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男朋友是美国人, 他想和我结婚,美国男人会爱家吗?都说外国人对感情很淡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我的男朋友是美国人, 他想和我结婚,美国男人会爱家吗?都说外国人对感情很淡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第1张

外国人还有这样的特点,结婚之前比较随便,一旦结了婚就会不一样,而且在外国男人离不起婚(一半财产都要送给女方),这也促使他们的观点里,对婚姻比较负责。你看看的的男朋友是不是这样观点的美国人,看看他平时对你是不是比较关心体贴,以及对别的女人的态度。看看他的家庭对异国文化的包容度等等。而且个人认为:如果真的爱,便勇往直前吧~

我觉得这和不同地方的习俗有一定的关系。欧洲的女人她们接受的是西方的文化和教育,讲究的自由平等,对于彩礼,她们那里没有这个习俗。西方还有的地方是女方和男方结婚了以后,男方要负责女方的生活,西方的女人很多是辞职在家照顾家庭,如果男方要离婚,有收入的就要负责女人的生活,这个成本代价还是比较高的,一般男的是不愿意离婚的。女人也不必要索要彩礼,因为很多欧洲的男人并不愿意走进婚姻。

中国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索要天价的彩礼是为了给自己女儿经济上的一个保障,也是对女儿以后婚姻的一个保证。这样让男方觉得娶妻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也就不会轻易地提出离婚了。由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女方和男方结婚了以后就完全融入了婆家,所以养女儿的家庭实际上是从头到尾就在无怨无悔地付出,索要彩礼也是对自己曾经付出的辛劳的一种补偿。

有的可能把彩礼随着陪嫁再送给女儿带过去,让他们以后的小日子能够过得比较好;也有的是直接把彩礼扣下,把这笔钱当作是对自己曾经做出来的一种回报。现在有很多的婚姻,就是因为索要彩礼过高而导致了最后感情的破裂,其实索要天价彩礼是一种不合理的要求,毕竟现在社会是男女平等的社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都是相等的,不存在重男轻女或者是男尊女卑的这种现象,索要这个天价彩礼对男方来说也是不公平的,这样会导致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的紧张,会导致两家之间关系的紧张。

现代女性无论经济还是人生的自由、生活方面都已经能够独立,所以过好日子是两个人自己的事情。索要天价的彩礼,对男方的家庭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负担,这样也会导致以后婚姻的矛盾,会埋下一定的隐患,所以最好适量地要,一定不要狮子大张口地要!

爱情本身就是很说不清楚的东西。中国人的恋爱多少是现实的和理智的。因为我们这个民族更着眼将来,所以爱一个人时多是按着结婚对象来看的。这样便免不了连带考虑到不少实利的东西。男人能不能挣钱,女人能不能给男人带来面子之类。可是受人吸引本身多少要跟理智不和的。比如说如果你是老大,习惯了照顾人,女的也许会被那种任性的小弟弟坏男人类型吸引,因为你本能的想照顾他。如果你是男的,  你也许总是不自觉盯着爱撒娇的小女人,因为你想照顾她。如果本能跟理智相符便好,若不符,自然是麻烦。  到了美国人,因为美国人作为群体更注重现在感受,所以似乎恋爱的感性要比理智多些。不是每一个恋爱的人都会被看作是结婚对象。总要试了再说。我知道的一对老夫妻试到了有孙子时才感觉应该结婚了。还有一个离了婚的女孩,过去一年里谈了5,6个了,最近又有了新的。我已经不再试着记她男朋友的名字了。上一个吹掉因为她嫌那人要用她的时间太多。她没工夫。要说作为结婚对象,那人一流。还知道一个男的,长相一般,可是性格,机智一流,把女人迷得死心塌地得跟他。这人从来没有正经工作,可总有有钱的女人的跟他在一起,要死要活的。他谁也不娶,不过是混着花那些女人的钱。那些女人死心塌地的让他花。还有一个女律师,才智长相都很好,找的男友却比她差好远。我知道的三个里一个是监狱里的终生犯。号称她是有commitment problem  这么多的选择自然让人伤脑筋。比方说美国人有个理论说女人里codependent居多。这种症结的问题在于人并不清楚自己的意愿,所以便以满足他人的意愿做为自己的满足。这种人多时候会跟自大狂或者alcoholic纠缠在一起,因为alcoholic大多也是自大狂。两家在一起,刚好相辅相成,自大狂做坏人,可以让codependent感觉自己是一个多好的人。一种恶性反馈。这种纽带听说一般很强。听说codependent多是由于而是抑或父母里有alcoholic,抑或是父母管教极严,孩子努力做好孩子以争取赞同,最后发展到忘却了自己(照这个说法是否中国人都多少有些codependent?)  不管怎样,爱就爱了。爱的感觉很好。不过要能找到自己大概更好。2一直以为身在美国,中国男人应该已经摒弃了那些沉甸甸的“传统”思想。来美国的中国人都有这么一说,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在中国时怎么传统,而今却发现自己身上的儒道思想根深蒂固。不禁有人好奇地问:“什么是传统?”也许任何的定义都无法诠释这个内涵丰富的词语,唯举数例以体会。

