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结婚礼俗

北京结婚礼俗,第1张

  老北京人的婚嫁,都有那些程序呢,虽说这个时代结婚不应拘泥形式,可旧时的礼俗也还是影响着现代人,人们不由自主的去寻仿那些有代表性的礼俗,常常听到朋友问:他们家是老北京,结婚该怎么面对亲家啊?这里叙述的老北京婚俗,您不一定照搬,但却可以从中悟出一二,免得让人说您不懂礼儿!

  老辈子北京人结婚有下述一些程序:

  一:相亲,男女到了20岁的时候就有媒人登门,按照门当户对的原则介绍,一般是家长先点头,然后媒婆把女方和女方的父母、亲戚带到男方家里或选定的地点见面。见面时男女说话的机会很少,只要双方的父母同意基本上就算相中了。

  二:交换信物,双方家长同意后,男女要交换信物,这个过程虽然简单,但是却是颇费家长心思的,因为信物交换后即使将来男女不成,信物是不退还给对方的,所以更多的人采取交换钢笔、照片等小物件的办法,即使不成损失也不大。

  三:放定,双方只要是家长有意,并且觉得这门亲事可行就要放定,放定是要通过媒人来完成的,如果亲事不成,定礼由媒人索回,但是不通过媒人的定礼就无法索回了。放定后男方基本就认定女方为“妻子”了,女方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到男方家里住(一般不会男女住在一起)

  四:过礼,过礼是男方将双方商定的迎娶日期正式通知女方,结婚的日子是要挑选好的,讲究“四平八稳六六顺”的农历双日子。并将新娘在结婚当天所穿戴的衣服首饰送交女方。另外备有送给女方的礼品。礼品有鹅酒(双鹅双酒或单鹅单酒);鲜鱼、猪腿、羊腿、糕点等,通称为四合礼 。

  五:办事儿:就是结婚办喜事

  结婚当天,男方在早晨派车到新娘家去接亲,车上迎亲的人可以是新郎的任何亲戚,但是唯独姑姑不能去接亲,避讳姑-孤的意思,女方送亲的则不能是姨妈,避讳姨-疑的意思。

  男方的接亲车到达女方家后,照例要吃饭,趁着接亲的人吃饭的功夫,女方将嫁妆装上车,然后女方要吃一碗面条,面条是一根长长的宽面,也叫宽心面,表示嫁到男方家里后,事事宽心、如意。男方要有一个与新郎同辈分的兄弟去压车,女方照例也要给红包的。

  车将新娘接到后,新娘不能下车,要新郎将新娘从车上背进屋子,然后新娘要迈过火盆,表示结婚以后日子可以过得红红火火,这样新娘才算正式进了男方的家。接下来就是婚礼仪式,拜天地、拜长辈、拜媒人,然后新娘才能到新房洗脸,洗脸后要有新郎的妹妹给新娘泼洗脸水,新娘要给红包,这时的红包要重一些,为的是以后好和小姑相处。

  新郎家里要找几个能喝酒的亲戚来陪新娘家送亲的宾客,只有把新娘家里的人都陪到酒喝多了才算喝好,然后才能再送回去。新郎新娘则要由媒人带领按桌向宾客们敬酒,这时一般不会让新郎新娘喝多的,只是有些新郎的弟弟和侄子才可以和新郎新娘开玩笑,让他们喝酒。

  到了晚上新郎新娘入了洞房,还会有子侄们闹洞房,闹洞房是新郎新娘的一个关口,因为闹洞房的人可以想出很多的坏主意让新郎新娘吃苦,可是新郎新娘又不能把人赶出去。新郎在新婚之夜也很少能同新娘睡个安稳觉。

  结婚三天是新娘回家的日子,新郎要陪同,从女方家再回来后,新郎开始带着新娘到亲戚家认亲,亲戚照样要给红包。

  这样女方才真正成了男方的妻子。

  双方不是一个地区的:

  由于距离的原因,双方父母见面的步骤大都将双方见面认识,和提亲合二为一了。就是商定好日子后男方直接带上礼物和钱到女方家去提亲。因为两个人不是一个地方,风俗自然会有差异,既然是男方到女方家里去提亲,男方最好按照女方家的风俗来,女方应该向家里问清当地风俗,告知男方,让男方好做准备。

  这一次男方上门提亲大可不必计较两地差异,第一次上门礼多人不怪,让未来岳父岳母有个好印象,下面具体的婚事习俗两家就一起商量着来。

  商定结婚各项事宜之后一般由于距离原因,之后就直接电话联系,婚礼见面了。

  此帖可做参考: 双方父母该怎样见面?双方各自准备些什么呢?

