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中,你离我那么近,又那么远,只一江水的距离,却阻隔了我和你的心跳和呼吸。如果可以,请你在来生等我,等我与你一起走进皈依我们的葳蕤时光;如果可以,来生请你牵住我的手,与我穿越今世的守望,一起去触摸专属于我和你的碧海蓝天。
——题记
若不是那天你循迹而至,或许我的生命里就不会有这份飘荡于风中的绝美情缘。如果那晚你没有留下语音,而我也没有拨通你的电话,那么,如今江北的流水风廊上,也许就不会有你为我放飞的一曲悠扬了,也许如今江南的涛声灯影里,就不会有我为你独舞的一片晴川了。
而今我的心门已为你落锁,那把唯一的钥匙给了你。如今的柳风中,我总能听见你为我哼唱的歌曲;如今的夜幕上,我总能看见你为我书写的字画;如今的日暮里,我总能感应到你为我构筑的幽梦。虽然我已记不起前世轮回中你我是如何的风花雪月,记不起三生石边你我是如何的鱼水情深,记不起奈何桥上你我是如何的回首依依,但我已深深铭记此生我们的约定:精神上,永远爱恋;生命中,永不辜负。
犹记得,因无奈我和你都曾刻意地选择疏远对方,无言中,我们很默契地把未了的情留在了江南的雨巷里,把未央的梦留在了江北的烟波中,谁也不知道我和你从梦里相依到梦外逃避,从不即不离到中断联系,究竟是以怎样的心情走过流年风景,究竟是以怎样的步履背对背一路前行。
曾以为,之前你我转山转水的相遇只不过是彼此生命中的意外插曲,之前你我山水相辉的吸引只不过是世俗藩篱内的流岚风景,之前你我意乱情迷的交织只不过是遗世桃源内的一念温存。曾以为,你为我中霄放歌只是因了一时的慈悲和激情,一曲《在心里从此永远有个你》终是黑夜里的回音,触不及黎明。曾以为,我为你谱写的一阙《假如爱真的有天意》只会成为你生命中的半帘烟雨,在花雨缤纷之后,就会渐渐随风而去。
当江南江北没了任何音迹的往来,我以为,你曾经的痴狂终究只是一个故事开幕的前奏,我曾经的心许终究只是一个风云悄然的转身,你我曾经的宿醉终究只是一阵陌上风烟的摇曳;我以为,美丽的耳语终会飘摇成隔世的梦呓,旖旎的水云间终会荒芜成寂寞的沙洲,红色的许愿带终会碎落成风中的凌乱。
在日本的传说中,八岐大蛇曾经在近江躲避敌人的追击,然后在这个地方和一位富商的女子结婚了,然后生下了酒吞童子。在另一个传说里酒吞童子被称作“神之子”,而这个“神”就是八岐大蛇。
这些传说都是日本的民间传说,但是也有在某些书籍上有记载,这些设定在故事剧情有的也有用到,有的还没有见到,不知道官方会不会用,或者说官方会用哪种设定。至于最后到底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结局,这个只能看策划会如何操作了。
关于“八岐大蛇”的传说:
1、河川氾滥说:
有一说认为,这八岐大蛇代表的是“河川氾滥”。“斐伊川”上的沙洲形貌是如同蛇鳞般的“鳞状沙洲”,加上河川蜿蜒的模样,因而被描述为“大蛇”。河川固定一段时间的氾滥便会毁坏(吞吃)稻田,而击退大蛇就象征着治水成功。
2、制铁文化说:
另一说认为,可能反映出古代八云国(今岛根县安来市)的“制铁文化”。八岐大蛇可能是铁矿山(原头)的隐喻,大蛇腹部流血的模样就是铁砂(原料)混在河水中混浊的样子,而它尾部内铁剑(成品)的坚硬。
-八岐大蛇
便当 23岁 贺军翔饰演个性单纯,很容易开心,很容易伤心,也很容易被骗。
一个刚要窜红的偶像剧明星,却瞒著经纪公司去结婚,还不幸在婚礼现场被新娘抛弃
最讨厌:寂寞
所以才会在23岁就想结婚,后来也才会和「逃生舱」的大家混在一起
语录:
当我想哭的时候,我就一直讲冷笑话尽量让自己大笑但是眼泪还是会流下来…
逃会成为一种习惯的,你不能老是这样,要学著去面对问题。再说一直逃你不累吗?难道你从来没有想要安定下来,待在一个人的身边一起过日子。
小晴 26岁 刘喆莹饰演
婚纱店造型助理,和师父高手是男女朋友。
跟大家不熟的时候很ㄍ一ㄣ,喝了酒之后马上就变了一个人。
最讨厌:寂寞。
小晴觉得真像变色龙也不错,冷血动物。不会因为感情受伤,而温血的她只能藉著逃跑来封闭自己。不要有期待,就不会失望,不让人碰触心,就不会受伤。
语录:
小晴 看见发光的便当 突然觉得要为这个光芒而活。
小晴:如果没有逃生舱和你这里,我就算人间蒸发,应该也没有人会记得吧?
高手 30岁 婚纱造型店老板 杨一展饰演看起来酷酷的,标准都会雅痞。
最讨厌:输
语录:
我跟小晴认识快二年,恋爱谈了一年多,直到现在跟她求了婚,才发现──除了这里,我从来就不知道小晴的老家在哪里?家里还有哪些人?如果小晴真的选择要消失,只怕我连寻找她的线索都没有
米粉 22岁 便当的助理 莎莎饰演
像个傻大姊,一双长手长脚似乎总不知道该怎麼摆。
因为迷恋便当,所以担任他的助理,在便当被经纪公司解约以后,仍死心踏地的跟随。
当初就是因为喜欢你。才会去公司应徵,没想到美梦会成真,我竟然能够当你的助理,每天可以陪在你身边,看著你,我就好开心,觉得人生好有希望。
可乐 25岁 周采诗饰演
婚纱店小妹,同时也是小晴的室友。
最喜欢:高手、有气泡的饮料(以前是可乐,现 在是啤酒)
高手:为了证明我不是像你说的那种*魔,这辈子,我绝对不会把你。
△可乐心里很不是滋味,表面上还要装不在意。
可乐:那是你这一生最大的损失。(举起啤酒)为你的损失乾杯!
