿",在中国古代,婚礼服的颜色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变化,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而人们喜闻乐见的大红色,是明清时期才流行的。如果你对此仍然感到疑惑,那么就跟我一起走进古人的世界,看看他们的婚嫁礼服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知否》剧照

周代:玄纁之色,以天地为色

敬仰天地,以玄纁为婚礼服色

熟悉历史的人应该都发现过这样一个现象:越是离我们久远的人,就越崇拜天地,每当国家遇到大事都要祭天拜地,最有名的"泰山封禅",就是远古人民表达对天地敬意的一种方式。因为对天地无限尊崇,所以他们自然而然的把这种尊崇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周代婚礼服的色彩,就恰如其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周制婚礼

周人认为天为玄色,就是尊贵的黑色,地为纁色,就是浅红色,所以《仪礼士婚礼》中记载:周代婚礼服是"玄纁之色"、"天地之色",即为上身纯黑色,下身浅红色,黑色为主,红色为辅,这种颜色表达的是对天地的最高敬意。男女结婚的时候,男子头戴爵弁、身穿玄端礼服,体现男人的顶天立地,女子身穿玄色纯衣纁袡礼服,体现女人的端庄大气。

黑红相间,彰显婚礼的庄重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影响的还原了周代男女婚礼的场景:以战国为背景的《麦田》中,璐邑城主剧葱大人和佳人骊结婚的时候,穿的就是纯黑的礼服,只有一点红色的点缀。

《芈月传》中楚国公主芈姝出嫁时,婚礼服整体以黑色为主,红色为衬托,将王后的母仪天下完美的展现了出来。但是有一点和电视剧不同,那就是周人的礼服虽然雍容华贵,神圣不可侵犯,但是他们的婚礼并不热闹,《诗经郊特牲》中记载:男女结婚是不敲锣打鼓,不讲究排场的,一切都很低调,一般就是两个人同喝一杯酒,婚礼就算完成了。

玄纁色礼服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人们今天常说的"黑色百搭",以黑色为基础的玄纁色婚礼服,可以很好的衬托红色,而且"黑色显白",可以有效的遮盖肤色问题,让人看起来神采奕奕。黑色也可以掩饰人们年龄上的尴尬,怎么穿都显得年轻大气,"低调奢华有内涵"。

周制婚礼

魏晋南北朝:纯白无瑕,仙气飘飘

玄纁之色从周代开始就一直是婚礼的流行色,流传了将近一千多年,到了魏晋南北朝,人们认为这种颜色太古老又太深沉,是时候应该换一种颜色了。但是魏晋的人似乎有着"穿越者"的眼光,他们把婚礼服设计成了纯白色,和今天的婚纱差不多。

魏晋古书《东宫旧事》中写到:"太子纳妃,白纱、白绢衫。"两个要结婚的人穿着洁白的婚礼服,仿佛是两位仙人,如果脚底下有一朵云,他们就真的可以修仙了。

白色在今天的人看来没有什么,但是在极为重视婚丧嫁娶的古代可是大忌讳,自古以来都是白丧红娶,魏晋之人结婚时穿着自身白嫁衣,是在诅咒自己么?

魏晋风范

事实并非如此,古代也是有时代划分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司马氏专权,杀害了很多铁骨铮铮的士大夫,人们看到世风日下,兴起了一种玄学之风,其指导思想为老子的"清静无为",追求纯真自然和返璞归真,而白色恰好可以用来体现他们心中的纯净无暇,于是白色婚礼服就应运而生了。

隋唐宋:红配绿,百年流行色

繁荣的文化,开放的婚礼服色

隋唐一改魏晋流行的纯白色,采用了大胆的红绿配色,这种婚礼服配色一直延续到了宋代。结婚时男子穿绯红色长袍,新娘穿青绿色衣袍,也就是《知否》中盛明兰结婚时所穿的绿嫁衣。男人之所以穿绯红长袍,是因为隋唐诞生了科举制,科举中榜的男子一般都要穿上红袍子骑马游行,享受众人的崇拜,结婚时穿红袍子也是为了彰显男人的地位,女子穿青绿色,是因为绿色象征着春意盎然,春回大地之时正是结婚的好日子。

喜庆大红

隋唐宋服饰的艳丽与当时的文化发达有关,隋朝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八年,但是它的统治者隋炀帝并不是像史书上说的那样,是一个昏暴凶恶的人,他治理下的隋朝富庶安康,也是万国来朝,外国人都赞叹中国人精美的珠宝华服,是他们从来都未曾见过的华丽。唐宋的文化就更加发达了,那些奇装异服的百姓,都是当时社会文化高度发展的缩影。

那个时候的女子尤其开放,她们平时就喜欢穿藕粉色、石榴红、草绿色这些鲜艳的颜色,男子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穿的一直都是绯红色,平时都穿的这么珠光宝气,婚礼的时候就更加雍容华贵了。《新唐书车服志》中记载:唐代举行婚礼时,男子身穿红色纱袍,女子身穿衣花钿礼服,颜色为青绿色,鞋子、袜子、腰带也都是青绿色的,头戴金银琉璃花钗,看起来美若天仙。