1、择吉日

北方人结婚当天的吉日叫做正日,是由新郎家里选出来的吉日,待客日则是新娘家里决定,北方人结婚都喜欢摆酒桌三四天,女方家里从婚礼正式日子前三天就开始招待宾客,让周围的乡亲父老都来吃喜酒,新郎新娘结婚前不能见面。

2、新郎接亲

结婚当天新郎需要很早就到新娘家里接亲,抢头对于新郎来说越早越好,新郎接亲队伍必须要单数,加上娶回家的老婆就是双数,成双成对寓意美好,接亲人数不宜过多,十几人最合适。

3、坐福

接亲时新娘需坐在娘家的喜被上,寓意是坐福,代表新娘身在幸福中,女方家里堵门做游戏,新郎闯关成功和新娘见面,接上新娘后吃一口长寿面和荷包蛋,代表婚后生活健康美满。

4、女方送亲

北方人送亲时父母都会躲起来不见,必须新娘的哥哥弟弟去送行,还要陪伴新娘走一段路,新娘子这时候感动落泪,是一种对娘家美好的祝福,这时候的眼泪是幸福的眼泪。

5、举行婚礼

到达男方家以后,吹拉弹唱就开始了,迎亲的队伍进到男方家里,这时候新娘和新郎开始行礼,改口叫对方爸爸妈妈,这时候对方父母会给一个大红包,婚礼仪式很简单,就是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完成后就闹洞房。

6、回娘家

回娘家也叫做回门,结婚三天后,新郎带着新娘回到娘家,这时候新娘家里会准备一桌,让家里的亲戚都来参加回门礼,在新娘家里呆上一天,必须在天黑之后起身回新郎家。

旧京城里市民的婚礼需要经过许多的繁琐礼仪程序,并有其固定的形式,也就是过去所谓的"六礼",包括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等。

旧时有早婚早育、早生贵子之说,所以有的家庭在儿女十四五岁时就开始托亲友或媒人保亲,在儿女二十岁左右就开始为其张罗婚事。

媒婆是以说媒拉纤为职业的中老年妇女,她们很会察言观色,发现谁家男女到了结婚的年龄,便主动找上门来为之撮合。做媒婆的交际面宽,信息灵通,当然腿还要勤,嘴还要巧。有的是一人为两家说合的,也有的是两个媒婆分别给对方介绍。

通过媒人亲友的介绍,男女双方的家长如果感到满意,就要过门户帖。

当年议婚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首先考虑的是对方的社会地位(包括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正所谓要"门当户对"。尤其是在上层社会,要看对方家庭主要成员的爵位、官衔和品级是否与自家相当。其次,则要看姑娘的德才和容貌。在过去妇女不愿下嫁而攀高的思想十分普遍。

在一般家庭,女方要对方男子身体健康,品貌端正,并且还要有一技之长。男方则希望对方女子要有家教,性情温和,并能够操持家务等等。除此之外,更要关注对方的家产和收入情况。

双方家长经过一番考虑,权衡之后,如确实感到满意就要过门户帖,双方都用红纸折子,上写姓名、年龄、籍贯、三代(即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的名号、民族、官职,然后让给媒人转交对方,就可以相亲了。

不过,在过去是不允许男女双方见面的,所以相亲时男女双方当事人也就只能来一个。

两家经过查访、相亲之后,如果没有异议,就要互换庚帖,上书出生的年、月、日、时,然后将其交给"星命家"测"八字"。

星命家们说男女双方的属相必须相配才能婚姻美满,否则就会相克,测八字是古代卜婚的风俗,并无任何科学根据,只是一种传统的封建思想的产物。

如果男女双方的八字相克,就不能成婚,有的人家为了成婚,就要暗中买通星命家,让他在"八字"上略加改动,使男女双方命相相合。由此可见这完全是一种骗术。

除了属相之外,还要根据当事人出生之年的天干、然后地支和阴阳五行的配合来测命相,其测算方法也极为复杂。在查出男女双方的命相后,再按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进行核查,如果双方相生就能结合,如果相克,则谓不合。

星命家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和命相写出鉴定,再根据黄道吉日和喜神方位,择定迎娶日期以及婚礼上应忌的属相等,把内容都写在一张红纸折子上,即为龙凤帖。在清代,只有取得了龙凤帖,才算履行了正式的结婚手续。

旧时男女双方家庭为确定婚姻关系而举行的仪式称作"放定",定礼即是"六礼"中的"纳彩",放定又有"放小定"和"放大定"之分。

放小定一定要选一好日子。一般平民家庭仅是男方送给女方一只或一对金银戒指,让女方戴在手指上,其意为已经定婚。绅商富户人家还要送给女方耳环、颈圈、戒指、手镯四件首饰。满族人送定礼是送"如意"一柄,还要送一些"大小八件"之类的糕点。