  例一:美国人善于表达情感,喜悦、思念、愤怒或者忧虑都可以准确地表达给对方,信息接受者由此对表达者表示适当的祝贺、鼓励、安慰或者同情。中国人认为中庸是美德,凡事讲究含蓄,表达者有保留地传达自己的观点,以期对方把握表达者的情绪。 岩来自中国大陆,颀长而俊美,属于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杨过类型。长相上的优势自然招来不少女生的青睐。好事者频频推荐某女孩,并纷纷试探他对她的评价。岩概曰:“她啊,一般。”“还可以。”“还行。”“就这样。”友人试图区分“一般”、“还可以”、“还行”和“就这样”的感情程度,无奈对岩的含蓄评价以失望而告终。女孩对岩回以“没劲”而落入他人之怀。 例二,美国人在任何场合以肯定和鼓励为表演者、比赛者或参与者增添信心。比如,踢足球进球时喊“Goodshot”;没进球时喊“Goodby”。中国人在各种场合间接地首肯表演者、比赛者或参与者,希冀对方洞悉话语背后的赞扬。女孩家宴朋友,岩是其中一个。明明吃得津津有味,满脸喜色,却最后以发现米饭中的一颗杂物评论为“你这样的米饭通不过卫生局检查的”,令女孩面露尴尬之色。 例三:美国人对恋爱的标准是浪漫的感觉,有爱即恋,没爱则散,自然是今日闻此夫妇散,明日知彼又与旧情人合。美国人的恋爱观似火,热而伤身。中国人对恋爱的态度是爱即责任,责任即爱。有爱时缓一些,没爱时推一步,所以是欲散不能,欲分又合。中国人的恋爱观似水,温而暖心。再说岩,女孩忙着在烈火中飞扑,哭了、累了、烦了,回头望去,岩依然乐呵呵地踢足球、打桌球和玩电脑游戏。突然感慨最美的一直是岩,为什么早就没有明白?水,温而暖心,始终静静而平稳地流淌,它才能永恒。 在美国,传统中国男人其实越来越少,更多的中国男人就像美国化的串了味的中国菜。但当女孩在美国寻寻觅觅自己的终身伴侣时,领悟到最可爱的依旧是那些传统的中国人。他们是水,所以他们恒久暖心。3美国人只要单身,他们总要谈恋爱,无论多大年纪。在美国有钱的人怕结婚,因为离婚财产会损失很多,所以很多有钱的人都在谈恋爱。美国各种社交活动都是男女成双成对出入。

刚到美国的中国女人想找男朋友,常咬着牙花钱去酒吧、咖啡厅,其实在那里见不到单独一个男人来这里。

美国男人离不开女人,女人也离不开男人,他们单身常是法律意义上的。他们所谓的单身没有像中国单身那么凄苦。自己吃晚饭,自己过周末,自己面对生活的喜和忧甚至灾难。他们男女之间只要两厢情愿,无论是否有法律上的婚姻关系,他们就可以大铺大盖地住在一起,和所谓的夫妻完全一样地生活在一起,除了没有那张结婚证书。