船头 夏靖庭 饰演
很神秘。据他自己的说法是远洋渔船退休大副,现 在经营「逃生舱」。提供寂寞、失意、没有方向的人一个暂时落脚处。
相信有外星生物、相信算命八卦、相信末日论、相信所有玄学和传说……同时还是现代神农氏(不过嚐百草的都是别人)
△船头告诉小晴,这样活著ㄧ点意思都没有,人生简直无趣极了。本来还以为小晴是逃生舱「转生计画」的成功案例,看来现 在要把她列为失败案例,而且等级还低於死皮赖脸的元老Poki和吻仔鱼。
花枝 30岁 杨泣 饰演
沙洲Bar老板(本来是老板娘,在男友抛弃她和别的女人离开后,独立经营Bar,并将店名从绿洲改成沙洲)
酒,是开心的时候喝的,心情不好的话,一口也不准碰。懂吗?
Poki 33岁 北村丰晴 饰演
来自日本出产忍者的甲贺村,因为躲债逃到台湾,是「逃生舱」的超级元老。
花枝:不要以为每个人都像你一样只会逃好不好?自己从日本逃到台湾还不够,还拉便当跟你一起逃!
Poki:我不是逃,是寻找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啊。
吻仔鱼 25岁 纳豆 饰演
家境还算不错,但性格叛逆,高中还没毕业就离家出走。因缘际会来到「逃生舱」,之后因为崇拜船头而留下。
漂流木 25岁 林逸宏 饰演
船头的儿子,跟著母亲长大,一心想报复当年抛家弃子的老爸船头。
漂流木:为什么这里三天两头就在开Party?
船头:「人生得意须尽欢」啊,就算不得意也要尽欢,更何况今天是米粉生日,便当昨天的表演也很成功,双喜临门,更该庆祝──
漂流木:我不习惯这样过日子
1 关于人性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人性的古诗有以下这些: 1、《在狱咏蝉》 唐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2、《怨情》 唐 李白 美人卷珠帘, 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3、《孤雁》 唐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4、《送琴师毛敏仲北行三首》 宋 汪元量 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 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5、《征怨》 唐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在狱咏蝉》 唐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译文 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 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 无人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情感 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2、《怨情》 唐 李白 美人卷珠帘, 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译文 美人卷起珠帘, 深闺独坐还皱着蛾眉。 只见玉颜上泪痕斑斑, 不知她心里究竟恨的是谁。 情感 这首小诗抒写一位美人的幽怨,不直截了当地写怨,而只作美人神态的描绘:含颦独坐,泪痕满面,却表现出了她心中深深的愁恨。 3、《孤雁》 唐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译文 几行归雁消失在遥远的塞外,不知你形单影只要往何处飞? 暮雨中呼唤同伴已失去联系,想要落下寒塘却只畏惧迟疑。 沙洲上层云低垂慢慢地穿过,只有关山冷月与你紧紧相随。 虽说不一定会遇到强弓暗箭,独自奋飞难免让人疑虑凝眉。 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孤雁独自飞翔,孤苦无依的凄凉情状,借此以喻诗人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感情真挚,凄婉动人。 4、《送琴师毛敏仲北行三首》 宋 汪元量 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 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译文 西塞山前,落日昏黄,北关门外,风雨飘摇。(元军正移师湖州,首都已沦入敌手)亡国的南人将悲恸化为血泪,得胜的北人狂笑发泄着横行无阻的*威。面对这残破的故国河山,你我都会(像杜甫那样)闻鹃啼而下拜,永远怀念。 情感 友人北行,诗人自己也不知将流落何方,同是天涯沦落人 的失去根柢之感使诗人在友人面前慷慨悲歌,一诉衷曲。结句用典以表心志,南宋拱手亡国的耻辱在汪元量心里留下了时时作痛的伤疤。 5、《征怨》 唐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译文 年年岁岁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挥舞马鞭手握刀环。 时届暮春白雪飘飞归来塞外,万里奔波渡过黄河绕过黑山。 情感 此诗抒写了征人在边塞久戌,感到痛苦不堪,面对着荒凉的环境更是心生怨苦的情状,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之意。 2 表达人性的诗句 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 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 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 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杜甫《槐叶冷淘》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李白《怨情》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崔涂《孤雁》碧天凉冷雁来疏,闲望江云思有馀。 秋馆池亭荷叶后,野人篱落豆花初。无愁自得仙人术,多病能忘太史书。 ——李郢《江亭晚望》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岳飞《小重山》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韩溉《松》桂冷微停素,峰干不遍岚。 何溪背林处,犹覆定僧庵。——陆龟蒙《残雪》长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李白《长相思·摧心肝》寒炉局促坐成劳,暗淡灯光照二毛。 水寺闲来僧寂寂,雪风吹去雁嗷嗷。——齐己《楚寺寒夜作》颠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郑燮《沁园春》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早被婵娟误,欲归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杜荀鹤《春宫怨》仙闱井初凿,灵液沁成泉。色湛青苔里,寒凝紫绠边。 ——孙欣《奉试冷井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苏轼《自题金山画像》云冷江空岁暮时,竹阴梅影月参差。 鸡催梦枕司晨早,更咽寒城报点迟。——殷尧藩《寒夜》厨冷烟初禁,门闲日更斜。 东风不好事,吹落满庭花。——徐铉《寒食日作》树绕池宽月影多,村砧坞笛隔风萝。 西亭翠被馀香薄,一夜将愁向败荷。——李商隐《夜冷》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月楼风殿静沉沉,披拂霜华访道林。 鸟在寒枝栖影动,人依古堞坐禅深。——陆龟蒙《寒夜同袭美访北禅院寂上人》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白居易《杂曲歌辞·竹枝》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雨余庭院冷萧萧。 帘幕度微飙。鸟语唤回残梦,春寒勒住花梢。 ——周紫芝《朝中措》九衢金吾夜行行,上宫玉漏遥分明。霜飙乘阴扫地起,旅鸿迷雪绕枕声。 远人归梦既不成,留家惜夜欢心发。——鲍溶《寒夜吟》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佚名《孟冬寒气至》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冷日微烟渭水愁,翠华宫树不胜秋。霓裳一曲千门锁,白尽梨园弟子头。 ——赵嘏《冷日过骊山》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月是阴秋镜,寒为寂寞资。轻寒酒醒后,斜月枕前时。 ——元稹《初寒夜寄卢子蒙》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唐·李商隐《对雪二首》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 吟:歌吟。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 3 表达人性的诗句有什么 1 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释义:怎么能够低三下四地去侍奉那些权贵之人,让我自己一点都不开心 2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释义: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3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代李白《 行路难·其二》 释义: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4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代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释义: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5 尝闻长老言,人性原不恶。——宋代袁燮《送楼叔韶尉东阳三首》 释义:常听老人说,人性原本不恶。 6 野人性似修行僧,长愿幽居近林麓。——宋代苏轼《次韵子瞻留别三首》 释义:山野人性情像修行的僧人似的,长期居住在山林之间。 7 云作达人性,东西无定居。——宋代释文珦《送僧》 释义:云彩豁达似人的性情,东西奔走居无定所。 8 天分本无私,人性皆相似。——宋代 丘葵 《风雨中与吕之寿读文公诗传》 释义:人天生本是无私的,人性也相似。 9 人性涵万善,其位配两仪。——宋代五迈《题赵别驾委斋诗》 释义:人性是善良的,这与天地匹配。 10 主人性清旷,静夜发幽想。 ——宋代薛师石《寄题赵十四知县听雨堂》 释义:人性情清幽旷达,寂静的夜里 发人深思。 1 怎么能够低三下四地去侍奉那些权贵之人,让我自己一点都不开心 2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3 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4 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5 常听老人说,人性原本不恶。 6 山野人性情像修行的僧人似的,长期居住在山林之间。 7 云彩豁达似人的性情,东西奔走居无定所。 8 人天生本是无私的,人性也相似。 9 人性是善良的,这与天地匹配。 10 人性情清幽旷达,寂静的夜里 发人深思。 4 描写人性凉薄的古诗有哪些 1、《钗头凤·世情薄》 宋代: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译文:世事炎凉,黄昏中下着雨,打落片片桃花,这凄凉的情景中人的心也不禁忧伤。晨风吹干了昨晚的泪痕,当我想把心事写下来的时候,却不能够办到,只能倚着斜栏,心底里向着远方的你呼唤;和自己低声轻轻的说话,希望你也能够听到。 2、《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 唐代:温庭筠 玉纤弹处珍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春露浥朝华,秋波浸晚霞。 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译文:纤纤玉手弹开处,美人之眼泪零落,泪多多濡湿脸上薄薄的铅华粉。