唐朝婚礼

变幻莫测的青色

红绿配色一直是隋唐宋的婚礼服的"主流色",其中的红色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只有浅红和深红两种颜色,但是青绿色这种色彩却是变化多端的,它经历了由绿色到蓝色、再到青绿色的转变。"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前者是男子衣领的颜色,在先秦时期青色就是绿色,是人物的象征。后来人们又认为青色代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所以应当在"万物青青"的时候举办婚礼,只是当时染色的技术有限,制作不出来人们想要的青绿色。

青色一直没有出现在婚礼服中,主要是因为它最初的颜色是复杂多变的,青色经常和其他的颜色融合在一起,比如青**,成语"青黄不接"就是这两种颜色的组合,而且以前也没有"青"这个词,我们今天所说的"青色",在隋唐以前就是绿色。青色与蓝色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青色是从蓝色中分离出来的。

宋朝民间

古人为了冶炼青铜,需要用到蓝铜矿和孔雀石,一个为蓝色,一个为绿色,两者的原料比例如果控制不当,就会出现介于蓝色和绿色之间的颜色,人们觉得这种颜色神秘莫测,于是就把它叫做"青色",最初的青色很不稳定,大多数都是深蓝色的,有时候也可能是深绿色。

隋唐时代衣服染色技术发展,青绿色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青云直上、平步青云"这些以青色为色彩的褒义词,也让大家觉得青色是贵重的颜色,于是大家都穿青衣,在婚礼中穿青衣颜色未免淡薄,于是华美艳丽的青绿色婚礼服才正式诞生。青绿色婚礼服经过了这么久的发展,在婚礼中当然是"氪金大佬"一样的存在,比男子的红袍子更加惊艳,也能衬托出女子的美丽婀娜与仪态万方。

《清平乐》大婚剧照

明代:鲜艳明丽的大红色婚礼服

从皇家专用红色,到"全民皆红"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霸道总裁",他认为自己出身贫寒,能坐拥天下完全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所以洪武朝废除了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皇帝一个人处理所有政务,虽然辛苦了一些,但是从此可以政由己出,将国家权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服饰制度作为区分平民和统治者的工具,当然也要进行垄断,朱元璋明确规定:平民百姓从此不可以穿**,士人娶妻可以穿九品礼服,但是颜色不能过于鲜艳,民间女子结婚只能穿紫色、绿色、桃红色婚礼服,不许穿大红色,并且不允许镶嵌金绣,以免混乱尊卑秩序。

明初只有皇家成员结婚时才能用大红色,外穿红罗长裙、大红色袖衣,里面穿红褙子,头戴红盖头,脚踏红绣鞋,一身红色,喜气洋洋。当时的老百姓看到皇室成员结婚如此气派,那种鲜艳的红色好像一团篝火,散发着火热的气息,比起隋唐时的青绿色婚礼服,显得更具有高级感。奈何皇帝不准百姓穿大红色婚礼服,他们也只能垂涎三尺。

明代婚礼

明朝后期对婚礼服的约束从有到无,皇帝根本就没有心情去管平民结婚所穿衣服的颜色,于是大红色婚礼服开始光明正大的在民间流行,不仅在婚礼中可以穿,平常生活中也能穿红衣,红色渐渐成为了整个社会的流行色。明代婚礼服比起隋唐宋,来了一个"大反转",从之前的"红男绿女"变成了"红女绿男",男子结婚时穿青绿色状元服,女子披红盖头,身着红罗裙、红褙子、红裤子、红绣鞋。

自明代开始的"中国红"

中国古代女子从很久以前就喜欢红色,唐代的女子喜欢穿大红色的襦裙和色彩鲜艳的石榴裙,一度引领了时尚潮流,红色本身就具有美化身材和引人眼球的作用,没有哪个女子会抵御得住红裙的诱惑,而让她们穿上一身的正红色,风风光光的嫁为人妻,那更是她们梦寐以求的事,所以这种单纯的对色彩的喜欢,在明代逐渐转化为对红色的一种无法割舍的感情,这种浓烈的喜欢同样影响着和他们一起步入婚姻殿堂的男子,为了适应妻子的喜好,到了清代,男子的婚礼服也成了大红色。

一直到今天,红色结婚礼服都是中式婚礼中的主题,和大红色礼服一起诞生的,还有红鞭炮、红灯笼、红对联、红苹果,红色自从明代成为婚礼服的主色之后,就成了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颜色,并且逐渐变成了中国人认同感最高的颜色,那一抹带有"中国红"的大红色,就是红色所带有的喜庆意义转化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中国红无可替代