很多人是周末情侣。美国人谈恋爱常是周末一起出去吃晚饭,看**,出去度假,露营。美国人是非常诚实和坦率的,他们谈恋爱是想结婚还是不想结婚都说得很清楚。

中国人不理解这种选择,中国女人碰到这种情况,听一个男人向她求爱而不想结婚会认为自己被耍弄,或被看扁看低,她会认为“你把我当妓女呀”!而美国人则认为这是一种“爱的模式”的选择。

他们认为我愿意给你我的全部,我也愿意接受你的全部——结婚,这是一种爱;我只要你的爱,我也只给你我的爱——恋爱,这也是一种爱的模式。有一位营养学博士,他爱上一位比他大七岁的女记者,他不想娶她,他不愿在人前曝光,但他真是拼死拼活地爱她。如果我们中国人就会说,这么爱就结婚吧,那还不是真爱!但他们彼此接纳认同,他们是真爱。

美国人恋爱,开始容易,结束也容易。在校园里,迎面走过来的男同学对女同学说:“今天我们在哪见面好吗”如果女同学不愿意,就连停也不停地说:“对不起,我已经有男朋友了。”男同学会说:“无论如何谢谢你。”

男女同学约会时常会首先声明自己是哪种恋爱。如果对方是一个喜欢在感情上打游击的男人,他会说,我不能集中精神在一个女人身上,我是个多女子主义者。当然也有的女人会开朗地说:“我不在乎,不过是为了好玩。”当然也有的女人会说:“我希望保持长期交往的那一种。”他们那些即兴恋爱,开始和结束,是两个人同时的心理动作。如果有一方结束,另一方不会固执纠缠,这是东西方文化的最大差别。中国一方提出结束恋爱关系,另一方都会感到受伤害,会很难过,甚至会去报复,有复仇心理。

人家外国的习惯跟中国不太一样

结婚前对谁都是开放的,可以跟许多不同的人尝试,结了婚就不能随便乱来了。

也就是说,老外一旦结了婚,一般对配偶相当忠诚,婚外恋的比率较中国小得多。如果老外发现自己爱上了别人,会比较严肃地对待,也有可能离婚,但一般不会象国内离婚那样打得头破血流。

发达国家的这种观念,和宗教关系很大。其实外国在70年代搞性解放,后来发现这个事情不太好,于是进化成现在这种婚姻观念。中国现今流行的性观念和外国多年前的“性解放”类似,是属于人家玩剩下的东西。

还有外国人同性恋的不少

估计50岁还没结过婚的老头子是想趁宝刀未老多玩玩

你在逗呢么 欧美日的护照基本全球说走就走 生孩子 养孩子 生病上学都不花钱 奶粉食品 疫苗绝对安全 还免费 男人出轨净身出户 还要支付高额赡养费 法律 物质全有保障 男人从小就被严格教育要尊重女性 全职妈妈对 社会 和国家的重要性 全方位支持 认可和保护

中国女人,主要嫁的是物质的保障,不是爱了就嫁。美日欧的女人不缺物质,只追求爱情,活出自我!男人经济、身体一出问题,中国女人就跑,西方女人则是共同面对,生死相依。伟大的爱情,多见于西方国家。

你们说这话我就不爱听了。我们中国女性对欧美日男性择偶标准才叫低呢!有时我们还倒贴呢!

不是人家条件要求的低,而是中国要求的条件太高,如房、车、存款、学历、收入、家庭背景等还有很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去往何方未知。

1,法律对女性保护比较多。

大部分西方国家离婚女性会得到赡养费,日本也有。

德国是前夫工资的一半。而且西方诚信体系比较完善,法律执行力强,不存在隐匿财产,不给钱的可能。

日本寡妇不用还房贷。就是两口子有房贷,男人挂了,寡妇不用还剩下房贷了。

所以,她们不会面对离婚天塌下来的情况!而且,如果男人出轨而离婚,那么她们“收益”更多!