泪如春露润湿早晨的花儿,眼如秋波浸润晚霞。风流是心上的宝物,眼泪本为风流而洒。看那些薄情寡义之人,他们的罗衣上绝无泪痕。 3、《怨情》 唐代: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译文:美人儿卷起珠帘一直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4、《君难托》 宋代:王安石 槿花朝开暮还坠,妾身与花宁独异。 忆昔相逢俱少年,两情未许谁最先。 感君绸缪逐君去,成君家计良辛苦。 人事反覆那能知?谗言人耳须臾离。 嫁时罗衣羞更著,如今始悟君难托叶。 君难托,妾亦不忘旧时约。 译文:槿花早晨开放黄昏时就已凋谢,我的命运与花难道有什么差异。回忆过去相逢时都在青春年华,两情没有确定是谁最先提及?为你的缠绵情意所感动我就随你而去,替你操持家计而辛苦不息。人事的翻覆变化哪能预先想到? 你听信诽谤之言不多久就将我离弃。出嫁时的罗衣我羞于再穿,如今才觉悟你不可依托悔之莫及。你虽然不可信托啊,当初的海誓山盟我还是不能忘记! 5、《钗头凤·红酥手》 宋代:陆游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译文: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5 唐诗三百首中体现李白张扬个性的诗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 纵酒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 6 诗句里有李白的诗 《赠汪伦》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把酒对月歌》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松》 年代: 唐 作者: 郑谷 下视垂杨拂路尘,双峰石上覆苔文。浓霜满径无红叶,晚日高枝有白云。 春砌花飘僧旋扫,寒溪子落鹤先闻。那堪寂寞悲风起,千树深藏李白坟。 《读杜工部集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贯休 造化拾无遗,唯应杜甫诗。岂非玄域橐,夺得古人旗。 日月精华薄,山川气概卑。古今吟不尽,惆怅不同时。 甫也道亦丧,孤身出蜀城。彩毫终不撅,白雪更能轻。 命薄相如命,名齐李白名。不知耒阳令,何以葬先生。 《感事六言》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李白嶔崎历落,嵇康潦倒粗疏。 生世当行所乐,巢山喜遂吾初。 《记梦》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夜梦有客短褐袍,示我文章杂诗骚。措辞磊落格力高,浩如怒风驾秋涛。 起伏奔蹴何其豪,势尽东注浮千艘。李白杜甫生不遭,英气死岂埋蓬蒿? 晚唐诸人战虽鏖,眼暗头白真徒劳!何许老将拥弓刀,遇敌可使空壁逃。 肃然起敬竖发毛,伏读百过声嘈嘈。惜未终卷鸡已号,追写尚足惊儿曹。
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江出西陵,始得
小题1:B小题1:D小题1:A小题1:(1)士人生活在世间,假如他心中不坦然自乐,那么到哪里不都会感到痛苦和不满吗?(2)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3)请你不要生气,就以秋天作为结婚的日期吧。 小题1:舍,三十里小题1:A是/替;B代词/难道;C放句中表停顿/放形容词之后,译为……的样子;D介词,在小题1:第一段没有议论。
小题1:(1)“于”“ 其”“ 何往”“ 病” (2)“况”“ 渔樵”“ 侣”“ 友”(3)“将”“ 以为”“ 期”。附文言参考译文长江从西陵峡流出,开始进入平旷的原野,于是江流奔放浩大。
在南面汇合了沅水与湘水,在北面汇合了汉水与沔水,水势更加盛大。江水流到赤壁之下,浸润灌注着大片土地,犹如汪洋无极。
清河张梦得君贬官后居住在齐安,就着他住宅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览观江水浩瀚的胜景。我的长兄子瞻为亭子起名为“快哉亭”。
临亭四望,可看到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江面波涛起伏,时而风起云涌,时而风散云消。
白天则有船只在眼前出没,夜间则有鱼龙在身下悲鸣。景色瞬息万变,动人心魄,惊人眼目,令人不能长久的观赏。
如今却可以在亭中凭几而坐,尽情赏玩,一抬眼便可看个够了。向西遥望武昌一带的群山,山陵起伏蜿蜒,草木成行成列,当雾霭消散,太阳升起的时候,远处渔人、樵夫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指点。
这就是将亭子命名为“快哉”的缘故吧。至于那长长的沙洲沿岸,旧时城郭的废墟,曹操、孙权曾经窥视谋夺,周瑜、陆逊曾经率兵驰骋。
缅怀轰轰烈烈的往事,远眺宛然在目的遗迹,也足以使世俗之人称快。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同游兰台宫,有一阵清风飒飒吹来。
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道:“痛快啊,这阵风!这是我和百姓共同享受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啊!”宋玉的话大概有着讽谏的意味。
风并没有雌雄的区别,而人却有遇时、不遇时的不同。楚王之所以感到快乐,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这是人本身处境的不同,与风有什么关系呢?士人生活在世间,假如他心中不坦然自乐,那么到哪里不都会感到痛苦和不满吗?假如他达观坦荡,不因外物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性情,那么到哪里不会感到快乐呢?如今,张梦得君不把贬官当作忧患,利用办理公务的余暇,在山水之间纵情游玩,这表明他的心胸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
即令用蓬草编门,用破瓮作窗,他生活其中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更何况在长江的清流中洗濯,览观西山的白云,让耳目尽情感受美好的景色,以求得舒心快意呢!如果不是这样,峰峦连绵,沟壑幽绝,森林成片,古木参天,清风回旋其间,明月当空朗照,这些都是使失意的人们悲伤憔悴而感到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它们是令人畅快的呢?。