结语

从周代的玄纁色,到魏晋南北朝的纯白色、唐代的绯红色和变化莫测的青绿色、明代的大红色,每个朝代的婚礼服都独具特色,有着与众不同的美感,反映的是不同时代的宗教、文化、政治的发展,也是历代先民不同审美情趣的最好见证,无论是威严庄重的玄纁色,还是纯洁无瑕的纯白色,或是鲜艳如火的大红色,都是每对甜蜜夫妻生命中最重要的颜色,这种颜色无与伦比,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在中国人的传统婚俗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历史的东方古国。在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孕育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特色的习俗,中式婚礼就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一种民俗。

八抬大轿、仪仗开道、花轿迎亲、狮舞引门,选择中式婚礼的目的,是重拾近乎丢失了的华夏民族婚俗!到中国来举行一个传统的中式婚礼,将会让你深深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中式婚礼,使普通老百姓及外国友人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年轻人更加珍惜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并且,新人会在婚礼中留下最富有传奇和美好的回忆。

中式婚礼必将在短期内大行其道。

中式婚礼之必备元素

★花轿:花轿作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流行的。它分四人抬、八人抬两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女迎亲者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亲回来时新娘、迎亲、送亲者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轿子曾流行于广大地区。自古以来历代相袭。因时代、地区、形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肩舆、檐子 、兜子、眠轿、暖轿等。现代人所熟悉的轿子多系明、清以来沿袭使用的暖轿,又称帷轿。木制长方形框架,于中部固定在两根具有韧性的细圆木轿杆上。轿底用木板封闭,上放可坐单人或双人的靠背坐箱。轿顶及左、右、后 3侧以帷帐封好,前设可掀动的轿帘,两侧轿帷多留小窗,另备窗帘。历代统治阶级都曾制定过轿子的形制等级,体现在轿子的大小、帷帐用料质地的好坏和轿夫的人数等方面。民间所用的轿子分素帷小轿和花轿两种。前者系一般妇女出门所用之物,后者则专用于婚嫁迎娶。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素帷小轿 、花轿都被旅游业启用。花轿多设置在旅游点,与中国帝王传统的结婚礼服——凤冠、霞帔配合,用来接待中外游客,举行中国古代婚礼仪式,或用作拍照道具。素帷小轿则作为江浙山区的一种民俗交通工具,用来迎送中外游客。由柳洪平创建。

中式婚礼的一般流程

●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按传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通常也改背为抱了。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要不从上海这头抬到那头,肯定累趴下。不过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好受”

●跨火盆和射箭:古礼中是新娘坐花轿过炭火盆,不过现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了。然后在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

●拜堂和交杯酒:火盆之后有的还要跨过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平安;然后才由新郎用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这时,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卺酒),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通常这个时候是弄得一群人声泪俱下,场面之感人,在热烈的喜庆气氛中也透渗透着浓浓的亲情。

●同心结发和谢媒:现代的娶亲仪式,很多都是把该在洞房里的事搬出来展示。比如说结发,应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头发,作为夫妻关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现在则是当众表演。之后双方母亲同点龙凤烛,新人交换香书美玉做信物,再请出媒人赠送蹄膀。

中式婚礼花销

办一场地道的中式婚礼环节可真不少,比如会场布置虽然可以省略鲜花,却多了无数道具。化妆师也会比较辛苦,因为除了新人,还有伴娘、媒婆、家人等都得配合化妆。至于主持人,价格就更高了,因为复古婚礼套词很多,而且很多都得又唱又吆喝。然后还得请一位相当于导演性质的现场总监,以协调扮演各种角色的人,婚礼督导更非请不可,因为花轿的路线以及酒店方面的协调始终得有人去搞定。

婚礼现场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这样的场景想必一般人都会感觉熟悉。不过,本文的可不是**电视中的剧照,而是百分百的真人秀哦!在厌倦了草坪婚礼、烛光婚礼、游轮婚礼等西式婚礼后,本市的新婚佳人又重新变得传统起来,一场场鞭炮声、唢呐声、锣鼓声此起彼伏的复古婚礼借着春节前后的好日子,纷纷隆重“上演”。

★凤冠霞帔服装是最不可少的道具了,嫁女儿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是十分的讲究。内穿红袄,足登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大红衣服穿在身上怎么看怎么喜气,尤其是顶带花翎,身着蟒袍玉带的新郎倌,比起西式婚礼中的黑西装,另有一种富贵气。

★旗锣伞扇:它位于迎亲队伍之中、花矫之前,可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鞭炮:迎亲礼车在行进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盖头:古时新娘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

★马鞍:“鞍”与“安”同音,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洞房的门槛上,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这时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火盆:它是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迈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天地桌:多置于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和秤,称为“六证”。意思是:可知家里粮食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坏、容颜怎样、帐目清否、东西轻重等。民间常有只有“三媒(媒人)六证”俱全,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的说法。等到吉时举行的结婚典礼,就俗称为“拜天地”,由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

★秤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花烛:在婚礼仪式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彩饰,故称为“花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7073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5
下一篇2023-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