2,西方人家庭观念比较重,这个日本差点

比如周末家庭日,男人参与带娃,不出去应酬之类。比较重视家庭等等!已经是主流文化了!奶爸很多,女人相对丧偶式 育儿 ,轻松点。

而且 社会 福利还有爸爸们的 育儿 假之类。这些欧洲做的比较好。

3,西方人比较独立,没有啃老文化

现在中国式的结婚要房要车要彩礼基本都是爹妈的事儿。男孩子个人没啥压力!女孩子一样,啃自己爹妈要嫁妆,再提要求给男孩子,男孩子去啃他爹妈。

西方人要说18都自力更生也不一定,但是最起码会把独立作为正常状态。在米国,男孩子如果成年了,还和爹妈一起住,会被嘲笑,相亲都没人看得上。

日本是征收高额税收控制了啃老,让爹妈买房子,税收算下来还不如自己买划算。而且,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也比较西化,孩子独立性也强了。

所以,客观上,西方也好,日本也罢,女性结婚生育的“风险”被国家法律承担了不少,而且文化也比较男女平等,女生受尊重,结婚对女孩来说没有太多义务背负在身上。

日本对女性认可和尊重没西方那么好,但是,明治维新,让日本西化,女性地位也提高了,婚姻中女性弱势也尽量由法律补齐。

不能说西方和日本女生择偶标准低,相反她们要求更高!

她们不是不重视男性的经济基础,而是更看重男孩子个人的本事,因为家境是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不瞎就能看见,在不PK 彩礼的情况下,就盯着男孩子自己的本事和两个人的感情。

比如日本,丈母娘不盯房子,因为爹妈给的话税忒高,不盯车,因为没车位就买不了,盯的是男孩子的学历和工作,名校毕业,大公司工作那就是香饽饽!

简单一句话,西方和日本姑娘,除了看家境,还需要男孩子自己优秀,还需要爱情……似乎和中国嫁房子车子彩礼的姑娘要求高很多,咱们还能那彩礼砸来个媳妇呢!

毕竟钱能解决的问题都是好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欧美日女性择偶标准并不低,只不过没有彩礼说法。

日本女性结婚后,通常要做家庭主妇,所以,男方要有房、挣钱,以前,家庭主妇要做饭、整理家务,现在越来越多日本女性,即使做家庭主妇,也不愿意做饭、整理家务了。

欧美国家的女性,比较感性,可以没有房子,租房子也行,但是会有其它需求,比如 旅游 、购物。

欧美属于发达国家,工资不低,但物价也不低,有点钱就会 旅游 购物都花掉,不要彩礼,却会花光你的钱,完了再找下家。

欧美日这些国家女性,都属于享乐型的,只要有一丝可能,就愿意什么也不做,让你养着,我们中国女性却会和你同甘共苦。

所以,不要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凡事都有优缺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嫁老外不要彩礼,是因为要与国际接轨。嫁国人要彩礼,是因为传统习俗。

欧美日的择偶标准低,那是因为法律保障到位,也承认女性为家庭的付出!若是婚姻中男方是过错方,离婚时男人就很惨!不仅要支付赡养费(包括妻子和孩子),无法得到抚养权,能分到的财产也是非常少的!如果女方是过错方也同样会优先考虑女性为家庭的付出而分到较多财产!就算男方没有过错,男方的财产也会去掉一半,就连男方的养老金也是要分给妻子一半的,而且是从你工作之日起算并不是从结婚起算!单身母亲带孩子国家会有许多补助,例如在教育、生活方面,所以单身母亲一人带孩子压力也不算大!所以她们并不害怕离婚。

这个就是美丽的误解了,欧美确实没有彩礼车房,可那个择偶标准并不低啊,一旦嫁过去,就是一生的负担,即使离婚了也要给赡养费的,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名人、富豪都是可劲儿地交女朋友,孩子都生好几个了,还是女朋友,就不结婚,比如说去年好歹才结婚的c罗,他老婆可不是去年结婚才生娃的,早就生了,之前还有一个不知道来历的大儿子,谁晓得妈妈是谁呢?