凤冠霞帔是古代皇后为代表的高等级命妇所穿戴的品级服饰,如果要说中国古代服制金字塔上最顶端的衣冠,男性的是皇帝的冕服,那女性的就要数皇后的凤冠霞帔了。而我们看到凤冠霞帔,更熟悉的是婚礼场景,无论是古装影视剧中的新娘装扮,还是亲朋好友拍婚纱照、举办婚礼时的中式礼服,常常用的都是凤冠霞帔。那凤冠霞帔是怎么从高等级命妇才能穿戴的品级服饰流传演变到民间女子的婚服的呢?
自古以来,婚礼上的新娘都是衣装隆重、极尽奢华,但平民女子和后妃的身份、地位差距岂止是“九品十八级”,难道真的能够在婚礼上穿着和命妇礼服一模一样的的“凤冠霞帔”吗?而且,凤冠、霞帔绝对算古代女性的奢侈品,无论其制式、工艺还是价值都非同小可,普通百姓有怎么可以负担得起呢?
那么古代的新娘们在婚礼时究竟穿的是什么呢?
先秦的昏礼
自先秦以来,婚礼就是儒家礼仪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仪礼》是儒家的十三经之一,记载了周代的士冠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觐礼、士丧礼等各种礼仪规定,其中“士昏礼”部分,记录的就是先秦士大夫阶层举行婚礼的各种礼俗。
为什么称“昏礼”,而不是“婚礼”呢?在传统的观念里,一男一女的结合,不仅标志着一个新的小家庭的诞生,还是一个大家族扩充人丁,延续血脉的重要节点。《仪礼》中说:“……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婚礼被看作社会伦常的基础。按照先秦人的世界观,男为阳,女为阴,婚礼意味着阴阳相合;而白天为阳,夜晚为阴,黄昏是阴阳相交的时间,所以为了使人的阴阳相合与天地万物的阴阳相交同步,婚礼就选在黄昏时举行,也称之为“昏礼”。
“昏礼”上,新郎在迎接即将成为他妻子的女性时,要有“亲迎”的仪式。《仪礼注疏》记载:“天子亲迎当服衮冕”,“卿、大夫通玄冕”,“士变冕为爵弁”,总之,新郎是要穿着盛装,郑重其事地进行这个仪式。而婚礼上的新娘,则“纯衣纁袡”,就是穿通身黑色的礼服(即纯衣),装饰有深红色的边(即纁袡,纁指绛色,袡指边缘)。
这男子的“爵弁”和女子的的“纯衣纁袡”,实际上都是越级的穿着。玄冕、爵弁是士大夫们参加君王主持的国家祭祀活动时的穿着,结婚是私人的典礼,本不应当穿用;而纯衣纁袡本是王后之服,士庶之妻除了在助祭时穿着之外,在婚礼的亲迎当日穿着也属特例。除了衣服,婚礼最后的士人还可以乘坐日常大夫以上才可以用的墨车(不加纹饰的黑色车乘),也是超越规格礼仪的现象。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在注释《仪礼》时将这些情况称为“摄盛”,即为了显示婚礼的贵盛而临时性地超越了日常礼制规定。
所谓“摄盛”其实很好理解,因为这种习俗流传千年,时至今日,在婚礼的大喜日子里,也仍然有一些可以称之为“摄盛”的做法。例如今天迎娶新娘的婚车,大多数新郎是不会开自己平日里代步的车子的,或租或借总是要用些“高级车”。这“高级”,其实就是超越了新人自身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水平的意思,也就是“摄盛”。如果新人平日里开普通家用车,婚礼当天可能会租借“名牌车”;如果平日里就开“名牌车”,那婚礼时估计就要用“豪车”了。总之标准就是要比日常生活更高一级,否则就好像失去了婚礼隆重、慎重的意味。
既然是“摄盛”,是暂时性的,就仅限于在婚礼进行的过程中才能使用,婚礼一旦结束,一切就要变回日常的样子。先秦时婚礼结束后的第二天早上,新妇沐浴更衣,穿着“俪笄、霄衣”去拜见公婆,而那身婚礼时的“纯衣纁袡”就不能再穿了。对此,郑玄解释:“不着纯衣纁袡者,彼嫁时之婚服;今已成婚之后,不可使服,故退从此服也。”
唐代的摄盛
唐高祖李渊在武德七年颁布的《武德令》中,对各个阶层的女性盛服都做了明确规定,皇后有袆衣、鞠衣、钿钗礼衣三等礼服,皇太子妃有鞠衣和细钗礼衣,内外命妇在仪典场合,五品以上服花钗翟衣,七品以上服礼衣,九品以上则“大事及寻常供奉并公服”,但士庶女子婚礼时也可以穿花钗礼衣。按照《旧唐书》记载,五品命妇花钗翟衣的构成,包括了头上装饰的花钗、花钿各五树和两博鬓,身上穿的绘有翟纹的青色衣、裳和蔽膝、大带、革带、袜、舄、佩、绶等。而庶民女子的婚服,依《新唐书》的记载:“庶人女嫁有花钗,以金银琉璃饰之。连裳,青质,青衣,革带,袜、履同裳色。”正因为唐代婚礼时新郎无论身份,都可以穿本是五品服色的绛色纱袍,新娘穿青质连裳,所以才有了“红男绿女”这个成语。
如何能看一看唐代的婚嫁场面和当时的新人衣饰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所幸在敦煌壁画中发现的四十六副婚娶图,让我们可以一窥当时的婚礼风采。可是由唐至宋,建造敦煌石窑的人除了雕刻、绘制被供养的菩萨、出资修建的供养人之外,为什么会在壁画中绘制这些婚礼图景呢?
敦煌壁画的婚礼图,并不是修建洞窑的人为了让后世可以看到当时的婚礼景象而绘制的,它们不是世俗的纪实性绘画主题,而胡思来源于《弥勒下生经变》的佛教主题绘画。《弥勒下生经》讲述弥勒降生成佛,说法度众出家,并描绘了弥勒世界的太平景象。在《弥勒下生经》中记载:“人寿八万四千岁……女子五百岁,尔乃行嫁”,就是说弥勒世界里人的寿命有八万四千年,女子要到五百岁的时候才到婚龄,才会行礼出嫁。于是,石窑中那些描绘佛国世界的壁画里,就有了弥勒世界的婚娶场面。当然,佛经里也没有具体描述佛国世界里的婚娶场面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与人世间的婚礼有哪些不同,所以那些在敦煌绘制壁画的画工们,就只有以现实生活中的婚嫁习俗为蓝本去创作,也就为后世留下了唐代敦煌地区婚娶风俗的珍贵图像。
在唐代婚礼中,“摄盛”之俗仍被继续使用着。例如敦煌文书中发现婚嫁诗词一首《封锁诗咏》“锁是银钩锁,铜铁相绞过,暂请钥匙开,且放刺史过。”诗中“刺史”说的就是新郎,但又不是确指新郎的官职是刺史,而只是一种尊称,以抬高身份,表明婚礼当日新郎的重要地位。《下女夫词》是唐代敦煌地区有关婚俗的诗歌,其中反复提到新郎是“马上刺史,本在沙洲”,“马上刺史,本是敦煌”,“马上刺史,望在秦州”,这些个马上刺史们都只是婚礼当日的“一日刺史”而已。同样,在婚礼当日,新娘也是盛装打扮,花钗、凤冠是常见的首饰,只为享有一日的荣耀。
宋代的女性婚服
宋代女性婚嫁礼服的形制是身穿大绣衫,下着长裙,外披霞帔。霞帔是宋代正式成为命妇服制的一部分,是宫廷命妇的日常着装,外命妇只能在祭祀典礼等重大的正式场合穿着,而平民女子则只有在婚礼出嫁这个特殊的时间场合下,才可以穿用,不算是擅越。