"放大定"相当于古代六礼中的"纳征"、"纳币",也就是男方向女方送彩礼,并通知女方迎娶日期,一般是在放大定后的两个月到100天之间。送彩礼的数目根据男方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来定,少的为八抬、四抬、二抬,多的有十六抬、二十四抬、三十二抬不等,不论多少,但必须都是双数。

"抬"就是"什盒",有四层,每层放两样礼品,其礼品有活鹅一对、酒一坛、绸缎衣料、金银首饰、红蛋、龙凤喜饼、喜果、茶叶,还有送给媒人的羊腿或猪腿,这些东西一般经女方家送给媒人,以示媒人为成就这桩婚姻没少跑腿,略表心意。

抬夫抬着彩礼,在媒人和近亲带领下,送至女家。女方收礼后必要回赠笔墨纸砚和糕点果品与男方,作为回礼以示答谢。

按旧京礼俗,女家在出嫁的前一天要在下午把嫁妆送到男家。嫁妆的多少也不一样,一般是根据女家的经济状况而定。有的则是根据男家送过来的抬数以一定之礼还之。一般富有人家在收到女方嫁妆后,还要迎妆谢妆。

放定之后,宅门府弟家庭举办婚礼一般要安排五天,还有安排九天的。除了迎娶新娘过门,还包括拜天地、坐帐、合卺、招待娘家人吃酒、回门等礼仪。旧时京城办喜事一般都在自己家里,也有一些因参加婚礼的亲友太多,而自己家里的居住条件又有限,到饭庄子里去办喜事的。

在家里办事,为了给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招待酒饭,就要在院子里搭建喜棚。

新婚夫妇拜天地、坐帐、合卺的地方称为喜房。一般人家办喜事都是把北房的东套间作为喜房。

房中设天地桌,用来供奉天地诸神,上供"百份"。桌围绣有"牡丹富贵"、"鸾风和鸣"、"麒麟这子"等图案。

喜房内炕上铺的盖的全是新的,墙壁糊成四白落地,贴上红红的双喜字,地上铺满红毡,炕的上面挂着红罗帐,帐前挂着一对红喜字灯。

喜房是个神秘的地方,为了避凶趋吉,除了娶亲太太、送亲太太之外,其他人不能随意进去。。

按京旧俗,迎亲时,男方要请一全福不忌的年长妇女做娶亲太太。

男女宾客来齐之后,迎娶仪式即可开始,娶亲太大先到喜房给天地爷上香,院内锣鼓喧天,新郎向天地桌上供着的"百份"三叩首,吉时到后,要请娶亲太太照轿、熏轿。两个茶房各托着一个铜茶盘,一个茶盘放着铜镜、万年历、红棉纸灯花、芭兰香,另一个茶盘则放着苹果和用胭脂染红了的桂圆、生花生、红枣、生栗子等喜果,和娶亲太太走出喜房。

新郎以及娶亲官客紧跟其后,最后两个边身穿大褂、青坎肩的小孩,一个手提包有盖头的红包袱,另一个提着金银水壶。迎亲队伍在喜气洋洋的鼓乐声中来至门外。

此时,娶亲太太将喜轿内的灯点燃,然后依京旧俗则要照轿和熏轿,其意为驱邪、避煞。

做完这些,娶亲太太盘腿坐在轿里,不放下轿帘,这叫做"压轿"。新郎和其他宾客都坐轿车或四轮马车,跟在喜轿的后边。

迎亲队伍在一片喜庆的鼓乐声中来至女方家。一般行至街巷口则要止步,并大声敲锣。娶亲太太先进门为新娘梳洗打扮,女家将门关上,等娶亲的宾客陪着新郎来叫门。

这时两家宾客要相互"斗法",女方宾客早已准备了许多难题、怪题让男方来猜。此举主要是为了等吉时。

直到新娘梳妆完毕,才打开大门,将一把小铜钱撒向门外,称为"撒满天星"。

然后,女家摆设宴席招待来宾,这种宴席不能真吃真喝,只是一个礼节性的过场。

宴罢,新娘由娶亲太太盖上盖头,身穿红色的轿袄,头戴凤冠霞帔,由送亲太太搀着上轿。

这时有的新娘会哭哭啼啼的,人们也不忌讳,反而认为是大吉大利。

喜轿回去时不能原路返回,而是要走另一条街道,其意为不走回头路,也是祝福这一对新人今后能广开门路,财源广进,生活幸福、美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0175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