日本跟欧美差不多,也是要给赡养费的,而且更可怕的是,据说日本老公贷款买房,婚后要是不小心挂掉了,老婆完全可以继承老公的房子,还不用还银行贷款!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脖颈一凉,有种丝缕分明的膀胱内液体下窜的感觉?

小结:

古人云,一分钱一分货,想要不付出,又能白捡个大美人加小保姆,这样的好事儿,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老婆对你好,前提是你得对她好,要不单方面割韭菜,你真当老婆傻的啊?

同理,要想个好老公,前提你自己得是个人,既不温柔贤淑,又不挣钱养家,还逃避家务,老公花钱请一尊大佛回来供着吗?

一个个都得有点AC数才行!

  西方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因为他们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 ;同时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一个人有权选择和他/她最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一旦发现现有的婚姻是一个错 误,他/她有权作第二次选择。如果夫妇一方爱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会受谴责。在他们看来:强迫两个 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 中国的传统婚姻观,一般都讲百年好合,一定终身。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家庭中出现裂缝甚至解构的也为数不少,小问题可以调解,大问题象原则性的问题,就难说了,硬撑着,于己于人都未见得是好西方式的的婚姻观,就不一样了,在建立家庭之前后,都始终讲究一个“情”字,有“情”便合在一起,无 “情”便分开

  在西方人眼里,爱就是爱,很简单。而且西班牙中产阶级对婚姻的态度是很认真的。中国会这么“开放”,让杰斯相当吃惊。杰斯认为流行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必须优美,内容也应当健康,它应该宣扬一些值得提倡的男女情怀。如果每个新娘在“明天将成为别人的新娘”的时候,还可以“最后一次想别的男人”,是一件让新郎无法接受的事,这样的婚姻将来怎么可能长久。如果这样的歌曲能广泛流行和传唱,社会的文明度怎么可能提高?如果每个人的行为都像《心雨》那样,家庭怎么可能和谐?家庭是社会的一分子,家庭不和谐,社会就会堕落。这就是一个西班牙人对中国流行歌曲各位在继续往下看的时候,可否先在心里想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男人,正在参加一个重要的比赛,这时候,你妻子生孩子了,你会退出比赛,赶去陪妻子生孩子吗?如果你是一个女人,你觉得你老公这个时候应该回来吗?想好的话,就请带着你自己的回答继续往下看吧。

  不久前,全世界的NBA球迷们都在津津乐道一件事情,火箭队的头号球手麦迪在火箭对爵士的比赛中途突然退场,致使火箭队输给了爵士队。麦迪中途离开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在火箭对爵士上半场比赛还没有结束的时候,麦迪一位助手打电话给火箭新闻主管内尔松,说小麦的未婚妻哈里斯腹痛难忍,被送往医院生产,他们的儿子即将诞生。内尔松把这个消息转告给了训练师琼斯,等到前两节比赛结束,琼斯就拉住小麦传达了这个消息。焦急的麦迪立刻换掉球衣,迫不及待地赶往医院,一个多小时后,儿子出生了,火箭也输球了。虽然麦迪知道自己对球队无比重要,他的离开很可能让火箭赔掉一场胜利,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开。家庭永远都是第一位,这个时候,火箭形势再凶险,也只能退居其后。

  没有人指责麦迪,在美国,陪着老婆生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火箭主教练范甘迪也没有埋怨他们的头号球星,“我们输球并不是因为他不在这里,而是因为我们在进攻上无能,我们都是职业球员,所以我们没有借口”。在美国社会,主流的观点永远是家庭比工作重要,当工作和家庭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让位的都会是工作。对NBA熟悉一点的朋友也都知道,只要NBA球队中的球员因为家庭发生重大事情,诸如孩子出生、亲人病重或者死亡等原因请假,即使是在打总决赛,球队都会一律准假,毫无疑义。