宋代婚服的用色也与唐代大致相同,女子仍以青色为主。例如宋代皇后像中皇后穿深青色翟衣,、腰带、蔽膝、鞋袜也都是青色调的,领口。袖口、下摆有红色云龙样的镶边,这便也是宋代女性婚服的配色色系。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婚礼前男方送女方的催妆礼为“冠帔花粉”,而女方则回赠“公裳花幞头”之类,说明这就是当时婚礼上男女穿着的衣饰。宋末元初吴自牧在其著作《梦梁录》中,记录了当时临安城(今杭州市)富贵之家婚嫁时为女儿准备的嫁妆:“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钏、金镯、金帔坠者是也。若铺席宅舍,或无金器,以银镀代之。否则贫富不同,亦从其便。”可知虽然宋代朝廷明文规定,只有命妇可以佩戴金银玉饰件,霞帔非恩赐不能使用,但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实力才是决定新娘会使用何种材质嫁妆的最主要因素。富贵人家女子就会在婚礼时用霞帔,佩戴金或镀金的霞帔坠饰和其他饰件,而家贫的女子则只能放弃这个展示荣耀的机会。这可能也就是宋代士族墓葬多出土金、银材质帔坠的原因。
明清时期:深入民间的凤冠霞帔
中国古代的婚礼礼服服色,自周代的玄纁开始逐步演变,南北朝时一度出现了白色的婚服,到了唐宋用青色,最早在明代变为大红色。并在民间盛行开来,明初律令里还明确规定,民间女子的礼服不许用金绣,袍衫只能用紫绿、桃红等浅淡的颜色,不可以使用大红,鸦青(黑而泛着紫绿)和**,所以普通百姓就算是婚礼、寿诞等大喜的日子里,也不能穿大红衣裳。但到了明末,规定以及逐渐松动。
清初叶梦珠的《阅世编》中记载了明末婚礼的隆重场面,称在崇祯朝初年,婚事当天的礼服还用的是蓝色绸缎,只在喜轿的四角挂上桃红色彩球以示喜庆。之后不久就开始突破了服制禁忌,先是在婚服上使用刺绣,然后开始有人用红色绸缎做婚服,再之后甚至使用大红织锦和满绣的大红纱绸了。于是,先前对民间婚礼礼服用红和用刺绣的禁忌被全部打破,此后“真红对襟大袖衫”加“凤冠霞帔”的装扮,成为至今国人对“喜庆”“中国式婚礼”“中国新娘”的标准认识。
在清代,虽然服制变更,但关于服饰的“十从十不从”原则里,有一条:“男从女不从,仕宦从而婚姻不从”,即民间婚嫁时汉族的婚礼服饰,仍可沿用明代传统。根据汇编清代掌故逸闻的《清俾类钞》记载:“凤冠为古时妇人至尊贵之首饰,……其平民嫁女,亦有假用凤冠者,相传谓出于明初马后之特典。然《续通典》所载,则曰庶人婚嫁,但得假用九品服。妇服花钗大袖,所谓凤冠霞帔,于典制实无明文也。至国朝,汉族尚沿用之,无论品官士庶,其子弟结婚时,新妇必用凤冠霞帔,以表示其为妻而非妾也。”
正如清代小说《红楼梦》里,贾宝玉在太虚幻境见到十二钗正册里李纨的画像,也穿着凤冠霞帔:“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还有清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恽来与咸水妹“择了吉日迎娶,一般的鼓乐彩舆,凤冠霞帔,花烛拜堂,成了好事”。可见那时候凤冠霞帔已经是民间新娘的标准。
关 雎
诗 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此诗是《诗经》三○五篇的第一篇。
先看汉儒对它的解释。《毛诗序》曰:“《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这里所谓后妃指周文王妃太姒。《毛诗序》认为《关雎》的主题是颂美后妃之德,她见到窈窕淑女便寤寐思求,以配文王,毫不纵恣己色以求专宠。如此说来,这是一首美诗了。而申培《鲁诗故》的解释正相反,他说:“后夫人鸡鸣佩玉去君所。周康后不然,诗人叹而伤之。”认为这首诗讽刺康后不遵礼法,以致康王晚起误了朝政。薛汉《韩诗章句》也认为“诗人言关雎贞洁慎匹,以声相求,必于河之洲,隐蔽于无人之处。……今时大人内倾于色,贤人见其萌,故咏关雎、说淑女、正容仪,以刺时也。”毛、鲁、韩三家对此诗的解释虽有所不同,但都认为与王、妃有关,是一首关乎政治教化的作品。这种解释一直被承袭下来,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固然是如此,宋朱熹的《诗集传》也是如此。《诗集传》曰:“周之文王生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以为之配。宫中之人,于其始至,见其有幽闲贞静之德,故作是诗。言彼关关然之雎鸠,则相与和鸣于河洲之上矣。此窈窕之淑女,则岂非君子之善匹乎?言其相与和乐而恭敬,亦若雎鸠之情挚而有别也。”朱熹以淑女指文王之妃太姒,认为《关雎》是宫中之人颂美她和文王相与和乐而恭敬的关系,这与毛诗的讲法大同小异,仍然是一脉相承的。
汉儒解诗有很大的弊病,他们主观地认为《诗经》都是为圣道王功而作,是先王用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所以对诗的解释多有穿凿附会之处,而且常常往政治教化的大题目上牵扯,于是许多作品被曲解了。今人看到汉儒的毛病,以另一种眼光读《诗经》,遂有不少新的发现。《关雎》这首诗遂不再视为颂美后妃之德,而认为它是一首民间的情歌了。例如闻一多《风诗类钞》说:“女子采荇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余冠英《诗经选择》说:“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个男子的思慕,那‘左右采之’的苗条形象使他寤寐不忘,他整天地想;要是能热热闹闹地娶地到家,那是多好!”北大中文系所编《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也说:“这是一首描写男子追求女子的民间情歌。”显然,这种解释比汉儒、宋儒的解释更切合实际。
然而再往细处追究,《关雎》的风格和《诗经》中其他一些民间情歌如《木瓜》、《狡童》、《溱洧》有所不同。即使风格不同我们可以用地域特点来解释,那么《关雎》里那位“君子”的身分毕竟是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君子”可释为人君,也可释为贵族男子。如果释为人君,这正符合汉儒的解释。如果释为贵族男子,则此诗是一个公子哥在思念一个乡间姑娘,也未必妥贴。幸好“君子”还有另外的意思,就是有才德的人。如《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述而》:“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荀子·劝学》:“故君子结于一也。”《礼记·曲礼》:“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我看《关雎》里的“君子”就是指这种人。那位“窈窕”的“淑女”是配得上一个“君子”的,而“君子”也正思念着这样的姑娘。娶这样的姑娘必须有隆重的仪式,弹奏琴瑟以表示亲爱(琴瑟友之),敲钟打鼓以使之欢乐(钟鼓乐之),岂能轻易就得到她呢?那么,“窈窕淑女”究竟是怎样的女子呢?《毛传》:“窈窕,幽闲也。”即幽雅闲静的意思。《方言》卷二:“秦晋之间,美心为窈,美状曰窕。”秦晋与《周南》地理位置不合,《方言》著于汉代,“窈窕”又是联绵字,似不宜拆开解释,所以此说可以不取。“淑”者,《毛传》:“善也。”意思是说她是个好姑娘;“窈窕”形容她怎么个好法,她不是轻簿放荡之辈,她有高尚的品德。“淑女”配“君子”正相宜,所以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好的配偶)。”
那么,这“淑女”是不是正在采择荇菜呢?我看诗的原意并非如此。这与《采葛》不同,《采葛》说:“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明明用了一个“彼”字,指出是思念那个采葛的姑娘。在《关雎》里并没有类似的提示。我看,与其说采荇的是淑女,还不如说是那君子,或者说这只是一个比喻。我们不要忽略“参差”二字,“参差”是长短不齐的样子。还不可忽略“左右”二字,“左右”有到处寻找的意思。那“流”字释为“求”,似乎暗示并不易得。那“采”字和“芼”字,都有择取的意味。采荇,是要从那些参差不齐的荇中采到那最好的荇;求女,是要从众女中求到那“窈窕淑女”。这和“采采芣苜,薄言采之。采采芣苜,薄言有之”不同,这里有一番选择。在这一点上和《关雎》接近的倒是《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中,聊乐我员。”一般的女子是不值得为她“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就是诗一开头的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毛传》:“和声也。”“雎鸠”,水鸟名,俗称鱼鹰,相传雌雄有固定的配偶。然则这里的“关关”就是雌雄求偶相和的鸣声了。这两句既有“比”的意思,又有“兴”的意思,妙语天成,原是不待修饰的。
现在可以对全诗加以疏解了。此诗依郑玄分为五章,每章四句。首章,以雎鸠和鸣比兴,引出一位幽闲的好姑娘,她正是君子适宜的配偶。次章,以采荇为喻,采到如意的荇菜不容易,求得“窈窕淑女”也不容易,不管醒着还是睡着都在追求她。三章,接着二章递进一层,求之既不可得,则更加深了对她的思念,不管醒着还是睡着都在想她(“服”,怀也)。这思念是如此悠长,以致辗转反侧不能入睡了。四章五章,复以采荇为喻,想象一旦求得她,则必以和美的音乐迎接她,使她高兴。全诗以追求和思念为主旋律,展示了一个男子的痴情,中和平正中含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激情,代表了《诗经》的总体风格。
诗文欣赏说《诗·关雎》
作者:吴小如
--------------------------------------------------------------------------------
^^1
近年赏析之风颇为流行,但我认为这类文章并不好作。尤其是讲《诗三百篇》中的作品,首先须通训诂,其次还要明诗旨。因为风、雅、颂距今已远,其可赏析处往往即在字、词的训诂之中。加以旧时奉三百篇为经典,古人说诗每多附会;不明诗旨便如皓天白日为云霾笼罩,必须拨云见日,始能领会诗情。这里姑以《关雎》为例而申说之,惟不免贻人以老生常谈之讥耳。
时至今日,大约没有人再相信《毛诗序》所谓“《关雎》,后妃之德也”一类的话了。说《关雎》大约是经过加工的一首民间恋歌,恐怕不会去事实太远。但《齐》、《鲁》、《韩》三家(包括司马迁、刘向)说此诗,都以为它意存讽刺。这又该作何解释?另外,古人很强调“四始”说(即《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认为把《关雎》列为十五国风的第一篇,是有意义的,并非编排上偶然形成的结果。这些都需要我们作出说明。
我以为,无论今文学派的《齐》、《鲁》、《韩》三家诗也好,古文学派的《毛诗》也好,他们解诗,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理解绝大多数“国风”是民歌,把每一首诗都拉到帝王、后妃或列国诸侯的君、夫人身上;二是把作诗的本意和后来的引申意混同起来。三家诗看到《关雎》中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展转反侧”的话,便扯到周康王身上,说诗意是讽刺他“失德晏起”,正如司马迁在《十二诸侯年表序》中所说:“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而后来的《毛诗》为了同三家诗唱对台戏,于是一反今文家法,大讲“后妃之德”云云,目的在于说它不是刺诗而是赞美之辞。如果我们认识到十五国风中确有不少民歌,并排除了断章取义的方式方法,则三家诗也好,《毛诗》也好,他们人为地加给此诗的迷雾都可一扫而空,诗的真面目也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至于把《关雎》列为“国风”之始,我以为这倒是人情之常。古人原有这样的说法,认为《三百篇》所以被保存下来,乃由于它们是能歌唱的乐章而于诗义无涉,故有些讽刺诗或大胆泼辣的爱情诗也没有被统治阶级删除淘汰。我则以为,从《三百篇》的内容看,总还是先把各地的诗歌搜集起来然后为它们配乐,所配之乐,必不能丝毫不关涉诗的内容,而任意用不相干的乐谱去牵合。《关雎》之所以为“风”之始,恐怕同内容仍有关联。由于诗中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词句,很适合结婚时歌唱,于是就把它配上始而缠绵悱恻、终则喜气洋洋的乐调,而沿用为结婚时的奏鸣曲。盖因恋爱而“寤寐思服”、“展转反侧”乃人之常情,故虽哀而不伤(“哀”有动听感人的意思);夫妇结婚原属正理,君子淑女相配并不违反封建伦常,故虽乐而不*。这样,自然就把它列为“国风”之首了。直到今日,我们遇到喜庆节日,也还是要唱一些欢快热闹的歌,奏一些鼓舞人心的曲子,取其顺心如意。这并不是什么迷信,而是同喜庆节日的气氛相适应。如果办喜事时奏哀乐唱悼亡诗,撇开吉利与否的迷信观点不谈,至少产生败兴和杀风景的反效果,总是招人憎厌的。《三百篇》的乐章既为统治阶级所制定,当然要图个吉利,把体现喜庆气氛的作品列于篇首。这不仅符合他们本阶级的利益,即从人情之常来讲,也是理当如此。