  但是,在中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在中国,自古就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榜样,主流思想宣扬的也是先国后家、先公后私的意识,违反者便会被认为是自私自利,缺乏高尚的道德情操。仅就体育圈来说,不要说老婆生产运动员仍然坚持在赛场奋战的例子不胜枚举,就是亲人去世运动员忍住悲痛坚持比赛的也屡见不鲜。所以,不少中国的火箭球迷认为球队形势那么危急,身为头号球星的麦迪应该竭力争胜,率队打完比赛,不应该一时儿女情长,不识大体。现在,我就先来测测诸位的爱情婚姻观,请你先在心里想一想,你是支持小麦离开呢?还是反对小麦离开?

  为什么同样是人,但对于婚姻家庭的观念却有着如此大的差别呢?麦迪有句名言:“我就是自己家的‘囚犯’,我愿意成为这样的角色”,试想,做为麦迪的妻子,该是多么的幸福呀?可是,在中国呢?有几个男人能做到这点?能说出这样的话?有几个女人可以享受到这种殊荣?既然文化、道德传统等诸多因素决定了人们对于家庭婚姻观念的不同,那么朋友们,你们可曾经想过,我们现在所遵循的婚姻家庭观念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吗?是符合人性的吗?

  (二)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这句话已经成了我们目前评判婚姻的一把尺子,可是这句话里,又隐藏了一个致命的悖论:爱情和婚姻究竟是什么关系,究竟应该谁服从谁?如果婚姻应该服从于爱情,那还要婚姻做什么?可是,如果要爱情服从于婚姻,那岂不是要求人类可以控制自己的爱情?可是,爱情真的是可以自我控制的吗?你可以收放自如的要求自己去爱一个人,或者不爱一个人吗?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究竟什么是爱情,“爱情”这个令世人皆魂牵梦萦的情感是否可以胜任“婚姻的基础”这一角色呢?

  爱情因其可以带来深沉的幸福感以及诸多惊心动魄的心理感受而使其成为人类共同追求与认同的一种情感。若干个世纪以来,爱情一直是哲学、宗教、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诸多领域激烈争论的一个命题。尽管人类对于爱情的评价因着文化的差异而各有不同,但爱情也有着许多共同的特性。爱情是男女之间由于爱慕对方而产生的强烈的倾慕之情,包含精神和肉体的两个方面,爱情一旦产生,就会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产生出巨大的能量。爱情是欢乐的,天真的,幸福的,可一旦破裂,便会带来深沉的痛苦,甚至短暂的离别,都会产生轻重不同的痛苦感觉。

  西方从古罗马时代就开始研究爱情,而中国,从诗经开始就出现了赞颂爱情的诗句。我们还是来看看中西方一些名人对爱情的评价吧:

  费尔巴哈:爱情,就是要成为一个人。

  莎士比亚:一个人明明知道沉迷在爱情里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可是,在讥笑他人的浅薄无聊以后,偏偏会自己打自己的耳光,照样陷入爱情温柔的怀抱。因为美妙的男欢女爱,是天衣无缝的珠联璧合。

  卢梭:如果说爱情使人忧心不安的话,则尊重是令人信任的;一个诚实的人是不会单单爱而不敬的,因为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

  歌德:在爱情中,最宝贵的不是占有,而是彼此的尊重与爱慕。

  弗洛伊德:健康而正常的爱情,需要以来两种情感的结合,一方面是两心相悦的挚爱的情,另一方面是肉感的性欲。

  塞万提斯:情欲只求取乐,欢乐之后,欲念消退,所谓爱情也就完了。这是天然的分界线,不能逾越,只有真正的爱情才是无限量的。

  冈察洛夫:爱情的基础不是那种虚伪的动摇的情感-----它娇藏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经不起一撮金子的诱惑,听不得几句暧昧的话语,那种坚强的爱情,愿意赴汤蹈火。

  孟子:食色,性也。

  林语堂:一个没有孩子的妻子就是情妇,而一个有孩子的情妇就是妻子。

  周国平:相爱者互不束缚对方,是他们对爱情有信心的表现,谁也不现在谁,到头来仍然是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真爱。

  苏青:就是为肉体着想,我也主张须看重精神恋爱。

  傅雷: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多用理智考虑,勿被感情蒙蔽。情人的眼光一结婚就会变,变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不想到这一着,必招来无穷的痛苦。

  老舍:爱情要是没有苦味,甜蜜从何处领略?爱情要是没有眼泪,笑声从何处飞来?爱情是神秘的,宝贵的,必要的,没有他,世界上只有一片枯草,一带黄沙,为爱情而哭而昏乱是有味的,真实的!人们要得不着恋爱的自由,一切的自由都是假的,人若没有两性的爱,一切的爱都是虚空。

  胡适:爱情的代价是痛苦,爱情的方式是忍受痛苦。

  (三)

  对于爱情的论断,古今中外,难以记述。但细究中西方的爱情论调,可以发现一些细微的本质异同,西方人是崇尚爱情的,除了宗教中将“性欲”作为一个需要抑制的东西去约束外,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是带着崇敬的心理去接受的。但在中国,大多数的人,对爱情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因素,需要又排斥,接受又逃避,既憧憬爱情激动人心的一面,又恐惧爱情令人痛苦的一面,甚至于直接将爱情视为痛苦。这种矛盾的心态恰恰来自于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爱情,从孔子的时代起,就未能名正言顺的登上大雅之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如此看轻女性的儒家创始人,中国文化的老祖,又何以能倡导出一个平等的爱情观?所以说,中国人的爱情观从开始就打上了畸形的烙印,以这种畸形的爱情观为基础的婚姻又如何能幸福?

  然而,就算西方的爱情观比较合乎人性,比较成熟,可这种爱情的本质也注定了它不可能给婚姻带来幸福。诚如情爱大师瓦西列夫所说:爱情是本能和思想,是疯狂和理性,是自发和自觉,是激情和修养,是残忍和慈悲。爱情的种种特质都决定了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爱情跟其他快乐一样,需要一定的刺激,如果没有不快乐做陪衬,这种快乐就会显得平淡,一般说来,晴空万里的爱情会很快的消失,爱情的幸福离开陪衬的感受就不复存在。因此,爱情需要一点点嫉妒、猜疑和戏剧性的游戏,需要一层淡淡的忧伤。爱情要想长久,要想始终保持激情,就要求爱情对象的精神世界极其丰富,要永不停滞,相爱的双方都必须具有细腻的心灵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善于观察的能力。否则,再热烈的爱情也终会平淡,消失,毁灭。

  爱情具有时间上的周期性,这个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所证实。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哈赞和多罗瑟历时两年调查了37对不同文化背景的5000对夫妻,得出了结论:对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爱情最多只能保持18-30个月,此后,两人要么分道扬镳,要么过上一生平淡的夫妻生活。有证据表明,爱情是大脑中的一种“化学鸡尾酒”激发出来的,这些化学物质即是:多巴胺,苯乙胺和催产素,而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在体内最多只能保持两年。可见,爱情本身就是一种阶段性的东西,它赋予人们的刺激感和幸福感总是被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而且在时间上也呈现从高到低的下滑趋势,到最后,麻木和厌倦就产生了。这就是千百年来被人苦苦追求的爱情的本质,它短暂,易变,动荡,不稳定,让如此不确定的东西做为婚姻的基础,婚姻还会是安全幸福的吗?

  喜新厌旧是人类的本性,可是幸福的婚姻就必须排斥喜新厌旧,这一点对于女人来说,可能容易做到,但对于男人,你们觉得容易吗?从美国的状况来看,目前,传统模式的一夫一妻制,即一对夫妻生活在一起,共同抚养子女的婚姻已经不足10%,单亲家庭占到美国现实婚姻的一半以上,而同居家庭,系列婚姻,同性婚姻,群婚,开放式婚姻等婚姻形式已经占到美国家庭数目的40%左右,而且还有增长的趋势。所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的婚姻形式提出了质疑:我们的婚姻究竟怎么了?