^^2
从古以来,《关雎》就有两种分章的方式。一种是每四句为一章,全诗共五章。另一种是分为三章,第一章四句,第二、第三章各八句。从文义看,我倾向于第二种分法。第一章是总述,态度比较客观;第二、三章则从男主人公方面落笔,先说他在未得淑女时思念之苦,连觉也睡不着;然后再说他求得淑女与之成婚以后,他将千方百计同她鱼水和谐,使她心情欢乐舒畅。如果说第二章近于现实主义的描写,那么第三章便带有浪漫主义情调,抒情主人公乃为爱情获得成功的美好前景而陶醉了。
讲到这首诗的表现形式,历来也有两种意见。即在赋、比、兴几种表现手法中,有人认为“关关雎鸠”两句和“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等描写是比兴,由河洲的禽鸟和水中的荇菜“兴”起君子求淑女的愿望,这就是诗的主题。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此诗干脆自始至终都是“赋”。而说它的手法是“赋”的,又有两种解释。一是古人旧说,认为采荇菜的活动本是贵族妇女(包括后妃以及嫔妾)应做的“本职工作”,所以是“赋”;二是今人新说,认为这是一首写实的情歌,小伙子看上了河上采荇菜的劳动少女,于是表示了爱慕之情,无论“雎鸠”的鸣声也好,采荇菜的场面也好,都是“君子”身临其境耳闻目见的,当然属于“直陈其事”的“赋”了。这些说法都能言之成理,读者不妨互参。
不过如让我讲这首诗,我倒比较倾向于“比兴”说。所谓比兴手法,特别是“兴”,并不是诗人在实际生活之外凭空找来点什么填塞入诗,而是以即目所见、倾耳所闻的当前实际景物做为抒发思想感情的媒介,顺带着产生了联想。我们可以承认“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人眼前实景,但这一对在河洲上互相依偎着一唱一和的水鸟,自然会引起未婚青年男子迫切寻找淑女以为配偶的强烈意愿。诗人在选择诗料时单单看中了“关关雎鸠”,这本身就体现了“比兴”的作用。否则诗人为什么不写别的呢?换言之,也只有写互相鸣和的一对水禽才与这首诗的主题合拍,才算得上典型化。如果硬把它限制在“赋”的框框里,反倒近于自然主义的解释了。
我把“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以及“采之”、“芼之”也讲成比兴手法,是以字、词的训诂为依据的。古人大都把“流”、“采”、“芼”讲成同义词,即都有“寻求”、“采摘”和“择取”的意思。“流”之训“求”,从西汉的刘向(他是治《鲁诗》的),东汉的高诱(说详《吕氏春秋注》),到清代的马瑞辰(著有《毛诗传笺通释》),都有考证,而且比较可信。比如《说苑》中《越人歌》的汉译就有一句“搴流中洲”(这一句是经过校订的),这里的“搴流”即为同义复合词,“搴”和“流”都作采摘讲。可是朱熹的《诗集传》则兼用“流”字本义,认为这句是指顺着流水去择取荇菜。此说虽遭清人(如姚际恒)非议,我倒觉得朱熹的讲法是从实际生活出发的。至于“芼”,旧注亦训“择”,朱熹却据董逌《广川诗故》解“芼”为“熟而荐之”。我觉得此解亦近理。在现代汉语中,特别是北京方言,我们经常还听到用沸滚水把菜蔬“芼”(mào)一下的说法。即等水烧开后把生的菜放进去,“芼”之使熟,随即捞出。由此可见,荇菜的从“流”到“采”,从“采”到“芼”,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左右”本指人的左右手,引申为左右两边。人们劳动,大抵双手兼用,尤其是采摘或捧掬菜蔬的时候,总是左右手同时并举。这也属生活常识,无劳辞费。
训诂既明,然后讲诗。荇菜之被采摘,犹淑女之被君子所选中。开始采时,在水中左一把右一把,顺水捞来捞去,方向无定;一似男之求女,一上来还没有找到明确目标,只能慢慢物色,宛如在水中寻求中意的荇菜。及至“采”时,则目标已明,看准后便采到手了。既采之后,就要“芼”它一下,使之成为可食之物,亦即是说只等婚期一到,共同生活便将开始了。我所以把它讲成比兴,正是从字、词的训诂上体会出来的。
^^3
下面简单谈谈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此诗言切而意婉,尤其是第三章,男主人公对所思女子真是设想得体贴入微,关怀备至。第一章“窈窕淑女”二句,直往直来,连个小弯儿也不拐。但从第二章起,细节描写增多了,小伙子由于“寤寐思服”,彻夜翻来覆去,睡不踏实,这确是真情流露。越睡不安稳,越是心潮起伏;而人在恋爱时总是好往乐观处想,于是他想到将来结婚时场面多么热闹,婚后感情多么融洽和谐,生活多么美满幸福。这一切遐想,都是从“悠哉悠哉,展转反侧”的失眠中幻化出来的。虽说是主观的一厢情愿,却并非可望而不可即。后来的剧作家代剧中人立言,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反嫌说得太露;而《关雎》的作者却以丰富而圆满的想象来填充眼前无可排遣的相思,这真是“乐而不*,哀而不伤”了。难得的是这乃属于典型的东方式的、我国传统的正常恋爱观,即他所盼望的是同淑女成为夫妇(用“好逑”字样可证),而不仅仅是做为情侣(这同《郑风》里的作品就不同了!),这固然有封建统治阶级的烙印,却也体现了汉民族的传统特色。
1950年我曾在大学里教过一年《毛诗》专题课,承废名师(冯文炳先生)把他的讲义手稿惠借给我,其中讲《关雎》的一段居然幸存至今,谨转录于下即做为这篇小文的结束:
“兴”是现实主义的技巧,是不错的。这首诗即河洲之物而起兴,显见为民间产物;采荇尤见出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可能是女性)。我们对于采荇不免陌生,但采莲蓬、采藕、采菱的生活我们能体会。先是顺流而取,再则采到手,再则煮熟了端上来。表示虽然一件小小事情也不容易做(正是劳动的真精神),这就象征了君子求淑女的心情与周折。等到生米煮成熟饭,正是“钟鼓乐之”的时候了,意味该多么深长!同时这种工作是眼前事实,并非虚拟幻想,一面写实一面又象征,此所以为比兴之正格,这才是中国诗的长处。后妃固然主德,但后妃哪里梦见“采荇”的乐趣,也未必看得见“雎鸠”的比翼双飞。不过采诗入乐,“太师”的眼光总算够好的。可惜古人不懂得“向人民学习”罢了。(小如按:此段文字乃转摘自我的一份劫后残存的讲稿中,当时是把先生的意思做为自己的话写下来的,因此可能与原文略有出入,读者鉴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