  其实,造成人们婚姻困惑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思维:“婚姻必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我以上的论述都是在试图说明,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推敲的论断。因为,爱情和婚姻的本质是格格不入的,爱情需要不断变化,而婚姻却寻求稳固不变,将两种自相矛盾的东西拴在一起,怎么可能不导致冲突,而冲突的受害人自然就是人类本身了。在西方,人们没有受到什么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所以,一段婚姻没有了爱情,就走到了尽头,在中国,因为种种的原因,婚姻即使没有了爱情,可还能继续存在,因为维持婚姻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亲情,比如责任,比如道德,比如家族的观念等等,这本是很可贵的东西,甚至是可以推广的西方世界的一种维持并发展婚姻的思想体系,可中国人却又缺乏自信,认为自己的这一套并不好,认为西方人所说的“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才是正确的,所以,中国人也困惑了,一些家庭也算幸福的男人和女人都困惑了,没有了爱,我们还算幸福的家庭,美满的婚姻吗?

  如果整个社会都能树立一种观念:爱情只是婚姻建立的基础,而婚姻的维持和发展应该是友情,亲情,责任,义务,善良,宽容等种种中国文化中的优良品质,即使没有爱情,我们也可以让婚姻变的温馨而快乐,这样我们也就不会羡慕和感叹别人的婚姻是充满浪漫爱情的,怀疑自己是悲惨痛苦的,那么大家在面对婚姻的时候,是不是会轻松许多,坚定许多?

非处不娶吧

设置精华贴

取消

完成

很多人对国外不慎了解,国外是性开放吗?我来给你们解答一下。

香月瞳 6 

2015-12-29

操作

曾经在澳洲留过学,但时间不长,目前在旅行社工作,虽然不可能对国外了解面面俱到,但多少有些了解,简单的给吧友解下惑。

一国外是不是性开放?

其实关键问题就是:你们是怎样定义性开放的?如果你们认为性开放就是滥交,就是几个人凑一起开性派对,那其实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这种滥交都是少数,不是外国人成天就热衷于滥交,那是你们的想象。

如果你们所谓的性开放,就是指同居和婚前性行为,那我可以告诉你们:国外婚前同居还是比较多的,婚前性也是比较普遍的。大学生(甚至中学生)在校外同居的现象也比较多,这点跟过能一样。就我在墨尔本租的房子的隔壁,就有很多其他学校的男生女生(情侣)在开房。而且国外父母管的更少,孩子一上大学基本就管的很少了。

二国外人信教,所以很保守,是吗?

关于这点,我告诉大家:完全不是你们想的这样。首先第一,西方和中东不一样,中东一些国家到现在还是用信仰规范人的行为,而西方很多教堂其实已经变成了旅游场所,是属于古迹,不是教会用来制定法规的地方,教会约束最厉害的时期是中世纪,不过当今社会对自由、人权、性观念已经大大放开了。其次第二,不是外国人人都信教,不是外国人都是你想象中的虔诚的教徒,那是一小撮而已,不是主流,在西方,宗教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传统文化,就像中国的京剧,属于传统国粹,难道当代中国年轻人都喜欢看京剧吗?都喜欢讲孔子吗?都喜欢看四书五经吗?国外也是一样,如果说老一辈的外国人多少还有点宗教信仰的话,那么年轻人则更多的是不屑一顾,很多年轻人根本不去教堂,甚至有些人不知道教堂里面长啥样,我在读书期间,除了上课老师偶尔讲讲宗教历史,其他时间就没听过学生们谈过信教,有那时间还不如去听听演唱会。毕竟现在不是古代,用宗教来约束大多数人的行为已不现实,否则国外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婚前性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7585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6
下一篇2023-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